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大气污染治理

农业大气污染治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大气污染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大气污染治理

农业大气污染治理范文第1篇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通过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市级文明城市等活动,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全县产业结构偏重、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小、治污水平低等历史原因,加之工业发展迅速、污染物排放总量剧增、城市建设面广量大、扬尘控制不到位、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加重等新的因素,大气污染仍然较重,环境空气质量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家将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调赶超的重要手段,也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努力建造环境优美的幸福家园。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排放、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快推进重污染行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工业企业布局,加大重点污染物治理力度,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科学、精细、规范、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打造优美、洁净、舒适、文明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工作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突破,基本解决影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问题,工业污染排放显著下降,城市扬尘污染明显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年均削减10%以上,并将细颗粒物(PM2.5)纳入监测控制范围。到年,城区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空气能见度大幅提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

三、主要任务

(一)工业污染防治和产业能源结构调整

1、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禁止在县城城区及近郊建设钢铁、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等废气高排放企业。建成区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除集中供热工程以外的燃煤、重油锅炉、窑炉及导热油炉。

2、加快实施电厂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工程。加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改造步伐,到年,华龙热电有限公司燃煤锅炉完成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开展烟气脱硝治理工作,到年,华龙热电有限公司完成烟气脱硝并投入运行。工业锅炉推广应用布袋等高效除尘技术,提高除尘效率。严格执行《市燃煤电厂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全面整治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扬尘点,确保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3、加强钢铁、焦化行业大气污染整治。年底前焦化企业完成焦炉煤气改造,并同步建设废气除尘、脱硫等大气污染防治设施。严格执行《市焦化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全面整治厂区无组织排放扬尘点,确保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4、严格控制水泥行业粉尘排放。完善水泥企业除尘设施,通过燃烧器改造等技术,降低水泥回转窑氮氧化物排放。到年,全县所有水泥回转窑实现氮氧化物减排。所有水泥厂(含粉磨站)、水泥制品厂生产设备排放的粉尘及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均达到相应的地方排放标准要求。

5、强化建陶行业废气污染治理。县城城区禁止新建陶瓷生产企业。年底现有陶瓷企业全部完成清洁燃料改造,并安装高效除尘设备,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依法实施关闭。严格执行《市建陶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全面整治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扬尘点,确保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6、控制锅炉窑炉污染。所有工业锅炉窑炉使用单位配备符合要求的污染治理设施,采取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确保各种污染物稳定排放达标。年底前,城区内4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所有燃煤电厂和锅炉容量在20吨/小时以上的企业要建设在线监测装置,并与市、县环保部门联网,建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

7、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名录,并按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年底前取缔206国道段可视范围内所有采石场、石子厂和石灰厂。年底前钢铁、焦化行业完成《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淘汰项目,水泥、陶瓷行业完成《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淘汰项目。

(二)机动车污染防治

1、全面开展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提高机动车上线检测率。严格车辆注册、年检把关,达不到我省机动车尾气控制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办理注册、年检手续。

2、对黄标车和无标车实施限时、限行管理;开展路检,对车辆进行监督性抽测,查处超标车辆。

3、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黄标车等高污染车辆的淘汰力度,分期分批淘汰不达标车辆。

(三)扬尘污染防治

1、做好建筑、拆迁、市政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

所有建筑施工场地必须按扬尘控制要求达到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六个100%。高空作业施工渣土集中袋装运至地面,不得抛撒,风力四级以上不得从事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所有拆迁施工工地必须采取围挡等扬尘控制措施,拆迁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渣土废料实施密闭运输。

2、加大道路、交通运输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对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全部实施清扫保洁,确保每天清扫1一2次,建成区内及周边主要道路要进行洒水降尘,主干道和扬尘突出的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对城区地面、破损道路进行固化、硬化、美化和绿化。

3、开展煤场扬尘综合整治。逐步取缔禁燃区内经营性煤场。所有煤场全部达到扬尘控制标准要求。

4、实施密闭运输。从事散装物料和渣土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规定申请办理运输车辆准运证件,实施密闭运输,杜绝抛撒遗漏现象。

5、抓好城区内的园林绿化工作。城区内的园林绿化工程产生的渣土要做到日产日清,并采取密闭措施运输。

(四)秸秆禁烧及其他废弃物污染防治。对辖区内所有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废弃物产出地、收储地实行全覆盖检查,并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严厉查处不法焚烧行为。在县城城区及人口聚居区,将秸秆、树木枝叶、枯草、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纳入禁烧范围。

(五)科技支撑研究。建立覆盖全县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开展PM2.5、臭氧等污染物监测,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强化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健全高污染和大气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专项研究,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职责分工

(一)乡镇(街道、开发区)政府全面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各项任务。

(二)县环保局。负责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负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三)县住建局。负责制定实施建筑、市政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

(四)县城管局。负责制定实施城区道路保洁方案;制定实施渣土车、砂石车密闭改造方案;制定城市绿化方案,逐年提高城市绿化率;制定绿化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并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五)县发改局。负责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制定重点行业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

(六)县经信局。负责制定实施陶瓷、钢铁、焦化、建材等高污染行业的提升改造方案;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或生产线。

(七)县房产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制定实施房屋拆迁扬尘污染防治方案。

(八)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确定机动车排气超标车辆定点维修单位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具备资格的企业名单;负责营运性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配合环保部门落实机动车排气环保检验制度。

(九)县公路局。负责国道、省道及其它管辖范围内破损道路的修复和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十)县公安局。负责机动车注册登记环保检验前置把关工作,对没有取得环保检验合格证的机动车不予办理相关手续;配合环保局开展机动车路检工作。

(十一)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对矿山开采及选矿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取缔尚岩、新兴、鲁城等西部矿区的非法小碾子厂、小选厂。

(十二)县农业局。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夏季、秋季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

(十三)县节能办。负责制定实施县城城区内煤场扬尘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逐步取缔城区内经营性煤炭市场。

(十四)县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数据,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

(十五)县人民银行。负责建立绿色信贷制度,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录入征信系统。

(十六)县金融办。负责引导、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做好绿色信贷工作。

(十七)县财政局。负责对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必要支持。

(十八)县监察局。负责对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效能督查,对工作进展不利的进行约谈、督办和责任追究。

(十九)县供电公司。负责对淘汰关停的企业停止供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城区空气质量改善专项工作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汇报,通报检查情况,督导工作开展,部署工作任务。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开发区管委会)是开展大气治理工作的实施主体,要把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确定具体工作措施,落实辖区治理责任。各有关部门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督导主体,也要根据工作职责,分解督导任务,制定督导方案,落实督导责任,重点工程现场都要明确“包项目领导和监督人员”两个责任人,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大气污染源动态管理数据库,全过程跟踪督导整治效果。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日常督导机制。建立评估考核制度,制定奖罚办法,对按时、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按照市政府《“十二五”期间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奖励办法》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治理或整改任务的,给予相应处罚。

(四)落实环境经济政策。达不到大气污染治理要求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将实行区域限批,限制新上涉气项目。各金融机构要将企业违法情况纳入征信系统,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县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空气质量改善工作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等资金到位。

农业大气污染治理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抓手,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全面加强联防联控,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向多因子、全方位、区域协同控制转变,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切实保障我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实施阶段

(一)工作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酸雨、灰霾等污染明显减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

1.全面完成我市"十二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8%和14.5%。

2.热电、化工、印染、制药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实现排气口与厂界双达标。

3.建设完善城区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监管体系,机动车年审排气污染同步检测率达到100%,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4.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70%以上。

5.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配备率达到100%,建立运行维护制度;城区所有建筑工地现场施工达到扬尘控制要求。

6.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基本杜绝秸秆野外焚烧现象;"烟尘控制区"建成区覆盖率达到100%;完成省下达的绿色矿山创建任务,需治理与修复的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8%以上。

7.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5%,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城市(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以上。

8.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建成投运,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9.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1%、10%,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5%。酸雨率和酸度均有所下降,灰霾天气出现频率有所下降。

(二)实施阶段

1.启动推进阶段(2012-2013年)。编制蓝天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初步建立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与协调机制,全面开展区域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完成年度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编制并实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建设方案,逐步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到2013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健全,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增强,环境空气质量趋于改善。

2.深化成效阶段(2014-2016年)。巩固和深化区域空气污染治理成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大气污染重点问题基本解决,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酸雨、灰霾等污染明显减少。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1.优化工业规划布局。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按照"集聚、提升、淘汰"的调整原则,及时搬迁、淘汰对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污染企业。同时,严格限制在城市主导上风向建设热电、水泥、印染、化工等废气高排放企业。

2.加快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废气污染整治。以杭州湾工业园区、道墟化工小区为重点区域,以医化、农化、染化行业为重点行业,推进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有机废气排放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同时,加强对有机废气的收集,增强废气净化效果,做到污染物排气筒排放浓度和厂界浓度双达标。所有印染企业必须在2012年底前完成定型机废气整治并确保稳定运行,化工、医药、农药、印刷、家具(玩具)制造、喷漆、涂料、塑料、橡胶以及合成革等行业在2015年底前完成有机废气整治。

3.加强热电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新建和在建燃煤发电机组、热电锅炉同步配套建设高效除尘、脱硫和脱硝设施。到2014年,现役35吨以上燃煤锅炉烟气完成炉外脱硫、SNCR法(或SCR法)脱硝改造并通过168小时验收,设施投运率达到95%以上,综合脱硫率与脱硝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并完善CEMS仪表、建立健全DCS系统。推广应用工业袋式除尘技术,在城市及近郊,工业锅炉和热电厂采用布袋等高效除尘技术,提高除尘效率。

4.加强水泥行业大气污染整治。到2015年,全市所有水泥厂(含粉磨站)、水泥制品厂生产设备排放的粉尘及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均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5.控制工业锅炉窑炉污染。所有工业锅炉窑炉使用单位都要配备符合要求的污染治理设施,采取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确保各种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禁止直接使用含硫量超过0.5%的煤炭。鼓励4吨/时(含)以上、20吨/时(含)以下的燃煤锅炉逐步分批进行清洁能源改造或煤气化、水煤浆等其他洁净燃烧技术改造。

6.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强制性淘汰改造新三年行动,强化重污染项目淘汰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同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闭石灰窑土窑和不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采石生产企业,淘汰工艺落后的生产稀释剂、涂料、油墨、黏合剂等小化工企业和污染严重的铸造冲天炉、单段煤气发生炉等生产工艺及设备。2012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和窑径3.0米以下的水泥磨机(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

(二)实施绿色交通物流工程

1.强化对机动车排气检测站的运行管理,在用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与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同步检测率达到100%,经检测、抽测排气不合格的机动车实行强制维修。

2.2012年底前,完成全市现有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达到相应的国家排放标准。新建加油站、储油库按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建设。

3.按要求做好符合国家第三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的供应,建立完善车用燃油清净剂管理制度,完善油品供应市场监管体系。

4.按国家规定的阶段排放标准开展新车注册登记管理,同步开展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审核发放工作。

5.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开展"黄标车"区域限行;制定出台高污染车辆淘汰补助政策,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

6.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加快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加强枢纽场站衔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减少因道路拥堵造成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鼓励发展和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大力推进公交车、出租车、驾校教练车"油改气"工程,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电动汽车商业运营模式。

7.发展"绿色"物流。加强对码头货物装卸、物料堆场、化工原料储罐的管理,大力整治相关的粉尘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强化对低速货车和非道路机械的环境管理,督促物流企业使用绿色环保标准的货物运输车,规范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制度,减轻因交通运输及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实施城区蓝天工程

1.推行清洁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大力推行以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到2015年,完成规划建成区内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70%以上。

2.防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建立协调监管机制,强化城区扬尘污染控制,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实施封闭化管理,严禁敞开作业,采取洒水、覆盖以及工程车辆出入口设置冲洗设施等防尘措施;建筑拆迁必须采取边拆边洒水作业方式,及时清运拆迁建筑垃圾等防尘措施。

3.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城区内排放油烟的所有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建立运行维护制度,按要求定期对油烟净化装置进行清洗,确保油烟达标排放。油烟排气筒朝向和高度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城区内的居民住宅或者以居民居住为主的商住楼内不准新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

4.开展服装干洗业污染治理。从事服装干洗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洗染业管理办法》。新(改、扩)建干洗店应当使用具有净化回收干洗溶剂功能的全封闭式干洗机。现有洗染店使用开启式干洗机的,必须限期更新为全封闭式干洗机或进行改造,增加压缩机制冷回收系统,强制回收干洗溶剂,实现达标排放。

5.整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废气。采取适当方式对工业企业的污水治理设施和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所产生的恶臭废气进行收集和净化。逐步开展垃圾填埋场废气治理,采取气体导排、处理和利用措施及除臭措施,并达到相应的国家排放标准。加强垃圾焚烧设施的废气治理设施建设,确保废气治理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6.大力控制地面和道路扬尘。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减少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地面。加大道路和地面的改造投入,逐步改造低质材料路面,减少道路扬尘。建立城乡一体的道路路面保洁制度,有效控制城郊道路扬尘。

(四)实施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1.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秸秆还田和多元利用的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部门分工协作,严格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的长效管理机制。对省环境监测中心遥感监测发现的秸秆焚烧点,要及时响应,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3.加强烟尘控制。继续开展"烟尘控制区"建设,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城郊结合部、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要全面创建"烟尘控制区",各类炉窑灶排放的烟尘、粉尘和林格曼黑度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控制农业氨污染。大力开展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着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田化肥施用量,减少氨逸出和挥发。

5.防治矿山开采污染。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程,努力减轻矿山开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矿山开采、加工作业、废弃物堆放、矿石装运过程中的粉尘排放。粉尘无组织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按期完成省里下达的绿色矿山创建任务,到2015年,符合创建条件的生产矿山90%以上建成绿色矿山。

6.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深入开展以"千矿整治"为载体的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加强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整治、复垦、复绿及景观修复,使矿山生态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到2012年,全市需治理与修复的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98%以上。

7.大力实施森林碳汇工程。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5%,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以上。

(五)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与评价体系

1.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在现有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和气象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优化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位,选择性增加大气臭氧、细颗粒物、一氧化碳、有机污染物、大气能见度和灰霾等监测设备,到2013年,基本完成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到2015年,根据省政府要求,完成监测站位建设工作。

2.提高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水平。加强对污染源大气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掌握全市大气污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等特殊污染因子,为污染治理、事故处置及制定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完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深入研究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及其传输特征和危害。完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把臭氧、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废气等因子逐步纳入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范围,使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4.逐步开展低能见度和灰霾等天气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建立区域大气能见度、灰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根据低能见度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程度和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逐步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动态调控不利气象条件生成区域的社会生产和区域交通等活动,尽量降低低能见度和灰霾天气的危害性。防范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对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实行统一指导、分级响应,协调处理突发大气环境应急工作。

四、保障措施

开展蓝天行动,事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维护,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合力攻坚,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蓝天行动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分管杭州湾工业园区常委、市政府分管环保工作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经信、公安、监察、财政、环保、建设、交通运输、农林渔牧、城管执法、服务业发展、建管、国土、工商、气象、"两区"等部门和单位及相关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环保局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牵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对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的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并定期组织绩效考评。同时,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督促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落实目标责任

明确乡镇街道、"两区"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完善措施,抓好落实,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责任到位、资金保障到位,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该项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由市蓝天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年对各有关责任部门、相关乡镇街道、"两区"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对未按要求完成年度任务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对瞒报、谎报工作进展情况,整改不到位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并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同时,每年安排蓝天行动工作先进奖励经费50万元,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严格环境管理

1.严格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国家和省的总量控制要求,通过排污许可证形式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排污单位,建立和完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做到持证排污、依法排污。有大气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的排污单位,必须如期完成减排任务。

2.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控制。从空间环境准入、总量环境准入、项目环境准入入手,完善环境准入制度的决策评价机制,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的执法监督,从源头预防大气污染。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新(扩、改)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要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医药、化工、印染等重污染项目的审批管理,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和建设。市区禁止建设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建立产业转移的环境监管机制,防止将重污染行业转移到农村地区。

3.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标准,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大气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标准,强化环境法治,继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城管执法责任制,并将处罚信息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作为企业资信评价的重要依据。

农业大气污染治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大气污染;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大气污染危害性和特点分析

1.1城市大气污染危害性表现

城市大气污染,具体指的是城市居民住宅区及周围环境的空气污染直接给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一方面,在城市居民住宅内使用液化气、煤气等进行烧菜做饭产生的气体,室内的装饰材料以及家具材料含有并散发出的甲醛、乙烯、酚等有害化学气体,如果排气不良,这些气体就会对城市居民居住的小气候环境产生污染,短期会使居民产生头晕或者呕吐等不良症状,长期甚至会致病。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居住区如果距离工业区、废物处理场、交通干线较近,住宅区环境也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区的空气质量,危害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1.2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大气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污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但也有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转移的趋势。根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氮氧化物和其他粉尘颗粒也居世界前列。中国14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属于严重污染性城市。中国是世界上燃煤大国,居于世界第一位,以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代表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环境范围最广;其次城市及周边化工废气、冶金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排放的有害物质加重城市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会造成局部地区空气变浊,能见度降低,雾霾天气严重,交通事故增多,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数量大减而影响城区植被的光合作用;其次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工业城市上空,因工厂的废热大量排入天空,使近地面气温比四周郊区高1%~5%,形成局部地区热气环流,如今年夏天全国43个城市出现40度以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再者由于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烟粉尘和其他污染物,对水蒸气有凝结作用,促使下风口降雨量增加,大气污染物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会发生光化学反应,还有可能出现酸雨。大气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等造成许多危害,导致人体各种病变甚至引起癌症的发生。大气污染也危害工农业发展,危害城市环境生态平衡,甚至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

2、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2.1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是大气污染物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尽管与人为源相比,由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少,浓度低,仅在局部地区某一时段可能形成严重影响。大气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火山喷发、森林自燃火灾、自然风沙扬尘等。

2.2人为污染源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源也是指由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可概括为四方面:

(1)燃料燃烧: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以及工业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3)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船舶等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内燃机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铅的化合物等多种有害物质。由于交通工具数量庞大,来往频繁,污染物的排放量十分可观。

(4)农业活动排放: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其挥发性有害物质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致使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农业活动成为大气的又一污染源。

3、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3.1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

首先,对区域内各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以及时空分布等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调整产业结构,对已有污染严重、资源浪费高、治理无望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工业生产区应严格禁止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不宜过分集中,防止对城区造成直接或间接性浓度叠加污染,同时应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3.2改进燃料结构,合理利用能源

我国当前的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在燃煤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SO2, CO以及悬浮颗粒等大气污染物。因此,要防治煤烟型大气污染,首先要推广工业型煤以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并逐步推广使用天然气、煤气和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有效控制烟尘排放量。

3.3集中供热,节能减排

目前,我国居民居住区仍有数量极多的生活炉灶分散使用,烟气污染比较严重。所以,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代替分散供热,是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防治大气污染的另一重要途径。以中压、中型锅炉取代大量、分散的低热效率的锅炉,提高锅炉效率,节约燃料。另外,采取高烟囱集中排放,有利于烟气的扩散和稀释,从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4严格要求污染排放源采用高效除尘净化设备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燃煤及化工冶炼等产生的烟粉尘及SO2等有害气体。要去除这些污染物,可用干法、湿法、过滤及静电法。干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湿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泡沫除尘器、喷雾塔等;过滤法去除常用的设备有颗粒层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静电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干式静电除尘器和湿式静电除尘器。一般情况下,较大颗粒宜于采用干法去除,而细小颗粒则宜采用过滤法和静电法去除,SO2等有害气体采用湿式及化学吸收处理去除。

3.5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燃料完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SO2等有害污染物。机动车排放的废气污染面广,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又一重要问题。要减少这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是改变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鼓励发展清洁燃料车。同时,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控制力度,对机动车实行监督检测,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控制交通污染。

3.6植树造林,净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茂密的树林能降低风速,使空气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飘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释放O2,使空气得到净化。因此,大力加强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面积,能够有效减轻污染危害,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3.7提高大气污染防控的技术措施

这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加强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管。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主要的检测有颗粒物质、含硫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测定等。(2)有效利用生物的净化和监控作用。植物对大气飘尘和空气中放射性物质也有明显的过滤、吸附和吸收作用,还有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这些方面来说选择某些敏感性植物又可起到毒气的警报作用,故在城市敏感区可营造对污染物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

4、结语

从工业革命开始,大气污染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城市居民。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却被破坏,特别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日趋增多,从而产生的空气污染已严重地对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与防治问题的研究,切实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秀娟.《环境管理》[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魏文静.《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探析》[J].天津科技,2009(6).

[3]李培,王新等.《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管理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5).

农业大气污染治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灰霾天气;PM2.5;监测预警;绿化;气体排放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ncreasing quickly, and the air pollutio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ash haze weather and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The ash haze wea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visibility phenomenon, has caused our country people and the high attention of the multimedia. This article first to the ash haze weather were summarized, and then analyzes the forming reason and harm of the ash haze weather, finally discusses from six aspects the ash haze weather governance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the ash haze weather; PM2.5;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Greening; Gas (GHG) emissions

中图分类号:E8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灰霾天气概述

(一)定义分级

霾是一种天气现象,又称灰霾、阴霾、烟霞、大气棕色云,是指大量极细微干性尘粒、烟粒、盐粒等(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均匀悬浮于空中,使空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低于10.0km、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色、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按能见度大小划分为四级,依次表示为轻微霾、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

(二)分布特征

一年中冬春季(当年11月至次年3月)采暖季灰霾天气日数较多,约占全年50%以上,这是因为采暖季人们取暖和做饭燃烧大量化石燃料,加之冬春季气温低、气压高、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速较小、日照时数少、大气层结稳定、大气逆温出现频率和强度较高,大气污染物不易稀释和沉降,致使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SO2、NOX等污染物大量堆积,容易形成灰霾天气。

一年中夏秋季(当年6月至10月)炎热季灰霾天气日数较少这是因为炎热季人们较少使用化石燃料,加之夏秋季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大气层结不稳定,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同时大量降水沉降和稀释作用,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大量减少,不易形成灰霾天气。

(三)雾霾比较

雾和霾是两种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中国观测规范等对此都有明确界定。雾和霾共同点都是能够造成能见度下降,对于雾来说,造成能见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造成;对于霾来讲,造成能见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大量干性悬浮细颗粒污染物存在造成。雾和霾异同点主要在于组分类型、水分含量、可见厚度、外观颜色、边界特征和水平能见度等。雾霾异同点比较见下表。

表雾霾的异同点比较

灰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灰霾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灰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大气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近年来,城市高楼越来越多,使得城区水平方向静风现象也逐渐增多,高楼的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污染物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聚。

(二)大气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

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出现灰霾天气的城市逆温现象一般为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使得大气层低空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反而沉积并聚集于地面。

(三)悬浮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增加

悬浮细颗粒物PM2.5中可溶性粒子具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灰霾天气,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灰霾污染爆发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居高不下,机动车燃油品质不高,冒黑烟的车辆并不鲜见,以及高能耗、高排放长期积累所致。

灰霾天气的危害

(一)灰霾天气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灰霾天气可对人类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

1、灰霾天气中大气颗粒物尤其是PM2.5浓度较高,颗粒物表面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能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并粘附在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诱发呼吸道疾病,长期积累还会诱发肺癌。

2、灰霾

天气还会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由于太阳中的紫外线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唯一途径,紫外线辐射的减弱可能直接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同时,紫外线也是自然界杀灭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紫外线的降低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增加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灰霾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灰霾天气容易导致人的情绪低落,让人产生悲观情绪,如不及时调节,很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二)灰霾天气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灰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差、大气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直接威胁海、陆、空的交通安全。

(三)影响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

灰霾通过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导致太阳辐射强度减弱与日照时数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这可造成农业减产、绿地生态系统生长受阻等。研究表明,灰霾天气太多,农作物减产可达25%。

(四)加大了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

大量细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在太阳辐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的烟雾,它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里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氧化剂,如臭氧、醛类、酮等,毒性很大,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现象。灰霾天气会加大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

四、灰霾天气的治理对策

(一)建立灰霾监测和预报预警机制

1、建立灰霾天气的监测机制

灰霾天气监测方法是建立区域灰霾监测站,站内除配备常规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仪器外,还包含水份监测仪、浊度监测仪、黑碳监测仪、气溶胶监测仪、能见度监测仪、有机碳监测仪、元素碳监测仪、VOCS 监测仪、UV 辐射计等灰霾监测专用仪器,如需满足预警预报,还应配备大气稳定度监测仪,可实现PM10、PM2.5、黑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大气稳定度及气象参数,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大气压、能见度、太阳辐射等指标监测,能够较好监测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物质成分。

(1)标准型站

对灰霾天气基本参量实施测量,主要监测参数包括: 臭氧、PM10、PM2.5、PM1、浑浊度、能见度、消光系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黑碳浓度、气象参数、气溶胶光学厚度等。

(2)扩展型站

对灰霾天气高级参量实施测量,主要监测参数包括: 标准型灰霾监测站所有参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颗粒物粒径分布、颗粒物化学成分、硫酸盐、OC /EC、硝酸盐、铵盐等。

2、建立灰霾预警机制

在灰霾严重地区尽快制定和出台多种等级的灰霾预警机制。在灰霾发生程度一般时,发出黄色信号,告知市民减少室外运动;在灰霾程度中等时,发出红色信号,引导市民尽量使用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在灰霾程度严重时,发出黑色信号,采取措施限制车辆上路的种类和数量。在灰霾严重地区设地基光学观测点,在周边地区建设水平能见度观测站和垂直能见度观测站,开展水平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的观测并直接进行灰霾天气公众服务。

(二)开展PM2.5防治

一是开展城市PM2.5成因和对策研究,推进科学治理政策法规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责任,制定防治规划和应急方案。

二是加快城市PM2.5监测体系建设。

三是建立PM2.5评价考核机制,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建立健全包括PM2.5在内环境评价、监管考核制度,并列入政府及环保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

四是加强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时下,PM2.5污染已呈区域性、复合性、扩散性特征,需要相关城市联防联控、同心协力综合治理。

(三)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积极推广清洁能源

制定并实施更加严格的火电、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对动力煤洗选,以及水泥、电力和钢铁行业的除尘,及施工场所扬尘及喷涂等领域的一次性颗粒物排放进行控制,大力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总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防止二次污染的形成。

(四)推进城区绿化

各类植物是净化大自然的最好帮手,不仅能有效吸附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还可绿化美化环境。因此协力推进城区立体绿化、道路绿化、屋顶绿化、居室绿化,让城市绿地发挥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及美化环境等环境效益,从而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五)严格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气体排放

1、汽车尾气的控制

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气体排放量日益加剧, 是灰霾产生的因素, 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发可再生、高效、洁净、低排放能源, 有效走出能源匮乏的困境,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减轻灰霾对城市的危害。

另外, 城市群之间应统筹考虑灰霾的防治工作。作为地区性的气候灾害现象, 治理时也要加强地区联手,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2、治理工业气体排放

采取措施治理工业废气已是当务之急,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不但要做到达标排放,而且应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还有加强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工作,使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逐步削减。同时环保部门要加大监测和环境执法的力度。

(六)推进区域协调治理

随着城市群区域大气污染的加剧,靠单个城市进行污染防治难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实施区域联合防控与联合治理。联防联控的具体任务包括:一是统筹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三是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

结语

综上,灰霾天气的成因比较复杂,灰霾天气的防控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过程。政府和公众都必须对灰霾天气的污染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级政府和决策部门须进一步加强灰霾天气监测预报,控制污染排放,调整工业能源结构,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尽可能减少灰霾天气的出现,降低灰霾天气的危害,以确保城市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园园,周连,陈晓东.灰霾对人体健康研究进展[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

[2]卢照方.灰霾天气的形成与灰霾监测[J].绿色科技,2011.9.

[3]楚惠萍.灰霾天气为啥频频出现[N].中国环境报,2012.1.

[4]赵俊平,李亚军.如何积极有效地防御雾霾天气[J].科学之友,2009.5.

农业大气污染治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污染;特征;来源;影响

中图分类号X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262-02

AnalysisonStatusandImpactofAgriculturalPollution

SHI Zi-ha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ollution were elaborated,including non-point pollution,concealment and external effe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ollution in China was introduced,including direct pollution such as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 and fertilizer,inadvisable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waste,and indirect pollution such as industrial pollution and city pollution. 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 from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and the conclusions that agricultural pollution was related to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re obtained.

Key wordsagricultural pollution;characteristics;source;impact

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粗放式发展经济模式延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后,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如果无法权衡并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利用问题,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矛盾,比如人们生活质量因为污染的空气、水质等而下降;资源的枯竭会引发各国利益纷争等。随着环境库兹涅曲线、福利经济学等理论的引入,各国也通过立法规范和治理资源环境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环境质量并没有根本好转,环境污染的另一个方面――农业污染,已经超过工业污染并且其影响更为深远。

1农业污染特征

1.1非点源污染

相对于工业污染的点源污染的特征,农业污染呈现的是非点源污染特征。这是由农业生产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由于农业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养殖所产生畜禽粪便以及农作物秸秆的燃烧,污染源的分布十分广泛和分散,位置以及影响因子的界定也相当模糊,因此对农业污染的监测、治理和控制都相当困难。美国环保局在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美国水体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导致约40%的河流和湖泊水质不合格,是造成地下水污染和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1]。在全球范围内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主题中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1.2隐蔽性强

农业污染的隐蔽性污染远远大于其显性污染。农业污染中土壤的污染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与许多负面的影响。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过量地对土壤施用化肥和农药,将含有重金属等的污水灌溉农田将会使“活土壤”变成“死土壤”。

1.3负外部效应

根据福利经济学中外部效应理论,农业污染具有负外部效应。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成本,是由社会来承担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往往没有考虑这一部分对其他主体带来危害的成本,这主要由环境系统的自身特性决定的。

2农业污染现状

2.1农业生产直接污染来源

2.1.1化肥、农药和农膜过量使用。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施用国,农药的施用量也相当之大。农民为了追求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投入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化肥施用量从1985年的1 775.8万t增长到2010年的6 076万t,其中氮肥的施用量所占比例最大并且也是逐年递增的。我国10%以上的耕地受化肥、农药的污染,程度较重的已达133万hm2。耕地由于化肥大量使用已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1.5%的水平[2]。随着大棚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农业棚膜、地膜的使用也带来所谓的“白色污染”。据统计,我国棚膜、地膜的覆盖面积已经超过了1 333.3万hm2,其中绝大部分为不可降解塑料,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0万~40万t,残存率达40%之多[3]。

2.1.2农作物秸秆污染。农作物秸秆是农业固体废弃物之一,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大部分被焚烧或者遗弃。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成分经过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CO2或者有毒气体CO污染大气,并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据统计,我国目前年产秸秆约6.5亿t,还田的逾1亿t,像农业大省河南,每年几乎有1/2的秸秆被烧掉[4]。

2.1.3畜禽粪便污染。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畜禽养殖由散户养殖向集约化的规模养殖发展,由此带来的畜禽粪便大量增加。由于缺乏相应的处理技术,畜禽的粪便被大量排放到河流或地下水层,使水体富营养化,河流中其他微生物无法生存,并且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许多污染环境的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北京近郊禽畜养殖场排放的有机物污染,相当于全市工农业生产污水和生活废水中所含的有机污染物的2~3倍[5]。

2.2农业生产间接污染来源

2.2.1工业污染。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都会对农业带来负面效应。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会占用大量土地,并且有害物质破坏土壤的成分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工业废气污染物SO2的排放产生的酸雨加剧土壤的酸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对农产品产生污染,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引发农产品安全问题。

2.2.2城市污染。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显著,政府许多政策倾向工业而忽视农业,重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治理。将城市的许多污染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施加超负荷的压力。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和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不仅影响农村环境,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在污染转移的同时农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农民对污染治理的意识也不强。

3农业污染影响分析

3.1农业污染的外在影响

3.1.1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的关系。我国是农业施肥大国,化肥的适当并合理的施用会增加粮食总产量,但化肥的过度施用不但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还会对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我国1985―2009年化肥总施用量(单位:万t)和粮食产量(单位:万t)的数据,作出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的时序图(图1)。由图1可知,我国化肥施用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化肥施用量从1985年的1 775.8万t增长到2009年的5 404万t,增长了2倍多。我国粮食总产量虽然也逐年有递增趋势,但增长速度远远小于化肥施用量的增长速度并且波动较大。据统计,我国化肥施用量中氮肥施用量的比例远大于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的施用量。化肥的过度施用和结构不合理都潜在影响着粮食总产量,单一的粗放式施肥技术不但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还破坏土壤有机成分的比重,使“活土壤”变成“死土壤”,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产量低,即使有较高的产量品质也下降了很多。因此,合理地施用化肥、提高化肥施用效率可以提高粮食总产量。

3.1.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矛盾,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农产品是生活的必需品,农业污染将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过度施用化肥、农药以及农业的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置,使得农业污染,尤其是农业水土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始作俑者。在我国,每年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中毒的人数就超过10万人[6]。因此,农业污染不仅直接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还间接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由此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命安全,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3.2农业污染内在影响

农业污染不仅仅直接反映在对外的影响上,更为严重的影响是隐藏在对自身生产环境的破坏。土地、水体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而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不合理地排放畜禽粪便,焚烧废弃农作物秸秆造成了潜在的土壤、大气、水体等一系列的循环污染,专家称这种环境污染模式为“农业立体污染”。农业立体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工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不合理处置以及工业废弃污染物农业上的主动利用和被动吸纳,不科学的耕种措施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污染。农业污染导致的农业生态系统恶性循环必然会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4结语

由于农业污染自身非点源污染和隐蔽性污染等特性,加大了治理农业污染的治理难度。农业污染长期因为人们重工轻农的思想而被忽视,一旦超过了环境自身的阈值,它所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与不可逆的。因此,正确把握农业污染的特性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采取有效、全面的方针政策才能阻止农业污染进一步加剧,并且能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巨大贡献。

5参考文献

[1] 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I)[J].中国农业科学,2004,57(7):1008-1017.

[2] 章力建,朱立志.我国“农业立体的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2):4-7.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我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及应对建议[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9(4):17-21.

[4] 刘飞燕.关注农产品安全倡导绿色消费[J].商业研究,2002(24):147-148.

[5] 戴锦.生态农业:分散化经营与产业化经营[J].农村经济,2004(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