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方案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一方面是优化企业结构、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关健工程。同时又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复杂、工程材料和设备数量繁多,造价的不确定性因素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的风险项目。因此,由其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具有审计周期长、审计内容多且技术经济性较强、审计方法复杂、审计范围广泛以及审计要求较高等一系列特征。固定资产审计评价的结果会被广泛认同为经费投向投量是否科学合理的真实判断。对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做好分析和预想预防,有利于审计人员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水平,保障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有效开展效益审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缺乏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

(二)未实现全过程审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

(三)审计力量弱。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四)审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五)未能有效提供意见建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二、固定资产审计对策的思考

(一)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以及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一重大变化,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可能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开展“十二五”中期评估。组织人员、聘请专家编写《“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对我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对“十二五”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预测,并提出部分指标调整建议和“十二五”后期重点工作建议。

(一)科学编制年度运行报告。科学撰写了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全面、客观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行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在完成年度经济运行报告的基础上,我委坚持每季度对我区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完成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报告,提出相应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建议,切实为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当好参谋助手。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备案审批。截至11月底,我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备案89个,总投资额280.15亿元。其中房地产项目41个,总投资额136.87亿元;工业项目17个,总投资额4.47亿元;服务业项目18个,总投资额66.17亿元;农业项目5个,总投资额约3.73亿元;其他项目8个,总投资额约68.91亿元。其中有部分项目企业注册地址不在我区,在我委和招商办共同协调下,共有18家企业将注册地址迁移到我区,促进全区财税收入增加。

(三)公务车车编管理。根据区领导专题会安排,我委牵头起草《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并依据各单位人员编制及工作情况对区直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车编进行重新定编,相应的定编通知已下发至各单位。11月对《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现已完成初稿并征求公务用车管理相关部门意见。

(四)经济发展指标协调与促进。根据区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解,固定资产投资由我委主要负责协调和促进。根据工作安排,我委对区内近两年备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回访,了解项目开工建设进展情况,并敦促企业积极上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同时与区统计局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发现存在我区建设项目列入其他区、漏统和少报、部分项目征地拆迁款项没列入统计等问题。经我委和区统计局共同努力,目前已补统投资项目24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19.65亿元。10月份对追加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征地拆迁款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追加固定资产投资18.09亿元。截止10月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66亿元,增长28.7%,增速全市第一。

(五)政府投资项目申报。根据市发改委《关于编报201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委积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项目申报工作,并对各相关单位申报项目进行筛选,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我区经济、民生等要素,着重向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改造方面倾斜,最终汇总出41个政府投资项目上报市发改委,计划总投资额233041万元,其中2014年度计划投资107935万元。

(六)统筹城乡和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参与《加快统筹城乡和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起草工作,多次协同市发改深入乡镇开展调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申报城乡统筹示范实验区项目。

(七)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委干部认真学习市委《关于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入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公务接待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市纪委《关于严明纪律过节坚定不移纠正“”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自查,并针对各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方案,完善“三重一大”等事项审批流程。

(八)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前进村挂点帮扶工作,春节期间,我委深入挂点村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并为40家困难户赠送慰问品(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加强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指导和监督,主要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指导,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办理答复人大、政协代表提案件15件,其中主办件2件,协办件13件,代表满意率100%。其他“美丽乡村、洁净家园”、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五大工程”环境保护等工作按区委区政府要求顺利开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控和预测能力不足,造成部分经济社会指标计划制定偏高。

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分析深入程度不够,主要有关职能部门对管理行业管理不够深入,造成部分行业发展数据空缺。

三是我委经济专业人才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把控和分析能力有限。

四是区级经济管理权限有限,即使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足,也难以通过宏观调控调节。

三、2014年工作计划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用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科学制定2014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2、全面把握和分析经济走势,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围绕全区经济工作重点,深入基层开展不同形式的调查研究,掌握经济运行的第一手材料,加强经济运行的热点、难点分析研究,做好季度、半年、全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提出前瞻性的对策措施,及时向上反映,确保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3、做好社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工作,加强审查力度,密切关注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企业注册地址不在我区的项目业主,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尽可能多的促进企业将注册地址迁移到我区,增加我区财税收入。

4、提前策划、包装我区的政府投资项目,积极做好市政府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努力争取更多项目及资金落户我区。

5、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工作,积极协调上级发改部门,改善我区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档次。

6、协调好我区小汽车车编定编工作,合理安排工作用车,切实提高我区机关工作效率。

7、梳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项目立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概算审批、招投标核准等相关规定。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能源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批开展节能评估的咨询单位之一,自此工作开展以来,陆续承担了一些不同类别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现就我们在开展能评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同行一并探讨和研究。

二、开展节能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与日俱增。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和生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我国大量的能源消耗造成全世界能源供应隐患,迫使我国处于能源战略的被动局面。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加强能源评估与监管工作。

(一)节能评估目的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是“优化”、“减量”全社会的能源消耗。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是对项目能源消耗的前置评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控制能耗不合理增长的重要措施,同时可避免出现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节能评估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内容现主要包括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和提出优化措施,能评主要依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6号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4年本)等政策文件 。根据以上文件的要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节能强制性标准、规范及能源发展政策,新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在项目审批、核准阶段进行用能科学性、合理性分析,估算项目综合能耗量,提出节能降耗措施,可以直接从源头上分析项目能耗水平及对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和节能目标的影响,避免用能不合理项目的开工建设,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节能评估存在问题

目前,各地主管部门对能评工作的要求及咨询公司对此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对能评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重视“评估”轻“节能”,存在重形式轻节能措施的现象。目前不论是职能部门还是项目单位都存在“重评估轻节能”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因为项目审批、核准要求“项目单位向国家发改委以及各地区发改委报送项目时,文件中应包含对节能评估报告的批复,并附上节能评估报告”。

2、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晰。根据固定资产节能专篇和评估工作先进行分析后进行评估的程序要求,具体工作程序如下:(1)项目节能分析专篇。项目建设(或申报)单位委托咨询机构编制项目节能分析专篇(其是可研或申请报告的独立篇章);(2)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其相关部门委托评估主体开展相关工作,由被委托评估主体具体组织对项目用能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意见(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核算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最后由当地政府部门对项目的节能评估给出批复意见。各地主管单位有的由发改委组织工作,有的由经信委组织工作,总体来说各地做法还不统一,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管理分工,联系实际,按当地主管部门要求来实施和开展相关工作。

3、“分析”“评估”两阶段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不同。目前,节能评估已出台了相应的编制指南,但各地主管部门对报告编制深度的要求却未有统一,或者说未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执行。同时,不同行业项目指标体系、判别标准不一,各行业管理部门也尚未制定适合本行业的节能标准(厂区设计、工艺、限额)。因此,项目单位或受委托机构开展节能评估工作时总会遇到如何组织开展具体工作的问题。

三、节能评估报告内容分析

(一)节能评估发生的根源

随着国家对能源利用状况和节约能源方面认识的不断提高,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强节能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先后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等法律、法规,已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在国家不断建立和完善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9月27日发出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实施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正式开展了项目前期节能评估的具体工作。

(二)节能评估工作主体关系

节能评估工作主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和国家节能中心联合编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指南》(2014年本)。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制定项目为评估主体,项目的申报、实施单位是责任主体,而咨询机构扮演的角色是第三方评估机构。

(三)节能评估工作目的

节能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限制高能耗项目的上马,调整项目能耗水平,从而间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先投资建设高效、低耗项目。

(四)节能评估工作的关注内容

1、项目的节能评估主体是项目,节能评估有自己特色的内容深度要求,不局限、也不依赖于可研或是初设,是对项目的实际用能情况进行评估。

2、用能工艺(设备)是项目能源消耗的基础,项目一旦确认工艺(设备)就基本确定了项目能源消耗的大概数量,所以在项目评估时,一定要注意工艺(设备)选择,工艺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外先进,设备能效水平是否满足国家能效等级标准,评估过程应对此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3、用能总量是项目用能工艺(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用能的总和,其对政府部门来说项目能耗总量对项目所在地以及所在地区的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完成国家制定的节能目标,评估应注重用能总量的核算,同时应注重选取合理的折标系数。

4、能效水平是评估主要考核目标之一,项目的能效水平应与强制性的用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标准和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进行对比,不达标准的项目,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评估过程中如果出现超出强制性标准时,应跟项目责任单位进行沟通,调整项目方案,进行重新核算。

四、节能评估应注重的问题

(一)“优化”和“节能”提出的目的

节能评估是对项目的用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建设项目的用能工艺、环节以及用能设备的用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对项目能源供应、项目存节能潜力进行分析并给出项目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进一步优化项目用能量。节能评估,总体工作阶段都包括调查、核算、分析、措施四个阶段,“优化”和“节能”是节能评估工作的中心,分析工作阶段从项目内部情况得到分析结论,并针对项目本身特点对项目对用能进行“优化”,达到“节能”的工作目的。

(二)处理好项目节能评估与推进当地节能工作之间的关系

节能评估要求综合考虑当地节能目标、能源消费和供应水平、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等主要因素,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限额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项目新增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同时分析预测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影响分析的关键是项目新增的能源消费量,做好所在地近期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产值、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平衡工作,更好地体现项目节能评估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五、结语

本人将自己在节能评估工作中的体会以及对节能评估这项工作的理解,分别从节能评估的重要性、节能评估内容以及节能评估应注重的问题进行论述,希望能对从事节能评估工作的相关人员有些启发。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县发展和改革局xx年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自查自纠报告县纠风办:

xx年,我局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纪委全会和省政府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依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县政府纠风办关于xx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施政办发[20xx]130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现将xx年来,我局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自查自纠报告如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县政府纠风办关于xx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施政办发[20xx]130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现将xx年来,我局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自查自纠报告如下》、《价格认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行政执法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制,制定了《**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成立了反腐倡廉、“六项制度”工作、政风行风评议等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人员变动等情况,调整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工作目标责任追究制》、《绩效和效能考核制》、《政风行风评议》等工作实施方案,在工作方案中对相关职能工作做了具体要求,对开展工作违反行政审批程序,滥用权力、随意裁量,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接受相对人宴请的行为做了明细规定,通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规范了行政行为,严肃了工作纪律,截至目前全局没有顶风违纪、违法违规、乱收费、乱摊派、乱收费、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发生。完善工作制度,扎实履行职责。

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和县人民政府相关要求,我局依据工作职能制定了《**县发展和改革局信息公开指南》、《**县发展和改革局服务承诺》、《办公室职责》、《价格监督检查科职责》、《价格收费管理科职责》、《价格认证中心职责》、《综合科职责》、《固定资产投资科职责》、《农村经济发展科职责》等工作机制和职责,通过政府信息门户网站、县电视台、信息公开栏等媒体向社会公布了我局工作职能,及时将各类工作事项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布;

二是对窗口服务科室的职责权限、工作依据、职责实行张榜上墙,做到了执法可依,收费可据。

对干部的提拨任用、评优评先认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公示,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定期对局财务管理进行清理清查,并将财务运行使用情况张榜公布,广泛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扎实的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了我局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认真落实限实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工作制度,实行挂牌上岗,对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科室、人员给予严肃处理;

四是对来访的人员开展阳光服务,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式工作作风,得到了各部门和群众的好评。

五是严格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活动为契机开展廉政敬业教育,不断加强全局领导同志和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促使干部职工时刻牢记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全局树立为人民服务为荣,侵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为耻的工作理念,把那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的腐败根源扼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干部职工依法廉洁从政的始终性。

六是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将政风行风评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事项摆上了议事日程,安排了专人负责,并于10月31日邀请了相关单位、部门、群众代表和离退休老干部41人,对我局开展工作进行面对面评议和问卷测评,我局根据参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驱动;投资转型;固定资产;经济增长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3-0003-04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的动力必须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向依靠投资、出口和内需,而且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转变。近年来,全国各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经济转型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广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如广州、深圳等地区也提出了“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山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阶段决定了中山经济发展也必须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

1 经济发展历史阶段及驱动因素理论

经济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即资源经济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生产要素;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即资本经济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大规模的投资及生产;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即知识经济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技术创新;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即第三产业分化阶段,追求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生活享受,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主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就是要改变以往依靠劳力、土地、矿产等物质要素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转向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有形要素进行有效重新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形成内生性增长。

事实证明,依靠资本积累量的增长来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并非如西方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创新驱动增长方式才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在当今国际经济危机影响仍未消散的大背景下,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资本投入为主向要素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为主转变,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2 中山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中山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消费、投资、净出口均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增长并不均衡,整体上看,中山投资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投资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近年来中山在发展中受土地资源、环境容量、要素成本等瓶颈制约,长期累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过分依赖物质资源投入和外贸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中山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要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1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中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进入21世纪,中山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特别是近年抓住高新火炬开发区临海工业园建设这个有利契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到2012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41.04亿元,接近2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3万美元,以全省1%的土地,创造了全省4%的经济总量,是2000年的7.1倍,年均增长15.5%;与此同时,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规模达到893.43亿元,是2000年的8.1倍,年均增长19.1%,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优先于经济总量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从2000年的31.8%到2012年的36.6%,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十五”、“十一五”时期中山经济增长是属于投资推动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

2.2 投资拉动型的发展模式是中山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社会发展成熟的城市相比,中山在“十五”、“十一五”时期还属于增加投入和扩张规模为基础、强调增长速度的粗放型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下,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见效快、作用直接和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较少等特点,因此“投资拉动”仍是中山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借鉴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

投资规模和力度不断加大也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效益。近年来,中山一直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注重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基础设施、教育等领域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民生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为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陆续推出了工业强市、加快自主创新、《关于加快中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加快实施“三个一百”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关于加快重大产业平台、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核心自主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实施办法》等措施出台,2012年中山市政基础设施、电力和交通运输体和现代服务业等各类重大建设项目83个,计划总投资规模达12642亿元;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规模达1313亿元;建成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5个省级专业镇,共有23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406.90亿元,同比增长23.0%,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3.0%,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1025.24亿元,同比增长7.1%,服务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40.8%提高到2012年的42.0%。广珠城际轨道、广珠西线一期和二期、东部快线、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相继投产、完工,岐江河整治二期工程、城区雨污分流和中山港大桥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的开工,并陆续筹划和储备翠亨新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3 今后时期中山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定位

当前,中山仍处于经济增长的投资驱动阶段,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增长仍是以资本投入作为主要驱动因素,投资效率仍然低下。《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确定了今后几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提到: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308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1.7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

从目前中山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山人均GDP接近1.3万美元(2012年人均GDP1.2万美元)。借鉴国际上多数城市进入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阶段后发展经验看,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使社会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显著提升。也就是说今后第三产业将成为中山经济发展的主体。

从目前中山经济总量看,2012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已接近2500亿元,今后一段时期要迈向3000亿元的台阶,意味着每年要保持8%以上的增长,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符合已经经历这一发展阶段城市的运行轨迹,从广州、深圳等率先进入这一发展阶段的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看,当其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后,其投资率均开始有所下降,表明其经济驱动方式不再以投资拉动为主。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积极探索中山经济的发展方式,逐步走出一条更加符合中山实际、符合科学发展的经济发展道路,逐步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

2.4 实现《纲要》工作目标决定中山必须实现投资转型

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纲要》提出中山到2015年实现3080亿生产总值的目标,如果按照35%固定资产投资率进行测算,固定资产投资将要达到1220亿元,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有一定难度。2012年中山投资完成规模为893亿元,要攀升到1220亿元的规模,今后每年至少需要有109亿元的净增额,2011~2015年五年累计的总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从目前项目储备看,《纲要》提出的总规模投资1287亿元的69项重大项目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839亿元,那么,2013~2015年至少还需要实施建设3300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而承受投资项目建设的土地、资金、环境资源等载体将受到较大的制约。纵观广州、深圳等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在其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后,其投资总量增速都在逐年减少,按2012年广州、深圳两市经济总量分别达到1.4和1.3万亿元,但其投资增速在10%左右,远远低于中山2012年16.5%水平。因此,中山投资要加快实现转型发展,逐步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从而推动全市经济实现“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确保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

3 关于投资转型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1 投资转型是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根据中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经济创新驱动是中山经济经过快速发展后新时期、新起点上的经济发展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同时也是推进中山投资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推进投资转型发展才能加快中山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2 投资转型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施经济创新驱动,必须改变以往过度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在注重投资项目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同时,更要注重投资项目对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载体的消耗。投资转型发展是要在有限的土地、能源等资源环境下,发挥投资项目效益的最大化,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和前提下优化资源开发,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也是中山经济发展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必由之路。

3.3 投资转型是投资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实施经济创新驱动,就是要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向依靠投资、出口和内需,而且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转变。推进投资的转型发展,意味着今后中山在注重适度扩大投资项目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4 中山投资转型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中的方向选择

投资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从而影响经济结构,当前中山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上,今后投资也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转型,有效地发挥投资应有的直接导向作用,以投资的转型来促进整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今后,中山固定资产投资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转型:

4.1 从引导型投入向服务型投资的转型

政府各部门为加快中山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制订了《中山市促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暂行办法》、《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各项政策措施,对中山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政府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和工作方式,加强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施简政强镇,提高政府整体工作效能,继续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手续和流程,从立项、征地拆迁、筹措资金等全方位服务投资主体,使投资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及早开工,加快工程进度,及早产生投资效益。

4.2 从扩大规模投入向资源节约投资的转型

按照经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逐步减少物质资源要素的投入。因此,要注重加大对科技创新、改革投融资方式、提升生产要素效率项目的投资,在投资项目前期可研性报告、立项研讨中要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对土地、能源、环境资源等的消耗情况,实现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使中山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

4.3 从外延性投入向内涵性投资的转型

要改变主要依靠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形式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来增加生产资本的投资,转向增加对挖潜、革新、技术改造等手段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从而使资本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从中山“十二五”时期拟安排建设重大项目69个项目看,外延投资比重较大,这是由于在此时期中山抓住翠亨新区、华南家电产业服务创新区等项目建设的良好契机,加快城市载体建设,启动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中山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城市载体功能建设日臻完善,投资项目要转向注重提升和改进现有生产要素,提高投资效率与

质量。

4.4 从工业投入向生产业投资的转型

生产业是指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是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生产业已经成为制约或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山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根据国际上和国内发达城市发展经验看,今后中山经济增长将以第三产业为主,尤其是生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和推动力。近年来中山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不断提高,已超过40%,但主要以房地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非生产业项目为主,这些项目投入成本高,社会效益大于直接经济效益。今后,第三产业投资重点应转向以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和教育培训等生产业项目为主,以此来提升生产业竞争力。同时,大力推进生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也是今后较长时期加快中山先进制造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战略选择,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山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中山统计年

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广州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 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广州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 黄晟.宁波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路径研究[D].宁波大学商学院,2009.

[5] 牛文辉,陆盈,周继昆.关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中实现投资转型发展的研究思考[J].统计报告,(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