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化改革措施

市场化改革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化改革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化改革措施

市场化改革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划;企划案;改革

一、改革思路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型人才,是对理论知识的“用”,其本质是学以致用,而如何能学以致用?各级教育机构所举办的各项学科竞赛,就是在校本科生学以致用教学的成果验收。如2016—2017年各项相关学科竞赛包括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20余种。而各项学科竞赛均涵盖创新、创意及创业的精神,且在竞赛中,学生需要展现出来的是撰写策划案(通称企划案)和简报的能力,从中显示出创新、创意及创业的成果。因此,要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展现出创新、创意及创业的职业能力(检称职能),首先要训练学生的策划力和简报力。

二、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个案分析为辅。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理论性的课程,而“市场营销策划”偏向应用的科目,如受限于教学内容,学生缺乏撰写实践历练,故并不适用。本课程采取营销企划案实践撰写教学模式,除了基本的理论课程讲解的教学方式外,规划课程一半课时,采取学生撰写营销企划案实践模式。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设定策划案题目、进行分析、小组讨论、制作PPT、上台简报、修订策划案并积极报名参加各项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撰写的企划案更精进、可行。

三、改革实施成效应用效果

(一)展开教学内容,与实务工作更贴近

本课程共48学时,其中规划理论教学内容24学时,实践教学内容24学时,占二分之一,学生实际操作市场营销企划案,配合理论教材验证,熟悉营销企划案的撰写模式,从中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本课程结合教材理论教学、企划案格式内容展开实践教学,企划案核心概念、原则及教学问题分述如下。1.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任锡源教授主编的《营销策划学》为教材,共11个章节24课时,采取学生课前备课、课堂中领同学导读、教师讲解的形式,其改革精神为:由学生主导教学,教师辅之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愿,也让教学内容更加深入,而非局限于教材内容。2.实践教学依据企划案撰写格式,分24课时展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每一个格式的核心概念、原则,依序分述如下。(1)营销企划案题目辅导,包括如何选定合作企业、企划案题目讨论与修订、个案简介、产业环境分析;核心概念包括所选择的企业要可接触、信息可取得、计划有范围可达成,即能判断产业发展趋势。(2)合作企业营销策略现况运作模式的调研与叙述,包括以营销4P分向论述、显示企划案的核心问题、既有现象分析,找出产生现象的核心问题。(3)同业竞争者个案分析,核心概念包括分析同意竞争者处理类似问题的策略、策略执行后的现象及可参考信息。(4)SWOT分析与策略拟定,包括列出合作企业营销策略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规划出SWOT执行策略。核心概念包括,列出企业SW,以及外在环境所产生的OT,与SO、WO、ST、WT策略,列为执行工作项目。(5)规划执行核心工作。项目,设定企划案的核心工作(6)设定预期效应:预定完成目标与本企划案的贡献。核心概念包括目标达成后的预期效益,问题的解决,营业额、利润的改善。(7)以流程图绘制工作项目执行顺序与预定完成时间。企划案的核心工作包括运用流程图的方法与要领、规划执行工作项目。(8)编制完成目标所需的细目工作项目,每一个项目包括人、事、时、地、物。(9)编制工作管制表(甘特图)、团队人员职掌表。企划案的核心工作包括说明工作执行阶段与时间管控,说明团队成员编制与成员个人主要任务。(10)编制预算表与财务风险分析。企划案的核心工作包括说明企划案所需经费、预期效益与支出之比较分析、财务风险预测。(11)预判企划案执行困难点与解决方案。核心概念包括执行本案的困难点预测以及解决方案之规划。

(二)提升学生概念能力

在企划案的格式当中,每一项所叙述的内容是有差异的,主要区分现象叙述与分析、策略的制定以及行动规划。但在教学实务当中,发现学生对于现象、策略、行动并无概念,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撰写企划案时的逻辑概念偏差。在改革的教学中,针对学生撰写的企划案,按格式逐一讨论,厘清格式中需要的论述重点,并有效修正学生观念与企划案。

(三)提升学生简报能力

企划案教学中,先由学生设定题目,按格式撰写企划案内容,然后制作PPT。由学生简报,教师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其中要求报告学生小组指定成员做记录,再下一堂课简报修订结果。要求每一位成员都上台简报,累积学生上台简报经验,提升学生简报能力。

(四)增加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信心

本课程在第一次上课时将学生组队参加学科竞赛的行动列入加分项目,但学生参赛的意愿并不高,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把握,能完成参赛企划案。本课程在执行到学期中时,学生参赛意愿增加,并有小组积极寻找指导老师,报名参赛。

(五)完成企划案,并能积极参加学科竞赛

本课程在学期末实践后,学生各分组皆完成企划案共14个企划案。并有4个小组参加6项学科竞赛,其中题目为“鲜到鲜果品牌议题营销———做你的营养师”的小组与成员得到第八届高等院校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竞赛获二等奖。

四、特色与创新点

(1)改进教学方法,跳脱传统教学方式,改革以撰写营销企划案的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教材为辅助的教学模式。(2)改变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内因为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外因为辅。(3)实践结果之企划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以及学习参赛的意愿与范围。(4)学习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强调原理学习与应用研究的结合,要求学生依据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制作PPT、简报、修订,借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所撰写的企划案更精进。

五、问题反思

1.教师的实务经验本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授课教师是一项挑战,面对不同的产业与企划案,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与实务经验必须不断累积。要解决这一问题,授课教师除了平时的备课外,需要建立接受挑战的信念,不畏惧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不断透过教学相长的模式,增进教师的教学能量。2.学生的学习意愿本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在初始阶段多数学生由于无法适应导致学习意愿并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授课教师要有耐心,不断重复地教导;要坚持改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改革教学的氛围里渐渐适应;要逐步执行对改革课程的有效规划并不断修订,让改革课程在规划与摸索中更加精进。3.授课时间限制因为受限于授课时间,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分组方式进行。但也产生多数学生的依赖心理,限制学生的成长。且授课课时是固定的,要改善不容易。解决规划:(1)修订实践,每一位学生撰写一份企划案;(2)将按格式逐一教学改为由学生依据课堂的讨论修订,并自行收集相关信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能力。4.教授班体制本课程执行的班级为行政班级,人数在40人左右,按编组授课,时间与教师授课的压力已经到达极限。

参考文献:

[1]任锡源.营销策划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吴建安,聂元昆.市场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市场化改革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务 市场化改革 面临问题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058-01

我国对水务行业进行改革的实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这几年长春市政府亦加大重视力度,陆续实施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措施。其出发点源于水务行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市场结构和管理层次上的缺点与不足制约了水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长春市水务行业中存在着城市供水量不够充足、水污染处理不当破坏环境、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从而导致水资源滥用、供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且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都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改善。因此,长春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应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改革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运用。

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长春水务行业面临的问题

1.市场竞争状况紊乱

在水务行业方面,市场竞争具有四个技术经济特点:沉淀成本突出、规模经济突出、注重大范围服务覆盖以及水质好坏。这些特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水务行业使用的多为专业资本,成本较高;生产结构多复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

因为水资源的有限性,无法使其展开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长春市的水务行业自然垄断现象明显,该现象使得长春水务行业的市场价格规律被打破,市场竞争机制遭到破坏。此外,为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长春市政府对该行业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这就导致企业和政府相互制约,影响正常的市场竞争。

2.产权制度问题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保证市场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应当实施相应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应当具有:排他性质的产权问题、产权结构优化、对产权主体的保护。目前长春市水务行业在产权制度方面存在因行业垄断导致产业结构出现分化趋势,缺乏产权主体保护使水务服务质量下降,社会声誉不高,亏损比重上升等问题。

3.投资体制问题

长春市目前的水务行业发展资金主要由政府支持,从而资金具有单一化的特点且资金吸取途径少,为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实行多元化投资体制。

二、长春市水务市场改革的建议

1.国外水务市场改革与管理经验

以新加坡为例,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较好的完成了国内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对水的需求。而其成功主要由于三点:一、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二、严格的法规制度建设;三、根据自身实力提出相应的水价。

以美国为例,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水务行业既面对巨大的发展需求,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所需建设资金数额庞大;二、运行费用高、财政负担重;三、标准日益严格。在处水成本增加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郊区分散的小水务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区域化经营来改善经济效益,从而加强其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加快水务市场私有化改革以加快发展、降低成本并优化服务。

2.我国水务市场改革的主要经济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水务行业领域开始调整和改革进程。尽管改革处于初步阶段但仍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务市场调整和改革已经呈现出多元模式:

(1) 组建大型公用事业集团

(2) 所有企业分拆模式

(3) “厂网分离,水厂上市”模式

(4) 合资合作经营模式

(5) 融资建立股份制企业模式

3.长春市水务市场改革启示

(1)城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应系统规划、逐步推进

水务产业的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是由其产业技术特征和资本特征共同决定的。因而为了整个水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长春市应建立一个产业整合为基础的系统规划,从而达到将战略部署和有意识的产业整合付诸实践。

(2) 政府不多干涉企业发展

虽然政府给水务行业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但为确保行业的正常的市场竞争,政府应减少对企业建设项目的干涉。只有市场出现缺陷或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政府方可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对市场经济实行干预和控制,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弥补市场的缺陷。

(3)政府对行业的经济监管

伴随着越来越重大的监管责任,市场化更需要科学严谨的监管来化解企业无限的利益需求。而若没有合理的市场化体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整个市场而言同样十分可怕。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责任,改良从前部门的管理责任与职能错位的现象,明确责任界定和责任追索机制。

三、结论

通过对长春市现行水务市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问题、国外水务市场管理模式以及国内水务市场管理改革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长春市水务市场经济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长春市水务市场改革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采取适当经济措施全力从各方面推进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

3.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强经济监管职能。

本文为2015年度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创新训练国家级培育项目“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水务市场分析―以长春市为例”(项目编号2015210135)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姣姣,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中地方政府行为偏差的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2] 金俊杰,刘兴梅,马鞍山市水务行业民营化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3] 徐朝阳,英国水务行业私有化变革的启示[J].资源与产业,2011(04)

[4] 唐亚城,马贵华,城市供水市场改革中次主体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7)

市场化改革措施范文第3篇

尚未放开的管理利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遵循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基本思路。先后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银行间市场债券的发行利率、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开办了人民币长期大额协议存款、放开了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并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成绩有目共睹。根据人民银行资料,“1996年以来……累计放开、归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为119种……尚管理的奉外币利率种类有29种”。目前尚未放开的管理利率仅包括:

美元、欧元、日元、港币四个币种一年内期限小额(300万美元以下)存款利率上限;

人民币各期限存款利率上限(基准利率);

人民币各期限贷款利率下限(基准利率下浮10%)。

值得注意的是,计结息方式也属于管理利率的范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129号),各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和定期整存整取存款计结息方式仍然由人民银行统一进行规范管理。其中,银行法定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以及单位活期存款按日计息,按季结息,遇利率调整分段计息;与之不同的是,个人活期存款虽然也是按季结息,但只按每季末月的20日挂牌活期利率计息,不进行分段计息。

上述规定仍然使商业银行在各项产品利率的调整时间、调整方式上缺乏自。尤其是储蓄活期存款产品,由于不分段计息,实际上使银行低估了该产品的利率风险。举例来说,如果在季末月19日基准利率上升,金融机构必须按照调整后的利率支付储蓄活期存款全季度的利息。目前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活期存款约为4.6万亿元,据此估算,季末月19日基准利率上升100bp,金融机构需要多支付活期存款利息110多亿元。而且,由于这一利率风险完全取决于基准利率调整日,银行很难事前对这一风险进行估算和管理。

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在对各期限的存、贷款基准利率逐步放开的同时,对于计结息方式,也应给予商业银行更大自。让银行根据经营需要,自行决定基准利率调整后,本行各项产品的利率是否需要调整、何时调整、如何调整。既有利于银行管理利率风险,也有利于各银行进行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总体上看,目前由人民银行管理的利率品种已经不多了。利率市场化的重心已经从监管机构主动放开利率管制阶段,逐步转移到市场主体参与形成市场基准利率和利率结构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商业银行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其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价能力也越来越成为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商业银行提高定价能力的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习惯于在利率管制环境下进行经营,其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价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很多研究人员相信,一旦基准利率放开,商业银行之间可能出现利率方面的盲目竞争,出现所谓的“逆向选择效应”,进而导致银行风险上升、利润下降,企业信贷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各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自2004年开始,招商、兴业、浦发、民生、华夏等银行均相继建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中信、建行等银行也正在进行相应系统的建设工作。可以看到,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为面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但是,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价能力,并不是仅仅靠商业银行自身就可以顺利完成的任务。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无论采用何种定价模型,商业银行的产品价格基本上可以表示为:

产品定价=基础利率水平+经营成本+风险溢价-综合收益

即在考虑银行自身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之外,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

市场利率水平:市场利率水平必须有效、可靠和完整,才能作为银行定价的基础。

风险溢价:风险溢价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溢价、流动性风险溢价和利率风险溢价。银行需要根据产品特性,计算其承担的风险种类和程度,并进而由此确定不同产品的价格。但是,计量任何风险溢价都需要大量的外部数据支持。如信用风险,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数据需要综合考虑客户本身的信用水平、信用历史、行业信息、经济发展周期信息。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溢价则需要市场能够提供完整的收益率曲线才能够测算。

风险管理成本: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正是依靠专业化和严谨的风险集中管理机制和风险对冲手段,银行才能够从经营风险中获得收益。如果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交易市场,银行也很难测算出准确的风险管理成本,进而提供合理的风险定价。

同业公平竞争:无论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如何,如果定价与同业水平偏离很大,必然无法实际运用。只有在公平竞争环境下,各银行定价水平只是因为专业化程度和管理效率不同而出现差异,才能使银行业整体定价水平呈现合理状态。

中间业务和综合收益:在定价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产品带来的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只有在一个管制宽松、鼓励金融创新的环境下,商业银行才能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产品的综合收益水平,进而在产品开发和定价上出现质的飞跃。

可以看到,无论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还是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如果没有相应外部环境相配套,系统产生的管理模型和定价模型均会成为无本之木。

环环相扣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如果说提高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一问题需要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分析:利率市场化不是孤立的,它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一部分,与其他金融改革措施彼此紧密联系。只有在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

从建立商业银行完整定价体系的需要来看,与利率市场化相关的金融改革包括:

(1)征信系统和相应法律环境的建设。识别客户违

约率,必须借助于准确完整的征信系统。同时,债权追溯、破产清算等法律环境逐步完善,也有助于计量产品的违约损失率。缺乏外部环境支持,银行在计算风险溢价时只能采用粗略的估算,无法达到均衡合理的定价水平,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各银行定价水平的混乱。

(2)债券、货币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无论是市场基准利率还是计量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都需要市场提供完整的收益率曲线。从目前我国债券、货币市场发展来看,都还存在一定问题。债券市场仍然分裂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债券品种较少,期限结构不完整;货币市场的交易量和参与主体也需要进一步扩大,才能形成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

(3)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交易亟待发展。监管部门管理重点应该逐步转移到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风险管理能力和内部制度的健全有效程度,而在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方面逐渐放松行政准入管理模式。积极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促进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开发产品,管理风险。

(4)存款保险制度必须实行。实行存款保险制度,虽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财务成本,但可以降低银行经营中的道德风险和制度成本,即避免商业银行滥用中央银行信用,迫使商业银行正确计量经营风险;同时,存款保险制度也有利于客户正确识别银行风险,促使商业银行真正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

(5)反垄断与公平竞争需要监管支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巨大,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在定价方面,四大行实际确定了市场利率的基准。这种情况既使四大行承担了比其他行更重的责任,也给了四大行超越其他银行的市场权力。因此,如何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避免垄断或恶性竞争给银行业整体带来损害,是监管机构和立法机构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如上图所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与其他金融改革环环相扣,没有其他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利率市场化也很难单独取得成功。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对利率市场化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决不仅仅是建立资产负债系统和定价系统就可以完成。商业银行不能割裂地对待各项金融改革,而是需要将各项改革联系起来,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压力和动力。同时,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等待监管机构为银行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而是需要更多地发挥主动性,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市场化改革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存款保险制度 法律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利率管制频现弊端,愈来愈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后,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回顾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指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改革设想,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要制定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进一步理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各类利率要反映期限、成本、风险的区别,保持合理利差;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1996年,央行正式启动改革措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实现了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2004年实现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2005年实现贴现利率市场化。但是,自2008年10月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后,利率市场化改革陷入停滞状态。2012年,央行再次启动改革措施,先后两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利率浮动空间;2013年7月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贷款的利率管制全面放开,自此预示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迄今十八年,成就显著:第一,构建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基本建立了我国市场利率体系。第二,全面实现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进一步扩大,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调整了房贷利率浮动下限,扩大了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空间,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第三,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指导,督促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定价机制和提高定价能力,完善了利率监测系统,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定价。

目前,除人民币存款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部分币种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外,利率体系中其他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指存款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即放开存款利率上限。

近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互联网化产品挑战传统金融,使受到利率管制的存款业务承受压力,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2014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的放开“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内就能够实现”,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二、构建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保险法领域,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的安全与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在金融体制中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通过向银行企业收取保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并事先规定一个能涵盖大多数储户的赔付上限,承诺在银行破产清算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对限额及限额以下存款全额赔付,对超过限额的存款按限额赔付的金融保障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被称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对于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保护存款人利益、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意义重大。

存款保险制度有两大基本功能: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风险防范功能着重于对投保银行破产或关闭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风险处置功能则贯穿于整个银行监管过程之中,一般是在银行监管的后续流程中开始启动,其重点是在银行发生危机之后的应对处理。面对银行风险时,充分发挥存款保险法律制度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功能,可以有效地保护存款人利益,提高公众对银行的信心,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确保金融业整体运行的效率。2009年美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就是很好的例证。

存款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世界上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存款保险制度。尤其是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在改革前或者改革中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为改革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存款保险制度成为该国或该地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伴随供求关系的波动而变化,以往银行丰厚的存贷款利差空间将被逐渐压缩,银行之间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各类成本将大幅提高,企业利润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个别银行会因此陷入亏损破产的境地。一旦出现这种状况,银行业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危及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健全金融安全网,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全力确保金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安全网架构一直处于三缺一的状态。目前我国保险业和证券业均已设有相应的保险保障基金和证券投资保障基金;银行业虽占据金融业绝大部分资产,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却至今缺位。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制度保障。

三、依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一)加快立法进程,颁布《存款保险条例》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立法先行。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制建设基本空白,当前首要的是推出《存款保险条例》,逐步建立系统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据悉,由央行会同财政部、银监会、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发改委五部门共同起草完毕的《存款保险条例》已被列入国务院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但至今仍未推出。我国应尽快颁布该条例,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立法机关在制定《存款保险条例》同时,还要兼顾新法与《企业破产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旧法的协调衔接,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适当修改、完善与细化,使新法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保持金融法律体系的和谐统一。

(二)健全与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

首先,要健全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目前我国不存在金融机构破产与退出制度的单独立法,相关法律法规只是进行了一般性规定,无论从结构、内容、实施程序都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当前应尽快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条例》,构建安全高效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其次,要健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加强相关立法,强化投保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虽然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但是相关规定较为笼统泛泛。立法应明确规定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完善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责任,同时设定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行政、刑事责任,对实施信息披露提供制度保障。

再次,要完善与银行法人治理机构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其真正成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防范投保银行的道德风险,降低存款保险制度的负面效应。

(三)依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制度应包括存款保险机构职能、组织模式、金融机构参保方式、参保范围、保险费率,赔付标准等,其制度设计和运行均应建立在法制基础上,一经立法颁布须严格遵照实施。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依法由政府出资组建覆盖全国的存款保险机构,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权。要理顺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问题,依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存款保险机构的权力;赋予存款保险机构与银监会共同监管参保银行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在金融运行中的稳定剂作用,尽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提前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必备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万荃,孙彬.利率市场化改革:比较与借鉴[J].当代经济研究,2012.

[2]贾林青,贾辰歌.论存款保险在我国金融安全网中的法律定位[J].保险研究,2014.

[3]李琼,管步军.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探讨[J].湖湘论坛,2013.

市场化改革措施范文第5篇

第一份有关房改的文件于1988年,是为11号文――《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地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这份文件正式启动了房改试点。

六年后的1994年,43号文――《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份文件确立了公房出售、提高租金、建立住房公积金等改革措施,被认为是“真正开始对房改产生了较大影响”。

1998年的23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它明确要求:1998年下半年起停止实物分房,逐步实行货币分房;加快建房,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建立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建设部住宅及房地产司副司长侯淅珉认为:“23号文叫停实物分房,一刀切死,既然新房不再进入老体制,实物分房老体制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可称23号文“从分配、供应和管理诸方面搭就了货币化分房和整个住房新体制的框架”。

23号文时,正值东南亚金融风暴肆虐。为拉动内需,也为使房价被最大范围的购房者所接受,23号文又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将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者定位为中低收人家庭。

23号文至今,五年时间里,中国房地产业空前发展。但毋庸讳言,房地产业的问题也在这五年中日益暴露,诸如圈地、泡沫、诚信、信贷危机、调控不力等问题此起彼伏。

面对上述种种问题,23号文显得力有不逮。北京华远地产集团总裁任志强表示:“市场的任务是为有消费能力的人提供更好的住房,政府的任务则是对买不起房的人予以补贴和保障。而在23号文中,市场和政府的角色并没有明确区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8号文登场。18号文首次提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正是这两点让房地产商们对18号文大加欢迎。

但侯淅珉认为,18号文主要是解决了进一步市场化的问题――“很多在23号文中规定的内容都还远远没有落实到位,市场的作用范围还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