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组织建设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范文第1篇

加强制度建设 实现“居者有其屋”

政府成立的建屋发展局,直属国家发展部,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机构,其财政预算纳入国家计划,是发展公共住宅的主导组织,代表政府负责组屋发展规划、组屋施工建设工程、房屋出租和出售及管理。政府牢牢控制土地资源,确保土地供应。政府不仅直接控制着全国80%土地,而且通过颁布《土地征用法令》,获得了对私人土地的征用权及定价权,保证了大规模建屋对土地的需求。强制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建房资金供应。新加坡政府规定:无论任何机构、雇主和雇员都必须以雇员的薪金为基数,将月薪的一部分存入中央公积金局的个人账户,以待住房、养老等之所需。政府也积极为建屋发展局提供低息贷款,确保民心工程不会因资金问题而延误。政策制定科学,保证低、中、高收入者都能有屋住。政府根据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制定购屋准入政策,基本保证了80%以上低、中收入家庭能买到廉价组屋;推行高收入者住房福利少、低收入者住房福利多的原则;通过限购组屋的次数、数量、出售年限和使用性质,有效打击炒房行为。

通过上述制度保障,新加坡政府历经40年不不懈努力,如今新加坡约有85%的人拥有了组屋,其中约90%的家庭已买下了组屋,而且大多数家庭居住在使用面积约100平米的三室一厅房子,只有约10%的低收入家庭租住一居室或两居室的组屋。

加强社区组织建设 保障管理畅通无阻

实现“居者有其屋”只是社区管理的第一步,要想把社区管理好,社区组织建设必须跟得上。为此,新加坡政府建立了组织完善、功能齐全、类别多样的社区组织。

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是新加坡社区管理的政府责任部门,它负责社区发展的政策制定、职能策划,下辖社区管理的三个指导机构:人民协会、社区发展理事会、市镇理事会。人民协会是调控各种基层组织网络的总机构。执政党通过它,将其执政理念传递渗透给基层社区组织,最终到达社区的每家每户。社区发展理事会是个社团组织,承担推展社区计划,扶持弱势群体,提供老年服务等福利工作。市镇理事会是社团法人,主要功能是控制、管理、维修与改善组屋居住环境,管理包括商业在内的公共配套设施,推进旧组屋及其公共设施的翻新计划。

新加坡社区管理组织实行委员会制,每个新建住宅区必须在两年内成立管理委员会,由全体业主投票选出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将代表全体业主管理社区,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大会,讨论制定社区行为规则以及聘请物业管理公司等重要事务。居民顾问委员会工作主要有二:负责整修社区内的公共福利、协调另外两个委员会和其他社区内组织工作。它是社区内居民同政府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居民委员会主要承担治安、环卫、组织本小区活动等任务,同时也为管理社区的另两个组织提供人力帮助和信息反馈。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妇女委员会、青年组等组织,它主要负责社区中心运行、制定一系列社区培训、开展活动计划。

新加坡社区活跃着大约3000个各类基层组织,聚集了不同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的人,特别是那些参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工作的团体和有社会精英名流参与的团体,他们对促进社会和谐、弘扬正气,具有较强催化作用,社会意义巨大。它有助于公民自治,使政府从纷繁芜杂的事务性活动中脱出身来,搞好战略规划、监督和引导,降低社会治理成本,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尊严+奉献=社区精神的灵魂

新加坡政府利用其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建立“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开办廉价幼儿园,为贫困家庭孩子入园提供便利,为妇女获取工作提供服务,特别是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以及设定社区人种居住比例(任何组屋区族群比例要求不得突破华人75%,马来人15%,印度人8%,其他民族2%)的规定,使新加坡居民在生存、居住、教育、工作等方面拥有尊严。

社区组织以自身为平台,在人民行动党和居民之间充当桥梁和纽带角色,上传下达,通过社区各种社团充分开展献爱心、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通过监管社区外包服务,使物业公司等各种服务公司真正做到服务至上,减少业主和服务公司之间的纠纷。通过加大教育管理与投入力度,大力普及国民教育以及鼓励优生优育等措施,新加坡人口素质世界瞩目。高素质人口反过来推动了新加坡包容、团结、奉献社区风貌的形成。整个社会不论收入多寡,每个人的体面和尊严都得到了保障,和谐、向上、团结、奉献、进取精神风貌在每个角落都得以展现。

新加坡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制定享受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准入标准,要公开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享受者名单,要依法、公开,严惩骗占、非法转让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行为。

其次,完善社区组织,健全社区组织相关功能。一是做好业主入住之前的社区组织筹建工作;二是对社区入住业主的组成情况有所了解,为日后有效开展社区工作打好基础;三是社区组织要经常倾听进社区业主、居民心声,积极开展相关服务活动,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和沟通。

第三,加快社区社团立法,为社区社团活动提供法律依据。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让高收入者回馈所在社区,避免出现由于收入差距造成的社区居民贫富两重天的格局;严厉打击“仗势欺人”和“财大气粗”等各种冲击社区社会秩序的不良行为,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条件。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社区自 问题 对策

一、城市社区自治所遇问题

(1)居民自治意识淡薄

社区意识包括居民自治观念、社区归属感等。如果居民毫无社区意识,就构不成真正的社会共同体。社区之所以区别于社会,就在于其成员拥有较强共同社区意识。在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社区意识淡薄,社区建设靠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社会参与程度不高;人们的“单位人”属性未获得根本转变,对社区归属感和参与度都很弱,年富力强者很少参加社区活动。

(2)社区自身建设不足

1.社区职能错位

社区居委会职能可概括为六方面:公共服务、民间调解、政治整合、治安维护、政府协助、民意表达。但实际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委会实际所承担工作远大于法律的规定。大量的额外工作使其整天疲于奔波,往往就忽略了本身的职责――公共事务自治和民主管理。

2.组织力量薄弱

社区组织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独立性差。社区居委会随着管理重心下移和街道办事处职能扩张,自主性和自立性逐渐丧失。

②经费欠缺。城市社区自治组织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越来越多,但使用经费仍然维持在以前水平,社区自治组织的活动经费只能用来维持最基本开支。

③成员专业化水平低。社区建设迫切需要年轻、专业性强、有服务社会理念的职业社工人才队伍。社区经费少,工作人员待遇不高导致人员流动率高,给社区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3)政府角色越位

政府对自治事务的管理和推动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政府承担了过多应由非政府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包揽了许多自治工作。习惯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政府不自觉地将非政府组织作为附属单位,直接干预这些组织的自利。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未能贯彻“费随事转”的原则,造成了政府在有限财力上的过度投入。

二、城市社区自治的对策建议

(1)强化居民自治意识

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解决各类社区成员特别是大多数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用共同需求和利益来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使居民的参与保持持续发展,必须将居民参与引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依据相关法律政策,通过民主和法定程序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参与机制。

社区管理机构还要积极拓宽居民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建设的具体事务。

(2)加强社区自身建设

1.准确定位社区职能

政府要根本改变过去的垂直型管理模式,重构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之间平等、互动、合作的水平式民主参与关系模式,将本应由社区自主和自决的功能交还给社区,真正体现平等互动合作协助关系。

2.强化组织建设

首先,充分授权。按照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把原属于社区的职能权力交还给社区,增强社区的独立性。

其次,自给自足。社区组织要鼓励本社区的各项产业的发展,加强自筹经费的力度,学会自给自足。

再次,提高社区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严把入口关,招聘对口的专业的人员到社区组织中担任相应的职位,提高社区自治效率。

(3)明确政府角色

在社区自治中,要准确定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使政府成为社区建设的引导者、社区建设的组织者与监督者。

三、结语

城市社区自治建设是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进程的根本途径之一。要突破现今我国城市社区自治中瓶颈,就应该找出现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自治建设道路。凭着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态度,逐步完善社区自治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民主自治的社会主义新社区。

参考文献:

[1] 胡宗山.社区自治实务[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年.

[2] 林尚立.社区治理与公民社会的发育[D].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1):28-31.

[3] 史志军.论现阶段城市社区的自治困境[J].管理创新,2009(3):55-61.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建设;模式创新;制度保障

前 言:近年来,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积极加强社会建设,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出发,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水平是一项长期工程,这要求我国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在运行过程中,都积极将自身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团结一致,为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建设作出贡献。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积极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分析势在必行。

一、西方发达国家社区治理原则

地方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区治理,英国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治理人物有John Stewar和Michael,他们在社区治理中,以社区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提出了以下治理原则:第一,地区发展中,整体的福利应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第二,在判定地方政府地位的过程中,应从其运行中对社区居民的服务水平入手;第三,志愿组织、公共组织等运行过程中对地方的贡献应对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第四,地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应从地区利益入手,努力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第六,地方政府运行过程中,必须能够对当地各种利益进行充分的利用、掌握以及平衡,从而才能够将自身的领导能力充分体现出来[1]。由上述原则可以看出,西方发达欧就爱在进行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都是紧紧围绕社区利益以及居民权利而展开的。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

(一)对政府管理理念和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创新

在这一过程中,应将政府的主导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现阶段,从我国社区社会组织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质量相对较低,产生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部分政府机关忽视了社区社会组织对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而是将社区社会组织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帮助政府执行社区治理工作;同时,还有部分政府机关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不仅不注重将其社会建设的功能激发出来,而是增加了对这一组织的监控和防范,甚至认为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是对立的[2]。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政府必须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和社区治理模式,承认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日常进行社区管理、地区建设的过程中,从整体规划入手,将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充分激发出来。

(二)构建网状社区组织多元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性逐渐产生了深刻的认知,同时该组织的规模也逐渐壮大起来。尽管该组织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该组织运行过程中,活动执行力度不足、成员机构运行合作能力较低等始终制约着该组织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我国在进行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构建网状社区组织多元结构,充分连接各个社区社会组织机构,各个机构在互相连接、相互配合与写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网络机制,为社区社会组织整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最终也才能够将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建设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现阶段,网络化被有效应用于我国的城市管理当中,新时期,这一网络中还应对积极融入社区社会组织网络,促使社区社会组织真正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将该组织的社会建设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构建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监管机制

在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功能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构建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促使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一方面,积极构建内部监督制度,确保社区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中,各个内部运行机构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同时还可以积极完善社区机构[3]。例如,积极构建员工大会,引导社区员工在参与员工大会的过程中,对社区治理、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还应对积极完善行政监督体系,确保社区社会组织在积极展开社会建设的活动中,活动内容能同国家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鼓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社会组织中来

新时期,在积极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激励机制,鼓励社区居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区社会组织中来至关重要,在积极提升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过程中,有助于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4]。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因此,现阶段,当地政府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对志愿组织进行培育,同时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措施,通过奖金等形式,鼓励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区社会组织中来,为提升社区管理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从晚上社区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引导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知,从而自主的参与到社区社会组织对社会的建设活动中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壮大起来,其日常运行过程中,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的科学性、民主性,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社会组织相比,我国的社区社会组织规模相对较小、发展也不够规范,其在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也无法得以有效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我国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相关原则,病有针对性性的进行社会建设模式的创新,制定相关制度,才能够为我国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郁建兴,金蕾. 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以杭州市为例[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04)

[2] 刘春湘,邱松伟,陈业勤.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J]. 中州学刊. 2011(02)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范文第4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城乡低保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全市城市低保标准平均值达到250元/月,较的180元/月提高了39%;农村低保标准平均值达到1350元/年,较的753元/年提高了79%。,全市城市低保累计保障88.699万人次、累计支出保障资金5970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助67.3元;全市城市低保累计保障132.17万人次,累计支出2.285亿元,累计月人均补助172.9元。累计保障人次、累计支出保障资金和累计月人均补差分别较增长49%,283%,157%;农村低保累计保障70.155万人次、累计支出保障资金1180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差16.82元;全市农村低保累计保障138.295万人次,累计支出1.17亿元,累计月人均补助84.7元。累计保障人次、累计支出保障资金和累计月人均补差分别较增长97%,892%,404%。

(二)城乡医疗救助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城市医疗累计救助4418人次、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166.21万元;,全市城市医疗救助累计2.36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923.27万元。全市农村医疗累计救助35719人次、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156.761万元;,全市农村医疗救助累计2.81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3738.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年人均医疗救助达到272.9元。全市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工作。截至目前,旌阳区、经开区已建立起“城市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除中江外,其余各县(市、区)均已实现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补偿同步结算的“一站式服务”机制,实现医疗救助信息化管理。

(三)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散居供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3120元、2400元,较分别提高1830元、1200元,增幅分别达142%、100%。

(四)市民政局下发了实施意见,对各县(市、区)制定本政区的惠民殡葬文件提出了要求。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均已出台惠民殡葬政策文件,惠民殡葬保障人数5359人,政府保障费用446万元。

(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市324个城市社区的阵地建设得到大幅度提升,社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社区“三委一站”(支委会、村〈居〉委会、监委会,社区服务站)组织体系已达到全履盖。服务站涵盖党务服务、群众工作、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在内的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向社区延伸的35项基本服务职能。按照“积极探索,试点先行,创新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民政社会管理创新“一二四五工程”。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工作,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为政府购买服务打下基础,促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

(六)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积极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各类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大幅提高,切实保障了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补助金现已全部实现由县级民政部门通过金融机构直接发放。拥军优属工作扎实开展,我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二、主要问题及建议

民政工作牵涉头绪多,工作职能在不断拓展,民政的民生保障任务日益繁重。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施过程中,各种救助款项,救助物资最后都要通过镇、村(居)委会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目前我市基层民政能力比较薄弱,很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救助工作,尤其是乡镇一级的民政工作力量亟待加强。建议健全基层民政工作机构,在乡镇设立民政工作办公室,根据各乡镇所辖人口数,配备一定数量的民政工作人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四大体系建设体系。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减灾救灾、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体系建设,提高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完善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完善我市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层次防灾减灾体系;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步伐,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积极推进慈善活动经常化,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

(二)推进民政系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一步强化社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功能。认真贯彻落实《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市社会组织评估实施(暂行)办法》,推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

(三)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继续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优抚事务公开、抚恤补助金社会化发放等工作。推进安置工作新老制度有序衔接和平稳过渡,切实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

社区组织建设情况范文第5篇

一是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做好社区帮扶工作,促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开展,是县委、县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惠民、利民的长期工程,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是完善帮扶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帮扶工作高质量进行。

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社区“献爱心、送温暖、”捐款活动。二是积极扶持社区基础建设。为社区里捐赠办公设备等基础物资。

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1.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社区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社区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社区工作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社区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

2.突出抓好文明建设工作。我们积极配合社区支部,全面加强了社区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标语、专栏、会议、座谈等方式方法,宣传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社区民进行法律法规、社区规民约教育,努力克服消除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和不良现象,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