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要求,将绩效工资与教职工履职和业绩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坚持向一线教师、关键岗位和做出突出成绩教职工倾斜,积极推进和完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原则;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原则;坚持量化考核、注重实绩原则。

三、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在编在岗的教职工,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实施。

四、绩效工资的发放

1.绩效工资的发放由学校自主确定分配方案,依据绩效考核情况发放。要体现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工倾斜,严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2.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做好教职工考核评价工作。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充分考虑学校不同岗位和各类人员的情况,实行分类考核,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职工作出全面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3.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考核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经全体教职工大会通过后实行。

4.绩效工资可以按月发放,也可以按学期或学年发放。

五、工作要求

1.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政策解释工作,妥善处理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维护学校和教职工队伍的稳定。

2.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指导和监督学校严格执行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范文第2篇

【摘要】:在全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公立医院现行工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大锅饭分配模式、绩效考核指标没有量化等导致职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其次阐述了绩效工资制度的内涵。最后提出了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建议,实行绩效工资应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绩效工资方案,切实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绩效工资 思考与对策

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义务教育学校,第二步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第三步其他事业单位。前两步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出台了《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第三步工作正扎实稳步推进。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过程中,公立医院地位十分重要,其改革任务重、涉及人数多,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其他事业单位的发展及绩效工作改革任务能否如期完成。

一、 公立医院目前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现行的工资制度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单位自发奖金三部分,公立医院在执行国家基本工资、津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具有激励性质的奖金分配办法,在提高工作积极性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现行工资制度仍旧存在如下问题。

(一) 自发奖金平均分配,缺乏对职工有效激励。公立医院目前工资构成为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补贴+单位自发奖金。自发奖金作为医院自主分配的部分,以科室的工作量、收入和支出为测算基础,分配方案由各科室灵活掌握,大部分科室按人头分配到个人。奖金分配应该遵循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原则,科室不能按人头平均分配,吃“大锅饭”,这使职工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缺乏工作积极性。

(二) 对业务骨干及高层次人才激励不够。多数医院针对关键岗位和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出台了奖金分配办法,虽然在分配中向这部分人倾斜,但是激励力度小,并且在划分关键岗位、遴选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没有详细的指标和标准,缺乏全面性及透明度,这项政策在医院推行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三) 岗位分析不规范,绩效指标没有量化。多数公立医院现行的奖金分配方案中罗列了一些绩效指标,只是停留在笼统的文字描述阶段,没有进行岗位分析,没有科学的量化指标。针对医疗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出勤率、投诉情况、工作量等评价指标,没有制定详细统一的标准,只是在奖金分配中粗略地参考了上述指标。

二、 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后的工资制度

公立医院工资制度是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基础,根据聘任岗位确定岗位级别,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际贡献、技术含金量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改革后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规范后保留的津补贴和绩效工资三部分组成。

(一) 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与标准,根据聘任岗位和工作年限发放,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护士提高10%基本工资。

(二) 规范后保留的津补贴统一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标准、实施范围严格执行。主要包括教护龄津贴、特殊岗位津贴、卫生岗位津贴、改革性补贴、女工卫生费、独生子女费等。各单位津贴应在人社部门的批准下如实发放,不准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取消单位自发津补贴。

(三) 绩效工资指按照职工的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在人社部门核定的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内,灵活分配的部分。目的是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 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思考与对策

(一) 做好岗位分析,制定合理的绩效分配方案

合理拉开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避免吃大锅饭的局面,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应认真对各岗位进行分析,制定岗位职责,确定考核标准,做到定岗、定编、定员。根据岗位类别、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技术难度、岗位风险程度、辛苦程度等确定人员类别,按人员类别从高到底进行排序,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确定每一类别人员的分配系数,保证差距的合理性。

(二) 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根据专技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按照分类管理原则,细化绩效考核指标,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分岗位有针对性地激励体系,真正体现按“绩效分配”、“优劳优得”的原则。

(三) 扩大公立医院的分配自,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在全国事业单位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下,扩大公立医院的分配自,打破传统的分配大锅饭局面,在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制度和津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依照人社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适当降低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比例,逐步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根据岗位职责、劳动强度、工作量大小、技术复杂程度等不同情况来作为绩效分配方案的制定要素,使职工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例,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四) 重视人才建设,绩效向关键岗位和高层次人才倾斜。

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充分利用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争取政府投入的人才基金、高层次人才津贴,同时在内部继续发放高层次人才职务津贴、科研津贴,量化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的评选标准,鼓励高层次人才科研创新、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使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也起到激励其他技术骨干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应该充分认清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形成和谐竞争的良好氛围,把绩效工资落到实处,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利权.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中国医院杂志,2007(6).

[2] 闫大海.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与绩效管理之探讨[J].经济师,2009(11).

[3] 陈万春等.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11).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绩效工资; 分配决策; 仿真

一、问题的提出

事业单位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全部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部分根据国家或所在地区统一标准确定,成为相对“固定”的工资,而绩效工资,特别是奖励性绩效工资,需根据员工实绩进行分配。因此,绩效工资的分配是工资改革和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已实行二级管理,学校首先根据各二级单位总体绩效在各单位之间进行分配;然后二级单位将本部门所得绩效工资总额在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此模式下先后存在两个决策主体:学校和二级单位。经两者依次进行分配方案决策和实施,全校可发放绩效工资总额最终被分配到每一员工账户。在第一步分配中,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将面临下列问题:分配的流程如何确定?每一分配环节的分配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关键决策领域或决策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决定政策的内容和重点,决定如何建立和运行决策模型或方法以及具体的分配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供一个实用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模型,帮助决策者考虑绩效工资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通过运行模型来快速比较和评价不同方案,实现合理、高效地完成绩效工资的分配。

二、基础建模

目前,已有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对绩效工资进行了研究。胡正友(2007)指出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岗位聘用、绩效评价和工资标准;郭祥林等(2007)指出要以科学的绩效评价为依据,并讨论了绩效评价的复杂性;陶为群等(2008)构建了一个按职工年龄段给予等差型限额的优化模型,其方法对于科学分配绩效工资可以借鉴。其他一些学者对如何合理分配绩效工资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各类事业单位也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分配方案。但是这些思路和方案大多是具体化的应用案例,如何将其抽象化为决策模型,以系统分析各种决策因素及其影响,建立这些具体方案的“母方案”,要比解读和评价某一种具体方案更具根本性,也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一)分配流程的概念模型

根据当前政策,高校绩效工资是在上级核定的年度绩效工资总额基础上进行分配,按照优先级、时序和计算方法确定具体程序,一般如图1。分配顺序依次是: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扣除预留的各项全校统一发放的项目;确定学生工作、教辅、管理、后勤等非教学部门的绩效工资;确定体育部和思政教学部的绩效工资;二级学院之间交互分配互换工作量的课酬;最后在二级学院之间进行分配。

(二)二级学院绩效衡量与工资分配

二级学院的绩效通常以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实绩进行衡量。教学绩效又可以通过本院学生人数、学生班级或完成的教学课时来衡量。一般来说,在实行二级管理的高校,学生人数或学生班级是学院教学和日常管理活动强度的基本动因,应该成为教学绩效衡量的基本依据。以某校为例,以学生人数为计算基本教学绩效工资和学生工作绩效工资的基础,具体如下:

1.基本教学绩效工资:即按本学院学生人数计算的应得的教学绩效工资。首先,将学生人数N折算为标准教学班级N/50(50人折算为一个班),分若干档级确定每班给付标准Si;以此计算各二级学院基本教学绩效工资如公式(1)。

R1=■■■·Si (1)

其中:R1为各学院基本教学绩效工资;n为全校二级学院数量;m为基本教学绩效工资档级;Si为某档级绩效工资拨付标准;Nji为某学院在某档级的标准班级数量。

2.学生工作绩效工资:根据学生人数核定标准学工工作定额进而确定学工绩效工资。首先将学生人数N折算为核定专职辅导员人数N/250(按每250人核定一个辅导员);然后按核定辅导员人数和人均绩效工资rt计算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绩效工资,公式如下。

R2=■■·rp (2)

其中:R2为各学院学生工作绩效工资;rp为全校年度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元/人)。

3.二级学院之间互授课而需交互分配的绩效工资:本项工作的绩效量与教学课时直接相关,可以按二级单位之间交换课时量和全校课酬标准进行分配。

R3=■(Imj-Exj)·rh (3)

其中:R3为各学院学生工作绩效工资;Im为本学院为其他学院承担的课时;Ex为其他学院为本学院承担的课时;rh为原始课酬标准(元/课时)。

(三)其他部门绩效衡量与工资分配

1.体育与思政教学部。这两个教学部门无直接管理的学生和班级,而是面向全校所有二级学院提供公共必修的两课教学,因此只能按照所完成的课时从学校的总额中分得,方法如公式(4)。

R4=(Tt+Ts)·rp (4)

其中:R4为体育思政教学部应得绩效工资;Tt为体育部教师数;Ts为思政部教师数。

2.教辅、管理和后勤部门绩效及校领导等。这些部门完成的是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学校运行的保障支持功能,其绩效主要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年度工作考核评价结果为主,因此这些部门以核定岗位人数、职级为基础确定绩效工资,参照年度考核进行调节。岗位设定和人员定编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因此以下不进行深入讨论,仅给出计算公式。

R5=■T'j·rp (5)

其中:R5为各职能部门绩效工资;T'为某部门按定编定级核定的标准员工数;p为第一个职能部门;q为最后一个职能部门。

(四)决策重点

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发现分配过程中的决策重点并提供解决方法。作为理论推测,本文初步认为决策重点或者分配公平性敏感点至少有三个:二级学院之间的分配关系;体育思政教学部的分配关系;教学部门与非教学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上述第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学校绩效工资分配的重头戏,且需要进行较复杂的规划。显而易见,规划的重点是公式(1)中每学院班级数的分配档级(m)及各档级分配标准(Si)。以某校为例,其采用了较为简单的两档级设计,但并未确定档级标准或制定标准的方法。这为其未来的政策调整提供了操作空间。本文致力于根据上述可能的单一或多项决策重点,提供一种仿真分析方法,帮助决策者测试可选方案,观察不同方案下的结果及其分析指标,从而在各种方案中斟酌选择最适宜的一种。

三、仿真建模的方法

本文所涉及的问题属于日常管理中的确定性决策,所有已完成或已发生的事项已经统计并作为决策模型的基础数据(常量),所有待定因素(变量)均为确定性因素。因此对这类问题的仿真无需借助复杂仿真工具,Excel即可模拟出分配过程的各主体、对象、分配过程及结果。本文将模型设计为下文中三个相互联系的数据表。

(一)基础数据表

即事先统计各项仿真测算用的基础数据,包括全校性的基础数据和部门基础数据。前者如上级核定本年度绩效工资总额、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预留年度考核奖和公共选修课津贴等;而部门基础数据包括各部门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及职级、学员之间相互承担教学任务的工作量等。

(二)规划与中间变量表

中间变量表的作用是体现分析过程中依次进行的计算和分析步骤,如表1所示,从上而下呈现了各项中间变量的含义、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和运算结果。

大部分数据在表内即可完成计算,但表中最后两行的标准班级分配标准需进行规划求解。这也是上文所述第一项决策重点,其结果直接影响各二级学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本例中,分配级次仅分为两级,因此只需进行简单的单变量求解,即表1“V19”行中输入A档分配标准,系统将根据剩余额按B档分配完毕的原则,自动规划出B档分配标准。此时最终结果也将在部门分配表(表2)中显示。

(三)部门分配表

表2是测算各部门应得各项绩效工资最终结果的工具,通过本文第二部分基础模型的公式实现本表各单元的自动计算。

四、一个实例

(一)案例简介

某省属地方高校,本科办学近十年,属于面向应用的教学型大学,现有约1 200名职工。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由上级统一设立为岗位津贴项目,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先分配到二级学院和教学部等二级单位,再由二级学院、教学部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对于管理、教辅部门,综合考虑各类岗位工作性质、履职责任和职责要求,分别确定不同岗位不同职级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系数,并据此计算管理、教辅及工勤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核拨到管理、教辅部门;然后由各部门按照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分配方案自主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按月预发,年终结算。

(二)方案设计

首先,对二级学院两级分档核拨标准进行仿真决策分析。经初步计算,该年度每标准班级平均核拨数可达4.8207万元,于是设计了三种仿真方案如表3。

方案一代表较激进的级差较大的分配思路,方案三是一种平均主义思路,方案二介乎两者之间。实践中可以设定更多测试方案以观察更多仿真结果及其差异。除此以外,对体育思政教学部、职能部门的分配思路亦可设定不同的分配方案,通过仿真结果分析思路和方案的合理性。

(三)结果评价

本例三个方案经仿真计算,结果见表4。简单比较可知,三种方案绩效工资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情况如下:第一种方案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从2.16万元到7.49万元,平均每课时43元至204元;第二种方案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从2.03万元到7.83万元,平均每课时43元至207元;第三种方案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从1.85万元到8.30万元,平均每课时42元至210元。

人均分配额(“人均”栏)反映机构内员工收入均衡程度,与部门和个人贡献有关,也与机构内工作分配不均导致的生产率差异有关。评价和决策取舍时,既不应追求平均主义,应允许一定的收入级差,也要防止同类员工收入差异过大而挫伤部分员工的积极性。

平均每课时分配额(“时均”栏)反映单位课时的工资水平。该指标与绩效贡献无关,主要与工作任务的提供与安排、人员的配置、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具体管理方式和管理措施有关。差异过大说明机构内存在任务分配不均、人员配备失当、工资分配与工作绩效不相匹配等问题。从上述案例看,三种方案均显示在各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每课时工资水平的差异,最保守的方案下各部门间差异达到每课时161元(204-43)。该指标差异与人均工资分配额的差异发生的方向一致,说明其也直接导致了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分配差距。因此可以判断三个方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比较而言,第一种方案较之另外两者相对合理。

五、结束语

绩效工资在工资中占比较大,并与绩效直接挂钩,是目前激励部门和个人的最主要手段。高校在国家和上级单位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政策指导意见自主分配绩效工资。因此,探索科学规范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方法,在分析工资政策基础上,建立整个分配过程的仿真模型,并以此评价可选方案。用案例测试,显著地反映了不同方案仿真结果的差异,容易看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将这些特定方案及优缺点与学校管理目标和具体情况相匹配,可以找出最合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胡正友.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与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4):110-112.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范文第4篇

为了更好的贯彻《市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咸秦政办发[]105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及绩效工资的审批发放管理工作,现就区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及绩效工资审批发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津贴补贴的清理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和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同步进行。在绩效工资审批前,先清理各单位现执行的津贴补贴,填写《市区区属事业单位清理津贴补贴表》,分别报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批。

二、绩效工资的发放管理

区属各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报其主管部门审批。绩效工资实行专款专用,分账核算。实行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按规定程序直接划入个人工资银行帐户。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各单位自主考核分配,报主管部门(局)审批后,单位组织发放。未实行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现行工资拨付办法拨付,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各单位自主考核、分配,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单位组织发放。

三、首次审批需上报的材料

(一)在职人员

1、主管部门报告一份;

2、工资变动审批表;

3、《市区区属事业单位清理津贴补贴表》一式叁份;

4、《市区区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审批汇总表》一式肆份;

5、《市区区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审批表》一式肆份;

6、凡教育系统各学校、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执行后新进人员、职务变动人员、自然减员人员分段计算、审批,提供工资变动审批表、一次性抚恤金审批表。

(二)退休人员

1、主管单位报告一份;

2、退休费审批表;

3、《市区区属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生活补贴审批汇总表》一式肆份;

4、《市区区属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生活补贴审批表》一式四份;

5、年1月1日后到龄退休人员、自然减员人员分段计算、审批,提供退休审批表,一次性抚恤金审批表。

以上材料需经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单位领导、具体经办人盖章签字,报表中退休人员按本人所任职级及人员类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分类依次排列。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绩效工资 完善

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施行绩效工资。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对医务人员的行为有不可低估的引导作用。绩效工资制度实行几年来,其积极作用逐渐显现,但是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实施以来的得失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对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及其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及分配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的概述

(一)绩效绩效工资制度

绩效,是“成绩”与“效率”的结合体,是管理学的一个常用名词。绩效考核手段最早产生于投资项目管理领域。随着项目绩效管理不断的衍伸,从对项目的考核演变到对员工的管理。如今在组织管理理论、公共行政学领域,这个提法被经常使用。传统“绩效”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经济、效率与效果。

前总理同志曾经说过,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就有了基础。 从目前的实行情况看,医院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是这样一个结构。职工的基本工资不变,国家再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职工资金的补充。但是,这部分工资不是每月按人头发放的,而是根据每个人工作量、能力和贡献大小,评定出等级或者是绩效差额,再按照绩效的差额对这部分工资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方式,以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二)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的原则

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分配实际上是属于工资基础上的第二次分配。其基本原则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分配方案应该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的分配原则,这是绩效工资分配的理论基础;其方案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能够充分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认真努力工作的职工得到相应的补偿,体现出公平竞争的理念,这是绩效工资分配的思想基础。具体到考核指标的设定和权重和配比,则以每个医院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宜做过死的限制。

(三)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老百姓对各级医院的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动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使之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服务大众,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寻找到具有良好激励效果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也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实行按劳分配是唯一的选择。问题是按劳分配的形式问题。我国很长时间内,都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是我国长期探索与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性。这种方法将个人的收入同个人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大锅饭式的工资方式的强有力的冲击。有利于奖励业绩优秀者,对打破平均主义,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二是有利于留住人才、稳定医院的技术队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使绩效好的员工得到了及时的奖励和认可,这对长期以来兢兢业业工作在一线的优秀医护人员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使老实人不再吃亏,使那些投机取巧混日子的人和岗位无法生存,有利于树立医院的正气,打消医院的邪气,加强医院的团队建设,增强技术骨干的凝聚力与说服力和权威性;三是有利于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是对职工的一个极大的约束,无论是从收入的差异上,还是心理的压力上,都强化了员工之间的公平合理的竞争。这种竞争是一种正能量,是积极意义的竞争,增强了员工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减少了医院的行政管理与监督的成本。医院只需要到一定的时限对每个员工的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地纠正了大锅饭制度下人浮于事的弊端。四是有利于树立高质量医院的形象。绩效工资制度的核心思想是要不断提升和改进医院、科室和员工三个层面的绩效。通过考核、扣罚或嘉奖等激励形式,引导医院职工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每个职工的努力和进步,就构成了整个医院的成功和提高,是对医院品牌和服务的添砖加瓦,归根到底促进医院的品牌建设,从国家整体来看,是保持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以来的不足

从公立医院本身的性质来看,它是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中间体,具有赢利性,又具有公益性。同时,其业务部门繁多、结构复杂,既有众多的业务科室,又有许多的行政管理科室。因此,对其进行绩效工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很难一步到位地制定出合理的方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这几年实行的效果看,既有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利于管理的优点,也有许多的不足。

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面实施绩效,实际上还是平均分配。有些医院制定了绩效实施方案,但实际上没有真正按照方案进行工资分配,而是按照每个人的工资水平,都按比例拿回自己的那份。也就是说,绩效工资只是表面实施,并没有触及每个人的利益。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平均主义的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有绩效无条件指标评定等环节比较困难,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有些单位就图省心,出于减少矛盾的心理,没有真正实施绩效工资。这样做的后果是,绩效工资没有完全按照岗位的风险程度、贡献大小进行报酬分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医院的快速发展;二是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现象。有些公立医院的实施方案中,考核指标制定得不尽合理,片面考察员工的创收能力和技术水平、多少等学术水平。而忽略了社会效益考核指标的设定。这也是由于社会效益的指标考核比较困难。因此,医院只以经济指标和学术指标、工作量等容易考核的指标作为绩效工资发放以的标准。更有的公立医院只单纯地把经济指标为主要参考因素。这样的后果是医生只重视工作量、、创收等有绩效分数的项目,而一些公益性的没有绩效分数的项目被忽视。导致医院内部管理出现新问题;三是容易出现“脑体倒挂”现象。在医院的复杂的科室中,有的科室的工作量是比较容易考核的,但有些行政科室的工作量很难通过指标考核分出三六九等,博弈的结果就是行政科室拿平均数。业务科室按实际绩效。这样做的后果会导致有些业务科室拿的比行政科室还要少,知识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三、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制度

正因为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对绩效工资制度进行完善与细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考核制度要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不是为了单纯提高或控制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而是为了确保公益性医疗服务提供,最大程度地发挥医务人员提供公益服务的积极性。因此,要在考核制度的制定上就充分体现出公立医院的这一本质。避免出现医生向“创收”看齐,加重“以药养医”和看病贵的情况。医院服务中的一些服务,如预防为主,促进健康的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要在考核时把公益性充分考虑进去。

(二)将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紧密连接起来

公立医院的科室繁多,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千差万别,如何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选取合适的考核指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因此,与一般的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它涉及到健康服务的提供。健康本身就非常难以评价,健康机构的服务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考虑将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考核指标分为以下四类:收入成本率指标、工作量指标、医疗质量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笔者认为综合考察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以及健康服务的特殊性,绩效工资的考核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收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和医疗费用水平。

(三)科学设定不同岗位工作的绩效考核

一是要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体制;二是要引入全面的竞争激励机制。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成熟的方法和经验。如,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对医生岗位进行分级,按照岗位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体力、受教育程度、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病患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三要对岗位进行评价分级。今后的绩效工资测评应该加强岗位评价工资,只有这样才能将绩效评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陈万春,曹书杰.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办法与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