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粮食企业会计制度

粮食企业会计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粮食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粮食企业会计制度

粮食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信息;会计法;质量监督体系

会计信息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会计信息涉及到企业资金流动等重要隐私,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存亡。会计信息泄露,不仅会让企业失去竞争优势,甚至会为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建设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是保证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企业管理的融合,既为企业会计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使得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建设科学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互联网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影响

在互网环境下,与企业运营有关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商、销售商、银行、税务以及审计等部门都会通过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企业运营的完整体系。总的来说,互联网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拓展会计信息的范围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运营不再是独立的。企业与关联企业、供应商、客户、银行等联系起来,从商务活动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建立与客户、产品等信息有关的数据库,根据数据库内容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为企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使得企业会计信息范围不断拓展。

1.2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获取、处理的速度

以往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依靠人为操作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庞大的信息数据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信息相对较少,对企业运营发展统筹规划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获取、处理、更新和交换的速度。企业将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存储于集成的数据库中,让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实施访问,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大环境下,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会计信息在企业内外部网页上,甚至主动将会计资料传至税务、审计等部门,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效率。

1.3创新了会计工作方式

互联网环境下,对企业会计人员也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建立会计信息数据库,定时自动更新会计信息,通过网上银行结算工资等,有效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互联网也实现了对企业会计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改变,新的环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企业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环境下,使得企业会计信息面临着安全威胁。主要是因为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建立在其之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受到多方面的威胁。

2.1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会计工作规范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开展企业会计工作,其最大的隐患在于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主要是因为网络系统是否稳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如网络遭到恶意攻击,导致系统瘫痪,不仅会让企业会计信息面临泄露的风险,也会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而出现此种现象,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有直接关系。当前,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健全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面临诸多问题。

2.2网络财务软件隐患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会计信息的管理采用了形式各样的网络财务软件,这些软件在会计信息管理中的合理应用,为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但如果网络财务软件自身不安全,就会使企业会计信息失去安全保障。如网络财务软件自身存在漏洞,导致犯罪分子抓住漏洞偷窃企业会计信息,就会让企业在同业竞争中失去竞争力,甚至对企业造成灭顶之灾。所以,网络财务软件的安全性,也是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3政府监督力度不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企业财务工作而言,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会计信息平台及其数据库。如果计算机犯罪者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攻击企业电脑系统或数据库,就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泄露,从而危害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就目前政府对网络犯罪监督现状可以看出,对于计算机犯罪,政府监督力度偏弱,这使得计算机犯罪有了可乘之机。

3企业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从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会计信息安全现状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迫在眉睫。

3.1政府加大监督力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起着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会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维护企业会计信息秩序,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多措并举,不断完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会计法》明确规定财政部门对违法单位的行政处罚和违法单位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企业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就应该按照《会计法》相关标准,建立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从企业会计人员任职资格、会计制度执行问题等各个方面入手,实现政府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从而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

3.2企业优化信息系统内部环境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性,要求企业积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主要是因为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可以为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充分的保障。对此,企业可以分为两步走,一方面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控制制度,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教育。主要是因为会计系统运行稳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由操作人员专业水平决定,不断提高操作人员专业水平,就可以为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3企业加强安全技术体系建设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工作依靠互联网平台展开。而互联网漏洞或其他隐患都会为企业会计信息安全形成不利影响,所以要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安全,建立健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必须采用技术手段建立安全体系。而对选用的技术手段,首先要保障网络安全,其次,不仅要保证会计信息交换过程的完整和真实,还要保证信息在交换过程中不被泄露,从而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对此,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检测平台漏洞和进行病毒预防,将病毒扼杀在初期,真正实现建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安全的重要目标。

粮食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补助 会计核算 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履行WTO协定的有关承诺,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支持主要集中在农业、环境保护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比如,对粮、棉、油等生产或储备企业给予定额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返还的税款专项用于环保支出。

一、政府补助准则的改革

政府补助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统一了政府补助的核算方法

原制度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比较混乱,有些采用收益法,如按销量或工作量收取的定额补助计入补贴收入;有些采用资本法;有些采用总额法,如先征后退的增值税计入补贴收入;有些采用净额法,如将实际收到的财政贴息冲减“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等。政府补助准则统一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要求采用收益法中的总额法处理,将政府补助全额计入收益。

(二)规范了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

原会计制度规定,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拨款,在实际收到补助时先计入专项应付款,待项目完工时,形成资产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不形成资产的部分予以核销。政府补助准则规定,首先判断该拨款是否属于政府补助。如果属于政府补助,还应区分是与收益相关,还是与资产相关,并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属于政府资本性投入的,仍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未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予以核销。

二、政府补助准则的内容

(一)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以企业所有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将拥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分享企业利润,体现的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该交易属于互惠交易。政府补助主要特征如下:

1.无偿性。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该特征将政府补助与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采购等政府与企业之间双向、互惠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即企业既不需要在将来以提供服务、转让资产的方式来偿还政府补助,政府也不会因为给予了企业补助要求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另外,政府补助附有一定条件,这与政府补助的无偿性并无矛盾,也并不表明该项补助是有偿的,而是企业经法定程序申请取得政府补助后,要按照政府规定用途使用该项补助。

2.直接取得资产。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资产形成企业收益。比如,企业取得的财政拨款,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方式返还的税款,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如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不属于政府补助准则所规范的内容,比如政府与企业间的债务豁免等。

(二)政府补助的形式

1.财政拨款。是指政府为了支持企业而无偿拨付的款项,通常具有严格的政策条件,只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才能申请,同时在拨款时就规定了资金的具体用途。

2.财政贴息。政府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的发展,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贴息方式有两种:一是财政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受益企业;二是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

3.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通过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将征收企业的税款部分或全部返还,这是一种税收优惠。但是,并非所有税收优惠都是政府补助。如政府对企业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的税收优惠体现的是政策导向,政府未直接向企业提供资产,不作为政府补助。

4.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无偿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三)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根据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划分为两种: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应当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确认和计量政府补助。企业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否则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而按照《粮食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有关粮油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国粮财[2013]311号),应确认为补贴收入。

例1:甲企业属于储备粮企业,20×9年实际粮食储备量2亿斤。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门按照企业的实际储备量给予每季度每斤0.039元的粮食保管费补贴,并于每个季度初支付。同年1月20日,甲企业收到财政拨付的第一季度补贴款780万元。

(1)20×9年1月1日,甲企业确认应收的财政补贴款:

借:其他应收款 7 800 000

贷:递延收益 7 800 000

(2)20×9年1月20日,甲企业实际收到财政补贴款:

借:银行存款 7 800 000

贷:其他应收款 7 800 000

(3)20×9年1月,将补偿1月份保管费的补贴转入当期收益:

借:递延收益 2 600 000

贷:补贴收入 2 600 000

20×9年2月和3月的会计处理同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国粮财[2013]311号规定,计入补贴收入。

例2:2012年3月,A粮食企业为购买储备粮从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贷款4 000万元,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6%。自2012年4月开始,财政部门于每季度初,按照A企业的实际贷款额和贷款利率拨付该企业该季度储备粮贷款利息,该企业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利息后再支付给银行。

(1)2012年4月,实际收到财政贴息60万元时:

借:银行存款 600 000

贷:递延收益 600 000

(2)将补偿2012年4月份利息费用的补贴计入当期收益:

借:递延收益 200 000

贷:补贴收入 200 000

2012年5月和6月的会计处理同上。

例3:某企业生产一种先进模具产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该产品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然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返还70%。2010年1月,该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额350万元。2010年2月,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额245万元。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额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 45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 450 000

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并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损益。

例4:F公司2009年12月申请某国家级研发补贴。申请报告书中的有关内容如下:本公司于2009年1月启动数字印刷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720万元、为期3年,已投入资金240万元。项目尚需新增投资480万元,计划自筹资金240万元、申请财政拨款240万元。2010年1月1日,主管部门批准补贴协议规定:批准F公司补贴申请,共补贴款项240万元,分两次拨付。合同签订日拨付120万元,结项验收时支付120万元(如果不能通过验收,则不支付第二笔款项)。

(1)2009年1月1日,实际收到拨款120万元时:

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

贷:递延收益 1 200 000

(2)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分配递延收益(按年分配):

借:递延收益 6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600 000

(3)2011年项目完工,假设通过验收,于6月1日实际收到拨付12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 200 000

2.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也可能表现为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非货币性长期资产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在实际取得资产并办妥相关受让手续时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即1元)计量。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在实际工作中较为少见,如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财政拨款、固定资产专门借款的财政贴息等,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会计处理:第一步,企业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计量,确认资产(银行存款)和递延收益。第二步,企业将政府补助用于购建长期资产。该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第三步,自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例5:2002年1月3日,政府拨付悦华公司900万元财政拨款(同日到账),要求用于购买大型科研设备1台。2002年1月31日,悦华公司购入大型设备(不需安装),实际成本为960万元,其中60万元以自有资金支付,使用寿命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设无残值)。2010年2月2日,该公司出售了这台设备,取得价款24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2002年1月3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9 000 000

贷:递延收益 9 000 000

(2)2002年1月31日购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 9 600 000

贷:银行存款 9 600 000

(3)自2002年2月起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计提折旧,同时分摊递延收益。

计提折旧时:

借:研发支出 80 000

贷;累计折旧 80 000

摊销递延收益时:

借:递延收益 75 000

贷:营业外收入 75 000

(4)2010年2月1日出售设备,同时转销“递延收益”的余额。

结转出售设备净值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920 000

累计折旧 7 680 000

贷:固定资产 9 600 000

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2 4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920 000

营业外收入 480 000

转销递延收益余额时:

借:递延收益 1 8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 800 000

企业取得政府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时,应当首先同时确认资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计入当期收益。但是,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为了避免财务报表产生误导,对于不能合理确定价值的政府补助,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政府补助的性质、范围和期限。

三、政府补助准则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政府补助准则存在的问题

政府补助准则的出台为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供了统一的操作规范和理论依据。尽管如此,该准则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政府补助概念模糊。IAS 20 对政府的定义为:“政府,指政府机构,以及地方、国家或国际的类似组织”。而我国政府补助准则未对“政府”给出定义,概念不清容易导致不同企业之间会计处理不一致。

2.政府补助的披露尚欠完善。该准则要求企业应在附注中披露:政府补助的种类及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但鉴于目前政府补助的普遍性以及种类的多样化,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在当年净利润中占比重很大等,该准则需要进一步改善。

3.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问题。

(1)政府补助的用途。两种不同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对于政府补助的用途,政府往往并不会明文规定,即便有规定也比较模糊,因此,企业界定政府补助的分类时比较困难,容易导致各企业科目运用不当,会计处理不真实、不可比。

(2)政府补助种类繁多,不同形式的补助和不同部门的补助为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带来了很多困难。如出口信保补贴款、促进重点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资金、土地出让金土地税财政补贴等各种名目繁多的政府补助形式,涉及补助的部门有财政厅、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等。

(3)因企业整体搬迁政府给予补偿,该准则也未作出相应规范。因搬迁涉及的标的多样性,补偿跨度时间长,金额大,核算复杂,不同的账务处理必然会对从拆除年度开始到未来财务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致使某些上市公司视业绩需要调节当期利润。

(4)按照名义金额进行计量与其他会计准则的协调问题。对于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补助,现行准则规定按照名义金额计量,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以名义金额计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账面上象征性地反映该项资产,以避免因不记账而可能造成的所谓资产流失。但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有 17 项具体准则相关业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仅有政府补助准则采用名义金额进行计量,与其他会计准则计量属性不统一,使会计准则之间缺乏协调性。

(二)完善政府补助准则的建议

1.明确界定“政府”的概念及其范围,这将有助于增强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加强对政府补助行为的规范管理。政府补贴的取得必须有相关的政府文件作为支撑,如涉及到有附带条件的验收,应在补贴文件中明确验收条件,以便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财务处理。

3.完善对政府补贴的披露。企业应按政府补助准则的要求进行披露,但对涉及土地拆迁等大额的政府补助还需要设定特定的披露格式,并对整个拆迁事项的会计处理方式及对未来财务业绩的影响加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