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考核自评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健全登记管理制度,夯实诚信建设基础。一是严格执行法人登记准入制度,建立完善了现场核查、财务审验、印章管理等工作制度,目前,市直420家事业单位已依法登记312家。二是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要求事业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单位名称、住所、宗旨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开办资金和章程等相关信息及时公开。三是要求事业单位每年1-3月份在事业单位监管信息系统公开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年度报告,重点是公开依法诚信履行职责情况。
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诚信监管平台。一是健全完善了由编制、法院等23个部门共同参加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具体研究事业单位监管的重要事项,解决监管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大联合监管力度,每年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2次以上的联合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事业单位要求限期整改,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来,开展联合检查17次,对存在问题的30多家单位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促进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三、建立信用评价制度,营造诚信工作氛围。一是制定了《潍坊市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对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法人证书使用、合同履行、依法纳税等25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二是信用等级评价采取自查自评、信用信息征集、确定等级、公示备案、信用公告等程序进行,确保客观公正。三是对信用等级评定结果进行通报,督促各单位认真进行整改,将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与市直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增强了结果使用效力。2013年,首次组织了市直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从列入范围的279家市直事业单位中评定A级信用单位263家、B级信用单位16家,并从A级信用单位中评选产生“诚实守信明星单位”20家。对“诚实守信明星单位”进行了表彰,并通过潍坊日报、中国潍坊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公告。
四、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检验诚信履职效果。一是在考核范围上,2011年在市属6家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考核试点,2012年,将范围扩大到教育、建设等6个部门所属的33家事业单位,2013年扩大到市直130家事业单位,2014年实现市直事业单位全覆盖。二是在考核内容和程序上,把诚信履职、效能建设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点,由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考评,由“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市区群众等对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诚信建设等情况进行多维度问卷调查和网上评价,确保考评客观公正。2013年,对市直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130家事业单位进行了考核,确定A级单位41家、B级单位82家、C级单位7家,并从A级单位中评选产生绩效考核先进单位20家。
关键词:法人登记 诚信体系建设 绩效考核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项目支出 绩效管理
一、前言
预算项目支出,是指在基本的预算支出以外,针对特定的项目工作或发展目标而安排的预算专项资金支出。而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是以绩效管理为手段,以实施结果为导向,以绩效提高为目标,对预算项目资金实施全过程管理,以控制并节约项目资金,最大化完成项目目标。如何确保预算项目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意义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关注预算项目资金的分配,却往往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而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有利于改变传统观念,为行政事业单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增强员工的财政效益意识;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编报的科学性、合理性,凸显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严肃性,及时发现项目预算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时动态调整和纠正,以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单位财政资源的分配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预算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提高财政开支的透明度,减少政府公共项目投资的盲目性,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公共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存在着重投入轻绩效管理的思想,对项目支出资金只进行例行审计,忽略了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财政的公共性,这不利于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在绩效管理方面执行的依据,主要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以及各地方制定的制度,不过具体操作办法还比较少,各地尚未统一。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管理不到位,绩效管理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
(二)绩效管理不科学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按规定用途使用预算项目资金,擅自挤占、挪用项目经费,变更项目支出内容、扩大开支范围等现象时有发生。绩效管理办法中缺少过程监控环节,有的过程监控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指导作用,忽视了财政资金对社会公共事业的促进及补偿作用。
(三)评价指标待完善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对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两方面。目前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指标的设计欠缺科学性、合理性,有的评价指标过于框架化,有的评价指标操作性不强,有的注重产出指标而忽略了效益指标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评价报告的质量不高。
(四)绩效考核待落实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一套科学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导致预算项目支出管理效率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掌握不全面,甚至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而且已完成项目的绩效评价对其他项目起不到参考和导向作用,无法达到财政支出的预期目标。
四、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认识,把“用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绩效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建立健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明确绩效管理责任和分工。《新预算法》中规定“预算要遵循绩效原则”,这在财政支出中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绩效管理的地位,但落实到实践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绩效管理办法需要补充。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实施方案、操作细则、评价指标、考核机制等,不断推进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
(二)加强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过程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管理控制,把绩效目标作为预算资金安排、实施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预算的执行力和规范性。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目标,以最大化发挥出项目资金的效益。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绩效管理运行监控机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开展过程控制,做到动态实时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过程控制还要与预算执行密切衔接,有效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对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与核实、量化与分析,对绩效目标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预测。此外,对于形成的绩效评价报告要与部门决算紧密衔接,以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监控。
(三)完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在编制项目预算的阶段,不但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还要完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其中,指标内容包含成本指标、效率指标、业绩指标、效益指标、环保指标等,首先设定几个大项的指标,再设定细化、详实的指标,并设置指标的权值。其次要注意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确保指标的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全面落实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利用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判断每一项资金的金额及去向、每一项成本及费用、产生的效益及社会影响,使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有据可依。
(四)健全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绩效自评、重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要求各相关部门先自评,然后围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评价,最后结合考核结果进行总体评价,实现评价方式民主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机制科学化。在考核评价结束之后,要公开考核评价结果,同时合理运用绩效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奖励和处罚,并把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此外,还要坚持绩效管理公开化、透明化,将绩效评价结果,特别是涉及民生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保证财政支出对公共事业的补偿和促进作用。
五、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方向,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开展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才能有效提高预算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才能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改革,与时展的步伐相契合。为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引入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合理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绩效管理的动态控制,以提升公共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创新。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庐江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1] 芦峰.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的构建研究[J].会计师,2013(12):74-75.
一、20**年市级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年财政预算编制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改善民生、支持创新、规范管理、提高绩效”为主线,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完善财税各项政策,着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化财税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
二、20**年市级部门预算编制的工作重点
1、严格执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标准。规范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津补贴,一是严格执行标准。凡执行公务员津补贴标准的,津补贴不再与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其它资金收入挂钩,一律由财政在预算内经费中给予保障。二是按新标准,原津补贴项目归并为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二类,其他补贴严格执行《转发关于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管理的通知》(杭人薪[20**]89号),即:除经国务院和国务院授权的人事部、财政部批准建立的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外,省及以下自行建立、自行扩大范围、自行提高标准的一律取消。三是清理并规范各类考核奖。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省两办《关于暂停发放考核奖励性补贴的通知》(市委办发[2007]121号),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再设立考核奖励项目。已设立的各项奖励政策只适用于工作经费奖励,不能用于公务员个人奖励。四是所有津补贴、奖励全部纳入指定专户,通过银行卡发放。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的规定,统一核算本单位发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需设立专门帐户,使用专用科目,并必须通过银行卡发放,不再以现金形式发放。
2、加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力度。事业单位津补贴在20**年度预算中仍按20**年口径编制部门预算。在国家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其他奖励福利”不再与单位预算外收费、其它收入挂钩,实行“限高托底”。实行“限高托底”后,各单位应拉开档次进行考核奖惩,搞活事业单位分配,各项考核奖励性补贴均控制在总额度内,不得突破(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如有新的规定,按新规定办理);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的规定,统一核算本单位发放职工的津补贴,使用专用科目,各项津补贴必须由会计结算中心通过银行卡发放,不再以现金形式发放。
3、部门预算与资产管理相结合。要按照《**市市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细化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财政部门将按照“资产超标,经费少排”的原则,以20**年12月31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各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资产数据为准,在经确认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资产配置标准核定各单位的正常资产占有量,将部门预算中安排的一般公用经费与单位的资产占有量挂钩,对于低于(超过)核定资产占有量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扣减)一般公用经费,具体办法另行制定。20**年以部分行政单位为试点,鼓励支持各单位的节俭意识,以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4、从严控制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一是继续压缩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两个5%,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分别为5400元和6300元。第一个5%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第二个5%专项用于**市抗震救灾工作经费。二是贯彻落实中央“两办”规定,按照市纪委《关于贯彻落实‘两办规定’制止党政干部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执行,严格控制出国(境)预算规模。出国计划经外办批准后,所需经费原则上在各单位经常性业务费定额中单列,实行专项预算管理。三是从严编制公务用车预算。公务用车满编或超编的单位,一律不得安排公务用车购置预算。需要更新公务用车的单位,应在20**年部门预算“二上”前办理好车辆更新审批手续。编制已满但因组织安排等特殊情况需增加用车的单位,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后从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租用。单位有车辆编制而未购车辆的单位,可补助每年每辆车5万元的经常性业务费。四是严格控制接待费用。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管理的通知》,市财政局根据市直各单位前三年接待费使用情况、工作性质、业务量大小等确定其年度公务接待基数,并从单位(部门)经常性业务费定额中单列。对于招商引资等特殊工种需要,由市财政局审定相应额度后,各单位按预算编制要求,编制详细项目预算,列入年度预算。各单位(部门)要在当年核定的预算中开支公务接待经费,不得突破预算,不得在专项经费中列支公务接待经费。若因违反上述规定,将由市财政局按照有关规定扣减该单位下一年度预算指标。五是根据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市委办发[2007]138号)的精神,参照《**市市级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市级公共机构节能办[20**]2号)的要求(市级机关到2010年,在2005年的基数上,节水率达到20%、节电率达到20%、公务用车百公里油耗降低5%、燃气灶具节气20%),各单位应切实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能耗预算。
5、实行部门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一是推行部门预算编制范本。根据市人大财经委要求,从20**年起,市级部门将统一按照“编制范本”格式编制部门预算(杭财预【20**】849号)。在内容上,将与部门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全部纳入其中;在格式上,统一文字、表格信息的顺序及编排,统一封面的设计,统一本子的装帧;在重点上,突出项目支出预算的内容,详细说明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是细编政府采购预算。严格按照《市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项目,根据《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参考标准》安排预算资金,并分别编制政府集中采购预算和政府分散采购预算。三是加强会议费、差旅费管理。严格按照《**市市级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和《**市市级行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四是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实行零基预算。
6、加强编外用工经费管理。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适当提高编外用工经费定额。经市编办批准的合同期在一年以上的编外用工经费定额标准提高至人均22000元/年。其中:持有《就业援助证》的困难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和高校本科毕业生,定额经费标准提高至人均26000元/年。市级各单位应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减少编外用工数量,对一些无法实行购买服务的工作岗位,必须经市编办审核批准后方可聘请编外用工人员,市财政局根据人事部门核定的各单位编外用工数量安排经费。对未经市编办批准或合同期在一年以内(不含一年)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财政一律不再单独安排经费,所需经费在单位定额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中列支。
7、明确职工住房补贴资金渠道。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补贴资金先由单位住房基金解决,不足部分列入20**年部门预算。其中,行政机关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由预算内资金安排。财政适当补助事业单位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其列支顺序依次为:(1)单位自有资金:按不低于当年计划收入数的10%在部门预算中安排;(2)预算外资金:按不低于当年计划收入数10%在部门预算中安排。若当年上述资金来源不足的,推迟至以后年度解决。离退休职工及配偶住房补贴资金列支渠道同上,若当年上述资金来源不足的,可另由财政资金补助解决。
8、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一是自20**年起行政机关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和单位其他收入与支出脱钩,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年度支出按照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及相关标准在部门预算中由财政预算内资金统筹安排,保障经费供给。二是财政适当补助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支出额度按2007年度支出决算数进行指标控制。对于20**年暂停1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的单位,在市编办明确单位编制和经费性质后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列入部门预算。三是市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如房屋等资产出租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并纳入《市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四是对单位其他收入实行分类管理,行政机关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比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适当补助事业单位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实行财政专户储存管理(市级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等暂不实行)。五是体育彩票公益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收支计划批复后并入单位部门预算。
三、20**年市级部门预算编制时间
20**年市级部门预算继续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一上”的时间为10月20日,“一下”的时间为11月10日,“二上”的时间为11月30日,“二下”的时间为市人代会审议通过后15日内。财政部门按市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在15日内分部门或项目批复到一级预算部门;一级预算部门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在15日内批复到二级和基层单位。
四、20**年市级部门预算的编报要求
(一)市级部门要按照统一的部门预算编制格式和规范的编制方法,分别编制部门收入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各部门要负责对所属单位上报的预算进行审核,预算的各项数据要做到准确、可靠。
(二)根据《**市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从严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要认真填写核对资产、人员、编制等基础数据。要按照预算编制时间要求,提前做好预算申报项目的立项、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对项目进行严格的遴选、论证、审核和排序,推进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对《**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中所列明的四种类型的项目,必须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
(三)市级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按照《**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和《**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市级部门要发挥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提出绩效评价项目年度计划,确定绩效目标,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合理的指标体系;要积极研究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深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同时,研究建立绩效评价信息报告制度,对部门和项目单位绩效自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以及组织开展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促使其自觉地、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支出绩效情况,在上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通过新闻媒介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关键词:财政部门 财务报告分析
一、撰写原则
公立医院遵循《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其财会制度较之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有着明显的差别,也同时必须符合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初衷。为此,公立医院应立足于《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正确、全面、直观地进行分析,为主管部门以及最终财政部门汇总财务报告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撰写内容
(一)公立医院基本情况
1.公立t院总体概况
包括公立医院全称、明确为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的事业单位、具体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定代表人姓名、公立医院地址、开办资金等信息;办院宗旨和业务范围;医院等级、业务特点、业务专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核定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在编职工人数、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数、上年度年门诊量、出院病人人次等基本信息。
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通过计算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对比分析预算执行率情况,寻找并记录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促使及时采取措施。
3.绩效考核执行情况
根据上年度年初公布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考核指标通知要求,分别核算门(急)诊患者平均费用增长率、住院患者平均费用增长率、药占比、抗菌药物占比、基本药物使用比、规范收费达标率、医保可报比例、先诊疗后付费使用率、床边结账服务覆盖率、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例、净资产增长率、人均收支结余等指标,对照年初预定标准,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
(二)公立医院财务状况
(1)撰写出截至上年12月底,该公立医院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余额,比年初增长额度及百分比。具体描述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等项目的情况。
(2)分析该公立医院上一年度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增减的主要集中项目。
(3)资产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状况及原因分析,这应是财务报告分析重点撰写的内容,主要是分析提供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变化及原因。
(4)资产运营情况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等指标的值,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建议,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
(5)风险管理指标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的值,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建议,以便于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债务。
(6)发展能力情况分析,分别核算对比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的余额以及比年初增长额度及百分比。
(三)公立医院运行情况
1.收入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医疗收入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分别解析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剖析医疗收入结构,分类对比分析药品性收入、检查性收入、劳务性收入和其他性收入增减情况、特殊增减项目原因分析及建议;重点剖析财政基本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的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构成项目等,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重点关注公立医院出租房出租申报、招标、租金上缴及返回的执行情况。
2.成本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医疗成本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剖析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七大医疗成本总额、构成、增减原因,特殊增减项目原因分析及建议,重点剖析“三公经费”控制过程及结果,归纳公立医院该年度成本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控制的意见与建议;重点剖析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的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资金使用去向等,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计算并对比分析反映公立医院收支管理情况的指标
包括每门诊人次收入、每住院人次收入、每门诊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支出、门诊收入成本率、住院收入成本率、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率、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等,全面反映公立医院该年度收支情况及原因,以便于进一步挖掘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漏洞与潜力,提升管理效益。
4.结余情况
撰写出报告年度该院结余及剔除财政补助收入后的结余总额、同比增减额度及百分比;计算业务收支结余率,以总体把握公立医院当年结余情况。
(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1)全面反映该院报告年度预算数、预算执行情况,执行差异率超过10%的项目原因分析,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2)真实描述当前该院内控管理情况,主要有组织架构搭建情况、内控手册编制情况、基础性评价自评得分及扣分原因、组织职工学习情况、风险自评简要结果、改进措施及建议等。
(3)相对全面地描述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报告年度资产清查、申请报废、目前待报废资产等情况,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在建工程,详细描述工程形象进度、已投资金额、计划结决算进度、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改进措施及建议等。
(4)详细阐述采购计划可行性绩效评价结果及采购计划执行后绩效评价结果。
(5)阐述公立医院现有财务人员结构情况,包括年龄结构情况、职称学历情况、培养继续教育情况、人才引进情况等,提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五)政府部门分析指标
运用固定公式计算、对比分析资产负债率、收入费用率、现金比例、流动比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等共性指标,为横向对比分析提供依据。
三、撰写体会
(一)服务共性
政府财务报告涉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归集是重中之重,也是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最基本要求。为此,公立医院应切实遵循相关编制要求,服从主流单位要求,服务于共性需求,尤其是在科目归属、往来应收应付冲销等细节上注重衔接、披露与剖析。
(二)体现个性
由于公立医院财会制度的独特性,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既应满足于总体分析需要,更要进一步分析公立医院的特性情况,以便于各级主管部门全面、深入地了解数据差异的原因。
(三)内容全面
公立医院在撰写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分析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梳理财务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并结合其内外部环境,全面反映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信息。
(四)剖析深入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在利用效率低下、管理不善及资产闲置流失等问题,需要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建立起节约型公共财政。
本文以研究松江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为主线,剖析现状、问题及成因,提出有效地规范和健全区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国家层面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法规、制度出台时间较早,不能适应现今资产管理现状与理念。市级层面指导资产管理的制度仍不健全,存在盲点,或者脱离实际根本无法执行,诸如非通用资产配置标准缺乏制度支持等。
(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不紧密
1. 资产预算编审缺乏合理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有“ 重购轻管”、“重钱轻物”观念,预算编制时盲目申请资产购置预算资金,预算安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一些信息化、基本建设等项目整体编排预算,无法从源头上对这些项目资产的购置标准、数量和金额进行掌控和监管。同时,部分代编、追加预算项目没有纳入资产预算审核的范围,导致资产预算审核环节形同虚设。
2. 系统间动态联动缺乏紧密性。目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之间衔接不紧密,导致系统间数据交流不畅通、不实时、不完整,致使财政部门无法准确审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编审是否科学、合理,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重复或超标准购置资产现象频繁发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政部门对资产配置和使用的监管能力。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衔接不畅通
1. 资产管理部门不专业、权责不清,导致账实不符。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普遍不设专职资产管理部门,由办公室兼管,对实物购置、领取、存放情况极少登台账,也缺少定期与财务部门对账。财务部门通常仅凭单据记账,不进行辅助核算,很少参与资产的验收、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现场监督,加之实物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未能有效执行,致使实物的盈亏无法及时发现,未能在账面及时、准确反映,使得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制度流于形式。
2. 资产处置不规范, 缺乏严谨性。一是资产调拨随意,特别是上下级之间、同一系统单位之间的资产调拨一般就由双方约定,在资产转移之前未办理任何相关手续,导致资产权属关系模糊。二是资产转让、出售不规范,部分单位转让、出售资产时不评估、不审核,也未主动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备,导致资产无形流失。三是资产报损报废处理不严谨,未建立专业鉴定部门对资产报损报废作科学规范鉴定,导致资产报损报废处理价值不一。
(四)资产调剂机制不完善,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以新购为主,单位间调剂较少,导致部分单位相关资产长期闲置、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单位却需耗费大量财政资金来购置其他单位闲置资产的状况。闲置资产在各单位之间未能进行有效调剂,一方面是处置未达到报废年限标准的闲置资产手续较繁琐,且鉴定闲置资产价值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是区级层面没有建立健全资产调剂使用相关制度,使得闲置资产调剂缺乏制度支持和可操作性,造成大量的闲置资产在仓库,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而且极大地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仍未摆脱“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资产管理工作认识不深入、不到位,导致资产家底不清楚、配置不科学、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显现;对资产管理内控意识不强,导致资产管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止步不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之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内部相关约束和牵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内部管理层的监督职责,导致资产管理责任不到位,使得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导致资产管理程序混乱、权责不明。
(三)资产核算不完整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比较全面、完整,对资产核算也提出了计提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但是在实际执行中,除医院等行业部门按照新会计制度执行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完全按照新会计制度执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仍旧不计提折旧、摊销,没有进行成本核算,资产的损耗不能从平时的会计资料中真实反映。
(四)缺乏考核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不到位,一般侧重于监督审查预算执行是否规范、账务处理是否真实、可靠等,很少有监督部门对被查单位的资产进行盘点,对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复核。同时,资产管理缺乏定期考核机制,管理好坏没有奖励与惩罚机制,资产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后期评价机制等,也是导致资产管理低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策建议
(一)修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法规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是实现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保证。应及时修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完整的、具有指导性的实施办法。从源头上约束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处置等资产的随意行为,以法律法规、制度来限制和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真正有效地堵塞资产管理漏洞。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以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为契机,分析资产风险,制订管控措施,明确权责,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善和优化资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开展资产内部控制自评价并督促整改,将资产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应着手将预算与资产管理在制度和流程方面进行精细化融合。不断地修正和规范资产配置预算,以存量资产和资产配置标准为依据,结合实际从严控制,编制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实现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切实地提高预算资金分配的效率和效益。要建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考评机制,通过量化评价结果,逐步完善和规范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方式和途径。
( 四)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以全面深入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地优化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录入和查询、在线审批与分析以及全过程动态监管等功能,确保资产数据完整可靠。打造并建设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实现系统间数据信息实时、动态的联动,为预算、财务、资产等各项管理提供完整、可靠的基础数据,提高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能力及成效。
( 五)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采取内部与外部监督、日常与专项监督相结合,不断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管理责任意识,健全单位内部监管。强化领导是资产管理的核心责任人,以规章制度明确约束各方权责,以考核考评来衡量贡献程度,以奖惩制度来激励和惩罚监督管理好坏。二是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财政部门发挥管理资金的优势,统配统管资产,把好资产入口、出口关,审计部门加强对资产使用管理和核算完整规范情况的审计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严格惩处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违法行为,通过各方资源通力合作和互补,促使资产管理监督步入透明化、公开化和法制化轨道。
(六)顺应改革步伐逐步推进政府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