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与高校共建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需要、保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常态化和专业化的需要和加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主要类型有科技服务类、文艺服务类、“三农”服务类、民生服务类、环保服务类和党建服务类等,且需要遵循因地制宜、调研遴选、分批建设、校社共建以及双向受益原则加以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践育人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RW201514)的研究成果之一。
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地”,高校可以将本校志愿者可以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与城乡社区的社会服务需求有效对接,遵循因地制宜、调研遴选、分批建设、校社共建以及双向受益原则,建设功能定位准确、服务条件完善、服务效果优良、群众满意度高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以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1.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需要。新时期,高校德育集中体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价值观”[1],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依靠社会实践方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依托平台,可以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建设具备不同服务功能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给大学生志愿者创设“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的志愿服务平台,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与品德修养环境,有助于他们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增强责任和奉献社会,有助于他们在彰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保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常态化和专业化的需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常态化,既表现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经常性,又表现为高校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长期性。只有通过经常性志愿服务,才能将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转化为个人的价值追求,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只有长期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高校才能形成自身的实践育人特色和积淀实践育人文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专业化表现为大学生开展专业性志愿服务。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服务;二是志愿者接受与群众需求相匹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获取服务资格后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化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必然方向,因为它既可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又可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自豪感,促进志愿者的价值观升华。常态化和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是增强志愿服务效果和实践育人效果的必然选择。对此,高校需要建立一定数量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支撑常态化和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让它在高校的实践育人中发挥积极作用。
3.加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是高校有组织开展的实践育人活动,加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管理是保障实践育人活动长期、有序和有效开展的必由之路。规范化管理涉及服务场所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服务形式管理、服务过程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和服务安全管理等,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基地,就不能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志愿服务就显得杂乱无章,规范化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各项管理措施便难于落实到位。因此,高校需要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以保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管理有条不紊、规范有序,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和社会效应。当然,有了基地体系和管理体系的保障,高校便有条件促进志愿服务项目的有序开发、合理实施与持续改进,以加强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建设和示范基地建设。
二、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性原则,它要求高校必须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现状,以服务当地城乡社区群众为宗旨建设基地。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节假日开展的社会服务,如果高校建设的基地远离高校所在地理区域,势必给志愿者开展服务造成时间障碍和距离障碍,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安排与管理。如果高校建设的基地类型与大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不相匹配,那么志愿者开展服务就会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影响学校形象与声誉。因此,高校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合理策划和建设具备不同服务功能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为本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搭建适宜平台。当然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高校在同一社区建设具备多种服务功能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也是可行的。
2.调研遴选原则。调研遴选原则是指高校在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之前,需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的社会服务需求调研,并谨慎遴选基地的建设位置。由于基地建设并非能够得到所有城乡社区的响应、支持与配合,因此,为了建设具备相应服务功能和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高校需要主动深入城乡社区调研摸底,了解他们对基地建设的意愿,并获取他们所需社会服务的项目、时间、内容、人员以及可以提供的基本物质条件等信息,为基地的遴选奠定基础。在遴选基地时,首先考虑对基地建设有强烈意愿的城乡社区,然后结合本校志愿者可以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及内容与相关社区的社会服务需求及其基础条件之间的匹配度加以综合遴选,让拟建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既名副其实,又能发挥有效功用。
3.分批建设原则。分批建设原则是指高校在拟订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规划时应结合实际分批建设和逐步完善。由于不同类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定位不同,且功能定位又决定了对志愿者的服务能力要求,因此高校结合本校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包括非专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构成情况和有关社区的社会服务需求,按照“能力对接”要求分批规划和建设基地才是最佳选项。对于只需志愿者的非专业能力即可提供服务的基地可纳入一个批次予以规划建设,对于需要志愿者的专业能力方可提供服务的基地则应以院(系)或专业类别进行建设批次规划,从而建设符合本校实际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体系。当然,如何科学规划和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需要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城乡社区的服务需求实际加以综合论证和统筹协调。
4.校社共建原则。校社共建原则是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需要由高校与社区联合共建。尽管基地建设非城乡社区之职能,但调查表明多数城乡社区都有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提升群众对社区工作满意度的意愿,他们乐意为基地建设提供支持,这对基地建设是有利的。高校坚持校社共建原则,一方面应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之中,并给予基地建设以人财物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应主动联合相关社区合作共建稳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共同定位基地服务功能、共同商定服务项目、共同研究基地建设方案、共同提供服务条件、共同指导服务过程和共同完成志愿服务考评等,以建设功能定位准确、服务条件完善、服务效果优良、群众满意度高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
5.双向受益原则。双向受益原则是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应符合高校与社区共同受益要求。对高校而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能够为高校提供实践育人“沃土”,能够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将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城乡社区而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能够为社区群众提供多种类型的实实在在的需求服务,能够让群众感受到基层社区的关怀与温暖,能够增强基层社区对群众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能够提升基层社区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能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坚持双向受益原则,就是要坚持高校、学生和社区、群众共同受益,因此,高校必须将志愿者的社会服务提供与社区群众的社会服务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建立符合社区群众服务需求的社会服务项目体系与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互惠共赢目标。
作者:胡昌荣 单位: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曾对学生的购物做过调查。发现学生会员卡的使用频率较高,虽然他们的客单价较低,但消费次数(学生来客数)却比较高,他们的消费金额累加排行也较靠前。由于资料没有备份,仅有2000年初学生会员卡双休日使用情况统计表留存,供参考。
*超市的文化用品节正处于实行阶段,九月中旬杭州的各高等学校将迎来又一轮的新生入学。消费者购物都会有一个惯性,怎样吸引新生来我超市,使新生成为我超市的忠实顾客已迫在眉睫,特起草如何开发在杭高校学生潜在购买力方案。
目标:把*超市会员购物优势的概念推广之高校,深入至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吸引新生来我超市购物,先入为主,在新生中树立起我超市的美好形象,培养新生的购物习惯。让超市周边学校的学生了解*超市,体会到会员制消费的优惠性。吸收优秀的会员,推广会员卡,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家友超市*店来消费。
范围:杭州电子工学院、浙江工程学院、杭州商学院、杭州师范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应用工程学院、钱江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浙江工业大学等。
对象:大一新生和部分大二以上的学生,培养新生的购物习惯,逐渐使新生具备购物的心理惯性。
开发初步设想:心理惯性的形成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培养及特定行为的不断刺激。因此要使一个新生具备购物到*店的这一心理惯性,需要一定时间的酝酿,并且需要若干次与新生面对面的不断刺激行为。工作的开展必须与各校学生会等校组织共同合作,目前已有学校与我超市建立起了联系,并且已具有一定的良好开端。
一、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迎接新生
在新生报道处设立供应点,赠送小礼品的同时发放试消费卡,让新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家友超市*店。发放试消费卡力求自然、让人易于接受。新生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直接与今后消费有关。新生刚入学时,对各种新事物较感兴趣,必须抓住新生这个时期的心理,先入为主,第一时间在新生中树立*的品牌。
二、让学生每天都面对*——为新生宿舍安装镜子
为新生宿舍安装镜子,在镜子上印上“做最好的自己”、“家友超市*店”。让*融入新生的生活,让新生每天接触、熟悉*。从而在新生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品牌形象。进而树立我超市一种服务的形象——做最好的。拉近超市与学生的距离。
三、让学生走进*——试消费卡抽奖活动
试消费卡试用一段时间后,定某一双休日在超市广场现场抽奖活动(试消费卡编号)。让学生切实体会员消费的优越性;让学生走进*,真实地感受*,了解*;让学生初步形成会员消费的观念,为办理正式会员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让*走进校园——*校园系列活动之一
超市与学校宿管中心联系,双方共建学生生活,服务学生。如:1)告示牌、2)家友超市*店公益伞、3)在校园建立“*自行车租赁点”,由宿管理中心管理,适当收费,保持车辆维修、车辆更新,使一次性投入能在校园内长期进行,并实现零投入。
让*走进校园内,让学生对*不再陌生,让学生感到*细致、周到的服务,使*成为学生生活中一部分。
五、正式办理会员卡
在以上一系列活动以后,正式办理会员卡。在办理会员卡现场力求形成一种轰动、抢购的场面。“学生假期不打折,家友会员卡为假期打折,折上折”。为超市吸收优秀会员。
六、融入学校生活——*系列活动之二
1.冠名新生比赛。新生杯足球赛在新生中的影响很大,充分利用新生对赛事的热情,扩大*的影响。把横幅拉在学生经常经过的地方。比赛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让学生感受*。
2.开办讲座。课题为家友成功的策划案例,由经理人主讲。通过讲座宣传*,学生也能从中学到新鲜有用的东西,达到“双赢”,很自然完成一个宣传和接受宣传的过程,从而树立*的形象和品味。
3.提供勤工俭学机会。为特困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让学生感受*的温暖。在新生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活动把学生和*联系起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七、“华”好月圆——*中秋之夜晚会
充分利用新生想家的心情,在超市广场举办中秋晚会,给人一种家的感觉,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给超市带来一次商机。在学生中造成巨大的影响。
八、融入校园生活之三
1.共建创业奖学金。与学校共建奖学金,奖励成功的学生创业者。
关键词:云计算;多媒体教学;教学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093-03
基金项目: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指导项目(8781)
作者简介:李云波(1976-),硕士,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计算机教育、教学管理。
0引言
目前国内高校都广泛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科技手段的限制,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学平台仅仅是一个教学资源仓库,缺乏教务管理和协同共建的功能机制[1]。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是一个面向专业资源共享共建、教学管理与延伸、校际协同、校企合作、企业级毕业生培养的高级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建设初衷是体现专业特征、丰富教学环境、增进学习积极性和提高高校信息化程度,整个平台依托云计算环境的技术优势而建,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云计算环境
云计算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融合了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环境则是将计算机资源、平台、服务进行网络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共享共建的服务环境。云计算环境提供的服务是供应商在远端利用大量的服务器和资源库生成的,供应商除了要负责云计算环境的硬件建设外,还要负责服务虚拟化、数据安全、映像生成、服务目录和门户接口等维护工作,用户需要做的只是通过网络访问具有操作权限的资源[2]。云计算环境的优势在于提供了几乎无限的数据共享空间,保障了系统复杂均衡和资源安全性,降低了用户对特定设备和资源的依赖性。云计算环境结构如图1所示。
云计算技术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实际的教育应用,美国的西蒙公司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格雷汉姆小学实施了“西蒙教育春雷项目”,学校师生通过访问虚拟桌面进行数字化教学,学校的计算及终端通过连接云计算服务来获取丰富的影音资料。这种教学方式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获取云端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3]。
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优势在于低廉的价格和方便的应用,学校不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库[4]。云计算对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方式的影响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考虑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时保持前瞻性。云计算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这都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结构和基础设施定位,研究教育信息化的云机制。云计算具有很强的扩展性,这就允许多个学校甚至多个国家通过将现有的教育资源共同加入云服务,实现真正意义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5]。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针对本学院特点,立足于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利用云计算技术手段,通过校企合作和校校联动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提升学生教学参与度、体现校际协同和校企合作优势、形式丰富寓教于乐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平台利用云计算服务供应商提供的资源平台,构建了一系列符合新教学理念和体现本学院特色的教学服务,并为校际协同和校企合作提供了建设环境。
2教学平台架构
云计算技术在高校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中的应用,为系统提供了无限规模、完全虚拟化、保证资源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网络服务,进而实现了教学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的高效率管理、分配和调度,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按需使用、随时获取、任意扩展的,集在线学习、资源共享共建、校校联动、校企合作、自由交流于一体的个性化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平台[6]。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平台中,学院用户、外校用户和企业用户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进入定制界面,在系统中享受个性化服务,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教学交流完成平台的拓展和共建工作。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构建了一个学校师生、企业、外校师生参与其中,进行资源共享、教学交流、校企合作的环境。根据云计算的核心理念,多媒体教学平台将是一个实现资源共享共建、节约成本、防止重复建设的优秀教学系统,是一个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办学成本的有效技术手段。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突破了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供了实时的信息更新和交流互动体验。平台利用云计算的高速计算和数据传输能力,实现了Anytime、Anywhere、Anyway(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3A级用户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学习交流需要。3A式的教学环境允许学生和教师通过带有网络功能的移动终端进行课程教学、资源下载、交流互动、多媒体素材欣赏等教学活动。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形、音频、视频的方式展现,极大地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来提高教学水平,其他院校的师生使用教学平台来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源库建设,企业用户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和学校进行更加深入的校企资源库合作建设。
3教学平台功能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紧紧围绕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针设计功能结构。多媒体教学平台利用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资源管理机制来实现功能架构,将教学资源、网络课堂、企业合作、互动交流等功能以服务的形式到网上,用户按照不同的权限按需访问。目前多媒体教学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模块、网络课堂模块、资源管理模块、企业合作模块和互动社区模块,如图3所示。
(1)网络课堂模块。网络课堂包括网络教学和就业培训两部分,其中网络教学模块主要包括电子教案、虚拟课堂、电子教材、网上作业、网络习题、在线考试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满足师生对专业教学活动的需求,教师可以在网上制定教案和教材,学生可以在线自主学习和进行测验。学院通过网络教学功能已经推广了几门网络精品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业培训模块包括专业调研、招聘信息和定向人才培养功能。专业调研是对本专业的行业需求和用人标准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就业取向。招聘信息则是企业用户用来企业用人信息,这个功能主要面向即将毕业的学生,很多学生通过使用该功能成功就业。定向人才培养则是学院面向就业定制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个或多个专业方向课程来掌握定向就业能力。
(2)资源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包含多媒体教学素材和企业教学资源两部分功能,这些教学资源为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同时用户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资源分类和检索服务,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另外通过规范教学资源的存储格式和命名规则保证资源库的可维护性。
(3)企业合作模块。校企合作是我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院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整合了校企合作的基本功能,为企业用户提供了宣传企业文化的平台,同时也为校内用户提供了在线实习实训、就业咨询的途径。通过使用该模块的功能,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工作中,学生可以直接获得企业的就业咨询服务,这对于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提高职业素质有很大帮助。
(4)互动社区模块。互动社区模块为多媒体教学平台的用户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场所。师生交流平台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下也可以交流互动;学院论坛则为所有用户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论坛的管理员都由学生担当,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企业快线是每个企业宣传企业文化和信息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和企业专家直接对话。
4实现方式
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数据存储和计算逻辑运行在性能强大的集群服务器之上,用户通过网络来调用云上的资源,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环境实现资源共享。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平台拥有若干个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负责管理教学平台上已有的资源,提供高可靠的数据存储和读取服务。数据中心直接由专业团队负责运行和维护,他们提供计算能力超强的业务处理软硬件环境,并负责用基础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另外除了教学资源,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可以通过特殊的接口接入数据中心,在校园网之间搭建随时访问随时得到的“数据仓库”。
为了保证网络教育平台的运算能力和可靠性,使用集群服务器来组建云计算体系结构,使得云计算具有超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和无限扩展的计算能力。云计算环境的服务器集群一般采用购买、租用云服务器的形式构成,云服务器的价格一般比较低,并且不需要使用方投入任何维护资金。云服务器提供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数据计算服务,用户只需要根据业务进行定向开发,不需要考虑软硬件环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云服务器构建在网络环境中,用户使用真正意义上的瘦客户端方式访问系统,用户甚至可以用网页访问操作系统或大型数据库程序。
5结语
笔者院校的云计算多媒体教学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教学资源和企业信息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我们将继续响应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号召,依托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环境,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资源积累和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吴雪敏.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J].高职教育在线,2010(4).
[2]张建勋.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
[3]饶少阳.向云计算靠拢[J].信息网络,2008(8).
[4]庄秀丽.教育大发现:社区小手册[EB/OL].http:///join/.
关键词:卫星接收 课程 远程教育 传统教学方法 网络教育方法 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176-02
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就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时空上相对分离、老师作为导学者提供帮助的教育方式,学生和教师通过现代通迅教育技术、多种媒体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完成学习过程。远程教育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该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能够利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IP课件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师生学习者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它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全国各地的省市分校、基层工作站联系起来,将国家开放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集中传送到全国的分校等,其中,主要通过中国教育第二套向全国播放传送,而我区有线电视不收转中国教育第二套节目,这需要专门的卫星接收设备来进行接收,才能收看。近几年,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迅猛发展,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对图书馆的支持服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全国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普通存在着经费和收藏文献不足的缺陷,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实现各信息源之间的平等互助、互通有无,是目前广播电大实现文献支持保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应用多种方式为开放教育学员提供远程支持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方式是以现代信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新型教育方式。由于其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由此带来的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在的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载体上都和普通高校有着根本的区别,卫星接收课程必须适应成人学生分散,随意的特点来实现卫星接收课程的支持服务。特别是成人学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不满足于单一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速度快捷、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电大学生的分散性,决定了卫星接收节目建设必须以数字化建设为侧重点,依托网络电子传输手段来满足用户的信息的需求,这就需要远程教育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
(1)根据用户需求情况建立卫星节目资源数据库。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自1982年以来的收录的卫星节目中,已收录了30多年的节目,科类众多,总课程量有3万多课时。其中,在2010年前是收录在录像带中的,这些课程急需转换成数字载体,方便保存和网络传递。根据电大的特点和开放教育的需要,将卫星课程的相关门类进行整合,选择富有特色的卫星课程音视和频课程建设电大开放教育卫星课程数据库。并将它们都收录到广播大学主页的TOD视频点系统中,供员随时点播和下载。同时通过QQ、飞信等,对下属基层电大分校、工作站和社区街道提开展交互,传送他们需要的卫星课程,为开放教育教师和学员随时进行服务。
(2)将收藏卫星课程节目资源分类编目。由于我卫星接收已收录了20多年的节目,各类学科达100余门、具体课程总量达3万多课时,检索很不方便,因此要在数据库基础上建立卫星课程节目检索系统,最终提供联机检索公共目录,方便用户能够迅速在数据库检索出需要的课程。为了与我国的学科分类统一,我们将同图书馆联合编目、数据共享、实现卫星课程资源检索,广大服务对象。同时为今后实现电大系统卫星课程资源相互传递、补充和课程服务打好基础。实现对中央电大卫星课程资源数据库的统一检索、在线观看和下载等功能打下基础。
(3)卫星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一直是电大系统探讨的重要课题。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发挥电大系统优势、协同办学的需要,卫星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电大办学的迫切需求。立体办学体系为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办学系统,网络化、多点的教学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资源的优势,利用双向的、实时交互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使身处异地的读者同时可以共享动态的信息资源。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中,各省级图书馆有义务时时为地市图书馆及县级办学点提供文献支持服务,同时各基层分馆的文献信息支持机构也可以分担省级馆的信息支持服务工作。这种系统办学的优势条件为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内的卫星节目资源数据库显然不能够满足开放教育需求的,要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卫星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才能解决卫星课程的数量问题。如果每个省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形成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卫星课程为中心节点、省级电大为分节点,统一协作,分布式管理的电大卫星课程播放运行、维护和服务体系。
(4)采用方案解决读者远程访问卫星课程数据库,极大方便广大学员。现在的各类数据库一般放在校园网内,只容许校园网IP地址访问,不能直接通过互联网访问;采用镜像方式的采用包库方式的各类数据库一般拒绝其它的互联网访问,从而限制卫星课程资源的网络使用。而WEB技术就可以解决人上述问题。web实际上还是技术,它利用web前置技术将受限数图资源事先影射为校园网域名的本地资源,然后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校外读者并不用理会这些技术细节,只知道是校园的数图资源,通过身份鉴证后就可以使用这些数图资源了。WEB方案,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非法访问的问题。须鉴别远程访问的读者,他们是否是合法读者。在实际应用中,可从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电大在线)与数图远程访问控制平台进行整合,就可通过验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用户,从而方便地访问卫星课程数据库。
2 为社区、和街道提供文化、就业等教育课程服务
随着社区、街道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区均建立起一站式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在居民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学院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收录收藏卫星教育课程,也可加入到为社区和街道的教育课程服务中去。
(1)2012年11月,西夏区政府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共建共享图书馆体育馆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将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我区首家免费向市民开放的高校图书馆。我们要充分利用与西夏区政府这个纽带,加入到共享资源的合作中去,建立与社区的联系,通过网络传递与为社区图书馆、青少年校外辅导站提供卫星课程资源,丰富对他们的学习课程。
(2)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在文化艺术教育、民政事务、计生、卫生、物业维修、就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和法律等方面卫星课程,提升居民整体素质,为建立和谐社区服务。同时,也提升双方的合作水平。
3 更新卫星接收设备建设具有双向宽带教育的卫星系统
随着卫星接收与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调谐选台器、中频放大与解调器、信号处理器、基于IP的交互式VSAT设备等?设备先进、功能增多及智能化程度提高,在能够完成接收录制卫星教育节目的同时,系统既可维持本网络的独立性,又提供与地面网络的标准接口,满足互联互通性,与地面网络一起构成星地一体网络。还能提供双向宽带教育卫星系统,可实现高速多媒体和视频的教学互动,满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现远程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可满足各下属分校、基层工作站和学员学习要求,利用双向宽带网络是进行互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1)增加卫星接收设备,覆盖接收录制全部中国卫星上的教育课程。目前,我校只接收中国教育电视台远程教育的课程,据统计中国教育台使用带宽有108 MHz,约占总卫星使用量的1/3。其中鑫诺卫星公司约130 MHz,东方卫星公司约100 MHz,中广卫上也有远程教学单位约有25 MHz,亚太卫星公司、亚洲卫星公司等其他卫星平台上也有少量的远程教学单位。因此,增加卫星接收设备来接收其它这几家的卫星课程,广大丰富我们的卫星课程节目源。
(2)利用双向宽带教育卫星系统,实现多媒体视频互动教学。在提供卫星接收课程服务的同时,用双向宽带教育卫星系统服务于电大教学班、社区的再教育。改变卫星课程视频单一、死板的教学缺点。把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到基层、社区,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同节约了教育费用,可为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
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开发设备潜力,挖掘人力潜能,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正确认识对外开放之重要性,并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1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进程
教育部于2002年2月21日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第21条规定:对于那些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要尽量向社区读者及社会读者开放。这些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以及技术咨询服务,应按照材料与劳动的消耗或者实际的服务成果来收取相应的费用,这就是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政策依据。而对外开放也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发展趋势。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于2012年3月12日在“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仪式上宣布:北大、清华等26所高校图书馆将会逐渐对社会开展免费开放服务,从而推动了全民信息的资源共享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创建。随后,武汉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这5所高校建立了“武汉地区图书馆联盟”,倡议武汉地区的各级各类图书馆,一起推动图书馆对整个社会的开放,真正实现地区图书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已经实行了二十几年,然而,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完全实现对外开放,而对外服务的质量也需进一步提高。
2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现状
2.1 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学校师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及科研文献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管理制度,而高校图书馆一般实行全民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制、国家所有制、国家统一工资制和专业工作岗位责任制的制度,如果图书馆开展对外开放活动,则会暴露出现行制度的一些缺陷,从而产生很多问题,包括校园治安、文献资料的定期归还和学习环境的稳定性等等。所以,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开展首先应该制定出一套有关对外借阅以及校内借阅兼容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并构建全面管理制度。
2.2 理念滞后
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思想理念相对滞后,难以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此同时制约了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就高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往往认为高校图书馆是隶属学校的,而国内多数高校都将图书馆当做本校的独立财产,尚未形成公众服务意识,更没有意识到高校图书馆中的全部资源都来自于国家,是属人民大众所有。
2.3 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图书资源
近年来,各个高校持续扩招,使得在校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在教育事业单位中的投入不足,导致用于图书馆的资金相对较少,这样一来,高校图书馆难免会缺少一定的文献资源,使得高校师生平均占有的图书馆资源不断降低。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满足本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然而,高校图书馆现有的藏书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事实上,每年高校所购进的新书根本无法适应教育部所提出的相关要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对外开放,那么难免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压力,当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2.4 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
高校图书馆的很多管理人员仅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主要是Office等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而国外的信息技术领先于国内,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加快,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例如英国的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应用了VPN技术,即“专用的虚拟网络”,指的是利用一种密码、隧道协议和身份验证等在公共网络中建立的一种专用网络技术。
3 推动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措施
3.1 解决高校师生和社会读者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矛盾
高校图书馆这种教育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首要任务即为对高校师生提供服务,然而,办学经费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因而高校图书馆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应该在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中起作用,所以,拥有向社会公众开展阅读服务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难免会加剧资源紧张的状况,特别是在学生考试之前,多数图书馆都会形成人满为患的局面。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高校师生和社会读者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矛盾。具体来说,以高校图书馆的责任为依据,在资源分配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以确保内需为基础,实行分时间段、分层次的逐步开放,以避开高校师生的使用高峰,从而达到同时满足校内、校外两类读者需要的最终目标。
3.2 加强和社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高校图书馆因为在服务对象上存在特殊性,所以在馆藏结构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专业性特征,难以满足社会读者的阅读需求。而社区图书馆作为我国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高校图书馆的不足,而且,社区图书馆通常规模也不大,不仅方便灵活,而且还能够有效与读者进行沟通,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调整馆藏资源和服务方式,有效地满足了社区读者的阅读需求。但必须说明的是,由于经费等多种限制,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往往有限,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使其扬长补短,互相弥补不足。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可以按照“联合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相互进行补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走联合办馆的道路。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充分了解社会读者的特点,并和社区图书馆联合举办各类信息服务,比如定期举办老年人健康讲座,组织社区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等。
3.3 提高高校馆员自身素质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服务意识仍然比较保守,尚未适应新形势所带来的角色转变,在遇见问题后,也往往会按照过去的思维模式进行解决。而毫不客气的说,这种旧的思维方式和服务意识已经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图书馆馆员的自身优势,引导他们主动与读者进行接触,对各类读者的需求进行体会与分析,并积极主动的解决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
3.4 有效保护馆藏资源
通常来说,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基本都属于社会中的高级知识分子,自身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而如果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话,一些社会读者的综合素养自然难免会参差不齐,非常容易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产生严重威胁。有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在用制度进行约束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馆员的引导与监督作用。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图书馆还可以为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源进行投保,以免文献因丢失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以及社会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在当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正确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并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李亚洲.浅谈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途径新的探索[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李任斯茹.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3(01).
[3]李肖滨.针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问题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
[4]刘俊凤.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给予社会的双重影响[J].云南图书馆,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