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种子市场调查报告

种子市场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种子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种子市场调查报告

种子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1999年末移动通信市场现状

手机普及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下同)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1998年前购买手机,40.9%在1998年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可以看出,近几年中,1998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2000万。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手机消费群体特性及其趋势。就1999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自身特性而言,从性别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别占55%和45%左右;从年龄看,以18—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为主,分别占43%左右;从学历看,以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大学以上学历为主;从收入看,则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与1998年购机者相比,1999年购机者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1)虽然女性购机者仍处于少数,但女性购机者越来越多,从36.5%增至45.1%。(2)购机者年龄分布趋向于分散,从集中于3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岁青年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3)购机人群继续集中于高学历人群,但趋势已不很明显,这可能与北京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有关。(4)由于手机各种价格的持续下调,手机消费日益大众化,使手机能够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购买,表现为1999年购机者进一步趋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个收入阶层,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购机比重反而下降。

消费者运营商及手机品牌选择。调查显示,与1998年相似,1999年购机者的运营商选择基本状况仍是移动通信公司多于中国联通。电信长城CDMA选择比重仍很低,但与1998年相比,1999年消费者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选择略有下降(约2个百分点)。中国联通则略有上升(约3个百分点),电信长城CDMA稳中略降。中国联通的缓慢上升,显露出移动通信市场正缓慢发生着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竞争态势。从消费者的手机选择看,除传统三强仍居主导地位,且摩托罗拉有进一步加强之势外,手机选择进一步多元化,处于第二集团的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为1—4个百分点不等,而国产品牌则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选择很少。

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早期的手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更换手机(保留原号)或者新购手机重新入网,淘汰原有手机。1999年新购手机中,这两种情形比较明显。调查表明,1999年内平均每售出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新购手机入网,淘汰原有手机(包括原号),一部是新购手机,替换原有手机,其余4部是首次购买手机入网。其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用户而言,淘汰原有手机而入网和替换手机的比例分别为9.1%和18.2%,首次入网者占72.7%,中国联通用户首次入网占58.8%,淘汰和替换原有手机分别占23.5%和17.7%。均为新入网或淘汰原有手机入网,而无替换手机的情形。

购买价格。调查显示,1999年手机市场裸机价格在进一步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别很大,有的高达6000元以上,有的则低至1000元左右,这与手机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产品/服务功能逐渐拉开档次密切相关。裸机平均价格则降至2000元左右,这也是手机购买者逐渐向中低收入阶层过滤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网费,1999年内两次下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分别下调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为920;中国联通则分别下调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为580元左右。总体而言,调查表明最低为300元(电信长城CDMA手机除外),最高亦不过1250元,平均水平约为780元。

1999移动通信市场主要事件消费者认知

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热点不断,内容涉及资费政策、运营商服务、手机终端以及中美WTO电信协议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被访者认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83.4%),其次是中美WTO有关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74.2%),再次是双频手机进入市场(64.7%)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51.9%)。被访者认知较高的还有上网手机(41.7%)和联通手机直拨IP电话(38.3%)。电信长城CDMA手机话费降价一半(34.9%),预付费SIM卡手机的推出(32.2%),网上拍卖手机(31.9%),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26.4%)和联通手机免费邮寄话费清单(26.1%)等认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纵观以上热点问题,可以看出,被访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有关移动通信的产业政策问题,特别是资费政策,显示消费者对手机资费政策的关注。电信长城CDMA手机由于用户规模小,其热点政策影响小,故认知度不高。其次是对各类手机产品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初就已成为热点的双频手机的推出,年内大肆广告宣传的国产手机的推出等。对于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服务项目如预付费SIM卡手机,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及交费服务等认知不是很高,一方面显示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关注,同时亦显示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宣传不够或目标受众有限。至于被访者对上述热点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结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与被访者的认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70.8%)和中美WTO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39.2%),其次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34.7%),双频手机进入市场(22.3%)和国产手机进入市场(22.0%)等,蓁各项排序基本与认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响手机购买的原因及消费者对市场现状的评价

调查表明,1999年,影响被访者购买手机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双向收费不合理(63.6%),其次是有替代品(54.5%)、本人用不上(39.2%)和通话单价偏高(34.3%)、再次是裸机价格偏高(26.6%)、入网费偏高(15.4%)和月租费偏高,其它原因如服务、话音质量等不是很重要。综合起来看,除去有替代品和本人用不上等无需求原因外,影响潜在消费者购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价格,特别是通话单价,而双向收费归根结底还是手机的通话单价问题,这已成为购买使用手机的最主要障碍。对于话音质量、运营商服务质量等,由于潜在用户未使用手机,则仅是购买使用手机后才会考虑的问题。

种子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又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成功打进银河之后,我知道只是胜利的第一步,就像万里刚刚开始,之后还将有重重险阻等着我们去征服。

目前摆在我面前的困难是:有枪无子弹。

1. 无宣传册,少宣传单。中科只有一份宣传单,显得单调、贫乏、无品位、无实力。而目前同一阵营的乐华空调在每个网点都派有十多本宣传册和几百张宣传单。相形之下,中科着实可怜;

2. 专柜空空,缺乏样机。顾客购机前先要通过挂在商场的空壳样机来挑选满意的款式,缺乏样机则将导致无销量可言;

3. 无促销赠品。以美的为首的品牌经常举行买空调送价值几十元赠品的促销活动。中科无赠品将流失很大一部分顾客群;

4. 无广告投入。合理、适当、有效的广告是营销手段的必需品;

5. 缺人手。四大区域现在全由我一个人管理,而我本年度的重点定在东莞。我需要安排业务人员打理深圳关外等地的市场。

于是紧急向公司申请上述资源,期间报告如下:

附:工作报告

正当我在为渠道的建设而奔波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下午,我正在外地出差,突然接到了分公司总经理的电话,他的语气很激动,决然地通知我:现任的商由于意识落伍、理念陈旧、家族管理等原因,已完全不适合公司的发展要求,公司现已决定撤销其总资格!同时要求我从此刻起立即在东莞区域内寻找新商。听完电话,我一阵错愕。虽然现商有很多缺点,但只要我努力扬其长避其短,还是对公司有利的啊,这在我之前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当中已详细分析过了,此时分公司总经理突然如此急迫地撤换该商,决策如此仓促,为什么呢?原来,由于深圳办事处屡次纵容关内商窜货到关外来,令该商极度失望与愤怒,于是写了份措辞激烈的投诉书直接传真给工厂总经理,要求立即处理。工厂总部安排人到广州与分公司管理人员商议后,认为该商蛮横无礼,不考虑工厂的全局利益,性情暴躁狭隘,难以沟通,不如趁早撤换以绝后患。原来如此!虽然现商这段时间有许多缺点令我为难,但此时撤他无异于自己制造市场混乱的局面。因为旺季即将到来,中科此时撤换商,一是将引来竞争品牌的嘲笑与幸灾乐祸,二是将引起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经销商队伍的混乱(这是致命的),三是将引来现任商对公司的报复,四是临时寻找商必将以错过本年度旺季为代价(损失惨重,影响深远)。基于这四点,为了公司的利益我明确答复公司领导:不宜在此时临阵换将。并将我的理由一一作了陈述。然而公司领导听后十分生气,以从未有过的严厉语气批评我缺乏胆量,然后把电话挂了。这边电话刚挂断几秒钟,商的电话就到了,他语气激烈地对我说:“卫经理,你立即要你们总经理派车把你们公司的产品从我仓库全部拉走,一件不留,然后把货款还给我!不要拖延时间了,现在就立即派车来,我一天都不想再做你们公司的商了!”商年约五十岁,在家电批发业干了十多年,经验丰富,是该公司最懂市场的管理者,绝大多数时候都能配合我方办事处按市场规律处理业务,但脾气有时显得暴躁,你可以想象得到他在电话那头咆哮的情景。

放下电话,我感觉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一种功败垂成的危机感。公司领导与商之间剑拔弩张,即将把事态推向两败俱伤、百劫不复的境地。我猜测他们打电话给我之前肯定已经大吵了一架,不然此刻不会都如此情绪激动而失去理智。表面看来,双方似乎都没有错,都是从市场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对方伤害了市场;而仔细想想,双方的思维都有局限性,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一方的利益,而未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我的想法是:我所负责的东莞等四个区域市场的现状,是一个刚刚嘤嘤学步、禁不起任何动荡的婴儿,套用一句政治术语:稳定是现阶段压倒一切的任务。倘若公司与商的矛盾得不到尽快化解,那公司的投入、商的付出以及我本人几个月的艰辛劳动将在一两天内全部化为乌有。通过两三分钟冷静而透彻的分析后,我命令自己,第一步要立即运用一切手段避免公司与商矛盾的进一步升级,然后要进一步调节好双方的情绪使之回到正常的轨道。于是,我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灭火器”,分别对公司领导和商进行了劝说。首先,我打电话给公司领导,同意他对商缺点的部分看法,但同时也指出,现今不是撤换商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等到旺季结束时再撤。因为现在撤的话必将以浪费一个年度的销量为代价,而过了旺季再撤是保障公司利益的最佳方案。至于商的态度、缺点等,我向公司承诺逐步予以改善。最后我向公司立下军令状,暂时保留现商,若完不成年度销售任务,我愿接受公司的任何处罚。打完电话后,公司领导语气渐渐温和了一些,但还是没有完全松口。然后,我打电话给商,正准备说话,然而他老人家根本不给我说话的机会,依然在电话那头咆哮不已,不顾任何的后果,只想立即断绝与中科的所有关系。我只好打通他二女婿的电话,告诉他现在双方很不理智,尤其是商本人现在情绪太冲动,即将给他们的企业带来极大的伤害与损失。我说:你们公司千辛万苦经销中科一年多,至今只有投入,未见产出。辛苦耕耘那么久,眼见今年将开始获得物质的回报,却因一时的冲动而浪费了你们全家人以及所有员工一年半的汗水,是令我这个中间人为你们感到遗憾与痛心的。我建议你向你岳父转达我的两句话。其一,从经济利益考虑,在即将迎来空调旺季的时候舍弃“中科”,相当于舍弃一大笔利润,同时也将一年半的辛勤汗水付诸东流。所以我建议,就算是要放弃“中科”也应先赚了旺季的利润,等到淡季再说;其二,现在放弃“中科”,“中科”肯定对外宣传是工厂撤销了不合格的商,这对贵公司的声誉伤害很大,我建议你们继续做这个,等到你们做得很成功、公司离不开你们时,你们再炒公司的鱿鱼。如此,你们既获了“利”,又未损伤“名”,是处理目前危机的唯一的、最好的方案。

实际上,我对他们双方说的“旺季结束时再撤换商”与“先赚了旺季的利润,等到淡季再放弃中科”等,都是权宜之语。我当时就深信,这次争端一过,他们就会忘记今天所说的“狠”话,毕竟都是商人,只要我努力协助他们把市场做起来,今天的怒目相向将变成明天的欢歌笑语。后来情况的发展正如我此刻的预测,他们的关系变得很好,甚至到了有时影响我工作的程度,但我依然不后悔此刻的选择,毕竟,职业销售人员必须首先考虑全局的利益。

在我设身处地、意味深长地劝说下,双方终于渐渐趋向理性了。我趁热打铁,建议双方在广州做一次诚恳的交流以彻底消除误会,他们都同意了。我立即赶到商公司,然后与他们一同去广州与等候在那里的公司营销部负责人及分公司总经理见了面,在我的多方协调下,双方终于在平和、坦诚的气氛中达成了协议。

这次突发危机事件在我冷静、顾全大局的处理下获得了圆满的解决,公司从此更信任我的工作能力,而商也感谢我在关键时刻将他们从危机边缘拉了回来,从此对我更加尊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得到了公司与商的大力支持。

一场看似即将两败俱伤的危机最终以共赢的结局而告终。

圆满处理突发事件、危机事件是一个合格的职业销售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其实,危机既包含“危险”也蕴涵着“机遇”。著名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先生的一句话:“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公关的精髓。”市场销售人员的作用之一,就是在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成功地使事态转危为安,直至化不利为有利。

曾经辉煌一时的三株公司一朝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导火索就是对一次危机事件极其错误的处理手法。奔驰公司与三菱公司也都曾由于处理危机事件不力使企业产生严重损失:武汉一位奔驰用户多次提出所购买的轿车存在质量问题,但奔驰公司一直没有正面处理,而且态度傲慢,认为“所有汽车质量问题都归咎于用户的使用不当”,最终酿成“砸奔事件”并引起了更多用户的连锁维权行动。正是由于对危机事件的公关不力,不懂得安抚大众情绪,导致奔驰公司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又如三菱的“帕杰罗事件”, 由于三菱帕杰罗越野车的制动系统出现问题,导致了多宗交通伤亡事故,并由此被揭发出隐瞒了多年的技术缺陷,再加上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迟来的危机公关,使消费者对三菱汽车大失信心,有一段时间更被政府进行全面封杀。

古代处理突发事件、危机事件最令我拍案叫绝的三个人:李世民、辛弃疾与霍去病。

高手如何处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