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的有关要求,把质量、安全、廉政理念渗透到工程建设领域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合力创建的浓厚氛围,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工程建设领域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为打造阳光交通、和谐交通、魅力交通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清风工地、精品工程”创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强化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着力打造“清风工地”“廉洁工程”;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完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质保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强化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着力打造“平安工地”“平安工程”,力促所有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成为“干部廉洁、工程优质、资金安全、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
三、创建对象:
省道237段三期、县汜水运河大桥项目办、项目部、总监办。
四、创建要求:
(一)氛围浓。要充分利用会议、简报、板报、戗牌、横幅、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使“清风工地、精品工程”创建活动人人知晓、个个参与,使质量、安全、廉政观念深入人心、刻骨铭心。
(二)目标明。要根据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认真分析排找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整改的措施和追求的目标,建立健全更为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措施实。要加强学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注重经常提醒,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树立正面典型,激发廉荣贪耻正能量;要深挖风险点,使风险防控关口前移、超前防范;要完善现行制度,形成有效防控风险的“制度链条”;要强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内部管理和社会监督的职能作用;要明确廉政责任制分工,形成压力传递的机制。
(四)成效好。要树立“建设大交通、建功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确保交通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要强化品牌意识,以“瘦西湖杯”优质工程、“五亭桥杯”平安工程、“清风工地、精品工程”创建为契机,坚持规范化、标准化施工,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并全面加强廉政建设,着力打造施工精细、质量优秀、技术创新、安全文明、廉洁高效的国、省、市级品牌工程;要结合“双优”活动,大力培树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优质工程、优秀干部。
五、组织领导:
局成立“清风工地、精品工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
六、实施步骤:
“清风工地、精品工程”创建活动从2013年5月10日起至项目竣工验收止,分为五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5月10日——5月20日)
根据局党委意见,制定具体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创建目标、创建要求等,认真进行安排部署。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得相关单位人人都能熟知“清风工地、精品工程”创建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3年5月21日——项目竣工验收完毕)
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创建工作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本单位的创建方案,并扎实有效地推进实施。
(三)中期检查阶段(2013年12月1日——12月20日)
创建活动办公室将通过听汇报、看资料、查现场、问群众等方式,并结合平时检查情况,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中期检查,结果报局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四)验收评估阶段(项目竣工验收完毕)
创建活动办公室仍通过听汇报、看资料、查现场、问群众等方式,并结合平时检查、中期检查情况,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验收评估,结果报局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五)总结表彰阶段
分为两个时段:一是在中期检查结束后,对“清风工地、精品工程”创建活动进展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并奖励创建成绩显著的项目办相关人员;二是在验收评估结束后,对创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对创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分别授予“清风工地、精品工程”创建活动“优秀项目办(或项目部、总监办)”及“先进个人”称号。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清风工地、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是提升交通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声势、有成效地开展好这项活动。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建县要求,以“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以“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为方针,广泛深入的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切实抓好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把建设成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美之县”。
二、目标任务
(一)绿色城市
1.目标要求:到20__年,全县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由现在的33.56%提高到36.8%以上,绿化覆盖率由36.55%提高到42.2%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1.3平方米以上。县城新增建成区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新增建成区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4.3万平方米,全县开发区绿化覆盖率和校园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军队营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创建绿色开发区1个、绿色校园4个。
2.牵头单位:由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组织协调,县武装部、经贸局、教育局等单位配合。
(二)绿色村镇
1.目标要求:到20__年,全县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由现在的15%提高到1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平方米提高到5平方米以上。创建绿色乡镇2个、绿色村庄42个(每年创建绿色村庄14个),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及绿色村庄都有1处以上的公园绿地。
2.牵头单位:由县城乡规划建设局总牵头。组织协调落实,绿色村庄由县农办牵头组织协调落实。
(三)绿色通道
1.目标要求:到20__年,完成公路和铁路绿化22.26公里,其中:县乡道绿化20公里,铁路绿化2.26公里。全县已通车的高速公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继续保持100%,省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由89.8%提高到95%以上,铁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100%,县乡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由61.2%提高到75%以上。
2.牵头单位:由县交通局牵头组织协调,公路分局、铁路建设办公室等单位配合。红线内分别由县交通局、公路分局、铁路部门组织协调落实;红线外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
(四)绿色屏障
1.目标要求:到20__年,林业部门完成沿路(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交通主干线沿线一重山)、沿金溪一重山、环城一重山等“二沿一环”造林绿化0.3395万亩;水利部门完成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万亩。交通干线一重山、闽江流域一重山绿化程度达到100%,一重山低质低效林分补植改造面达到95%以上,主要江河和中型以上水库一重山的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到95%以上。
2.牵头单位:由县林业局牵头组织协调,县水利局、农业局等单位配合。
三、职责分工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承担相应的建设任务,并负责落实土地、资金、劳力等事宜,制定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添彩增绿、兴林富民活动,扎实推进“四绿”工程建设。
(二)县绿委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
1.县人武部:牵头负责驻部队和武警部队的营区绿化,积极支持地方搞好驻地周围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
2.县委组织部:负责把造林绿化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内容。
3.县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城乡绿化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林业、全民参与绿化的良好氛围。
4.县文明办:负责将各级各部门“四绿”工程建设任务列入各级文明单位考评内容。
5.县农办:牵头负责新农村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绿色村庄”创建工作。
6.县监察局(县效能办):负责开展城乡绿化监察、部门绩效评估和效能考核。
7.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纳入我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在重点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
8.县经贸局:牵头负责开发区、有关厂矿、企业绿化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
9.县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类学校开展校园绿化、科普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
10.县科技局:加大城乡绿化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水平,加强植树造林、园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
11.县财政局:负责筹集县级财政预算资金,制定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督促县级部门建设资金的足额到位,并加强资金监管。
12.县人事局:提供造林绿化人才支撑,与有关部门联合表彰城乡绿化先进单位和个人。
13.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矿山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
14.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编制城市和各类建设用地的绿化规划,按照相关规定,留足绿化用地;负责县城和乡镇绿化的组织协调工作,牵头组织“园林县城”、“绿色乡镇”、“园林单位”、“园林小区”等创建工作。
15.县交通局:负责编制公路绿色通道工程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做好管辖路界范围之内各等级公路的绿化任务。
16.县水利局:负责编制水库、渠道、堤坝、水电站等管辖范围内的造林绿化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配合林业等部门做好江河、湖泊、水库一重山的造林绿化工作。
17.县农业局:负责指导不宜耕作的坡耕地造林和农场绿化,配合做好农田林网建设。
18.县林业局:承担县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牵头组织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规划制订和组织协调。牵头负责实施绿色屏障建设。
19.县外经局:负责台商投资区的绿化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20.县广电局: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形式宣传报道城乡绿化工作。
21.县环保局:牵头负责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22.县绿化办:牵头组织县直机关单位开展单位庭院绿化美化,组织县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23.县煤炭行管办:牵头负责煤炭企业治理矿区生态环境,开展厂区和生活区绿化。
24.县总工会:发动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地方造林绿化工作。
25.团县委:发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地方植树造林工作,开展“保护母亲河”植绿行动和绿化宣传等活动。
26.县妇联: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双学双比”、创建“巾帼绿色家园”、建设“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
27.县铁路建设办公室:负责编制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做好车站和铁路地界范围以内的造林绿化。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四绿”工程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谁主管、谁建设、谁落实”的原则,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四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绿化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报县绿化委员会审定汇总后付诸实施。严格考评,各乡(镇)政府每年应向县政府和县绿化委员会上报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情况。各责任部门要制定考评方案,对年度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并将结果报县政府和县绿化委员会。县政府将对工作开展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加强督查,县人大将对各相关建设责任部门和乡镇政府实施“四绿”工程进行专项检查,县监察局、县效能办要组织开展专项督察(督查),对工作不力、效果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问责。
(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城区绿化,要求底前完成绿地系统规划和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园建设,开辟街头小绿地、小游园,临街单位要实施拆墙透绿,提倡种植多排行道树,多种乡土珍贵树种,建设城市林荫景观道,逐步形成城区绿美相拥、城郊森林环抱、林水相依、林路相连、山水辉映、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校园绿化,开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见缝插绿,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开发区绿化,应同步完成绿化规划,按规定留足绿化用地,尽可能保留原生植被,园区道路两侧要有足够的绿化空间;入园企业也要按照用地规划要求,退红线,留绿地,搞好厂区绿化。乡村绿化,以“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富裕新村”为载体,引导农民利用“四旁两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坡耕地、抛荒地、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道路绿化,凡新建、改建、扩建高速公路 两旁20~30米,铁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道路两旁10~20米,县、乡道路沿线两旁3~5米以上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段全面建成沿线绿化带,构建绿色长廊。“两沿一环”绿化,加强封山育林,保护原生植被,补植套种珍贵树种和季相植物,优化林分结构,将沿路、沿江、环城森林打造成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季相明显的森林生态景观功能的绿色屏障。水土流失治理,在已划定水土流失区域的林地内,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加紧造林绿化,加强封山育林,严禁任何采矿项目的审批,禁止一切放牧、砍伐等一切农事、林事活动。
(三)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创新义务植树履责机制,引导和鼓励全县干部群众参加植树、认种认养、捐资助绿、购买碳汇、以资代劳等,探索建立多形式绿化新机制。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实行“谁造林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并辅以苗木补助措施,引导农民利用“四旁四地”大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引导企业、个人、其它经济组织参与县乡道的道路绿化,引导农民在城郊建绿化苗木基地、乡村森林公园。同时,财政部门要落实绿化苗木补助资金。创新采伐利用政策,对非规划林地上营造的林木,经林业部门核准,允许经营者自主选择采伐年龄和采伐方式。在保证不影响道路两侧整体绿化的前提下,允许合理、有序地间伐部分树木。农民个人在房前屋后和自留地上营造的林木,允许继承和转让。
(四)强化保障,提升质量。规划保障,“四绿工程”建设要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衔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验收,切实提高植树造林成效。苗木保障,县林业和园林部门要按照建设需要,在水南镇乾滩建立多品种绿化苗木基地100亩,组织好绿化大苗、壮苗、名贵苗的生产供应,严把苗木质量关,保障“四绿”工程建设的用苗需要。技术保障,县林业和园林部门要切实加强技术指导,把好规划设计关、苗木准备关、造林绿化关和抚育管护关,鼓励多种带土球的绿化大苗、多种容器苗、多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四绿”工程建设,确保做到“种一片,活一片,绿一片”,提高植树造林成效。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必要性;效益分析;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69-01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为5.6~6.0 ℃;年≥10 ℃的积温为1 500~2 600 ℃;年光照时数在2 520 h以上;无霜期105~125 d;年降雨量350~650 mm,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土壤为山地草甸、山地灰褐土、山地黑垆土和湘黄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2 社会经济概况
固原市原州区的11个乡镇和10个国营林场,总土地面积3 506 km2,其中农业用地面积为13.85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1.4万hm2,牧业用地面积7.39万hm2,总人口48.6万人。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5 666.67 hm2,灌木林 6.53万hm2,疏林地5 333.33 hm2,未成林造林地1.87万 hm2,苗圃地333.33 hm2,无林地1.87万hm2。森林覆盖率为13.8%。
2 实施天保工程的必要性
2.1 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3]。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该项工程的根本任务。虽然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森林植被和生物的多样性却还没有提高到保护的高度去认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将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投向种植业,但粮食生产还是低而不稳,人们为了生存不断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掠夺式生产,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破坏了很脆弱的生态平衡。因此,实施天保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
2.2 是各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随着多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和人工林营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实现各项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5]。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为林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2.3 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西部,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起点低,加之人口增长快,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劣。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能够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山区林草业,将本地区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3.1 指导思想
以生态林业建设的整体战略为指导,坚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大力恢复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培养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保护天然林资源为基础,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通过加强森林管护,达到保护区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永续利用[6]。
3.2 主要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害保护、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原则;坚持造林与保护相结合、造林与营林相统一的原则,着重搞好护林站(点)建设和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4 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在保护现有林地的基础上,建成东岳山的大峁梁、开城镇的黄峁山护林点2处,新建林区道路10 km。着力改善封山育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病虫鼠害的防治能力和森林火灾的预防能力。提高护林人员的工资和长部护林点照明设施配套,改善护林条件。
5 效益分析
5.1 生态效益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不仅能够恢复植被,增加林草数量,还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7]。
5.2 社会效益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不仅可以全面改善原州区生态环境,还有利于调整全区经济结构,加快保护区农户脱贫致富。
5.3 经济效益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林区木材储备、生态经济林果品收入和药材收入以及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上。据测算,森林资源管护面积3.58万 hm2,10年后木材储备效益为118.68万元。
6 发展措施
6.1 组织管理
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对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统一安排、审核、协调;加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时时监测和监督工程实施动态信息。
6.2 保障措施
抓好种苗等基础实施建设,提高科技含量;采取多种形式将森林管护责任制以合同的方式与管护者的利益挂钩,各管护区制定合同要责任到人,明确管护面积、职责和义务[8-9]。
7 参考文献
[1] 吴建雄.西吉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成效显著[J].宁夏林业通讯,2011(2):15.
[2] 田新程.天保工程:中国生态复兴之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成就综述[J].中国林业,2011(10):6-16.
[3] 赵俊臣.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的若干重要理论与政策问题[J].林业经济,2000(3):40-50.
[4] 陆元昌,张守攻.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对策[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6):731-738.
[5] 张久园.固原市原州区林业建设规划及预期效益评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6] 杨志荣.原州区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及主要任务[J].北京农业,2013(24):108.
[7] 李霞,殷爱萍,冯玉龙.固原市原州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8):190-19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加快经济发展、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积极整合建设资金,统筹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使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组织实施,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套建设的原则;
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是坚持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企业代建承包制、工程监理制的原则;
四是坚持资金使用、建设标准透明操作的原则。
二、建设内容
按照《市住房保障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要求,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招投标企业代建的方式,建设廉租住房120套,户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800平方米,五层混合结构;公共租赁住房1012套,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以高层、小高层为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给排水、集中供热、电网、道路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由招投标企业负责实施。
三、资金管理和使用
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资金账户由房管中心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单独建账、专款专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1月1日-2月15日)。做好立项、规划设计、投招标、施工许可证及质量监督委托书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二)建设阶段(2月16日-12月31日)。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列为建设重点,在规划布局、施工安排、人力物资调运等方面优先考虑。成立协调小组,具体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建设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1、廉租住房3#、4#楼施工进度
基础工程1月1日-3月15日
主体工程3月16日-6月30日
内外装饰及水电安装7月1日-10月31日
竣工验收11月1日-11月30日
2、公租房1#、2#、3#、4#楼施工进度
基础工程已完成
主体工程1月1日-5月31日
内外装饰及水电安装6月1日-8月31日
竣工验收9月1日-10月20日
3、公租房5#、6#、7#楼(小高层)施工进度
基础工程已完成
主体工程1月1日-7月10日
内外装饰及水电安装7月11日-11月15日
竣工验收11月16日-12月31日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调推进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敏感度高,为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由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领导,办公室设在市房管中心,具体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监督管理
1、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组织监察小组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工程完工后,进行专项审计。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护和改善城市区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区防治、强化管理”的原则,加强综合整治,强化预防监督,提高城市品位,全面完成省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市创建任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环境,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力量。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团市委、水务、发改、财政、环保、国土资源、建设、林业、规划、旅游、城管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市水务局主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辖区城镇水土保持试点工作。
2、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根据《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规,市政府制定出台《实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使用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3、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在京沈高速公路北戴河出口及*西出口设置大型水土保持宣传牌,充分利用每年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和9月“水保法宣传月”,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城镇居民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增强城镇居民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氛围。
4、实施城市碧水工程。重点治理市区河道,整治河道两侧环境。海港区重点完成大、小马坊河、护城河、大、小汤河、新开河等6条河道的清淤和整治工作;北戴河区重点完成戴河综合整治及两岸景观带建设;山海关区结合古城开发,加强石河防洪工程建设。治理后的河道要达到城市行洪标准,无污染源,无污水排放,无漂浮物,河道两岸要建有绿色景观带,水系绿化长度与水系长度之比不低于80%。
5、实施城市绿色工程。以城市公共绿地为重点,以道路、河道绿化为网络,以小区、庭院、公园、广场绿化为点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继续营造城市森林,实施城市绿化“3318”工程,争取城市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6、实施城市美容工程。开展城市环境卫生、“五尘”、“两渣”、白色污染、临违建筑、乱贴乱画等整治活动,强化“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责任制。20*年年底前,完成山海关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新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三座垃圾卫生填埋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7、加快郊区水土流失防治。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重点治理山海关区梁家沟小流域、柴家沟小流域以及海港区北港镇东陆庄小流域,到20*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0km2,治理度达到90%以上。
8、规范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旧城区改造、城镇扩建、新城区建设等开发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于城市周边矿山开采、挖沙取土项目,按照《*市“百矿复绿”工程实施方案》,在2*国道、102国道、京沈铁路、高速公路、旅游公路两侧及旅游区可视范围内,不得再办理审批手续;对于在建项目,实行全程管理,监督开发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确保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到90%以上,设施补偿费征收率达到90%以上。
9、加强开发项目返还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山海关龙山国际艺术家创作营、海港区燕山大学西校区水土保持返还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山海关龙山国际艺术家创作营要重点突出人工湖、巨型雕塑建设,加强自然生态体验区建设。燕山大学西校区要重点突出塔山公园及人工湖区建设,加强教学区、草场区、生活区、道路两侧的美化、绿化工作。
10、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坚持把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统筹考虑,把集雨、蓄雨、处理、回用、排水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20*年年底前,重点抓好北戴河鸽碧路改建,建设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降雨回渗能力不低于原地面回渗能力的70%。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年6月30日前,根据《水土保持法》和城镇发展要求,市政府编制出台《*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三个城市区、开发区建立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年7月1日至20*年6月30日,按市政府《*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三个城市区、开发区及市直有关部门重点突破,全面治理。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年7月1日至20*年底,对照《河北省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评价标准》,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三城市区、开发区水土保持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组织申报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市城市区人口相对集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促进城市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个城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市直有关部门要把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建立领导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工作广泛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