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法的教育方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方法;体会
医院门诊是各类患者的集中地,也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患者提供集检查、治疗、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的主要场所,我院针对门诊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对增强患者的预防保健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掌握有关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降低各种常见病、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我院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我院把健康教育贯穿到门诊整个过程,使门诊健康教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门诊工作特点
1.1患者多、流动性大、人群复杂 门诊患者来自社会不同层次,既有患者,也有陪伴,既有老年人也有婴幼儿,既有病残也有健康人。
1.2患者看病心切 排队时间、治疗环节容易使患者及陪伴烦躁不安。
1.3疾病种类多 门诊患者涵盖各种类型疾病,如传染病、一般急慢性病等。
1.4患者停留时间短 门诊患者轻者就诊后即可回家,重者需要抢救或住院治疗,在门诊时间紧迫,没有过多的停留时间。
2健康教育形式
2.1口头讲解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即患者在就诊的每一个环节门诊护士根据患者的表现主动向患者宣教,对于患者提出的健康问题护士要耐心、细致的给予指导,当护士与患者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患者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时及时进行宣教。
2.2健康教育宣传 在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健康教育宣传栏、各诊室走廊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介绍常见病、各种慢性病、不同季节的流行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导医台、各分诊台为就诊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健康教育处方为患者及家属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2.3针对性教育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准确回答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解答要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同时还要区别各咨询者的个体差异,指导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3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
3.1候诊健康教育法 在患者候诊期间,针对候诊知识及该科的常见疾病的防治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口头讲解方法导诊护士为患者讲解常见病的科普知识,针对具体情况专病专讲。如最常见的心血管病高血压要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进行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合理用药,使血压维持正常水平。饮食方面首先要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小米、燕麦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少吃含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的食物,以免引起血脂升高。其次饮食宜清淡减少钠盐的摄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5g以下或酱油10ml以下,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用植物油,多食鱼类、去脂奶、酸牛奶、豆类等食物,如果合并肾功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物,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等,多食含镁丰富的绿叶蔬菜、荞麦面等食物。对糖尿病患者除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外,科学的运动能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感,降低血糖。教育患者运动时可根据自己爱好、身体状况和环境条件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适宜的运动时间是每天早晨和晚上,以餐后90min左右为宜,不宜在饱餐和饥饿时进行运动。运动强度可以用心率确定,心率小于"170-年龄"为适中。同时,还要注意血糖情况。运动时身边要备有糖果、饼干,以防发生低血糖。重型糖尿病患者或出现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应该仅以散步和气功为宜,避免重体力活动。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一般要在清晨服用,因为起床后血压会逐渐上升,而下午和晚睡后会逐渐降低。临睡前不能服用降压药,睡前服用易诱发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晚上需吃降压药至少应在睡前2h之前服用。
3.2随诊教育法 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口头教育和指导。门诊护士将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结合具体操作项目的要求,护士应针对患者检查项目的有关知识、注意事项、饮食调理、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随时随地给予教育。对门诊输液的患者则可利用巡视时完成宣教。
3.3健康咨询教育法 我院门诊大厅的导诊护士,对门诊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疾病与健康问题进行耐心细致解答。
3.4门诊健康体检教育法 我院体检科根据健康体检者体检结果,有专科医务人员为他们讲解,及时、主动的介绍他们到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治疗。对体检所检查项目完全正常的人员也要教育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讲解一些日常自我保健知识,加强体育锻炼,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4体会
我院门诊护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心里需求,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掌握了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后情况、自我护理等知识,增强了患者的诊疗效果。使患者认识到护士不只是就会打针、发药、输液等做各种治疗,还能为患者讲解各种疾病的医疗保健知识,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common approach to implement orthogonal signal generator on FPGA is based on look-up tables, which require a huge volume of ROM to achieve high resolu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pipelined architecture for implementation of orthogonal signal generator on FPGA, which, based on CORDIC algorithm, can save considerable hardware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peed performance as well. According to advantages of DSP Builder, the system is designed by utilizing VHDL and Simulink module. The correct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design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result.
关键词:CORDIC算法;FPGA;DSP Builder;正交信号
Key words: CORDIC algorithm;FPGA;DSP Builder;orthogonal signal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40-02
0引言
正交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技术领域中最基本的电子仪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电子对抗、电子测量、科研教学等领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其性能要求也越高。如要求频率及相位可灵活调整且分辨率高,能够实现频率及相位的快速切换。通常正交信号发生器的FPGA实现采用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在两块ROM查找表中分别放置一对正交信号,虽然可以输出一组完全正交的信号,但其主要用于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1],如果精度要求高,查找表就很大,相应的存储器容量也要很大,使系统的运行速度受到限制,不适合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
本文基于CORDIC(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算法,研究正交信号发生器的FPGA实现方法。它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FPGA逻辑资源,而且能很好地兼顾速度、精度、简单、高效等方面。
1CORDIC算法原理及结构
CORDIC算法原理:CORDIC算法[2]是由J.Volder于1959年提出的。该算法适用于解决一些三角学的问题,如平面坐标的旋转和直角坐标到极坐标的转换等。CORDIC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系列固定的、与运算基数有关的角度的不断偏摆以逼近所需的旋转角度。从广义上讲,CORDIC方法就是一种数值计算的逼近方法。该算法实现三角函数的基本原理如下:
设初始向量(x0,y0)逆时针旋转角度θ后得到向量(xn,yn),则:
xn=x0cosθ-y0sinθyn=y0cosθ+x0sinθ(1)
经变换为:
xn=(x0-y0tanθ)cosθyn=(y0+x0tanθ)cosθ(2)
为了避免复杂的乘法运算,用一系列微旋转来处理,第i次旋转可表示为:
xn=(x0cosθ-y0sinθ)kyn=(y0cosθ+x0sinθ)kzn=z0-θ(4)
当给定的初始输入数据为x0=1/k,y0=0时,z0=θ,则输出为:
xn=cosθyn=sinθzn=0(5)
由上可知:xn,yn分别为输入角θ的余弦和正弦值,故基于CORDIC算法可产生正交函数。
2正交信号发生器系统结构
正交信号发生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在该系统结构图中,CORDIC计算单元是核心。CORDIC计算单元的输入由相位加法器提供。相位加法器不间断地产生角度值,由CORDIC计算单元计算出相应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在其输出端产生连续的数字正交信号。其中F为频率控制字,P为相位控制字,A为幅度控制字。
设时钟信号频率为fc,输出频率为fo,相位累加器的字长为N,则2N就相当于2πrad,N位中的最低有效位相当于2π/2Nrad,F对应的相位为F×2π/2Nrad,完成一个周期的正弦/余弦波输出需要2N/F个参考时钟周期。所以输出正交信号的频率为[3]:
当F=1时,输出频率最低,即正交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分辨率为:
3正交信号发生器的FPGA设计及仿真验证
DSP Builder是美国Altera公司推出的一个面向DSP开发的系统级工具,作为Matlab的一个Simulink工具箱,可以帮助设计者完成基于FPGA的DSP系统设计的整个流程。更为重要的是基于Simulink平台利用DSP Builder库进行FPGA设计有两大优点:①能利用DSP Builder库的HDL Import模块将HDL文本设计转变成为DSP Builder元件[4],在系统的模型设计中使用,为系统的FPGA设计提供很大的方便。②Simulink工具箱有虚拟仪器,使仿真更直观、方便。因此,正交信号发生器的设计采用VHDL文本和Simulink模型图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3.1 CORDIC算法模块VHDL设计由CORDIC算法原理可知,输出信号的精度只与CORDIC算法的级数有关。所以如需提高精度,只需简单地增加流水线单元即可[5]。但增加流水线单元后,用Simulink模型图实现该算法,设计图会显得非常复杂、庞大,不利于阅读和排错,而用VHDL代码直接描述会比用Simulink模型图描述更为简便,故CORDIC算法模块的设计是在QuartusⅡ环境中,采用VHDL代码进行了设计描述及编译。
3.2 正交信号发生器系统模型图建立图2为基于Simulink平台建立的正交信号发生器系统模型图。首先利用Altera DSP Builder库的HDL Import模块将设计的CORDIC文本文件导入,将文本设计转变成为DSP Builder 元件模块,然后按图3调用Altera DSP Builder和Simulink库中的其他图形模块建立系统模型图,并设置相应模块参数。
3.3 系统仿真验证完成模型设计之后,在Simulink中对模型进行系统仿真,即通过Simulink中的2通道示波器Scope模块查看仿真结果(见图3)。仿真结果表明,两路输出信号完全正交。然后双击SignalCompiler模块,将模型设计转换成可综合的RTL级VHDL 代码,并对其进行综合、配置下载。
4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基于流水线CORDIC算法,采用VHDL文本与Simulink模型图相结合的正交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并在Simulink平台上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设计的正交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是一组完全正交的信号,可以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信号检测和处理。
参考文献:
[1]周晓青,李合生,陶荣辉.基于CORDIC算法的双曲正余弦函数FPGA 实现[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0,8,(2):211-214.
[2]Volder J E. The CORDIC trigonometric computing technique[J].IRE Trans. Electronic Computers,1959,8,(3):330-334.
[3]雷能芳.基于DDS技术的数字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的CPLD设计与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4):1009-100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健康教育对象为2013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200例患者, 男100例, 女100例, 年龄18~75岁, 平均46.5岁。
1. 2 方法
1. 2. 1 就诊前宣教 患者进入门诊大厅时, 导医护士便主动上前迎接患者, 并指引至总分诊台挂号。分诊护士负责指导、协助患者填写病历手册封面内容, 同时详细了解病情。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 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态度和蔼, 语速适中, 语言简练, 采用简洁、明快的答复, 以减少患者等候时间。给患者主动介绍坐诊医师、专家特长、教授出诊时间, 使患者自愿选择他们所信任的医生为其诊治。在了解病情及患者意愿后写好就诊科室及位置, 并指导其所挂科室的具体楼层和方位, 以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 使患者少走弯路。在候诊过程中, 给患者发放各专科知识宣教手册、健康教育处方等资料, 使他们有事可做, 即增长了卫生保健知识, 又缓解了紧张的心情。
1. 2. 2 个别宣教 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对疾病知识及理解能力的不同, 给予患者一对一宣教。如: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 做好药疗指导、休息与活动指导、饮食宣教等;对高血压患者, 向他们讲解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填写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表, 告知定期随访等。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 要耐心、准确地回答, 尤其是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患者, 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做好详细的指导。
1. 2. 3 健康宣传展架 门诊部在各楼层候诊大厅安置了旋转式健康宣传展架。展架上放置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专科病的宣传手册, 并定期更换手册内容, 使患者及时了解各科诊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1. 2. 4 随机性宣教 这种宣传教育方法, 它不受条件限制, 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多采用口头宣教形式。患者需要什么, 护士就宣教什么;护士发现什么, 就当场解决什么问题。要求宣教内容要有针对性。
1. 2. 5 就诊后宣教 患者诊疗结束后, 未离开医院前, 护士重点告知患者及家属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包括如何休息与锻炼;如何用药;如何调理饮食;下次复诊的时间;预约诊疗的方法等。
关键词:病人;心理;行为;适度柔化;适度高科技感
一、背景
根据相关的科学研究显示人们对医院都存在着负面的心理,许多疾病都是由于负面心理所加重的。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许多国家逐渐重视病人心,对医疗环境开始改良,但是在我国这个领域仍然处于匮乏阶段。主要原因就是无法将病人心理与医疗硬件设计相结合。本文以医疗以及心理学为背景,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研究“医疗检查候诊空间”的改良设计。
二、病人在“医疗检查候诊空间”中的心理和行为
“在大众的思维中,医院中有许多负面情绪,”必然会造成人们心中的不适。而病人在心理承受和防御能力上是脆弱的。因此其的心理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医学研究显示:病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对于病人的疾病有很大的影响。在医院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病人必然存在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1.病人的心理
病人的心理特征有很多种,论文主要重点分析恐惧感,孤独感,无助感等,以及一些病人的特殊心理。
恐惧感,医学界公认的病人恐惧主要来源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自己病情和医疗环境韵恐惧。其次,就是对于医疗检查室内的恐惧感,主要可以分为:一,陌生的医疗检验的过程;二,在检查过程中是否会造成自己身体上的痛苦;三,对于医疗检查器具的恐惧;四,检查结果的恐惧;五,对于检验信息的恐惧。产生这些的主要原因就是“恐惧来源于未知,因为未知,才会想象,并且将未知的事物想象成恐惧的极限,比如黑夜中看到一黑影,会产生想象,并出现恐惧心理,但你看明白黑影只是一只猫或其它什么东西,你就不再害怕,因为未知成了已知,已知让你不再想象”。
无助感和孤独感。许多病人都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医院做检查。对于独自去医院就医的病人来说,当看到别的病人有家人陪伴时,其心理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加剧无助感和孤独感。另外病人还会产生依赖感、否认感、抑郁感、焦虑感、易怒感、失落感等。
病人的特殊心理
时间错觉,根据实际调研发现,病人在等待过程中由于心理压力总是认为自己等候了很长时间但是实际却是短暂的时间。这就是在消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产生的时间错觉,时间错觉会加剧病人的焦虑心理。
茫然无聊,不愿做其他的事,根据调查相关问卷显示:在等候时63%的病人选择什么也不做,没心情,另外,27%的人选择不与其他人接触的观看――看书或者看窗外的风景,或者是选择长时间的踱步来减缓自己茫然无聊的心理压力。
2.病人的行为
羊群效应,《怪诞行为学》中,揭示了这样的行为,人们会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当你走过一家店面时,你可能不知道店面中卖得是什么,但是当你看见这家店面门口排着队伍时,那么你也会想要去加入这个队伍。在医院的候诊室中只要有超过3个人排队,那么其他的病人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到这个队伍。一方面是由于羊群效应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不公平的事发生,例如其他的病人插队,先获得了检查的资格。但是病人站着排队,由于生理上的疾病,会使得病人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而且相对于排队的病人来说,坐着的病人看着排着长长的队伍,其心理也会躁动不安,而且这样还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
边缘效应,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在医院中病人往往会选择边缘的座位坐下,远离人群。一方面是因为边缘效应,有更广泛观察空间,可以使得被围观的感觉消失。另一方面是病人都喜欢安静的,因为在他们心里感觉边缘会安静一些。
领地效应,荚国著名动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的《裸猿》一书中介绍,人具有和动物相似的本能,就是天生的个人领地感,病人在这方面体现的更为明显。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异性陌生病人和同性陌生病人之间,二者都会坐在相隔较远的位置来保证个人的领地不受侵犯。
观看行为和交流行为,由于病人在等待过程中会有空洞无聊的感觉,甚至是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这样病人就会本能的选择看电视、看风景等,极少数人选择和陌生病友交流。
三、医疗候诊交互空间的设计方法
中国香港著名学者辛向阳教授的论述:交互设计注重的不是物或者是产品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关系(设计一种关系,一种过程,一种动作等),这才是交互设计的目的。其的核心是progression。交互设计关注的关系是(人与人,人与机,人与环境,人与空间等的关系)。故笔者提出交互空间的概念,就是重点关注人与环境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一种关系和气氛来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医疗候诊交互空间的设计研究,就针对的是患者和空间环境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善这些关系来改变患者的负面心理,为病人的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医疗检查候诊空间”的设计的方法――柔化原则和适度科技原则。
1.柔化原则
柔化原则就是指在设计中,引用一切有效的要素,来改变环境、空间、产品、人等带来的心理和视觉上的“生硬感”“负面心理”等,从而创造出,柔和积极的情感空间。柔化原则又可以分为:空间与人的关系柔化、产品和人之间的关系柔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柔化这这三种具体的方法。
(1)空间与人的关系柔化方法
空间尺度划分:空间划分要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防止羊群效应的产生,保证空间的半私密性,半开放性,半喧闹性。半私密性和半开放性的空间,保障病人隐私(难以启齿的病情或检查),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让病人之间进行交流和相互鼓励。半喧闹性,根据实验数据显示,63%的病人不想要交流,但空间安静也会增加病人的紧张、压抑、严肃的心理感觉,因此半喧闹性既可以改变病人因为环境的嘈杂而不想交流的情况,又可以改变过度安静的环境中病人的紧张,压抑等负面心理。
空间整体形态:避免使用生硬的棱角,多使用圆润温和的有机的形态和线条,例如空间的转角处理应采用平滑的过度。
空间装饰:在空间装饰中使用自然的产物,例如水体,人体60%都是水构成的,人类天生都会对水有亲近感。使用自然绿色植物,在医院中会营造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氛围。加强病人心理的愉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有机形态或者是雕塑的使用,自然的机理,柔和的织物的使用都可以将空间氛围柔化,例如日本设计师为日本妇产保健医院――梅田医院设计的标识系统中就运用了织物的亲和感,让病人感觉到关爱。
空间中的色彩:在色彩的使用上首先要保证使用的色彩要和本土的价值观相一致,而后要旋转能使人产生平静、积极向上的感觉的色彩,避免使用单一色,色彩之间要过渡和协调。
空间材料的使用:材料的使用首先要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
而后可以选择天然柔性的材料,保持其天然的机理和特性。另外材料需有强隔音功能,防止外界干扰病人。
空间中标语:目前许多的医院为了显示自己医疗水平,在医院内外墙面上张贴了很多血腥的手术画面或解剖图等等。病人会潜意识的将自己与这些画面一一对照,增加病人的负面心理。医院需采用有趣,幽默,轻松的图画来阐述检查的过程和治疗方式等,以此来减少病人对于未知的恐惧感。
空间中的气味。研究表明福尔马林和消毒水的味道会使病人产生负面效应。然而,香味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改善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临床试验表明15种香气对心血管疾病、气喘、高血压、肝硬化、神经衰弱、失眠等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引自李必瑜,杨真静,绿色病房楼,2000上海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5-204)
(2)空间中产品与人的关系柔化方法
室内产品的设计:在形态上多采用有机形态,避免棱角分明的形态使用,在材料上多使用柔性的材料,例如织物,布料,橡胶,木质,皮革,棉花等,尽量避免钢铁,瓷质等硬质材料。
空间中产品的摆放:产品的摆放要在充分发挥其外延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其内涵作用。例如桌椅的摆放尽量以轻松,自然的摆放方式,避免产生领地效应的产生。随意的摆放方式可以保证气氛的轻松愉快,促进病人之间的交流。
(3)人与人的关系柔化方法
主要针对的是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柔化,医护人员可以定时为病人提供贴心的服务。国外有些护士站里的护士会给患者适时送上咖啡及点心。
2.适度高科技原则
要改变病人在“医疗检查候诊交互空间”中的心理,空间柔化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度的高科技感。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中的一个实验揭示:“如果把普通餐厅的食物,放置在高档的餐厅中,那么这些食物会变得更可口”揭示了一个心理暗示的重要作用,高级餐厅的环境增加了客人心理期望值,心理预期值越高食物就会越可口,其实只是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同理在医院中需要适度的增加医院的高科技感。但是不是过渡的高科技感。增加病人心理的预期值,诱发心理暗示的作用,对病人疾病快速康复可谓功不可没。MIT的一个实验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选取A医生和B医生,将20个患者分为A组和B组,均为10人。A医生和B医生分别给A组和B组的病人开同样的药(病人事先不知道药是相同的)患者被告知A医生的医术高明而B医生的医术平平。结果A组大多数都痊愈了,而B组只有几个人康复。这揭示了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适度的高科技感会增加病人的心理暗示的作用从而对患者痊愈起到积极作用。
将医疗环境与病人的心理相互结合来探讨医疗环境的改良设计,在我国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在对病人心理对其疾病的影响作用的不断重视下,在不久的将来设计和医疗方面的知识的相互结合将会日益增多。本文主要根据病人的心理和行为这方面的知识。来探讨相关设计的改良方法,对此这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关键词:数控加工 仿真技术 软件 职业教育
数控加工技术是先进的制造技术,各国制造业普遍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适应市场力和竞争力。目前机械零件制造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因此对数控程序正确性验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数控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图形显示技术模拟实际加工过程,是验证数控加工程序正确性的有力工具之一。数控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是一个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培训的仿真软件。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多种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并且也运用于数控操作人员培训的教学之中。特别是现在的职业类和技工类学校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工人的摇篮,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来学习和培训数控技术,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理论、操作水平,而且安全、可靠,培训费用低。
一、数控仿真技术的研究状况
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是靠数控程序控制完成的,为了防止加工过程中发生干涉或者碰撞,必须确保数控程序的正确性。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试切的方法进行检验。但这种方法费工费料,同时增加了产品加工时间。后来又采用轨迹显示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人们研究能代替试切的计算机仿真方法。现在,仿真技术已成为制造系统设计、分析和运行的重要工具,同时作为生产计划、作业调度和辅助决策工具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在国内也开发了多种数控仿真软件为一线工人检验程序或者学习数控技术提供帮助,国内很多职业院校在对数控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广泛采用数控仿真软件。
二、数控仿真软件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在传统职业教育的操作教学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训练是在真实的机床上进行。但随着社会对数控人才需求的增加,学习数控技术的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加,问题逐渐突显出来。第一,有限的机床数量无法保证每位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而且,数控机床是高科技产品,种类多、价格高,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如果完全靠数控机床进行实作训练,投入成本太高。第二,学生在真实机床上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初学者,训练中的错误操作经常会导致设备的损坏,甚至引发人身伤害事故。因此,传统的机床操作训练方法效率低、教师工作量大、实习训练费用高,不能适应数控技术教学发展的要求。探索一种新的数控技术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的训练方式,成为必然趋势。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出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1、数控仿真软件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数控理论课教学使用仿真软件,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比如数控编程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比较抽象,利用仿真软件讲授数控编程可以直观明了。学生上机则利用仿真软件解决程序校验以及不同系统不同机床的操作问题。 在数控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对部分知识难理解,利用软件进行教学可很好的解决问题。例如,建立工件坐标系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较为困难。因此,该部分教学内容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在软件中进行建立工件坐标系练习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再比如,学生在学习毛坯和夹具安装的理论中,对毛坯和夹具安装比较抽象,而利用仿真软件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毛坯选择、安装和夹具的方法,为将来的实习加工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抽象的理论转换为实际且具体的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数控的知识。因此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枯燥无味,理论性非常强的理论课变的形象生动、趣味盎然,更能够大幅度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
2、数控仿真软件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完成相关数控理论课学习后,掌握了数控加工的相关知识后,再进行实训来巩固理论知识。采用软件进行实训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配合可提高教学效率。因为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独立操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逐个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比如学生在数控加工实习时,认识数控机床面板并掌握面板上各按键的功能是进行加工的基础。要学习、掌握多机床类型及系统面板的知识需要多台数控机床、多套系统面板。仿真软件可代替多台数控机床及多套系统面板,只需选择好数控机床及系统面板,就可操作该类型的数控机床。学生可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来验证程序、对刀和参数输入是否正确。在实习教学中,仿真软件系统可代替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教学,也可作为相关理论课教学进行过程中的实习教学。通过软件教学,学生可以反复操作不用担心教学成本、操作安全和设备损坏等问题。
3、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在职业技能鉴定中的应用
现在,数控仿真考试是数控职业技能鉴定的一部分,仿真考试功能不仅记录了考试的最后结果,还把整个操作过程完整记录下来,通过回放功能可以察看考试的操作全过程。仿真软件的自动测量功能能够对仿真软件上加工完成后的工件进行完全自动的、智能化的测量。如果事先设定了评分规则,就可以进行全自动的评分,提高了数控职业技能鉴定的效率。
三、数控仿真技术在职业技术教育应用中的不足
1、仿真过程都是考虑理想切削状态,与实际切削过程有较大差距 。在目前的仿真系统中预先设定了大量假设因素。这种假定的理想状态不能将切削过程中的随机干扰如工件硬点造成的材质变化、振动造成的切深变化等因素考虑进去,使仿真系统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切削过程。
2、最重要的是,仿真实习会造成学生的安全观念淡薄、操作随意,这些缺点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加以纠正。
四、数控仿真软件在职业院校的发展与展望
数控仿真软件的核心是虚拟数控机床,不仅在数控加工过程中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可制造性的分析,而且在数控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中,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数控仿真软件模拟零件的加工过程,可以检验各种数控指令是否正确,能提供与真实机床完全相同的操作面板,其调试、编辑、修改和跟踪执行等功能也一应俱全,它能在职业院校的数控技术教学方面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在教学中会使用数控仿真软件并且越来越完善的仿真系统也将会被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明建全.科学使用数控仿真,提高数控教学水平.西北职教3期
[2] 蒋春风、陈立平、张力波,数控加工仿真显示技术的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27(6):54~56
[3] 朱丽军.数控仿真应用软件实训[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