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思想素质

大学生思想素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思想素质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宿舍 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61C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宿舍既是大学生休息、学习、生活的综合场所,也是反应学生文化追求、理想追求等思想动态的重要场所。通过有效的管理,通过加以监督和引导,使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以至思想、道德及人格方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一、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工作,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工作,一方面能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丰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宿舍管理的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

二、大学生宿舍中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状况

寝室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寝室良好的生活环境主要体现在良好的卫生环境方面。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宿舍卫生。但是有个别学生宿舍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因素,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比如:有的学生自立意识薄弱,物品摆放不整齐、乱扔垃圾、不及时清理宿舍卫生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安全问题

由于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加之缺乏社会经验,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在遇到紧急情况或不法伤害时不知采取何种有效的应对措施。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人际关系

学生宿舍当中存在不良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存在不和谐的声音。存在这种现象的学生各自的性格、习惯以及成长的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冲突。比如:有的学生由于第一次住校,不习惯集体生活,缺乏集体感,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有的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不会替别人着想,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舍友好好沟通和交流。还有个别学生沉迷于网络,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上网玩游戏上面,跟同学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四)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各种压力也逐渐增加。新生面临环境适应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贫困生经济问题、情感问题、家庭问题等各种原因而导致学生思想、心理压力大。

三、大学生宿舍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对当今大学生而言,宿舍是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它不仅仅是休息、住宿的地方,还是一个小家庭、小社会。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部分大学生人际认知的偏差以及人际交往技能的缺失等原因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

有的学生面对新环境难以适应和接受,尤其是家中被父母溺爱,独立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在家时父母一直对她宠爱有加,使他们缺乏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当环境改变,无法独立面对大学生活时,很难适应。导致不能正确的处理好宿舍人之间的关系,不能与室友很好的沟通和交流。

(2)学校教育

在大学之前的教育中片面的重视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能力和身心健康等素质教育。由于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只重视成绩,而在其他方面的教育被忽视等现象突出。

(3)社会影响

由于大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网络信息、通讯工具的发达,一些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部分学生因跟不上学业和就业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为了倾诉和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容易被网络的虚拟世界所吸引,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来满足他们的自我成就感。

四、针对大学生宿舍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学生寝室

辅导员应该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更好的了解学生,同时要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密切同学生联系,掌握学生第一手材料,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辅导员不仅要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而且要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效地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教育,指导和督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同时更好更有效的遏制因心理疾病引起的突发事件。

(二)做好住宿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1)学生要主动、自觉提高安全意识

学生应该主动、自觉地提高安全意识。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学习一些有关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掌握基本的安全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宿舍内不使用大功率及违禁电器、不私拉乱接电线,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陌生人随意出入本宿舍,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时刻注意保护自己。

(2)加强卫生管理

宿舍是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所以使学生有一个整洁、舒适、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引导学生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搞好个人卫生、宿舍卫生。通过优秀寝室、文明寝室、党员寝室的评比,树立典型,给学生做榜样。

(3)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生自身素质;思想素质教育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园地,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学有所长,业有所专。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使学生成为更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品质、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人才质量直接关乎着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大学生必须面向社会需要,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

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S·拉塞克等人编著的《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被国内外学者广为推崇和广泛引用,认为培养“人格力量”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特征。

现阶段高等院校仍有很多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现阶段大学生具备独生子女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换位思考能力差、重视眼前利益,忽视整体发展,责任心差等。

2、青年学生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盲目的追求新奇和时尚,贪图眼前的享受,缺乏对自己将来的整体规划,没有树立起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普遍较差。

高等院校推行的素质教育不彻底且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1、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接受知识水平都存在很大差异,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做不到因材施教,导致素质教育的效率低,效果差;

2、高等院校很多科目还局限于课本知识,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知识相对死板,不能联系实际,使得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效果差,影响低。

随着人才的短缺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等院校深化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民族高等院校思想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通过思想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思想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健康的个性,使他们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强烈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成为一代生气勃勃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院校学生没有经受过挫折和艰难历程的磨练,心理不成熟,缺乏正确的人生信仰,辨析力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在缺乏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出现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信仰缺损等现象。例如,最近在各大学猖獗的传销活动,诱导学生错误的金钱意识和道德意识以及歪曲的价值观,诱发了一系列的犯罪案件发生。究其根本,是因为大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差,法律观念淡薄。增强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有助于使大学生的性格更加完善,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可以使大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需求,对国家政策法律的了解更加完备。

民族高等院校的学生具有多民族性,不同民族学生间的文化、交流、风俗习惯与信仰等的差异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也有更强烈的民族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如何教育学生,使少数民族在遵守本民族信仰的基础上,尊重、维护其他民族同学的民族信仰与利益,使多民族学生在校内更和谐的相处,是民族高等院校急于解决的重要问题。

民族高等院校学生文化水平差异较大,语言接受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不同,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仍有一些障碍。根据不同学生知识和接受水平进行不同深度、不同速度教育,从而促进、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对于民族高等院校的学生,更要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了解,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思想教育,对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气氛有积极作用,还对加强民族团结和个地区团结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民族高等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根据对社会需求的分析和对民族高等院校实情的实际考察,深化和改革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有其必要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实情出发:要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针对中国国情,要针对民族高等院校学生,要针对学生独特的特点,制定出更详尽的方针政策,具体分析学生生源情况、民族情况,生源地教育发展情况等,根据分析资料,确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以求取得预期成效。

2、从学生出发:要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确保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知识。可以按学生高中所学知识进行分班或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按文化水平进行分班,尤其对少数民族语言交流有障碍的同学进行单独授课。

3、从实际出发:要加深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师教授的知识要尽可能多的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活,真正学会,真正理解,真正会用。

对民族高等院校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成长,逐渐建立适合时代进步需要、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民族高等院校特点的一套完备的民族高等院校思想素质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永富,陈铭彬.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 宿舍载体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50-02

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众多内容,以宿舍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现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选择。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管理者,教师要校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力点和着力点,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拓展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广度,为全面塑造大学生过硬的思想品质创造良好条件。

一、完善管理制度,创建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形式

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有自身特点,在建立健全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时,需要从学生思想现实出发,强化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用最为实用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互动良机。

(一)健全宿舍思政教育管理制度。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相关制度做保障,尤其要规范学生相关行为,这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有重要现实意义。建立健全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要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和大学生思想现实来展开操作。为提高相关管理制度的适合度,我们不妨开展多重学情调查,充分征询大学生的参与意见,以体现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特征,达到影响参与者行为的目的。

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时,需要管理主体客体各方达成共识。如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宿舍学习制度、宿舍评比制度、宿舍作息制度等,每一项管理教育制度都需要征得大多数学生的支持和认可,这样才能提升制度效力。特别是宿舍公约之类的管理措施,需要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为管理者提供操作指向。

(二)建立宿舍载体思政教育形式。大学生宿舍载体思政教育形式众多,在具体操作时,需要作出比对和选择。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载体,其职业性、专业性特征较为突出,针对不同专业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能够极大提升教育管理的有效性。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这些学生的职业意识较为强烈,作为教师,需要观照学生就业方向和成才意向,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更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基本技能素养,为顺利就业成才做好铺垫。

大学生追求个性化成长,特别是对新事物有特殊的敏感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跟时展步伐,创新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形式也是大势所趋。环境熏陶、网络教育、个别教育等方法,是大学生宿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见模式。所谓环境熏陶,注重的是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环境的构建,用集体力量创设特定气氛,以影响大学生思想成长。网络教育法,是信息时代的教育形式选择,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对学生思想进行跟踪式教育影响。个别教育是根据学生个性问题展开的具体教育活动,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二、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管理

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涉及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和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群体,这些人应该成为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重要成员。

(一)加强宿舍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建设,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效度。从不同构成成员角度入手,整合管理队伍,塑造管理人员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稳定性强的管理队伍,已经成为以宿舍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个管理队伍构成中,辅导员责任更突出,提升辅导员管理技巧和责任意识,特别是培养辅导员管理责任心,对大幅度提高宿舍管理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大学生宿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宿舍载体思政教育服务品质,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觉性。辅导员具体负责班级宿舍管理事务,强化辅导员业务素质培训,使其接受崭新思想意识熏陶,也可以给宿舍载体教育模式注入新鲜动力。

(二)利用党团组织深化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党员和大学生干部是重要生力军。党员和班干部代表先进形象,要为一般同学树立良好榜样。因此,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开展激励工作,调动党员干部自我教育积极性,并建立多种激励和监督制度,对大学生党员和干部开展多重教育,使其成为一般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在学生干部中,宿舍长应该发挥关键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宿舍长要肩负组织、协调、监督、汇报等职责,针对宿舍长制定奖惩制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每一个学生宿舍都有学生干部或者学生党员,这些人应该成为宿舍载体教育可以倚重的力量。如创建“党员示范宿舍”,可以为其他宿舍树立学习榜样,学生有了带头人,自然能够展开自我矫正和成长。学校不妨将学生入党、评先树优等活动与宿舍日常工作和表现结合起来,以巩固宿舍载体教育成果。

三、开展多元活动,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内容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校园文化生活有较高追求,以大学生宿舍为载体开展相关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深受大学生青睐。

(一)设计个性宿舍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大多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专门针对大学生宿舍开展的文化活动却比较缺乏,为满足大学生个性成长需求,我们要深入到大学生宿舍中,多方面征询大学生意见,探索宿舍文化活动设计。职业学校具有职业特点,不同学生群体也有不同兴趣爱好,针对学生个性需求设计文化教育活动,不仅具有极强的人文色彩,也为学生个性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宿舍文化活动设计组织时,学生干部需要发挥关键作用,只有调动所有成员参与主动性,宿舍文化活动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如开展“书香宿舍评比活动”“宿舍征文活动”“防火防盗活动”“公共关系学讲座活动”“文娱联谊活动”“演讲与口才训练活动”等,都能够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精神食粮,其受众群体会不断扩大,并通过这些活动传递正能量,促使大学生进行思想改造,不断洗涤灵魂,为大学生多元、个性发展提供重要源动力。

(二)拓宽宿舍文化建设广度。宿舍文化活动代表学生精神生活意愿和诉求,在彰显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同时,给大学生提供创新空间。宿舍文化建设不应该是封闭的活动,而要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契合,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展示自我,从更广阔视野展示个性。在具体活动时,可以在校内展开横向交流,也可以与其他学校甚至是社会不同行业联系,以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为大学生的多元、个性、健康成长创造机会。

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模式没有固定的操作思路,不妨鼓励大学生拓宽眼界,让大学生从未来成长需要出发,对自身素质展开针对性设计和塑造。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目标比较鲜明,职业观比较突出,在宿舍载体教育管理中,我们要着眼大学生未来发展需要,鼓励大学生走出宿舍,与更多社会人展开交际活动,通过走访企业、机关、工厂,实地观察学习体验,以提升自我管理意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社会人才做好坚实铺垫。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利用宿舍为教育载体开展教育活动,不仅符合现代大学生普遍心理诉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完善宿舍思想政治管理制度,创新大学生宿舍载体教育管理模式,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自然升级,以满足大学生自我成长追求。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就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价值观的主要表现

1.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转型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特别是成人社会中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剧烈变化使得置身于社会中的青少年学生遭遇了信仰上的困惑与冲突,如怎样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奉献与索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等。

2.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自我意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3.生活追求新潮,贪图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的原因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社会大环境的各种因素都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

2.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3.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1.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引导他们做品德高尚的人。部分青年学生中存在有道德伦理的困惑,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培养,是消除青少年伦理困惑的最根本的途径。

2.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讲公德就是要尊重社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要使社会、公众在自己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者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者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一个好的教育者身上应该具有两种力量:知识和人格。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靠的正是这两种力量。而教育者要言教和身教相想结合,其中言教就是展示知识的力量,身教就是展示人格的力量。这就要求教育者对自己宣传的道理,要坚信不移;对自己提倡的品德,要力求具备;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应切实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应坚决不做。教师不仅要通晓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

此外,还要加强教育者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终生受益的。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强化教育者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为教育奉献的思想。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素质教育;影响;探析

作为互联网的最大受众群体之一,大学生投身虚拟网络世界的热情最高,受其影响也最大。深入研究和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前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1 网络的基本特性

我们要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所造成的影响,首先就必须对网络的特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已从不同视角对网络传播的特性作了大量分析,尽管不同学者在理解上尚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几乎都承认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是网络最基本的三项特性。

1.1 开放性

网络的迅速普及,使计算机真正成为连接在网络上的“终端”,成为人们互相访问和交流的工具。迄今为止,没有什么能像网络那样神通广大,兼容并包,搭建了一个人人可以“各尽所好”的自由平台。在网络网中,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学习、工作,其自由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信息资源浩如烟海,通过网络人们能轻易的搜寻到自己所需的各种知识,快速地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历史、科技等各种信息。

1.2 交互性

信息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使实时交流反馈成为可能;多媒体传播技术的完善,也使人们在网络上交流变得像面对面交流一样自然,这极大激发了人们交流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正因为网络的交互性,信息资源才在真正意义上被人们所共享。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然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也对每一个使用它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进行恰当的处理,将是网络时代学习者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1.3 虚拟性

网络以虚拟技术为基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符号化的形式得以展现。这为人们创造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交往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互相信任,在现实生活中却越来越封闭,不愿与人交往。这种异化现象,反映出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在缺失,冷漠正在增长。更有甚者,一些人逃避现实,寄情于网络之中,沉迷于虚拟世界而难以自拔,以致于情感自私冷漠,社会责任感降低,各种病态现象滋长。

2 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素质教育带来难得机遇

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灵敏,容易接受新事物,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便捷,是网络世界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实践证明,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为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创造了难得机遇。

2.1 有利于扩大大学生的知识空间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2004年,据美国新泽西州NEC研究所的劳伦斯和吉尔斯统计测算,因特网上可见所得网页就已达约8亿,共包含了约15万亿比特数据信息和1.8亿幅图象。通过网络,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快捷的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从而摆脱过去对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渠道的依赖,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在学习的内容上,学生可以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随时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突破传统教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限制; 在学习的进程上, 利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远程教育体系,学生可以自己挑选教师,选择课程内容、安排课程进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在学习的时空上,网络的交互性与信息共享,使得课堂不再局限在一间教室内,甚至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内,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交流活动彻底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网络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知识空间。

2.2 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高校素质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与大学生的互动为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分享式、自主性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从网络上寻找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信息、知识并进行模拟实践, 可以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将不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权威者和垄断者, 而深化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引导者和监督者。在新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平等自由,学生的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交流并获得解答。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这就更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其自身学习进步的创造者和评价者, 变“由别人教育”为“个人自我教育”。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自我潜能的发掘和自我约束力的增强, 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有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思维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纷纷提出“网络思维”的概念。作为现代思维方式的最新形式,网络思维方式除具备一般科学思维的优势之外,在横向、纵向、空间结构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散性”[1]。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好似一个巨大的、即时的、便捷的、提供新知的图书馆,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在特定情况下,其所需的信息往往都是具体而确定的,这就需要人们具有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识别和提炼的能力,以满足自身需求。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时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同时阅读、写作、收看视频、聊天交友;同时被称为搜索引擎的网上检索工具允许操作者自由确定,从不同角度检索所需信息, 审视同一问题。

3 网络发展使大学素质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的带来诸多挑战。

3.1 思想意识遭遇冲击

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或者说是文化竞争,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的话说就是“软权力”之争。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本身不具有任何阶级性、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但是,当它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时,网络使国家间的地域屏障被打破,政治文化的渗透和传播更为直接和广泛,传统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大为减弱。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妄图通过没有“国界”的网络,以西方的意识形态来取而代之。他们往往打着“自由”、“人权”、“民主”、“平等”的幌子,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和迷惑性。大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被其欺骗,而沦为他们的信徒。此外,网络上广泛存在着的极端文化、消极文化、堕落文化等腐朽思潮,也会像一样无孔不入伤害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使他们丧失理想信念,身陷其中难以自拔。

3.2 道德伦理面临挑战

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网络是一个纯粹的“虚拟空间”,也是一个真正“自由”的地方,网络的隐匿性,使网民的真实身份得以影藏,网络的开放性又使人能够摆脱现实的道德约束,行为的随意性增加,行为主体的道德规范被严重弱化[2]。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自控能力弱,伦理道德约束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网络上的诸多不道德行为极易诱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从而使自身处于矛盾冲突的道德选择中,引发道德困惑和混乱。加之外界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道德意识大为削弱,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错觉一旦被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另外,网上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部分大学生因此流连忘返,毫无节制地浪费时间和精力,沉溺于虚拟网络中,对现实世界渐渐远离而变得陌生,对社会责任的感悟与理解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严重影响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

3.3 个性心理受到影响

网络是精彩的,但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大学生在其中很难获得真正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新鲜、刺激使得上网行为本身产生的,具备“上瘾”的可能。网络的自由性尤其是网络游戏角色的英雄化设置,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为人处事的“成就感”,甚至是误认为自身价值的实现,会使其丧失时间感,失去自制力,最终逃避现实。迷恋网络还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人格障碍。由于网络的隐匿性,一些大学生在网上交际时常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虚拟角色,以寻求刺激,获得满足。然而一旦回到现实之中,网上、网下的巨大落差,又使其经常处于多重角色差异和冲突之中,产生焦虑和失落感,诱发心理危机,导致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碍[3]。长期沉溺于网络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青少年,因为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真实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缺乏伦理道德的制约,缺乏情感的体验和责任的担当,不可能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和塑造。我们应当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网络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充分利用它的积极功能、规避它的消极功能,深入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推向深入,使网络在育人树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洁.浅谈网络对人们生活与思维的影响[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5).

[2]夏名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