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山测量;煤矿安全生产;作用;措施

引言

众所周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性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因为煤矿生产大部分都是在地下进行操作的,所以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很多,也很容易造成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要想尽可能的避免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应该针对矿山环境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尤其是要对于矿山地下的一些基本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这也就需要矿山测量工作给予其一定的支持,充分准确的矿山测量确实能够给后续的煤矿生产工作提供较强的安全保障,其安全作用表现的方面也是多种途径。

1、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从后期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中来看,矿山测量对于其安全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矿山测量在巷道掘进中的作用

对于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来说,巷道掘进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只有保障其巷道掘进的安全性,才能够促使其整个的煤矿生产具备较强的安全效果,具体到巷道掘进工作中来说,其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针对巷道掘进的方向和路径进行准确的选取,只有保障其方向和路径选取的准确性才能够提升其生产的安全性,而这种方向和路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相应的设计人员对于周围的地质环境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和认识,这也就需要矿山测量工作的参与,设计人员充分参考相应的矿山测量结果和数据,进而才能够更好的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方向和路径,保障按照这一路径进行煤矿的生产不仅仅能够提升其生产的效率,还有助于保障生产的安全性。基于这一点来说,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中还应该重点关注到安全性问题,避免仅仅着眼于相应的矿产资源而选择了具备安全隐患的一些路径,要始终把相应的生产安全性放在首位。

1.2矿山测量在保护煤柱留设中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还需要预留一些煤柱,这些煤柱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出现一些坍塌问题,基于这一点来看,在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中,就应该针对这种煤柱的留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关注,保障其留设的合理性,进而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其生产的安全性。而要想在实际的煤矿生产过程中恰当的预留好相应的煤柱就应该重点针对其整个的煤矿开采环境有一个准确详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其煤柱留设区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也是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作用表现,并且在这一应用过程中还应该重点针对相应的力学结构进行准确的计算,在计算好煤矿生产区域内部载荷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的通过留设保护煤柱来保障其安全性,而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源和数据也都是依靠相应的矿山测量来提供的。

1.3矿山测量在地下水防治中的作用

在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下水的不良影响,这种地下水的不良影响就极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针对地下水进行充分有效的防治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只有避免地下水的干扰,才能够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而要想尽可能的避免地下水对于煤矿生产的影响,就应该针对当地的地下水状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认识,这也就是矿山测量工作所提供的一些数据资源和信息,通过对于矿山测量过程中所得到的地下水信息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探讨,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其预防控制的有效性,尤其是能够避免在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中突然遭遇地下水的不良干扰,避免地下水引起的安全事故问题。

1.4矿山测量在顶板管理中的作用

顶板管理同样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性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于这种顶板管理工作来说,其主要就是围绕着顶板进行的,通过对于顶板进行及时有效的观察来尽可能地提升其整个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水平,对于一些危险故障的出现也具备较为理想的感知效果,而这一作用机制的运用在较大程度上也是通过矿山测量来实现的,正是因为矿山测量为具体的顶板管理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数据信息,才能够有助于相应的管理人员了解到具体的实际状况,进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提升矿山测量水平的措施

相对于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来说,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采取最为恰当地措施来提升矿山测量的准确性也就显得极为关键,具体来说,要想提升矿山测量的准确性,应该主要围绕着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1)切实提升矿山测量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矿山测量人员对于具体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如果能够切实提升矿山测量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就能够为具体的测量工作提供较好的人员保障,最终保障其相应的矿山测量工作具备较好的准确性;(2)充分应用各种测量技术手段,对于新型测量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提升其测量准确性的一个关键举措,比如当前比较突出的“3s”技术以及数字矿山体系的建设都能够为矿山测量的准确性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必须要针对煤矿生产的环境有一个准确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种了解和掌握主要就是依靠相应的矿山测量来完成,矿山测量能够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提供较为充足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出现故障的区域进行显著地提示,避免煤矿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巷道掘进、保护煤柱的留设、地下水防治以及顶板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就应该加强研究,尽可能的提升矿山测量的精确性,保障这种安全作用和价值的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俊杰,邹友峰.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2005,10:42-44.

[2]李梁.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5,07:113.

[3]卢星星.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5,05:84-85+95.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U415.1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煤矿生产现状

在国民经济中,煤矿是较为基础的产业,煤炭消费在国内能源生产和一次性消费结构中在市场份额中占有70%的比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成就,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经基本上得以形成,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得以完善和健全,但是在世界上,我国所发生的煤矿伤亡事故还是最多的。根据相关统计,一次性死亡人数达到10人以上的事故属于煤矿产业的占有80%比例,煤矿事故没有1人死亡,经济赔偿不得低于10万元,将更多的不幸和痛苦带给家庭,与此同时也使国家的经济遭受到严重的损失。

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相对还是比较严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矿难经常性发生,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几率逐年递增,其中生产性事故发生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第二,开采工作地点事故较为集中,其中挖进工作面的危险性是最大的;第三,大部分事故中,瓦斯爆炸最重要;第四,职业危害较为严重;第五,地区不同的煤矿安全生产发展也会出现不均衡现象;第六,煤矿事故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只有安全合理的投入,生产的顺利进行才可以得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几率可以得到有效地防止,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对于煤矿行业整体工作而言,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生产达到的最终目的,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第一”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煤炭生产是煤炭效益的重要来源,若是没有安全管理,生产煤炭就无从谈起。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对于企业效益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企业发生事故总会或多或少地造成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通过财力、物力、人力以及精力进行处理,这些都会造成经济的严重损失。除此之外,因为事故伤亡产生的影响,造成员工人心不稳,不能按时出勤,生产工作很难开展,这些都是不能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在煤矿生产行业中,安全生产管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想要使安全生产做的更好,运用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煤矿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工作是各种各样的,但是煤矿生产的过程也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涉及环节也比较多,所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煤矿生产管理中技术管理也全面贯穿其中,对煤矿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从而使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配合,相互发挥作用,防止由于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使生产秩序无法正常进行,或者造成严重的损害。

在管理煤矿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煤矿的安全生产不仅与煤矿的矿产职工人身安全有密切联系,而且与煤矿的正常运营也有密切的关系,社会的稳定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煤矿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关系到每一个环节,而这每一个环节的运转与生产的稳定性也会有一定的关系。在管理煤矿的过程中,技术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煤矿的技术管理,在煤矿各项管理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也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煤矿的技术管理针对生产的过程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因此煤矿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要相使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有效地保障,对煤矿的技术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正常地运行煤矿的技术管理,煤矿的安全生产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其水平则是煤矿安全生产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据和条件。

四、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支撑

针对煤矿的开拓开采,进行一系列的技术设计方案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才能够在开采过程中更有计划性、规律习惯以及科学合理性。煤矿的开采,需要在科学合理的验证基础上,实施前期技术勘察,详细汇总各项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与相应的科学原则相结合,将合理的开采方案制定出来。在设计煤矿开采的时候,要对各项因素的存在进行充分地考虑,看其是不是会对开采造成影响。不仅要对开采前期的各项因素进行考虑,而且也需要对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突发事故进行考虑,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实施补救,才能够使损失降到最低。在开采过程中所采取的开采技术要具有先进性,利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合理配置开采工艺流程。上述的这些都需要在技术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统筹安排开采的各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的流程进行合理设置。设计应该遵循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原则,巷道布置最好简单,每一个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重点是要技术可行、然后是要经济实用,针对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到位,上述都需要在技术支持前提下,保证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确定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与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的时候,技术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提高对技术基础工作的认识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工作主要是指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看似与安全生产没有较大关联,但正是由于其工作细微,因此,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性文件的指导工作重视起来,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均需要交予相关工作人员审批审阅,确认通过后,再交予专业的副职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学习和落实;井(区、段、队)的各个负责人主要负责作业落实,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员以及需要进入到施工现场的人员,均必须根据作业规程中的相关要求来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作业指导时,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所需,对规程进行修改、补充等,若施工条件或者作业面地质出现变化,则应当及时更新安全技术要求,做到万无一失。规程、设计以及报告等均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对整个生产工程的安全、效益、质量以及效率均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对规程、设计以及报告等指导性技术文件进行编写时,要结合时代的特征,编制出更加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可操作性以及前瞻性的文件;并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并保证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要求;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煤矿生产操作进行制约。

六、突出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最近几年中,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在总事故次数中占有45%的比例,死亡人数在总数中占有62%的比例,并且很大一部分安全生产情况比较好,也具备较高技术管理水平的煤矿也陆续发生特大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例如,武乡县东庄煤矿,在1994年5月28日发生的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24人死亡;沁源县黄土坡煤矿,在2000年10月13日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郊区南村煤矿,在1999年12月21日发生的火灾事故等等。这些案例都说明煤矿对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上也不够谨慎,在此基础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不能在根本上控制重大瓦斯、煤尘以及火灾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生产中就不会占有主导地位。所以,要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彻底扭转过来,将“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很有必要的,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将瓦斯、煤尘和火灾等重大、特大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想要做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一)将各级领导以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责任制建立起来,并且对其健全和完善,实行齐抓共管,相互合作开展工作。对行政正职的“一通三防”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进行确定,让总工程师对“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并且重点把好五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查关、隐患处理和“一通三防”安措资金使用关。

(二)对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进行高度重视。它是矿井对瓦斯、粉尘和防灭火防治工作的基础,在实践工作中,要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进行加强,针对不合理的通风系统进行调整改造,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将完善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对风量进行合理供给和分配,从而使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得以保证,确保供风的充足性。

7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并且将其完善,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人权”在中国是很被重视的,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在发生一系列的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我国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在管理煤矿安全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应该得以充分地发挥,由于人在生产活动中占有着主导性地位,控制生产环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煤矿的技术人员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煤矿技术管理上,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建立安全制度,执行安全规范,都需要在技术人员的帮助和引导下完成。技术人员,不仅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还需要针对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违章违规现象要及时制止,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全面地激发出来,这就需要对技术人员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福利保障。对技术人员的地位要引起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建议得以重视,在生活上和工作中要给技术人员一定的特殊待遇,将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会得以健全,将在技术总工程师为总负责人基础上成立领导班子,在行政上形成的管理秩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使管理流程得以完善,为我国的煤矿事业做出贡献,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利环境,使社会的秩序更为稳定。

参考资料:

[1]瞿芳彬.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23)

[2]胡文国.国内外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经验及启示[J]. 煤矿安全. 2011(05)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电技术管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管理属于一项具有复杂性且特殊性的关键工作,与安全管理能力水平、质量以及整体煤矿开采质量之间均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关系到煤矿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故如何加强关于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以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也成为许多煤矿企业与学者关注的重点。

1煤矿生产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各项设备维护措施不到位

煤矿机电设备是否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关乎煤矿产量的实现情况,故而需要维修人员定期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系统予以检验、维修以及保养,以保证煤矿机电设备更为有效且稳定的运营。许多煤矿开采企业引入高科技机电设备,因为针对性能有关指标或是其余参数无法实现精确的检验,且缺少关键必备的维修设备以及工具,导致最终的维修效果无法达到标准。另外,我国许多煤矿企业也未能建立机电设备维护的规章制度,导致机电设备工作没有得到重视与关注,许多设备处于高温、潮湿或是粉尘严重的环境之下运行,久而久之,使得机电设备出现老化或是锈蚀的现象,导致机电设备在应用过程中有较大概率产生不同的问题,进而对日常生产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1.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许多煤矿企业在实际生产期间,把大量精力投放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以及社会效益方面,而忽略了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以及有关工作人员的作用。许多煤矿为了缩减资金方面的投入,减少在岗人员数量,甚至部分工作人员必须身兼数职,使得管理工作出现严重疏漏。而部分煤矿管理人员本身缺少必备的安全培训以及管理能力,针对潜在的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缺乏关注。另一方面,设备管理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相对较少,许多设备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是系统的职业培训,一般是煤矿企业直接从基层工作人员之中挑选部分人员任职,且在任职之前仅对员工进行了技术方面的培训,而在员工任职之后并没有予以继续培训,导致员工个人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且专业能力并不能达到标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而这同样是形成机电设备管理以及安全生产隐患的关键因素之一。

1.3机电设备日益老化

就目前阶段而言,煤矿企业产生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煤矿在开采以及建设期间投放的资金数量相对较少,使得工程队伍无法第一时间优化以及升级现代化机电设备。而机电设备是否能够及时更新以及应用关系到整体煤矿安全生产事业。企业所用的机电设备年久失修,或是过于老化,便有较大概率造成机电设备设计不科学的现象产生,而机电设备所承担的负荷过重,便会导致煤矿开采效率受到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且目前许多工程队伍的机电技术测试模式也并没有得到调节,其于实际生产期间一般无法发觉安全隐患。

2加强煤矿生产机电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必须逐渐实现机电管理标准化工作,并组建专门负责的领导小组,并结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设计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同时还需设计具体的落实措施以及预估完成时间。同时明确机电技术管理有关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并据此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积极创办机电标准化竞争活动,建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等,以实现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方位进行。同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同时存储设备有关档案,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填写设备状态,并办理机电设备有关转移手续,了解设备技术性能现状,编写并审核设备采买、更新、改造以及养护等工作,实现针对设备的全方位综合化管理。

2.2强化职工培训力度

职工培训工作应包含以下2个方面:第一,加强其对机电设备安全的重视程度。一方面,需要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建立专门的岗位负责职机电设备管理岗位。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应在职工入职之前,对职工进行关于机电设备安全重要性的培训,以提高其对机电设备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企业可以尝试在设备附近张贴相应的标语,以此提醒工作人员正确操作机电设备,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与温室性。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对机电设备安全的重视度,令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第二,针对工作人员个人技术的培养。在机电技术人才培养期间。企业可以尝试采用如下2种方式提高整体机电技术水平。其一,聘用高专业素养人才参与培训活动,提高应聘标准,要求应聘者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并达到一定标准。其二,工作人员培养内部人才,并在入职之前进行技能培训,可以聘用实践经验丰富且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人员专门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受训者个人业务能力以及文化水平,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更为熟练地开展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而在培训期间,也需要对机电技术人才予以足够的保护以及尊重,特别是在培训期间表现较为优秀的技术人才,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借此激发机电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升机电技术管理队伍整体工作水平。

2.3加强机电设备

为了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更为高效且稳定的运行,从而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应保证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质量。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保证煤矿变电所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在安装设备期间,必须严格依照设备的安装标准,主管工程师针对机电设备的安装情况予以验收以及审批。不仅如此,为了确保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检验人员必须针对安装的各个工序予以检验,必须在该工序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开展下一工序的验收工作。第二,保证机电设备运行质量的监控。机电技术人员需要运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以便实现工单模块同EAM设备管理模块之间形成融合。针对机电设备的运营、维修等状态予以跟踪检验,从而达到机电设备能够更为稳定的工作,从而为井下煤矿生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范文第4篇

1采矿工程及采矿技术特点

1.1井下生产环境多变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所以开采历史久远,在井下开采中,多为已开采的深层煤,煤质质量高,但技术需求更高,在生产中需要对技术进行改进。而由于煤层赋存情况又各不相同,就需要不同的技术来进行挖掘生产[1]。例如,河南省登封市地区的煤矿和三门峡义马地区的煤矿所属地质年代相同,而焦作市地区的煤田地质却和山西地区的煤矿属于同一时期的地质年代。且由于地层构造不同,埋深和地质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在采煤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区别。而在南方地区的部分煤田,鸡窝煤分布严重,导致投资过大、没有收益,从而不得不放弃了这些地区的开采计划。我国煤炭开采的主要特点是:①开拓方式多样,以主、副井井筒划分,有立井、斜井、平硐、综合四种开拓方式。②不同大小井型的矿井与露天开采并存。③各地结合本区煤层赋存特点,采取了各种特殊开采工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拓开采系统。

1.2井下采矿工艺复杂

井下环境复杂,开采时,不仅要应对瓦斯爆炸、煤层自燃发火和井下水患等灾害,同时还要应付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及构造,所以在开采中工艺更加复杂[2]。井下生产系统有回采、掘进等主要生产环节,以及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压风、供电、监控等一系列辅助生产环节。各环节相互紧密联系,共同构成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支护和开采工艺,所以复杂程度比较高,需要针对不同的开采条件进行工艺选择,同时在不同的地质情况下针对不同的结构还需要在开采设计方面进行精细筹划,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开采的安全有序进行[3]。

1.3井下开采技术管理逐步精细化

正如上面所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在井下开采技术的更新换代方面,也需要不断地迎合市场经济才能够有序发展[4]。自2013年煤炭经济整体下滑开始,我国不少煤矿生产处于亏损状态。由于大量产能释放,同时在技术管理上相对落后粗放,煤炭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就导致了大批煤矿产业出现效益问题,不少矿井通过提高产能来降低相对成本,进一步加剧了煤炭形势的恶化。通过近两年的深化改造,不少矿井开始进行配采生产,减少优质煤炭资源的消耗,合理开发煤炭资源,以逐步适应市场对煤炭产品的需求,以需求定生产,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提高生产效益。目前,煤炭市场情况略有好转,但前景依然艰巨,需要煤炭生产企业在开采技术管理上逐步精细化,降低成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企业生存空间。只有不断改良,才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

2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类型及发展

2.1采矿类型

在煤矿开采中,由于不同的开采技术所带来的开采形式会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在开采中就需要针对当地的煤层赋予情况进行规划开采。根据埋深则主要分为两大类。露天开采:这种开采主要针对埋深浅的煤层,在剥离地表岩层后,即可进行开采,其开采的形式则以挖掘为主,开采速度快、效益高。不过由于埋深比较浅,煤炭质量不高,通常作为电煤进行处理[5]。露天采煤的落煤工艺种类较多。其开采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内蒙两地,在20世纪的山西地区,由于当地的煤炭资源丰富,也采用过这种形式,但是由于近年来的煤炭开采规划导致了煤炭过度开采,浅层煤保有资源储量急剧减少。井工开采:这是我国的主要开采形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也出现了不同的开采方法[6],如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采煤等。在采煤的过程中,由于地下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也导致了大量的安全生产事故,需要格外注意。在回采后需要对采空区上部地表塌陷区进行回填处理、植被恢复等。我国在这一采煤技术的应用上比较普及,远在新疆地区,近在山西地区,其生产的主要结构仍旧依靠地下开采来保证我国的煤炭资源利用。在进行开采中根据机械的结构来确定我国井下生产技术的革新,在应对不同的结构生产中,针对不断更新的技术来进行确定,其落煤和工作面支护的工艺也需要不断加强才能够保证工作的安全有序。

2.2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矿生产也在实现数字化发展,在一些国家规范矿,已经实现了采煤数字化生产,仅在特殊地段和维护工作上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就能够保证稳定的生产。部分煤矿企业已实现无人值守回采工作面,极大地提高了矿井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矿井在系统化方面也在近年得到了发展。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2010年明确提出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概念,至目前已基本实现。在矿井的数字化发展中,煤矿调度室通过工作定位器来确定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通过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来确保每一位工人的位置。这一技术自施行开始,就极大地保证了煤矿生产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井下安全管理制度,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井上调度室一键操作井下调度,可以观察井下人员的实时工作状态[7];同时,也有利于事故发生时,及时确定井下受灾人员位置,快速抢救。特别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将我国煤矿安全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矿井的全面抗灾能力。与此同时,在副产品及伴生资源的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煤层气开发为例,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已基本形成体系,煤层气勘探开发常规技术已基本被掌握,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8]。

3采矿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3.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生产规划

1)在根据巷道生产需要进行生产设计的同时,针对巷道所在围岩的地质情况来进行安全生产规划,针对矿井具体灾害类型,规划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特别是井下采空区积水的防治。

2)以安全促生产,以科学促生产,以发展促生产。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在提高矿井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吸取过去发生矿难的惨痛教训,认识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害;开拓眼界,跳出生产与安全相争的狭窄局面,以科学发展促进安全与生产的共同提高。

3)在安全生产培训中,一定要贯彻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只有不断强调,才能够唤起员工在井下工作的安全意识。在安全培训的过程中,拟定安全事故逃生演练和求生演练,通过日常模拟来保证井下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进行有序的急救处理[9]。

3.2构建合理的安全责任制度

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针对工种和岗位的操作流程来进行管理制度上的安全施工,根据具体的应用措施来实现分层管理,通过井下监控系统来对作业工作面进行24小时监管。针对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化,实施安全责任制度来保障井下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3.3加大力度进行安全职责的认证

在井下采矿实施中,对安全隐患进行彻查,合理地利用专业监测来实现大规模的检测管理,通过安全隐患的检测管理来实现安全责任认证。

3.4加强通风管理措施

矿井通风是井下生产作业的命脉所在,良好可靠的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根本。构建安全合理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普及通风安全知识,能够更好地保障安全生产。在构建井下通风制度的过程中,应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具体分析,按照相关的通风要求来进行人员配备,要以岗定员。只有重视安全通风环境,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够确保井下安全生产。

3.5积极参加社会保险

保险是现代社会一种对抗风险的商业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及员工的抗风险能力。在矿产企业生产中,根据生产需要进行事业投保,投入人身、生产、事业等方面的保险,为其生活解决后顾之忧。

4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采煤矿 安全评价 系统

1 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现状

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事关煤矿企业正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我国煤矿监管部门长期紧抓不懈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有关部门对于我国煤矿企业不断加强执法监管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煤矿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管理总局的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2005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共发生3341起,死亡5986人;2006年煤矿企业共发生2945起不安全事故,死亡4746人;到了2010年,煤矿企业共发生1403起,死亡2433人;2011年煤矿企业共发生1201起不安全事故,死亡1973人;2013年我国煤矿企业不安全事故下降到1022起,死亡1432人。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意识的加强和国家有关部门监管力度的提高,我国煤矿整体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煤矿企业每年因为安全事故而造成的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仍然触目惊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构建现代化科学化的煤矿安全评价系统。

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是当前我国煤矿安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是针对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煤矿中的各类人、物、设备等,评估其是否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和规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责任是否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是否适应煤矿生产、是否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了落实,对煤矿生产中可能存在的、潜在的各种危险性的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措施,以保证煤矿生产正常开展。应该说,我国煤矿的安全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国外发展水平来说仍较落后,主要表现在针对没煤矿安全现状的评价仍然多采用直观性的经验评价,评价方法单一,仍多数采用传统的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评价法方法落后,难以真正达到对煤矿安全现状进行科学评价的目的,对照国外发达国家煤矿企业安全现状评价系统等先进方法,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现有煤矿安全现状评价的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系数,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2 我国煤矿安全现状评价系统的建立

随着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所造成的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国内外对于煤矿安全评价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针对煤矿安全现状的评价已经出现了多种方法,例如层次分析法、安全检查表、神经网络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概率危险性评价法、事故树评价法等等方法,各种方法也是各有其应用的场合和特点,因此针对我国煤矿企业在安全现状过程中普遍使用安全检查表法所存在的诸如过于简单、经验性等缺陷,有必要将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将层次分析法和安全检查法进行结合,形成层次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结合的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方法。

2.1 建立煤矿安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层次分析法,首先应确定煤矿安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系统论以及层次分析法的有关理论,煤矿安全现状评价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图1。

2.2 根据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确定安全评价表各个级别的分数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法进行结合,就是为了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结合,综合两种评价法方法的优点,使得安全表检查法进行量化和科学化,根据层次分析法在各个评价标准上进行具体分数的划分,如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其各个层次的得分因均不低于80分或者85分;70-80分之间则为基本具备安全生产标准,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60-70分则存在安全隐患,需进行整顿改进;低于60分则存在诸多重大隐患需要立刻停止作业进行限期整改,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改进现有的安全检查表法,提高科学性和预见性。

3 总结

总之,煤矿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现状评价体系的建立,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更要进一步加强有关煤矿企业安全现状评价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煤矿企业整体安全工作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文生.地采煤矿的安全现状评价系统[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

[2]魏巍.煤矿安全现状评价系统研究与开发[D].贵州大学,2008.

[3]李希建,徐浩,蔡立勇.基于B/S模式的贵州省煤矿安全现状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煤矿安全,2009(05):114-117.

作者简介

李瑞(1981-),男,重庆市人。研究生学历。现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煤矿、化工企业安全工程。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2006年进入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主要从事安全评价、安全工程咨询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