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建设的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区民间组织 功能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014-01
一、吉林市社区民间组织功能发挥的基本情况
通过到吉林市龙潭山社区、吉化社区和化院社区的实地调查,吉林市的部分社区组织还是比较完善的。如吉林市龙潭山社区“容心服务站”功能较为突出,继它之后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社区民间组织。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吉林市的这三个社区。经调查得知,民间组织成立起因无外乎三点:一是自发形成,二是政府安排,三是主要负责人倡议。社区民间组织多是自发成立以及在政府的安排下成立的。换句话说,社区民众的参与热情推动着社区民间组织的成立与发展。以下便是笔者归结吉林市社区民间组织的特征:
(一)组织活动多元化
吉林市社区民间组织的日常活动更多的目的是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容心服务站就是专门为一些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的,建立规范的信息渠道,进行职业介绍等,为需要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化院社区则会在传统节日里组织文体活动,包括秧歌队、老年迪斯科,给居民日常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还有针对邻里矛盾设立的专门维权的队伍等。组织活动内容样式丰富多彩。吉林市的这三个社区民间组织均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
(二)组织专业结构有所提升
从专业结构来看,吉林市社区民间组织“容心服务站”拥有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两支队伍,他们的服务活动都是通过低偿或者无偿的方式实现的。因为民间组织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志愿性。组织的员工大部分由下岗工作人员经过培训之后形成的专业队伍。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其主要的常驻工作人员年龄基于40岁以上,女性居多,多属于下岗再就业人员。年轻人很少,只有在社区组织活动时会有附近的大学学生志愿参加。近期国家实行这样一个政策,即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设立多个社区公益性岗位,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招聘岗位人员,一般薪资在850-950元之间。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民间组织的专业性。
二、影响社区民间组织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结合吉林市的社区情况我们发现,其民间组织虽有一定发展,补救了政府覆盖不到的细节问题,也满足了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但随着社区功能、地位的提高,社区民间组织的功能发挥依然存在一些障碍和因素。
(一)经费不足
经费短缺是非营利组织存在的普遍问题。社区民间组织若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自力更生,没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经费来源是不行的。如场地租赁、人员开支、活动经费等都严重阻碍社区民间组织发挥作用。在调查中,吉林市社区内的各业务经费相当有限,其工作人员的开支要么是政府有限投入,要么是残疾人协会、老年协会的个体会费进行活动,活动选址尽量在公开免费的场所,做到能省就省。长此以往,必定影响到民间组织的环境改善,打消群众参与热情,受益面狭窄,即便再好的活动项目也会因资金限制而难以实行。
(二)专业素质不强
对于社区民间组织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社区工作人员都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30-40岁的人员很少,更不用提30岁以下的,而且多属于离退休人员,或是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另外,社区民间组织吸收不到专业人才不仅因为其经济条件有限,还由于当前市场经济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人们的经济意识逐渐加强,使得本来就是经济条件缺失的社区民间组织满足不了年轻人的这种需求。而且,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加之现在的人们择业观念的转变,社区民间组织招揽年轻专业的人才以及志愿者就更加困难。人员素质的低下限制了组织的发展。所以,就现在这种状态的分析,社区民间组织的专业结构还有待改善,迫切需要相关专业的管理人才来注入新鲜血液。
三、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就以上吉林市社区民间组织得出的功能分析结果,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大政府的支持是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社区民间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扮演政府不能扮演的角色,分担了政府的诸多事宜,政府理应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颁发一些政策法规,按项目的实际情况支出相应额度的款数。当然,涉及到金钱的问题,其中环节必然复杂,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不做赘述。然后,是社区民间组织的自我规划管理。不仅仅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要进行科学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来增强自身内部力量,以实现科学制度与自我管理相互促进的高效形式。同时广纳人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意识的提高,从而全方位地提高社区组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宝孙.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以上海松江区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
关键词关键词:SD控制器;分区加密;SD固件设计;NAND Flash
DOIDOI:10.11907/rjdk.171096
中图分类号:TP30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5016803
0引言
SD卡主要由控制器和闪存芯片组成,其具有体积小、数据传输速率快、可热插拔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如电子词典、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汽车导航系统[1]。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越来越迅速、便捷,同时人们对信息存储介质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SD卡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安全存储的需求。本文设计的SD卡创新性地将SD的存储空间划分为两个分区,分别为普通区和保密区,同一时间只显示一个分区。上电完成后默认显示普通区,若需要切换至保密区则需要通过专用上层软件输入密码完成外部认证。外部认证采用3DES加密算法,数据存储采用目前公认的AES256加密算法[2]。这样不仅满足了普通数据存储的需求,同时满足机密数据保护需求。
1硬件架构
1.1总体框架
SD卡主要由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组成。本文存储介质采用Micron 4GB NAND Flash存储芯片MT29F32G08CBACA,主控采用华澜微自主研发的符合SD2.0标准的设备控制器S281。本设计总体硬件架构图如图1所示。
1.2控制器芯片S281简介
S281固件设计具有一定复杂度,深入理解控制器的内部结构有助于设计出更好的固件。S281拥有一个32bit的嵌入式精简CPU执行算术及逻辑运算,它从ROM和SRAM中获取指令,解码并执行,同时管理CPU及闪存接口的控制和状态信号。CPU控制SD接口、NAND Flash接口、FIFO的总线操作,不同模块间通过不同总线实现数据路由。同时S281控制器内置随机数发生器和硬件加密模块,为后续固件设计提供便利。
2固件设计
SD卡的固件主要是辅助或控制硬件完成上电初始化及数据传输[3],而分区加密的SD卡还要在固件上实现分区切换以及全盘数据加密。由于Flash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坏块,难以管理,且有擦除次数的限制。本文在固件设计中通过逻辑表动态建立坏块表,完成Flash的坏块管理,根据物理擦除次数选择空块实现Flash的均衡算法,延长闪存的使用周期,实现闪存的合理化使用。
2.1x操作固件设计
SD协议中读命令包括CMD17和CMD18[4],CMD17读取单个数据块到SD接口,而CMD18在指控制器未接收到CMD12(停止命令)前读取多个数据块。当S281接收到CMD17时,首先调用地址解析函数将命令参数中的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分别用cluster.logic、block.logic、page.logic代表逻辑簇地址、逻辑块地址和逻辑页地址。再调用地址转换函数建立映射表,通过查找映射表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其中映射表包括簇映射表、块映射表和页映射表。根据页映射表中逻辑页所对应的物理页flag(标志位)判断页中是否含有有效数据,即物理页有没有被写过。若页中不存在数据,根据NAND Flash的特性,即页内数据全部为0xFF,则在FIFO中需要将数据传送到SD接口的内存空间,全部用0xFF填充。如flag表明此页已被编辑过,即页中存在有效数据则发送Flash的读命令(00~30h)读取页中的数据,并通过DMA总线将数据传送到FIFO中,此时数据为采用AES256加密的密文,需要调用加解密函数解密FIFO中的数据。最后将FIFO中的数据通过主机数据总线发到SD接口完成单块读操作。
当S281接收到CMD18命令后,其操作与CMD17基本一致,只是在没有收到CMD12之前,CMD18固件内部页内逻辑地址会自动增加,并传送数据到SD接口。若页内逻辑地址增加导致需要切换逻辑块或逻辑簇,则需要重新调用地址转换函数建立映射表。
2.2写操作固件设计
由于Flash的物理页只能编程一次,不能对物理页多次编写[5],即写入的数据必须是物理页大小的整数倍,所以写操作的固件设计更加复杂。当逻辑页中的数据有部分更新时就需要将新旧数据一起写入物理页中,这就需要在固件上实现Flash的PreCopy和PostCopy两个操作。当写命令的起始逻辑地址不为0,而是页的中间地址时,PreCopy在写操作过程中,固件需要将物理页前面的数据从Flash中读取到FIFO,与新数据组合成一页写入一个新的物理页中。而PostCopy就是当终止的逻辑地址没有到页的最后512字节时,就需要将物理页后面的数据从Flash中读取到FIFO,与新数据组合成一页写入到一个新的物理页中,PreCopy和PostCopy可能同时发生。
SD协议中写命令包括CMD24和CMD25,分别为单个数据块写和多个数据块写。当S281接收到CMD24时,硬件会自动接收第一个512字节的数据块,并存放到FIFO中。同读命令一样,首先调用地址解析函数将命令参数中的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再调用数据加解密函数使用存储在Flash中的密码将接收到的数据块采用AES256加密算法加密,最后调用地址转换函数建立映射表,通过映射表实现地址转换。根据页映射表中逻辑页所对应物理页的flag判断页中是否含有有效数据。若物理页已被写过,则根据逻辑页内地址判断是否需要进行PreCopy操作,若需要进行PreCopy操作则将物理页内地址前面的数据读取到FIFO的相应存储空间中。若页内为空,则PreCopy操作中的数据全部用0xFF填充,并将填充的数据采用AES256算法加密。由于硬件已自动接收512字节的数据到FIFO中,此时需要将逻辑页内地址自增一个数据块的大小,即512字节。根据此时逻辑页内地址判断是否需要进行PostCopy操作,其操作方式和PreCopy相同。最后将FIFO中的一整页数据通过DMA操作写入到一个无数据的空页中。完成写命令后更新页映射表,将此逻辑页对应的物理页更新为最新操作的物理页。由于每个簇中都需要预留几个空块以备后续使用,所以完成写操作后还需要根据簇映射表判断簇中所含空块数量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需要采用merge操作,擦除某些块中的数据,并在块映射表中将此块标记为空块。由于一个逻辑块可能对应两个或者多个物理块,分别为source.block和target.block,target.block中存储的数据是最新的,source.block中存储的数据是过时的。Merge操作就是将source.block和target.block中的有效数据合并到一个新的物理块中,并将source.block和target.block中的数据擦除,这样就可以腾出一个空的物理块。写操作在选择空块写入数据时,会根据空块的flag选择擦除次数较少的空块作为目标空块,实现均衡算法,保证Flash的合理使用。写操作简化框架如图2所示。
CMD25的基本流程和CMD24一样,只是在没有收到CMD12前,S281一直执行写数据块的操作,逻辑页内地址也会一直递增。当逻辑地址增加后需要切换逻辑块或逻辑簇时,就需要重新调用地址转换函数建立映射表。
2.3分区切换固件设计
分区加密SD卡的固件设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用户的访问限制即外部认证,防止非法用户;二是对SD卡中的数据加密,防止SD存储卡被暴力破解读取数据[6]。同时由于对不同数据安全的要求不同,将SD存储卡的存储空间分为两个分区,分别为普通区和保密区,普通区可见,保密区隐藏。由于本设计中保密区和普通区分别为2G,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分区可见,固件上采用相对地址跳转的方式实现分区。用户通过上层软件输入密码并发出外部认证命令,控制器S281接收到命令后驱动内置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上层软件获取来自S281的随机数,并采用3DES加密[7]。与此同时,S281采用NAND Flash中存储的密码对随机数采用同样的加密算法加密,S281比对两次加密的结果,相同则说明用户密码正确,用户获取切换分区的权限,否则认证失败。外部认证成功后,用户可以通过上层软件发出切换至保密区的命令,S281接收到切换命令后,将逻辑地址跳转至保密区的地址,保密区的数据对用户可见,用户便可以对保密区进行读写操作。SD卡全盘数据均采用AES256加密算法加密[8],用户读写SD卡时,固件自动加解密数据,下电或切换至普通区后需要重新认证才能切换至保密区[9]。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为实现外部认证和分区切换,采用动态接口文件的方式,即CPU通过特殊的标识码过滤命令包。用户通过上层软件发送外部认证或分区切换命令时,实际上是通过写命令CMD24向FIFO中传入带有特殊标识码的512字节
数据包,特殊标识码由标识码和命令字组成。标识码代表发送的命令为特殊的命令标识,命令字代表特殊命令的类型如外部认证、切换分区等。上层软件发送带有标识码和命令字的数据包到FIFO后,S281识别FIFO中的数据包为特殊的命令包后,根据命令字判断需要执行的操作,根据命令字固件上实现外部认证或分区切换的操作。并将操作后的响应存储在FIFO中,上层软件通过发送CMD17读取FIFO中的响应,判断操作是否成功完成,并反馈到用户。
3结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SD卡的固件设计,此固件基于国内自主研发的SD控制器S281。相较于一般的SD卡,此固件采用S281内置的3DES和AES256加密算法以实现存储盘外部认证和分区加密,并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固件可以正确无误运行。同时此设计方案采用动态接口文件的方式,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后续可以增加其他功能,如修改加解密密码、加密数据流等。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此固件可以正确稳定工作,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超.基于FPGA的Micro SD卡控制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12.
[2]赵雪梅.AES加密算法的实现及应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2):105110.
[3]张聪,张涛.基于USB3.0设备控制器的固件设计[J].电子器件,2013(3):383388.
[4] RIJMEN V.SD group:physical layer simplified Specification version 3.00[J].SD Card Association,2009.
[5]MICRON CORPORATION.L74A NAND flash memory data shee Rev.E3/11EN[R].Boise:Micron Corporation,2009.
[6]唐婷.加密U盘的设计与实现[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416.
[7]FELDHOFER M,WOLKERSTORFER J.AES implementation on a grain of sand[J].Information Security Iee Proceedings,2005,152(1):1320.
[关键词] 社区家庭健康评估;系统化管理;干预;社区家庭功能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4-0072-03
社区家庭健康支持系统是以家庭为中心,以家庭成员为对象,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功能评估为依据,向家庭提供集评估、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社区医疗服务模式,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切实可行的新型社区医疗服务模式[1,2]。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构建幸福家庭、和谐社区;提供医患互动交流新的平台,让医患融为一体,共享快乐与健康,构建真正的和谐医患关系[3,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所在地福田区的翠海社区家庭和碧海云天社区家庭为对象,两个社区家庭均包含各种家庭类型。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300户家庭,即随机抽取常住、暂住家庭各150户,然后按随机数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第一,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筛选:入户调查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民族、社会经济状况等;健康行为,如吸烟、喝酒、饮食习惯、行为、运动、就医行为等;临床资料,如过去病史、个人史(药物过敏、月经史等),各种检查结果和心理评估等指标,建立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筛选出存在或潜在疾病的人员,采取“S-O-A-P”形式,对其进行描述。第二,评估分析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由上一步的操作可以了解社区家庭的主要健康问题、家庭功能、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总量、需求分布状况、所需的服务类型及服务的利用现况,从而策划社区家庭健康干预方案。第三,社区家庭健康干预方案的实施: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干预,如24 h热线健康咨询、全科医生电话预约出诊、上门诊治常见疾病;设立网上交流平台;组建社区家庭互助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拓展活动等。
对干预组进行上述各个步骤,对对照组只做到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健康筛选并进行适当的社区健康教育,进行为期1年(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社区综合性干预,另外对两组分别以FACES、APGAR(《家庭功能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分析。
1.3 观察指标
以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以及社区家庭功能评估得分、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评估得分等为指标进行综合衡量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各种指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比较
将干预前后两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5%。对各种指标采用χ2检验行统计分析:干预前两组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干预后两组间三个指标均P < 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前后结果对比
将干预前后两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对照组实验前后指标数值变化不大,而干预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0%,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提高20%;对各种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干预前两组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干预后两组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进行比较,P < 0.05,即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析P < 0.01,即具有显著性差异。
2.3 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家庭功能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得分对比
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两组做《家庭功能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调查分析,综合得分情况作出汇总,见表3。由表3可知,对照组实验前后得分情况变化不大,而干预组社区家庭功能评估得分均提高20%,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评估得分均提高2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社区家庭成员的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5%,干预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0%,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提高20%,这与关于社区家庭系统化管理的文献报道一致[5]。由此可知,社区家庭健康管理系统对社区家庭实施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全程疾病干预和家庭健康管理,建立了健全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医学保健干预措施,消除各种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行为危险因素,从而降低社区居民的患病率,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规范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健康水平。
社区家庭健康管理系统强调社区范围的照顾,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的保健。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卫生事业发展也有很大差异,其卫生资源、主要的卫生问题也不尽相同,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卫生交替阶段。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有可能成为社区所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应立足于社区,着眼于人群,控制疾病的流行,而慢性疾病应将重点放在改变人们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以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及卫生健康质量的目的[6]。故此建立完整、真实的健康档案,成为建立社区健康管理系统的重要任务,健康档案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全面、基础的资料,使医生可以全面了解居民个体及其家庭问题,做出正确临床决策[7]。据相关报道指出[8],社区健康管理系统为社区医生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和连续性的服务提供了保障,从而更好地实现慢病管理,普及和推广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健康档案为社区诊断提供了依据,能够了解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掌握社区的疾病分类情况,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出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能够更多地了解社区居民的综合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多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9,10]。另外,提高了社区服务站日常工作的效率,使其更加方便、快捷、规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郑俊峰,陈洪波,朱晓萍,等. 社区居民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8):638-640.
[2] 陶海琦,陈惠芳,孙丽艳. 健康管理平台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84-2385.
[3] 卢若艳,郑振佺. 福州市某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医学与社会,2010,23(9):53-54.
[4] 韩文珊,王宪斌,幕小燕,等. 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效果评价[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128-129.
[5] 赵燕华. 社区家庭健康评估及系统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93-94.
[6] 黄荣杰,刘唐威,戴霞. 社区高血压病人网络化随访管理血压达标研究[J]. 广西医学,2012,34(1):53-54.
[7] 邓文清,谢小培. 社区人群慢性心衰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5-6,11.
[8] 范国琴. 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42-44,46.
[9] 范群,刘建华,李学信,等. 社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01,4(8):638-639.
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前提和保障。智能用电业务体系主要包括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系统及智能电网社区服务系统两个部分,系统融合了光纤、电力线、无线等多种通信技术,将过去用电环节中单向“电力输送-电力消费”及“电力管理-电力被管理”的被动用电模式,逐步转变为双向互动用电模式。通过智能小区中的双向互动服务系统及社区服务系统,使电网企业和用户可以准确的、及时的提供和获取双向信息,从而科学指导用户用电,达成智能用电的效果。智能小区试点工程建设是智能用电、智能电网的重要实践,同时可有效支撑三网融合建设。
关键词: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分布式能源接入;三网融合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背景介绍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开展,“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智能小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智能电网客户互动平台针对智能家居,实现了对整个家庭的家用电器、安防报警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传感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和控制。掌握智能小区的用电信息对智能电网用电侧能耗做出分析,更合理、更科学的管理小区智能用电设备,根据需要灵活的选择电力供应能源,实现对小区配用电系统的统一管理、远程控制,成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主要途径之一。
本文中进行介绍的长沙市凯轩云顶智能用电小区试点工程建设,正是契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国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的一个亮点工程。该试点工程在“不增加开发商投资、不影响开发商交房、不影响原房屋设计功能”前提下,更遵循了统一性、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等特点,充分考虑到湖南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的需求、坚强智能电网用户服务发展需求和“三网融合”业务通道建设发展需求,为国网公司服务“三网融合”提供技术试点。
总体架构分析[1]
凯旋云顶智能用电小区试点工程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电力光纤到户为基础,结合“三网融合”的应用,建设智能电网双向互动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智能小区配用电系统的实施掌控,对用户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展现,指导居民家庭合理用电,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互动,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其系统功能架构如下图一示。
图一 智能用电小区系统功能架构图
智能小区互动平台是由智能电网社区服务系统及双向互动服务平台2个子系统及下辖的29个模块有机组合构建而成,系统将功能相近业务相关的模块各自整合为统一管理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度低,各子系统围绕小区智能用电管理而架构,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内聚性,系统管理按权限划分,不同权限的用户所浏览的内容不同,所以系统便于管理员的统一维护以及普通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
整个智能用电系统通过外部信息接口采集来的电量信息将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中,系统将数据取出然后通过定量的分析,以饼图、折线图、柱状图、表格等形式将用电信息展现在系统上。同时通过内部接口,可以实现智能电网社区主站系统对智能交互机顶盒提供包括EPG、流媒体服务在内的内容服务系统,同时支持用户通过智能交互终端和互联网系统对智能小区部分内容的获取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内容服务体系。
智能小区中的用电双向互动服务平台
双向互动服务平台通过智能交互终端、电力自助终端、充电桩监控终端、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电脑、电话和手机等设备,利用网站、邮件、短信、语音等渠道,依托智能用电互动平台和社区主站,实现电网与客户的双向互动。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包含的智能用电业务如下图二示:
图二 双向互动服务平台业务体系
业务体系介绍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是对用户、小区的用电信息进行全采集、处理和监控的系统,为其他系统提供基础的用电信息支撑。
三表数据采集系统
远程抄表系统对家庭用户的水电气表进行抄收之后,通过采集系统将每天24个点的用水、燃气使用数据传入中间数据,作为上层应用系统的数据分析基础,实现家庭三表信息的多样化展示。
分布式能源采集系统
在凯轩云顶小区顶层部署太阳能系统一套,本系统会不间断将发电并网数据发送到中间数据库,数据频度为每天24个点。数据进入中间数据库之后,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的分析。
低压配网自动化
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主站(包括配电主站服务器和电力三区服务器)、配电终端、视频监控设备及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
电动汽车充电桩信息管理
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子系统完成小区充电计量、计费、监控和管理功能,包括有序用电管理、计量管理、运行监控、充电记录,并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完成用户档案管理。
系统接口设计
由于本系统为集成控制平台,具有一定的数据共享和功能通信要求,所以本系统采用基于SOAP协议的webservice通信和中间数据库通信两种技术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
图三 系统接口示意图
本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全部采用中间数据库方式。由于部分功能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较大,数据产生频度较高,采用webservice技术无法发挥系统最大的性能优势,故需要采用中间数据的方式,建立两个系统的数据缓冲区域,为上层应用功能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小区系统架构设计[2]
图四 智能小区的系统架构图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 提高住宅功能质量,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居住小区智能化是以信息传输通道(可采用宽带接入网、现场总线、有线电视网与电话线等)为物理平台;联结各个智能化子系统,通过物业管理中心向住户提供多种功能的服务。居住小区内可以采用混合网络拓朴结构。
网络通道分为电力专用通信通道内系统和公共通信通道内系统,中间通过信息隔离装置进行隔离,在电力专用通道内的系统有: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能系统、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监控系统;在电力公共通道内的系统有:95598门户网站、社区主站、电力自助终端、智能家居系统等。
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平台的特点
长沙凯旋云顶智能用电小区所采用的的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服务系统是基于融合通信技术构建的,同时应用了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等多种智能终端设备。
融合通信技术应用[3]
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平台的通信技术采用到了光纤、电力线、无线等多种技术。并通过对通信模块等的开发研制使多种通信手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了用户和电网之间用电信息的双向交互,改变了用户的用能方式,在电网提高电网运营效率、改善供电服务质量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改平台也是多系统的融合,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家居和三网融合等业务系统,分别提供水、电、气三表集抄,家庭安全防范、家电控制和紧急求助,以及生活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娱乐、用电信息等服务功能,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电网公司的工作都提供了便利和快捷的服务。
智能终端设备[4]
智能交互终端
智能居民终端采用高速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模板化设计;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及显示和一些其他的硬件接口完成了智能居民终端的全部功能。智能居民终端通过RS485接口抄读电能表数据,并通过3G专网、GPRS/CDMA无线公网或者10/100Base T以太网接口将电能表数据上传至主站。
智能交互终端是居民智能用电服务的关键设备,其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对家庭用电设备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对电能质量、用电信息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指导用户进行合理用电,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用电。此外,通过智能交互终端,可为用户提供家庭安防、社区服务、Internet服务等增值服务。
智能插座
智能插座是一种家庭信息采集设备,在智能用电小区中用于实现智能家居服务。该智能插座由电源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四部分组成。智能插座可用于计量用电器的电压、电流、功率、累积用电量,同时智能插座通过窄带PLC与智能交互终端通信;通过无线通信与智能家电之间通信。
图五 智能插座
小结
长沙凯旋云顶智能用电小区的建设充分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网融合”的阶段性成果的最好展现。小区所采用的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平台系统融合了多种通信技术来实现用户和电网的实时互动响应,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通过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实现了光纤到户,通过电力线通信等技术实现了家用电器与智能交互终端的连接,并且实现了家用电器的通信与控制,使用户对自家用电情况更为了解,使用更快捷方便。同时也提高了电网公的运营效率、改善了供电服务质量,为智能电网智能用电小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通信“十二五”规划总报告》2010
[2]湖南省智能用电小区试点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地方媒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建构
区域文化是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民俗习惯以及这个特定区域人群意识所折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反映的是该区域的人类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地方媒体在传播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地方媒体无论从传播内容还是传播形式上,都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并承担起区域文化传承的重任;另一方面,地方媒体不断地在解构固有的区域文化,建构符合时代特征的区域文化。
首先,从媒介的功能来看,地方媒体具有广泛推行符合区域特征的社会价值规范与社会价值意识的社会功能。地方媒体以其符号传播的方式确立和强化社会主流文化价值体系,这部分价值规范和价值意识事实上也就是区域文化中的一部分。不同区域的历史、环境、制度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丰富的区域文化。媒介时代之前的区域文化传播主要是通过区域内人们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或者是书籍等方式传播,在信息时代下,由于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媒体成为区域文化传播的最佳平台。
其次,从媒介的传播过程来看,地方媒体在信息传播活动过程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受众无一不受区域文化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如今也走向了分众化传播,受众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越来越无从选择。此时,与受众相关或者和受众有共同心理体验的区域信息将越来越受欢迎,而文化则是把受众和媒体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区域性的文化使得受众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密。地方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或者节目编排过程中,应当以“地域性、故事性、文化性”作为主旨,充分展示、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揭示出区域文化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深层约定以及人对生存在其中的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传统观念、生活方式、行为特点、历史变迁、时代风尚等。因此,展现和传承区域文化成为地方媒介的生存与立足之本。
最后,从媒介传播的效果来看,地方媒体对于区域文化不仅是一种传承,同时也是一种建构。区域文化是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其中的绝大多数成份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合理性的一面,当然,也存在一些不符合时代特征不合理性的另一面。因此,有必要对区域文化进行一定的整合和扬弃。文化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在不断前进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扬弃自我的动态过程。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它延伸的正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信息时代中,这部分工作基本上是由地方媒介来完成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地方媒体在区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区域文化建设过程中地方媒体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球化时代下,各国和地区越来越重视区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然而这一过程中,地方媒体存在许多失误与不足。
地方媒体的“自我中心”意识。地方媒体在区域文化建设中存在“自我中心”意识,从媒体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出发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以客观的、他人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人,造成忽视地域差异性的单向思维。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意识,很多情况下,媒体自身并不清楚内容传播过程中是否带有“自我中心”意识。
地方媒体的“都市媒介文化霸权”现象,脱离群众文化。区域文化大多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积淀的民间文化的升华,它们源于群众且归于群众,许多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都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孕育在广大农村地区及农民群体之间,质朴且源远流长的“农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区域文化的代表。媒体的发展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特别是在市场的作用下,媒介关注的往往是能够给自身带来经济效益的事物,“都市行为”因此成为媒介传播的重点内容,“广告”成为媒介传播的源动力。在都市媒介集群和话语霸权的操控下,最能代表区域文化的“农文化”日益被媒介边缘化,地方媒体的传播内容逐渐脱离群众文化,造成区域文化传播的弱化。
全球化语境下本土文化意识觉醒,但地方媒体缺乏区域文化守护意识和能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将全球范围内文化的一元化、统一化,把本来异彩纷呈的不同文化标准化,这将给本应当多元化的世界和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的区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土文化意识开始觉醒,从政府到民间,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始注重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建设。由于具有将区域文化扩散为大众文化的优势,地方媒体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区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责任。然而,很多的地方媒体依然缺乏这样的一种意识,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媒介仍旧把信息传播作为西方国家创造的流水线工作中的一项,从操作模式、节目形式、节目内容都采用同一模式,媒介传播的同质性越来越强,缺乏代表理性特征的个性。媒介变为工业时代的一个符号,区域文化慢慢融入这样的时代当中,逐渐边缘化并且消散。还有一些地方媒体可能已经有这种区域文化守护意识,但是由于受到资金、政策、市场监管等多方面的压力,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只能让这种意识汇入市场的大潮当中,无声无息。
区域文化建设中地方媒体的功能彰显
尽管地方媒介在区域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地方媒体依然是最好的传播与传承平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媒体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地方媒体传播内容要坚持传统价值理念。受市场、地方政府、受众三方面限制,地方媒体必须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实中,很多地方媒体只考虑到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造成节目同质化、虚假广告、新闻节目娱乐化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进而弱化媒体功能。区域文化经过千百年发展,反映的是区域内人类生活和社会行为,其价值理念必然是普罗大众信守的,也是衡量社会效益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地方媒体在传播内容上必须坚持导向原则,坚持传统价值理念,宣传区域文化。另外,地方媒体传播重点要关注本区域。区域化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受众文化认同,一种个性化,也是大多数地方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媒介生态现状来说,区域化成为在分众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最有力武器。在传播过程中,地方媒体要加重区域信息内容,比如电视台可以多开办一些关注民生的节目或开办方言节目,民生节目可以加强媒体的亲和力,方言节目可以加强观众的文化认同。
地方媒体要坚持“地域性、故事性、文化性”原则,以区域化的内容、新颖的形式、深厚的文化内容来吸引受众。将区域内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行为特点、历史变迁等在事件、人物以及故事发生的情节中潜移默化地输导给观众,使观众在关注身边发生的故事的同时,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理念。通过地方媒体单纯的文化传播方式可能会比较单薄和枯燥,但通过情节展示或者故事的方式来传播,就更容易被受众接受。比如某地方电视台向观众介绍该地一处历史遗迹,如果仅是通过影像展示加画外音解说的方式很显然过于平淡,但电视台以纪录片的方式,通过人物、情节、历史源流各方面用故事的形式来拍摄播出,其效果立马可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让观众学会历史,了解知识。所以说文化是基础,媒体是平台,表现是关键。
加强与其他地方媒体或者是全国性媒体合作的同时,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促进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地方媒体固然对区域内的观众有一定吸引力,但毕竟是地方性的媒体,传播范围、受众、影响力都有一定的局限。但通过与其它地方的媒体的合作,必然能打破地方媒体相对封闭的状态,扩大地方媒体的影响力,进而能够在区域范围以外的地方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地方媒体可以在区域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当中起到桥梁沟通作用,使得文化与经济结合一起。比如,通过让地方媒体参与文化产业升级、区域文化建设等形式达到互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