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建设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是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在高校社区内,我们应当致力于打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由此形成教师与学生对高校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高校社区管理水平。和其它生活社区和商业社区不同,高校社区的主要面向群体是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快,因此为了避免高校社区文化变得分散、庸俗和弱化,高校社区建设和管理应从学生的自主需求出发来营造高校社区的独特文化,施以必要的文化引导和约束,凝聚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为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其一是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校园内部形成民主风气,更好地加强学生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大力支持高校兴趣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共同的文化志趣和文化认同将学生聚集在高校社区的聚落中,以学院、班级、社区等各种形式强化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建设团结友爱的社区核心文化观;其三是通过高校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来加强社区文化功能管理的服务水平,在精神文化引导、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规范和环境文化创设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科学管理
在当前的高校社区建设管理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各自为营,行政管理为主,学生参与度不足,高校各类服务项目不为学生所熟知;二是高校社区管理引入第三方管理团队,专业化程度、管理水平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我们要想实现高校社区管理的专业建设,就应当积极实现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科学管理,一方面是推进管理体制的科学变革,从基础设施、组织体系、学生参与、服务升级等角度来不断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是强化管理团队的素质培养,从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管理团队的素质,打造人文服务,让学生既能够从高校社区管理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也能够从体验上和情感上感受到社区管理的温情。
【关键词】社区 文化建设 思路及对策
煤矿社区是矿井衰老关闭破产后组建的新型管理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服务于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工病亡遗属、待退职工和广大职工家属,维护矿区稳定,创建安全稳定充满活力的和谐社区,让职工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共建精神家园。这是新形势下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维护矿区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问题及原因
一是离退休人员多、伤病亡遗属多,居住分散,流动性大。
铜川矿务局有离退休人员33000多人,六个社区就有离退休人员15600多人,约占全局离退休人员总数的48%;全局有伤病亡遗属11000多人,六个社区有伤病亡遗属4800多人,约占44%。由于居住和生活等因素,这些人员约有三分之一在社区居住,有三分之一依靠子女在铜川周边居住,有三分之一在外地或回原籍居住。而且时有交替流动,居住不定,增加了加强教育和开展文化活动的难度。
二是硬件投入不足,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差。
煤矿企业社区都是近几年先后关闭破产后组建的新社区,由于破产政策所限和经验不足,一些厂房和基础设施特别是过去职工较为集中开展活动的“矿工俱乐部”都随着破产拍卖或移交,致使社区加强文化建设的阵地缺失,必要的文化设施不齐,而且更重要的是各类文体活动精英也四分五散,各自谋生。随着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行,矿务局和社区都花大力气进行了完善和补添,但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文化精神需求。
三是软件建设先天不足,后天乏力。
煤矿社区文化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大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社区文化应该与企业文化形成一个协调相容的良性互动。而在实际操作运行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新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观念吸纳不够,表现形式和意识形态较为落后,和谐文化建设的制度和机制滞后,竞争创新激励机制不活,出现了社区文化与社会文化衔接和协调不到位,注重经济效益的多,提供公共服务的少;习惯性文化思维多,创新文化思维少。
四是文化活动内容方式单一,范围辐射面小。
社区中老年文体活动,主要依赖于离退休人员原有的文体爱好者,尤其是享受破产政策提前退休的人员,他们的活动方式主要是自娱自乐,活动内容是社会上流行的秧歌舞、健身操、门球和象棋比赛等,还有秦腔、豫剧爱好者组成的自乐班,社区对中老年文体娱乐活动采取组织起来,“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力所能及地组织开展一些小型文体娱乐活动。但由于受场地的局限和资金的短缺,在社区内部活动的多,对外拓展训练少;老一套重复的节目多,编写创新的节目少;社区之间的双向文体互动活动也很少开展,“小天地”固步自封,进步不大,提高不快,激情不高,活力不足。
五是离退休人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期望值高。
随着煤矿企业改革的深化,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人们在享受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十分渴望同样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慰藉和寄托,消除退休后产生的失落感和寂寞感;同时也使自己劳苦一生打拼的百态文化底蕴和绚丽多彩的经验之花,在文化建设的大潮中得以释放,再现当年的韵律风采。
二、思路及对策
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强社区中老年文化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充分发
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体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广泛深入地开展好社区中老年文化建设,是我们必须唱响和谐文化的主旋律和创建文明和谐家园的共同愿景。
一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营造煤矿社区的和谐文化,就是要紧密联系社区创建和谐文化的实际,坚定走创建和谐社区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实施职工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工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新风尚,在全社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二要拓展阵地,健全体系,形成共建共管新格局。要站在为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服好务的基础上,在硬件建设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完善设施,利民惠民。在软件建设上,突出特色,彰显个性,积极营造社区文化特别是中老年文化氛围,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动的标准化管理和量化考核,推动社区中老年文化建设丰富多彩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要切实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要形成党总支牵头、行政负责、工会配合和团组织参与的运行机制,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建、明确任务、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建共管新格局。
三要充分发挥社区中老年文化资源的优势。社区是离退休人员集中最多的地方,老干部、老工人多年的实践磨砺,沉淀了深厚的矿山文化底蕴,各类专长人才颇多,无论吹拉弹唱、戏曲歌舞、美术书法、著书立传、运动健身等业余爱好者门类齐全,有些专长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他们自娱自乐开展的一些活动,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这是我们的资源优势,必须广为采撷。
四要大力调动中老年追求先进文化的热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我们要因势利导,注重培养社区中老年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采用社区之间文化活动,送出去参加学习培训的方式,拓宽视野,增长本领,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为他们展示才华、交流信息,活跃文化搭建“文化台”、塑造“文化人”,走出社区中老年文化建设的“特色路”。
五要积极开展中老年和谐文化的创建活动。按照局党委《关于重视开展中老年文体活动的决定》,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动员和组织离退休人员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以创建老年之家活动为载体,开展健身登山、门球、棋类比赛、秧歌舞表演、秦腔、豫剧自乐班演唱、美术书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打造社区中老年文化生活的亮丽风景。从而增强离退休人员对社区的依赖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提高职工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高等学校 新校区建设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陆龙坤(1973-),男,贵州独山人,重庆邮电大学南部校区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重庆400065)
1 背景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在邮电通信行业、信息产业领域,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按照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求,学校未来发展在校生培养规模将扩大并稳定在3万人左右,结合学校作为重庆市建设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和实现新型电子产品加工贸易模式所需的配套支撑而在我校设立的“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等基地建设需要,以及学校重大项目、高科技成果孵化及转化基地、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基地等项目建设需要,决定从2010年起对现有老校区分两期扩展建设,并对整个校园优化布局。
2 规划需求分析
2.1满足教育部办学相关要求需
随着学校发展,在校生规模将达到约3万人,学校各项指标与教育部相关规定差距较大。尤其是占地面积(我校是重庆市同类型高校占地面积最少的高校)、实验用房、生均占地方面尤为突出。相关统计数据见表1-1.
表1-1 我校生均面积统计分析表 单位:平方米/生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学校现状 差距
1 占地面积 59 32.99 26.07
2 教学及辅助用房 14.05 4.44 9.64
3 行政办公用房 2.04 1.41 0.63
4 生活用房 13.44 6.98 6.43
5 体育场地 10 4.33 5.71
2.1保证建设高水平大学人才队伍稳定及发展的需要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前提和保证,但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相关配套设施之一的教职工住宅严重不足 ,随着学校发展,该矛盾将更加突出。学校自2004年来没有修建教职工住宅,住房矛盾异常突出,全校有近900户教职工在学校没有成套住房,教职工反响激烈,严重影响到学校人才引进和教职工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鉴于学校住房矛盾异常突出的实际情况,重庆市教委会同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土地房屋管理局,专门在学校召开现场调研会,并根据调研会的情况联合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解决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住房建设的意见》。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同意学校参照经济适用房模式修建教职工住房。重庆市教委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意见,专门行文批复同意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经济适用住房占地面积不超过170亩。
2.3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校园的扩建和功能布局的调整
重庆邮电大学地处重庆市南山风景区,办学历史已逾60年。在此期间,伴随着学校逐年发展壮大,校园布局都是采用逐步扩建的方式完成的,由此形成了老校区教学区、生活区、学生区犬牙交错、相互混杂的整体布局。这种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比较混乱的现状,已经凸显弊端。根据学校规划发展要求,“十二五”期间将是把学校建成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标准,学校依据《南岸区黄桷垭地区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结合重庆市建设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和实现新型电子产品加工贸易模式所需的配套支撑,而在我校设立的“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等基地、学校重大项目、高科技成果孵化及转化基地、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基地等项目需要,决定从2010年起对现有老校区分两期建设,并结合学校长远发展,对该区域进行优化布局。第一期规划建设南部校区,主要完成教职工住宅和部分教学科研用房项目;第二期主要完成其余的教学科研用房项目。
南部校区所有项目建成后,由教职工生活区及学生生活区将校区分离为相对独立的南北两大功能分区,校区北部为本科生教学区,主要用于本科学生教学,校区南部为科研区,主要用于研究生(含博士生)教学,并承载“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校重大项目、高科技成果孵化及转化等任务。
校区规划建设完成后,整个校区由教师生活区分离为南北两个功能区,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图1规划前后对比图
3规划范围及用地现状分析
本项目规划用地包括友谊社、生物学院(原嘉顿公司)、原日化所办公区域和家属区、一小部分老校区及四块国有用地,共计376194.0平方米。用地北侧紧邻重庆邮电大学北校区,东侧接南山风景区,西侧靠近规划道路。整体用地东北高,西南低。用地东侧邻南山风景区一边,为山林保护禁建区域,地形高差变化多,坡度大,除部分体育活动场地外,禁止建设其他建筑物。所以本项目实际可建设用地为198923.5平方米。可建设用地内,有一条35KV的改迁高压线,高压走廊宽度为30米,由西向东贯穿而过,将用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地块接老校区,地面高差变化较大,由最东侧接近510米高,向西侧渐渐变低至418米,高差接近100米。场地内不均匀分布着低层民居、山地及施工乱掘平台等。尤其东北侧用地,在不到400米的平面长度内,高差变化近60米。并且场地内还间有深沟及乱掘形成的高差突变的平台,地貌复杂,需进行场地平整,进行土方回填及开挖,以利于建设。
高压线南侧用地相对平缓,总体也呈东高西低的逐渐变化状态。东侧最高达450米,西侧最低415米,高差近35米。场地内现有民宅、国有地、及日化所办公楼、住宅楼等低层、多层砖混建筑和各种活动场地等。用地西侧有一条土路,沿道路两侧现存成排的高大香樟树,土路由北向南一直延伸,长度300多米,两侧成年树木需酌情考虑保留;日化所内有需保留古树,也需酌情保留;东南角有一池塘,拟作为水景处理,无需回填。
根据《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地区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用地内建筑工程和一般设施均按抗震烈度6度设防。
4 规划指导思想
新校区规划设计以“背倚南山,回归自然”为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和利用原有的地形和南山风景区的生态特点,以建设“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高等校园为基本原则。
结合校区历史传统、深化山水校园,充分结合老校区历史文化因素和规划风格,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凸显“人、建筑、自然”相融的主题,体现山水园林校园特色,完成了对重庆邮电大学南校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范化、前瞻性的校园塑造。
注重现有良好的用地生态环境,对古树、成排的香樟树进行保护,尽可能的减少砍伐和移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地形地貌特点,科学地安排新校区的功能分区。利用地块东高西低的特点,设计成多级台地,使得建筑能够依山就势合理布置。利用原地形中低洼区和鱼塘,结合地形高差,形成“背倚南山,回归自然”的意境,同时形成建筑天际线高低错落的建筑组群,建设出一组组与地形地貌自然结合的坡地建筑群。
5用地布局
新校区采用“两轴三带”的形式来组织整个南校区的规划设计。利用旧校园原有的南北向主轴,延伸至南校区,与各功能区内部的三条景观带有机结合。整个新校区沿途景观有收有放,高低错落,移步换景,形成宜人的山水园林式校园生态空间。
图2 两轴三带
5.1校园主轴线
建筑群体按功能区布局,相对独立的区域之间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实验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规划结构通过贯通南北的13米宽主干道形成的校园主轴将各功能区串成一个整体,北侧直接与老校区主干道相连,在小南部校区自成体系的同时,又保证与老校区的有机联系。
5.2学习资源中心礼仪轴线
学习资源中心作为小南部校区最重要的教学建筑,坐落在教学区正西侧。东向的主入口前,设计了一条随地势标高逐渐上升的硬质铺地广场,穿过体育馆与实验楼之间,与校园主轴线相交,形成一个礼仪性的轴线,成为教学区的南北分界线。直至靠近南山风景区的尽端处,形成柔性的节点,融入二期教工生活区中。学习资源中心的西向入口,紧临原信科园区,将来的远期规划设计,可继续延续本教学礼仪轴线,并向西延伸至规划主路,形成整个小南部校区教学区域的统领轴线。
5.3教工生活景观带
在教工生活区的狭长用地内,一条贯穿东西的景观带,将东、西教工生活区及社区活动中心连接在一起,其余各住宅组团如珍珠般散落在景观带的两侧,形成一个整体的脉络。
5.4二期教工生活景观带
二期教工生活景观带位于校园主轴线东侧,紧邻南山风景区,环境优美,空气宜人,地形起伏相对平缓,有利于组织完整的绿化景观。二期教工住宅在景观带内,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并在东侧有步行道与南山风景区相连。景观带最南侧结合现有用地池塘,形成独特水景,作为绿化带的点睛之笔。与西侧的行政教学绿化带,遥相呼应,创造出宜学宜居的校园环境。
6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
大环境以结合用地内起伏的地形为主,在可能的条件下设置缓坡绿地,个别路段设置绿化挡土墙。建筑周边环境则以“园”为核心组织空间与景观。
方案充分利用原有的山地及绿化条件,根据“园”的尺度和层次借鉴经典园林空间的精华,以中央景观轴串起整个校园,并在各自的功能分区内形成不同的景观中心――借鉴西方园林尺度及中国皇家园林的尺度,体现大气、自然的山水景色。用地东北的教工住宅区生态山体上建筑物依山而建,形成独特的层叠交错、步移景异的建筑景观。
建筑之间的“园”――借鉴中国园林尺度。采用中国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叠山造水,营造与建筑结合的诗意环境。其二,在西方园林理性规整、几何性的基础上融入自然景观,强调以人工环境为主调的特色景观。
建筑单体围合的“园”——借鉴中国园林尺度。要求:“小中见大,闹中求静”,营造成尽可能多近人尺度的灰空间,以亭廊等造园元素,园与建筑相互借景。
建筑物内部的“园”――它要求:“天人合一”,如中庭,天井,室内绿化,空中花园,交往平台等建筑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达到建筑与园的完美融合。
另外,于生活区的环境设计中结合天然水面进行造园活动,叠石造水,植株砌亭,营造一副自然园林的意境。
在建筑造型上,着重突出地域特色。借鉴川东及重庆地区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结合重庆邮电大学本身的校园文化和气质,在建筑手法、建筑色彩上,都做了相应的呼应。
居住建筑采用坡屋顶的建筑形式,既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回应,也是出于对当地气候的考虑,减少顶层楼板直接与夏季阳光的接触,并形成通风隔热通道,通过低技术的生态设计手法,减少夏季能耗;
在建筑色彩上,尽量少的采用过于鲜艳的颜色,将建筑的主体色彩控制在黑、白、灰中式风格,一方面与重庆邮电大学整体的建筑色彩相呼应;另外,干净朴实的颜色也自成体系,成为小南部校区的标识;最后因为小南部校区整体靠近山林风景区,灰白体系的建筑色彩不会对绿色山林景观造成过于跳跃性的破坏,相反,或白、或灰、或深的颜色掩映在万顷绿色中,既不过分张扬,也不显沉闷,正体现了重庆邮电大学的校训: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7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7.1道路系统规划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实行区域性人车分流。作为校园主轴线的主干道为12米宽,两侧均设绿化和乔木,使之形成林荫大道,以屏闭汽车噪声减少废气污染。一条主干道贯穿小南部校区南北,并和北侧老校区相连,实现新老校区有机联系;在主轴线两侧,分布教学、实验、体育区及教工住宅区等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互不干扰;另外一条主干道紧邻规划35kv高压线,呈东西向设置,东侧与南北向主干道相连,西侧接现有校区道路,直至规划市政道路。这条东西向主干道是沟通小南部校区与城市道路的主要道路,可以大幅度减轻校园内南北向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并缩短小南部校区与城市干道的距离。 原有南北向香樟树所形成的土路,经景观化处理,在东侧形成一条全新的7米宽车行道路。保留原有珍贵树木的同时,7米宽的车行道大大减少了南北贯通的主干道交通压力。同时为将来教学区的远期规划,提供交通保障。
在各个功能分区内,校区非干道级路采用6米宽车行道,有限制的实行交通管制,尽量减少车行流量,根据道路情况,按需要不设、或设置单边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路旁设行道树。在各自的组团内间,为再次一级的4米宽生态路形成小环状系统,一般不通行机动车,以行人为主,必要时贵宾与消防车可以通行。
停车场不破坏校区景观,除教学楼、体育馆旁几个集中室外停车场外,其余停车场均放于建筑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教工住宅的停车位原则上按照1.0位/每户来考虑,并适当增加指标,为将来停车位需求增加的趋势提供保障。
图3 道路系统
7.2绿地系统规划
通过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出于校区本身的生态性和对自然环境最小的破坏等几个方面的考虑,我们对自然山体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及利用,从而营造了一个绿肺式的校区。
在用地中部,现日化所西侧,由北至南,有一条近300米长,约5米宽的泥土路,道路两侧现存成排的高大香樟树,树木长势极好。出于保护生态和保护现有良好景观的角度,着重考虑了对这些大树的保留。根据现有道路的走势,将原有香樟树形成5米宽道路全部作为绿化景观处理,紧邻香樟树东侧,设置了7米宽的道路。可以在保证规划道路宽度在不影响车辆交通的同时,保护了现有的古树。因规划的竖向设计与原道路基本吻合,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不对树木进行移植、砍伐,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现有景观的生态保护。
现日化所内也有一些成材的大树、古树。同样采取了以上的处理方法,设计中通过自然放坡的方式,基本维持了树木的现有生存环境。
建筑区域设园林绿化,沿道路设阔叶乔木,远期预留建筑物用地作为绿化带,滨水区设亲水草坡。沿城市道路校区内布置绿化隔离带,对来自城市路的噪音起到很好的隔绝作用。教学中心绿化带以草地、人工造景为主,建筑之间以尺度宜人的园林绿化过渡。用地范围内的南山风景区禁建保护区内,依山就势,设置一条贯穿南北的4米宽生态景观道路,同时有小路可以由校区直接进入风景区,形成风景区与校区绿化景观相互交融的局面,使得师生可以充分享受到城市绿肺带来的自然生态景观。
图4绿地系统
8竖向规划
用地原始状况为东北高西南低,地块最高点位于禁建区的山腰处,标高为523。可建设用地内最高点为510,在最东北角,与现有老校区相连。校园规划主轴线道路的标高为420至440高低起伏。新建建筑在两侧依次展开。除东北侧用地外,其他区域用地相对平缓,无陡峭需大面积回填、开挖地带。根据以上基本条件,竖向规划设计拟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保留原有用地形态,形成依山就势的整体形态,将建筑标高分为几个相对完整的平台依次跌落而设,同时结合具体道路标高变化情况,设计地下车库、半地下阳光车库,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保障建筑造型的完整、合理。营造层次丰富、环境优美的景观空间。
图5竖向规划
9 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数值
规划总用地 ㎡ 376194.0
净用地 ㎡ 198923.5
其他(市政)用地 ㎡ 177270.5
湖面净面积 ㎡ 2618.0
总建筑面积(含地下室及架空) ㎡ 371641.0
总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 ㎡ 302398.0
其中 教学科研 教学楼 ㎡ 9822.0
实验楼 ㎡ 31388.0
学习资源中心 ㎡ 15840.0
综合楼 ㎡ 22768.0
体育活动 体育馆 ㎡ 8733.0
教工生活 教师公寓 ㎡ 25836.0
教工住宅 一期 ㎡ 126510.0
二期 ㎡ 40768.0
后勤服务 幼儿园 ㎡ 3399.0
社区服务中心 ㎡ 4686.0
学生生活 学生宿舍 ㎡ 12648.0
建筑占地面积 ㎡ 58617.8
不计容积率建筑总面积 ㎡ 69243.0
地下建筑面积 ㎡ 69243.0
综合容积率 1.52
总建筑密度 % 22.83
绿地率 % 38.65
绿地总面积 ㎡ 76886.6
机动车泊位数 个 1857
非机动车泊位数 个 204
参 考 文 献:
[ 1] .重庆邮电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 2] .高等教学办学相关指标要求
吐鲁番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能丰富,全年总日照时数平均为2912.3小时,年总日照时数最多达3126.3小时,最少2721.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69%。
风也是吐鲁番重要的自然特征之一,一年中大风发生的时间在3--10月,其中以3—6月最为强烈,特别是5月最多,风向主要是西北风。
降水量: 吐鲁番年平均降水量15.6毫米,且分布不均,季节差异大,持续性降水少、多属于间歇性。全年降水量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
蒸发: 吐鲁番气候干燥,蒸发能力强,年最大蒸发量为2828.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539.3毫米;蒸发量的变化特点为:全年以春末和夏季蒸发量最为旺盛,4—9月蒸发量占全年的75%以上。
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其水源主要是天山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在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
吐鲁番地区现状村庄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1、大部分村庄无建设规划,村庄建设随意性强,村庄用地布局不够合理,用地布置不够紧凑,现状宅基地布局混乱,沿乡村主干道居住区建筑密度大,用地不规整。
2、现状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大部分住宅未完成危旧房改造。
3、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商业网点分布较散,规模较小。村庄内部无大型公共活动场所,虽然结合公共建筑设有小型的公共活动场地,但质量不高,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
4、村庄无公共绿地,居住环境质量较差。
5、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
(1)道路交通
村庄内部分道路已硬化,但路面较窄,对行车辆错车较困难,但道路网主次干道不明确。
对外交通道路穿过村庄时,缺乏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缺少必要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隔离设施、路面缓冲设施,对村民的出行安全构成威胁。
(2)给水工程
现状生活给水采用无塔供水,基本保证了水量,但取水点的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给水管采用枝状,供水安全可靠性差。
(3)排水工程
村民点内生活污水部分采用渗坑;院内无渗坑的,便随意泼洒院内或院外道路两侧。
(4)供热工程
村庄内村民采暖自行解决,架设燃煤小火炉,对环境影响较大。
(5)电力、电信工程
现状电力电信管线已接到户,采用架空方式,影响村庄形象景观。
6、环境卫生
村庄还未完成改厕工作,均采用旱厕,而且建造较为随意、简陋,粪便堆积在院内开挖的粪坑内,影响环境卫生。
村庄内部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过大,不能定时定点收集,无法密闭储存、运输差。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提高与改善。村庄各种设施不够完善,环境有待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从自治区到地区、县市都非常重视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年初制定了编制计划,目前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个人对以下几方面有些拙见,供大家参考:
吐鲁番地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原则:
一、承上启下、可持续发展原则
村庄建设规划要在各乡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编制。村庄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规划不仅应满足现在需要,还要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留有余地。
二、经济、实用原则
科学利用土地,珍惜土地资源,根据现有经济、社会物质基础及村民的现有情况,妥善处理好居民点内环境质量、空间质量及规划区风貌三者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
要想有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一个最自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持并发扬一个地区的民族传统的特征;地域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的特点;地方的风土特色。也就是那句老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地域性建筑的含意为:以特定地方的特定自然因素为主,辅以特定人为因素为特色的建筑作品。1、从广义来讲,建筑首先受到地理气候、区域的影响。2、从狭义来讲,是指建筑地段具体的地形条件和周围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重要因素。
地域性建筑有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1、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
2、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
3、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
4、有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具明显的经济性。
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环境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师应在地区的传统中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在建筑的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功夫。就有可能创造出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建筑。
__区__办事处__社区位于该办事处的西北角,西临颍汝干渠,东邻区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内的__社区和板桥社区,京广铁路穿村而过。该社区现有自然村2个,耕地面积3331亩,居民组8个,居民580户,2420口人;社区两委班子14人,党员71人。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为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__社区两委班子充分发扬敢打硬仗的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仅用半年时间,自筹资金修建水泥道路6.7公里,社区道路全部实现了村户通,70%以上的居民实现了户户通,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得到了李亚市长的充分肯定。__社区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深入动员,打好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__社区传统的腐竹加工业逐步被淘汰,但是粗放型手工作坊造成的行路难、环境差等遗留问题日益显现,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__社区地理位置偏僻,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也没有被划入区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内。面对社区自身财力困难和无法争取城乡一体化配套建设资金支持这一现状,__社区两委班子认识到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取得群众支持,才能确保这项利民工程顺利开展。为此,社区两委班子先后召开了3次全体党员会议和2次群众代表会议,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修建道路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为道路建设献策出力,从而为道路施工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创新思路,破解资金难题。修路需要140万元,__社区共有2400多人,如果采取摊派的方式募集资金,人均需筹资500多元,这对群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如何做到既能减轻群众负担,又能把道路修起来,社区两委班子经过反复研究和思考,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创新思路。一方面,村两委充分利用村内在外经商人员多这一优势,发动群众号召外出人员捐资修路。社区两委班子根据外出经商人员具有较强影响力且有一定经济实力这一情况,抓住春节期间外出经商人员回家探亲的有利时机,从去年腊月二十至正月十七,在社区大院前设立募捐箱,张榜公布捐款人员名单和数额。社区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捐款,支部书记王随乾个人捐款2万元,80多岁的老党员徐怀恩也踊跃捐款20元。在社区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外出经商人员纷纷解囊,在北京廊坊办纸杯生产厂的李书义捐款5000元,在漯河开油漆门市部的王拥军捐款20__元,在该社区设厂的河南宏腾纸业有限公司捐款5万元等等。短短几天内,__社区收到捐款11.45万元,经商人员捐款额占总捐款额的60%。另一方面,抓住宏腾路修建需要土方的机遇,把疏通环社区水系和修建下水道挖掘出的5万方土,提供给宏腾纸业有限公司,取得了该公司70万元的资金支持,为社区道路如期开工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其次,积极同施工队伍协商,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由工程队垫资进行修建,成功破解了资金难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工。
三是立足长远,打造新型社区。为确保道路建设科学合理,__社区两委班子提前筹划,多次组织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到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内参观考察道路建设工作。结合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情况,认真规划道路建设路线,并根据主次干道,把路面宽度定为3-5米不等。同时,充分考虑农村社区污水排放,在主干道设计双排下水道,在次干道设计单排下水道。至目前,铺设下水管道120__多米,建成了贯穿全社区的排污系统。为了进一步美化居民群众生活环境,该社区根据独特的地理位置,规划设计了环绕社区水系。该水系规划始自社区西北角的的颍汝干渠,到社区东南角的清泥河止。目前,累计疏通环绕水系4000多米,初步形成了环绕社区水系。该水系与颖汝干渠的连通工作正在与市水利局进一步协商中。工程完成后,将在两边栽种绿树,使广大居民享受“绿水绕村、绿茵浮水”的美好生活。
四是公开监督,打造阳光工程。为了用有限的资金为群众办更多、更好的事,该社区两委会在修路之初,组织专人对工程预算进行考察论证,最大限度地压缩工程开支。同时,多方寻找施工方,在不懈的努力下,社区的道路以每平方米7元的超低价格承包给__县长泰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该社区坚持将筑路资金纳入专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为有效避免暗箱操作,由群众推荐的2名党员代表和2名群众代表与社区两位干部一起组成了修路监督理事会,负责工程材料的验收、出库和保管,凭借验收单据和出库单据,由社区会计统一支付,从而保证了筑路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确保了筑路工程质量,加快了工程进度。
__社区能够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修建社区道路和排水管道,建设环社区水系工程,彻底解决广大群众出行问题,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完成了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工程,并为我、市区正在开
展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从__社区的成功做法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是班子有力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保障。__社区能在不等不靠的情况下,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实现了村户通,是和一个“想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领导班子密不可分的。在捐款时,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带头捐款。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任劳任怨,经常在施工一线加班加点,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