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社区建设发展

智慧社区建设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社区建设发展

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停车;城市交通;建设要点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受城市建设初期布局影响,车位配建指标不到位、车库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现有停车设施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停车资源未被有效利用,停车矛盾日益凸显。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化、5G、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及应用,智慧停车技术日益成熟,已成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措施。

1建设背景

(1)车位配建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受车位配建不足和土地利用性质影响,城市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主要分布于老旧小区、核心商圈、医院以及学校等,应合理配建刚需泊位,合理抑制非必要的停车需求。(2)余位信息闭塞,泊位利用不均。受限于停车诱导信息延误,用户无法实时准确获取余位信息,寻泊时间长、效率低、分布不均的泊位资源未能得到高效利用,如部分路段及停车场因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僵尸车”长期占用稀缺泊位资源。(3)停车多头管理,管理效率较低。城市各类停车场的权属、运营模式、设备品牌等涉及的部门呈现多元化特点。停车收费方式多为人工,人力成本投入较大,收费信息不透明,造成管理混乱。(4)停车不够便捷,出入周转不畅。国内大多数停车场普遍存在设计缺乏科学和人性化等现象,如半自动机械车库对驾驶人员的倒库要求严苛,必须配备专业操作人员,易造成人车损伤。较多停车场不支持自助缴费或未有效推广电子支付方式,高峰期出口收费拥堵。(5)公共意识淡薄,出行只图己便。停车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应有效管理和适当抑制,公众普遍缺乏对停车收费和绿色出行的认知。

2建设要点与发展前景

2.1建设要点

城市级的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中心,五系统”:以城市停车运营管理中心为中心,兼顾道路停车管理系统、路外停车管理系统、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停车大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城市停车管理服务软件五大系统。根据各城市的停车现状和管理需求,开展智慧停车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的技术方案和标准规范,同步研究和出台配套政策及管理办法。建设智慧停车示范工程,定制开发核心业务软件,统一数据标准,接入典型停车场信息数据,实现智慧停车平台核心功能并示范应用。新建、改造、升级全市停车设施或设备,逐步接入全市停车信息,与其他第三方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实现停车资源统筹调配,挖掘停车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城市智慧停车顶层设计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1)道路停车管理系统。道路停车资源整合较易,但难以高效管理,道路停车管理技术手段主要包括PDA、地磁、高位视频、低位视频、移动巡检、ETC、北斗定位等,应结合各个城市的现状特点及管理需求,从成本、逃费率、便捷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对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评估、组合应用。系统如图3所示。(2)路外停车管理系统。路外停车主要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涉及车牌识别、车位引导、反向寻车、车位预约、电子支付以及智能机械车库等技术。其中,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停车管理场景的应用以及“ETC进城”发展前景良好。(3)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城市级的停车诱导系统通常采用三级停车诱导方案,即一级城区诱导、二级区域诱导、三级场库诱导。停车诱导系统的建设要点在于诱导屏的规划选址和研究评估,故必须充分做好前期踏勘考证工作,统筹考虑诱导屏信息覆盖区域、取电方案及周边绿化、标识标牌的遮挡等问题。项目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复用既有智能交通诱导屏,实现路况信息和停车场信息统一,节约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复用。(4)停车大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停车大数据的采集、管理、展示是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城市各停车场管理主体分散,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需要结合不同停车场智能化程度进行针对性技术方案分析。通过云平台对接、数据库采集或更换出入口管理设备等方式,逐步实现全市所有停车场(库)数据资源的整合接入。海量的城市级动态停车数据需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存储和处理,才能发掘更多数据价值。建立静态交通大数据中心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复用当地政务云进行资源弹性分配,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数据的互联共享,如图4所示。(5)城市智慧停车管理服务软件开发。停车大数据的应用和展示是面向多用户的软件体系,需要根据具体服务对象,开发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软件系统。主要依托城市智慧停车管理与服务软件,面向公众,开发具有停车导航、停车查询、泊位预约、电子支付、车位共享等功能的App或公众号;面向运营管理企业,开发具有停车运营收费管理、设备维护管理、报表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后台管理或手持终端软件;面向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具有停车指数分析、公众满意度评价等功能的分析决策软件。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服务软件应根据城市不同的停车现状、管理需求、技术手段、政策法规等内容进行定制开发和迭代升级。(6)城市静态交通指挥中心。城市智慧停车运营管理中心是用于支撑城市停车运营管理的静态交通指挥中心,中心应集大屏展示、视频监控、语音会议、综合布线等系统于一体,实现城市智慧停车的运营指挥、管理调度及决策展示等功能。静态交通指挥中心的建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与智慧城市或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联动管理和资源复用。注重智慧停车建设、运营一体化,平台的运营管理人员在项目前期建设时提前参与介入,实现平稳过渡,避免前后脱节。

2.2发展前景

(1)设计施工精细化。通过对停车场建筑风格、结构、交通组织、智能系统等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与实施,体现不同类型停车场的特色亮点,提升停车场的建设品质,注重建设效果,推广设计采购实施一体化的建设模式。(2)运营管理规范化。制定停车行业标准,通过专业的停车运营管理企业实现停车场统一、规范运营,提升停车场管理效率和服务品质。(3)停车服务便捷化。通过研发更人性化、智能化的停车服务软件,为公众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使公众出行停车体验更便捷。(4)分析决策科学化。通过挖掘停车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为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停车设施规划、停车收费标准、停车管理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城市停车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

3结语

城市静态交通治理作为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重视智慧停车顶层设计工作,立足各城市的停车管理现状,因地制宜选取技术手段并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保障体系,结合新兴技术实现停车资源高效整合与利用,以发挥停车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阳卫文.城市智慧停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0):114-115.

[2]刘玲,王同德,崔银秋.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设计与实践[J].中国公路,2020(1):100-101.

[3]李峻宇.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J].物联网技术,2020,10(1):83-87.

[4]叶柄杨.浅析智慧停车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展现状与瓶颈[J].中国安防,2019(10):50-54.

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培训基地建设 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广东肇庆地区职教基地的构想与探索”(项目编号:12ZC-1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18-02

2005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在肇庆市建立广东省第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并在发展方向、办学特色、生源组织等方面给予重要指导意见,在规划用地、资金支持、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以市城区职校为中心,以各县(市)区职校(职教中心)为网络,以骨干职校为核心,肇庆形成了“一园多点、一线多校”的广东省首家职教基地。职教基地形成了以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和职技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基地的建立,对于充分发挥地域和地缘优势,整合职教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县镇劳务经济发展,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和劳务合作,培养实用人才和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肇庆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有利于整合优化职教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肇庆有“粤西明珠”之美誉,它处于珠三角与大西南之间东引西连的位置,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城市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过程中,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员比重大,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源潜力。具有打造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地域优势和区位优势。肇庆职业教育在粤西地区和广西等省(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初步形成“西迎东送”的办学格局。随着“广佛肇经济圈”的构建,近年来,肇庆经济的发展迅猛,工业产业不断推进,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为职教基地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也为职教基地提供校企合作和学生实习的平台。建设肇庆职业教育基地,有利于充分发挥肇庆职教基础优势,提高全市职教发展水平,加快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为肇庆当前及未来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针对肇庆职教办学经费紧张、职教基地建设用地紧缺、品牌专业偏少和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建设职业教育基地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规划,实施基础建设工程,职教名师工程,专业建设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化等措施。一是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类职业院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市财政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各职业院校实训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二是加大高技能、高素质师资力量的引进力度,鼓励外国专家、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职业院校中青年教师通过在职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学历,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取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调整布局,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现状,大力调整和完善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强化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四是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做大做强公办职校,鼓励职校和企业以产权联结为纽带共建职业教育集团,拓宽发展空间。

(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面对近年来珠三角核心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大趋势,肇庆市各级政府敏锐地把握住省委实施泛珠三角战略的机遇,纷纷走进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集聚地,肇庆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和打造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载体,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肇庆地区正致力于从粗放型开发模式向集约型开发模式转移,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技能、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越来越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必须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化,才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肇庆在建立广东省第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基地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要求相结合,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依托我市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肇庆的区位条件、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等优势,优化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金属加工、机械和汽车配件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造纸和木材加工、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新型建材、林产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先扶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现代农业技术、旅游、有色金属、仓储物流、包装印刷以及汽车零配件制造等我市急需的紧缺专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我市现有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打造广东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区,立足服务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的国际化技能人才。

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范文第3篇

未艾,国内已有上百个城市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计划和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基本单元的智慧社区建设也被不断提及。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智慧社区从理论到实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广州的智慧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摸索并梳理出了许多国内领先的理念和做法。近日笔者赴广州调研学习,广州天河区黄村街康城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智慧社区建设带来不少启示。

从总体谋划高度再认识

广州天河区黄村街康城社区总面积0.9平方公里,有13个街区109栋楼,常住人口约3800户、17000多人。该社区将智慧服务工程纳入了幸福社区建设“一三五”模式中统一规划部署,提出以社区党建为根本,建设社区管理、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三个体系,依托广州市“一卡一页”(社保卡、市民网页)系统整合的信息资源与服务,通过网上服务、社区服务站、街道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社区内放置的公众服务自助终端等,努力构建涵盖了政务服务、公用事业及公益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社区综合管理、社区自治等内容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此外,使用“二维码”开展社区管理和服务、“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式“健康驿站”等个性化应用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社区先后荣获广州十大最幸福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当前,对于智慧社区的建设大多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加以规划,但笔者以为考量一个智慧社区的建设是否成功,并不仅在于其信息基础设施有多么的高端、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多么的普及,恰要看其整体的社区建设是否成功。对于智慧社区题中之义的梳理需要适时跳出技术视野,从更高的基点进行“俯瞰”,从总体谋划上对智慧社区建设再认识。康城社区也正是由于在更高更广的视角上思考信息化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才使得其社区信息化恰如其分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总体谋划智慧社区建设时,必须注意要把社区信息化建设融于社区整体建设之中、服务于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智慧社区建设远不只是从窄带到宽带,也不仅是建几个平台、上几项应用,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规划智慧社区,那么,就如同是出门旅行只关注搭乘哪种交通工具更便捷,反倒忽视了目的地的确定一样。因此,只有把社区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社区建设融会贯通、合而为一,明确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建设什么内容,并切实能够发挥作用,促进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总体提升,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才是智慧社区本身应有之义。

从实际出发按需建设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直接体验。因此,智慧社区建设一方面要解决如何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对居民需求的响应过程中,要注意认清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社区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实际建设,否则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作为一个2002年建设的新社区,康城社区地理位置相对孤立,住户人数多,其中约八成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客家人,居民相对多元化。为此,在规划智慧社区服务时,就明确了打造“一站式”服务的目的,使居民不出社区就可办理计生、医保、养老、就业、救助、出租屋缴费等基本业务。而其采用二维码给社区树木贴标签、“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应用,也满足了该社区年轻住户较多、拥有一定信息素养住户的较多需求。

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的智慧社区建设不应是周而全的样板化建设,而应是自助餐式的按需建设。在学习先发社区的建设经验时也不可照搬照抄,要有所选择。人口结构老龄化的社区和年轻化的社区,传统街坊式社区和新型房地产开发型社区,混合式综合社区和移民社区等不同类型的社区,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必然不尽相同。从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看,智慧社区建设可着重于对具有普适性的共性模块、机制,统一的标准(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对接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等)等的统筹规划。而从社区的规划设计上看,智慧社区建设则可在本社区刚性需求之外,寻求些个性化的应用。例如,目前宁波海曙区正在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建设“智慧鼓楼”,针对辖区内餐饮业发达的实际,将鼓楼街道打造成面向社区居民的信息化餐饮街道。

从以人为本整合发展

智慧社区建设实际上涉及了智慧医疗保障、智慧能源应用、智慧家居、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远非社区一己之力可以完成,要在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布局,注重横向和纵向的统筹规划和整合共享。例如,康城社区的智慧服务就依托了广州市“一卡一页”(社保卡、市民网页)系统整合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其中,市民网页就整合了政务信息、信息订阅查询、网上办事、政民互动和云服务等五大服务功能,不仅可以提供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水费、电费、燃气费、移动话费、电信话费类民生信息订阅服务,15个政府部门共39种事项的办事进度和结果查询服务,市民还可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百姓热线”向40多个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咨询和建议,随时查询在各市直属政府部门办事的进度。

人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和主体。离开了人这个要素,再好的硬件和软件也无法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增加现实社区的黏性,形成较为统一的社区认同感,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从康城经验来看,其智慧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果无一能离得开社区各种组织、人员所发挥的各种作用。该社区提出了“党建引领,智慧协同”的发展方针,长期在社区贯彻“相识、相知、相助”的邻里互助理念,让社区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此外,社区还通过业主论坛、康城社区文化创意室等载体集结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区业主,目前业主论坛已有会员16725人,各类帖子超过146万个。这一点与宁波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经验颇为相仿。宁波在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中就注重基础设施普及、信息资源整合、服务人才培育“三条腿走路”。总之,社区智慧服务体系要切实地发挥功效离不开多方互动,更离不开人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社区;学习型社区;作用

党的十明确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将建成“学习型社会”作为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必须以学习型社区的普及为基础。学习型社区是指以社区终身教育网络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促进社会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社区。学习型社区的理念,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它强调的是人的发展。

一、“智慧社区”与学习型社区的关系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智慧社区”建设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紧紧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社区建设中所强调的数字化学习,有利于深化学习型社区教育内涵,提升学习型社区教育品质,是学习型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也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特征。加快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不仅能够推动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优质社区教育,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个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位,而且将更好体现智慧社区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功能作用。

二、如何发挥“智慧社区”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智慧社区可以为学习型社区教育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通过发挥远程教育的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学习支持服务优势,整合各类资源教育,为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发展提供学习上的支持与服务,这不仅可以拓深社区的学习资源,提高办学的水平,更重要的可以使社区教育进一步开放,使广大居民体会到社区教育给他们带来新的学习和体验,为学习型社区服务于终身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窗口。

(一)依托智慧社区网络,构建学习服务平台

终身教育体系和社区教育网络,应该是社会化的、开放性的、个性化的、多元的、务实的。而想要实现这些要求,就要有效完善社区的学习平台,通过利用智慧社区信息技术来打造网络信息集成平台,建立有效的处理和交互传输中心,实现能够第一时间采集人、物、事第一手信息,让网络信息集成平台能够提供一个社区居民与信息的直接“对话窗口”,在此过程中,网络数据中心能够提供充足的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从而打破社区的“信息孤岛”状态,实现资源的整合,有利于社区居民的学习提升。

(二)依托智慧社区资源,建设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

1. 充分整合资源。在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时,大多需要各个部门独立自主地开发,这就势必会出现效能低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最大化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技术,将网络中的各种有利资源全都聚合起来,并不断更新完善学习资源,从而让居民可以便捷地搜寻开放式的教学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社区,创造性、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和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充分做好相关的资源动员活动,完善信息的收集和推荐渠道,只有这样,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才能更好地开展下去,为居民提供最为方便、快捷的学习服务。

2. 保证资源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送。在建立数字化平台时,需要有有效的通道作为依托,这样才能够让资源得到最好地利用,从而让居民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将各种网络有效整合,比如常用的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通过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能够很好地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网络运行更新完善的投入,进一步强化网络基础建设,使社区的网络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应该注重对自己辖区内的各个教育机构的网络基础建设,如学校、活动中心等。这样一来,就能够形成覆盖社区的网络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内的网络交互,从而为居民提供最为可靠的网络保障。

3. 要全面推广资源。要运用推广数字化资源,一方面是网络运送,另一方面是信息的交流。为扩大市民的知晓度,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宣传。可组织各类培训来提高市民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整合信息、利用信息、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等。可采取一定的学习策略,逐步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如可创设学习环境,直到市民深入观察和了解数字化学习资源,并进行探索性的操作实践,从中提高学习。

总之,想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型社区,就需要发挥“智慧社区”建设中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构建学习服务平台,加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最为高效、便捷的网络支持,真正发挥终身学习“立交桥”和“服务超市”的作用,使社区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可喜局面,这是促进学习型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乃林,张志坤.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郭琳琳.数字化社区建设问题与措施探究[J].科技信息, 2012(07).

[3] 季国强主编.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社区;社区居民;移动网络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开始智慧城市的相关建设,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建设也在持续进行。智慧社区的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础设施上智慧社区建设需要更多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物美价廉的硬件产品;软件设施上智慧社区建设应打造适合城市发展的智慧社区平台。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多样,不同地区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关于智慧社区的运营模式也不尽相同。

1智慧社区

1.1智慧社区的概念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科技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中的一种新的理念,是新科技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型的管理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现代化、智慧化、智能化的生活环境,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社区服务,形成一种智能管理形式的社区。从专业角度出发,智慧社区涉及到智能家居、网络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多种领域。智慧社区是一种在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产业下的新“产品”,该“产品”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领先的RFID相关技术,以及电信业务中信息化基础设施良好等优势。

1.2智慧社区的作用

智慧社区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需求,同时提供优化信息化资源,为各种流程、系统和产品提供城市智慧化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化建设带来了很多利益。例如,某市的妇幼保健医院的移动医疗,已经可以实现患者提前预约门诊,在手机上查阅各项检查报告等功能。将装备了移动医疗设备的体验车开进社区,为社区居民上门服务,提供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现场打印体检报告等服务,并将社区居民的体检数据保存在医院的内网中,建立社区居民个人的电子医疗档案等。再如,社区居民如果在马路上发现井盖不见了或者是树被风吹倒了等日常生活常见现象,居民都可以利用手机拍照的功能,将照片以微信(彩信)的形式发送到应急联动中心,这样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就能实时地去解决,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系统,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新社区。

1.3发展现状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各民族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智慧社区的建设并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民族文化、社区文化、周边环境设施以及住户的生活习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于社区发展的商业模式,从而更好地建设智慧社区的新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是近几年刚发展的新项目,各城市大力扶植社区建设,也有许多物业公司、房地产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公司,都在向智慧社区方向进行大量的投资和探索。智慧社区的经济投入并不能立竿见影地见到经济效益,这是行业回归理性发展的表现状态,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观望经济收益。因此,合作共赢是智慧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企业以及民众应用共同参与到智慧社区的建设中,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和精力去经营建设好智慧社区。如在智慧社区的移动网络建设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即定的具体目标,利用前沿的信息化技术,针对于智慧社区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服务、通知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践,以确保移动网络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的实现。

2基于移动网络智慧社区的方案

2.1设计时应规避的问题

(1)智慧社区的建设包含的系统和产品非常多,负责运行整个社区平台软件的开发商,都不能提供完整的系统和产品。(2)智慧社区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各个开发商在进行开发时,由于产品和系统过多导致开发难度较大,而且各个开发商之间也无法实现互通互利,如果全都由一个企业进行开发,需要的时间和财力的投入难以想象。(3)虽然智慧社区的概念在逐渐地被人们所熟知。但由于拥有住房的用户都已经在对应社区生活一定时间,对所处的生活模式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习惯。很多用户认为没有必要去接受这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改变自我已经所习惯的生活方式。(4)独立的开发一个新的APP,需要用户去学习许多新的功能,而这样的模式并不能使很多用户轻易接受。

2.2方案设计概要

2.2.1功能构架

围绕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形成解决设计方案的思路。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与社区通告。社区用户在对社区内的移动终端专用的信息移动网络,对养老,医疗等数据进行采集,该数据在系统中形成电子化采集。政府通过专用的移动通信网络,对采集的数据通过推送页面,使社区的居民对该服务进行评价,充分地表达社区居民的想法和对智慧社区服务建设的建议。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将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通过电子化应用、电子化升级、电子化开发等方式,在社区展示牌进行展示。

2.2.2社区信息化功能

移动网络的服务端与数据业务服务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前端展现时要体现出服务对象,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等。服务的渠道可以通过社区电子屏、飞信接口、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小助手、个性业务和市民主页。用户在接受服务时,包括的内容有工作协同,无线采集、服务支撑、综合评价、公告通知。该系统的核心应用层包括社区管理工作、协同系统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社区服务支撑系统、社区综合评价系统、以及社区公告管理系统。社区的信息接口包括虚拟服务层和核心数据层,通过虚拟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从而达到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管理、资源接收等核心数据层的应用。飞信网关接口,离线交互数据交换接口,可通过社区云计算系统、系统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平台、Web应用中间件信息支撑层来支持IT基础设施,服务器系统集中存储系统网络系统网络安全设备等信息基础层。

2.2.3智慧社区的内容

(1)协同功能。上门巡视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专用网络联系沟通。通过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在移动设备的主页面上选择社区通信化软件,进入到社区信息化的平台中,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接收信息任务,在该软件的使用上加以计费。居委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登录,在网络上将飞信账号,授权账号进行捆绑。通过社区信息化软件中的企业飞信界面,指定工作给工作人员完成用户的任务,并且居委会管理人员还可以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巡查和监督,以保证通信的实时沟通。(2)本地信息采集功能。通过PC和移动设备进行现场采集,将含有文字、数字、录音、视频、照片、电话、短信等信息收集在用户的存储数据中,将采集后的数据进行保存、分类,以便日后的使用。信息采集功能需要包括前端采集功能,社区居民可以到用户所在的家中进行日常的巡视,如发现家中有老人存在的情况,要对老人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行采集;信息采集功能在后端工作时,可以形成闭环,请社区居民进行评价。该功能对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进行排查和处理,并采集相关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处理。后端采集管理系统,对前端系统采集后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实现社区的管理人员在巡视过程中跟踪、监控和对采集的数据处理。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进行评价,可以通过移动公司自由的短信,网线、网站的方式填写综合的服务评价问卷。

3智慧社区设计方案的实现

社区信息的设立是为更好地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等融会在一体,通过服务自助化、运营自主化、决策智能化的方式,将社会通知、活动信息化、在线查看缴费情况、社会周边商家服务、物业服务统一化等归纳为服务自助化中;将远程统一服务、运营状态实时监控、广告自动播放等归纳为运营自动化中;将基于数据营销活动、精准社区业主服务、商业精准营销、智能数据分析等归纳为决策智能化中。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社区带来了科技改革,可以享受到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使用智能设备可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可以拉近业主和物业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的合作为物业管理增加收入。对现有社区的智慧化改造,是一个抛弃陈旧管理,打造新型的智慧社区管理的方式,业主通过新的信息化服务,可以接受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还可以重新构建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而对于物业管理,这种新形势主动创造了社区服务管理的价值,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智慧社区管理可以通过3方面来实现:(1)可以实现手机APP智能门禁,社区居民通过手机APP注册业主用户,经过物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认证并授权后,手机APP账户就具备养的智能钥匙功能,可以通过手机APP自己开门或者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进行远程开门,社区居民与访客可以进行远程视频,业主通过APP内的访客留影,可查看开门记录;(2)可以通过智慧物业进行邻里互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邻里之间的冷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注册APP的用户可以通过物业的认证,享受到物业服务,如门卫接收快递、费用催收、维修通告等服务。社区居民也可以直接通过APP进行故障申报,社区内的用户可以在APP平台面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互动增加与邻居间沟通交流,促进和谐友好的社区关系。(3)还可以认证识别社区周围的商家。社区居民通过手机APP的网页,可以了解到社区周边的商家服务信息,可以在线直接下单进行支付,选择自己想要的个性化服务,对于感兴趣的商家也可以自行关注或入住该平台,实时掌握该商家的优惠促销信息。

4结语

智慧社区的设计与实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现代化生活,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新翔,王驰,朱传华,等.基于移动网络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设计和实现[J].电信技术,2015,(11).

[2]朱琳,刘晓静.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社区服务公众采纳实证研究———以打浦桥街道“IN标签”为例[J].电子政务,2014,(8).

[3]冯亚飞,陈连刚,刘建华,等.基于移动GIS的北京市智慧社区研究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7,(4).

[4]陈军.基于Oauth协议的智慧社区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