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五普法工作成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范文第1篇

一、时间安排

11月30日(周一)——12月6日(周日)

二、活动主题

深入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三、重点宣传内容

1.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2.党的五中全会精神;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疫情防控等相关法律法规;

5.“七五普法工作成就。

四、具体安排

结合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际,今年“宪法宣传周”原则上不集中组织大型线下宣传活动,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时间为国家宪法日所在的一周,从11月30日至12月6日,组织安排宪法学习宣传主题活动。

(一)宪法进机关主题活动

基本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组织全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委知识考试。各单位结合实际,组织宪法宣誓活动,学习和其他党内法规,推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增强制度意识,依宪依法依规履职,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二)其他重点活动安排

各单位要因地制宜,策划组织特色鲜明、群众参与度高的重点宣传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置宪法宣传元素,让宪法看得见、找得到。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宣传主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宪法宣传的正确政治方向和與论导向。要突出主题,深入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准确阐释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

七五普法工作成效范文第2篇

县十六届人民政府任职以来的四年,是龙陵持续赶超跨越、快速发展的四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攻坚破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一)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区域竞争稳步增强。四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稳增长提质效,奋力赶超跨越,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预计实现县内生产总值68.6亿元,增12%,比2012年增60%,年均增11.8%。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3900元,增11%,

比2012年增60%,年均增11.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7亿元,增10.6%,比2012年增1倍,年均增19.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增12.1%,比2012年增60%,年均增12.8%。实现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60元、8900元,增10%、12%,分别比2012年增40%、88%,年均增8.9%、17.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3.4∶40.8∶25.8调整为29.6∶40.2∶30.2,首次优化为“二三一”结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5.6亿元、49.2亿元,增22.3%、4.8%,分别比2012年增99.4%、59.5%,年均增18.8%、12.4%。在全省129个县(市、区)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排名由2012年的第85位跃升至2015年的第39位。

(二)扶贫力度持续加大,脱贫攻坚扎实有效。四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攻脱贫拔穷根,发力精准扶贫,全面小康更近一步。精准扶贫有效开展。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群众工作深入人心,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2016年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118人,比2012年底减少26760人;贫困发生率为9.4%,比2012年下降10.9个百分点;返贫率控制在0.02%以内。脱贫基础不断夯实。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5亿元,2016年投入8.5亿元,比2012年增8.4倍。整乡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顺利推进,累计实施4个整乡推进项目,实现3个贫困乡(镇)有支柱产业、33个贫困村(社区)有特色产业、49878名贫困人口有增收产业,5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可集中安置6541户26906人。金融扶贫支撑有力,2016年争取到第一批浦发扶贫发展基金24.9亿元,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11.6亿元,2016年发放5.5亿元。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四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调结构促转型,力促突破升级,产业支撑优化壮大。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2016年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20.3亿元,增6%,比2012年增41.8%,年均增6.6%。粮食、畜牧、“两烟”、甘蔗、核桃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龙陵黄山羊、胡蜂、中华蜜蜂、石斛、中药材、褚橙、糯橄榄、澳洲坚果、车厘子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龙陵紫皮石斛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获准筹建全国石斛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龙陵黄山羊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核心种羊场获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地认定。累计消除“空壳村”98个,村(社区)全部实现经营性收入。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实施褚橙、中药材等上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项目,“褚橙模式”有效推广,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户、现代农业庄园10个、家庭农场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76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新型工业化成效显著。2016年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0.6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8.2亿元,增12.2%、12.5%,分别比2012年增43.9%、52.9%,年均增13.5%、14.9%。累计培育规上企业23户,达36户,其中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3户。龙陵工业园区企业总户数达52户,在2015年全省62个省级工业园区考核中排名居第7位,2016年预计实现园区增加值20.98亿元,增14%,比2012年增2.5倍,年均增36.5%。保山硅基产业园(龙陵园)建设顺利推进,率先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品斛堂公司石斛系列产品研发及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日产300万Ah动力锂离子电池、年产5GW单晶硅棒等项目有序推进。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县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28%增加到2016年的47.3%。旅游文化发展迅速。2016年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7亿元,增15%,比2012年增1.7倍,年均增13.1%。松山抗战遗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云南省龙陵黄龙玉资源管理条例》全面实施,温泉资源开发加快推进,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三张名片”打造成效凸显。累计接待游客56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5亿元,2016年预计接待206.5万人次、实现收入19.2亿元,分别增49.6%、59.1%,比2012年增1.7倍、4.9倍,年均增28.3%、55.7%。

(四)投资成效持续突显,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四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补短板增后劲,加大投资力度,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5亿元,2016年预计完成83.8亿元,增33%,比2012年增1.7倍,年均增27.6%。交通网络更加优化。龙瑞、保腾高速公路龙陵段和国道320线过境段建成通车;国道320线潞江坝至龙陵花桥段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大瑞铁路龙陵段、国道219线黄草坝至象达段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102.2公里,比2012年新增204.1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速,村(社区)全部实施通畅工程。能源保障逐步加强。完成河冲河一级、香柏河二级和尹家田电站扩容增效,开工建设公养河四级、帕掌河一二级、腾龙桥一级电站。累计建成各类电站37座、总装机容量达55.35万千瓦。建成220千伏黄龙变电站、110千伏黄草坝和镇安变电站、中缅油气管道龙陵段及天然气分输站,天然气支线建设有序推进。水利设施明显改善。建成三岔河、熊洞水库,段家坝、轱辘河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烟草援建水源工程、兴边富民等一大批田间排灌沟渠工程。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916件(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7万亩,解决47457人、95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水利化程度达46.7%。信息化步伐全面加快。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大力推动移动通信及光纤网络建设,累计铺设光纤3900皮长公里,村(社区)实现有线宽带全覆盖。

(五)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区域带动逐步加快。四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夯基础强统筹,注重提质扩容,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完成第四轮《龙陵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3—2030)》工作,建成东坡森林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启动龙玉大道、环城东路和龙华路西段等市政工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棚户区改造、龙山湖公园等项目顺利推进。累计完成城镇投资65.72亿元,2016年完成15.4亿元,比2012年增1.3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5平方公里,比2012年增17%;城镇化率达28.6%,比2012年增5.6个百分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编制完成3个国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8个省级自然村规划,龙陵县城乡发展系统规划前期工作稳步开展。累计实施美丽宜居乡村项目80个、新农村建设项目355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366个,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进展顺利。全面启动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城镇供水、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控违拆违工作扎实开展,城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六)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四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深改革促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发展活力充分激发。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行政体制、预算管理、国资监管、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改革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有企业、“营改增”“放管服”、事业单位分类等改革深入推进,医疗保险、统计、公务用车、殡葬等改革有效落实。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被列为全省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县,累计发放“三权三证”抵押贷款8730.2万元;累计完成融资74.5亿元,2016年到位56.1亿元,依托市级平台成功发行企业债券4亿元;累计获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4.38亿元,2016年获批2.75亿元;富滇银行、长江村镇银行落户龙陵。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引进跃迪集团、隆基股份等企业投资建厂,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18亿元,2016年完成74亿元,增19%;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722万美元,2016年实现400万美元。科技创新取得新进步。累计成功申报28个科技计划项目、1个院士工作站、114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7件;永昌硅业、永昌铅锌、云河石斛等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比2012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七)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环境效应明显好转。四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保生态重整治,提升环境品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森林龙陵建设加快。退耕还林、特色经济林、生态公益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成效明显,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0.3万亩、义务植树224万株、改造中低产林13.5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达37.9万亩,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环境保护质量提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5%、100%,城镇建成区绿化率达36.2%。铅锌冶炼、硅冶炼、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有效,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8.2%。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0个,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评审,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土地资源管控有效。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全面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地质矿产资源管理规范有序。

(八)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民本民生有效改善。四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惠民生维民利,促进和谐稳定,群众福祉持续增进。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5.8亿元,年均增10.3%。教育教学设施明显改善,全面消除D级危房,新建校舍4.3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6年普通高考总上线率98.2%,本科上线率65.7%,位居全市第2,比2012年提高9.5个百分点,社会关注度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就业创业、劳动力转移工作扎实开展,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3316个,实现就业10314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33.7万人次,201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6亿元,临时救助17823人次;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1.8万人次、资助参合27.5万人次,支付资金7092.9万元。2016年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物价基本保持稳定。文体事业更加繁荣。傈僳族女子上刀杆、象达纸伞、民族刺绣、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巍巍松山》《张公授艺》等一批优秀剧目获国家、省、市奖励15项;圆满承办保山市第四届体育运动会,我县体育健儿共获奖牌182枚,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榜位列全市第2。医疗卫生健康发展。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迁建进展顺利。不断推进人口均衡化发展,全面二孩政策深入推进,预计年末总人口达30.3万人。综治维稳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得到有效维护,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连续排名全省前列,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相关期刊更多

检察风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人民政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大连近代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连市近代史研究所;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