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深圳主板;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5日
一、财务报告重述概念的界定
财务报告重述即财务报告的重新表述,是指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指上市公司基于自愿或者外部监管强制性的对以前会计期间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错误信息、不真实信息、缺失的信息或误导性信息进行追溯调整和重新披露的事后补救性公告行为。
二、2010~2014年深圳主板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现状分析
1、不同类型财务报告重述现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类型分为补充公告、更正公告以及补充更正公告三种。从图1可以看出补充公告和更正公告所占比重近5年来一直较平稳,占重述公告的一半以上;补充更正公告在2012年比重出现大幅上升,2012年之后比重呈下降趋势。(表1、图1)
2、不同内容财务报告重述现状分析。表2显示,调整收入、成本费用及非经常性损益三类所占比重缺乏显著性的变化规律,而“其他”类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所占比例目前最高。通过调查发现“其他”类中通常包含公司各项重要会议的公告,管理层变更公告等公司内部事务。一方面可以推断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从早期用于调整收入、成本费用和非经常性损益,朝更加分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涉及的四类内容所占比重之和大于100%,表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内容并非单一,具有多重性特性。(表2)
3、不同原因财务报告重述现状分析。财务重述可以分为自愿财务重述和非自愿财务重述。自愿财务重述主要是基于上市公司自身要求,非自愿财务重述主要是基于外部审计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要求。表3列示了2010~2014年五年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意愿及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上市公司自愿财务重述倾向明显,均超过总数的50%,表明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自愿财务重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非自愿重述要小。进一步分析非自愿财务重述发现,政府监管部门提起的财务重述远高于会计师事务所,这说明在对财务重述现象的监控方面政府监管机构比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会计师事务所发挥的作用大。税务部门提起的财务重述比例最高,表明较多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发生在税费的差错更正。(表3)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动因
1、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管理层自利行为导致盈余操纵。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会导致管理层通过财务信息的漏报或错报进行盈余操纵,以满足财务预期、公司融资需求、避免因业绩连续下滑被“ST”、新的管理层对旧账的清理、监管机构的监管、税务稽查、政府执法部门的督查、资本市场的压力等。表4列示了2010~2014年期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对利润影响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涉及利润增减所占比例波动较大。财务重述若是涉及对前期利润的调减,表明上市公司前期财务报告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中存在利润被高报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投资者中会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相反,财务重述若是涉及对前期利润的调增,表明公司有刻意通过少报利润减轻税负的倾向,逃避社会责任。(表4)
2、外部监管不力导致重述现象频发。财务报告重述是监管的产物,也是监管有效性的证明,体现出监管力度以及审计师的独立性,但财务重述现象的频发也反映了监管制度的缺陷,不少上市公司利用这一制度缺陷来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对上市公司负有广义监管责任的机构包括证监会、政府相关部门、审计机构等,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因外部监管部门要求而进行重述行为所占比例仅占到30%左右,主要是因格式、内容等不符合要求或存在技术性错误而进行的重述行为,上述情况表明上市公司缺乏对信息披露的重视。
3、财务报告重述披露制度制定的模糊性。近5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研究表明财务重述是以调整盈利水平为核心,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基本动因是调整盈利水平,可以划分为收入、成本费用、非经常性损益等的变化。涉及收入的调整主要包含收入的计量错误,被虚构或隐瞒,提前被确认,以及其他的导致收入错误的重述;成本费用的调整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等;调整非经常性损益包括短期和长期资产减值、冲销调整,或有事项形成的预计负债费用、关联交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财务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重大错报。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还处于修订当中尚未完善,并未出台针对财务报告重述的明确规定,所以加大了对财务报告真实有效性判定的难度,给了企业“漏洞”可钻。
四、针对财务报告重述的动因提出合理建议
1、完善内部控制,减少管理层财务重述的机会。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除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外,还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上市公司存在重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是源于公司内部治理不到位的产物,因此强化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与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可能性,防止一些公司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对规范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公司内部的监督与治理,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需要政府监管层和各上市公司的共同努力,从而减少财务重述现象发生。
2、加强外部监管。财务报告作为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其在披露内容格式等各方面监管当局均制定相应的规范,上市公司应严格予以遵守,现实中存在的因格式内容等不符合要求而进行重述的行为和存在技术性错误而进行的重述的行为都是上市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的不重视,更是上市公司肆意对现有规则践踏的一种直接表现,尤其是其直接责任人对于因舞弊等原因而需要进行的重述,针对这些情况监管当局加大监管力度,并进行严厉的处罚,才有助于扼杀这种不良风气,从源头解决这种问题。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强化打击舞弊的手段,增强打击的力度,加大上市公司舞弊处罚力度,使其因此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3、完善财务报告重述披露法律制度。目前,我国针对财务报告重述情况并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政策中并未对财务报告重述出现的后果做明确规定,因此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中,投资者因证券投资产生损失很难通过法律诉讼获得赔偿,不利于解决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当局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投资者能够通过法律诉讼向上市公司进行索赔,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势必会更加仔细更加小心,这也将有利于改变当前很多公司因进行财务报告重述代价小而在编制财务报告时不够细心,不完全按照规则进行编制,甚至进行舞弊的状况。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对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使投资者有法可依,上市公司有法必依。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威风.财务重述:国外研究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10.2.
虚构交易经营、关联交易等是目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虚假经营不但导致企业各项数据无法准确的反映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问题,同时也会导致企业形成造假习惯,不断编造谎言去掩盖原有的谎言,最终使企业名誉扫地,被消费者和投资者所抛弃。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双方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产生实际的价款收取。关联交易并不被我国法律所禁止,而关联交易也不全是违背市场规则的。但如果上市公司缺乏自律意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或不出现价款收取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数据虚构和失真等情况。此外,会计政策不恰当利用、空壳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等,同样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真实性造成影响,产生财务造假的问题。
二、上市公司?务造假问题原因
(一)内部原因
自律意识的不足,是造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上市公司对于利益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保证股票收益,公司股东非常注重炒作机会,并利用各种虚假会计信息刺激市场,从而提高股民信心,收获可观回报。可以说,上市公司急功近利、对利益的过度追求是财务造假的最本质原因。
其次,财务人员作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关键,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位,也给财务造假带来了可乘之机。目前,我国财务人员岗位能力、职业道德参差不齐。一些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摒弃严谨、公正的工作态度,与上市公司管理者相互串通,捏造虚假财务信息,最终损害了大量投资者的利益。
(二)外部原因
国内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也缺乏足够的监督。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国家并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控制,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也相对较弱,违法成本非常低。
财务监管职能部门,如证券监管、交易所、财政和税务等部门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也没有形成综合监管的良好局面,造成部分上市公司有恃无恐,造假问题百出。
其次,我国会计准则也存在诸多漏洞,针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没有形成有力的约束,这无疑为一部分不良上市公司造假制造了可乘之机,大量造假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许多上市公司都无法保障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披露的信息无法客观、真实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甚至给投资者造成较大误导,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治理策略
(一)加强会计人员道德监管
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首先必须要加强会计人员道德监管,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切实规避造假问题的发生。财务人员是公司财务数据的直接负责人,一方面,必须要明确各项约束财务人员的规范、制度,完善当前会计法规,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其次,加强会计岗位监督,在加强对会计岗位人员技术考核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检查,真正帮助上市公司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品德和工作纪律,避免公司管理者与财务人员相互串通。
(二)完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规范公司会计行为的关键,会计准则必须要适时优化和修订,保持足够的先进性。一方面,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围绕《会计法》建立操作性较强的会计准则,另一方面建立全面的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约束。而企业也应该发挥自主作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督,切实保障会计准则的落实,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
(三)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猖獗,很大程度上是由处罚力度不足所造成的。与财务造假获利相比当前对于该违法行为的处罚显得微不足道。比如,当前《会计法》中对于违反会计法规的单位最高经济处罚仅为10万元,对具体负责人的最高处罚为5万元,处罚之低,与获利相差甚远。对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根据造假程度和市场影响情况,在没收上市公司一切造假收益的同时,处以造假收益20%-50%罚款。同时,对于社会影响恶劣的,还应处以一定的刑事处罚,以坚决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违法行为。
(四)规范上市公司交易行为
虽然,国内并没有明令禁止关联交易,但不合理的关联交易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对此,有必要从源头处罚关联交易,必须要加强对上市公司治理机构和股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合理的方式优化上市公司股权配置,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杜绝违规关联交易的发生。另一方面,必须要加强对上市公司交易信息披露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的监管,降低不良交易行为的影响。
一、公司财务制度执行低效的理性分析
公司财务并不完全属于公司的内部事务,任何单位的经济运行都具有外部性,因而公司“自行管理”必须以遵守共同的财务管理规章为前提。国有公司遵循国家统一财务制度,无可厚非。非国有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并且股东超过2个以上时,或者在股东没有直接经营管理公司的情况下,也有强烈的规范管理的要求。因为凭借国家统一制定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在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处理责、权、利关系时,可以大幅度减少内部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也可为公司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提供共同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改善公司财务环境。因此,国家统一制定的公司财务规章,一方面为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公司财务行为提供制度平台,实现依法行政,并为各类公司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创建沟通与联系的渠道,实现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作为公司财务行为准则,为公司在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提供参照的标准。可以说,完善有效的公司财务制度,是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3年实施的公司财务制度是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公司改革的需要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政府、公司、职工、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迫切要求通过具有权威性的法律法规来明晰,建立一套为各方认可的新型“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公司财务制度呈现“空心化”的趋势,日益落后于公司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虽然1993年之后,财政部就公司改革改制、职工福利和其他专业财务事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大多扮演“救火队”的角色,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性,不能满足激增的制度需求,因而呈现财务制度“职能缺位”现象,导致财务制度及规范执行不力,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二、影响公司财务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各要素
财务制度执行体系由执行主体、执行客体以及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方式――执行机制构成,公司财务制度执行效果也是通过这些因素起作用的。
(一)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主体
财务制度执行主体就是财务制度执行者,从其态度考察,可以分为三类人:第一类,自觉执行者。制度观念非常强,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已成为其习惯,违反财务制度的事坚决不做;第二类,督促执行者。有制度观念,有财务执行制度的意愿和行动,但要求不严,思想时有松懈,一旦缺乏督促,就可能放松执行财务制度;第三类,被动执行者。制度观念淡薄,对执行财务制度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随时可能违反财务制度,甚至有意找财务制度的漏洞。正是因为财务制度执行者并非都是自觉执行者,事实上大部分的财务制度执行者应当属于督促执行者,才需要研究财务制度执行问题。
(二)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客体
财务制度执行客体就是财务制度本身。财务制度执行,必然以所执行的这一财务制度为逻辑起点,因而财务制度本身对财务制度执行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制度属性
从利益调控的角度,可将财务制度划分为分配性财务制度和约束性财务制度两类:分配性财务制度是给予制度对象某些资源和权力,以便于他们对其使用并获得利益,如公司各种财务活动中的授权制度;约束性财务制度则是限制制度对象使用某些资源和权力。在利益导向下,分配性财务制度容易得到执行,而约束性财务制度难以执行。
2.权威性
财务制度的权威性指财务制度影响公司成员,获得公司成员认同并执行的能力。一般来说,由专家或组织内部位高权重者设计和经公开、民主程序推出的财务制度权威性较高,因为人们对设计者和程序的认同能够引导对财务制度的认同,还因为这样设计和推出的财务制度本身就包含了科学决策和利益协调。
3.科学性
财务制度的科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制度是否针对实际问题,反映公司当前财务活动的制度需求;二是财务制度提供的各项措施是否有效、完备和可操作。有效指这些措施是实现财务制度目标必要的和适宜手段;完备指这些措施是实现财务制度目标应具有的全部手段;可操作指这些措施有严格的执行界限、科学的操作程序、可准确评估的指标等。
(三)财务制度执行机制
通过执行实现财务制度目标,需要一定的机制发生作用。财务制度执行机制以权责配置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控制机制为主,结合培训学习机制、奖惩机制等多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财务制度执行的程序和方式。
1.权责配置机制
财务制度执行首先要将执行指标分解到应对该指标直接承担责任的部门和个人,然后赋予与责任相匹配的执行权力,以及必要的执行资源。权责配置必须遵循权责统一的原则,片面强调权力,会造成一些部门和个人不顾客观条件和自己的实力,盲目承担任务;片面强调责任,会造成一些部门和个人得过且过,对公司财务制度的完善和公司的发展漠不关心。
2.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是财务制度执行信息随执行程序流通的过程,以及财务制度执行者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了解的方式。财务制度执行信息在执行范围内向下、向上和平行运动:信息下行顺畅,才能政令通行,财务制度执行才能顺利展开;信息上行顺畅,才能使信息反馈及时、准确,便于了解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和对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信息平行顺畅,才能使财务制度各执行部门和个人步调一致,相互协调,也有利于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增强信息的全面性。
3.控制机制
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控制机制,财务制度执行就要出问题,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防护功能,控制对所执行的财务制度的检查、评价,使财务制度更加科学,能够预防财务制度执行的结果偏差;二是调节功能,控制通过制定标准,衡量结果、分析偏差和采取措施来调节财务制度执行的结果偏差;三是支持功能,控制在充分反映问题之后,能够提供必要的措施协助财务制度执行者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公司财务制度执行有效性的措施
(一)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
首先,对制度的遵照执行要严格;其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应是公司整体的工作,应寻求管理高层的支持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再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应与良好的公司文化建设相配合;最后,对于公司人员在制度执行中的定位,高层管理人员应该“以身作则”,中层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基层作业人员应该做好本职工作。而且,高素质的员工始终是财务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
(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时应考虑其有效性
在制度设计时就考虑制度执行的结果是保证有效性的基础,如果财务制度在设计时就偏离了目标,则执行也无法保证其有效性。财务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的因素有:制度必须与公司实际经营环境相适应,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必须与公司组织架构相适应,与公司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相协调;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考虑扩展性即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制定具有发展性的财务制度等。
(三)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应相互配合
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要运行流畅,需要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各司其职,并且需要其他部门和领导层的高度配合。因此,执行有效性关键在于执法和司法,即在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对各部门个人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关的奖励处罚条款,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只有立法、执法、司法的严格,才能保证制度顺利执行和推进。
(四)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应有组织保证
财务管理制度要得到顺利执行,必须要有内外部组织上的保证。这种组织保证具体可分为财务部门外部的组织保证和组织部门内部的组织保证。首先应该明确财务部门在财务制度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财务部门的制度实施中心地位应该得到公司所有部门的认可;其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支持和监督制度的实施,而且,财务部门以外的关联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和执行;最后,在财务部门内部,各项财务制度之间,在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上,应该协调一致。
(五)应着重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关键词:创业板;预警模型;logistic模型
我国于2009年新开板的创业板市场,关于财务预警的研究因为样本少、无评判创业板公司危机或健康的标准等原因,我国学者对它的研究尚少。但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在现今经济环境下危机重重,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加强对企业的有效监控,将财务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
一、样本选取
(一)本文对财务危机的界定
本文在前人没有对创业板公司财务危机界定标准的前提下,为解决界定标准问题欲参考2012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创业板退市制度来衡量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陷入财务危机。理由如下:第一,创业板暂时无破产,破产为标准不可行;第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没有ST制度,ST作为公司财务危机的标志并不可行。第三,创业板退市制度的颁布,给了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一个官方认可的标准。
(二)样本选取
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中,我们通常将样本公司分为两大类,财务危机公司和财务健康公司,因为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主要作用是将财务状况未知的公司在这两类中进行划分[1]。本文危机公司样本数据来自新浪财经网和wind资讯,健康公司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1.危机公司样本选取。201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新浪财经网相关新闻和wind资讯统计出以下23家处于财务危机边缘的公司本文,整理了这23家公司处于退市危险的原因及其对应的退市条件,以此作为危机公司样本,本文对创业板退市制度的解读与使用,解决了以前创业板内没有评判财务危机公司和健康公司标准的问题。
2.健康公司样本选取。由前述已经选出23家危机公司样本,本文根据配对原则,也选出23家财务健康公司,财务健康公司选取的范围为所有创业板上市公司(扣除23家财务危机公司),本文的财务健康公司的选取是根据年份和公司规模来一一配对的。
二、指标体系建立
(一)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
我国学者也有少量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模型的文章,但是他们大多局限于前人在主板市场上的研究成果,简单的选取主板财务危机研究中预警效果较明显的财务指标,套用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模型的研究上,本文试图打破这样的格局,尝试从大量的涉及各个角度的财务指标中,选出真正适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的财务指标。最终本文选取的财务指标描述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各个方面,包括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发展能力、风险水平、股东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8个方面。
(二)公司治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更全面的衡量公司经营状况,本文在引入财务指标的同时,也引入了公司治理变量,以期望更好的预测公司的财务危机[2]。本文的公司治理变量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同时也参考了国泰安数据库中可提供的公司治理变量数据,共选出了16个公司治理变量,其中技术开发人员比例这一指标是本文新增加的一个公司治理变量,因为创也板上市公司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否具备独立创新能力关系着公司的长远发展,增加这一指标正是用于衡量公司的创新能力。
三、模型建立
(一)多重共线性检测
在进行模型构建之前,一般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因为在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时,本文使用的logistic模型会受到变量的多元共线性的影响。
本文选择的变量共86个,经由SPSS18.0的运行下表选出变量39个,全部变量的容忍度在0.1以下,全部变量的VIF在10以上,VIF最高的值达到106.853,VIF最低的达10.037到由此仍说明本文所选的自变量有39个相互之间有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选择的变量之间虽然存在多重共线性情况,但并不代表这些变量对于因变量的解释能力有问题,故本文为解决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将选用逐步回归模型对此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建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最优模型。
(二)logistic模型建立
管理费用率 = 管理费用/营业收入,是盈利能力指标中的一个。管理费用率的系数为正,并且指标显著,与财务危机发生概率正相关,这表示如果创业板上司公司的管理费用在营运收入中的比重过高,会导致该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企业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加大。
营运指数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营运指数反映的是企业现金回收的质量,在本模型中,该指标的系数为负,并且指标显著,表示该指标越大,企业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越小,财务管理理论中该指标的理想数值为1,小于1说明公司有部分收益没有以现金的形式收回,非现金形式的收益比现金形式的收益对企业的风险要大,故营运指数越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大。
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该指标前系数为负,并且指标显著,表示模型中这个指标与公司财务危机发生概率成负向关系,这一指标衡量的是薪酬制度对于公司董事、监事、高管等的激励作用是否有效,模型指标显著且为负,表示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给予高管、董事、监事高的薪酬可以激励他们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高管和董事能更好的合作经营公司,监事能更好的起到监督作用。
(三)模型有用性检测
新模型是否真的实用、合理,还需通过不在模型中的新样本来检验。本文共找出来46个样本公司,只用了42个样本公司来模拟新模型,新的4个样本公司将用来对模型进行检验。将指标数据运用EXCEL,计算可得实际组分类与预测组分类是一样的,即模型用新样本对logistic模型进行检验的正确率为100%,因此得第二个模型的实际适用性是很高的。
本文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这也是后续研究应当努力解决的问题:
第一:创业板开板为2009年,至今仍只有5年时间,时间上过于短暂使得本文只能找到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危机的前一年的数据,只能对创业板公司发生危机的前一年进行分析,研究仍不完善。
第二:本文虽通过对创业板退市制度进行分析得出了23家触犯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公司作为财务危机样本企业,但是23家这个数据仍太少。(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形势 上市公司 财务管理 水平提升
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特点
上市公司,即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获得批准之后,股票能够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不同于其他企业,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对象等也不能够与其他企业相提并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价值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管理的对象为企业的资本运作,以财务决策作为管理核心,以投资、融资以及资本管理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共性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资金作为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基础,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第二,上市公司比较注重对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类关系的处理活动,不论是投资、筹资还是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财务方面的最终表现形式都为货币形式,因此处理好各种货币之间的关系,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以及整体内部管理水平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第三,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相对于一般企业公司来讲,综合性更强一些。上市公司中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各种生产、供应、销售等情况,都能够通过财务信息反映出来,而财务信息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与负责人来讲,都能够帮助其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与决策。并且上市公司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对公司中的效益、投资行为、资金调度以及管理等进行综合体现,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公司内部情况,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第四,上市公司中的财务管理是动态的管理,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与普通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更为复杂。由于信息存在不对称或是不完全的情况,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利率、主观意识以及市场结构、需求等,因此财务管理必须要辅助决策者,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出以下问题。
1、现金流通与融资问题
上市公司普遍现金流通稳定性较差,此问题在我国房产行业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我国房产市场中,政府政策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每次政府出面进行调节房价时,房产商的业绩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资金链条随之出现变化。并且我国上市公司相对于国外上市公司来讲,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过度依赖股权融资的方式。通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总体过度融资程度为91.41%,过度股权融资金额为691.114亿元。过度融资不仅会令上市公司股权发生稀释,同时也会为上市公司带来募集资金的使用问题。综上,都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2、信息披露与风险问题
就财务信息披露来讲,我国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比较健全,但是也并不是毫无漏洞。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提供者,本身就是上市公司,因此在很多上市公司中都会采用一些手段、方法来粉饰财务报表,这便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出现。而信息不对称,便会使得一些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的个体,无法发现上市公司中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风险还不仅仅为信息披露风险,还包括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行业风险等等,由于上市公司较一般公司来讲,规模较大,因此风险也相对较多。那么上市公司能否在这些风险出现之前便意识到并开始规避风险呢?这是上市公司长久以来便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风险的识别、规避与公司的内控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套行之有效、完整健全的内控制度是能够帮助公司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的。但是根据调查了解,我国多数上市公司中的内控制度并不健全,例如内部审计制度的缺失,审计制度的功能与价值得不到发挥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中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水平。
3、费用与资本控制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产量、工时等来进行成本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具有合理的一面,例如对于制造业的公司来讲,此制度的应用十分具有优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分工逐渐朝着研发、物流等趋势发展,但是在这些领域中,使用产量来计量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要引进一些新的成本计价方式,如作业成本计量等。另外,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营运资金是公司能够维持日常生产与经营的必要资金准备之一。营运资本的利用对于公司提高短期利益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多数上市公司都是采用宽松的营运资本方式,营运方式的选择对于公司来讲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便很容易使公司陷入到财务危机与困境中。
4、投资经验问题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讲,特别是国企上市公司,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多数都缺乏相应的、充足的经验。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更是如此,由于对国外贸易规则不甚了解,对企业经营状况无法把握,因此经常会因为投资而出现一些不良财务状况。加之我国上市公司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及时处理不良财务状况。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管理者通常会对业务与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比较重视,从而忽略了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综合性、规范性、严谨性、统御型以及价值管理等特征,是其他任何一项管理都无法比拟的。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没有对财务管理给予重视,也不重视能够从财务管理中得到各种信息,往往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危机出现。
三、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现金流通与融资、信息披露与风险、费用与资本控制以及投资经验、重视程度等。想要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要从上述问题入手,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
1、提高现金管理效率,拓宽融资渠道
上市公司需要的日常现金应当分为三种:交易性需要、投资性需要以及预防性需要。现金收支的管理也应当遵循现金流量同步、使用现金福流量、加速收款以及推迟应付款支付的原则。现金最佳持有量要根据成本分析、存货等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当上市公司中持有最佳现金量时,必然能够提升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上市公司要提高日常资金管理工作,必须要从跟踪、报表以及审批等方面入手。加强对资金审批的控制,设定有效的、科学的、适合的资金审批权限与程序,对于各级审批额度要明文规定,如果审批的金额超过自身权限,那么就必须要交由上一级来进行。上市公司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监督,不仅要通过报表来了解日常资金使用情况,同时还要建立起专门检查的部门,通过他们来找到资金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对资金进行逐笔跟踪管理,将业务人员、负责人的绩效与之挂钩,这样便能够有效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另外,对于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企业中的管理者、经营者应当通过多样化手段,来拓宽融资渠道,例如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与担保机构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等。
2、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在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如何才能够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一直是困扰上市公司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要明确划分公司内部的管理层级,规范财务人员权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贯彻执行,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其次,要划分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员工的权责,让公司中的所有人员都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最后,企业要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风险管理控制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让财务管理制度能够真正成为管理财务工作中的依据,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合理分配利润,科学调控债务
上市公司应当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合的股利支付方式,这样不仅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更加会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出股利分配政策,首先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量,包括资本保全、企业累计、净利润、超额累计利润、无力偿付等各方面的限制与规定,其次要对股东因素、公司因素以及其他因素进行考虑,包括股东的稳定收入、避税,防止控制权稀释等,对公司因素的考虑包括盈余的稳定、资产的流动、公司的举债能力、投资机会、资本成本以及债务需要等。其他因素主要有合同、外部环境等。
另外,上市公司应当利用财务杠杆,来合理地调控债务比例。根据改进之后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看,如果公司净经营资产净利润高于税后息利率,公司的经营差异率是正的,借款能够增加股东的收益,如果是负的,借款便会减低股东的收益。因此,上市公司应当充分重视财务杠杆的力量,利用财务杠杆来调节债务比例,让公司的经营差异率保持为正。
4、增加经验,提升素质
上市公司经常会面临投资风险,因此必须要累计投资经验。通过主动学习、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增加公司管理者、决策者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上市公司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也会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管理,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要能够处理好公司日常的投资、融资活动以及复杂的财务关系,同时还能够在资本市场中通过运作,为公司带来实在利益。因此,上市公司必须要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进修、调研等,来增加经验,提升内部人员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上市公司数量剧增,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经济实力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才能够保证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呢?本文根据目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于海霞: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科技投资,2012(4).
[2] 张梅: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权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