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区运营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加拿大;太平洋滨海地区 国家公园保留地;中国;滨海型景区
引言
加拿大地广人稀、风光优美,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之一。从1885年设立第一个国家公园——班夫(banff)国家公园以来,经过1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包括42个国家公园、29个国家海洋保护区和157个国家遗迹的较完整的国家公园体系[1],为旅游事业和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形成了从国家公园设立到土著人政策等一整套规章,为加拿大国家公园百年发展做出了经验总结和提供了法律支持。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加拿大是著名的公园大省,除东部落基山区的山地公园群落外,西部太平洋沿岸的滨海地区,也有几处海岸海岛型国家公园保留地。它们与内陆型国家公园有着许多显著的差异。其经营管理的先进之处,能为我国滨海型景区的运营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加拿大太平洋滨海地区国家公园
(一)三处国家公园保留地
国家公园保留地是在加拿大国家公园法(cnpa)保护下的一种特殊自然或历史遗存,在这些公园保留地中可能涉及到原部落(first nation)的许多切身权利或利益[2]。WWW.133229.cOM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联邦政府、省政府和原住民政务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新建了三处国家公园保留地,它们成为了该省重要的滨海旅游胜地。
(二)旅游资源与特色
公园所在区域阳光充足、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冬暖夏凉。有优美的海滩和海岸地质风光;独特的滨海植被和海洋生物景观;新奇的徒步旅行游览区域等。此外,原部落(first nation)在此数以千年的繁衍生息赋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印第安文化遗迹。瓜依·哈纳斯(gwaii haanas)国家公园最为突出,其独特的海达族(haida)文化遗迹是公园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也是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
不同于加拿大北部地区的国家公园多见大面积自然原始风貌,人口密度小。该区域的国家公园面积相对较小,且散布于各大小岛屿和礁石,并居住有相当数量土著居民。尤其瓜依·哈纳斯(gwaii haanas)国家公园,分布多达138个岛屿。由此可见,它们不仅地形条件有独到之处,土著人的居住使得其经济环境也更加复杂。
(三)公园管理
加拿大所有国家公园均由联邦内阁的国家公园局(parks canada)统一指导和管理。加拿大国家公园局成立于1911年,领先于美国五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公园管理专门机构[2]。国家公园局有相应的立法支持——加拿大国家公园法(cnpa)。此外,各公园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公园管理计划,以达到最为适度和有效的管理效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这三处滨海型国家公园保留地都有自己的公园管理条例,包括环境保护、商业管理、游客管理、土地使用等具体内容。海峡群岛(gulf islands)是最晚成立的国家公园保留地,它的公园管理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参考了其他两公园的先进经验。
(四)公园运营对区域社会的贡献
1.温带雨林荒野环境的保育
珍贵的温带雨林主要分布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半岛、阿拉斯加东南部,以及加拿大温哥华岛西海岸[3]。其中现存面积最大的一片,约占全世界1/4的温带雨林——大熊森林,就分布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太平洋沿岸三个滨海国家公园,地处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区,它们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温带雨林荒野环境的保育事业。
2.原住民印第安人本土文化的保存
尊重原住民的本土文化是国家公园运营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加拿大土著保留地政策。在国家公园保留地政策下,太平洋沿岸地区一些土著居民享有土地所有权,在该区域仍然可以从事正常生产和生活,对土地拥有某些特殊权利,并且和联邦政府一起共同协商参与制定公园相关政策。因此,太平洋沿岸三个国家公园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当地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平和政治环境和维护多元文化。
3.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堪称岛屿经济发展典范的温哥华岛和爱德华王子岛都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这与该省滨海国家公园的运营有着重大联系。在国家公园保留地的政策支持下,该区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渔业、农业、现代休闲娱乐业、生态旅游业、文化旅游业等。因此经济发展平和,生态环境保护到位。
二、中国的滨海型景区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余万平方公里国土,多达5400余大小岛屿。东临浩瀚的太平洋,从北向南依次围绕着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与岛屿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滨海地区是人类活动较频繁且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也是现代旅游的热点地区。中国对滨海区的旅游开展已久,滨海旅游资源基本格局大致形成s形态势,由北向南形成4大旅游带、10大旅游区[4],其中包括大批风光优美的滨海风景名胜区。
三、滨海型景区运营管理启示
加拿大国家公园局作为联邦内阁中的一个专业性二级职能组织,为世界各国公园系统的管理提供了良好范例。中国虽然没有国家公园建制,但是属于这一体系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是游憩用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5]。
1.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环境
加拿大的滨海型国家公园在海洋环境保护和保持生态原真性、自然性方面比较突出。除对游客行为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管理部门还重视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通过开展冬夏令营活动、解说项目、青年志愿者项目、遗产交流项目等途径,培养激发游客大众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热爱之情。
较加拿大不同,我国滨海景区经营往往侧重于游憩活动的开发,游客接待量较大。游憩活动的大量开展和巨大的游客量给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重视海洋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环保政策;规范环保管理体制;加强环境检测监控能力以促进滨海旅游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是中国滨海型景区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2.完善游客安全管理机制
滨海型景区游客安全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加拿大国家公园有完善的游客安全管理机制,国家公园局设有专门管理公共安全的机构,负责游客安全相关工作。如:制定公众安全管理计划;同其他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编写安全信息;建造和维修各种设施(游道、警示牌、天桥、栅栏等);安排各公园内的特定安全巡逻人员;提供搜索和营救服务;提供事故处理方法等。不仅如此,游客安全管理条例也相对完善,有诸如海洋食品安全管理条例、野生动物安全条例、团队活动准则等。
目前,中国的滨海旅游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由于海洋归属权、使用权、管理权的多元化,使得管理体制难以形成以旅游为主体的统一、强力、有效的主管部门[6]。滨海旅游管理机构(地方旅游局、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缺乏权威性和领导高度,权利分散,处事效率低,因而限制了滨海旅游游客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制约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因此,统筹管理机构部门、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和完善安全事故法制体系是中国滨海型景区在完善游客安全管理机制方面迫切的要求。
3.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滨海型公园可开发的旅游项目相对丰富。加拿大对各公园的商业运营活动实行商业许可证制度。即依照加拿大国家公园法、国家公园保留地管理暂行条例、公园保留地长期管理计划、加拿大财产法、省级环境土地用地相关条例等法律规定颁布商业许可证。并对其申请、暂停、续办等都有明确的具体规定。完善的商业许可证制度使得商业项目在开发审批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规范的规划,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严格的监控。
虽然中国的滨海旅游发展已久,但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产业布局仍相对混乱。滨海旅游对商业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却缺乏统一规范的规划管理,各项目又常常单一、低俗和过分商业化。这种不合理的滨海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引致了滨海旅游区旅游产业布局混乱。
4.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
加拿大国家公园制度高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它不仅尊重自然规律,进行科学决策、依托严格的法律实施规划管理、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而且以坚持保护第一、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作为工作方针和原则,以培养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为目标[7]。
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中国很多经济产业部门都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迫切需求,旅游经济也是如此。因此,滨海旅游需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维持生态平衡,使滨海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带动原始海洋经济产业,并与之和谐有序地共同发展。在实现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产业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national parks of canada. pc.gc.ca/progs/np-pn/index_e.asp.
[2] 王连勇.加拿大国家公园规划与管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杜盛梅.鲜为人知的温带雨林[j].科技潮,2005,(2):50.
[4] 梁保尔.我国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科学,2006,(6):43-46.
[5] 王维正.国家公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云南旅游企业;等级评分法;跨国经营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010-04
[作者简介]孙磊(1978-),男,汉族,河南漯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投资。
跨国经营并取得规模经济效应、获得协同效果是国际著名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因此,云南旅游企业若能成功进行跨国经营将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利于相关企业提高服务能力、分散国内经营风险、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开辟新的旅游人才成长环境,特别是高端旅游产业领域,这也将为后继综合性人才培养创造新的发展目标和模式。
一、云南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云南旅游市场整体特征
云南旅游业在国内起步较早,经过三十多年的培育,已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目前,云南旅游市场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
1.国内外旅游客流持续稳定增长。从1996年至今,除个别年份外,云南省旅游接待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1996―2005年云南接待海外游客年均增长108%,接待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54%;2005―2014年,云南接待海外游客年均增长124%,接待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69%。
2.旅游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并相对完善。云南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在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品牌创立、旅游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旅游项目建设方面,A级旅游景区、国家公园等走在国内旅游发展的前沿,相应的创新延伸业态旅游小镇、旅游综合体等地产项目蓬勃发展;云南创立的国际知名旅游品牌类别不仅涵盖旅游目的地、纪念品、土特产,还推出了包括“云南印象”、“阿诗玛”、“五朵金花”在内的一系列展现云南民族特色的品牌项目。在旅游服务创新方面,云南利用沿边、高原等特色,在GMS区域旅游线路开拓、国际中转游客72小时免签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集传统旅游服务、休闲度假旅游服务、新兴特种旅游服务等为一体的全方位旅游支撑体系。此外,旅游网络管理平台、分时旅游度假模式创新、航空+旅游模式创新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总之,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旅游业产业要素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设施、服务和环境等综合配套优化程度在国内均居前列。
3.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主导旅游业运营。借助云南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致力于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的各类型企业逐渐成立。其中,云南本土成长起来的主要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包括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世博集团)、云南城投集团、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云旅投资公司)、诺仕达集团。诺仕达为民营企业,其他三家为省属国有控股企业。这四家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旗下公司掌控云南众多知名景区、旅行社、酒店、客运服务、餐饮、购物店等旅游业核心要素。如世博集团主要从事旅游景区、旅游地产、会展等产业,拥有上市公司云南旅游,管理着“昆明世博园”等五大优质旅游资源;云南城投集团在连锁分时度假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文化旅游项目设计建设、旅游休闲综合体规划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旗下控股云南城投、云南水务、莱蒙国际三家上市公司,与洲际酒店集团、新加坡悦榕集团、希尔顿、华侨城等国内外知名旅游管理运营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云旅投资公司作为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代表政府对省内的核心旅游资源进行掌控和开发,肩负旅游投融资的使命,先后在曲靖麒麟生态温泉旅游小镇、版纳勐仑旅游小镇等项目的运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诺仕达集团涉足餐饮、旅游综合体、豪华酒店等领域、在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与销售独树一帜,拥有“七彩云南”、“庆沣祥”、“南亚风情园”等知名品牌,还是麦当劳的特许发展商及豪生酒店品牌的云南区合作伙伴。
4.旅游专业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健全。云南省内业已建立起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到本科、硕士、博士学位专业教育的全方位旅游人才教育体系,涉及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管理、项目管理、规划设计等旅游服务的各个层面。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机构与旅游企业通力合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此外,云南旅游人才培养机制长期保持对外开放性,与周边国家的交换培养已经成为旅游人才教育中的常见模式,并且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多次承担周边国家的旅游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文化教育类交流和沟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资源价值衰减,旅游环境质量下降。长期以来,云南以其富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人文资源和高原自然资源吸引海内外游客。淳朴的民风、完美的自然景观、多样的民族文化构成云南旅游资源的主要脉络,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包括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民俗风情的原真性等在内的旅游资源,其内在价值出现衰减乃至丧失的现象。如果按照观光旅游发展模式,到访云南的客流越多,地方生态负荷就越重。尽管研究者普遍强调旅游业是无烟产业,持续旅游收入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资源和环境的巨大消耗。目前,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自然区位条件为基础的生态表征在旅游开发进程中已然发生改观,这对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新的挑战。
2.旅游客流由流入向流出过渡。在出境旅游环境渐趋宽松、本地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提高的大背景下,从云南出境到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旅游的消费选择正在形成潮流。此前,旅游管理机构和企业仅仅关注国内旅游客流、入境旅游客流及其带来的收益,但随着出境旅游客流的增长,旅游业不得不面临原有市场的萎缩和海外中国旅游者市场的兴盛。如果仅仅停留在本国国内旅游服务而忽视新兴市场中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和需求模式,则将失去潜在的商机。显然,云南旅游业尚未完全从既有旅游市场的丰厚收益中清醒意识到这一点,跟随旅游者迈出国门的步履起步缓慢。
3.旅游企业同类型项目投资过剩。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由于存在形象遮蔽和叠加现象,同类型、同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难度较之以往增大。加之传统景区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使得旅游投资热点逐渐转向回报率较高的旅游地产项目,其衍生品包含度假村(酒店)、旅游小镇、旅游综合体、景观住宅等。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背景下,如何从观光旅游向深度度假旅游转型,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普遍选择了旅游地产作为切入口。截至2016年初,云南旅游地产计划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而且企业普遍存在先做起来再销出去的想法。仅仅是西双版纳一地,就云集了保利、万达、雅居乐、云南城投等国内多家一线开发商,投资建设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告庄西双景、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梦云南・雨林澜山等众多品牌项目。旅游度假热潮是同类投资项目聚集的原因之一,但是开发商也将同时面临空置率过高、销售迟缓的困境。
4.旅游人才的发展空间受限。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高科技人才、紧缺型人才匮乏是目前云南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每年大中专院校旅游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工作难找或者旅游工作岗位待遇偏低的现状。已就职旅游人才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有调查显示,云南旅游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对工作收入的满意度为75%,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士对收入和待遇的满意度不到42%①。这一调查结果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与云南旅游强省的地位不相匹配。由于收入和待遇情况不够乐观,客观上导致了旅游人才向其他省份或者其他行业的大量流失。在岗旅游人才受媒体宣传和行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职业倦怠现象突出。
二、云南省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概况
云南在旅游业经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旅游业跨国公司。目前仅有的零星旅游业跨国经营项目成效有限,也不足以提升云南旅游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和效益。
(一)云南企业对外投资蓬勃发展
在“桥头堡”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云南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经营能力显著增强。
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云南省对外投资额迅速增长。2006年实际对外投资额为4364万美元,到2014年增长到103亿美元,年均增长484%。2015年1―10月,全省对外实际投资115亿美元,同比增长3696%。在投资区域方面,“次区域五国”是云南省企业“走出去”的主体市场,以2012年为例,在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五国实际投资共计61亿美元,占同期实际投资的854%。
对外工程承包方面,2006―2014年工程金额年均增长216%;2015年1―10月,完成营业额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79%。在行业分布方面,交通运输、房屋建筑以及电力工程建设占比重较大,以2014年为例,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全年完成营业额776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3748%,同比增长3561%;房屋建筑项目全年完成营业额373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1802%,同比增长1261%;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完成营业额60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2937%。
对外劳务合作方面,合作派出劳务人员也呈上升趋势,但整体上呈现出基础劳务人员占比较高、中高端劳务人员占比偏低的特征,如2014年外派中高端劳务人员仅为7%。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云南对外投资的基本格局,即投资项目集中在回报周期较长、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能源领域,对新兴服务产业的投资力度有限,投资视野较为局限。
作为新兴服务产业的旅游业,是东南亚地区诸多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至今云南对外投资中鲜有企业将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景区运营、旅游酒店建设等项目列入发展意向。
(二)云南省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滞后的原因
第一,省内旅游资源丰富,依靠现有景区等资源,短期内依然可以获得丰厚利润,因此旅游企业“走出去”的迫切性不强。
第二,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经验欠缺。云南企业跨国经营涉足的主要领域集中在工程承包、传统贸易和加工等,旅游相关项目鲜有涉足。跨国经营的主体以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其海外投资或者经营的项目也以大型基础设施和能源开发为主,如中电投云南国际的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云天化集团的老挝万象钾盐项目等。这些大型投资或合作项目通常是在双边政府合作框架下洽接,经营初期政治风险较小。还有一些企业参与的中小型跨国经营项目,涉及范围更广,包含贸易、农副产品加工、采矿、烟草、制药、建筑、交通运输等。如蒙自丰泽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在老挝设立老挝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第三,海外市场经营环境风险巨大。与本土经营不同,境外投资一方面要面临经营、财务、汇率等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还可能会遭遇文化差异、政策法律、劳工环境、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等非市场风险。
虽然困难重重,但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云南企业走出国门,寻找新的投资和增长空间势在必行。跨国经营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丰富国际投资经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在新的形势下实现真正的“双向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云南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区域选择
本文认为云南旅游企业应将跨国经营的区域首先选定为东南亚,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东南亚是中国出境游的主要地区之一,云南旅游企业对中国游客的偏好、习惯相对熟悉,所以可以通过跟随出境旅游者的脚步减少风险;二是云南企业之前的对外投资区域主要是东南亚,从而对当地的投资环境相对熟悉;三是大部分东南亚国家投资环境相对较好,根据等级评分法对七个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评分,泰国得78分②,新加坡得86分③,老挝得86分④,印度尼西亚得76分⑤,马来西亚得88分⑥,文莱得80分⑦,越南得54分⑧。
四、云南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渠道选择
(一)基于企业绩效的云南旅游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企业绩效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经营者业绩。鉴于代表云南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四家大型旅游企业的财务数据未全部公开,本文仅从定性角度对云南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1.规模优势。云南旅游企业以四家大型企业为龙头,无论是固定资产、员工人数还是企业效益都在云南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财务优势。这四家企业在资本市场浸染多年,逐步壮大,融资渠道灵活多样,企业负债问题得以控制。以云南城投为例,公司通过上市、发行非公开债券等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合理控制公司整体融资成本。
3.综合效益优势。四家企业运营云南省内知名景区景点和酒店、出租车、度假区,充分证明其产品研发能力及市场掌控能力。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大背景下,四大企业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创新重大项目推进顺利。
(二)跨国经营的进入渠道选择
1.绿地投资。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云南旅游企业大多是综合性企业,在地产投资和酒店建设方面具备一定技术、人才及经验优势。因此,可将绿地投资作为一种进入模式。云南城投在国内旅游地产上就多采用自行投资并管理的模式运营,具备一定优势。企业也可将酒店中一部分用来规划设计云南风格,这一方面能够给中国游客一种亲切感,另一方面可以宣传中华文化,吸引外国游客到云南旅游。在进行酒店建设时,云南旅游企业也可对其周边设施、旅游景区、航空线路等进行资本输出,以达到多领域互补协调发展的目的。
2.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是以注入资金或投入实物资产等形式获得企业一定股份,从而进行跨国经营。2011年4月中工国际现金入股了老挝一家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工国际旅游发展(老挝)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价值3700万美元的老挝琅勃拉邦酒店项目。2014年6月29日,由中工国际在老挝琅勃拉邦投资建设的首家中老合资五星级度假酒店――“安纳塔拉度假酒店”项目正式动工。
云南旅游企业之所以多为旅游产业综合经营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大都持有省内多家旅游行业相关企业股份。对于刚刚开始从事跨国经营的云南旅游企业来说,持股海外旅游企业或部分酒店也是不错的进入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前期进入的投资成本,并且有助于借鉴当地经营的经验,对于企业后期投资以及培养相关管理人才有较大帮助。
3.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跨国公司,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生产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合作企业参加了联盟之后一般仍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但它们为了谋取共同利益而汇集、交换成统一某种或某些特定的商业资源以谋取共同利益。
从国内外竞争环境和企业实力角度看,目前云南的旅游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尚处于管理技术、经验、渠道等都相对匮乏的发展初期,在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有限,市场竞争力、国际经营经验和政策优势都相对薄弱;因此其一旦在与国内竞争环境完全相异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和从事跨国经营时,将不得不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实力强大的旅游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压制以及东道国的保护壁垒,其国外的发展空间会受到巨大限制,因此最好采用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形式进入。面对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借助联盟方的优势,或者是对该国、地区、社会团体甚至消费者的偏好和差异性的了解,或者是拥有全球客源、先进的管理经验、渠道,或者是充沛的资金等,有利于降低进入难度、减少进入风险。
合作伙伴的选择是战略联盟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一些跨国公司都制定了详细的选择标准,兼容性、能力和投入成了衡量合作伙伴的核心原则⑨。
基于云南旅游企业产品的特点、目标和自身优势,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本土企业之间基于产业链的视角构建战略联盟
世博集团主要从事旅游景区、旅游地产、会展等产业,其产业链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业务,是云南省目前产业链最完整的综合性旅游集团;相较于其他企业世博旅游集团在景区管理以及旅行社的运营方面能力尤为突出,另外由于拥有上市公司故融资能力也较强。云南城投集团在酒店、景区、度假村等的建设与运营方面实力强大,与洲际酒店集团、新加坡悦榕集团、希尔顿等公司合作经验丰富,在“一地置业、多地度假”旅游模式创新方面独树一帜,同样由于拥有上市公司故融资能力也较强。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为加快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而成立的旅游专业投资公司,背靠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投集团),各类资源丰富。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旅游资源运营方面的资源和实力在云南省民营企业中首屈一指,其不仅管理景区、酒店的能力较强,建设旅游地产的经验丰富,与外国酒店集团的合作历史较久,而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民营企业的属性其经营方式灵活。
前三家都有明显的国资背景,在境外合作的兼容性较强;四家企业在不同的领域各有明显优势,可投入资源的互补性较强;因此这些企业(包括航空公司)在共同的目标下可以通过分工(融资―景区、酒店等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旅行社招揽游客―航空公司运输)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合作进入东南亚市场。
(2)与著名旅游集团构建联盟进入东南亚市场
鉴于国外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当地对手的强大实力,在存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云南旅游企业也可以借助自身优势与国外旅游企业构建战略联盟。此前云南城投、诺仕达均有成功的案例,譬如2008年,云南城投集团投资、洲际酒店集团管理的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作为奥运会的配套项目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正式营业;诺仕达与温德姆集团“豪廷”、“豪生”等知名国际品牌合作,委托其管理自己集团旗下的国际五星级豪生大酒店、五星级七彩云南豪廷大酒店。
(3)与东道国企业构建联盟
考虑到大多云南旅游企业对东道国旅游投资环境不太熟悉、自身品牌实力不强等因素,在存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亦可以与东道国互补性强的旅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云南旅游企业拥有出境游客源、多渠道融资能力、国内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及丰富的景区、酒店、度假村方面的建设与运营经验,甚至云南城投集团还拥有城市开发的经验,因此可与东道国有共同经营兴趣的旅游企业合作,规避风险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厉新建.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