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区域规划的原则

区域规划的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区域规划的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区域规划的原则

区域规划的原则范文第1篇

【 关键词 】 启发式规则;优化;网页元素;精准提取

Heuristic-Optimizing Based Webpage Elements Extraction

Song Jian-hao Zhao G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 Abstract 】 The heuristic rules of web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ethod,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identifying tag’s information, analyzing the nodes and different body of pages, and finally extract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 Webpage. Our study based on the existed research of heuristic rules, presents some kinds of optimized heuristic rules, by which the accurate extraction of title, release time, source and body cloud be achieved. Furthermore,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use of Levenshtein Distance Method to determination the accuracy of the extraction of body, and proposes the threshold optimization method to overcome the shortage in body extraction resulted from the large number of noise nodes and the incompletely identification of body, which method can be utiliz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extracted information greatly.

【 Keywords 】 heuristic rules; optimize; webpage elements; accurate extraction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组成互联网的这一实体的关键成分,即网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从网页中准确且快捷的获取我们需要的内容已经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话题。众所周知,网页是由HTML组成的文本文件。由于HTML并不规范,每个网页的编排又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传统的基于标记的提取方法无法精确定位网页元素信息,只能进行一部分文字的抽取和图片的去除,对于不同信息的识别有着很大的盲目性。

人工智能具有处理不确定性乃至不可知性和学习、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因此,本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实现网页信息的提取。在对网页元素提取主要手段——启发式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启发式规则进行了优化研究。我们提出了运用编辑距离算法计算相似度的方法,根据相似度判断信息抽取的准确率,从而大大提高信息提取的准确度。

2 网页元素提取方法

启发式规则应用的单位是标签,所以信息抽取需要先对网页进行分解,提取出标签。本研究采用构建DOM树来实现HTML的解析以及标签的提取。DOM树构造简单,易于遍历,结合启发式规则,方便于网页元素的提取与分析。

2.1 构建DOM树

DOM树是一种数据结构,HTML文档中的所有节点组成一棵文档树,树中的节点表示HTML文档中的元素、属性、文本等。树起始于文档节点,由此继续伸出枝条,直到处于树叶的所有文本节点为止。DOM树的节点构成示例。

2.2 过滤噪声

由于网页中存在着许多干扰源,如广告、图片等,因此构建DOM树过程中有很多节点是没用的。在对现有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实验,我们利用遍历DOM树、过滤噪声节点的方法,提取出有用的文本节点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3 启发式规则的提出

人们的不同习惯会造成网页在设计布局上大相径庭,然而,总体上有规律可循。启发式规则就是利用这些规律对DOM树进行分析、提取信息的有效方法。启发式规则的优劣是决定网页元素提取准确度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在对现有的启发式规则进行充分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针对网页不同要素、提出更加全面优化的启发式规则。本节对时间、标题、正文及来源等要素所对应的启发式规则逐一介绍。

区域规划的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区域规划;图纸;设计思路;绘图软件;平面布局图

中图分类号:F123.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2.025

The Design of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Drawings

LIU Xin-yu,HUANG Xue-qun,NIU Gao-hua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Tianjin,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design principles, ideas, drawing content and technical support, which also analyzed the drawing designs with this kind of programming by taking examples of general plans includ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 Beichen District and Binhai aquarium fish science park in Tianjin, so as to propose sugges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sign of planning drawing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drawings; design ideas; paint software; layout diagram

农业区域规划是指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农业生产,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编制好农业区域规划,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任务[1]。

农业区域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两部分。规划图件是以各种符号反映农业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包括农业资源的种类、特征、数量、质量,以及农业类型或农业区域的空间位置。表达某些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区域差异,用制图手段清晰地定位、定性和定量,反映农业资源状况及其变化。为因地制宜指导农业发展服务,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2]。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空间上表述规划的内容,为规划提供更形象、更直接的描述。具有空间定位性强、表达准确、直观性好等特点。

1 农业区域规划图件设计原则

1.1 遵循实际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编制图件所采用的各种资料要准确可靠,在图中所表示的线条、面积、位置要力求准确,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1.2 遵从文本原则

图件要与文本内容相符合,要遵从文本、服务于文本。合理确定图件比例尺、色彩风格,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准确表达文本中的重要内容。

1.3 创造性原则

图件要基于文本的表述性之上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规划内容,就要有独特的创新性,要敢于突破以往的图件模式,尝试用更新奇及生动的形式表现规划内容,这要求图件编制人员具有良好的规划水平并能充分理解规划文本的内涵,敢于突破传统。

1.4 艺术性原则

图件的内容是通过它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一个好的图件,直观易懂,要通过其特殊的艺术特点表现出图件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更好地传递规划内容的信息,使得规划更具有说服力和表述性[3]。

2 农业区域规划的类型及编制内容

农业区域规划按照其规划主题方向可分为两种类型,区域性农业规划和农业园区规划。

2.1 区域性农业规划

区域性农业规划是以一定地区的农业布局为研究对象。而地区是指某一地域整体的组成部分,即地域单元。区域性农业规划是以整个地区的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欲解决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发展综合配置问题。此类规划图件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3方面。

(1)区域总体综合规划布局。其主要是表现规划地区农业的分布及分区等总体情况。

(2)分产业农业规划布局。通过农业的各个分项分别表示,及农林牧渔等,表现各产业规划的一般情况、特点及分布,规划的主要意图和具体内容等。

(3)分块农业规划布局。在规划地区以下,根据合理分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划为若干规划分区,并对各个区内的农业资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如按照地区的各个行政单位进行划分,及各个镇或者村等。

2.2 农业园区规划

农业园区规划是指以单个地块的布局为研究对象。以单个园区性质为基础的规划,此类规划面积一般不大,且规划内容比较具体,是属于详细性规划。此类规划图件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2方面。

(1)园区总体布局及规划分区。主要表现园区内的各个功能区及其内部详细规划内容。

(2)园区附属设施规划布局。包括园区内部道路、给排水、电力、卫生设施、绿化及旅游路线等布局。

3 农业区域规划图件设计思路及技术支持

3.1 设计思路

农业用地又称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如水库、闸坝、堤埝、排灌沟渠等),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4]。

在收集所设计地块的综合背景下,根据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规划,确定农业产业发展的空间范围,对农业用地现状进行分类,重点区分开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和养殖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并严格按照土地类型进行后续的规划设计。

按照区域农业结构类型,各个地块性质及特点区分其产业类型及功能,绘制出功能分区图和布局图。根据所处区域及其与外界区域关系等绘制出区域位置图、相对位置图以及道路、水系图等。

3.2 技术支持

农业区域规划图纸的设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选择好的绘图软件首先要看其操作是否方便快捷,界面是否简洁明了,是否简便易学等,最后看其提供的功能是否适合于规划。

目前广泛应用的绘图软件主要有:CAD、Adobe Photoshop和Adobe Illustrator等。

采用的其他软件还有Google Earth,3D MAX等。

4 规划图件设计的实证分析

4.1 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地处天津津南区八里台镇,在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区内,是市农委、市滨海委、市科委建设天津市6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规划的依据及参考资料包括:津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津南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津南区八里台镇域总体规划、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该园区地块现状图及CAD图件等。

经过对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CAD图的测量,园区地块总面积70.81 hm2,地块呈长方形(南北向延长)。根据园区现状图,园区地块南部有大片的水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原有自然条件进行水面养殖和景观创意;园区地块北部紧邻津港公路,交通优势明显,是园区物流交易场所选址的最佳位置,有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交易,故在此处设立出入口和交易中心最为合适;园区地块中部土地平整,面积开阔,很适宜进行观赏鱼的生产设施建设(图1)。

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将建成中国北方观赏鱼研发中心、北方观赏鱼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现代化观赏鱼产业化示范基地、北方观赏鱼集散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园区将形成观赏鱼养殖业、物流配送业、科技服务业、休闲文化产业4个主导产业。由此,基于对周边环境、交通组织的分析和对区域环境的综合考虑最终将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从北向南依次布局为研发服务区、物流配送区、标准化养殖区、新品种展示区和种苗繁育区,形成物流研发、设施生产、展示繁育等有分明区域特点的园区分布。

依据整体规划、主导产业及观光休闲的需要,规划园区道路时,选线位置要合理,主次分明,功能明确,分级布置道路。园区的过境道路要与其内部道路连接畅通,道路密度适当、位置合理,规划道路的骨架应将各个功能区完好的连接。主要过境道路有北部的津港公路、西侧的天嘉湖路、中部的友谊南路延长线和南部的唐津高速,构成园区对外交通体系。园区内设定“二纵五横”的主干道路体系,各功能区配合主干道路建设多种形式的甬道、简易道路等,实现路网体系畅通。园区设出入口3处,其中2处分别位于津港公路上,1处位于天嘉湖路与新品种展示区交界处(图2)。

园区内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主要为耕地、河流、坑塘水面等。园区在规划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设施养殖用地、生态养殖用地、物流加工用地、科研办公用地、科技试验示范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

根据以上方法,确定图件比例尺,确定图件主要反映的内容,设计图纸21张,主要类型包括以下5点。

(1)位置及区域图。包括区域位置图、产业空间布局图、农业园区分布图,共3张。

(2)土地利用图。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共2张。

(3)园区功能及布局图。包括功能分区图、平面布局效果图、园区鸟瞰图,共3张。

(4)园区设施分布图。包括道路分析图、给排水分析图、旅游线路图,共3张。

(5)园区意向图。包括物流研发意向图、标准化养殖意向图、种苗繁育意向图、新品种展示意向图、绿化意向图,共5张。

4.2 北辰区现代农业总体规划(2009─2015)

北辰区地处城市近郊,其农业必须以发展高水平设施农业和高科技现代农业为目标。该规划的设计是针对北辰区农业地面积逐年减少的问题,通过规划主要解决未来北辰区农业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各主要乡镇农业结构分布问题。

规划的依据及参考资料包括:《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北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指标落实方案(2006年―2020年)》、北辰区区域图(CAD版本)以及各乡镇提供的镇域图。

此类规划一般是采用由点到线和由点到面的方法。点就是在规划范围内,农业分布的聚集地(如园区的分布等)。线和面就是点有一定规律分布而形成的条状带和块状(如产业带和功能区等)。通过点的分布,总结出其分布规律,并将其以线和面得形式表现在图上。在此利用了系统分析中的演绎法。

根据规划内容,先在《北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指标落实方案(2006年―2020年)》上区分开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和水域,在草图上分不同颜色标出,并根据提供资料标出北辰区近期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及占用土地。

根据各乡镇提供的资料,统一标出各种种植业类型用地,如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生态种植等;标出养殖业小区分布,如生猪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小区、蛋鸡养殖小区等;标出水产养殖小区分布;标出种源农业、旅游观光小区等分布。

通过系统的分析,将以上各种农业要素进行整理并分类表现在图纸上,及形成了各种产业分布图和功能分区图等。如将种植业分为设施种植用地,特色种植用地,生态种植用地等,并根据其在北辰区的分布形成三带两区:设施种植的3条发展带,特色种植和生态种植的两个发展区,同时标出各个重要发展节点(图3)。

根据以上方法,规划共设计图纸21张。主要类型包括以下5种。

(1)北辰区位置及区域图。包括区域位置图、区域交通图,共2张。

这主要体现了北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北辰区周边交通情况,用以说明北辰区有利的的地理、交通状况。

(2)北辰区农业布局及功能分区图。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图、农业功能板块布局规划图、特色农业园区布局规划图,共3张。农业功能板块布局规划图(图4)将北辰区未来农业分为3大板块:西部特色农业板块、中部精品农业板块、东部生态农业板块。农业特色园区布局规划图表现北辰区未来构建的“一区九园”的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3)北辰区水系、道路、绿化图。包括道路分析图、水系分析图、绿化系统分析图,共3张。分别表现了北辰区区内道路交通、水系以及绿化的状况。道路分析图表现了北辰区区内高速公路、道路和铁路分布状况。水系分布图根据北辰区水利局提供的资料,在表现全区主要河流的基础上标注了扬水站、倒虹吸、涵闸、桥的位置。绿化系统分析图分别表现了道路、铁路、高速公路、河道两侧的绿化以及主要节点的绿化。

(4)北辰区农业主要产业布局图。包括优质高效种植业(图3)、健康水产养殖业、生态畜禽养殖业、种源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布局规划图,共6张。

(5)重点镇农业规划布局图。包括双街镇、双口镇、青光镇、小淀镇、大张庄镇、西堤头镇农业布局规划图,共6张。这几张图件的主旨是将各乡镇农业根据其农业类型划分出设施种植区、水产养殖区、果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休闲观光区和畜牧养殖小区等。同时标出乡镇在北辰区的地理位置和一区九园在各乡镇所处位置及其功能分区图(图5)。

5 进一步提高图件设计水平的建议

农业区域规划图是农业区域规划成果最直接的表现,在各项农业区域规划工作中不可缺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日益更新,农业区域规划图的编制的技术和要求也逐年提高。同时,图纸设计的基础资料也更加详尽,以前的底图一般都是纸质,需要进行扫描,并在CAD中描绘出线条,现在底图已经基本电子化,直接就可在CAD中打开并导成图片格式。这样绘图的速度和质量也得以大大提高。

农业区域规划图的设计有一定的规律和版本参照,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5.1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设计农业区域规划图不仅要熟悉农业规划的知识,也要不断提高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更加熟练地使用各种软件,每一款软件的功能都有其侧重点,一个好的图纸是利用多种软件相结合的作品。同时,充分挖掘使用的绘图软件的功能可以使绘图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 借鉴其他规划图件

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多参考其他农业规划图,不能生搬硬抄,而是学习和借鉴其他图件中所运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取百家之长,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独立的风格。

5.3 不断探索更加新颖的绘图内容

好的农业规划图件是可以最直观的表述文字的内容的,因此能够更全面、更出色地将文字的内容表现在图纸上就是绘制好的规划图件的一大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图纸类型将文字中所阐述的一些特定性问题,如文字中的规划依据、优劣性分析用图片的形式,更好的表现等。

农业区域规划图纸和文字都是规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文字与规划仍然为独立的两个部分,笔者认为能够将文字和图片更好地结合,在文字中穿插图件,图件中形象的表述文字的内容,将两者融为一体,必将使得农业区域规划的内容更加丰富、直观,也必将使得农业区域规划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文飞.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26-29.

[2] 热拉尔・希巴里斯,唐正平.多语种土地词汇手册(中文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30.

区域规划的原则范文第3篇

内涵与外延是刻画概念的两个方面。内涵是本质,外延是范围。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乡结合部,即城乡交融或城乡连接的地带。这是一个带有较为模糊性的地域范围,它是冲破行政界限而因城与乡内在的联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带)。因而它的外延也必然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是内部关联度较强的分野。因此,城乡结合部,既不同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郊区规划范畴,因为郊区规划是被动式的辅规划;也不同于乡村规划,因为乡村规划面对的对象是乡村内部地域。按照区域规划的某些理论,也很难明确地解决城乡结合部的具体问题。如人口布局,劳动力布局,流动人口管理,产业布局,交通设施,仓储设施等方面。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因各种流动的不断加强,承担这些流动的载体建设客观上要求科学预测与规划。

我们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概念拟定为:对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交融地域上各种物质与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称之为城乡一体化规划。

这是基于以下的认识所给出的:

(一)、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可以用空间来刻画的地域范围。

(三)城乡结合部是打破行政界限,并因城市与乡村的本质性内在联系而形成的。因此,地域范围是一种模糊性的。

(四)城乡结合部不是城市部分与乡村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空间范围。

(五)城乡结合部既可以是一定地域,又可以是一个地带,也可以是其它形态,这要看反映城乡结合的关联度依据是如何界定的。

(六)城乡结合部既然是一种空间范围,相应也便有了各种物质载体,也有一些诸如文化等领域的精神载体。因此,同样需要用系统学的原理与方法作为理论指导。

(七)城乡一体化归根结底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规划形式。它与其它各类规划应该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应纳入规划法律体系之中。

二、问题的提出

近一、二十年来,我国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以重视,在自身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形成了庞大的独特体系。而且,随着发展的需求,规划系统不断地补充与完善,业已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体系。

据现阶段规划体系来看,即有宏观,又有微观,两者之间又存在中观的系统。既有综合性,又有专业性;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规划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综观规划层次体系,(见表1)可以看出,还有一定地域范围内规划没有纳入进去。或者说是没有明确地纳入进去,这便是实践中可以看到的突出性矛盾问题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地域(地带)。广义上看,我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聚落,2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镇)聚落。而城市(城镇)与乡村的交融地带便客观上产生了一种特定涵义上的“城乡结合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实现国家的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必须重视城乡结合地带的有序控制和科学规划,变无序的混乱、自发状态为有序的合理组织状态。

笔者在近十余年规划实践中,参加了区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规划以及各类课题的研究,深感城乡结合部是最具有活力、但矛盾又比较突出,亟需作为一项专题性、独立性的规划类型给以确定。本文试就城乡结合部规划的一些重要的原则性问题进行探索,希同仁位给以斧正。

三、过去处理城乡结合部问题的途径与弊端的总结

反思过去种种规划类型,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认识。

(一)认识之一

一般而言,区域规划是对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技、经济、资源、社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对城乡结合部地区(或地带)进行专题研究。如果将城乡一体化规划纳入进去就会对区域规划的内容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二)认识之二

对各级城镇体系规划而言,如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是依照行政区划的体制而划定地域范围,也未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地带)作以明确性的展开研究。

(三)认识之三

既然过去的规划序列层次缺乏这一现实及长远来看都非常重要的规划类型。那么给予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的地位便是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

(四)认识之四

如果不将城乡一体化规划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则不利于规划的完整与系统性的建立。造成实践中的规划空白点产生及矛盾的解决滞后等问题会更加突出。

上述四点认识在笔者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感受最深。

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在黑龙江省讷河市、甘南县、延寿县、五常市等地参编市县域城镇体系和总体规划过程中,即感受到城乡结合部的一些矛盾无法用城镇体系规划或总体规划中的郊区规划来解决。

一般而言,传统及现实规划中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市县域内各种聚落群体的空间组织部署。但实际应用上仅侧重在对市县域集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为一体的市区(或县城)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的宏观论证与规划。而对近郊卫星镇并未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再如总体规划中的郊区规划,只是以服务于市区(或县域)为主要任务的,而没有以“融合”、“一体”的角度刻画城乡结合部的深刻内涵与外延。对于绝大多数的城乡结合部,都存在着诸如:人口流动与管理,产业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定位性的预测,基础设施的需求量等诸多的问题,而且与传统行政意义上的区域规划,其更具有活跃、动态、变动等因素。在规划的宏观安排上及战略的选择上具有极大的变化特点。为此,如不进行总体上的科学合理部署,一方面可能产生滞后的结果,另一方面可能产生阻碍城区的进一步发展或影响市区(县城)的发展。同时,对农村地域的推动也将不利。

可以预见,城乡结合部的区域类型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必以其强大的活力而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及时的并有效地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早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四、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规划序列中地位的认识

城乡一体化规划由于其规划的对象与一般的规划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它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项规划是明确的。但共性的存在又使其必须在规划序列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首先,它的规划对象是一种区域(地域)。这就决定了它属于一种区域规划的类型。但又由于规划对象的范围确定性差,而模糊性强的特点。在界定规划对象(即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时,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界定规划对象的范围,这需要引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做前导性工作。因此,它就不同于行政意义上的省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区域规划,也不等同于因自然因素所制定的某些江河流域专题规划。因此,也决定了该项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划定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因此,与传统规划程序有别。

其次,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各种物质与精神因素与广义上的区域规划总体上一致,但由于该区域的要素流动性较强,是一个各项要素均活跃的区域,因此,它应该在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方面有自身的需求。这可以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

再次,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认识,可以设想,城乡一体化规划应该说是一种区域规划的变种。因此,它便应属于区域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确立都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才能不断地发展与应用。本文仅就城乡一体化规划前述的内容根据长期实践的认识加以理论框架的建构,以期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正确发展能有所遵循与指导。

(一)根基性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概念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理论走向二十一世纪时提出的,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再次赋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便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根基性理论。

(二)基础性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区域规划的一个变种,因此,区域规划理论的某些原理与方法便是它所应遵循的。

(三)方法学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对象是一个有特色的开放的地域系统,因此,系统学理论必须引入,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对城乡结合部区域的总体部署,是唯一解决地域上存在各种问题的一把钥匙。

(四)技术学理论:因为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是冲破现行的行政体制界限的。所以,在进行各种要素的配置上须综观城市与乡村两大地域的特征,一定意义上,肩负双重的协调性的任务。它应该着重发展意义上的规划、在布局规划上更应注重与城市规划、城镇规划、乡村规划步调一致。

(五)相关性理论:由于城乡结合部的位置处在城乡交叉地带,是同一种地带或向城市,或向农村过渡的两个方向性的战略研究。因此,诸如,边缘学理论,交叉学理论、门槛理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技术学理论都应该成为指导规划实践的理论。

六、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规划内容:规划范围的界定、规划的依据、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规划所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简介、城乡结合部的现状调查及研究、城乡结合的宏观区域环境分析、城乡结合部的总体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居民点体系规划(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职能分工结构规划、空间地域结构规划)、措施的操作建议、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的宏观区位分析图、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范围界定图、城乡结合部区域现状评价图、城乡结合部发展方向方案图、城乡一体化规划总图、城乡一体化规划专项规划图、(经济(产业)发展与布局图、人口和劳动力发展与布局图、环境评价及控制图、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向图、居民点(聚落)体系规划图、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布局图)。

(二)规划方法:在系统分析总原则下采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位分析、定时分析。

并严格做到以下七个方面的结合:

(纵向与横向、定性与定量、定位与模糊、近期与远期、宏观与微观、现实与理想、总体与阶段)。

参考文献

1、《经济地理》1997年第17卷第4期

2、《城市规划》1998年第1期

3、《城市规划》1997年第4期

4、《城市规划管理概况》刘鲲

区域规划的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区域规划环评;规划环评

1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最早是一种生态经济理论。然而在早期阶段,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人们在当时只是关心对污染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直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世界潮流,循环经济才逐渐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而后部分发达国家开始积极采取这种发展模式,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重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能,减少未处理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率,把以资源净消耗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以生态型资源循环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首先,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同时进行资源回收,形成一个资源循环与物质循环共同进行的经济发展系统。其次,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理论开优化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密不可分,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再次,发展循环经济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2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环评中应用的必要性研究

(1)循环经济与区域规划环评的关系研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基础发展战略,而我国长久以来也在不断地探索环境与发展有效的互动体系,探索一条健、和谐的与平衡发展道路。区域规划环评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一是要保证各区域的规划活动不超过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破坏;二是用来判断区域规划是否符合我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区域规划环评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抽象目标来说,循环经济已经发展成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增长模式,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因此,在进行区域规划环评时融入循环经济理论,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相对直接的方式。(2)现行规划环评导则问题探讨。在我国现行的指导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性文件中,循环经济思想已经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体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循环经济思想仅仅在规划环评的个别环节有所体现,并未贯穿全部过程。只是在某些环节体现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等,并没有强调整体循环过程。其次,我国现行规划环评的过程中,循环经济仅仅在微观的个体清洁生产层面得到了部分实现,并没有考虑区域的整体发展。只是简单的强调生产过程中的流程改进。再次,我国现行规划环评的过程中,循环经济思想的运用方法还没有明确,还没有形成相对较为规范的、可行性较高的综合评估技术体系。

3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3.1应用方法

(1)设置评价专题。在现行的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包含的主题一般都是关于:环境现状、规划方案、污染源、环境容量、环保措施、公众参与、以及大气、水废物等相关的主题评价项目。循环经济理念只是在这些主题的进行过程中有所体现,并没有专门的循环经济环评主题。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区域循环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主题,从围观的个体循环分析开始,逐步扩大到区域循环测评,最终实现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2)建立评价标准。在设置循环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主题之后,还要确立一定的同意评价标准。循环经济环评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二是要循序渐进,适应区域的发展特征与速度。然而我国给去之间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有些区域之间甚至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因此,在循环经济环评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阶段性的评价标准,这样就免去建立区域性标准,各区域可以根据其发展水平采取阶段性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样从总体来看,循环经济环评都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循环经济环评的主题和评价标准都得到确立后,还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指标评价体系,作为循环经济环评的重要工具,使得基于循环经济的环评过程能够得以实现,通过各类定性与定量指标的综合评价,相对客观的进行环评过程。

3.2应用方向

从理论上来说,循环经济环评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限于手段技术的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根据历史的发展经验,循环经济环评目前可以应用的方向主要有:(1)在产业区域生态链的构建过程中,对企业上下游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实现产业链与生态链统一发展;(2)使用物质代谢的分析方法来评价环境积累影响最小化的问题;(3)区域规划方案制定;(4)区域污染排放综合规划。

作者:田蔺 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段刚.初论环境影响评价新理念.云南环境科学,2000,19(04):50-54.

[2]季昆森.循环经济与生态型城镇建设.乡镇经济,2003(11):5-8.

[3]季昆森.循环经济原理与应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2).

[4]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规划汇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史兴鱼.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山西能源与节能,2003(02):36-37.

[6]杨多贵,陈韵锋.循环经济大趋势.科学决策,2004(10):46-49.

[7]季昆森.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决策咨询,2004(07):42-43.

区域规划的原则范文第5篇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京津冀都市圈在政府管理、基础设施和环境等要素上竞争力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而在总体经济、对外开放、产业、管理、科技和人力资源与生活质量等要素上竞争力劣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各要素不同的支撑点上,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不均衡特点明显。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相比,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差距仍然较大。

围绕“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国际竞争力,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对策一:以公平竞争、互利互补为原则,增强区域总体实力

在京津冀地区,河北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与两大直辖市形成巨大的落差。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把着力提高河北经济实力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河北经济实力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必须以公平竞争、互利互补为原则,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对策二:改善投资主体结构,拓宽其他投资来源渠道

首先,适当扩大天津、河北的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比重。区域规划必须要考虑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投资方面尤其要注意这点。

其次,大力拓展民间投资。应积极采取措施,利用一切条件,鼓励民间投资。“十一五”区域规划尤其要强调京津冀都市圈区域民企环境的建设问题。各地要积极寻求措施,在市场准入、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民企以真正的“国民待遇”。

对策三: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升对外开放竞争力

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经营环境。“十一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应把引进外资作为工作重点,加紧服务贸易等领域对外开放的步伐。要营造有利于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投资环境,重点是改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为规则,提高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程度。要进一步理顺体制,优化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要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发展网上招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招商方式。

要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的水平。要鼓励企业“走出去”,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在对外经济的发展中,要着力扩大商品及服务出口的份额。

对策四:加强区域分工协作,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十一五”区域规划要重点考虑京津冀都市圈如何加强区域分工协作,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的问题。

首先,要对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发展和布局统一进行规划。在鼓励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前提下,以各地区现有的经济结构为基础,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出发,以区域为单位建立自己的优势主导产业群,重新构建京津冀都市圈产业格局。

其次,要明确产业分工,实现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北京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为中心,带动现代制造业、都市农业的发展;天津以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促进商业和城市服务业的振兴;河北省的唐山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秦皇岛巩固和提高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形成完整的、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都市圈的核心地域,带动外圈的发展。

对策五:建立科学的政府公共管理体系,提高整个区域的政府管理水平

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完善而科学的政府公共管理体系,积极进行政府公共管理的基础建设。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拥有处理政府日常事务职业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公务员队伍;建立一套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政府公共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在重视经济指标的同时,将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要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预决算体系;促进与加快公共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提升公共管理质量。要积极引进科学的管理办法,促进公共管理科学化、技术化,并积极推进公民与社会参与公共管理,确保公共管理的标准化及其公开、透明与效率。

对策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和协调

应考虑建立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机制和资源的共享机制问题。要进一步规划和整合区域内的交通资源,包括海港、空港、铁路、公路、管道等设施的布局分工和协作。要加速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协调,构筑一体化的交通体系,打破行政区划的阻隔,促进跨区域运输发展,提升区域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应加强区域内航空港、海港的有机联系,促进分工与协作,提高经济效益。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基础设施方面,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协调项目建设,为区域发展构建良好的载体。

对策七:加强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和协调,考虑建立京津冀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并建立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

应加强区域生态经济功能规划,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筹协调流域上下游、行政区域间、开发与整治、发展与环境、近期与远期等关系,形成区域内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区域合作机制。各地政府应把本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考虑。

应以区域内生态环境整治为先导,加快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防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加大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点流域的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应努力建立起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监测体系是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和环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控能力建设,建成京津冀都市圈生态监测网络,确立和完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对策八:开源节流,解决水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

应在区域规划中明确水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等相关指标的目标。除大力开发工业节水、居民生活节水技术外,要积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我国的传统灌溉技术。要从水资源的监测出发,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使用,在进行水环境修复、水污染的综合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节水技术。要加大京津冀地区的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要加强对工业领域的整体经济调控,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政府应通过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鼓励节能并引导、鼓励新能源的应用。

对策九:提高企业绩效,增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企业的竞争力

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创造宽松环境和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建设一支新型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在通过市场配置经营者、完善决策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对策十:发挥京津科技优势,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要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基础性、企业主体、国家科研机构骨干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整个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其次,要进一步推进区域内科技创新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应以科技合作为先导,发展科研与生产的联合。可考虑建立完整的京津冀科技信息系统,全面掌握京津冀科技状况及发展动态。要充分利用京津强大的科技优势,促进整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要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要按照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盘活人才存量,统筹人才资源开发,扩大人才增量,不断壮大公共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及农业实用人才队伍。

对策十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进一步明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社会发展的目标,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加大环京津地区贫困带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彻底改变该地区的发展环境,缩小与京津地区的差距。可考虑实行特殊的财政支持、生态环境补偿等政策,最大可能地解决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的贫困人口问题。

要充分估计京津冀区域的就业与人口流动趋势,并进行科学地把握和调控,使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群的形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

对策十二: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市场一体化进程

加快生产要素在京津冀经济区的流动,促进产业结构梯度转移。不仅应加强商品市场的建设,更应重点加强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提高生产要素在地区间、产业间的配置效率。

对策十三:对区域内主要城市群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

做好京津冀都市圈区域主要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发展,才能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才能发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主要城市群的各自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才能提升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和总体竞争力。

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必须立足于各城市的发展基础,做到发挥优势,抑制劣势,合理分工,实现共赢。在合理调整城市职能分工的同时,合理调整地区产业布局,最终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对策十四: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