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科技 使用现状 需求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兴旺与否与一个国家的人才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对于当前被人们吹捧的房地产事业来说,人才显得更为重要了。一个房地产企业如果没有一批高技术的人才团队,即使在现今房地产事业生机勃勃的今天,依然会有着被击垮的危险。

一、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使用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增快,并且一直呈向前发展的趋势。但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粗放型,虽然早已提出要向集约型转变。但是,由于我国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节约型为主。在改革开放前期,经济的发展就一直是粗放型,想要“一刀切”的改变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然会涉及到劳动人员需求结构的转变。由于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中,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比较低,大部分的建设者都是低端的普通劳动工作者,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要的劳动形式,真正掌握科学技术,以智力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的人才并不多,一直都是处于短缺的状态。

科技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如果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与其他的企业,这个企业将早晚会被淘汰。在经济发展转变时期,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在该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占总人数的比例并不大,一直都处于短缺状态。

上图中就反映出了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不同素质人才的比例关系,左边就是现阶段该行业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高技能人才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之小,相反决策人数及操作人数所占的比例是如此的大。右边反应的就是在经济结构完全转变之后,该行业的人才分布情况,高技能人才在整个行业中占的是主导地位,这才符合时代的需求。

综合上述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目前我国的住房建设行业人才结构很不协调,高技能人才处于短缺的状态。

二、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

1、缺乏完善的机制和体制

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中虽然有专门的高技能人才管理和培养部门,但是该怎么培养,培养的方向主要是哪些,要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这些并不明确。同时,由于这些部门的师资力量及硬件设施并不完善,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并一定能够达到当代所要求的水平。同时,这些企业也没有与相应的学校沟通、互动,以致于在学校方面也并不重视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最终很多的人都仅仅只是达到了操作层次。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通过调查,在该行业内,高技能人才一是待遇得不到保障,与管理层的人员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待遇远远达不到管理层次人员的水平。即使是高级的技工,其待遇也达不到最低管理层次人才的水平。二是地位得不到保障,由于政府并未明确规定他们的保障体制,在企业改革期间,一般是从整体上来决定职工的去向,并没有特别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去向,这样就可能导致部分高技能人才下岗,致使人才的流失。

3、职业培训面临着竞争压力

职业培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压力。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里各企业在进行职业培训时,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有着很大的难度,主要集中在资金投入、师资待遇和政策机制方面。不过,最后主要是在资金的投入上,高技能人才在培训上无专用经费,培养渠道也不畅通。最终通过培训真正能达到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并不多,后备人才不足。

三、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的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已达到了3000万之多,居各行业人员之首。根据教育部、建设部组织进行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分析,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操作人员已经达到饱和的状态,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却呈现出短缺的状态,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所有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

高、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所向外界输送的建筑型人才差不多都高达35万人,但是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中,一线操作人员中80%以上的是农民工,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不足6%,而高技能人才更是稀缺,仅仅只有2%。在未来的十年里,该行业的人员结构要经过改变达到一定得效果。一线操作人员要从现今的80%下降到65%,同时管理层次的人员要上升到15%,高技能人员则要从2%上升到10%。并且正值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期,“科技兴国”的战略已经兴起并实施,在未来的十年里,随着技术性人才的不断增多,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对其需求也必然会逐年上升。

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攀升,房地产事业在我国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关注的对象之一了。住房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也因此而备受关注,对此,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要求越来越大。总之,当前我国在建筑方面的高技术人才与其需求一直是层负相关的。这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合理分析高技能人才缺失的原因,客观的分析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燕补林,王宏.关于高级技工有效激励问题之浅见[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10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测绘;存在问题;影响

Abstract: The digital c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informatiza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digital city, digital city, digital cit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aspects, and tells the 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on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digital city.

Key words: digital city; c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xisting problems; effect of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A

数字城市与数字中国、数字地球一样,是一种战略目标,是一个发展过程。数字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有着积极的影响。数字城市的核心是信息,特别是空间信息,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则是数字城市的本质。 从技术层面上讲,数字城市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显然,建设数字城市需要解决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城市空间数据的获取$更新和使用问题。城市空间数据的获取和更新是城市测绘的重要任务,因此城市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大有作为,但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对此做比较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1.数字城市的涵义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延伸,它和数字地球、数字中国一样,同样是一种战略目标,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和方便。数字城市是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通俗一点说,数字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

2.数字城市发展现状

2.1数字城市建设现状

从数字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的角度看,目前大致综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门户网站,二是城市信息化规划,三是城市空间信息系统工程。

2.1.1数字城市网站或城市门户网站

目前北美、欧洲、亚洲等的很多国家已经在Internet上先后推出一批标以数字城市的网站和城市门户网站。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在线“数字城市”、“数字Bristol”、数字城市京都、“虚拟城市”网站等。中国大陆也已经建设了一批典型城市信息网站。

2.1.2城市信息化规划

在中国, 目前规划设计和正在启动的数字城市示范工程有数字北京、数字重庆、数字厦门、数字温州、数字大连等。在城市信息化的总体思路下, 国内主要有两种典型的数字城市发展思路: 一是以“ 数字北京”为代表的广义的数字城市建设,即以电子政务来带动整个城市的信息化, 从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网的建设作为切入点; 二是以“数字大连”为代表的狭义的数字城市建设, 即在“四局合一”的宽带网建设基础上重点建设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2.1.3城市空间信息系统工程

这是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空间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主线来建设的数字城市, 本质上是在省市信息化目标框架下的领域或行业3S工程体系。总体上,目前数字城市基本上还处于规划设计、原型研究和工程示范阶段,总体性、系统性的理论研究进展缓慢, 相对滞后于示范工程。

2.2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受到信息资源共享的制约,存在和面临不少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2.2.1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的进展比较缓慢, 相当一部分还处在低级建设和应用阶段,仍然存在“信息孤岛”。

2.2.2地方城市需要单独建设空间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成本高,使得空间信息资源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2.2.3城市空间数据建设的重复性、无序性和低效性的矛盾十分突出。

2.2.4地理空间数据受到分级管理和保密的制约, 共享困难。

2.2.5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基本上是孤立的, 政府和商业网站缺少城市信息资源体系的支撑, 相互之间的链接网络不够广泛和深入,基本上仍然是“信息孤岛”。

2.2.6政府领域纵向的行业信息系统相互独立、相互屏蔽、条块分割, 缺乏基本的共享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 跨领域、跨部门、跨应用的信息资源共享无法实现。

2.2.7政府部门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以及行业信息系统,尤其是GIS系统,只是针对部门级、企业级、行业级的解决方案,无法满足整个城市的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与互操作的应用服务需求。

2.2.8城市化与信息化并进, 对城市规划、管理和决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现有部门GIS和行业GIS的系统建设无法满足空间信息管理和应用的需求和挑战。针对表1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数字城市的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国情,基于现有的条件和基础,制订科学合理的战略、政策和建设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和系统设计。

3.发展城市测绘技术对数字城市的有利影响

3.1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城市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城市有一定的关系,较高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以及较快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对数字城市的发展有直接的作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各行业以及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可靠的基础地理信息。事实上,数字城市是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其他部门的集合,主要有: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国土资源、电信、消防、环保、防震减灾预测等方面内容。信息集散与城市,每一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在城市进行集散,GIS 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相关信息及时的进行更新,反应其变化,这就保证了数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3.2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测绘技术

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在空间位置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该空间位置主要是指某些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地理位置,地图是其主要代表形式。城市测绘充分利用了各种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它的发展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提供及更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可以把城市测绘看作为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产业,成为建设与发展数字城市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业。

3.3数字城市与城市测绘技术

建设数字城市的前提和基础是具备良好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因此,发展好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保障,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空间数据,资源共享地理数据,让各行业各部门都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充分的进行共享与利用。近些年,随着3S 测绘技术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不断的得到推广,也促进了城市测绘的发展,目前已经建立起数字化的测绘技术体系与生产模式,并且在不断的由传统的测绘想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变,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城市测绘的作用,城市测绘成为城市设计与建设的根本保障和重要依托。

城市测绘的核心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其生产与管理除了依据统一的标准之外,还需依据信息技术标准。它的生产管理主要包括: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城市测量控制网、数字高程模型、影像图、现状公用设施及相关属性信息。这些信息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一部分,是城市空间数据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束语

数字城市的建设是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建立良好的资源整合机制,实现各类专题信息的共建共享。数字城市的建成和应用, 应打破“城市信息孤岛”、“城市信息沙漠”的状态,推动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规划和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并推动城市信息化产业的发展[4]。以示范工程推动数字城市的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城市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给广大公众。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第3篇

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为指导单位,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联合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信息化发展研究协会、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心茗杯”2014“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优秀应用”评选活动,11月26日在沪揭晓结果。

此次评选活动历时4个多月,共计800余个项目报名参与角逐。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生活(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气象等内容)、智慧经济(包括智慧商务、智慧航运、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智慧企业等内容)、智慧城管(包括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环境保护信息化、智能化城市生命线、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公共安全信息化等)、智慧政务(电子政务一体化建设、政府公共数据资源服务、优化完善公共服务渠道、提升电子政务网络服务能级、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商圈、智慧村庄、智慧新城等各个角度,从安全、效率、便捷、环保等方面对各个应用进行综合考量。

经过候选名单确定(自主报名、相关部门提名、网民推选等方式)、网络投票、媒体投票、专家评审的方式等评选环节,最终,争分夺秒的“光明使者”上海电力故障应急抢修管理系统、虚拟校园中的在线班级“易班网”等十大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当天同时揭晓的还有“十大创新应用”“十大人气应用”等奖项。

本次获奖的“十大优秀应用”中,政府部门或大型国企领衔开发和建设的应用项目占比较大,涉及医疗、交通等民生领域。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说:“这个结果真实反映了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体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特点,即经过上一个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由政府或公共部门牵头推进的基础性智慧应用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创新、创意、创业的跟进,使智慧城市真正成为一种导向,为品牌、机制、项目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一批企业因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的探索而以“黑马”的姿态,荣登“十大创新应用”榜单。如“智能快递收件宝”项目,就像每个家庭“随时在岗”的收发室,快递员只要扫描单件上的条形码,输入收件人手机号,系统就会自动把取件验证码发送给收件人。如此,等货主回到家里,只需凭验证码就能打开箱子把包裹取走。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园林用土,生态改良,合理调配,储备机制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实施过程中,苗木的种类、规格、外形、栽植与后期管理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而对立基之本的土壤却少有要求或敷衍了事,要么土壤质量差,各种建筑与生活垃圾混杂其中;要么贫瘠,缺少植物生长所需养料;或者土壤合格但深度不足,难以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以现有管理制度与管理条件,奢谈通过后期施肥来改良土壤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也想回填好土,却突然发现,占用无数耕田(具备良好土壤)的城市,竟然到了“无土”可用的地步。

1问题提出的必要性

植物生长不良的现象在城市比比皆是,这其中有植物本身、养护管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更有土壤的原因。健康茂盛的景观秘诀是良好的土壤质量,通过了解土壤不同类型的肥沃程度,是建设可持续景观的重要开端。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深度和理化性能2方面,尽管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透气透水良好、深厚肥沃的中性土壤适合多数植物的生长。不合格的土壤,抑制了植物长势,增加了植物病虫害的感染率,降低了植物成活率与观赏价值,提高了后期的养护难度和成本,浪费了宝贵的植物资源和城市建设中本已有限的资金,由此影响了植物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更无从谈起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在发展,园林绿化的标准也要提高,要保证植物生长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性,前提之一是提供合适的土壤并为土壤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与环境,由此探讨城市园林绿化用土问题就很有必要性,尤其在适合植物生长表层土壤较薄的地区更具有现实意义。

2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

笔者从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园林绿化行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以规划设计为源头、调配与改良为核心、辅助相关机制的系统解决方法。

2.1尊重自然,倡导场所的个性化设计现状场地中丰富的地形地貌是地域的特征,如把环境中这些因子纳入设计视野中,尽量避免对环境大动干戈,也许会使设计本身具有更多魅力和特色,也为设计人员的个性展示创造了条件。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不但使地理文脉得到延续,创造了丰富的城市肌理,也为建设时土壤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合理的规划应是寻求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最佳关系。当前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不是发展的规模,而是完全蔑视自然,忽视地形、表土、气流、水文、森林和植被。我们用推土机思考,用30码的铲土机在规划,不顾现状、视场地为白纸的规划,实际上成了规划者的自我显耀,是对历史的漠视,是对自然的藐视,人类为此已经付出太多的代价,但我们至今似乎还没有完全清醒,就如我们仍然在重蹈别人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没有人类,自然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而没有自然,人类能生存多久?

2.2合理调配,建立信息共享网络。目前中国多数城市建设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每年征用大量农田,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相应合理措施,缺乏整体性考虑,浪费了大量优质土壤。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场地“三通一平”前,对优质表土要保存。场地内如有条件且建设需要用土,可就地中转集中存放,待土建完工后回填至绿地内;若场地有限或无需用土,可就近调配至城市区域内需土地点。城市的建设是一个不间断连续过程,理论上多余土壤能在城市区域内有效地利用而不必运到城外,往返运输不但影响正常的城市生活工作秩序,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时无法消化,可集中运输至城市某一指定场所,储备起来,作为城市绿化的调配用土。要实现上述措施,实现土壤的合理利用,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网络,对一个城市的建设有总体地控制与了解,并能统一协调。

2.3生态改良,实施绿化用土储备制度调配新建设用地的优质土,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来说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而从农田取土的后果更严重,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会使破坏转移化、扩大化。解决城市用土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良不合格土壤,并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储备相应的量。

下面几种城市代谢物,如能经过一定措施处理,不但能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调节保湿性与酸碱性,固定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还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城市区域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物质再利用,体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也是废物处理的一个既经济又环保的途径。①植物垃圾。每年城市中都会有大量的枯枝落叶等植物垃圾,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进入生物循环链,经粉碎机集中粉碎后,可作生态型铺装材料使用,环保节能,也可沤制成有机肥料,掺入土中改良土壤。②淤泥。城市湖面清淤的淤泥和污水厂沉淀淤泥,富含有机质,但直接使用对植物容易造成伤害,可行的办法是经处理后改良用于绿化用土。③粪便。无害化处理后改良土壤。④污水。结合污水的生态化处理,改良贫瘠土壤,使其恢复成具有生产力的土地。⑤生活垃圾。可转化为有机肥改良土壤。

城市储备和改良土壤需要一个较大的场所,可利用城市垃圾处理厂或城市废弃地等,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也可结合园林绿化改变现状场地的脏乱差的面貌。

2.4区别对待,合理使用优质土壤更换土壤过深,对植物生长当然无害,但不是经济的做法。优质土壤是有限的,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一样,乔木、灌木和地被对土壤的深度要求也不一样,要区别对待,有效合理地使用有限资源,达到优化的目的。

2.5配套机制,保证措施的落实制定有关绿地种植土壤的强制性规定,健全行业主管部门机制机构,充实监理公司园林人才,形成与建筑行业类似的审批监督验收程序,不光有苗木规格质量和栽植规范,也应该强调土壤的要求。另外,由于优质土壤的调配牵涉到建设、园林、交警、市容、环保等多部门,因此要区别于一般的渣土,在手续上和经济上应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张家口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增加,城市化运动已经扩展到了全球范围。全球的城镇化进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难以逃避的问题,包括提高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就业、交通、住房以及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安全、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及空气与水的污染等,凡此种种城市病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的传统管理和服务方式的落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都面临着重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并被广泛接受,智慧城市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它有效地集成“四化”,使“四化”同步推进、互促发展,对整合城市各种信息资源、统筹智慧业务应用、规划城市发展路线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智慧城市可有效破解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还能带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应用,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智慧城市作为最具创造力的城市新形态,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河北省先后与中国联通、神州数码、浪潮、腾讯、阿里巴巴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在全省各地有序推进。石家庄、廊坊、秦皇岛、邯郸等城市的国家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张家口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速。张家口信息基础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张家口移动4G网络已经初具规模,现已开通4G基站近1,100个,冬奥会所有申办场地均实现4G全覆盖,不仅能够支持话音、短信、彩信业务,还能够为赛事提供实时视频监控、视频调度、高清视频会议等高带宽实时业务,保证后方指挥与前方人员实现现场高清视频会议,已经具备了高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故的实战经验。

(二)门户网站宣传和为民服务职能不断提升。2014年全年在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门户网站新闻资讯栏目公开政务信息111条;上传群众路线专栏信息73条;上传公告通知信息14条;在线互动栏目答复群众咨询7条;上传视频新闻信息1条;上传县区信息66条。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部门工作动态108条,行政权力公开栏目以表格形式动态公开审批事项10,074条,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信息10,209条。截至2014年12月3日,“中心”门户网站公开办事信息16,193条,告知申请人办理环节短信发送4,793条。有效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门户平台已经成为张家口的第一信息平台及网络问政的第一服务平台。

(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张家口人口基础信息服务涵盖公安、卫生、社保、民生等各部门信息,加强了虚拟社会管理,有效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

(四)信息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积极举办信息化宣传培训活动,各部门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初步感受到信息化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各部门、单位全面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网上查询,群众来信第一时间处理并反馈,行政审批项目的网上办理。

三、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重政绩轻实效。城市问题日益严峻给政府管理带来越来越重的压力,所以改善城市运行效率,提升人居环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管理者找到一个改变现状的捷径。而城市运行效率,城市问题的解决处理效果是体现地方政府工作能力的外在表现,所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成为政府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问题在于政府偏爱面子工程,重外在轻实效,重显性工程轻隐性工程。

(二)企业缺乏主动权。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下政府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企业要想获得当地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部分市场份额就必须得听命于政府的安排,或者被政府手中的筹码所绑架。所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远景规划都会与政府的行为产生很强的相关性。在目前智慧城市还处于探索期的阶段,涉及到的很多方面都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政府的行为也就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研发重点方向、战略选择等如果都跟随政府的脚步,那么其不确定性也会相应提高,这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三)路径依赖问题。张家口智慧城市目前的建设模式会延续政府主导模式长久以来的优点,即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攻重点,短期成效会比较明显,但是这种模式将无法形成广泛调动社会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那么,张家口在追求智慧城市短期内建设效果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探寻适合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长久之法。

(四)业务系统存在信息“孤岛”局面。当前,张家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并未形成建设性的参考,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固有的矛盾和问题也被掩盖。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云计算”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撑,但目前张家口并没有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没有云的概念。

(五)没有与移动互联网有效结合,全民受益度不高。智慧城市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交通信息到天气预报,从大众娱乐到时政新闻,从技术进步到科学研究,从金融股市到文化阅读,甚至包括随时随地的医疗信息服务、随叫随到的出租,这些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智慧城市才能满足居民的这种信息服务要求,而移动互联网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智慧城市规划均以政府、企业信息化为主,政府和企业是主要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市民不能感同身受,没有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开展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智慧城市的舆论宣传引导与其建设进度严重失调,智慧城市不只需要政府和企业关注,更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建设。

(六)信息网络安全等问题仍未重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被大量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逐步增多。但是,张家口市却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对信息网络安全这个重要问题语焉不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七)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注重建设工程和项目,项目完工之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进行考核也很重要。目前,张家口市某些企业由于利益与纠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一哄而上,定位各自为政,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存在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和城市安全的风险,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流程和新兴产业等方面缺乏有效整合,使之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忽略了城市的主题――人的智慧和人性体验,这些都需要考核指标的约束和指导作用。

(八)产业链没有有效整合。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基础设施提供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提供商、硬件提供商、手机终端厂商等产业链多方面的协同,形成合同。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形成产业融合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又一问题。目前,困扰张家口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行业壁垒、产业链各行业开放度不高以及行业参与度不够。智慧城市建设与服务不同于基础通信服务或者增值服务,它不是单一的生态链,而是一个完整的形成稳定共赢的商业模式,是解决产业链有效聚合的关键问题。

四、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一)合理规划,完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体系。张家口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解决的城市问题有:交通、医疗、安全、环境等。所以,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规划;二是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三是信息技术研究发展规划。城市管理水平外在体现为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张家口市政府需要认清当前张家口城市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根据长远发展需要采取及时措施优先解决瓶颈问题,由此进入下一个优化循环,从而不断提升张家口城市管理水平。产业是支撑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离不开高新技术企业的广泛参与,但是不能盲目规划,需要根据张家口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各种项目的轻重缓急协调各高新技术协调发展。在云计算方面目前尚处于大数据阶段,离真正的云计算尚有很大的空间需要突破。云计算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技术瓶颈,所以规划方面张家口应该在这些研究方面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奠定技术保障。

(二)优化智慧城市的发展生态。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作用不只是倡导者角色,更重要的是建设适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生态,使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内容应包括提升张家口投资软硬件环境。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张家口要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以更大的力度营造优良的发展软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在张家口发展,对于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企业提供相对更优惠的政策。具体的可以指定严禁触犯的高压线,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建立简单易行并便于考核监督的制度以提高部门办事效率,改进干部作风。推行限时服务制,加速项目落地;强化责任追究,取信于企业和群众。硬环境建设上,一要广开资金来源;二要加强教育、医疗等生活设施配套,以满足张家口居民消费为目标,以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业为重点,逐步退出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为企业家和员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三要构筑与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物流体系。随着张家口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完成,物流业在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更加凸显,张家口的这块“短板”应迅速补齐。

(三)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构建智慧门户,提升居民参与度。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社会发展工程,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是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利用好各种媒介作用,舆论上要使得公众对建设智慧城市达成共识,并能引导学生以及青年学子投身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五、小结

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是个持续宏伟的工程,一朝一夕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形成长效合力的机制调动张家口本土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根据研究分析,最有效的路径是由当前政府主导模式不断创新机制,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自申奥成功以来,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并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这将为河北省其他地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行的理论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崴.济南西区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MBA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