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营管理培训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积极做好培训基础工作,今年,xx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培训工作的整体要求,结合目前xx公司实际,制定出20xx年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并在今年上半年工作中逐步进行开展实施:
一是规范入职培训工作,xx公司运营4年以来,员工培训是比较弱的环节,没有系统的培训体系和规范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资料,20xx年,公司从入职培训着手,规范入职培训流程,设置了公司简介、公司制度、养护基本知识、机电系统运营和礼仪礼节课程,固定授课教师,书面化培训资料,借此打开培训体系设置工作。
二是强化岗位业务培训,今年,xx公司为进一步提高一线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组织了财会知识、技术评定、电工业务等多项业务的培训。
2、加强档案管理
经过4年多的运营管理,人员更替之后,xx公司的档案管理显得比较混乱,特别是电子档案的管理,由于部分人员是从其他公司调入,没有在xx公司预留相关资料,造成在工作中的不便,20xx年4月,xx公司人力资源部对现有人员档案进行了梳理和规整,并依照市面常用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的要求,对电子档案进行了修改和细化,方便今后引入软件进行档案管理。
3、严格加班管理
20xx年,国家实行新的休假制度,上半年共有5个月涉及到法定假日的加班,依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要求,xx公司设定了加班申报表及明细表。因工作需要加班的情况申报明细到人,严格加班管理申报程序,逐级审批,做到先申请后加班,经批准后加班,不是法定假日不计入加班。并对日常考勤管理加以规范,同时做好检查工作。
4、签订劳动合同
20xx年恰逢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新法的条款和内容社会各界理解不一,而xx公司原有合同在20xx年xx月xx日全部到期,在这种不利情况下,xx公司依据集团公司的指导和支持,避开现有新法条款上有异议条目,与所有员工及时签订了劳动合同,既保障了员工和公司的利益,也为公司的正常运营做好基础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实行软件化管-理-员工档案,以便各类数据的及时更新,查询,提醒。
xx公司现在职工总数维持在300人左右,人员资料多而杂,各种档案具体情况均依赖人事工作人员的人工记忆,各种表格交错互立,现虽将各类资料汇总,但信息更新慢,错漏多,没有各种资料如合同到期、员工生日、职称资料等的提醒,各种数据的统计也依赖于手工,给日常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引入档案软件进行管理,可以让人事工作人员快速准确掌握各类信息,同时便于各类资料的及时更新。
2、进一步加强考勤管理,对各类请假、加班的审批程序及手续进行检查规范。
3、xx公司现行绩效工资各收费站自行测算的模式已经进行一年,下半年将对各收费站的绩效工资基础数据进行抽查,尽可能杜绝错漏现象。
中小企业这种管理困境可被成为“冰冻效应”,取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俗语。所谓冰冻效应,就是水结成冰而又没能及时清理最终形成了冰峰想清理时又无法清理或者清理的成本很高。
中小企业中高层团队的管理,一定要避免“冰冻”的发生,在管理体系和方式上进行设计,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时刻使团队保持活力和动力,使企业保持向前的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中高层团队的管理,可以采取“职位互换、上下循环、岗位竞聘、内训外培”的策略。
下面是一家企业成功的中高层团队的管理之道。
新巨升电子有限公司是北方一家较为有名的电表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为各类机电式、电子式中高档电表、水表和燃气表,年经营额为1亿元左右。创办人郭总裁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先在政府部门下属企业工作,几年后创办了该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郭总裁利用业余时间在中欧工商管理学院获得了EMBA学位。
2003年后,新巨升的发展开始进入平稳期,企业发展速度有所降低,企业内部开始出现了积极性和创业动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中高层管理团队产生惰性和保守心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现象。
郭总裁为了扭转中高层管理团队的不良氛围,积极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企业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第一:职位互换。
每一个经营年度由中高层管理团队对年度经营结果和下一年度经营计划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年度经营结果与预测之间差异的因素,制订出下一年度的计划和针对企业不足的改进方式。然后,分析经营环节出现问题的职责部门,要求中高层进行相互评价。最后,根据下一年度经营计划要求对中高层管理团队的职位进行调整。
从2003年度到2005年度,每年新巨升都会有相当比例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被调换部门,数人有着在至少2个部门担任负责人的经历。比如2006年度的制造部部长,先后担任过ISO9000管理小组组长、研发部部长的职务,而ISO9000的组长,先后担任过制造部部长和市场部部长等职务。对于销售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特性不能与其它部门互换,就采取了区域互换的方式。
进行职位互换的3年时间里,中高层管理者们每换到一个新职位,都充满了工作积极性,接触和了解到企业经营管理不同的角度,从而能够站在企业全局的观念对自己职务工作进行思考,并且了解了其他中高层管理者对自己工作配合协调的需求,主动积极改善所管理部门工作中的不足。
职位互换,使得中高层管理者们的思维不再局限在某一个经营管理环节,转而对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发展计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提出对企业发展和日常经营真正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职位互换,消除了部门之间互相推委、扯皮、争吵的现象,加强了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提高了横向工作效率和效果。
第二:上下循环。
在每一年度和每半年度的部门工作考核中,针对出现较大业绩问题的部门管理者,给予降职下放到基层做一线工作。由于人力资源体系采取了长期签订雇佣协议、企业出资送到外部培训(如MBA赞助金、短期培训赞助金)签订培训协议等方式,再加上明确了降职工作未来再次提升的办法,被降职者不会产生离开企业的想法。这样,对被降职者进行直接的鞭策,对其他中高层经理也给予一定警示。
由于处理得当,被降职的人员没有出现恶意辞职和在新工作上消极怠工的现象,反而大多数经过一个时期的低层工作后再次被提升到管理岗位。
如一位销售区域总经理,在2004年度被调整到另一个区域从事一般销售工作,工作积极努力、业绩较为突出,并且在此过程提高了个人团队管理能力,弥补了原先对销售过程不重视的不足,在2005年度再次被任命为销售区域总经理。
一位市场部部长,曾被调整为产品专员,一年后被提升为ISO9000管理小组的组长。
经过上下循环这样的举措,公司中高层管理者们增强了关注工作过程细节、深入工作基层的意识,增强了压力和危机意识,改变了曾经存在的空谈虚夸的风气。
第三:岗位竞聘。
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内部的中高层职位产生需求时,或者没有合适人选适应有需求的时候,郭总裁在企业内部就发动岗位竞聘,鼓励中低层员工竞争应聘中高层岗位。由于企业平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内部培训和沟通机制,企业内部员工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认同和对企业的信赖,加上企业注重对基层员工的培养和提供成长提升空间,竞聘岗位的通知后,每次都有数名员工竞争应聘。当然,一般竞聘的岗位为中层,高层没采用这种方式。
岗位竞聘实行一段时期后,中高层普遍改变了原先对待基层员工的不屑态度。一些中高层人员认为自己的位置十分安稳,认为企业规模较小不会吸引到优秀的、能力强的人来和自己竞争,突然发现基层员工具有非常强烈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基层员工满怀激情和希望获取提升机会,立刻意识到自己如果不努力就无法长期保住自己的位置,于是一改拖拖沓沓的工作作风,重新精神抖擞起来。
同时,这种方式也改善了中高层经理们和基层员工的关系,增加了各阶层员工的和谐信任程度,整个企业内部确立了能者多劳、能人多得的良好氛围。
第四:内训外培。
新巨升每年都会从销售收入中按照一定百分比提取培训经费,依照企业战略发展需要设计年度培训计划。对于中低层员工,采取聘请外部讲师在企业内训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集中在工作技能、工作方法、职业基本素质、行业知识等方面,每次培训后进行考试。
对于中高层管理团队,则采取外聘讲师内部培训和选送到外部参加短期、中期、长期培训两种方式。内部培训以摩托罗拉大学、丰田精益生产管理培训中心等企业学院和著名高校讲师为主,1-2天的短期培训,内容主要为基本管理技巧、生产管理知识、营销理论等。外部培训采取按照中高层职位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参加著名商学院或培训机构的方式,具体培训计划采取公司指定和本人申请两种方式。
由于郭总裁是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EMBA,所以中高层管理者们优先考虑到中欧参加短期培训,费用虽然很高,但郭总裁认为中欧的课程注重实战和理论的结合,所授课程皆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中产生,有着很高的价值。
一部分中高层管理者参加工作多年,但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工作中存在思维不宽阔、问题分析不全面的不足,郭总裁建议他们到著名的大学里学习MBA课程。
在中高层管理者外部参加培训的费用方面,新巨升采取了企业全部承担的方式,同时与受益者签订培训赞助协议,根据培训的时间长短、费用金额承诺在企业的最小工作年限。这样,中高层管理者提高了知识和技能,确保在一定年限内用于服务企业上,个人和企业都能长期受益。
内训外培,成为了新巨升长期的一项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的策略,也成为了一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关键词: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问题;对策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界定及进展
(一)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内涵及其特性
相对应其他本科专业而言,酒店管理专业本来就更具有应用性特征。酒店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市场需求导向下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所谓应用型本科,它是有别于研究型本科、教学型本科的一种新的本科教育类型。其在内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性,应从不同层面或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该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去向明确,就业形势好,生源充足。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注重应用性。以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熟练英语交流、富有服务意识及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再者,课程、教材应体现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践、实用、够用等特点,并设置一定的实训和实习环节,必须有实训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设施作为保障。最后,师资要求具有一定数量比例的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教师授课应遵循“三重三轻”,即重实践、轻理论,重实操、轻讲授,重指导、轻灌输。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进展
通过市场调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指出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矛盾以及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有效合作等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应用型本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基于酒店企业需求视角晁小景1,2,王庆生1(1.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300134;2.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管理系,天津300270)摘要:本文从酒店企业需求的角度探讨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性、进展以及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情况等进行梳理,对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提出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问题;对策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过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与对策。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在酒店管理人才需求市场分析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概念混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酒店企业人才需求并非等同,即是说,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就业去向不仅仅局限于酒店企业,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会展、旅游、休闲、邮轮、奢侈品等相关行业可供选择。事实上,多数学者往往只关注或研究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忽视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实际。因为,如果仅仅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局限于酒店企业,未免过于狭窄,将制约学生的选择和发展。另一方面,诸如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等问题及其建议,仍停留在表面,未有明显进展。大多高校只是单方面围绕市场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道路,却较少借助企业的力量,通过校企合力搞好人才培养。
(三)我国国家层面在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新机遇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为此,高校应把办学思路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按照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的基本思路,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的必然产物,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理性选择,顺应时展的良策。
二国内外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现势特征
1.全球酒店行业发展迅猛。酒店行业是与其他行业的发展紧密关联的新兴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酒店行业发展增速快、数量多。在管理理念上,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和品牌管理。酒店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国内酒店行业呈现出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化、本土品牌酒店连锁化、单体酒店联盟化的发展态势。各自寻找适合自身情况的特色发展道路,经济型酒店遇到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商务型酒店呈现大众化休闲消费趋势。3.单纯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看,经济型酒店不被看好。奢华品牌酒店更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亦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理想就业选择。4.一直以来,酒店行业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基层岗位服务员短缺等问题。为了降低人员成本,酒店企业更愿意选择与高校合作,通过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酒店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
作者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调查和交流。所走访洽谈过的酒店,均表示非常希望开展校企合作;关于生源的学历及专业并无严格限制,很多酒店提到希望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看重学生是否有酒店从业意愿及吃苦耐劳精神;关于实习的时间,酒店希望最短6个月,期望可延长实习时间,众多酒店表现出每年的1月份左右极其缺人(1月份时大部分实习生实习期结束);关于岗位需求方面,酒店表示会根据学生意愿和酒店运营安排,大多在前厅、客房、餐饮、康体等一线基层岗位,有些酒店提出实习期低于6个月的不予安排前台实习岗位;此外,在调查时发现,酒店企业均对学生来自哪些城市以及男女学生的比例比较关心,酒店更希望学生是来自酒店所在地的周边城市,希望男生不要太少;同时也对酒店对于已有实习生的满意度进行了了解,有些酒店表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程度相对较好,普遍认为高职、本科生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二)高校科班学生得不到酒店企业应有的重视
1.酒店企业存在招工难的现实问题,对于刚刚涉足酒店工作领域的高校毕业生而言,酒店职业经理人更看中的是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酒店从业意愿。一方面,酒店企业及其工作内容,任何一个经过培训的新员工都可以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处理简单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每一个成熟的酒店管理品牌都拥一套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只要按照酒店的培训要求完成任务,基本都可以逐渐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出身的学生与任何其他毕业生相比并无明显优势。2.由于酒店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门槛低,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流动性大与人才短缺现状并存。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就业、工作中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特殊待遇,他们同其他人一样,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工作强度大,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工资待遇、职级晋升、培养塑造等均不因学历高低和专业不同而不同,这极大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受限于现行政策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应当是高学历的理论研究型教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二者兼具,前者相对容易招聘,但是后者,有酒店实践经验又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资源少之又少。很多学校选择从酒店聘请酒店经理作为实践课兼职老师,这种聘请存在难度且具有变动性,也很难将其培养为自有的专职教师。在我国现行政策下,高校对教师职称的认定以学历、研究成果为参考指标,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又少有高学历、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此类教师并没有特殊的认定政策或说法,导致高校很难吸收到此类人才,因此,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大多仍为理论型教师。
(四)学校实训室建设匮乏,模拟实训效果不佳
高校应以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应加强学生的技能性和操作性训练。事实上,大部分本科学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不太理想,硬件建设远远落后于高职院校。仅仅通过短期的酒店单一部门的实习,学生并不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如此以来,学生唯有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条件,结合知识理论加强模拟练习,进而扎实掌握操作技能。借鉴个别酒店管理院校的经验做法,在校内建设专门的教学酒店,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五)校企合作大多停留于表面
“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比较普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多数酒店企业或院校而言,双方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实习生顶岗实习层面。对于学校而言,选择酒店企业进行合作并非难事,而困难在于双方开展深入合作。学校注重的是培养人才,或者只是为了使培养方案完整化,而酒店企业更看重填补职位空白和节俭成本。另外,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校方为了培养人,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
四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确保酒店企业与学校双方人才培养标准的一致性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地方和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学校应和需要人才的酒店企业双方进行定期沟通,学校培养更为适合的、愿意坚持在这个行业的人才,酒店企业将最新的人才需求标准、已推行的人才培养计划等反馈给学校师生,如目前在众多酒店集团推行的管理培训生计划。通过学校实现输送人才的长远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学校和企业应呼吁相关行业协会及各酒店企业重视科班人才,给予更多的认可,吸引更多的科班人才留在这个行业发展,缓解人才短缺现状,逐步改观目前社会传统认识下对酒店服务行业的从业“歧视”.
(二)加速推进“复合型”师资建设
1.高校应加快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程。一方面,切实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挂职锻炼列入师资培训计划之中,通过考核、评优、奖励等手段增强自有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优惠政策,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做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2.高校中既具有实践经验又拥有高学历(硕士或者博士)的教师,实为少数。因此在选聘此类教师和进行职称评定时,应制定较为合理的衡量指标,对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或特殊照顾。
(三)统筹校企双方实训室共建
共同建设实训室,由校方提供场所、配套设施、调研成果转化、理论支持等;企业提供资金赞助、设备、策划、培训指导等,以达到双方共同发展。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目前在酒店运营中各类酒店管理系统的运用已是酒店运营管理的核心支撑,市场上酒店管理系统的软件公司为了满足培养人才所需,也专门有针对教学所用的教学版软件系统,但很多院校由于资金等问题并没有引入教学,如果教师讲解没有结合酒店管理系统来讲,对学生来讲将会是抽象的,知识与行业运营也是相对脱节的。因此,酒店管理院校应设法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四)校企合作应向纵深方向发展
校企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将双方合作的目标提到共同培养人才的高度上来。校企双方共同商议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实训课程、实习时间以及酒店案例分享等。1.学校在调整培养方案时应考虑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共同商讨,尤其对于实践类课程的安排,应当从现实出发,而不只是哪个实训课容易开展就开展哪个实训课。2.教师知识更新方面,学校应考虑安排教师定期到酒店企业进行挂职观摩,安排教师挂职时学校和酒店应共同制定完整细致的挂职方案,学校也应当制定完善的挂职政策。3.与酒店企业商讨制定各类关于酒店知识的校内讲座,目前更多的讲座停留在宽泛的酒店集团文化宣讲,应多多开展诸如酒店实际案例、后台工作运营等一些更为详细的讲座知识,带动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4.做好实习管理工作,加强日常沟通交流。学校方面制定实习管理规定,酒店企业也有自己的员工手册,学生在实习时由于从“学生”到“实习生”的身份转变,会遇到各类问题,有的时候会出现学生并不愿意主动跟学校和酒店沟通,而是出了问题就认为是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不当或酒店管理不善等。双方应充分沟通,做好实习生管理工作,在有限的实习期内共同培养学生,也为酒店企业培养未来人才。
(五)延展培养的考虑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等特点,尽管是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仍需要从基层员工做起,然而,做普通的“技工”并不能满足其长远志向,他们大多把目光放在酒店企业、酒店管理集团或相关行业的高级管理层,因此,培养实践者、管理者与领导者“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人才,应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高级目标。构建包含经济类、管理类课程在内的更为全面的课程知识体系,培养使学生具备向酒店企业以外相关领域拓展或跨行业工作的能力素质。
作者:晁小景 王庆生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