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宠物营销策略方案

宠物营销策略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宠物营销策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宠物营销策略方案

宠物营销策略方案范文第1篇

它的长相酷似香蕉,只要像吃香蕉一般剥开它的黄色果冻外皮,你就能品尝到里边的牛奶雪条。它是雀巢公司于今年2月份上市的冰淇淋产品——笨NANA。

这款有着可爱名字的冰淇淋产品,自上市第一天起就火了,当之无愧地成为冰淇淋行业2012年的明星产品。有网友称之为“史上第一款可以剥开吃的冰淇淋”,也有人戏称它为“雪糕中的战斗糕”、“吃香蕉不吐香蕉皮”。

“目前,笨NANA已经成为雀巢大中华区销售排名第一的单品,超过了已经推出七八年的八次方冰淇淋。”雀巢大中华区冰淇淋业务及品牌发展经理翟威尔表示。

事实上,与一般冰淇淋相比,雀巢笨NANA在口味上并无太大差异,关键的卖点在于它是“可以剥开吃”的。好玩、可爱的特点,让它从面世起就拥有了“先天”的优势,而雀巢公司在数字营销领域的周密布局也一步步推动了笨NANA的火热。

在翟威尔看来,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笨NANA的热议是拉动其销售的直接原因。

电视广告不再是主战场

“我们很多好玩的创新产品都诞生于泰国。”翟威尔说。笨NANA就诞生于泰国。最初开始将笨NANA从泰国推向其他国家时,雀巢是没有料到它的市场表现可以这么好的。

不同国家的市场现状以及消费者喜好都不同,因此采用的营销策略也不同。中国的数字营销发展快,消费者对于社会化媒体的接受程度较高。此外,经过广泛调研,雀巢公司发现,除了6-12岁的年轻群体外,笨NANA还广受80、90后群体喜欢,而他们是社交媒体上非常活跃的人群。基于此,雀巢改变了以往大肆撒网做电视广告的营销方式,替之以互动性和参与性都更高的数字营销。

产品上市五个月前,雀巢就与奥美互动合作。从笨NANA在香港热销广受好评,到引进内地各大城市,雀巢通过微博上的趣味话题引导人们对于笨NANA的讨论,先在人们心中种下期待的“种子”,并把其打造成一款贴有时尚、趣味“标签”的产品,进而刺激消费,也使得网友成为笨NANA的“代言人”,主动传播相关话题。正是人们在社会化媒体上的广泛讨论引爆了笨NANA的销售。

趣味活动黏合受众

前期的曝光量已经足够高,随着冰淇淋销售旺季的到来,雀巢把营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创造持续的参与感上来。

通过线上多元化的“SNS互动+网络视频+话题炒作”最大化产品的差异化卖点,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大一二线城市采取线上虚拟互动与线下真实再现联动的方式,帮助品牌迅速打开大陆市场,有效地提升销量。这是雀巢确定的最新营销策略。

“腾讯有着庞大的用户基数,无论是腾讯QQ、腾讯微博还是腾讯游戏,都活跃着大量的年轻用户。”翟威尔表示。而这一人群正是笨NANA面向的消费群。此外,在雀巢与消费者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青少年互联网上的活动以游戏为主,而腾讯在这一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于是,从4月份起,雀巢与腾讯合作,搭建了与产品风格和定位极为匹配的“笨NANA岛”活动网站()。

在这一网站上,笨NANA定制了多款flash游戏,同时也将既有的游戏产品与笨NANA紧密结合。以“笨NANA岛”上的“神奇游戏”为例,游戏设置了可爱的小猴子形象,笨NANA作为小猴子穿越丛林的重要食物穿插其中。用户用寻找到的笨NANA喂食小猴子,小猴子就能变得更“聪明”,学会很多神奇魔术,从而更好地穿越丛林。游戏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游戏体验和成果分享至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网、新浪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形成多平台的互动传播。

此外,在腾讯广受欢迎的QQ宠物游戏中,“笨NANA小冰棒”也以虚拟的形象出现,成为QQ宠物热爱的“美食”。消费者还可以通过领取“笨NANA小冰棒”兑换“笨NANA套装”。

简单却趣味性十足的游戏,将笨NANA巧妙地植入其中,并且很好地与游戏情节结合。游戏一上线,就吸引了众多用户参与。截至6月初,“笨NANA岛”活动页面的PV已将近900万,UV将近500万之多,登录人数超过190万。

“在线下,我们也与腾讯合作开展了很多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生态圈’。”翟威尔说。

近日,雀巢还通过在微博上征集网友关于下一年度笨NANA产品设计方案的活动,加强与他们的互动。如何加强用户黏性,更好地通过网络互动扩大笨NANA的影响力?这仍旧是雀巢下一步需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翟威尔坦言,未来他们会通过持续性的营销投入把“吃笨NANA是一种时尚”的热度延续下去。

翟威尔总结道:中国的年轻人几乎都是互联网、手机用户,他们喜欢谈论新鲜事物,尤其相信口碑传播,他们花费在传统电视频道上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因此数字媒体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此外,在与儿童群体的沟通上,我们选择了游戏营销的方式,这也很好地带动了线下的销售。

宠物营销策略方案范文第2篇

事实上,与一般冰淇淋相比,雀巢笨NANA在口味上并无太大差异,关键的卖点在于它是“可以剥开吃”的。好玩、可爱的特点,让它从面世起就拥有了“先天”的优势,而雀巢公司在数字营销领域的周密布局也一步步推动了笨NANA的火热。

“目前,笨NANA已经成为雀巢大中华区销售排名第一的单品,超过了已经推出七八年的八次方冰淇淋”,雀巢大中华区冰淇淋业务及品牌发展经理翟威尔(Oliver Jakubowicz)向《成功营销》记者介绍道。在他看来,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笨NANA的热议是拉动其销售的直接原因,而“随着夏季冰淇淋销售旺季的到来,以及笨NANA在更多媒体平台上的更具规模的传播,笨NANA注定会成为雀巢冰淇淋中排名第一的单品”。

让消费者为产品“代言”

“我们很多好玩的创新产品都诞生于泰国。”翟威尔说。笨NANA就诞生于泰国。最初开始将笨NANA从泰国推向其他国家时,雀巢是没有料到它的市场表现可以这么好的。

不同国家的市场现状以及消费者喜好都不同,因此采用的营销策略也不同。中国的数字营销发展快,消费者对于社会化媒体的接受程度较高。此外,经过广泛调研,雀巢公司发现,除了—12岁的年轻群体外,笨NANA还广受80、90后群体喜欢,而他们是社交媒体上非常活跃的人群。基于此,雀巢改变了以往大肆撒网做电视广告的营销方式,替之以互动性和参与性都更高的数字营销。

事实也证明,数字媒体特别是社会化媒体,在笨NANA初期的爆发中确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产品上市五个月前,雀巢就与奥美互动合作。从笨NANA在香港热销广受好评,到引进内地各大城市,雀巢通过微博上的趣味话题引导人们对于笨NANA的讨论,先在人们心中种下期待的“种子”,并把其打造成一款贴有时尚、趣味“标签”的产品,进而刺激消费,也使得网友成为笨NANA的“代言人”,主动传播相关话题。正是人们在社会化媒体上的广泛讨论引爆了笨NANA的销售。

趣味活动黏合受众

前期的曝光量已经足够高,随着冰淇淋销售旺季的到来,雀巢需要把营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创造持续的参与感上来。

通过线上多元化的“SNS互动+网络视频+话题炒作”最大化产品的差异化卖点,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大一二线城市采取线上虚拟互动与线下真实再现联动的方式,帮助品牌迅速打开大陆市场,有效地提升销量。这是雀巢确定的最新营销策略。

“腾讯有着庞大的用户基数,无论是腾讯QQ、腾讯微博还是腾讯游戏,都活跃着大量的年轻用户。”翟威尔表示。而这一人群正是笨NANA面向的消费群。此外,在雀巢与消费者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青少年互联网上的活动以游戏为主,而腾讯在这一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于是,从4月份起,雀巢与腾讯合作,搭建了与产品风格和定位极为匹配的“笨NANA岛”活动网站(bnn.省略)。

在这一网站上,笨NANA定制了多款flash游戏,同时也将既有的游戏产品与笨NANA紧密结合。以“笨NANA岛”上的“神奇游戏”为例,游戏设置了可爱的小猴子形象,笨NANA作为小猴子穿越丛林的重要食物穿插其中。用户用寻找到的笨NANA喂食小猴子,小猴子就能变得更“聪明”,学会很多神奇魔术,从而更好地穿越丛林。游戏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游戏体验和成果分享至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网、新浪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形成多平台的互动传播。

此外,在腾讯广受欢迎的QQ宠物游戏中,“笨NANA小冰棒”也以虚拟的形象出现,成为QQ宠物热爱的“美食”。消费者还可以通过领取“笨NANA小冰棒”兑换“笨NANA套装”。

简单却趣味性十足的游戏,将笨NANA巧妙地植入其中,并且很好地与游戏情节结合。游戏一上线,就吸引了众多用户参与。截至6月初,“笨NANA岛”活动页面的PV已将近900万,UV将近500万之多,登录人数超过190万。

“在线下,我们也与腾讯合作开展了很多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生态圈’。”翟威尔说。

近日,雀巢还通过在微博上征集网友关于下一年度笨NANA产品设计方案的活动,加强与他们的互动。如何加强用户黏性,更好地通过网络互动扩大笨NANA的影响力?这仍旧是雀巢下一步需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翟威尔坦言,未来他们会通过持续性的营销投入把“吃笨NANA是一种时尚”的热度延续下去。

【广告主点评】

翟威尔 雀巢大中华区冰淇淋业务及品牌发展经理

笨NANA能够取得目前的成绩,一个首要的原因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与众不同的产品定位。产品从上市起就确立了“像香蕉一样剥开吃的冰淇淋”的卖点以及好吃好玩的定位,可以满足年轻人追求新鲜、好玩、时尚,并且乐于分享的消费心理。这都为后续的传播推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宠物营销策略方案范文第3篇

高磊深知这一点,这次展示,与其说是推广,不如说是验证用户认可度。

在收集人体数据、做交互功能上,高磊展示的手环确与Fitbit 等健康手环类似,区别在于,游戏手环不再将人体数据、数字罗列到手机App上,而是为用户在游戏中设置相对应的动漫形象,并提供游戏界面的App与手环对接。

更特别之处在于,它会实时收集用户运动数据并通过蓝牙传送给手机,系统会据此分析用户目前的身体状态,并直接在屏幕上以动漫形象的“血槽量”展示—坐久了,血槽会下降,有效运动后血槽会补满。同时,用户可在App里的“社区功能”中随时查看好友健康状态,若发现对方状态欠佳,戳一下动画小人,对方的手环就会震动,起到互动的效果。

基于情感的互动功能使这款健康手环备受关注。在Demo展示后的嘉宾点评环节中,网秦副总裁直言问道:你们的团队目前需要钱吗?我们可以帮你。“要”,高磊回答。但在演讲结束后,网秦副总裁主动找到高磊私下详谈,后者的答案却变成“暂且让我想想。”

事实上,今年3月,包括IDG、红杉等VC、独立投资人为代表的天使创投慕名在深圳柴火空间找到高磊,其中一名日本创投团队人员在得知项目进展后直接开出价码。高磊给出的也是这个答案。

众所周知,对投资者说“不”的年轻创业者是少数派。不过,从前后矛盾的说法来看,高磊也不无犹豫。

“如果现在我们拿了钱,就要对投资人负责,就可能会被更多的要求和约束。”高磊对《时间线》说:“我们目前不确定我们能承担这个责任。”高磊行事谨慎。创业团队成员之一、前IBM软件工程师、imlab的CTO 欧阳国栋对高磊的印象是“思维活跃,态度严谨。”

这位谨慎的创业者已经力图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不过,自从Fitbit等公司的健康手环成功抢到第一批用户,一年来,智能手环呈爆发之势,高磊及其团队的最大挑战是游戏手环市场、用户上的拓展。因此,高磊坦言,自己并非一直拒绝投资,8月预售后,他会根据市场反响决定是否引入天使投资。毕竟,竞争激烈,留给这款游戏手环的时间着实不多。

轻医疗

2011年,高磊从日本Keio Media Desgin毕业回国,在深交会上注意到一类医疗设备公司的热门产品:用于自我测量的电子血压仪、触感心率记录器。而且是当时的研发重点。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热潮已蔓延到医疗领域。高磊在日本攻读的是交互设计专业研究生,他了解,交互设备统计人体数据技术已不再是主要瓶颈,但“移动医疗设备”的目标人群、商业模式均不清晰。

几乎同一时期,刚退休的父亲慢性病并发症发作,全身抖动。高磊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花时间关心身边的亲人。为预防再次发病,父亲的各项身体指标需做日常监测。

这两个经历,促使高磊萌发出一个创业想法:做一个可量化人体数据的手环。从亲友那里募集可启动资金后,高磊进行了一个微型“消费者调查”。他曾佩戴 Fitbit 、Fuelbond 手环,但两个月后就弃之不用了,他试着从用户角度分析其中原因。之后发现,这两款硬件之所以缺乏用户粘度,是因为没找到切实的需求。

高磊决定,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定义为高用户“粘”度的健康概念手环—把身体数据整合为对用户“有价值”的医疗信息。高磊本不熟悉医疗领域收集数据、匹配用户的方法。2012年1月,他和一个朋友跑到上海虹口一家社区医疗点观察了一周。他们发现,普通人的确难于理解那布满化学分子符号及各类术语的诊断结果。“医院那些昂贵的检测机器不能随时为人们提供自我健康管理的方法。”高磊对《时间线》说。

移动医疗的市场确有空白点,令这位创业者高兴,但数据如何转化为人们所需,并依此制造出日常使用的设备?高磊并无解决方法。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在收拾屋子时,突然发现了多年前玩过的迷你电子宠物—灵感来了。

游戏还是社交

高磊从小就是游戏迷。“近视的很大原因是玩《吞食天地3》太废寝忘食了。”高扶了下眼镜,对《时间线》说。

作为深度游戏玩家的高磊看到电子宠物,萌发的第一灵感是做个游戏,把老爸老妈像“宠物”一样养起来,以便随时观察其身体状况。

这想法并非凭空得来。在日本念书时,高磊的导师奥出直人曾要求他在设计上通过自己的认知解决人们的切身问题。他们合作设计的课题Media Furniture包含智能插座、地震预防地图等等。从中,高磊发现交互设备中拟人化的情感是增加用户乐趣及粘度的最好方式之一,“人的本能是第一生产力。”高磊说,“情感的寄托就是人的本能。”

高磊以自己多年的“宅男”经验判断,游戏化界面移植到手环上是不错的选择。为此,他找来香港大学的IOS开发者和电子工程师来杰共同创业,后者“觉得我们的项目好玩、靠谱。”

在来杰看来,由人—家庭—社区“社交平台”构成的界面独具吸引力。用户可以申请把亲友“加入”自己的账户界面中,通过能量槽了解对方的运动信息,同时,他们在硬件上为用户提供震动提醒、室外紫外线度测试,通过匹配个人信息直接提出解决方法。“比如今天紫外线太强烈,那就不适合皮肤相对敏感的人出行。”高磊说,“女孩都怕晒,这个功能她们会喜欢。”

高磊相信,直接告诉用户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容易增强用户对手环的粘度。由此,他打算将营销策略定位在社交游戏概念设备,而不是计步器装置。这一想法得到了深圳创客空间Seed Studio潘浩的认可,后者愿意利用自由渠道为高磊的游戏手环提供小批量的生产。

随着项目运作进入正轨,高磊的想法逐步明确—在游戏用户、社交媒体用户、健康管理用户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为三者找到平衡点。

宠物营销策略方案范文第4篇

儿童市场的营销误区

中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是对于儿童的极度重视,父母家人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培养孩子或者满足孩子的欲望,甚至以牺牲自己的事业为代价;但另一方面,是对儿童的极端不尊重,只把孩子当成一个宠物或者玩具,把家长的意识强加于儿童之上。

这样的观念也渗透到儿童消费品的营销上。在某清洁类产品广告中,以"无菌"为诉求,其实孩子并没有无菌的需求,科学上也没有无菌的必要性。这一现象投射到教育类和营养类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推广中,则表现为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为诉求点,以剥夺孩子的快乐时光和独立意愿为前提,迫使父母投入大量的金钱与时间,实际上孩子自己不想这么早就进入"赛车道"。由媒介与广告主们一手策划出的消费环境,其实有很多的偏离和误导。

由于儿童产品的特殊性在于使用者与购买者的相对分离,因此,针对儿童市场的成功营销,首先要研究并发现亲子双方的冲突或者差异,然后提供一个他们共同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把双方需求较好地结合并体现出来。比如孩子喜欢刺激性与参与性强的蹦极活动及儿童游戏,而父母希望孩子参加知识性强或者人文性强的知识性比赛和古文化参观。那么,他们双方的共同之处在哪里呢?在于游乐性和运动性。这种结合较为典型的是北京科技馆,在这里,孩子既可以学习到知识,又能体验并参与一些游戏,因此成功吸引了众多父母与孩子经常光顾。但在无法两全时,营销人员就要决策是以儿童为中心还是以家长为中心,"娃哈哈"、"乐百氏"等非健康饮料的成功证明,以儿童为中心是市场的真正赢家。

零点调查的数据显示,63%的北京家庭用于孩子的教育消费占家庭总支出10~20%;52%的北京儿童认为家长总是买一些自己不喜欢看的书或要求自己参加一些不喜欢的培训班;63.4%的家长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教育观念问题;76%的北京儿童希望参加一些以趣味活动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一系列数据显示,以儿童为主导的教育文化消费理念已经具备市场基础与市场需求,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三点切入研究市场

依据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进行产品设计与广告投放时,要考虑三个因素:家庭亲子关系类型,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特定阶段,儿童的信息影响源。

首先,要考虑的是不同类型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及其特点。从亲子关系角度进行市场细分,以提供满足不同家庭需求的产品与广告。根据"零点"的研究,在都市,8~12岁亲子关系存在四种关系:顺从型完全压抑了儿童个人意志,或者说儿童以家长的意志为意志,消费时更换频率较低;而反叛型儿童则完全违背家长意志,以自己意志为决策依据,消费种类更换频率较高。这两类家庭所占的比例都不大。比较典型常见的是自主型和乖巧型,这两类家庭中,亲子双方意志都有所体现,互相有所妥协。在自主型中,儿童占主导;在乖巧型中,家长意志为主导。由于家长关注面与孩子关注面不同,因此,最终形成的消费决策也不同。

其次,要考虑的是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2~4岁的孩子由于其接触面小,对世界的无助感强烈,崇拜力量,想当警察的有14.5%;想当老师的占8.5%;5~7岁的孩子开始接触知识,对于科学家(55.4%)和画家(51.7%)非常向往;而8~12岁的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当科学家(51.8%)和总经理(46.1%)是他们的理想。因此,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偶像特征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以此切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如图1所示,妈妈的影响力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而爸爸的影响力则"与时俱进",不知这一研究结果对目前电视中甜腻腻的母子关爱广告是否有一定启示作用,是否多表现一些父子间深沉的爱的主题,能更有效地影响到家庭的购买决策。

第三,由于儿童自我独立性不足,对环境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对孩子的消费影响源头特别值得研究,并可以利用他们来影响孩子。除了最听妈妈(44.1%)、爸爸(34.3%)的话外,老师(12.6%)也有相当的发言权。很多图书及教育类甚至营养类产品都把目光投向老师和幼儿园、学校这一渠道。当孩子从幼儿园拿回"佳洁士"的儿童牙膏时,孩子对于老师的虔诚已经帮助"佳洁士"增加了未来消费选择的偏好。在中国这样一个年轻人忙于事业、老人忙于照顾孩子的独特抚养格局下,爷爷奶奶(5.4%)也是一个别致的信息影响源,要顾及他们的感受。年龄较大的孩子,受伙伴的影响也会变得明显。

亲子决策力量大比拼

针对儿童市场的营销,不仅要遵循以上三点市场规律,还要对不同类型的儿童产品有所差异化。下面集中讨论的是儿童消费比较集中的玩具、食品、文具、书籍、服装、娱乐等领域。

动态来看,如图2,在孩子消费的总体支出构成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玩具与食品的支出比例下降,而文具书籍的支出比例上升,服装、娱乐消费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这与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使命是一致的,低龄孩子以吃和玩为天职,大龄孩子则以学为主。但无论多大的孩子,娱乐都是永恒的主题,提示商家,大孩子也需要玩,他们仍然童心未泯,多给他们一些玩的机会,多提供他们一些可玩的产品。

静态地从平面角度来看,如图3所示,由于每类产品消费对孩子的影响程度不同,家长与孩子之间决策力量的强弱对比也完全不同。总体说来,涉及日常消费品等经济领域,孩子的自由度较大。但一旦涉及意识形态领域,家长的把关较严。对于玩具和书籍类产品,亲子双方的决策力量势均力敌;但在VCD决策上,家长牢牢把握决不放手;而食品文具的购买权利,家长已经基本下放给了孩子;服装这一市场的决策权不在孩子也不在家长,可能受伙伴或者学校影响,也可能受市场左右(市场供应不成熟),更可能因为冲突的双方都不是非常关注,消费频率很低。

具体到食品消费领域,0~6岁的孩子中,80%是家长决定孩子的零食消费。而6~14岁的孩子中,70%是孩子自主决定零食的消费。以6岁为分水岭,孩子与家长的地位截然相反。如图4所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食品消费曲线与家长影响指数曲线成反向变动关系,6岁左右的儿童,家长对儿童的影响力以及儿童对食品的消费额实现经济均衡。

以教育消费为例,2~4岁孩子基本没有决策权,入门教育完全受家长的影响。但5~7岁的孩子则在一些儿童漫画、儿童游戏等教育文化产品上有了初步决策权。到了8~12岁,在儿童漫画、儿童游戏等教育文化产品上孩子有了较大决策权,在业余培训上有了一定建议权。如图5所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教育消费曲线与家长影响指数曲线成正向变动关系,6岁左右的儿童,家长对儿童的影响力以及儿童对教育的消费额实现经济均衡。

再看影视娱乐消费,孩子选择的前三位是动画片、参与式游戏、知识节目,但家长建议的前三位则是课程辅导、知识竞赛、新闻。家长限制的前三位是港台韩日武打片、港台韩日现代剧、港台韩日电影。家长的底线是:"不写完作业不能看电视"、"学习时间不能看电视"。在影视消费上,家长的影响力始终较大。如图6所示,12岁以下的儿童,家长对其影视消费的影响力保持平稳,家长影响指数曲线相对年龄的弹性系数较大,12岁以后的少年在影视消费上的花费明显高于12岁以下儿童。

基于亲子互动研究的商业策略

通过对中国儿童消费中的亲子关系研究,有以下三点营销策略可供商家参考:

第一,发展"妇女/儿童"用品的复合型商业业态。

在美国,"妇女/儿童"、"食品/药品"等复合型商业业态正在对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等传统商业产生冲击。中国的商业发展多年来一直缘系欧美模式,可以预见,这种既符合时代趋势,又便利互动群体集中购买的妇女、儿童复合型商业业态即将在中国强劲登陆。

妇女儿童用品超市应该走专业化道路。除妇女儿童用品外,这种复合型商业超市不应有任何其他商品;妇女儿童购物中心应有别于百货公司的产品定位,百货公司以穿戴类商品经营为主,而妇女儿童购物中心则应以食品、日用品、儿童玩具、文具经营为主。

第二,着力塑造娱乐性妇婴产品连锁机构的现场购物环境。

儿童消费的非理性给妇婴产品连锁机构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例如娱乐设施的建设与收费。

母亲、儿童消费的互动性使得妇婴产品连锁机构不仅应该关注新型业态商品结构的调整,同时对于构筑娱乐性的现场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娱乐设施应突出运动性与游乐性的融合,因为运动性与游乐性是家长与儿童对于娱乐消费的共识。娱乐活动要强化家长/儿童的互动性,设置家长与儿童能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将儿童乐园开进妇婴产品的连锁商业机构。

第三,针对儿童的消费决策能力建立产品的陈列格局。

宠物营销策略方案范文第5篇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其影响波及全球,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不仅仅表现为汇率波动,还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①。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进人21世纪以来,在低利率和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美国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美国的实际房价上涨93%。金融机构在利润的驱动下开始放松贷款标准,为较低收人者提供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然后通过证券化将风险转移给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机构投资者,这既增加了放贷机构的流动性也降低了贷款成本,从而使得许多过去无法得到住房抵押贷款的申请人可以轻易地得到贷款。2006年末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占总抵押贷款的14%,占新发放抵押贷款的20%。据美联储统计,2007年有近1.5万亿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仅2006年就发放了6000亿美元。大约2/3的次级抵押贷款采用可调利率,即在头两年采用相对较低的利率,随后根据市场利率水平进行调整。从2004年6月30日至2006年6月29日,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房地产市场从2006年第二季度以来开始降温,导致2004年后的抵押贷款者既没有享受到房屋升值的好处,又面临贷款利率向上重置的压力。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迅速上升,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被迫关闭,次级抵押支持证券的市场价值大幅缩水,那些持有次级债及衍生品的证券公司、对冲基金、大型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账面上出现大幅亏损。为满足偿债需要和赎回要求,机构投资者不得不抛售金融资产以换取流动性,从而导致市场上出现大规模的信贷紧缩,这就是所谓的次级房屋信贷市场危机,也称为次贷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进人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人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目前已从金融体系传导到实体经济,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传导机制

2008年起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最初是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市场危机引发的,它以美国市场次级房地产抵押证券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崩溃为标志,致使不少金融机构受此影响严重亏损,甚至倒闭。同时,由于投资者大量撤逃美元,造成美元资产价格急剧下跌和市场流动性危机。伴随全球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过程出现的,是股市低迷,资本流动逆转,大宗商品市场大幅震荡,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加剧。随后,因美元流动性危机产生的扩散效应,美元资产危机又演变为全面的纸币信用危机。尽管一些发达经济体出台了“救市”方案,多国央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但很难阻止全球性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金融危机首先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由于金融危机,企业和居民的财富缩水,借贷限制增加、成本提高,企业投资减少,居民消费支出减少,失业增加。200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美国世纪GDP已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增长。美国已陷入经济衰退之中。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金融危机的扩展,必然危及世界经济。美国金融业的重组将会导致美国在国外投资的资金大量回流,致使资金流出国的投资需求下降,从而引起经济增幅下降或导致经济衰退。美国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导致进口减少,进而对许多国家的出口贸易造成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速明显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将进一步下降。全球经济活动放缓,发达国家进口需求萎缩,这首先就影响到出口导向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导致其对能源与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下滑,而能源和初级产品需求减少、价格持续下跌又造成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人减少,购买力下降,经济增长下滑。金融危机还导致信贷紧缩。贸易融资对贸易有强大的乘数效应,现在世界上大约有90%的国际贸易依赖于短期信贷融资。世界贸易组织在与私人银行、国际金融机构和出口信贷机构的调查中已证实,目前贸易融资市场形势已严重恶化,提供贸易信贷融资的流动性非常短缺,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贸易商和银行家中感受最为深刻,而且贸易融资的形势在今后几个月中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当前贸易融资利率高于伦敦同业拆借利率300个基点以上,即使在这样高的价格下,发展中国家也难以获得融资。贸易融资已变得非常难以获取,巴西政府已经被迫提供约200亿美元的出口信贷,以确保出口商有能力在海外销售商品。已经有例证表明,商业银行的进出口信贷正在枯竭,出口应收账款越来越难获得保险。中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日益受到不利影响。尽管2008年我国进出口实现了正增长,但与2007年相比增速明显回落。2008年最后两月的进出口还同比下降9%和11.1%。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降,贸易顺差略有减少。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6亿美元,下降25.4%。贸易顺差969亿美元,同比减少21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和蔓延,世界经济短期内明显复苏的可能性不大,美欧日经济很可能在底部震荡一段时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主要体现在外部需求萎缩,国际贸易融资困难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等方面。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由于我国入世后已经成为一个高开放度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导致财富缩水,居民消费减少,企业投资下降,这必然导致进口减少,必然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而出口增速下降或减少,则又必然导致整个制造业生产的萎缩或增幅减缓。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特别是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的经营已十分困难,不少企业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我国的外贸总额在2008年的增速随着外部需求大幅度放缓而显著下滑。我国税收收入增长也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的走势。而2009年1月份的财政收入下降比率,创下了2004年以来我国财政收人单月同比最大的跌幅。作为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仅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劳动岗位大幅度减少,失业率上升,就业困难。

1、从外部需求角度来说,中国出口面临的形势更加恶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一些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总体竞争力进一步上升,并且可能继续通过本币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将使中国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面对发达国家的直接竞争,在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挑战。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美国消费疲软,美国民间经济研究机构“美国经济评议会”08年10月29日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至38.0,创下1967年开始汇编指数以来最低点,并且远低于9月份的61.4点。根据以往贸易经验,美国消费下滑1个百分点,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一6个百分点;如果美国消费下降3个百分点,经济步人衰退,我们对美的出口将会出现明显的下滑。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因外需下降造成的出口增速减缓。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外贸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全球经济的依赖较大,对美国的依存度更高。凭借成本及价格优势的中国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例如:全世界70%的玩具,50%以上的手机、空调、彩电,4。%的纺织品都在中国生产。随着美国外部需求的减少,我国出口多年来的高涨势头可能会终结。同时,金融危机使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消费力明显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出口。此外,目前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有所回落,这些因素也增加了我国出口的压力。

2、由于美元贬值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内缺乏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这种价格效应必然会给我国出口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面对金融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对人民币汇率已经产生了影响。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美国的刺激经济政策会导致美元更加泛滥,利率更加宽松,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按美元结算的价格就会上升,这样便削弱了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导致我国出口的下降。

3、金融危机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不会主导世界经济,但贸易政策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国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协调难度加大,处理不好将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在国内压力下,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即使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也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2.7%,低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面临企业销售下降、利润递减、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等问题。在经济低迷的形势下,出于对本国经济的保护,贸易保护主义会有所抬头甚至加剧,从而构成对我国外贸实体的严重伤害。由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反补贴等造成的贸易摩擦将使我国外贸企业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外需不足的条件下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比如,近段时间,美国不断炒作我国玩具、牙膏、水产品、轮胎、宠物食品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我国有关产品的进口,严重损害了我国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2。。9年2月美国国会甚至通过了在经济刺激方案中添加“购买美国货”的条款,同时,要求获得振兴款的公共工程只能使用美国生产的钢铁。此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美国钢铁业还把本国钢铁工人的失业归咎于中国,美国7家钢企曾联合向有关部门递交诉状,指责中国“非法”向美倾销用于开采油气的钢管。当前贸易保护不断加剧,摩擦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2009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②。目前一些国家还在着手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出口恢复的阻力。这表明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将愈演愈烈,我国的外贸出口将会遭遇到更多的艰险。

4、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震荡,企业经营风险增加。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2010年全球资源和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在超低利率水平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投机炒作和美元汇率走低等因素可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中国企业的进口和出口成本。一旦世界经济复苏遇到挫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剧烈波动,加大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此外,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出口产品将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削弱中国企业发展后劲。

5、现有的订单货款拖欠,外贸企业出口坏账增力口。由于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损失巨大,收缩了贷款规模导致其国内外企业流动性资金减少,现金链断裂,从而影响投资和支付。由此,我国出口企业已出现订单货款难以收回,资金流动不足,难以支撑下去的情况,而这种现象正在增加。6、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大部分出口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他们的资金链非常紧张,既难以向银行贷款融资,还要缴纳台账保证金,而本来预收货款的融资也未能获得周转。一旦客户延长付款或者弃单,这些企业往往就有倒闭的危险。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1.政府层面

(1)拉动内需。从目前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衰退已成定局,依赖国外经济的出口和投资则会出现滑落,那么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选。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网络,让城乡居民拥有同等的养老保障,这样可以将城乡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消费;其次,开拓农村市场,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收效的过程;最后,加大农村、城镇、小城市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西部的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平衡中国地域的经济发展。(2)提供政府信用担保,协助出口企业融资。商务部联手外汇管理局,正在酝酿放松企业预收货款融资。这次调整,将有望取消10万美元以下每单的预收货款管制,届时,企业将可以对预收货款采用即时结汇,以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

2.转变经营模式,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外市场相对萎缩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依据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产品的新功能来创造附加值,进而提升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具体地说,出口行业应当改变经营思路,从低附加值、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向使用新能源、新材料、创造高附加值的现代化生产,加快产品的升级,加大创新和研发的投人力度,逐步摆脱产业链中利润较低的加工环节,向高水准的设计、生产、品牌、服务、营销等经营模式看齐,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加工贸易出口额中的比重,从而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如一些业内人士强调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重新定位产品,打造自主品牌。在加强品牌建设和经营的同时,调整与之相关的价格策略和营销策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必须使产品的定位同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观念相契合,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价值链,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加速企业的市场扩张。比如,我国现有的纺织企业中,多以定牌、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产品整体水平较低,缺乏自主的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纺织行业可以在对市场进行细分的同时,从环保功能和科技含量等方面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有效化解贸易摩擦次贷危机恶化成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壁垒会增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地使用,我国的外贸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加大对外经贸的交涉力度,有效化解中外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大力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深化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此外,为了抵御发达国家通过贸易转嫁危机的做法,我们还要积极联合周边国家,建立统一的多边反应机制,健全进口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针对反倾销的保障措施。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

4.适度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近年来,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在逐年上升,2008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高达70%,远远高于美国的22%和日本的27.7%。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风险很大,一旦国际市场环境恶化,本国经济将会受到剧烈冲击。韩国的外贸依存度略高于我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韩国的进出口下降幅度已经达到惊人的两位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人衰退的环境下。为了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们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

5.出口转内销我国这个令世界所有企业都垂涎三尺的巨大市场,为企业出口转内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出口型企业为了满足国际客户的需求,在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供货时间、按国际消费需求进行产品研发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使得企业在转向内销的同时具体了成功的前提基础。但在国内市场,其品牌影响力及渠道建设短板不容忽视,这也是制约企业出口转内销的一个瓶颈。公司的内销越来越不好做,业务量在缩小,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产品进卖场也很困难,而类似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卖场,各种名目的费用往往压的企业喘不过气,更大的问题在于渠道管理经验的欠缺,致使出口转内销对于许多企业只是水中花,雾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