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区域经济差距;泰尔指数
一、引言
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受西方国家区域经济理论影响,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侧重于不平衡增长理论,以需求侧改革为主,加大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投资的不平衡性也使得我国地区经济差距逐渐增大。其中,福建省投资和经济增长的75%都分布在闽东南地区,区域经济差异逐渐增大。福建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我国学者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刘金全、于惠春(2002)认为实际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0.868),且在不同的经济周期的阶段,实际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互影响关系有所不同。龚曙明(2007)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动态的相互依存关系。孙静娟(2009)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的经济水平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毛中根、洪涛(2009)从政府角度研究,认为投资能够长期促进经济增长。然而郭国峰、刘孟晖(2006)认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具有区域差异性,但并未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
二、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增差异的影响性分析
将福建省各地区按照地理区域分工原则将其分为闽东(福州、宁德、莆田)、闽南(厦门、泉州、漳州)和闽西北(南平、宁德、龙岩)三个地区。本文选用福建省2000年-2015年相关数据。数据均来自于历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各地区统计年鉴。将各城市的GDP根据GDP指数换算为以2000年价格计算的实际GDP;由于福建省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公布不全,因此各地区全部采用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换算为以2000年价格计算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运用泰尔指数将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分解为三大区域内差距、三大区域间差距和总经济差距。对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其整体波动幅度较大,从2000年的0.0607波动下降到2015年的0.0104;整体投资差距不断下降,金融危机过后,投资差距急速下降。组内差距与总差距总体波动一致,且组内差异是引起总差距的主要原因,组间差距比重自2010后一直波动上升,近几年,组间差距逐渐取代组内差距成为地区投资差距的主要原因。从组内差距构成看,2009年以前,闽南投资差距构成组内差距的主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厦门和泉州地区,使得闽南地区投资差距过大,金融危机过后,闽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骤减。闽东投资差距是构成组内投资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投资规模要远高于莆田和宁德,09年后,闽东投资差距代替闽南投资差距成为组内投资差距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总差距来说,其波动下降,从2000年的0.0497波动下降到2015年的0.0113,表明福建省各区域经济差距不断缩小。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与总差距总体波动一致,且组内差异是引起总差距的主要原因,2010年后,由于组内差距大幅度下降,组间差距也成为引起总差距的重要原因。从组内差距构成看,2009年以前,闽南地区的经济差距是造成组内差距的主要原因,厦门和泉州的经济发展较快,漳州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使得闽南地区经济差距过大,金融危机过后,闽南地区经济差距大幅度下降。闽东地区的经济差距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闽东地区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经济发展较为快速,而莆田和宁德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拉动闽东地区组内差距,2010年及以后,闽东和闽南地区成为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而闽西北地区经济差距一直较小。对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差距进行最小二乘法(OLS),变量及模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残差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则t检验和F检验均失效,所以采用广义距估计(GMM)。在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的情况下,采用异方差自相关稳健标准误的GMM估计是最稳健和最优的,一阶滞后项固定资产投资差距与区域经济差距作为工具变量。从下表1可知,GMM估计中变量及模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2R为0.9472,表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差距能够很好的解释区域经济差距。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差距能够显著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即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差距,区域经济差距将增加0.3359个单位。对工具变量进行过度识别检验,其检验对应的值为0.1854大于0.05,即认为一阶滞后项的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和经济差距外生,与扰动项不相关。对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的相关性检验,2R为0.6481,F统计量对应的值为0.0000,表明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不相关,因此工具变量是有效的。
三、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降低
财务管理在一个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与财务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企业固定资产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大,要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企业管理阶层必须更加重视对于工程的财务管理水平。然而在现实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被管理者有意无意的忽视,一旦固定资产投资出现问题,轻则为企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重则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必须对其高度重视。
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现状及原因
现阶段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笔者以为我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财务部门本身就没有参与到一个工程的各个环节,因此想要详细而准确的了解到工程造价构其实是十分困难的,这就导致工程财务控制就显得十分被动,更为致命的是财务管理的滞后直接增加了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2)就会计内部控制情况而言,相关部门最为关注的重点在于销售以及收款循环,同时采购以及付款循环也是另外一大重要关注点,相比之下对工程预算以及工程财务循环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只不过发挥的是一个利用完全成本法开展相关归集核算的角色。
二、如何有效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
1.对工程前期所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严格控制
通常来讲,工程前期所产生的费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所需要的费用、征地费、当地居民的拆迁费、这一过程中的差旅费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协调所需要的费用。尽管严格地讲这一部分费用与整个投资项目的实体产生直接的关系,然而其却直接的和项目建设息息相关,由于这一部分费用弹性相对较大,是出现各种问题的重灾区。再加上内部控制制度在结构上的有待完善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考核等方面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企业往往会将本部门在管理费用上的支出,诸如差旅费、办公费等归入到投资成本中。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将加强对工程前期费用控制看做是重点。这一过程中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加大两方面问题的控制。第一,建立起规范的明细核算制度;第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构成的成本费进一步的进行科学分解,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出具体的费用分解表,同时将对费用内容上的实质性审核看做是重点,对并没有资格被纳入前期费用的项目绝不徇私。
2.加强对设备、材料投资成本的控制
相关研究表明,设备、材料投资上的资金投入占到固定资产总投资的六成作用,由此可见其对固定资产投资质量的影响是十分直接而深远的。将财务管理当做控制投资风险的研究交代,笔者以为设备、材料投资中,财务工作人员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坚决不打折扣的遵从企业所指定的设备出库以及材料调拨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确保企业能够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备与材料的管理做好必要准备。除此之外,财务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还应当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现实的划分标准,编制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出库与材料调拨对策,从而为科学的确定制定工程的造价,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经济损失做出积极贡献。在具体的工作中,财务人员必须牢牢遵守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关于工程建设设备与材料划分规定》,明确工程建设中设备与材料的划分标准同时牢牢贯彻执行原则,坚决杜绝由于某些工程为了追求时间效应而开展不合法的“绿色通道”,从而导致设备与材料模糊不清。
(2)高度重视验收职责分离这一过程所能够带来的巨大效益。通常来讲,一个设备合同,其本身是由技术部分以及商务部分两大块内容构成的,部分情况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你来我往的“磨破嘴皮”工夫后才能够达成协议的,然而加入在设备最后入库的时候,并不注意在验收工作上仔细检查,很有可能会出现“前功尽弃”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设备会因为体积等因素干扰,在具体的使用中往往直接由业主运送到工地上,根本就没有经历仓库验收这一流程,针对这种现象,财务必须尤其需要对资产以及记录部分内容进行分离,确保审批人与执行人不能为同一个人。假使验收部门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直接到现场进行验收,则应当由使用人进行验收签字,这种情况下财产风险便会相应的增加,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财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验收职责分离这一过程所能够带来的巨大效益。
三、结语
以上本文以工程管理项目资产管理现状为例,揭示现阶段必须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之后,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出在固定资产前期、具体设备投资阶段,财务人员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进行最大限度降低的具体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从事学术研究以及开展实际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一、加强考核引导,完善考核办法。根据省政府对各市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的具体要求,对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内容作相应修订。固定资产投资考核由投资增长率、县(区)完成投资对全市完成投资贡献率、投资目标完成率、引进区外资金实际到位占当地完成投资比重四项指标构成,总分100分。投资增长率,是反映年度投资规模和投资增长的指标,使用前三年平均投资作为基数来测算投资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数)-1]×lOO%,指标权重分值30分;县(区)完成投资对全市完成投资贡献率,是指在县(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除去中央、省属工业企业投资后的县(区)自身完成投资与全市县(区)完成投资总额同口径的比值。县(区)完成投资对全市完成投资贡献率=(县区完成投资/全市各县区完成投资总额)×100%,指标权重分值15分;投资目标完成率,是反映年度投资目标完成效果的指标。投资目标完成率=(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责任目标)×100%,指标权重分值25分;引进区外资金实际到位占当地完成投资比重,是指各县(区)在国内本地区以外招商引资实际到位数和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数占本地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引进区外资金实际到位占当地完成投资比重=(当年国内招商引资及利用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OO%,指标权重分值30分。
二、健全统计登记制度,做到应统尽统。根据《省统计管理规定》第十五条之规定,以及国统字249号文件和甘统投109号文件精神,市、县(区)发改委、财政,扶贫、水利、交通等审批立项和资金管理部门向投资主体下发项目立项批复和资金文件时,必须抄送同级统计部门。对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市、县(区)发改委、中小企业局等审批立项部门在建设项目立项批复下达前,必须要求建设主体单位在当地统计部门办理新开工登记手续,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送关系,否则不予办理批复手续。建设部门在向投资主体发放建筑施工许可证时,必须检查是否办理统计登记手续,未办理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对引进区外资金的统计工作,由市招商局会同市发改委、商务局做好引进区外资金的统计工作。要改进统计工作,在做好半年统计的同时,建立月度统计制度。要加强引进区外资金项目管理,核实区外资金到位情况,防止漏统区外资金的情况发生。
三、强化工作责任,做好项目统计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要实行领导负责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市上决定建立固定资产投资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发改委牵头,统汁、财政、扶贫、水利、电力、交通、文教、建设等部门参加,每季度召开—次联席会议,通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寻找问题和差距,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凡当年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部门和行业,必须向发改委、统计部门报送项目进度报表,报表须经单位分管领导签字;要建立投资项目统计台帐,发改委、统计部门要定期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完成进度进行定期核对。要保证投资统计工作经费,把投资统计的方法制度、报表设计、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和农村投资调查等纳入项目前期工作,从项目前期经费或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
四、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依法实施投资统计。要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统计法制意识,营造良好的统计环境,依法实施投资统计工作。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投资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和完善统计工作,开展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认真做好投资统计上报工作,确保投资数据的准确可靠。
年来,福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升。但是,经济运行中却出现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偏低、投资率偏高的不协调现象。2000~2002年,福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平均为4.9%,其中:2000年为2.5%,2001年为5.5%,2002年为6.8%,远远低于全国13.4%的平均水平,在华东地区居倒数第一位;而同期投资率2000年为46.2%,2001年为46%,2002年为45.9%,平均为46.0%,远远高于全国37.9%的平均水平,在华东地区居前三位。
福建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具有典型的后发性质,因此,不能简单地说福建目前的投资率过高,因为这是与福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本身的发展水平及其后发要求相适应的,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但是,与世界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相比,福建的投资率高出20个百分点,表明福建目前的投资率存在偏高的问题。投资率与消费率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率长期偏高,意味着消费率长期偏低,不但会造成投资过度和生产过剩,还会对消费需求形成排挤效应,将影响整个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增长。
那么,为什么福建经济运行中会出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偏低、投资率偏高的不协调现象?笔者认为,在福建资本形成总额中,固定资本形成额所占的比重低、存货增加所占的比重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前者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及矿藏的勘探等新增资本;而存货增加包括一定时期内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在资本形成总额构成中,固定资本形成额所占的比重高,存货增加所占的比重就低;反之,固定资本形成额所占的比重低,存货增加所占的比重就高。1998~2002年,福建资本形成总额构成中,固定资本形成额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9.9%,比全国97.6%的平均水平低27.7个百分点,是华东地区固定资本形成额所占比重最低的省份;而存货增加所占的比重平均为30.1%,比全国2.4%的平均水平高27.7个百分点,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存货增加所占比重最高的省份。
固定资本形成额所占的比重过低,存货增加所占的比重过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福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假如2002年能够将福建存货增加所占的比重从31.9%降低到江苏16.9%的水平,那么,在投资率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增加940亿元左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福建资本形成总额构成中存货增加所占的比重如此之高,与福建的经济结构有关,特别是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供求变化有关。1998~2002年,福建工业产品销售率平均为96.67%,低于全国97.4%的平均水平;在华东地区,低于上海98.63%、安徽97.61%、山东97.39%、江西97.29%、江苏96.88%的平均水平,仅比浙江96.58%的平均水平高0.09个百分点,居倒数第二位。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国家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在现代经济社会,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能够极大地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大量投资,何谈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为保障城市化进程顺利发展,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企业来讲,固定资产投资作用显著,不仅能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而对于地区而言,固定资产投资也是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根本渠道。
1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1.1资本投资的必要性
现阶段,在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资本投资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三驾马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投资。只有加大投资,才能够增加人均消费,促进出口。投资的过程是经济发展实现创新的过程,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投资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不仅包括投资供给,也包括投资需求。投资供给是扩大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资本积累能够有效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而从投资需求角度来看,投资具有多级传导和扩散功能,推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消费需求的上涨。针对当前现状,从供给原则角度而言,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资本投资中占据比例最高的项目;从国家经济增长角度而言,高投入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进而拉动收入提升。需求与供给的双重作用使投资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投资也能够刺激供给能力不断增大,从而大量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投入,提高经济总量。因此也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家经济的供给和需求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体现出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投资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举足轻重,在经济发展初期,投资收入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以充足的投资供给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才不是一句空话。区域经济增长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社会各企业生产和供给总量增加,服务质量提高,才能在社会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满足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反之,服务需求的增加也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而当经济发展萧条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也能够实现经济的厚积薄发。
1.2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不仅能够促进工业的发展和建筑业的发达,也推动了消费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资料市场的迅速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扩大社会需求,为发展经济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产业结构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企业投资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增加值。2019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263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63070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75775亿元,我国在第二产业投资占比达到29.6%,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达到68.1%,而第一产业投资占比仅为2.3%。由此也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在大力推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提升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协调发展。投资增长适度才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当投资增长不足时,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而过快的投资增长则有可能会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
2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2.1资本投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从最初的910亿元增长至现在的5514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增长幅度极大。但是,在整体数额大幅提升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分配并不均衡。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受到经济政策影响的是沿海地区,国家优惠政策相对较多,也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了便利。东南沿海地区有着相对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这也是我国东部经济发展领先全国的原因所在。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对于地方经济发展速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2.2主体结构现状
投资的主体结构部分涵盖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其他经济模式,只有以经济分析为基础才能进行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以广西南宁市为例,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整个南宁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而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就是南宁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原因。除了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之外,在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结构中其他经济占比不断提升,其中私营经济占据首要位置,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2.3产业结构现状
从当前国家统计局对三大产业的划分来看,第一产业是农业相关产业,核心是满足生存所必需的基础物质资料;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则是为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品质提供的生产和服务。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了扩大社会再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是必不可少的渠道之一,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合理运用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能力增加和生产规模扩大的供给影响,也能够体现出反映生产构成的需求影响。三大类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分布结构,能够体现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南宁市近五年来的三类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自2016年以来,青岛市三类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发展态势迅猛,其增长速度都大于30%,而第一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则基本稳定在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与第二、三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呈正相关。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也必不可少,投资效益提升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3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投资高低比例失调
每年的投资在常规情况下会有三分之一为转化为消费,其余的三分之二则会转化为固定资产。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投资与GDP的比例高达70%以上,消费明显不够,投入产出比长期维持在5:1左右,距离国际上3:1或4:1尚有很大差距。长此以往,很多问题都会一一浮现甚至恶化,比如,信贷扩张、赤字增加、产能过剩,等等。而且就当前现状来看,我国投资中短暂性特征显著,固定资产投资也只是在短时间内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政府为了面对紧随而至的经济衰退只能不断追加投资,继而形成恶性循环,大量资金的投入之后依然需要投资弥补资金缺乏,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3.2投资结构失调,资金开发技术缺失
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更重视产业化,往往并不在意基础性研究,对于基础研究的投资一般只占产业化的1%,而用于技术开发的投资则占据10%。但是我国却过于重视基础性研究,反而忽略了技术投资,用于技术开发的投资占比极低,仅占0.7%。大部分专业银行并不倾向于风险投资,研发企业需要自己筹集技术创新经费,严重桎梏了发展创新的步伐。
3.3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过低
在反映投资总效益的指标中,投资效益系数至关重要,而当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会受到直接影响。农业投资常年不足,第一产业贡献率和投资比重连年下滑,工业缺乏应有重视,投资较少,反而投资于第三产业的比重连年上升,贡献率不断增加,投资于技术改革的占比一直下降,“重投入、轻效益”现象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频频出现,大量资金在投入之后并没有得到高水平运作,投资效益难以提升,资金短缺乃至浪费现象严重。
4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
4.1适度投资,妥善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投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才能共同推动国家经济增长。虽然现在我国经济增速依然不断上涨,但是内需部分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却在下降,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调整和纠正这一问题,但是房地产行业和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弱化投资、稳定消费”的战略应当继续大力实施,缩小投资规模,大力促进消费,才能够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新常态下,原有的企业为提高GDP增长而全力投资,甚至盲目或重复投资的现象应当被打破,企业领导应当转变观念,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而非将注意力仅仅放在GDP增长方面。我们应当立足于保持适度投资率的基础上制定宏观调控目标,以适应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为基础实现投资增长,同时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消费需求的扩大,才能让投资和消费两架马车并驾齐驱,进而推动投资和消费的稳定协调发展。
4.2融资渠道多元化,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对于融资渠道,我们应当将眼光放宽,不要局限于本行业和本区域,鼓励跨区域投资、跨行业投资,同时充分利用股票市场,才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益。抓住市场方向,解读政府政策引导,运用税收杠杆,合理调节固定资产流向。在企业管理中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让企业自己做决策,自己筹资金,自己抓管理,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要鼓励企业从多元化渠道进行融资,才能真正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同时,转变经济发展引擎,以提高生产效率取代扩大投入量,在保持投资规模科学化的同时,企业对投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才能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相结合,打破传统观念中片面追求扩张增长量和增长速度的错误思想,努力实现速度增长与质量效益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共赢,才能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4.3改革投资体制,推进转变投资主体
我们应当进一步推进投资体制的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风险约束机制,量力而为,对投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出现盲目投资或者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全面提升投资效率。目前,企业的投资资金大都来自于银行贷款,长时间、高金额的投资也会为金融系统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而且,部分行业长时间进行大量投资有可能会导致局部产能过剩,不仅浪费资源,也会直接影响到产品价格;而政府方面则要考虑财政支付能力,严格对地方债务的规模和比重进行控制。在有计划地稳定国有投资的同时,政府也应当对民间投资加强规范和引导,让民间投资者将项目投入到更高效、更有意义的领域,实现投资主体的全面转变。
4.4培育投资新增长点,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培育投资新增长点,要从发展新兴产业开始,打破原有思维桎梏,将目光放在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做强存量的同时做大增量,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培养,利用市场促进就业,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在这一环节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会促进劳动力需求的大幅转型,市场对人才将会提出新的需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因此,我们要加快培养人才的步伐,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