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企业效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速度 企业规模 生产要素 非市场活动
一、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认识误区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指的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人们一直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表现为“五个等同”:
1.利润增减等同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或经济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它一般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来表明经营效果是“盈利”或“亏损”的。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总量,用价值表示就是企业生产总值。劳动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即生产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价值表示则反映在企业生产成本上。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出:
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或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利润)。利润是一个绝对值,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数,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量,二是生产成本。利润总量增加或减少是否会使经济效益提高或下降,需作具体分析。有时利润总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使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只有当成本不变时,利润总量的增加才一定会带来效益的提高;而当成本下降或提高时,利润总量的增加不一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有时是经济效益的不变甚至下降。同样的道理,利润总量的下降也不一定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等同于经济效益的好坏。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消耗大,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少,则经济效益不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多,而劳动消耗又少,则经济效益就好。因此,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既有高速度,又有高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3.企业生产的产品多寡等同于经济效益高低。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多,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不一定经济效益就越好。因为经济效益的提高,除了增加产品数量,还需要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采用高新技术和加强科学管理,尤其是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使自己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
4.企业规模大小等同于其经济效益好坏。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多,如果产品质量或市场占有率低,不能适销对路,势必造成产品积压,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高,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如果企业规模适度,经营管理科学,革新技术,降低成本,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高,自然也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5.劳动生产率高低等同于经济效益优劣。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降低劳动的消耗,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的多少,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以更少的劳动消耗生产更多的劳动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降低活劳动的消耗,还必须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同时生产的产品还必须适销对路且质量好。否则,不仅不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财富的巨大浪费。
人们的认识能力会因时因地因条件不同而不同,因此,对经济效益的理解也会有差异。一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占有和消耗的劳动量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基于这种理解来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比较注重考核传统生产要素,设备、原材料、资金占用和消耗与人们所需要的人造财富之间的对比关系。但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和我们自身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若不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占用,会不利于遏制一些企业靠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益。认为企业可以随意支配大自然的土地、水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观念是错误的。实际上自然资源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充分地满足每个企业生产的需要。随着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转变,自然资源与环境、人力与知识和科学技术对财富增长、对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重要,它们都是另一种形式的生产要素。在这种新形势下来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不能忽视人们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占用与消耗,对人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及其对人们获得所需财富的影响问题。这必然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的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这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的。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考量经济效益,不仅要考虑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且要考虑环境资源的占用和人力、知识要素的投人;不仅要考虑生产的直接成果有多少,而且要考虑环境费用对产出结果的抵减数量;不仅要考虑时间的节约,而且要考虑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不仅要考虑我们这一代人公平的使用资源,而且要考虑下一代人公平的使用资源;不仅要考虑满足人们当前的生存需要,而且要考虑人类后代满足其生存的需要。现有的经济学中关于经济效益的解释,是我们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做出新认识的科学基础。经济效率在经济学家看来,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使用社会资源,必然要发生占用和消耗,这就是一种“投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必然要有劳动成果,它反映的就是一种“产出”。社会资源包括:人类创造的财富资源,如:厂房、设备、原材料,自然的财富资源,如:土地、空气、森林、地下矿产等,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资源,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也就是要求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由此看来,不论是谁都是希望能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和占用来获得尽可能多的符合需要的产品,而对“消耗”、“占用”、“产品”、“需要”的理解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经济效益应该是一个动态概念。因此,笔者认为从我国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应当是指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条件下,工业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中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同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工业劳动有效成果之间的比较。社会资源包括人类创造的财富资源,自然财富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资源。有效成果是指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产品。
基于上述认识,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有两个要求:
一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要能反映非市场活动造成的投入产出对比关系变化。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应能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角度来评价。在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不能单纯以市场性为原则来分析造成企业投入产出对比关系变化的因素,还应注意到非市场活动引起的占用和成果的变化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例如:当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使他人遭受损失而得不到弥补,就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就像企业扩大生产而增多废弃物排放,导致水源污染,使自来水厂的生产成本增加,使下游农业生产蒙受损失。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不仅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而且使其他企业(或个人)需要花费成本费用和支出使环境资源重新回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如果允许企业可以自由排放污染物,那么企业的排污就不会构成企业的内部生产成本,从而导致排污企业的个别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包括受污染影响的企业和他人的损失,其差额即是排污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这种外部成本与造成污染的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直接相关,不能在市场上自行消除。因此就没有通过市场机制将这种外部成本加到企业的产品价格中去,使其企业内部化。由于企业应该支付的污染成本没有计入到本企业的投入中(或没有从本企业的产出中扣除),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被夸大了。在这里,这种对排污企业来讲是免费享用但却具有社会成本的资源,在经济学中称为不可分拨的资源,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资源,是排污企业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当资源是不可分拨,具有外部性时,市场就不能提供正确的信号,市场机制也就无法对污染者提供适当的限制。一般来讲,对于外部不经济的产品,市场就会生产过度。因为污染环境的企业不必为自己的生产外部不经济负责,也不必为这种环境质量消耗向社会赔偿。排污企业生产的产品越多,对于本企业来讲,经济效益是好的,但排污越多,造成的污染也越多,对其他企业,对整个社会来讲,却不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速度 企业规模 生产要素 非市场活动
一、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认识误区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指的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人们一直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表现为“五个等同”:
1.利润增减等同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或经济效益的下降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它一般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来表明经营效果是“盈利”或“亏损”的。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总量,用价值表示就是企业生产总值。劳动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即生产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价值表示则反映在企业生产成本上。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出:
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或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利润)。利润是一个绝对值,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数,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量,二是生产成本。利润总量增加或减少是否会使经济效益提高或下降,需作具体分析。有时利润总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使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只有当成本不变时,利润总量的增加才一定会带来效益的提高;而当成本下降或提高时,利润总量的增加不一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有时是经济效益的不变甚至下降。同样的道理,利润总量的下降也不一定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等同于经济效益的好坏
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消耗大,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少,则经济效益不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多,而劳动消耗又少,则经济效益就好。因此,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既有高速度,又有高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3.企业生产的产品多寡等同于经济效益高低
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多,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不一定经济效益就越好。因为经济效益的提高,除了增加产品数量,还需要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采用高新技术和加强科学管理,尤其是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使自己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
4.企业规模大小等同于其经济效益好坏
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多,如果产品质量或市场占有率低,不能适销对路,势必造成产品积压,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高,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如果企业规模适度,经营管理科学,革新技术,降低成本,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高,自然也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5.劳动生产率高低等同于经济效益优劣
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降低劳动的消耗,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的多少,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以更少的劳动消耗生产更多的劳动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降低活劳动的消耗,还必须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同时生产的产品还必须适销对路且质量好。否则,不仅不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财富的巨大浪费。
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卷烟企业 物流管理 质量 效益
一、烟草行业工业物流管理系统质量的现状与分析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是中国烟草行业的腾飞时期,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带来了卷烟生产自动化水平的飞跃。但卷烟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仅依赖于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还与负责原辅料供应和成品处理的自动化物流系统息息相关。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烟草的物流化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大部分工业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业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建设了包括烟草配方库、辅料自动化物流系统、成品自动化物流系统以及零备件自动化仓库在内的卷烟物流自动化系统;中国烟草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成绩斐然,已初步建成了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规模的以卷烟成品的生产控制、数据采集、流向跟踪以及成品调拨、批发、采购为主的物流网,为建成中国烟草健康躯体的“动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烟草物流系统工程的分类
工业环节物流技术发展与应用相对较为成熟,自动化配方库、成品库和辅料库及辅料的AGV输送在经济效益较好的卷烟厂得到普遍应用,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随着现代物流技术和卷烟工艺思想的快速发展,物流技术由仓储环节不断向生产环节渗透,现代卷烟企业的生产、物流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精细物流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目前,卷烟企业除了已经相对成熟的自动化配方、辅料库、成品库、零备件库等四大库外,物流技术在制丝环节向自动储叶库、烟丝自动预混库、烟丝自动成丝库以及烟叶、烟丝的AGV输送等制丝工艺环节渗透,在卷烟环节则向烟丝的自动供给、滤嘴的自动存储与输送、滤嘴存储自动化立库、条烟与成品烟箱的自动输送与数据采集等环节发展;烟丝的空中循环送丝小车系统、辅料的LGV(AGV)输送系统等技术也不断得到优化;自动化控制、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物流系统的仿真技术等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烟草物流的特点
物料流量大:烟叶是最基本的消耗品,从收购入库到打叶复烤、制丝生产,都离不开物料的流动过程;辅料是卷接包生产不可缺少的消耗品,品种多(一般有30多种),用量大;输送环节多:烟叶是季节性生长与收购的农产品,需要集中运输到原烟库存储保管,然后从库区运到打叶复烤生产线投料口处,通过打叶复烤生产过程,实现叶梗分离、分包装箱运出存放,然后经醇化处理后,再把片烟和烟梗运送到制丝线加工后才进入卷接包生产。辅料的耗量与卷烟产量同比增减,因品种多,消耗不一致,需要进行搭配和中途调整供应。自动化程度高:目前我国的制丝线、打叶复烤线和卷接包生产线已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卷接包生产是高度自动化的集中代表,装备较好的企业已实现了高速卷、接、包、装封箱的自动化,重点骨干企业还配备了由AGV、巷道堆垛机、托盘输送机、拆/码机械手等组成的自动化物流系统。
3、烟草主要物流工程建设情况
物流工作更加受到重视。许多烟草企业把现代物流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和适应新形势的重要任务来抓。上海烟草积极推行供应商管理库存,对周边地区实行网上配货。工业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取得了明显进展。红云集团在供应物流工作中,通过整合资源、统筹计划、集中采购,按照“一库制”的理念对各生产点原辅材料的仓储进行统一管理,每年节约费用近一亿元。江西中烟工业公司通过整合各生产点的省外卷烟销售物流,实现了企业卷烟物流模式标准的统一,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物流运输成本下降近30%;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在供应物流方面进行统一采购、积极推进零库存和及时供应的目标供应物流体系。把物流管理作为企业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重要内容。
1.1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工业企业员工的基木素质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缺乏专业的管理型人才也会影响成本的管理工作。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一些工业企业的员工文化素质并不太高,负责成本管理的员工也未必有很高的学历和过硬的管理才能,他们中的大部分只受过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很少有人受过成本管理的专业教育和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其他管理内容的教育。很难聘到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即使有这样的人才也由于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难以施展其才能发挥其作用,有的人才甚至流失。成本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会导致成本管理出现漏洞,甚至使工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
1.2成本管理不成体系
长期以来,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缺乏导致整个成本管理系统不成体系。尽管有的工业企业具有一些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仍无法使企业满足现代的市场经济要求。首先,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范围较小,无法使整个企业成本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会出现成本计算有粗有精的现象,工作人员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由于不同企业或企业的不同机构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导致的。其次,有很多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在进行成本计算时不能采用灵活、先进的方法,得不出对成本管理的有效结论,也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所需有价值的财务信息,所以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呈现出混乱的局面。最后,许多工业企业缺少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缺少成本管理的技巧,使得成本的管理不成体系。
2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建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思想体系
为了切实提高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工业企业应从建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思想体系做起。首先要完成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如今,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仅包括企业的生产过程,还要对成品的其他成本的进行全面管理。其中包括产品信息成本,制造技术成本、库存及维护的成本以及销售的成本等等。为了实现这些成本的有效管理,我们应该对各项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企业领导必须负起责任,做好科学的管理计划,认真听取管理工作报告,并对其进行核实,同时对成本管理的结果进行考核。负责成本计算的员工要重视自己的工作,细心、耐心地工作。生产线上的员工也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节约用料,把企业的经济和自己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2.2建立复合性人才聘用和培养管理体系
为了使工业企业拥有一批精通成本管理的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可以采用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吸引本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前来应聘。在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实行高薪聘用制聘用那些既精通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又懂得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内部可以采取定期对员工进行成本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并以此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建立科学性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
为加强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首先要确定正确的管理主体,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需要参与进去,也就是说管理工作不是只要求管理部门的人员负责。所有职工都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起到作用。即企业应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制度。其次,企业应重视成本管理的方法。成本的管理方法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实行。它可以依据成本管理的数据进行信息处理。该方法计算精度高,准确率高,管理速度快,值得广泛应用。
另外,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只要求计划产品的生产,而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和多样化,企业对信息处理精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具有了更大优越性。同时企业可以借鉴作业成本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方法,利用它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方法将为企业的成本管理作出极大的贡献。最后,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明确每一名员工的责任。对于成本计算精确、成本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此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建成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有利于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2.4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
除了以上的几种方法,工业企业还应建立起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这是由于成本管理的工作较为复杂,对成本计算精度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企业要认真组织和管理,使每位领导和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企业的负责人还要定期组织对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还要对成本管理结果进行检验,使整个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更加规范。
3结语
关键词:工业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9-0070-03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工业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企业户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占全盟经济的比重逐年提高。工业中小企业已成为锡林郭勒盟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在迅速发展同时,工业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格外值得关注。
一、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一)工业中小企业户数不断增加
2010年末,全盟共有工业中小企业860户,占全盟各类中小企业的20%。在全盟重点培育的能源、化工、矿产冶金、建材和农畜产品加工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中,中小企业户数超百户的产业有4个,累计达685户。在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中,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占390户,占全部工业中小企业的94%,累计完成产值593亿元。
(二)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2010年底,全盟11个重点工业园区共入驻企业528户,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9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52亿元,占全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实现税金27.6亿元,占全盟规模以上工业税金的71%。入驻企业50户以上的园区6个。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和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四个园区被列入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
(三)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全盟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2010年农牧业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0亿元,较年初增加49.5亿元,增长78%,高于全部贷款增速59.3个百分点。全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120户,中小企业担保贷款5.2亿元,累计担保贷款14.7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咨询服务中心,从2002年起,累计为330户各类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突破6亿元,在促进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帮助企业进行授信评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2003年以来,锡盟财政累计投入工业发展基金3100万元,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5亿元,投入信用担保资金4860万元、节能减排等资金24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发展专项、自主知名品牌培育、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补偿等扶持和奖励项目,获得扶持奖励资金超过1亿元。这些资金的取得,有效地缓解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企业节能技改、经营周转资金的困难。
(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盟工业在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扩大总量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明显优化。2010年,煤炭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全盟有6户煤炭企业原煤产量超500万吨,生产原煤占66%;充分利用风能资源优势,风电得到较快发展,发电量占全盟发电总量的比重已超过20%,高于全国和全区水平;畜产品加工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能耗高、附加值低的工业品比重继续下降,电石、铁合金行业产值所占比重同比下降2.9%。全盟工业企业效益水平仍然向好,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2.5亿元,增长38.3%;实现利润总额38.8亿元,增长77.5%;税金总额36.5亿元,增长31.5%,工业企业从业人员5.02万人,增长10.1%;21户重点项目就业培训2349人,就业率接近90%,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目标,对拉动城乡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二、工业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
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大部分资金不充足,规模小,成长期较长。多数企业利用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劳动力资源进行一些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作,经营粗放,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先进生产设备,产品结构表现为资源性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趋同产品多、优特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缺少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名、优、特产品,缺乏竞争力,发展潜力有限。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流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一是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抵押物少,信誉度不高,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或从金融机构获得间接融资。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不够透明,银企信息不对称。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多本帐簿、多头开户现象,报表数据失真,导致中小企业在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会因信息不对称,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及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从而逆向做出选择,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大。而中小企业为了能得到银行的支持,往往又千方百计地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银行信贷供给缺乏符合条件的需求者,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缺乏供给者,贷款供求错位,中小企业自然陷入了贷款难的境地。二是银行服务体制建设不完善,缺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特殊性的服务银行。大多数银行追求低成本、效益最大化业务。加上银行系统实行了非常严格的贷款终身责任制等制约机制,银行管理人员和信贷员普遍存在不愿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心理。而中小企业实力微弱,往往资信度较差,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不足,对其投资放贷所承担的风险要比大企业大得多。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控制的需要,除发放小额抵押贷款外,很少采用其它贷款形式。同时国家金融政策调控,多次上调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信贷规模,银行资本供求状况比较紧张。另外,受国家投资导向政策的制约,能够获得国家信贷支持的产业有限也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人才匮乏,发展缓慢
首先,工业中小企业在创业时期大多选择家族企业制度,多数处于人员封闭、财产封闭、经济运行状况封闭的“三封闭”管理状态,这种制度在创业时期与其他企业形式相比,资本筹集、管理效率和监督成本上都有明显的优势,更能适应中小企业初创时期的需要。但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些优点将会逐渐转变为缺点,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部分中小企业老板管理能力较弱,缺乏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有的文化素养与理性思维。事业心与责任感不强,缺乏规划企业发展蓝图的战略眼光,失去很多发展机遇。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严重滞后,整体素质偏低、技术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许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的也只拥有少数的一两人,行使最为基本的人事管理职能,使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有的职能无法得到正常发挥。一方面现在仍有许多中小企业本着有钱就有人的传统观念,不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造成员工流动频繁,很难让员工形成心理归属感,人才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所能提供的薪资待遇比较低,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造成企业招工困难,技术人才短缺和管理人才素质不高。全盟多数在建工业重点项目由盟外公司承建和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基本来自外地,一些非资源型产业需要的普通技术工人都不能就地解决;随着生物制药、机械制造、煤化工、氟化工等项目的陆续投产,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比例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很难满足大规模生产的人才需求,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集聚效应未充分显现,产业集群需进一步培育
企业彼此之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部分企业都作为单独个体面对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加,阻碍了企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规模经济效益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进一步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工业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加快建设会计、法律、资信评估、税务等各类公共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加强银企对接,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政府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统筹规划和建设,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对新上工业中小企业用地应按最低出让价保障供给,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推动中小企业向产业聚集区发展。
(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建立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考评体系,对为锡盟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金融机构应建立中小企业专门信贷机构,确保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银行应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帐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抵质押不足的矛盾。推进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和专业性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二是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采取财政注资、旗县市区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加大政府对担保机构资本金投入的力度,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三是为优势特色产业延伸配套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全盟金融机构和融资性信用担保机构,应对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延伸加工或配套服务项目的中小企业信贷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对实施此类项目成长性较好、信誉度较高的中小企业暂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应采取有效措施,适当放宽还贷时间。
(三)进一步落实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
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状况,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政府扶持资金应重点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倾斜;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应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实行财政贴息、降低税率、减免有关费用等政策,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采购应面向中小企业服务,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要在保证采购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采购价格。如锡盟中小企业能满足采购货物、工程或服务的,应优先在本盟中小企业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