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以实现全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为第一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文化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
区下辖10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790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是市委、市政府致力打造的“半壁江山。全区现有书报刊零售场所33家,音像制品零售单位14家,印刷企业41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47家,电子游戏娱乐经营场所2家,立项筹建歌舞娱乐场所5家,立项筹建电子游戏娱乐经营场1家。
一是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大力推进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农村网络监管,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经过2年的建设、改造、提升,目前,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了全区47家网吧的全覆盖。净网先锋三项指标一直处于全市领先位次。二是用管理措施规范经营,促进网络文化市场依法经营。实行了周巡查和夜突查制度,在强化日常巡查的基础上,把周末、节假日作为检点时段,把农村网吧作为重点对象,采取错时检查、反作息时间检查、每月随机组织一次夜间突查等措施,严罚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行为。出台了《关于优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布局的通知》,合理优化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布局,力避不正当竞争,使网络文化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统一制作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督公示牌》,明确了监管责任人,规范了证件悬挂,进一步明确了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确切年、月、日,有效杜绝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充分发挥“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联合工商、公安开展了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目前全区没有一家黑网吧。去年以来,共检查网吧1517家次,责令改正各类违规经营行为及安全隐患83处,查处违规案件12起。在去年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市里先后对我区的网吧进行了4次测评,均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通报表扬。三是用社会监督推动健康发展,实现文化市场群防群治。健全了“五老”义务监督员制度,全区共聘请“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82名。去年8月,市关工委主任张之荣一行来调研时,对我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四是用创新举措正确引导,助推网络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成立了中小学生互联网家长培训学校,正确引导家长指导学生健康安全文明上网,形成了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指导中小学生上网的管理体系;成功举办了首届区电子竞技大赛,提升了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的良好形象;举办了网络文化管理经营座谈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激活了网络文化市场活力,促进了全区网络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区文化市场的大头在农村,农村文化市场点多、面广,动态性强。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是实现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此我局组织了精干力量,利用2个月的时间深入农村,广泛调研,撰写了关于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实行了“队伍、职责、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首先从队伍建设入手,在全市第一个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各乡镇、街道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由副书记担任,文化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派出所长、工商所长、广播站长任成员,各村居设一名文化市场管理巡查员。这样区、乡、村三级文化市场队伍建设,实现了全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全覆盖。其次是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对乡镇、街道,村居制定了文化市场巡查报告制度,乡、村两级主要巡查文化市场是否有非法演出、是否有非法出版物以及其他违规行为,做到发现问题快速上报、上报问题快速处理。三是区里对乡镇、街道的文化市场暨“扫黄打非”工作制定了考核细则,并列入对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核。对全区的集市和庙会日期统计并制作了分布图,为全面掌握农村文化市场情况,及时有效开展管理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去年我区共开展农村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5次,收缴各类图书、音像等非法出版物7900余件,没收卫星天线735个,没收接收机263台,拆除安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580余处。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净化了农村文化市场,赢得了广泛好评,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优化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第一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强力推动“扫黄打非”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抓住关键环节,堵塞“三个渠道”。一是堵塞印刷渠道。严厉打击非法印刷盗版图书、教材、教辅读物等行为。二是堵塞切断流通渠道。协调交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在物流、仓储等流通关节把好关口,确保无外地盗版图书进入我区;对图书经营单位严格实行进货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核实进货单,确保了销售环节无盗版。三是堵塞终端渠道。定期巡查区、图书馆、校园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公益性阅读场所,实现全方位监管,确保阅读环节无盗版。
以节假期为重点,以集贸市场及重大活动为重点,以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扫黄打非”各项专项行动,去年以来,分别开展了2012年春节、两会期间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平安世博”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8次。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有效地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
(二)做好“五个结合”,形成“五个机制”。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行动相结合形成常抓不懈机制;坚持主管单位主抓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机制;坚持依法打击与繁荣发展相结合形成健康发展机制;坚持全面管理与重点打击相结合形成长效警戒机制;坚持管理教育与适度处罚相结合形成管理教育机制。通过良好运行机制的形成,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扎实开展。
我局连续两年荣获市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和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执法队伍为第一保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水平
按照中央、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2011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实现了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执法职能三统一。区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现有干部职工15人,局机关下设办公室、扫黄打非工作科、监督管理科三个职能科室,下辖一个副科级文化市场执法稽查大队。文化市场执法稽查大队下设三个稽查中队和监控指挥中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工作,区委常委会听取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专题工作汇报,区委书记刘占仁对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职责,牢记使命,争先进位”等6点要求。并解决了资金、人员等问题,为开展工作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去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区。
建局以来,在市、区领导的关怀下,我们在加强学习研究、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抓好了办公场所及执法设备等硬件建设,先后配备了执法车辆2辆、执法设备一宗。提高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的正规化水平。为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形象,我们以开展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年为总抓手,实施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大练兵。深入开展了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推进执法工作规范化,促进了管理执法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近年来,县政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执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以规范求繁荣,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连续五年被评为(上级县)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一)规范管理,加强了市场制度建设。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音像制品经营守则》、《歌舞娱乐业经营守则》、《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守则》、《电子游戏经营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与文化经营业户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实行建档管理,定期审验,全面掌握经营业户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文化娱乐场所开业审批、安全审查、登记发证、定期检查、禁止承接等管理制度,我县文化市场及文化娱乐服务场所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标本兼治,加大了市场秩序整顿力度。按照xx关于文化市场要“严格规范、依法整治”的原则,加大了整治工作力度,对文化市场进行了拉网式的清理整顿。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以治乱治散为重点,严格审查经营资格,认真查处违法行为,并统一安装了上网实名id卡管理系统和新一代有害信息过滤系统。音像和印刷出版市场,重点打击非法音像制品和盗版图书,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万余盘,盗版图书2380余册,查处非法出售出租光盘书刊案件13起。娱乐服务场所,本着丰富人民群众文明、健康的娱乐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下达整改通知书270余份,整改各类隐患230余处,查处“黄赌”案件120起,治安处罚270人,较好了维护了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
(三)多管齐下,强化了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县政府成立了文化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设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文化经营行业协会,理顺了文化市场管理职能,形成了以文化行政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化市场管理网络。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社会监督机制,公布了服务热线和监督投诉电话,在所有文化经营场所摆放了监督举报牌,在电子游戏厅、网吧和歌舞厅等场所悬挂了告示牌,聘请了50多名社会监督员,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打扶并举,促进了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县政府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努力保障文化市场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繁荣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把市场繁荣和市场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到目前,我县文化娱乐场所遍布全县城乡,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初步形成了包括娱乐市尝电影市尝演出市尝图书市尝音像市尝美术市尝文物市尝文化旅游市尝互联网上网服务市场等多成份、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体系。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入手,通过文企联姻、送文化下乡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春节晚会、重大节庆演出、抗洪救灾义演、抗“非典”演出、各种专题晚会以及大秧歌队、健身操队、中老年演出队等一些群众性文艺组织和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健康的精神食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我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存在问题?
一是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对文化市场经常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但在个别地方仍存在经营盗版出版物和音像制品、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娱乐场所扰民、外地文艺团体来我县演出品味低下节目等问题。?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文化阵地建设滞后。县图书馆在建设时属全省县级一流水平,藏书14万册,但每年的事业经费满足不了群众汲取新知识的愿望;博物馆馆藏文物1?5万件,受展室不足的影响,很多文物不能供群众参观;艺术团因受场地限制也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三是农村文化市场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正版图书、音像制品商店不多,集贸市场上多是非法、盗版出版物。同时因资金制约,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不起来,形不成一个良好的文化娱乐氛围。?
三、几点建议?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给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在繁荣文化市尝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用市场机制引导文化市场繁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县政府要进一步落实“xxxx”重要思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制度。主管部门要对文化市场实行宏观调控,运用法规约束、市场调节、行政审批和~引导等多种手段,对文化市场总量进行控制;要继续发挥文化经营行业协会的作用,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实现对文化市场的多层次管理,保证我县文化市场与全县的经济、政治、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相同步,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相对应,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要在组织实施《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开发一批特色鲜明、参与性强、适合大众的旅游文化娱乐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文化市场体系;运行机制;文献综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6-023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文化市场及其体系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关注。然而,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市场经济体系发育尚不很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则更加不完善。目前,我国对市场体系的研究较为丰硕,但对文化市场体系的研究方才起步。据统计,我国中国知网查询市场体系共有记录 24379 条,文化市场共有记录9656条,查询文化市场体系共有记录387条,其中29篇杂志文章,其他为报纸或年鉴,缺乏理论性。从当前所阅文献来看,关于文化市场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间接研究比较多,但直接研究较少,只有2篇文献中提到过文化市场体系的运行机制。现就文化市场体系的研究现状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回顾,为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本部分从以下九个方面来分析。
(一)文化市场体系的基础理论及其思考
这是国内学者研究得比较多的角度,主要集中在文化市场体系的定义、构成和作用、特点、发育障碍因素和文化市场主体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相应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王慎之(1994)系统地对文化市场的基本内涵做了详细解释,并对未来的文化市场发展趋势做了远景展望①。金明(1994)指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文化艺术事业也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但文化艺术事业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来发展②。杨运泰(1996)重点论述了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的性质和特征,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特征做了详细解读③。王勇风(2007)认为文化市场经营内容与文化商品相关,表现出突出的独特性④。包国强(2011)对文化市场主体做了深刻分析,并就怎样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给出了具体建议⑤。罗紫初、秦洁雯(2014)重点阐述了文化市场体系的内涵、结构,特征等⑥。祁述裕、孙博、孙凤毅(2015)强调即使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也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且文化市场有局限性。文化市场因其自身的局限性、文化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我国文化市场尚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弥补文化市场失灵的不足,引导和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⑦。
(二)文化市场政策及体制研究
曹巍嵩(2010)中对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文化市场新体系的基本思路方法等做了探讨⑧。雷小龙、张飞鹏(2011)从文化市场构成要素出发,探讨了近年来文化市场主体规模的趋势、资本投入市场运作后产生的新问题、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对文化市场结构的影响、法规制定的现状与不足,最后提出相应对策⑨。
(三)文化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孙婧(2015)指出文化全球化威胁到我国文化市场安全,并提出了巩固和增强我国文化市场安全的对策建议⑩。周丽华(2010)就文化市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做了探究B11。刘继萍(2013)分析了文化市场的突出问题及相应对策,以期推动文化市场的监管立法B12。
(四)对文化市场管理的研究
路宁、王异异(2008)认为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也存在着显著的问题,诸如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经营者素质不高和监督不力。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规范市场、强化管理、全面提升经营者素质、建立多渠道的监督机制、加强宏观调控B13。李国传(2011)则探讨了作为特殊商品的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后,带来了一系列的巨变,例如经营思想作风、管理体制、消费观念的变化,文化市场也出现了供与求、中与外、义与利、雅与俗、主旋律与多样化等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关系到文化市场的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需要予以回答和解决B14。王宏伟(2012)、钱崇套、赵敏(2003)等皆对文化市场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管理措施。
(五)其他国家文化市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与启示
万欣荣(2006)重点阐述了世界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市场的影响,也探讨了我国文化市场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B15。黄先蓉,徐唯(2014)指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政策方面都有可供我国借鉴的合理成分,特别对我国文化市场在供给机制,市场倾斜配置,明确非政府文化组织的法律地位、为其提供必要的职能空间等方面有所启示B16。孙惠柱(2011)认为我国可以参照欧美国家对营利性的文化产业和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的区分,及其文化组织的经济构成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B17。郑海平(2013)从美国文化市场监管这一视角切入,在概括监管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在几个文化市场监管的经验,以期能给我国一些启示B18。与此类似的研究还有程雪阳(2013)等。
(六)文化市场及其体系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孙春波(2005)指出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一同作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物,二者相互制约又相互推动。其在关注考察及正确理解把握文化市场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概念的前提下,对文化市场及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做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两者是在互动发展中激励着文化经济的增长B19。
【关键词】农村文化市场 新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村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农村的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工作中应立足新的发展实践,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势头方兴未艾,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化市场体系。但是,文化市场尚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项目少,管理力度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
(一)发展不平衡。从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看,经济富裕地区先于欠发达地区;从文化经营网点的数量比较,集镇多于乡村,平原多于山区。按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人口密度诸因素衡量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有市有场型。即人口集中,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乡镇形成文化市场较快;二是无市无场型。一些居住分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小乡村,既无娱乐场所,又很难形成文化消费群体,造成几十年来看不到一台戏或一场电影;三是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型。这种类别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些以种植业、养植业为主的农民,长年聚居原地,文化消费需求量大,但文化设施少且无场地;反之,那些有俱乐部、影剧院的村,由于劳务输出多,文化需求少,造成文化娱乐场地利用率不高,难以形成“市”。
(二)经营者素质不高。农村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法制观念淡。所以,不少经营者把经营物质商品的手段或“诀窍”照样搬来经营文化娱乐业。这样,有的经营单位或个人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逐经济效益,舞厅出现“”,游戏机房搞有奖,球棋类活动发生变相赌博,更有甚者出售、出租非法出版物。在经营过程中,有些不具备合法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如有的不经核准登记,地下经营,无证经营,有的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合法”的经营资格。
(三)监管职能难到位。目前,对镇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核侧重在阵地的建设,而对镇乡文化市场的监管力量配置、管理状况尚未纳入镇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体系。虽然,《青海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第四条已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但镇乡一级政府有些领导对文化市场管理,仍然还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性承担不明确问题,有待区政府下发必要的规范性文件加于明确镇乡一级政府属地监管的职责。
(四)庙会活动问题多。农村庙会既是农贸交易日,也是传统文化活动日。从近几年的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情况看,节目内容低劣的大棚演出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无证经营书摊和音像摊点历禁不止。这些摊点依仗低廉的价格,吸引大量的农民消费者,兜售非法出版物和违法音像制品,破坏正常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二、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民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日益强烈,与当前农村文化贫瘠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方位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改变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立足于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巩固利用好农村文化阵地,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利用好各行政村已有的文化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等基础设施。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戏剧演唱、健身操、游戏、歌曲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有条件的村都要成立庄户剧团或文艺演出队、秧歌队。文化部门在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文化意识。
(二)增强农村干部的文化意识,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把农村文化工作摆上地方领导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年度业绩来考核。在农村干部的任用上,要把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开拓精神、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实践证明,农村干部文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快慢、层次的高低和成效的大小,决定着一个村的风气好坏。农村干部要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到越是贫穷的农村越要想办法办文化,不能因为经济落后就放弃文化建设,更不能等经济上去了再发展文化;同时,要正确认识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尊重当地农村群众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队伍。
[关键词]农村文化;发展;困境;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61
1引言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发展渗透在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才能使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共同协调发展。农村文化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
2农村文化的作用
农村文化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协调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当前,在全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顺应形势所需,不断充实新内容,以变迎变,以新迎新,在载体上求特色,在实效上求突破,发展新文化、倡导新风尚,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以能动的反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新农村文化真正成为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内在发展的核心动力。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凝聚、整合、规范社会群体等功能,这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
3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困境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表现地较为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虽然新时期农村文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困境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就目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文化自身具有的宗法性、保守性、封闭性、迟缓性、单调性等特点制约农村文化发展。二是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态度导致文化建设滞后。从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来看,政府对此并没有足够认识,没有建立起文化建设的全局观、整体观,不仅缺乏将文化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也缺乏融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当中的意识。三是农民自身的主体意识缺乏,对文化的认同感不高,文化主体意识缺乏。四是目前农村由于历史、地理、经济、人文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文化市场尚不健全。五是农村文化消费能力不足。
4农村文化发展的对策
41尊重农民的主体性
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村文化发展要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靠农民参与、让农民满意”。[1]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发展农村文化就是让农民感受到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农村的文化建设应从农民的需求出发,结合农民自身的特点与不足,来举办相应的文化活动或开展相应的文化教育,针对农民群众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与耐心,并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在活动或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农民是农村文化的需求者,他们既是农村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农村文化的参与者,尊重农民的意愿,激发农民文化的主体意识,让农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既是农村文化的建设主体,又是其受益主体。另一方面,农民又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创造者。要广泛动员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让他们在文化建设中创造历史,创造文化。使新时代的农民由“传统型”向“时代型”转变,由“盲从型”向“技术型”转变,由“愚昧型”向“知识型”转变。[2]转变农民传统的封建思想,使他们切实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在经济发展以及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文化教育使民众转变传统的封建思想,使他们树立起健康的思想意识,自觉地抵制封建思想的侵蚀,对传统的文化知识可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通过讲解或教育的方式来大力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革除传统文化中的陋习,使他们对新型的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科学的认识,从而保障农村文化发展的顺利进行。
42提高文化消费力水平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人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是基础,文化消费奠基于物质消费之上,是更高层次的消费。一般来说,只有基本的物质消费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首先,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村文化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其次,创新农民文化消费观,提高农民消费品位。向农民提供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抛弃消极保守的文化消费观,最终引导农民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实现科学、合理的文化消费。
4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健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
在健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中,政府具有传播功能、防御功能、服务功能、扶持功能、监督功能和发展功能等。当前,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政府需要进一步增加文化投入,加大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比重。建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农村文化建设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体制的投资格局,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所需经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本文化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多方支持”文化发展模式,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不足问题,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各类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44丰富农村文化市场资源,建立完善农村文化市场机制
首先,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是繁荣农村公共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稳定和发展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就地取材,整合农村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善于挖掘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拉长产业链条,把文化特色转化为文化产业,用文化特色支撑文化产业,用文化产业彰显文化特色。建立农村文化市场,活跃农村文化,丰富农村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文化富农。农村文化市场要利用附近城镇文化的辐射作用,逐步缩小与周边城镇的文化差距。制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村域主体网络,形成社会化、开放式和整体效应优化的村域文化。最后,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要建立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快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建设,完善农村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农村文化市场调节与管理,遏制农村文化市场上不良文化的泛滥,政府在净化农村文化市场的前提下,在制度和政策辅助下,规范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市场资源,建立完善农村文化市场机制,为农村文化健康向上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