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会计的评分标准

初级会计的评分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会计的评分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级会计的评分标准

初级会计的评分标准范文第1篇

1、2021中级会计全国报名时间为3月10日-3月31日。

2、会计职称考试的全称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是由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共分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三个级别。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每年考试一次,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3、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证书全国范围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来源:文章屋网 )

初级会计的评分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工作任务 学中做 做中学 过程性考核

《财务会计》是一门以掌握初级职称资格的理论知识和会计岗位核算技能为目的的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更新速度快、实践性强。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推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使这种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还进行了校本教材编写、仿真财务室建设、实验实训项目设置,学业评价方式设计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实施一届下来,学生反映在工作中学习,体现可操作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完成工作任务,学生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协作能力。下面谈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认识

所谓“任务驱动”是将学习内容隐藏在一个或多个浅显的任务中,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完成既定任务进而建构知识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一式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它强调再现式、训练式;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式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它强调探究式、实验式。

任务驱动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学习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激情,一个“任务”完成,接着下一个,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周而复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基本环节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实施情境创设、任务设计、任务分析、任务操作、任务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环节。通过教学环节的实施,达到逐步养成自主式、探究式、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一)情境创设。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现实情境类似,让任务的解决过程与现实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安排在仿真财务室进行,通过接触经济业务单证、会计凭证实物,学生扮演会计岗位不同角色,使每个学生身临其境,顺理成章进入工作状态。

(二)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法的核心。任务设计一要有层次性、递进性。任务的提出要在把握课程总体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有机地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将学习内容隐藏在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中,通过这些 “任务”的归纳与整合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财务会计课程任务设计的思路是从总目标到一个个小目标,再从一个个小任务到整体任务。任务确定是依据初级会计师资格的考核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一系列相关性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典型任务。任务设计二是是要体现任务引入的直观、真实、具体,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因此,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任务”选定为“工作任务”, 如现金出纳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核定库存现金限额、提现、现金送存、收现、支现、盘点现金。 将公司的一个个鲜活的经济实例(仿真经营业务单证)作为任务,让学生面对会计工作中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任务分析。任务分析要求让学生提出问题,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协助学习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起引导作用。老师要从具体任务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深入分析,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需要搜集哪些资料?从何处搜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复习旧知识,尝试探索新知识并且通过听教师讲授难度大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新旧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得出完成任务的解决方案。

(四)任务操作。有了解决方案,下面进行任务操作,达到巩固旧知识、应用新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老师边讲边用实物演示任务处理流程,当场指导,及时纠错;学生根据财务人员分工分别扮演角色,师生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展示工作成果―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ing细账,感受成功的喜悦,做到“学中做”。演示任务操作过程的这个环节可以先由老师示范,以后教学中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定期轮岗操作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掌握核算技能。当然老师也可以适时安排(审核式、纠错式、创新式)的实验任务,做到“做中学”,培养学生创新、开拓进取能力。

(五)任务评价。任务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成就感、责任感的根本所在。任务驱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任务的实施者,实施过程、结果如何?学生都非常关注,希望得到肯定。教师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分标准,并且将考核分数纳入期末总评成绩,突出任务完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任务评价还包括自评和互评,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三、贯彻落实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

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个挑战,同时也带动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会计教研室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以下教学改革工作。

(一)编写体现任务驱动、注重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教材。依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要求,财务会计课程采用了我院会计专业教师与企业财务人员共同编制的《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校企合作教材。教材以模拟公司为背景,以职业岗位和岗位群为框架,以每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工作流程为抓手,以真实的经济业务单证为载体,以掌握初级会计职称资格的理论知识和会计岗位核算技能为目的设计思路。突出任务从工作中来,学生按照工作流程操作,紧贴岗位工作,做到课、证、岗相融通,学业与职业完美结合,从而为任务驱动教学的“任务设计”奠定基础。

(二)创设“教学与工作”融为一体的仿真财务室。依照公司建立仿真财务室,设置会计岗位操作台,将教室与财务室合二为一,教学与工作相结合,为任务驱动教学创设实践情境。

(三)安排实验实训项目。平时安排单元岗位技能实验,学期末安排岗位流程(轮岗)实训,毕业前安排仿真综合模拟实训。通过实验实训项目操作,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掌握情况,巩固任务驱动教学的成效。

(三)突出过程性考核的学业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个重要环节是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估。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占70%)和终结性考核(占3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业评价,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期末卷面考试)为辅。过程性考核是按岗位考核,各岗位所占的比例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的多少、操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岗位考核成绩由课堂考评成绩(占60%)和课外考评成绩(占40%)两部分组成。课堂考评成绩由教师评价(占40%)、组间评价(占30%)和个人评价(占30%)三部分构成,课外考评成绩是学习档案(作业、实验、实训)成绩。采用这种学业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通过平时学生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情况、学生协作能力情况由老师、小组、个人来评价。一则突出过程性考核,在平时完成任务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避免期末突击学习应付考试的现象发生,考核更恰当、更合理,平时考核也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技能;二则强调完成任务的重要性,为任务驱动教学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

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会计课程教学中,它是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让学生置身任务环境,亲近工作任务,亲身体验任务操作过程,自然而然融入工作任务中,通过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它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职业素养,这是它的优势所在,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效果较好,对于理论型较强的基础课程来说,由于其工作过程不显著,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参考文献:

[1]蒋红星.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

初级会计的评分标准范文第3篇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原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在课程载体、资源管理、服务对象、教学方式上均有较大改进。

 

2013年,首批课程资源正式通过“爱课程”网站上线,至今已有两千七百多门资源共享课实现开放与共享,其中高职高专课程有七百多门。201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被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项目化过程给学习者提供会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习者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拓展课程打下良好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面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课程结构与内容、资源平台开发、交流互动等方面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课程组的主要成员,笔者体会到高职会计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独特性,并对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旨在为搭建一个融合教学、实训(实习)、职考的交互式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一、高职“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以会计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变化性需求为导向,以会计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做学结合为途径,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课程设计,确定了理实一体、注重操作、体现技能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设置了三级结构:模块教学单元教学要点,包括10个模块、52个教学单元。10个模块分别为初识会计、认识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验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选择账务处理程序、进行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归整会计档案、处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模块之间有机序化、交错部署;教学单元在内容上既相对独立,可供专题学习,又前后串联,可供综合学习。

 

(二)课程的资源体系

 

针对教学单元,划分出98个知识点和110个技能点,构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资源体系和拓展资源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了文本(WORD、PPT、EXCEL、PDF、CAJ等)、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网页、资源包等多元化的素材类型。在基本资源体系中,提供了包括教学录像、声像教材、演示文稿、教学案例、媒体素材、试卷、习题作业、学习手册、实训案例、Flash 动漫、文献资料等四百多种学习资源,不盲目追求结构、内容和功能上的“大而全”,体现了以知识够用为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原则。在拓展资源体系中,提供了拓宽学习者课程知识面及提升管理层次的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等百余个,形成了“课证岗融合、线上线下协同”的易用且实用的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

 

(三)课程的运行模式

 

课程资源以统一、规范、生动、易于网络共享的特点,在“爱课程”平台开放,形成了课程网站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运行模式。考虑到学习时间、场所、习惯和兴趣的差异化特征,线上平台能够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不同网络技术环境、不同终端设备的要求,实现离线学习与在线学习有机结合,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能确保课程资源的快速回顾、正常使用。网络平台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关联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自由设计空间,为每位学习者创设了一个通过与教学资源交互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平台上的任务系统和测试系统,学习者可以自发学习、自行检测学习效果,通过平台上的解疑系统,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同步或异步交流观点、答疑解惑。

 

二、高职“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课程虚实共建的模式设计

 

(一)基本架构

 

1.以课程网站为基础的共享平台

 

课程网站是精品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基本途径,也是课程建设的指标性任务。课程网站的基础性功能,主要是供会计类专业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利用网络资源回溯课程要点,赶上课程进度,学习笔记,完成由知识点向技能点的转换,也可进行会计考证的强化复习;线上实训模块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单元实训与课堂教学的配套演练。企业兼职教师和社会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获取各类资源。目前,课程网站已登陆全国统一的课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其后续建设主要围绕三个计划:网站二次开发计划、资源持续更新计划、网站推广应用计划。

 

网站二次开发的重点在于功能框架的合理性问题;资源轨迹的清晰性问题,模块转换的灵活性问题,受众群体的分类界定和授权使用问题,闯关式测试系统、在线多元评估系统、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模考系统、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系统的嵌入问题,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问题,以及对接校外实训基地财务模块的可行性问题等。

 

课程资源在未来五年将确保更新率达到50%以上,重点在于动态更新每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相关行业资讯、最新法规和制度,结合会计准则的修订更新教学录像、教学课件、习题作业、试题,增加不同行业企业的实训案例,增加相关的微课资源,增加相关的视频动画作为媒体素材,增加学生实训作品的在线展示,增加通识性内容的双语资源等。

 

针对网站推广应用,将尝试与国内教育网站和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建立访问接口拓展课程的传播渠道,尝试与同类型院校之间建立校际合作,打破区域界线和本位观念,组建联盟,共建互享课程资源。

 

2.以VBSE为核心的虚拟平台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由用友新道开发的一个仿真现代企业组织运行环境的模拟经营与管理综合实训平台。VBSE由低到高依次仿真以制造企业为实景的企业级实训、以“制造企业+购销往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实景的供应链级实训、以“供应链+公共服务机构”为实景的全景实训。VBSE可实现提升性功能,将场景教学、网上开放教学、团队训练整合起来,既富于感性认知、理性经营、信息管理的特征,也尊重差异、拒绝沉闷,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信心和能力。由于平台的软硬件环境、设施、工具及材料完全来自于真实业态,尽管平台设计之初是建立在“虚拟环境”之上,但并不妨碍其运用到真实商业活动中发挥生产服务的功能。VBSE技术平台还可用于课程开发和制作、教学任务推送和执行、教学辅助管理。当然,VBSE对ERP沙盘并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配合VBSE,ERP沙盘可作为“意会性”综合训练工具。ERP沙盘以资金流转为目标,以手工处理为主,淡化财务业务的具体处理环节,决定固定资产投资、原料采购、产品研发与生产、融资业务流程及其财务属性,外围组织较少,岗位角色有限,学习支持和能力评估功能不足,更适合作为团队类竞技项目。

 

3.以会计服务公司为主体的实体平台

 

目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一个关联课程的、与会计教研室相对应的模拟教学公司——记账公司,下设3个工作室:会计手工工作室、会计电算化工作室、会计岗位工作室,配备了会计办公设施和用品、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专业软件系统(用友畅捷通T3和ERP-U8、金蝶KIS),可作为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分岗核算、初级会计实务等课程实训的主要场所。该公司仅有虚拟身份,并不具备真正承接相关业务的法人资格。面对日益增长的小微企业群体,可以借助学校资源,独立或与行业、企业合作(或合资),依法成立一家实体性质的、具有记账许可的会计服务公司,以独立法人身份从事记账、财务咨询、会计培训、代办与工商税务有关的事务。可从校内或企业选聘会计师担任主管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培训和咨询业务可选聘校内“双师型”教师担任项目经理,安排持有会计证的优秀在校生参与顶岗、轮岗。比拟同类社会机构,校办公司在人员资质、内部管理、执业质量等方面有其自身优势。会计服务公司可实现职业性功能,采用市场化运作,兼顾经营利益与教育成效,院校及会计专业的品牌建设也可获益。

 

(二)实施流程

 

VBSE分为3个流程:实训准备、岗位体验、实训总结。按72学时组织教学为例,56学时为课程教学(含理论与实践环节),16学时为VBSE集中实训(按每班50人左右计算,可分成2~4个团队)。考虑到受教育者多为新生,可适当简化实训任务,着重体验财务工作基本流程、财务岗位基本职责、凭证填制和账簿登记规范和流程、盘点流程和会计处理、期末结账规范和流程、记账方法的典型应用等环节。可围绕10个课程模块,设计以手工方式处理制造企业部分岗位的核心业务:针对模块1的会计岗位设置与分工情境案例,演练团队组建、企业注册、开立账户、岗位认知、领取办公用品、角色登录;针对模块2的会计事项要素划分情境案例,演练通用经营规则、认知业务流程;针对模块3的账户设置情境案例,演练期初建账;针对模块6的会计信息载体设计情境案例,演练财务业务岗位关联、结转损益、期末结账;针对模块7的现金清查、银行对账、实物资产清查、债权债务清查,演练现金盘点、库存盘点、库存统计与分析;针对模块8的基本报表编报情境案例,演练报表编制、审核和简析;针对模块9的会计档案管理情境案例,演练整理会计资料;针对模块10的主要资金运动流程核算情境案例,演练供应过程业务(材料采购与入库、材料款支付)、生产过程业务(生产领料、计提折旧、薪酬核算、生产费用核算、制造费用分配、产品成本核算、完工入库)、销售过程业务(销售发货、货款回收、销售成本结转、增值税计算);模块4的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情境案例、模块5的账簿登记与错账更正情境案例,可整合到模块6、模块10的演练项目中。在VBSE实训期间,可穿插组织学生到会计服务公司进行参观实训,与相关岗位学生座谈,体验职业感受。

 

(三)考评体系

 

课程考核与评价强调兼顾过程与结果的整体性原则,应制定客观、职业的评价形式及标准,既要较为公正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也要较为可靠地评定教师的履责情况。对于在校生课程成绩,考核设计分为3个环节:课程考核、VBSE流程测评、实训答辩。课程考核实行“在线测试+线下卷考”方式,在线测试由课程网站试题库抽题,每位学生平时随堂完成二套测试题,最多可加试一套测试题,以平均分计算成绩;闭卷笔试按照校内期末统一日程安排,由专业教师封闭出题、统一阅卷。VBSE流程测评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包括指导教师评价、团队成员互评、学生自评三部分。根据不同实训环节和角色岗位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将仿真环境与评价内容融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岗前测试情况、系统功能熟练程度、任务实施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工作态度、任务进度与工作质量等;评价形式主要包括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实训问题表现、问卷表等,要求教师随堂跟踪学生的实训过程,及时评价和反馈实训效果。在VBSE集中实训的最后1周,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围绕实训相关内容分组参加答辩。针对在会计服务公司从业的学生,采用项目经理与受托业务单位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成绩,并补贴一定金额的辅学资金,且列入学生操行量化、选拔和推优、奖学金评定的加分项。

 

三、虚实共建对高职“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课程的适用性

 

(一)务实产教融合,走出会计顶岗实习困境的需要

 

组织学生参加企业一线相关工作实践无疑是最好的工学结合方式。由于会计信息的保密性、敏感性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会计岗位分工、业务衔接的稳定性要求,外加对实习生可能带来的机会成本、工作失误、安全事故等或有风险的考虑,会计类专业学生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存在较大障碍,从事POS收银、柜面销售、理货员、行管助理等岗位实属常态。因此,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尤显重要。通过生产性实训平台,能够让行业、企业意识到人才培养的价值,将学校、学生主动拉进企业利益群体。VBSE和会计服务公司都是将企业移入学校,以平台对接行业,力求做到“招生即入业、进校即接岗”。VBSE实训设置了多个商品市场区域,由十个组织结构相同的制造企业(生产童车的离散型企业)与外围业务组织构成,每家企业(含外围组织)可提供二十余个角色;会计服务公司配备了业务单据、凭证账簿、证照图章等实物,教师边干边教,学生边干边练,加快岗位融入,有助于改善学校“多方求告”、合作企业“敷衍应付”和会计类专业学生“走马观花”式顶岗实习的尴尬处境。

 

(二)优化课程内容,实现知识来源多样化的需要

 

由建设者自行课程资源,网站更多地以视频呈现主要内容,微课制作往往不计投入,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和技术创新,忽视了教学内涵。媒体素材和电子教材多在应用类型、软件版本、内容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以技术规范的统一要求加以描述,这种标准化设计可能不易于体现会计类课程特有的文化氛围,不易于融入院校和教师的个性特点。尽管实训环节与现实工作较为贴合,但是某些非标格式的数字化资源或软件无法嵌入实训模块,与整个职业环境(包括企业跨部门以及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外部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无法提供多用户跨岗位在线协作。在交叉知识点与技能点的矩阵式课程网站资源基础上,VBSE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从现实社会各种企业原型中抽取核心企业组织的典型业务、与外部服务机构的关联业务形成若干业务场景,这种平台不是课程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将典型工作任务在企业经营中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需要服从的逻辑关系加以集成和固化,涵盖了从手工业务处理、信息化业务处理到信息化管理的元素设计,有助于形成能力本位的动态化、全局观、多视角的教学资源体系。

 

(三)帮助学生构建持续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爱课程”平台提供了APP应用,使课程网站可以满足不同终端设备的配置要求,便于学生自定学习步调,开展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然而,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和移动智能设备在课内进行非学习性操作的现象屡见不鲜,“E-learning”自主学习行为可谓名不副实。在全网覆盖的校园内,既要实现“无手机课堂”,又要提高课程网站的非游客类访问人数和运行效果,课程网站更多地被打造为一种课外补充学习、强化训练和拓展学习的优质载体。VBSE通过仿真企业,可以使学生投身到场地、设备、用品、用具贴近职业现实的综合实训中心;会计服务公司可以使学生亲身经历非常规性业务,所属特定行业的、组织结构相异的企业业务流程及执行,实质上都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空间延伸。VBSE和会计服务公司提供了自主性、协作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岗前胜任能力测评、业务工作执行效率和效果反馈,可使学生清晰自我认识,有助于触动学生盲目乐观或麻木无谓的内在心绪,自觉找差补缺;通过资质上岗、岗位竞聘、任务互换,有助于学生培养职业喜好,激发斗志和潜能;通过团队协作,打破单干式实训模式,有助于学生改变思维定式,提高人际交往、组织沟通与协调的社会能力以及有效获得咨询的方法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四)开发高职教学技能,建立新型教学交互环境的需要

 

会计术语、会计理论的专业性、抽象性,会计方法的连贯性、系统性,加上会计法条的规范性,对会计职业入门的初学者来说缺乏真实场景进而似懂非懂。以台上为教师、台下为学生的格局讲授教学单元,即便不乏提问、讨论、启发等教学技巧的运用,仍然存在着师生阵营的明显界限,更多地还是师问生答,甚至师问师答,课堂交互性不够生动和主动,学生学习关注度与教师的教学投入度无法相得益彰。VBSE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企业和外部组织、关键机构、典型岗位和任务流程的系统模拟,给予学生职业角色体验和执行,可进行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会计服务公司的岗位业务实践也可强化教学互通,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演变成职业氛围的提前融入、面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和协同关系的自发实现;施教者不再是教学过程的单向传导者,也具有经营者和组织者的多重身份,与身处同一职场环境的学习者既是师生关系,也可能是同事关系。

 

(五)多渠道提升课程建设者综合能力的需要

 

课程建设者应有明确的内涵意识,不能只将课程视作提升自身职业声誉和获取教科研绩效的形象工程。目前,通常按模块划分课程建设任务,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资料搜集、文档编写、声像出演等信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对课程资源进行数字化组织、加工、传递等事宜大多依赖技术人员。诚然,专业人员无需具备等同于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资源整合的专项能力,然而,在全面信息化时代,专业人员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表达教学理念和意图确有必要。任课教师并非都出自于对口专业或企业相关工作岗位,也不是都有机会参加高级别研讨、培训或者以脱产形式公派到企业从事较长时期的对岗任职。VBSE指导教师担负计划拟定、场地和场景设计、实践教具准备、资源配置、现场监控、评价之职,仅靠本专业的理论与技能是不够的。在VBSE教学安排中,需要组建师资团队分工负责,实施深入指导,有序掌控实训过程。从学生组队、岗前准备到日常业务、期末处理均由3~6名教师同场指导分属于不同模拟企业的学生队伍,这种具有激励性的对抗式竞争氛围可引发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和竞技。相较于“一师多生”的教师角色范式,VBSE和会计服务公司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对其专业外围知识、教学技巧、手工和信息化实务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均有较高要求,有助于教师克服自我满足的工作惰性,激发其投入知识更新、学术研究和技术锤炼的自觉性。

 

四、高职“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课程“虚实相生”的保障机制

 

(一)课程信息传递机制

 

在“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学习中心”、“天空教室”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撑下,围绕课程建设目标,搭建多元、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特色资源互补。邀请院校同行、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内容体系完善、教学辅导教材编写、企业相关案例搜集、企业仿真实践系统运行、课程网站功能与结构调整,可促进课程建设的职业化和立体化。同时,还需要与学校教务部门协同构建通畅的双向信息通道,指定专人担任信息联络员,通过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飞信等与共建方交流,避免因相关信息不对称导致课程建设迟滞或中断。

 

(二)课程系统维护机制

 

基于Web的课程平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网站功能性问题。应由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课程组成员组成网站日常维护专项小组,负责课程网站的维护和更新工作。由专人负责监控课程网站在线运行情况,至少每周检测一次网站环境,定期检查现有资源链接的有效性,对无法正常登录或登录后功能模块无法正常使用、各类型素材无法查阅、缓存或下载障碍等问题进行处理,指导专业教师掌握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与网站平台交流和解决特殊性或突发性网络技术问题,确保课程在线运行的顺畅性和课程资源的无障碍访问。

 

(三)课程资源增值机制

 

鉴于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断修订,会计环境和方法的不断变革,对课程模块实施项目管理,可由课程组专业教师包干负责,有计划地研讨课程设置及资源分配,至少每月反馈一次课程内容的变化情况,对所涉知识点和技能点及时变更,会同系统维护人员及时调整资源目录,建立新增资源的访问链接,对修改或删除资源设置导航页进行动态备注,确保课程内容及相关资源信息可及时体现课程或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同时,应完善课程评价模块,注重各方受众群体的应用反馈,每年组织一次课程质量评审,优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将课程网站非游客类访问量和访问时长,课程资源点击率、复学率和下载率,课程内容更新率,学习者满意度等作为课程评审的重要依据,还要加入对课程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第三方评价。

 

(四)课程效应辐射机制

 

应不失时机地提升课程平台知名度,扩大课程成果的实际应用,进而带动会计类专业后续课程的精品开放化建设。在利用国家级和省级师资培训项目开展之际,可通过时下流行的社交工具,让更多人群关注课程。课程建设者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专业权威性对课程的积极宣传和推广应用也具有较大的促进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内功修炼,以强化知识结构、促进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横向科研项目、访问会计师项目,以及会计人员实务培训、顶岗实习、大学生创业创新等项目,为更多企业单位提供专业咨询、技术培训、会计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研究,完成课程建设的拓展学习任务和延伸服务任务,不断提升共享课建设理念和水平,以扩大课程的社会影响力。当然,课程建设也需要配套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经费奖励与补贴制度,以此激发热情、成果、突出重点、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