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运营管理制度

公司运营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运营管理制度

公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资金运营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对集团企业的资金筹措、投资和价值创造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企业集团在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金运动管理,并且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等有关财务报表上面恰当反映。企业集团在产品的调研、生产经营、销售等价值利润创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资金的筹集、优化配置和对外投资,通过合理化的资金结构安排、自有资金的盘活存量使用、外来资金的优化配置,共同实现企业资金的自我价值的升级再创造,提升其资金运营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一、企业资金运营的主要方式

(一)跨国公司资金运营的主要方式

跨国企业资金运营管理存在于母子公司之间安排合理有效的资金流动,其运营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持最优化的流动资产持有量水平,有效控制流动资产的余额量,最终实现其全球化发展战略目标。跨国公司的资金运营方式主要包括:集中管理、净额结算管理以及全球范围内资金配置。

(二)上市公司资金运营的主要方式

上市公司的资金运营主要体现在资金结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上市公司呈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体现投资者的权益行使需要共同承担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合理安排债券、股票增发和股份配送等不同筹资方式之间的协同作用。

二、企业集团资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企业需要具备有效的经营管理能力,其中关键环节是运营资金的合理优化配置能力,影响着企业集团未来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地位,当前情况下企业集团在资金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体系不完善

集团企业资金运营的有效前提是组织管理者认真全面贯彻资金管理制度,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而言:第一,公司各部门的分工合作有待完善,财务部门资金主导管理能力较为分散,有些缺少资金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以实现对其统一调配,从而影响资金运营的效率水平;第二,财务人员的设置没有严格按照相互监管制度进行,财务与会计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融,使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受损影响公司投资决策判断的精准度;第三,资金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有时互相之间存在一些交叉使执行人员不知如何进行标准的选择工作,有时还会出现制度设定修改不能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资金管理流程有待进一步约束

集团企业一般具备程序化的资金调度流程文件,而与业务密切相关的资金使用和调度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资金管理程序规范但业务执行随意性,使资金的管理使用呈现模糊不清和随意性特点;其次,“重业务、轻财务”现象普遍存在,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准确定位,高度关注生产而怠慢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难以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用;第三,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没有完全体现,资金使用的计划性、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和利润水平并没有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得以很好地体现,预算管理形式大于实质大大削弱其在资金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企业资金筹集综合使用效率不理想

企业集团部分管理者认为企业的融资能力越强,闲余资金的剩余量就越多,由此给企业带来很好地发展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故企业就选择使用不同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忽略其整体负债能力以及投资收益是否与负债相匹配,这样一来企业资金出现大量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升。

三、增强企业集团资金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强弱,影响着企业的社会竞争地位的高低,有必要综合参考总结先进经验已制定出有利于增强企业集团资金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的各项制度建设

企业集团资金运营有效的重要前提是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保证其管理有据可依和管理效果的高水平,包括预算管理制度、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负债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制度等。预算管理是前提和基本保障,合理有效的预算安排才能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营运资金管理制度是为在满足流动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水平的精准和利润率的提升;负债管理可降低因负债带来的经营风险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融资管理可有效降低盲目融资的可能性保持合理的负债水平。

(二)开展资金池模式,重视资金头寸的预测作用

网络信息化时代,企业集团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来强化资金运营管理能力。跨国公司可选择与国际银行合作共同开发资金池资金管理模式,有效实现企业经济业务和资金结算控制流程的融合,满足公司资金的全球化调拨,可以借助优秀的财务专家和大量的信息情报,根据各国利率、汇率的变化和各子公司的需要,对流动资金进行有效的统一调度和使用。

(三)预算管理工作的完善,资金管理机构的健全

建立健全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完善资金预算,确保各种预算信息的准确性,以便为公司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地信息,提高公司投资决策的效率。一般而言,公司的预算编制应该要包括经营预算的编制、投资预算地编制、筹资预算地编制、资金预算地编制等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最后,资金管理机构需要具有完备特征,既要包括财务管理预算机构还需要财务审计监督管理机构,以保证资金运营整个过程的有效管理。

(四)强化外汇集中风险管理,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

公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就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对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管理因素,进而对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一、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管理因素

(一)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得以确立,民营企业才开始得到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在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管理制度方面: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应该进行转变,但是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及时地更新,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脚步;其次,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但是民营企业对于管理制度的完善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了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制度比较混乱的情况出现。

(二)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应该进行转变,从而能够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很多民营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首先,很多家族式经营的民营企业,其管理权和经营权往往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这样民营企业的很多决策只能依靠一个人,容易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反,很多发达国家的民营企业采用分权的管理方式,从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次,在一些家族式民营企业中,还存在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不良的管理作风,这样很容易把个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混为一谈,从而影响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的运营管理需要提高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企业的运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暴露出在运营管理方面的不足:首先,民营企业无论是租赁办公场所还是修建办公场所的成本都有所增加,所以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加上民营企业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运营成本增高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其次,民营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民营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才能获得一定的回报,在运营管理的很多方面,民营企业明显落后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因素。

(四)人力资源管理非常混乱

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基础是投资成功或者是创新意识,没有树立牢固的企业发展基础,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比较混乱。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暴露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先,在企业招聘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民营企业在招聘人才之前,没有想好招聘人才的具体目标,而且在招聘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其次,没有对员工进行良好的培训,虽然员工进入公司后立即工作,但是对于工作的内容和工作职责不是很清楚,所以缺乏工作的动力和目标,因此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二、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

(一)管理创新的含义与作用

管理创新主要是指企业根据企业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于自身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的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管理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进行管理创新的主要动力就是效益,因此对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能够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地发展;第二,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因此需要进行管理创新,从而使得民营企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为其快速成长提供重要动力;第三,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民营企业的竞争,而且也面临着国外发达国家民营企业的竞争,所以促进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

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首先,民营企业的企业家,企业家主要是民营企业的创办人和高级管理者,他们是管理创新的主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创意进行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也可以通过任用他人对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其次,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主要是民营企业的中间人员,他们是管理创新的中流砥柱,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动力,愿意为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不断努力;最后,知识员工,随着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逐渐重视,知识员工在民营企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也成为了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

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很多经济制度的不足得到了改善,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制度,才能促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民营企业开始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为了确保科学技术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很多企业开始对管理进行创新,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民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国有企业、其他民营企业、国外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等,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公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1供水工程经济效益不理想

由于农村的供水工程缺少良好的运营策略以及完善的运营机构,导致供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并不好,甚至一些地区还会出现亏损的现象,导致整个负责单位出现负债,严重影响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一些农村的供水工程并不能够保障供水的质量,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影响供水工作的发展。尽管供水工程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措施,但是大多数的工程缺乏相应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电价优惠,很多供水单位由于经济损失不得不暂停供水工作,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1.2供水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

由于农村地区村庄分布相对散落,一定程度上给供水工程的实施造成了困难,如果建了众多的供水网点将会增加一定的经济成本,但是如果供水网点设计不合理,将会对供水工作造成困难。当前农村供水工程的实施缺少相对完善的规划,一般一个工程的使用年限为10年,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供水工程为15年,这就会造成大多数的供水工程寿命时间相对较短,在工程的最后阶段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主要是供水工程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导致的。

2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理的建议

随着民生问题的逐渐增加,国家逐渐实施一系列政策改善民生问题,农村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众多的支撑。近年来我国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以及解决农村地区的用水问题,逐渐实行供水工程,提高农村居民的用水质量。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供水工程缺乏相对完善的运营管理规范,导致供水工程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用水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供水工程的规划和运营管理,保障供水工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1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合理规划

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位置,村落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状况,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提高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水平。农村供水工程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饮水质量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合理规划不仅仅是当前供水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样也是节省资金,避免不必要损失的重要措施。

2.2建立相对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

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包括水资源的供给,污水的处理等工作,供水工程需要保障整个供水资源的质量,维护农民的生命健康。在供水工程管理中建立相对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供水工作的运营管理,避免供水工程中出现的水质不符合规范,以及供水不及时情况,保障供水工程的顺利运营。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供水工程监管工作,一旦出现水质不合格的情况将停止供水进行整治,保障供水质量。在供水工程的管理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是整个水资源的利用者,应该尽量满足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供水工程管理单位需要引进一些专业的运营管理人员,对供水工作进行管理,通过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供水工程的管理水平,保障整个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支持

由于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并不十分完善,一些供水单位的经营并不十分顺利,一些单位甚至出现了亏损现象,导致一些供水单位直接破产。农村供水工程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维护整个农村地区的水资源质量,保障农民生命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供水工程运营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增加对这些供水单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减免这些单位的税收,或者是对这些单位进行电价调整保障供水单位的经济利益,更好地促进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质量。另外对于供水单位的水质要进行相对严格的管理,政府应该安排专业的人员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查,一旦出现水质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将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惩,保障农民的用水安全。

3结语

公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司理财风险风险管理

一、我国企业理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

一方面,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给予了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决策权,但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没有完全从政府包办的体系中脱离,缺乏独立管理的意识,对公司财务的控制不够全面。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风险预警和防范意识,过度注重规避风险,对风险管理的思路不清晰,当风险真正来临时,不能提供具体详细的处理计划来应对风险。

(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实操性不强

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是风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而我国公司理财现阶段的风险管理制度缺乏对整体财务流程的风险预警和评估,只是片面针对人力资金的流通。此外,一些公司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时,可能会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行为准则出现矛盾,导致公司的财务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再加上对这些漏洞的忽视,造成后续管理工作失误频频。

(三)理财问责和奖惩制度缺失

一方面,企业在发展时过度重视市场效益和利润收入,对理财管理的风险问责并不重视,使得公司上下级员工都忽视了风险的后续管理工作,造成风险管理的预警和评估作用进一步弱化。另一方面,企业在实施财务风向管理工作时,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无法提升员工主动参与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员工在从事风险管理时,缺乏责任心,对待工作马虎草率,这就进一步恶化了公司理财风险管理本就严峻的形式。

二、探究公司理财风险管理问题的根源

(一)理财战略错误

现代公司理财管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利用生产工具和销售手段就能够实现企业财富价值的创造和积累,资金的合理运营和理财风险的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巨大。合理的财务战略性决策是公司理财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指导着后续理财工作的进展。在现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浪潮中,市场经济的形势可谓是瞬息万变,企业如果缺乏对自身科学、精准的定位,就会制定错误的理财战略方针,这将会对企业的资产运营带来惨重的损失。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制约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的是公司经营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分离和制约原则,各级利益相关者之间要达成权利的分立和平衡,实现利益的共享。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以股东为权力核心的,股东既是公司的所有者,又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操纵者。这种股东权利至上的治理结构将公司当做是股东创造和积聚财富价值的工具,割裂了其他参与者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是极为不利的,为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埋下巨大的隐患。

(三)投资理财观念的误区

为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很多公司也都逐渐认识到理财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理论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企业盲目追求非理性盈利。企业理财工作的重心就是片面追求低成本、高收益。尤其是一些企业喜欢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工程项目,忽视了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将大量资金投入不确定项目中去,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公司理财中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一)树立理财风险管理意识

正所谓: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首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对待每项投资决策业务都要保持警惕性,时刻警惕风险的存在,在考虑问题时将风险因素综合纳入到预警和评估方案中,确保对出现的风险问题能够及时处理,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其次,企业要建立健全公司理财管理风险机制,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实现各方面利益的平衡。为了提高公司在遭遇风险问题时的资金偿还率,要完善专项储备金体系,为公司应对风险提供充足的支持,将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二)强化公司理财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的需求趋向,建立一套充分适应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清晰的构想蓝图。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制度,要求包括专业理财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风险反馈体系当中去,对公司发展中可预见的风险问题及时上报,弥补企业管理者监管不全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涉及公司理财管理的各项资料数据都必须确保真实可靠,理财管理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核实考察,将风险问责具体到每个职能部门。

(三)健全公司理财风险管理的奖惩机制

企业经营管理者要积极宣传理财风险管理的意义,树立起全体公司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将奖惩机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挂钩,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一系列公开透明、清晰明确的惩罚标准,对促进公司理财风险管理工作推广实施有突出贡献的员工采取奖励,例如工资薪酬的增加、福利待遇的优化、员工入股计划等等;对在工作中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腐败现象必须严厉打击,起到警示的效果。

(四)定期财务审核与评估

每个企业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营管理模式,企业要定期对阶段性的理财工作作出总结,站在一个综合全面的角度和立场上重新审视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对风险管理取得的进展做出考核和评估,为企业的发展理清思路,从而确保后续战略规划的准确合理性。

四、结束语

公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运营管理 运营转型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运营管理的内涵

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OM) ,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企业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运营管理是由生产管理演变而来,近现代以来企业更多的向服务业、公共事业等领域发展,而不仅指过去的制造业,运营管理也就趋于主流。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按职能分工,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财务会计、技术、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五项职能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的,正是这种相互依赖和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这五大职能有机联系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经营目的,上述五大职能缺一不可。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运营的第一大对象,运营必须考虑如何对这样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运营系统是指上述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企业运营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质量,成本,时间和柔性,它们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因此,运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企业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创新的企业运营模式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本身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日趋复杂,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因素使运营管理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运营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也使运营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其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体系更加完善。

二、现代企业竞争中运营管理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现代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也出现了新特点,并向新的方向快开始发展。运营管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并使之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中的重要课题。

1、现代运营管理涉及范围扩大化。随着现代企业涉及领域不断扩大,那么于此相适应的运营管理也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现代运营的范围已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到非制造业。其研究内容也已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扩大到包括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集成管理。

2、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提高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物料需求计划、企业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新的方式。所以,信息技术已成为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不断的面临运营技术的重大选择,进行运营系统的重新设计、调整和组合。

3、市场竞争的激烈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经济开放程度逐年增高,企业所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仅要降低价格和质量,还要对售后服务和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而且,随着通信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已使生产和贸易打破国界限制,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三、运营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时下,世界范围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有所发展就要不断革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而高效可行的运营管理模式可以将雄厚的资金保障、领先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人才等竞争力要素组织起来,使企业在成本、时间、质量、收益等指标上获得竞争优势,有效地促使企业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组织结构上分析,企业主要有三个基本职能:生产运营、财务和营销。这三个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将这些职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计划的实施。企业为了获得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以最优的方式为市场提供高质量、高品质、高效能的产品与服务,这就需要一个企业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而运营管理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足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

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也是建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这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加剧新形势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上,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着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我国企业高素质人才匮乏、知识储备不足。

现阶段,在新时期新的战略体系下,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知识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善于育人,善于用人,善于留人”,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与保证。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发展,企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感到匮乏,知识储备和积累能力越来越感到不足,成了制约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瓶颈。

(三)投资盲目多元化。

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企业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行业内外进行大规模收购兼并,将投资范围扩展到非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其结果是: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太长,核心产业虚弱,公司层次过多,结构松散。大企业集团盲目的多元化,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对自身文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的不重视。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源,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对企业发展的推动是不可忽视的。尽管近年中国企业的观念有较大的变化,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方式、封闭的社会文化和相对落后的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也存在不足,许多企业缺乏企业战略的指导、组织管理僵化、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落后的营销手段、落后的管理方式等。

五、运营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企业竞争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的内外部供应链环节链条逐步延长,企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另外,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不断被挤压也使得企业无时无刻不存在危机感,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企业应积极依靠运营转型逐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运营转型,必须要促成思维、理念的转型。

针对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需要企业全员参与,通过开展培训、讨论等手段,转变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的运营思维及理念,更好地促成企业的运营转型,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领导阶层持续重视,形成企业特色文化。

作为公司的领导,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在企业内部克服阻力,推进运营转型的实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使之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建立企业特色文化,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发展,用文化经营。文化经营以企业文化为导向,以人为中心来全面系统地分析、运作和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独有文化基础上适时地再促进运营转型,这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

(三)运营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中不断优化流程。

企业在实施运营转型时采取“五步法”,包括诊断、设计、计划实施和固化完善五个步骤。第一,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建项目改善团队、组织管理沟通、收集数据信息、编制项目计划;第二,诊断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对运营系统、管理系统、理念行为系统的各个要素分别进行诊断,形成诊断报告;第三,设计阶段主要是设计运营系统的未来状况(可衡量,便于验证)、支持新运营系统的管理架构,确定相应理念行为以强化新的工作方式;第四,计划实施阶段是按照工作流程制定策略性实施计划,确定所需资源,认清实施风险,强调实施过程中的稳定性并积极跟踪进程,同时协调相关联的各项措施;第五,固化完善阶段主要是完善新流程,实现流程标准化并持续改善。企业要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内外部坏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流程,切实符合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

(四)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绩效考核管理是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前提,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否则运营转型就不能落到实处。另外,运营转型的绩效考核必须与所在区域的绩效考核相结合,一些地方可以与所在区域的绩效考核管理重合,参照所在区域的绩效管理制度,纳入所在区域的月度绩效考核。只有将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融入到运营转型的全过程,才能确保运营转型目标的实现。

领导重视是关键,广泛参与是基础,科学方法是根本,深化改革是动力,专业团队是保障。通过在企业内全面推进运营转型,构建适合企业战略转型和主导产业特点的业务管理系统(CBS),不断追求卓越运营,将运营转型持久扎实地深入开展下去。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变革,促进运营转型,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

(作者:广西大学商学院12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营销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新思考(第一版)[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

[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二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季建华.MBA系列教材:运营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斯莱克,约翰斯顿.运营管理(第五版)[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5]. 中铝以运营转型强化基础管理[J]. 国企,2012( 05) .

[6]白培中.在转型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前进》第八期,2011.

[7]王文鉴.加速企业管理转型―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J].《宁波经济》第三期.2008.

[8]李春娟.浅谈如何提升转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甘肃农业》第六期,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