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战略分析方法

财务战略分析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战略分析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战略分析方法

财务战略分析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AHP财务战略风险指标体系

一、企业财务战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财务战略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财务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财务能力包括筹资活动能力、营运活动能力、投资活动能力和分配活动能力;组织结构及其效率包括风险管理的独立性、风险管理的权威性和风险管理的效率性;理财人员素质包括理财人员职业道德和理财人员职业知识;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理财柔性包括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1.财务战略环境指标评价体系

财务战略环境是指影响财务战略管理的外部和内部各种因素。财务战略环境从广义和狭义来定义,此处涉及到的则一务战略环境为狭义范畴,即仅包括财务战略外部环境。而财务战略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公众价值观、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人口特征等。

2.财务资源指标评价体系

财务资源是指财务系统用来完成财务战略目标的人、财、物以及时间等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总称,是财务系统可以控制拥有要素的存量与流量,具有知识性、有限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具体有人力资源、实物资源、商誉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等。在这里我们把财务资源第二层次的指标划分为人力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3.业务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

财务资源是财务战略制定、实施、控制的基础,但是拥有了一定的财务资源并不能完全保证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控制,企业必须具备较高的支配、驾驭这些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果,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这种能力就是财务能力。本文把财务能力第二层次的指标划分为筹资活动的能力、投资活动的能力、营运活动的能力及利润分配活动的能力。

4.组织结构及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

公司的组织治理结构是对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权利的一种有效配置,合理的组织治理结构对于财务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将财务战略风险影响因素中的组织结构及效率的第二层次的影响指标设置为风险管理的独立性、风险管理的权威性、风险管理的效率性。

二、 企业财务战略风险评估方法的设计

1.财务战略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财务战略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权重(W):系指评价因素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应用网络系统

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建立财务战略风险影响因素的第一层次影响因素和第二层次影响因素的递阶关系。

②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直到最下层。这样,对于同一层次的的N个因素经两两比较之后就会得到一个N阶的矩阵。

③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成对比较阵。

一致性比率

最后根据矩阵的阶数同一致性指标查询表相比较,当n=1.2时,不需要检验,总是具有一致性,当时,需要检验,若CR

(2)企业财务战略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计算财务战略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时采用的是主观赋值法中的层次分析法 ( AHP ),在对第一层次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即对财务战略环境、财务资源及能力、组织结构及其效率、理财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和理财柔性进行权重确定的时候,对这几个因素赋予相同的权重,分别为1/7。这是因为,这七个因素分属于企业财务系统上的不同层面,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产生的影响程度都是一样的,不具可比性,所以对这七个因素赋予相同的权重是最为合理的选择,而对于第二层次的影响因素,因为他们从属于第一层次影响因素,所以具有可比性,对于它们本文财务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他们的权重,确定个指标权重如下:

①财务战略环境。财务战略环境的第二层次影响因素为政治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设其为 .以下是计算财务战略环境第二层次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a.计算的指标权重。

战略环境矩阵的=5.1054,则CI=0.02635.RI=1.12,CR=0.023527

②财务资源。财务资源的第二层次的影响因素分为人力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设其为,以下是计算财务资源第二层次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a.计算的指标权重。

利用(4)算出财务战略环境矩阵的=3.029063753,则CI=0.01453182.RI=0.58,CR=0.025527

③财务能力。财务能力的第二层次影响因素是分为筹资活动的能力、投资活动的能力、营运活动的能力及利润分配活动的能力。和上述有类似的分析思路。

2.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的评价方法设计

(1)指标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2)多目标决策方法。多目标决策方法核心是多目标的简化,其简化的原则是删除不重要的目标,合并同类目标。

三、结束语

本文对于财务战略风险的评价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企业可以采用此评价方法来评价企业自身的企业风险,当企业发现自身存在财务战略风险或潜在的风险时,企业就可以通过改善某些影响因素,使得财务战略风险遏制在摇篮之中,企业只需要从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的七个指标来给企业自身打分,再通过文中给出的方法,就可以判断出企业自身是否存在则务战略风险。在财务战略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满 于悦: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01):19-33

财务战略分析方法范文第2篇

一、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财务战略”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虽然财务战略涉及到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两大领域已达成共识,研究者已按战略目标、战略计划、战略行为等财务战略展开研究,分别从财务战略环境、企业价值系统、价值创造、战略的长远性、导向性等角度对财务战略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但是在财务战略的目的、范畴、依据乃至具体含义上仍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共识,特别是在财务战略与企业性质以及财务战略参数结合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美国会计学家DavidAllen对财务战略管理的研究可以称其为研究财务战略管理的先驱。DavidAllen撰写的《财务战略管理的应用》是第一部对财务战略管理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他跳出会计与财务的圈子,强调了财务与市场的关系、财务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此后财务战略的研究不断深入,在财务的实践中也越来越受重视。在国外,研究者对财务战略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上,以及如何实现由会计职能向战略财务管理的转变上,对财务战略的研究已经超脱财务核算的职能,能站在战略决策的长远视角,结合企业战略关系,研究财务战略的制定、控制、实施和评价。

我国有关财务战略的研究相对国外要多一些,尤其在结合财务战略参数、企业性质等内容上有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第一,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企业财务战略;第二,结合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研究企业财务战略;第三,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性质类型研究企业财务战略;第四、对企业财务战略体系的构建,包括财务战略内容、范畴,财务战略理论依据,财务战略的制定、控制、实施和评价。如陆正飞(1999)提出不同类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财务战略问题,其中包括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魏明海(2001)重点阐述了周期性因素对财务战略产生的影响。王满(2007)以竞争为主线,将财务战略与企业竞争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跳出了“就财务论财务”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模式,按照财务战略管理的实践环节,成功地构建了财务战略决策的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的财务战略管理框架。

虽然,国内外有关财务战略理论与实务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企业对财务战略制定的必要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控制和评价,财务战略影响参数以及各参数的权数的确定,实证性研究和动态研究不够。相对于成熟的财务管理而言,有关财务战略的界定、战略理论依据、战略思想、核心内容的确定都起步较晚,还有待研究、深化和提升。为适应现代企业走向市场、赢得竞争,有必要深入、系统地研究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现状,探讨其研究发展方向,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现代企业的财务战略理论体系,为指导企业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帮助,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以及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企业财务战略研究趋势

明确财务战略研究现状,重新审视财务战略管理,包括财务战略理论框架、研究内容和范畴、研究方法,拓展财务战略管理新领域。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向发展:

其一,财务战略理论框架将趋于完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学者对与此应运而生的财务战略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研究的时间也不过二十多年,同时,战略理论本身很复杂,对财务战略基础理论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因此,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比较零散且滞后于实践发展,不能很好地指导和预测实践的发展,财务战略实务中出现的问题也对财务战略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战略理论框架是对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后建立的该领域的理论组织形式,有助于推动该领域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为了指导和推动我国财务战略管理实践以及理论研究的发展,对现有的财务战略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深化,形成统一而又严密的理论框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财务战略理论的研究形成财务战略体系框架,将有助于更深层次发现和把握财务战略的本质特征,也为财务战略管理实践进行科学的导航,更好地运用财务战略管理。同时,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建立和完善战略基础理论,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财务战略理论框架。随着财务战略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对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内容和目的,制定、实施、控制和评价,乃至研究方法、手段等将会逐渐达成共识。

其二,“信息高速公路”将会拓展财务战略研究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财务战略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数据平台,利用信息平台来扩展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范围。在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企业比重的比率达99%以上,而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是民营企业,产权和集权高度统一,管理不规范,缺少数据平台。这势必造成对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研究数据取证难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小企业逐渐通过建立EDI、网站等数据平台,甚至运用电子商务形成大量的数据交换信息,推动企业财务信息的全球化、规范化和信息快速交换得以逐步实现。因此,“信息高速公路”的产生发展将为扩展财务战略研究提供数据保证,并将财务战略的研究引向纵深。

其三,持续、动态和实证的财务战略理论研究将得到加强。传统的财务战略理论由于缺乏数据平台、战略意识以及自身复杂性等影响,对其持续、动态和实证研究关注不够。目前,财务战略理论研究还没有上升到学科的高度来加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许多从事企业财务管理的管理者还停留在经验管理上,学者又停留在单纯的理论上,二者没有形成合力。尤其是财务战略研究对象和企业财务战略内外环境的复杂性,要求企业必须以动态的眼光研究与探索可持续的财务理论,动态分析当前环境下影响财务战略的各种因素。对财务战略而言,战略环境影响因素分析非同一般,对它的分析不是针对过去和现在,而是结合企业各战略影响因素面向未来的分析,因此应强调环境因素的持续、动态和实证趋势分析。如将生命周期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等用到财务战略管理实践中的持续、动态和实证研究将会流行起来。因此,简单的理论描述已经不能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对比总结,用动态、持续的财务战略理论指导财务战略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即通过对企业的持续、动态和实证研究来完善财务战略理论体系将是今后的研究趋势。

其四,财务战略意识将不断提升。当前,财务战略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平台,已经渗透到各行业以及各单位甚至到各职能部门。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核心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开展的职能层面上的战略,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资金保障。财务战略管理意识要求企业上下必须围绕企业战略管理核心,处理好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的关系,充分认识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性及财务战略的重要地位。财务战略不仅为企业战略目标和各种竞争战略的实现提供资金上的保证,与其他职能战略共同支撑企业战略,它还通过资金链及综合的财务信息将企业各个层次的战略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成为协调企业各层面上战略之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企业还应充分认识到树立牢固战略意识是实施财务战略的前提,用战略意识来指导企业长远、健康、持续发展。企业通过树立财务战略意识,加强财务战略研究,从战略的方位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融资,进行可行性投资,合理分配。因此,随着战略管理的普遍推行,以及对财务战略本身的职能属性和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认识,财务战略意识将会不断提升。

其五,研究方法将更注重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是人们解决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一些基本手段、途径和规则,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对于学术规范的形成和完善有很重要的意义。任何一项理论研究,都要寻找到科学的研究方法,这种科学性从某一角度看是方法的恰当性。当然,要寻找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可能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是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的过程。目前财务战略理论的研究大多数采用的是“理论导向型”研究,一般包括文献查阅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这种“理论导向型”研究方法是以企业战略理论发展逻辑来分析研究财务战略的,使得研究思路单一,缺乏实证性,无法使研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可能出现对同一财务战略问题由于不同角度的分析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而实证研究方法要求有严密的实证论证过程和对结论的检验,是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解释。因此,在今后财务战略的研究中将更多地注重实证研究,它的价值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对财务战略理论问题进行探索。这主要原因是就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实证研究所需的基本条件,证券市场的发展及其全球信息一体化和标准化的过程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数据信息的可能。最终通过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能在更大程度上对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发挥指导作用。

财务战略分析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命周期;波士顿矩阵;价值创造;现金余缺;财务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089-02

一、财务战略的种类

(一)宏观分类

宏观来说,财务战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构成模块,从这一角度可将其分为:筹资战略、投资战略以及分配战略。(1)筹资战略。指企业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对企业资金筹措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谋划,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其中可供选择的筹资方式有内部筹资、股权筹资、债券筹资和销售资产。(2)投资战略。指通过资金的组合及运用以解决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有关的资金投放和运营管理的方向、规模、结构等重大问题,其中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有初级金融产品以及衍生的金融产品。(3)分配战略。指对企业盈余进行分配与留存的选择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股利分配政策,这主要有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零股利政策和剩余股利政策。

(二)微观分类

微观来说,财务战略是为了适应企业总体战略的实施,从这一角度可将其分为: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和收缩型财务战略。(1)扩张型财务战略。指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这是快速扩张企业通常采用的财务战略,一方面大力举借负债;另一方面,减少或不发放股利,从而呈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特征。(2)稳健型财务战略。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这是进入成熟期的企业通常采用的财务战略,一方面调整资本结构,减少偿债压力;另一方面,对企业盈余进行分配,满足股东的期望,从而呈现出“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的特征。(3)收缩型财务战略。指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一般是经营处于衰退期,在盈利受挫的情况下大力发放企业盈余回馈股东,同时,减少负债额度,节约企业成本支出,从而增强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该战略呈现“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的特征。

二、财务战略选择的定性分析

依据产品的销售额按时间分布构建图形,可得出一条先扬后降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该曲线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若以产品的市场增长率为纵坐标,以产品的市场份额为横坐标构建波士顿矩阵,则所形成的四个象限可将产品分类为:问号产品、明星产品、金牛产品和瘦狗产品。这些分类正好反映了产品在每个生命周期时的特征。若将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与波士顿矩阵结合起来,可得出图1所示的新矩阵。采用此矩阵来分析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方法便为定性分析方法。现逐一对每一阶段的财务战略展开分析。

(一)引入期的财务战略

处于引入期的企业经营风险最高,此时企业采用权益融资来支撑日常经营,所以财务风险非常低。为了获得企业的快速增长,企业会选用零股利的股利分配政策,采取稳健型的财务战略。

(二)成长期的财务战略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经营风险比引入期有所下降,此时企业的经营资金也主要以权益融资为主,但也会引入少量的债务资金,所以财务风险较低。为了在促进企业成长的同时而回馈股东,企业会选用很低股利支付率的政策,采取扩张型的财务战略。

(三)成熟期的财务战略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在行业中已经稳定,销售额很大且稳定。为了获得负债的杠杆效应,此时企业经营中以权益和债务融资为主,所以财务风险处于中等。大量正的现金流使企业选用高股利支付率的政策,同时,为了更大增加市场份额,经营中采用相关或非相关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所以财务战略也是多种方式的结合。

(四)衰退期的财务战略

进入衰退期,企业的经营风险最低,支持企业经营的资金依旧以权益和债务融资为主,由于企业的现金流快速下降,所以财务风险最高。产品消极的增长前景不会再让企业利用盈余资金来进行投资,相反会促使他们采用全部分配的股利政策,选择收缩型的财务战略。

三、财务战略选择的定量分析

财务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创造价值。这个目标可以用企业的市场增加值来衡量,而此目标由三个因素来决定:投资回报率、资本成本和销售增长率,其中前两个因素的大小决定了企业是否在创造价值。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筹集资金,反映企业资金的余缺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衡量:销售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若计算企业的上述四个指标,将反映价值创造与现金余缺联系起来,可构建图2的矩阵,采用这种分析的方法便是定量分析法。现将逐一对每个象限内的情况展开分析。

(一)增值型现金短缺(第一象限)

对于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现金短缺,首先应当判明这种高速增长是暂时性还是长期性的。对于暂时性的高速增长应通过借款来筹集所需的资金,待到销售增长率下降后企业利用多余的现金来归还借款。对于长期性的高速增长,资金的需求可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1)提高可持续增长率,使之向销售增长率靠拢。满足这一目标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提高经营效率,包括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价格来提高税后经营利润率与降低营运资金、剥离资产和改变供货渠道来提高经营资产周转率;二是改变财务政策,包括停发股利和增加借款比例。(2)增加权益资本。满足这一目标可通过增发股份和兼并成熟企业的方法来实现。

(二)增值型现金剩余(第二象限)

对于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现金剩余,主要是要利用剩余的现金来实现销售的迅速增长,使增长率接近可持续增长率。满足这一目标可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加速企业增长,包括通过扩大产销规模、增加生产线和增加分销渠道的内部投资与收购相关业务来实现;二是分配剩余的现金,包括增加股利支付和回购股份。

(三)减损型现金剩余(第三象限)

对于减少股东价值的现金剩余,主要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差,而不是增长率低,这表明企业的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应寻求提高投资资本回报率或降低资本成本的途径,使投资资本回报率超过资本成本。满足这一目标可通过三种途径来解决:一是提高投资资本回报率,包括通过扩大规模、提高价格和控制成本来提高税后经营利润率与降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资金占用来提高经营资产周转率;二是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三是当前两种方法都不可行时,应将企业出售。

(四)减损型现金短缺(第四象限)

对于既在蚕食股东财富又面临现金短缺的企业,应迅速解决问题。为此可供选择的战略有两种:一是针对低盈利能力是本企业所面临的独有问题的企业,他们有能力来扭转价值减损的局面,则可选择彻底重组的方法;二是针对低盈利能力是整个行业的衰退所引起且需各企业来共同承受的企业,他们已没有能力来扭转这种价值减损的局面,需尽快出售来减少损失。

四、结论

财务战略要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而实现企业的目标,为了加强企业的财务竞争优势,需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财务战略的正确选择要依据企业在发展中的财务数据,在分析中来选择适合企业当前发展的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的实施要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适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拥有不同的经营风险,财务战略的实施要使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总和在企业可接受的水平之内。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计算其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找出企业在波士顿矩阵中所处的位置,然后采用波士顿矩阵与生命周期理论的结合,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找出适合企业的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的实施要与企业的增长率相适应。微观来说,财务战略的实施是为了满足企业在资金缺乏时筹资来保障企业正常的成长,在资金剩余时投资来保障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宏观来说,财务战略的实施是为了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保证企业市场价值增值。在进行财务战略选择时,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来计算企业的增长率,使之与可持续增长率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企业是处于资金缺乏还是资金盈余,确定企业是需要筹资还是投资,然后计算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和资本成本,确定资金投入企业后是在增加企业的价值还是减损企业的价值,从而确定有没有资金投入的必要性。因此,运用此定量分析的方法可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财务战略。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财务战略分析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本运营 财务决策 战略决策 企业

一、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1、资本运营的概念

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企业内部一切可以增值的价值的总称,企业对资本的拥有表现为强大的资源支配权。运营的一般含义是指对企业的筹划和管理活动,那么所谓资本应该是指对企业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所谓资本运营,就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值为目的,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通、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调整和优化配置手段,对企业资本进行有效运作,实现增值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2、资本运营的主要特点

(1)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资本运营者不仅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要考虑运用一切经营手段扩大可以利用的资本的份额,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来获得更大价值的增值。资本运营的这种开放性,使企业面对的经营空间更为广阔,打破地域、行业、部门、产品等分割,把企业看成可增值资本的载体,使企业资本随着利润的多少和高低而转移。

(2)资本运营要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运动是资本的内在属性,资本只有通过不断的流动才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增值,资本的闲置是资本的极大浪费和流失。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通过资本形态的变化,盘活沉淀、闲置、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的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优化资本的组合质量,达到资本有效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加快资本流动的速度,缩短资本的流动过程,提高资本的流动效率,实现资本的迅速增值。

(3)资本运营具有分散风险的要求。资本运营而对众多的可供选择的经营对象和经营方式,在未来结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而也存在着风险。任何一项资本运营活动,总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自己的资本既能够安全运行,又能够得到最大盈利,因此资本运营均趋于把资本分散并吸收其他资本参股,营造一种分散和混合的资本结构,通过资本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而增强资本的抗风险能力。

(4)资本运营重视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而非占有权。利润来源于对资本的使用、运作而非占有,因而资本运营把资本的支配和使用看得比资本占有史为重要。资本运营关注一切有利于自身资本扩张的资源,可以通过控股、合资、租赁、兼并等方式将木不属于自身占有的有增值价值的资本纳入自己的支配体系,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企业,从而增强竞争能力,“做大蛋糕”,提高获取更大盈利的可能性。

二、完善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建议

1、企业资本运营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并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协调

(1)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战略广义上包括目的与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狭义上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一般认为战略是由若干要素构成。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是由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四要素构成的。产品与市场范围说明企业属于什么特定行业和领域;增长向量说明企业有产品与市场范围向未来产品与市场范围移动的方向即企业经营方向;竞争优势表明企业某一产品的市场组合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凭此可给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协同作用指明了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涉及到企业与其新产品与市场项目配合所需要的特征。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

(2)为何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企业战略的总体指导性。企业战略是指贯穿于企业一定历史时期的所有重大决策中的指导思想及其事关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目标、规划与谋略;是企业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思路,具有强大的指引性。企业战略的科学性。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是充分分析了所有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与内条件)之后决定的。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而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二是战略分析工具的科学性。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法、学习曲线法、竞争性分析法、成本领先地位分析、产品差异分析、价值链分析、盈利相关分析、市场份额分析、产品质量分析、技术领先优势、关系矩阵、成长/份额矩阵分析、吸引力矩阵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为企业科学地、正确地确定企业战略提供了保证。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盲目性,是指国内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目标定位不能反应企业实践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一是重产权资本运营轻产业资本运营。部分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产权资本运营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所以要从产业资本运营转向资本运营,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自己的主业,结果搞得企业组织庞大,但资本盈利性却较小;二是资本运营不讲究量身策略。有些企业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施无关联多元化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有的企业本无良好的基础和业绩支撑,由于收购项目与企业原先所具有的核心产品、技术缺乏内在的联系,又未能在新产品中培养出新的核心产品最终把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正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应该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运用各种资本运营方式、方法来进行。

2、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财务决策水平

(1)处理好战略决策与财务决策的关系。在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在具体资本运营方式的选用上,要以战略决策为主,并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战略决策为主是指在扩张、收缩或治理型资本运营方式类型的选择上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来确定。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另外,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确保了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是指在先定的资本运营类型后,以财务管理的各种分析、决策方法来评判该资本运营类型下方案的盈利性、可行性,以对战略决策进行财务管理上的第二道把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风险与收益的比较,选择具体资本运营方式。

(2)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运用方式。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主体方法。据有关调查,国内企业所采用的决策方法中,成本法是最主要的评估方法,占95%左右。收益法一般被作为成本法的验证方法,市场法很少采用,期权法几乎无人采用。一般其中的收益法是最科学合理的一种决策方法,其被国际公认为是企业价值估算最恰当、最理想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却被企业运用的最少,这一点是一定要更正的。所以,应提倡一般的企业在决策时以收益法为主体方法。当然,这也要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而定,应该收益法也有它的缺点。辅以非主体方法的验证。因为各种决策方法都有它的缺点,都有它小适用或发生偏差的情况,所以企业有必要再选用另外一种方法加以验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与科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期权法的优点决定了它应当被用为验证方法的第一选择。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操守等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决策的正确性,而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又处于一个管理的核心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各相应执业能力。另一方面,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时选用的财务方法,必然提高了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特别是收益法、期权法的复杂原理和对数学等方面的高要求。成本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这也是以往企业财务决策大都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因。所以,企业应该在人力资本运营上下功夫,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业务能力。

3、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

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包括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无形资本运营。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者是产生的新价值的源泉,而企业的劳动力就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当中,所以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三个过程,企业的所有资本的运动只能表现为各资本类型的等值的转化,而没有新增价值的产生。

不论企业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企业价值的增值都离不开企业的虚值资本的运营。所以企业不论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都要重视虚值资本的运营。

然而,在企业进行产权资本运营时,主要是并购资本运营,其并购动机决定了并购的成败就取决于企业并购后新企业或两个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将原有的和新增的虚值资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虚值资本整体,然后发挥虚值资本的价值创造作用。所以,企业虚值资本的运营对企业的产权资本运营的成败是最关键的。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产权资本运营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进行企业虚值资本的整合。

三、结论

本文在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理论与方法上,吸取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针对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思考解决办法,提出企业资本运营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三个建议。

本文对企业资本运营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力图为完善企业资本运营的实务提供一个理论指导。但是,由于能力及篇幅所限,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中提出的方法也还有待于在实务中进行一步验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佳贵:现代大中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 赵炳贤:资本运营论[M].企业出版社,1997.

[3] 肖瑜、刘兴云、王维虎:资本经营战略[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0.

财务战略分析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竞争者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

一、竞争者会计的涵义

马兰(2001)认为,竞争者会计是通过提供竞争者成本资源、成本结构、产品研发、市场份额、经营策略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战略定位,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获取超额报酬的一种现代会计管理方法。这个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竞争者会计的分析内容以及进行分析的目的:即竞争者会计的分析内容主要是竞争对手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而进行竞争者分析的目的则是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战略定位”,最终获取超额报酬。

在马兰定义的基础上,白胜(2008)从战略管理会计角度并根据当前竞争者会计的实施现状,认为竞争者会计应当这样定义:竞争者会计是战略管理会计的组成部分,它使用一系列评估竞争对手成本结构的方法以及监督竞争对手行为的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企业现有职能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与马兰定义的重点有所不同的是,这个定义除了回答了竞争者会计的目标,还提到了竞争者会计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客体:竞争者分析的分析方法是评估方法和监督方法;它的研究客体是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及其行为。

郭化林和黄梦吟(2010)认为竞争者会计是以战略管理、竞争理论、微观经济学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权变管理思想为指导,通过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竞争对手的经济资源、成本水平及结构、竞争战略、市场份额、防御或报复程度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实时地监控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构成的“战略三角”的动态变化,帮助企业决策当局制定市场竞争变化应对方案、保持或扩大比较竞争优势、获取超额价值的一种战略管理会计工具。郭化林和黄梦吟结合了马兰和白胜下的定义,并在其中陈述了竞争者会计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总的来说在这些定义中最为具体、全面。

综上所述,竞争者会计就是企业针对竞争对手进行战略管理,通过分析其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外向性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通过定义可以看出有关竞争者会计的以下内容:(1)竞争者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竞争对手;(2)它的研究内容是竞争对手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3)它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外向性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由于限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就将竞争者会计与其它概念区分开来;而说明研究的目的则是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据此选择研究的方法以期达到这个目标。

二、竞争者会计的特征

(一)权变性。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市场的变化更加迅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竞争对手的增加、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以及市场的供需改变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改变,这些都将促使企业依据现实完善或改变针对竞争者的战略管理;

(二)外向性。竞争者会计并不根据企业内部提供的信息或者说不单独使用内部信息做出相应决策。它所涉及的信息处理是面向企业外部的,即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掌握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方向,具有显著的外向性特征;

(三)相对性。企业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并不是仅仅为了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其目的是将企业的相应信息与竞争对手做比较,从而判断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这样才能够发挥竞争对手会计的作用,才能在产业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竞争者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两者会计主体不同。财务会计以自身所在的企业或财务收支单位等作为会计主体,提供与企业自身相关的会计信息;而竞争者会计是以竞争对手或者行业里较领先的企业作为会计主体,提供竞争者的相关信息以及竞争对手和企业对比的信息;

(二)信息特征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对外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且所提供的是系统、全面、综合的信息;而竞争者会计更注重利用历史的信息规划未来,提供信息更注重相关性,从而进行事前预测和决策;

(三)两者的核算方法不同。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比较稳定,往往只需要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竞争者会计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即使针对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信息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的数学方法;

(四)两者的报告时间和种类不同。财务会计的报告时间按年、季、月报告(以前时期),其种类有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竞争者会计可根据管理需要随时进行报告,也可临时加报(以前时期或者将来时期),其种类是经营管理需要的各种预算、分析说明、报告、图表等,种类和格式不限。

四、竞争者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竞争对手战略分析

对竞争对手进行战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并据此修订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竞争战略是企业在市场中谋求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整套方案。企业通过收集研究与开发、生产、财务、营销策略、人事等支持战略目标的信息,来勾勒竞争企业的当前发展战略,并根据上述数据在一定的会计周期内的波动情况预测竞争企业的战略走向,从而了解其未来目标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竞争对手核心能力分析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下谋求和扩大竞争优势决定性的力量。竞争对手核心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竞争对手的厂房设备、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成本结构、费用开支、营销能力以及在经济波动和技术变革等的影响下保持原有水平的能力,从而对竞争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能力、适应能力、反应能力等进行全面的把握。一方面与企业做横向对比,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将竞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指标进行纵向对比,了解竞争企业的指标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战胜竞争企业的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运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相对指标比较法、解剖法、价值链分析法、模拟法等。

(三)竞争地位监督

Guilding提出竞争地位监督是在行业内部通过评价和监督竞争对手的销售收人、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成本和销售收益率,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1999)。与竞争对手战略分析一样,竞争地位监督也是强调分析的整体性。竞争地位监督不仅仅是针对竞争企业本身的战略进行分析和预测,也不是对竞争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具体的分析,它是将分析扩大到评价竞争对手在行业、甚至是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将竞争地位监督和战略分析、核心能力分析结合起来,可以根据竞争企业指标的异常变化来分析企业采取的行动是否引起了竞争地位的上升,从而把握竞争企业战略发展趋势的变化。监督方法主要有Simmonds提出的竞争地位图法和Grundy提出的“战略健康”指标法。前者是用图的方法绘出企业相对于市场领先者和其他重要竞争对手在当前及未来的竞争地位,从而明确竞争对手在未来的战略动向;后者是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对机会的把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