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应试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2005年以来,奥数就成为被媒体狂骂,被众人拍的对象,著名教育家杨东平就声称,奥数甚至可怕于黄、赌、毒。近日,成都教育局强制取消奥数。
我们口口声声称着疯狂的奥数,但是反过来,又是谁在一味疯狂地追逐着奥数?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追逐奥数成了一种社会风气,然而在扼制这种风气时,我们采取了一种最极端也是最愚蠢的手段,强行扼制。但是,我们又是否去挖掘追逐奥的根源呢?这就好比是当年鲧为治不而采取的堵塞方法,最终也不是无一收获吗?众多高校以奥数作为门槛,与其说是追逐奥数,还不如说是追逐高校。90%学奥数的孩子也不过是为了高校,为了竞赛而去奥数,他们纯粹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么?不,他们连最起码的兴趣都没有。
奥数的实际意义是在于在基础课程上深化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方式。从心底里想想,奥数有错吗?我们不该否认它实际意义的正确。但是,如今奥数已被人们所扭曲,甚至成了进入高校的手段。我们所想的问题不是该不该取消奥数,而应在于怎么才能还原奥数的真面目?高考、中考加分很诱人,它也就是扭曲奥数的真正元凶!它就是家长们追逐奥数的最大诱因!
换个角度想想,那些对奥数兴趣的孩子是不是同时遭到了对天赋的扼杀?这就好比一个生性温和的人被抬着去学武术,这是对本性最大的扭曲/
奥数的存在是为了兴趣,而不是为了在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式。奥数没有错,错在于家长的追求与社会教育上的奥数加分制度。怎么样杜绝这种现象,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重要的还是人们对奥数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民族文化;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在目前的跨国跨语言交流活动中,英语无疑是一种最普遍的通用语言。英语的国际通用性是由原因的,因为这门语言的包容性比较宽泛,其虽源于印欧语系,但却包容兼蓄了世界上很多民族的语言文化,而且其包容兼蓄呈动态性,随时随地地兼蓄,跨地域地兼蓄,仅仅看其所兼蓄的日语和我们的汉语元素就足以观察到这样的特点。可以说,在英语中承载着多种语言变体,但无论哪种变体,都是在英语的母语基础上兼收并蓄的。充分认识到英语的这种包容兼蓄的本质,在于说明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脱离我们汉民族的文化去教学,而应该结合我们的民族文化去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得体地转换英汉两种语言,不会因为不熟悉或不懂得本民族文化而有失中国传统文化。
1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误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基于这样的意义,英语教学也同样离不开支撑它的文化。但在当今我国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也能考虑到导入英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但导入的文化教育却存在着问题。如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会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授语言,星星点点地也会向学生传授些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但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学生们很难结合所要学习的语言去深刻体会。至于对于我们中国文化,那就结合得更是少之又少了,甚至觉得中国文化不应该是大学英语课堂所要涉及的内容,根本无需"搀和"这样的内容。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甚至有意的避开。
必须注意到,英语目前不仅仅只是英美人的母语,随着它的变体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门名符其实的国际最通用语言。我国的大学生学习英语,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当然要跟得上它千变万化的特质。当然,英语的这种兼容性对我们汉语也不例外。
信息化社会带来了地球村的概念与交际的现实,在地球村中任何交流都是双方面的。英语学得再流畅,又很熟悉西方文化,但却无法用英文表达中国元素、中国的特色与精华,那么这种交流效果也会缩水。我曾对本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过用英语表达中国的精神文明及历史文化的测试,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大多数学生们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中国特色的事物。
2 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育部门的改革。无论哪一种教学都是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的,大学外语教学也不例外。这些要求是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所以,要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首先需要教育部门的改革。改变教学大纲和具体的课程要求。在英语教学大纲中,适当的纳入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在开设英美文化、英美概况这些课程的同时,开设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学到如何用英语表达相关的中国文化了。
教材的改编。任何知识的传授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传播也同样需要教材的支撑。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许多文章都来自于英美原文,强调原汁原味。然而,这样的素材存在着它固有的缺陷。因为是英美原文,所以它所代表及传播的都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学生所接受的思维理念也是以西方为主的。如果不改变目前的教材现状,学生就无法在英语课堂上接触中国社会文化知识。所以,大学英语教材的改编势在必行。应适当的加入关于中国社会习俗、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或者在遇到关于西方文化内容的知识,可以利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对中国文化进行渗透。
现代化设备的应用。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许多,不再单纯的依赖老师和课本。多媒体、网络、远程教育系统、自主学习平台等一系列现代教学设备的涌现,给学生塑造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而以上的平台也为大学生掌握中国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即使课本中涉及到中国文化的知识,教师也无法全面的讲解。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此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在课上给学生讲解一些片段,而把其余的部分传到网络课堂上,供学生课后再细细的品读、理解、吸收。比如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现代散文精选等,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都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多媒体教学应该被充分利用,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观看体现中国元素的视频。如《美丽中国行》这样的纪录片和《花木兰》此类的电影。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指导学生:这是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在看中国。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美丽山水、深邃悠远的人文文化也是值得他们学习及欣赏的。
教师本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要想给别人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中国人一直用这样的理念来要求教师。我们一直在谈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那么前提是教师本身拥有极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多是80、90后、年轻的一代,他们的成长历程本是忽视中国文化的,因此不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 问题 解决措施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大部分人很难掌握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在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受到阻碍,所以我们应该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我国的英语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更加符合时展的需要。
一、我国英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英语教学十分落后
首先,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师资,教师的素质差别很大。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那么教师就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可以提高教育的先进性,同时还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我国农村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专科毕业,没有较好的专业知识,甚至口语中还带有较为浓厚的口音。有的教师要同时教几个年级的英语,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率。
其次,观念较为落后,对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在农村地区,人们的观念十分落后,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由于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有的家长甚至没有接触过英语,所以他们不了解在当今社会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他们的视野相对较窄,这就使得他们与外界脱轨,不能很好地重视英语的学习。而且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家长不愿意花费更多金钱让孩子学习英语,这从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全面展开。
最后,缺乏合适的教学环境。由于农村孩子与外界交流较少,同时农村的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环境都比较落后,这就让农村的学生不能有重视英语学习的意识,他们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这是不利于英语教育发展的。
(二)教师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地是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加以运用,学生学会的是“哑巴”英语。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听和说的能力,只有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提高,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才会更进一步。
二、解决我国英语教育发展问题的措施
(一)解决农村英语教学问题的措施
要想改变我国农村英语教学水平落后的现象,首先要增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政府应该增强对农村进行教育支持的力度,为农村输送更多优秀的教师资源,或为农村教师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用这样的一些方式,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推进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教育设施的投入。农村教学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善,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所以政府应该加到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晚上学校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高科技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有用的学习资源,扩宽学生的视野,例如为学院修建一个微机室,给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等。同时还应该大力呼吁社会上的一些事业团体,为农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二)普遍存在的英语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素养,更深入地对英语进行学习,提高对英语的认识。很多教师对于英语中的知识点没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例如以英语中的冠词为例,很多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冠词用法的讲解时,他们只是告诉学生冠词的用法,而不能将其更深刻的意义教给学生,就不能让学生对冠词有更加深入的掌握。
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和写,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样使得学生不能在生活中用英语与他人沟通交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最后,应该对我国现有的英语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如果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不能有实质的转变,那么无论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会让英语教育的发展更进一步。不应让学生在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习英语,而应该重视英语的实用性。同时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放松,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在英语教育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我国现行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阻碍我国英语教育的经一步发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让我国的英语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科学出版社,1999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为我们创办书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我校决定从学校的写字教学入手,争创特色,全面落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在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课程外,开设了写字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我们认识到写好汉字不仅是书法家的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事。书写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优秀品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多个层面分析,说明加强写字教学对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及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 <
二、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学生自身之需,是基础教育之需,是社会发展之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写字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形成“学写字即学做人”的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写字主体,成为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更新写字教育目标,让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写字,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更新写字教育方法,即根据写字教材特点,寻找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优化写字教育资源,力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学生写字的自主化,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达到写字教育个性化、特色化,从而为培养学生写字素质服务,为学校写字特色建设服务。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写字教育要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获得多种心理上的体验,进而提高其写字素质。写字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要找到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运用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以渐变为指导,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急躁不得,虚伪不得。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巨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写字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素质(主要是经过有选择后提取的有关技法论述),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既为学生在日后的书法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又使一些将要从事其他研究与工作的学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与陶冶。同时,也能够丰富写字教育资源,提高写字教育质量。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根植一颗“写工工整整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中国心吧!
三、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创设良好的写字教育环境,大力促进教师书法水平的提高。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材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写字的实际现状进行写字教育。培养学生把字写得准确、工整、整洁、美观,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写字教育中,要发挥生活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写字素质、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同时,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在写字教育中的作用,由点到面地完成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任务。并且让学生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做人的信心,让他们挺起胸膛做人,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和审美水平。(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开创科学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字技能,提升写字教育质量。
2、开辟多种教育渠道,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形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3、开发写字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道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5、开办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及教育素质,形成良好的写字教育氛围,促进学校写字特色的建设。
四、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一)本课题的实施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
明确目标,进入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同时按照一定的方法,了解小学生写字素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学习理论经验文章,在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写字教学,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撰写相关论文。
2、实施阶段
有了理论指导,有了案例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经验形式提炼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所遇见的成功的做法。尤其注意学生个案的搜集和整理。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成立学校“云笔”书法班,制定各项制度和章程。在校内建立一套基本完善的写字教育体系,发现学生中优秀的小小书法家,组织这些学生进行书法创造,提高学生的写字素质,并向报纸杂志投稿,以厚实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
总结课题运作情况,查漏补缺,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
(1)做好实验验证,总结,撰写有关经验论文及实验报告。
(2)收集,完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3)学校对课题进行自查。
(4)准备验收、评价。
(5)推广实验成果,对课题实验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教育中,我们突出强调了课内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写字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相配合。
1、激发兴趣,引导写欲。如创设想象、课件展示、实物演示、模型制作、律动表演、儿歌诵读等。
2、多种途径,科学练习。如执笔运笔新认识、先练长体字新方法、整体观察汉字特点等。
以下是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谈美育,必须从德育谈起,当下教育者的共识是: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大。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家庭、教师、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如果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我们对德智体美这四者的关系没有理清。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以德育为先,实质上应该是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德育是方向,德育既是独立的教育,同时应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面向,智、体、美三育均应贯穿德育的主线,这才是四者正确的关系,所以真正的教育者讲美育必先讲德育。但教育的现实却把德育孤立,德育成了班主任的工作和《思品》学科的任务,既然有人负责,又是一门独立学科,好像就分工明确、任务清晰了,于是智、体、美三育好像就与德育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学校中的怪现象就是:除了班主任和思品课教师,一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传授知识,不教学生做人,拿成绩衡量品格的行为比比皆是,最终班主任压力大且精力有限,思品教师教育空间有限,如此一来,德育成了孤家寡人,如何不难!
另一方面,很多教育者把美育异化为“术”,功利化倾向严重,忽视了其道德教育的本质。美育的提出,源于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主张,他提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的观点,希望通过美育独特的精神性、超脱性、创造性、社会性代替对道德教育的作用。至20世纪80年代美育和德、智、体三育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美育观点提出至今,就一直纠缠在“术”和“育”之间,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全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体、美等就成了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美育被狭隘化为艺术教育,更糟糕的是异化为“术”――升学捷径和课外辅导的实用之术,于是,美育成为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傀儡,浩浩荡荡的艺术生和人潮涌动的艺术班也掩盖不住美育的虚假繁荣。于是艺术教师觉得教授绘画、手工、声乐、器乐等技艺就是在进行美育,“技术审美”的教育观占主导地位,培养出不少“技法纯熟情感空虚”的学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荫昌先生指出:艺术教育要归位到“育人”的本质上来,正是对当下不良教育现象的警示和提醒。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教授王旭晓撰文呼吁: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取代美育,她只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途径。这更是对美育“异化”的审视和批判。
所以,教育者必须对美育进行再认识:美育是采取美感的教育形式,以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的教育目的,其本质是审美情感的教育,更是“立德树人”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美感的教育形式是什么?绝不仅仅是美术、音乐、戏剧、建筑、文学等形态,这些仅仅是“美之物化”的形式,而美感的教育形式应该是“美的文化”――以“审美”为核心的三个维度的和谐建构:审视作品创作表现之美,感悟作品人文背景之美,感受教育者人文情怀之美。
审视作品创作表现之美,主要指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技巧,经典性和代表性的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本体之美,启发人的创造思维;感悟作品人文背景之美,主要指作品的内涵、背景和创作者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气质之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感受教育者人文情怀之美,主要指教师和家长对“育人”本质的理解,以美的思想、语言和人格影响人,让学生浸透在和谐的师生、家校关系之中,涵养人的道德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