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一实训总结

大一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一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一实训总结

大一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文秘专业;阶梯式实训实习体系

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质量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影响着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训体系,对实习实训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提高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高职非技术类管理类的文科专业很难解决整件制实习实训“量”的难题,更谈不上实习实训“质”的提高。如何解决高职高专文科学生实习实训“量”和“质”的问题,是本文着力解决的难题。

一、国内研究概况及实践运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职业技术教

育》2010年02期)是以软件专业的学生为研究案例,《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03期)是以医专学生实习实训为研究对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都以工科、医卫等技术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为研究对象,很少论及高职非技术类管理类文科专业的实习实训质量体系,更没有破解文科尤其是文秘专业学生的整件制实习实训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以文秘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为研究案例,建构高职非技术类非管理类的文科专业实习实训的体系。

二、阶梯式实训实习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一)校内实训实习轮训平台――大一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训

为了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的商务文秘和公关文秘的职业能力,以《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版)》和行业发展要求为标准,文秘学生在大一学年开展“校内实训平台轮训”,着力解决实习实训“量”的问题。

1.院内行政部门岗位实训是校内实训实习的主阵地

根据专业特点,针对大一学生对专业认知模糊的特点,本专业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院内多个行政部门建立了协作关系,并邀请校内各行政部门的岗位负责人,手把手指导大一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训,在小组长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后,该组长再手把手教实训小组的其他组员。小组内每个组员既是学生又是实训指导“老师”,该小组成员掌握这个岗位工作流程后,再轮训其他的岗位。

2.专业综合实训室是校内实训的大本营

在学院的支持下,文秘专业综合实训室于2009年立项,投资10万元,2010年9月投入使用。主要开展电视电话会议演练、办公自动化技能实训、速录等实训,较好地满足了本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

(二)机关岗位实习――大二学生踏上社会的有力跳板

1.社区服务

为满足文秘专业商务文秘和公关文秘专业方向的要求,文秘

学生大二学年推进“机关岗位实习”,解决实习实训“质”的问题。在大一实训的基础上,先推荐能力突出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学校所在社区进行机关岗位实行,具体承办行政接待、会务安排等内容。

2.机关商务岗位的重点实训

为了突出商务方向,文秘专业所在系部领导利用人脉关系,推荐学生分批到商务局和招商局进行商务礼仪、商务服务、商务谈判等实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提升了文秘专业的社会美誉度。

(三)企业综合实训――大三学生抢占就业先机

企业综合实训在大二暑假开始运行,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训实习质量,也是抢占文秘就业的先机。

在学院就业办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专业和本市大型企业签定了大学生实训实习合同,精选有意向到上述单位工作的学生从暑假开始到公司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带薪实习。为了确保该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该公司的业务要求和工作项目,进行了课程置换,并把该批学生大三学年的课程考核放在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来完成。

三、探索构建阶梯式实训实习质量评价体系

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质量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影响着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对实习实训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提高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在阶梯式实习实训的运行中,研究文秘学生的商务、公关等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效果,并引进行业、指导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多方评价,并追踪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状况,获得动态发展的实训实习质量评价数据;在此基础上,探索和建构文秘专业的实训实习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胡月琴,苏英.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11(03).

[2]陆善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10(02).

大一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118-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文件阐明:开展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校企合作的一体化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国家已经明确将职业教育定位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并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鉴于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较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模式,它是将传统的师徒制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在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机制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学生在学徒制期间能够享受企业“准员工”的待遇,具有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等的提出与实施,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发展,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能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培养量身定做的人才。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还处于探索阶段。2018年5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首次与广西业盛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同年9月与安踏广西舒博特体育用品公司开设安踏学徒制班。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学生由学生身份向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模式,能够为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做好准备,有效推动个体由教育阶段到实际工作的过渡,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效解决处理问题的技能和水平。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专业老师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市場营销专业实践性比较强,市场营销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果单纯只凭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可能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职院校有必要实施现代学徒制,加强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

(三)更好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为门店销售员、客户服务人员,发展岗位为门店主管、客户服务主管,拓展岗位为门店店长、销售经理、区域经理。这些岗位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学生具有信息收集、问卷设计、市场调查、促销策划方案设计、营销策划方案撰写、市场推广、渠道开发、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进行具体的项目策划和实施。表1是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安踏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岗位与能力需求。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深化校企行合作发展

1.建立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需要建设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推进实施订单培养,寻求企业联合招生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等一线岗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不断升级,现代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一线员工更多地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融入职业岗位的因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市场营销专业在探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已经迈出了有力步伐,与广西机械工程行业的企业以及零售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工作开展的成效突出。

2.共建营销实践中心。校企双方建设共同的营销实践中心,在实训中心渗透合作企业的文化,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其职业素养。营销实训中心依据企业的岗位来设置,推进企业和学校人才的互相轮岗与顶岗实践。

3.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队伍,打造“双导师”队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群教学团队是一支业务熟练、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名,讲师5名,助教2名。该教学团队教师在负责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服务和学生的指导工作。广西舒博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选拔10名技术过硬、业务熟练、门店运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师傅。

为了更好地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7—8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共派5名专任教师赴安踏广西舒博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他们接受企业的岗位安排,从事门店终端销售一线工作,目的是培养老师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双学徒制学生的教学。

4.共建课程相关资源。针对部分高职学生不主动学习的问题,学校、企业、行业三位一体,共同联手建设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相关资源,明确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共同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案例库和职业资源库等。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和安踏广西舒博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共同编写《市场营销基本技能与实务》的课程建设相关资源,制作了10个微课用于教学,建立校企双方共用、共享的课程资源。

(二)构建“工学结合、五阶循环、12345”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结合学校发展和专业的需求,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派出专业老师赴广东、深圳、山东等地区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的基本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营销人才接地气、接岗位、接需求,构建“工学结合、五阶循环、12345”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五阶循环”是指校内理论学习、岗位认知实习、终端销售实践训练、营销与策划综合能力实训、顶岗实习和跟岗实习及毕业就业五个阶段的结合和循环发展。“12345”是指一种综合职业素养、两个大阶段(校内学习和顶岗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种能力(职业基本能力、产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4种技能培养(产品营销的技能、营销方案撰写的技能、促销策划与实施的技能、门店运营管理的技能)、5个重要岗位(营销岗位、客户服务岗位、渠道开发岗位、产品推广岗位、门店运营管理岗位)。在校内营销的实践训练中,增加了线上营销、门店运营、门店销售、终端陈列等实践训练;第5、第6学期在企业进行综合应用能力实训及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企业中通过企业师傅小班教学,学生学习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运营信息处理与展示等项目内容。学校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运营和零售终端服务的实习工作,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结合实际项目,创设以典型企业终端零售管理、营销策划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岗位工作环境,引导学生亲自参与零售企业门店的运营与管理,从而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三)基于市场需求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的开发应体现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根据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将传统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和“统计学”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开发“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课程内容是根据职业需求以及市场调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模块化设置。另外,开发《商务谈判实务》《旅游市场营销实务》《应用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基本技能与实务》等贴近行业发展需求的教材,制定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学徒制班级的课程体系,设计零售终端的销售实践训练。

(四)推进校内外实训室建设

现代学徒制需要高职院校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级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五阶段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第一阶段是营销岗位认知实习,第二阶段是创新创业调研实训和营销素质拓展训练,第三阶段是终端销售实践训练,第四阶段是营销与策综合职业能力实践训练,第五阶段是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配套相应的实训室才能够实施。校内实训的内容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项目由校内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与完成。

另外,通过推行现代学徒制,学校加大对学徒制班级的专业投入力度,完善并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购置与建设实训设备和软件,建设安踏商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和娃哈哈市场营销实践教育基地,并深化发展,发挥基地的更大作用。新建的实训室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新建三个实训室分别为:一是营销与策划部门,岗位设置为策划和设计部、媒体部、活动执行部、市场调研部;二是营销战略规划部门,岗位设置为营销经理、策划经理、媒体主管、设计专员、执行专员、市场研发部经理;三是启航营销与策划中心,岗位设置为市场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策划推广部经理、公关部经理、行政部经理、仓管部经理、质检部经理、财务部经理、客户服务中心、销售部经理。

(五)推行现代学徒制班级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安踏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学生在刚开始加入班级时,对合作的企业不满意,对未来的工作前景不乐观,不愿意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不理解刚进入大学校门就接受企业的实践,对是否加入学徒制班級抱有犹豫不决的心理。在系领导和班主任做反复思想工作后,经过大一的磨合期,学生逐渐认同和喜欢这一模式。

学徒制期间,要求学生每天通过微信群汇报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学习心得,在企业实训结束后,每个学生提交实训总结和日志,企业和学校双方随时了解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动态。实训期间,学校指导老师会不定期地到企业考察,与企业师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学生在学徒制期间有一定的工资待遇,并能够享受企业员工的销售提成,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实践教育,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能够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其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大一期间,学校针对安踏学徒制班级学生举办了3期营销实践大赛、演讲比赛和营销策划方案大赛。大赛中,邀请企业师傅和学校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评比打分并点评,学校和企业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热情,综合职业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大一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本校工学结合和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电子信息专业。该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的是能满足电子信息类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及辅助研发的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传统的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行业对专门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如何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科技创新、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是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1-2]。

一、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而开设,实验室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段内才开放。实验教学分散在各门课程中,孤立而不连贯。实验方式大多由老师先讲,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或者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对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案的拟定很少考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因此,这样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二,实训课程、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各自独立分开,基本是结合在课程中开展,毕业设计也仅仅是有限的几门课程的训练、反馈,是建立在模拟基础上的简单综合,这种模式很难使学生通过训练达到综合能力的锻炼,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重理论、轻实践、低投入。传统的高职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造成实验设备更新缓慢、实习经费投入不足,从事实践教学和管理的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实践教学水平得不到真正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第四,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各门课程单独实验多而综合性实训项目少,与真实产品相结合的实训项目少,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最终确定了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育人成才为目的,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学校学业的同时,以“职业人”身份在校外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3-4]。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3.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电子信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工学结合实际情况,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训练阶段、仿真训练阶段和实战训练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主要面向大一学生,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包括电工基本技能、电子工艺与装配实训、工程制图等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和电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的验证型基础实验。这一阶段是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第二阶段为仿真训练阶段,主要面向大二学生,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可编程应用器件、DSP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仿真实验和基础设计实验。这一阶段是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提高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各种EDA软件进行仿真和初步设计的能力。第三阶段为实战训练阶段,主要面向大三学生,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包括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工程实践、创新实验等。这一阶段是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高级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转贴于  3.2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既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又是专业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内容融合的载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人才对接的契合点。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生产氛围,针对专业岗位群要求,开展“真刀真枪”的岗位技能训练,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5]。

3.3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时间上、空间上和内容上的开放。时间上的开放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室确保全天开放,以适应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 空间上的开放即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同一实验平台向学生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实验条件,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进入较高层次的学习提供机会。这样不仅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还可促进教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内容上的开放即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专业和兴趣选做实验题目、设计实验内容。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现有实验条件进行科技创新实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同时也为大学生电子竞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4改革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考核制度也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实验考核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没有考虑学生在各个实验阶段的具体表现。为此,在总结了国内同类高校实验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多年来实验考核的具体情况,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公正的实验考核机制。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综合评价其实践能力[2,6]。

四、结束语

通过理论研究和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提出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当然,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涉及到教学体系的很多方面,除了教学方面的,还有管理方面的,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需要学校相关部门从资源配置到组织管理等方面相互协作,更需要处于实践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实践,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大一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课 高职高专 传统教学

1.微课的起源

“微课”的雏形出现在2004年,当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①为了帮助远方的表妹解决数学问题,制作了一系列学习短视频,并将这些不超过10分钟的分段视频放到了You Tube网站上,给每位有需求的学习者送去了全球共享的免费高效家庭教师。短小精炼的视频很快受到广大网友的热捧。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网站(http:///),后来他又陆续制作了2300多段视频辅导材料,内容涉及很多学科。视频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法语、俄语、汉语等10多种语言。为此,该机构曾获得2009年微软教育奖和5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慈善基金;2010年获得谷歌教育项目200万美元的资助。

两年以后,国内的专家学者也对微课展开了研究,急先锋有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的黎加厚教授。黎教授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学界的著名学者。他教过小学生,也带过研究生,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丰厚的教育理论功底。黎教授认为微课的时间要短,力求10分钟以内;微课的内容要精,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2.微课的特点

微课拥有鲜明的个性:短小精悍,设计精良,迎合广大受众的心理。

首先,微课时长短,往往只有几分钟。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的信息量多而杂,干扰人们学习的因素随时随地出现。微课往往是教学类的视频。对多数人而言,长时间观看专业性较强的视频会心生厌倦,容易疲劳。有关研究表明,人们注意力集中的高效时间约在10分钟左右,所以5、6分钟的学习视频更加适合大众。

第二,微课内容具有单一性和指向性。精心选题,题目不空乏,着眼细节,就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一个操作要点等说明。微课有很明确的目标。

第三,微课呈现的形式丰富多彩,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第四,微课的展示平台决定了它具有使用频率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目前中国微课网http://,为官方网站。

第五,微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少数人的辛苦付出为绝大多数求学者提供了更多免费学习的机会。

微课的特点还有很多,它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之上,只要学习者愿意,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

3.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既有差异又有联系:

一是空间差异:传统教学往往是在课堂、在实训基地完成;微课则不受限制,随地可以进行,学生有空间选择权。二是时间差异:传统教学有明确的上课时间,一堂课一般为45分钟,时间比较长;微课时间极短,随时可以观看,学生有时间选择权。三是显性人数差异:传统教学一般是学生济济一堂,课堂气氛浓厚。若是纪律松懈,则学习者可能会受到不良学风的影响,导致群体学习质量的下降;微课的学习基本可以单独进行,隐形人数可以很多,但互相并不干扰,还可以在线参与讨论。四是传统教学进度要兼顾大部分同学,难免会出现有人吃不饱,有人又难以消化的两难境界;微课可以有效防止这一弊端。五是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针对性更强。

当然,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也有松散型的联系:微课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传统教学的延展和有力补充。明天要上的课程可以提前通过微课先了解疑点难点,那么上课时会有所侧重。如果还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但又有些模糊不清,那么可以重播相关微课温故知新。微课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不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同时,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内容,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巩固强化已学知识,让学生畅游于知识海洋。学生易于接受这种短小精悍的学习视频,无形之中,思学、乐学、会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4.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从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中职生通过两年的强化训练,动手能力大大增强,甚至强于高职生;本科院校学生通过四年学习,专业理论基础更深厚,知识更加系统化。高职院校的学生介于二者之间,现实情况是“手动不及中职生,脑动不及本科生”。通过多年教学发现:高职生比较喜欢上操作课。我们可以在操作课上放一段微课视频,这段视频涉及与操作相关的某个重要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强于单纯讲十个知识点。

高职教育者一方面应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制作精良的实际操作类的微课,结合在实训室边讲边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把相关理论知识做成“微课”的形式,让高职生在坐得住的几分钟内愉快学习一些相关理论。

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微课应用于高职教学中?

首先,一线教师需要认真制作微课,保证微课的数量、质量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连续性。在表现手法上风趣幽默轻松一点更好。高职学生想学习但又坐不住,没有耐心,在学习中一遇到问题就没辙,微课为他们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便捷通道。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要点,只要内容合适,教师就应尽心尽力以微课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焊接元件这一实操课,贴片元件的焊接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动作要领,我们对焊接过程进行多角度的拍摄,同时配以解说,讲解焊接要点,再放上一段令人愉快的背景音乐,做成几分钟的微课。学生乐意反复观看这段视频,结合老师在现场的实际操作和指导,仔细揣摩,边看边练,很快就能掌握焊接技能。整个过程虽然老师辛苦一点,但学生很乐于接受,边看边做边讨论边总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再如:电路基础是电子类学生大一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令很多同学头疼的一门功课。传统教学的效果是“吃力不讨好”――老师费劲,学生糊涂。但它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影响比较大。我们把重要的定理定律通过例题的讲解彻底消化。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以后,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通过多次观看,参加在线讨论,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并学以致用。学生扫除了一个又一个学习障碍以后,自然会增强继续前行的勇气,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微课是自助餐,更是一道营养快餐。就像番茄、黄瓜,可口营养,唾手可得。微课以独特的方式为人们开辟了更多、更便捷的学习途径和更广阔的学习视野,满足了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需求。

5.对微课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有人认为,微课就是45分钟的课堂教学的压缩版。

微课的特点之一就是说明白一个问题。45分钟课堂的信息量要远远超出微课的信息量。怎么说也不可能把45分钟的信息量做成“压缩饼干”。

误区之二:经常上课播放微课代替正常教学,过于夸大微课的作用。

微课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更不能在传统课堂上经常以播放微课视频替代老师面对面的授课方式。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微课只是一个现代教学辅助手段。

误区之三:给微课绑定过多的条件。

比如:有竞赛中要求微课视频师生互动的场面,要有老师的身影,要有……诸如此类的“要有”看似生动,其实有些刻板。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求大同,存小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误区之四:为了微课而微课。

一道题、一个知识要点、一个操作要领等,微课的选材是很用心的,设计、构思也有讲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做成微课。

6.展望

目前,网上很多微课都是为比赛而制作,缺乏系统性,我感觉有点“高大上”。我希望微课能够“平民化”,让它逐渐成为普通的、高效的、大家都乐于接受的教辅手段。从小处着手,以点连片,从而提高系统性学习的效率。

正如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所描述的,微课其实就是一道道“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②,不断刺激着我们的求知神经,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提高我们的各项技能。

注释:

①萨尔曼・可汗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学士学位、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的MBA学位,曾从事金融业.

②据百度百科:微课程词条.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报》第39期课改研究周刊特别报道《景宏“微时代”》.

[2]徐颖丽.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2-253.

大一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1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学生必修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它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是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前站.对高职模具专业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并提高综合运用模具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在模具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研究和经营销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1].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然而,笔者通过实际教学及调研发现,包括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大多数开设模具专业的高职院校,其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中存在较多共同弊端,最终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反映在:

(1)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学生难以静心设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模具专业采取的毕业设计模式均为在学生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中后期就已经开始求职,基于就业导向,学生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业,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才开始真正考虑毕业设计的问题.但即使是顺利找到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工作压力或时间、条件限制无法较好的开展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目前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教师拟定、学生选择,学生带着题目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选题数量少,易形成“一题多人”的局面,使学生滋生依赖心理,最终导致抄袭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题目由教师拟定,难以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较好融合,学生普遍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和热情,即使勉为其难的打起精神完成毕业设计,也无法将结果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有纸上谈兵之嫌.

(3)学生无法得到适时、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影响设计效果由于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不同学生身处不同企业的不同顶岗岗位,指导教师则一般留在学校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种作息时间、空间的差距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交流受到限制,无法充分、顺畅的表达各自的思想.学生有了疑难,难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导,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和现状,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切实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专业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而言,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他们毕业设计的热情和信心,最终导致毕业设计成果错误偏多、质量偏差.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形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消极等待、观望态度,不认真对照学校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老师的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辩前拼凑、抄袭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一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本身水平或周围条件限制,毕业设计草草了事、设计成果不尽人意;只有少量基础好、条件充分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指导老师鉴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毕业率的压力,通常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采取宽容态度,最终毕业设计的执行效果大大削弱,甚至沦为“走过场”.

3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可见,多数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亟待改进.针对上述不利情况,笔者通过多年承担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到以下改进方法和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提前安排毕业设计如上述,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消极等待、严重抄袭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毕业设计课题感到茫然无措,一是没有充分时间精力安排及执行毕业设计.学生对毕业设计不知从何下手,究其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职教学的各门课程之间大多相互独立,课程教学目标较多定位为仅满足本门课程需要,较少兼顾到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协调、统一[2],且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应用环节薄弱.这就造成学生接受到的教育不够连贯、系统,无法很好理解各门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较好的应用于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强化学生的这种应用能力.在我校模具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毕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模具典型零部件编程与加工》、《模具数字化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塑压成型设备》、《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毕业设计来缓解、改善.目前我校模具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的下达时间已提前到第五学期专业学习之后,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工作,不仅要充分了解选题的目的、意义,而且要完成对毕业设计主要内容、执行步骤的详细规划和安排.万事开头难,做好了准备工作,就提高了学生在第六学期兼顾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拓宽选题来源、思路,科学选择毕业设计课题首先,选题要恰当,难度要适中.一个好的课题,应能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毕业设计选题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考虑学生专业水平、围绕学生就业来综合制定.目前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岗位主要包括“简单产品设计”、“机械及模具设计绘图员”、“塑压及冲压成型设备操作”、“塑料及冲压成型工艺分析”、“模具钳工装配”、“数控编程与加工”、“普通机加工”、“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管理或销售”.毕业设计选题应按模具职业标准和技术岗位要求,从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培养学生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为核心,将过去本专业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塑压成型设备、模具典型零部件加工等关联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拓宽毕业设计知识面.其次,应避免“一题多人”,争取“一人一题”,至少“三人一题”,最大限度防止学生滋生懒惰心理,杜绝抄袭现象.再次,应尽量拓宽选题的来源渠道、思路.除采用本校老师单独制定的课题外,目前我校模具专业采取的选题方式还有:1、与一些模具生产企业合作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2、直接采用工厂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聘请模具生产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他们提供工厂实际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一是已找到实习单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根据实际工作内容自主选择并确定与之相关的课题.通过校外渠道获得的课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更符合工厂实际,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就业.尤其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紧贴工作岗位,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就业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完成岗位任务的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因而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毕业设计质量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3)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与在校教师指导相结合过去,毕业设计仅由校内教师来指导,这种单一指导的模式存在明显不足[3]:首先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在教师承担繁重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完成的,而且一个老师指导的学生往往在十个以上,在此情况下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适时、充分的指导是十分困难的;其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时空差距也影响了指导效果;再次目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背景、模具相关企业工作经验,提供的指导意见容易和工厂实际脱节.目前,我校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已作如下安排:聘请模具生产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本校课题的同学,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辅.课题来源为校外的同学,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事实证明,校内教师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克服了校内教师单一指导的缺陷,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毕业设计中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最大程度规避“纸上谈兵”已在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并按工作内容确定了毕业设计课题的学生,可以利用所在企业资源完成毕业设计并验证毕业设计结果,但未找到实习单位而选择了本校自定课题的学生,仍然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完成毕业设计.在以往的毕业设计中,选用本校课题的学生即使认真按照教材或参考书籍上的模具设计步骤完成了模具理论设计,由于缺乏经验和实践条件,最后能在合理的价格预算下,把设计图纸真正变成模具,并利用模具成型出合格制品的,少之又少.一方面,这种无法将理论设计转化为真实产品的现实,易使学生失去成就感,丧失从事毕业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毕业设计的成果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通过毕业设计来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句空谈,毕业设计沦为“纸上谈兵”.近几年,我校模具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理论不符合实际的主要问题有[4]:1、模具设计只考虑模具结构而忽略了加工制造,导致模具难以加工或成本偏高;2、无法正确选择模具材料、确定模具零件热处理硬度;3、图纸公差与配合标注、技术要求不符合实际需求.这些本应通过毕业设计弥补的知识缺陷将影响学生就业和工作,延长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时间.要避免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使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够成为实物.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改进模具实训室条件,购买或修整毕业设计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材料;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模具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的某些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现场去完成,既贴合实际,又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加大毕业设计监管力度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能力和态度,同时也与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要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开题报告中的规划和时间安排,有计划的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防止学生平时不努力,答辩前集中抄袭、剽窃;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监管力度,杜绝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要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度、指导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既要及时解决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又要防止个别指导教师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目前,我校使用了“学生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为每个学生、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分配了账号和密码,学生需定期在此平台上汇报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情况,指导教师也需通过此平台及时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反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指导教师的相关情况.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对不同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工作、对教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有效监管,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管理模式.

4结束语

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新毕业设计指导、管理观念,建立一套规范的、切合实际的、考虑全面的毕业设计指导及管理模式,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能取得最好效果的可执行的毕业设计模式,是根据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选择有能力并愿意与学校联合培养的企业,与企业签订“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毕业生指定或由毕业生自行选定毕业设计课题,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校内专业教师为辅联合指导学生,使学生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了解行业技术应用、积累工作经验、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同时,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运用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完成情况及教师指导情况进行监管.这种模式才真正实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更有助于学生就业.但这种模式只适合少量有能力就业且机遇好的学生,我们可以从这种模式的试点开始做起,兼顾其它模式,逐步尝试、摸索、完善,以点带面,以好带次,最终建立起适合各类学生的一整套完善的、切实可用的毕业设计指导及管理模式.最近几年,我校模具专业已按上述方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依照上文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种毕业设计模式和相关改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毕业设计内涵.

作者:陈娟 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海东.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8):44-47.

[2]高秀华,周凤兰,张艳杰.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改革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