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共享性、开放式区域综合性的大格局。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构建原则、构建模式以建立政府为主导、县职业中学为主体、企业为依托,集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应用与服务为一体的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实现资源有效共享,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直接为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中进行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要适用农民工的特点。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场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和突出特点就是职业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实训基地中对农民工进行实际训练,是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关键环节。因此,实训基地是实现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硬件。

一、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立制度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立制度可以描述为“政府导向、多元筹资、三级布点、多层培养、资源共享。”

农村社区包括县、乡镇、村三级行政区,三级行政区具有隶属关系。因此,农村社区实训基地构建必须以县、乡镇、村三级行政区为基础。构建模式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县级职业中学为主体,农村企业、产业链为依托,集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应用与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区域综性实训基地,实现资源有效共享,以加快农村社区职业教育发展。

县级实训基地建立在县职业中学,乡村实训基地由县职业中学负责筹建和管理。实训基地的专业建设制度必须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想适应,把“两后生”培训和农民工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放在首位,体现农村县级职业中专的基础性、实用性、快捷性和综合性以及三级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性和互补性。

二、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1.以培养农民工的基本能力为主的原则

农村县级职业中专实训课指导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农民工基本能力的培养,从实训课的设计、准备,到训练过程,都要以农民工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工大胆地去闯去试,尽可能地使农民工掌握基本操作知识,提高农民工的独立操作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以练为主的原则

实训课不同于新授课,也不同于实验课。所有实训课都应当少讲多练、少说多做,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农民工掌握技能,才能反过来验证理论指导的正确性,才能使农民工在学会的基础上熟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3.遵循效率第一的原则

每门课的实训时间有限,每个模块、子模块的实训时间也不可能无限期延长,况且目前各类的实训多是消耗性的,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时间,尽量减少原材料消耗,尽最大努力,提高实训效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少的消耗下,使农民工掌握更高的技能。要突出职业岗位需要,构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以利于农民工在职业活动环境中,经受岗位实务训练或仿真训练,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达到国家(或国际通行)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使实训基地成为农民工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通过进一步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能够开展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农业科技咨询和农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融满足教学需要与企业需要于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建筑、农业实用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建筑技术、纺织服装、医药、现代化工、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农民工主要就业领域设置专业,重点建设县、乡镇、村规模较大、资源共享,起示范作用的职业教育农村社区实训基地。

4.实行统筹规划的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紧密结合本社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县、乡镇、村实训基地建设,统筹规划中心村和边远村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向重点农村产业链和农民工就业链倾斜,原则上有条件的县、乡、村都要布点建设,要力争上规模上水平。在专业选择上,既要保证重点,又要兼顾地方特色专业。要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的系统功能和作用。

5.实施资源共享的原则

在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要综合利用资源,提高基地建设投资效益。可以建立校际、校企、村企联盟,互补互助,统筹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提高农民工实训基地资源使用频率和效益。也可以采取校企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广泛联合和吸引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商业企业在实训基地建立企业设备、企业文化的信息展示窗口,在基地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建立联合科研与培训平台,拓宽实训设备的来源渠道。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备支持、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校企村多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实训基地应在区域范围内,向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桥梁、社区教育和服务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6.体现地域特色的原则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就业专业特色等情况,规划与建设能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推进作用且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要能全面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与职业训练功能,能按照职业岗位群体要求的各种规范,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要合理,各种实验、实训室(或车间)的规模要适当,具备齐全的满足职业训练所需的设备配置与足够的工位,以保证农民工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熟悉并掌握农民工就业岗位的主要设备与生产工艺、基本工具、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等,接触与学习实用技术。农民工实训基地的设备选型与配套,应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要结合农民工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推进农民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

7.注重效益的原则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实训基地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在农民工实训基地建设中,可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努力开辟政府、学校、企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实现共同投资、互惠互利,提高实训基地的投资效益。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实训基地内部管理制度,普遍建立起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与其他各项管理在内的各项制度,使实训基地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运行规范有序,考核办法完备。要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功能,提高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

三、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工作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行绩效管理,由县级职业学校统一管理,县职业中学负责本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和项目管理,县职业中学具体负责实训基地项目的规划论证、技术指导、绩效考评等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绩效考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采取“县级职业学校申报、相关专家评议、政府审批立项”的办法确定。县政府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县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分年度实施计划和仪器设备配置标准。县政府成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市、县(市、区)要加强对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教育、财政等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以该县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分年度建设方案

四、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

1.年投入制度

各地政府各部门要按规定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类职业教育院校也要安排资金,用于农民工实训基地建设。从2012―2017年,政府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补助。

2.融资制度

县职业中学要通过与企业联合共建等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各职业学校要主动服务社会,积极争取社会和企业对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加强对乡镇区域性综合专业实训基地的指导与建设。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学院;实训基地;建设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成为社会所需,为此,城郊社区学院必须紧跟市场,以行业和企业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社区学院发展规划目标、所设教学专业和科研开发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在教学环节中,必须建立一个具有专业化特色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的耗资比较大、设备比较先进,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以及优秀的师资,在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为城郊社区学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拓宽实训基地的内涵,对实训基地进行再开发。

建设城郊社区学院实训基地的指导思想

要围绕地方经济奋斗目标,坚持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速培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当地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依托现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使社会广泛参与,企业入校;按市场化规律运作,使其真正达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社会企业及用人部门生产、科研和培训服务,为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服务。具体阐述如下:

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城郊社区学院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2.走普及与共享优先结合的道路

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开放式”的教学特色,吸收学院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增强办学活力。为了达到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实训基地在教学设备的配置上,一要立足于教学,二要立足于本地区的特点,三要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我区社区学院有足够数量的教学设备资源,如计算机房、电子电工实验实训室。会计电算化机房、物流实训室,保障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才有可能达到技能训练的目标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教学设备资源,才能有余力发挥对外辐射的功能,可以承接兄弟院校相近专业的学生实训以及其它社会培训,以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

3.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

城郊社区学院的毕业生承受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学院必须与企业保持密切接触,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是社区学院教育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能够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按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实战训练,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实际技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而也可以利用所产生的效益来弥补设备维护经费的不足,从而保障实训基地能够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实训基地的充分且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缩短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变的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我校与LG乐晶显示南京有限公司、真维斯有限公司等联合办学,成为部分专业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和建设原则

1.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1)教育教学实训功能。

实训基地采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以行业和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企业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和蜕变。在数量和人才规格方面满足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

(2)服务地方和社会功能。

通过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培养大批量的技能型人才,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实训基地拥有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可向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咨询服务。企业新的管理方法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改进、推广,降低企业决策风险,节约企业成本,也增强了教学的现实性。实训基地也要形成一定生产能力以服务社会企业。

(3)人员培训功能。

实训基地除了对校内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外,还应开展对农村务工人员、城镇待业下岗人员、企业员工以及各级各类职校教师的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培训对象(如在校学生、在职教师以及其他未就业人员等)、培训目的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方案、确定培训时间、内容,组织人员编写规范适用的培训教案教材。培训过程原则上须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变化而对原计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实训质量,以适应和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4)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功能。

社区学院可利用实训基地的技术、设备和场地,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已有的还可扩展鉴定工种的范围、等级。这样既可以对校内毕业生,还可以对校外社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就业或再就业,而且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的知名度,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如我区社区学院2007年投资建设了“南京新港职业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对校内外进行电工电子、计算机等相关工种的技能等级鉴定与培训和对相关专业的课程培训:如Photoshop CS、 Dreamweaver MX、Flash MX2004 AutoCAD 2005、小家电维修、维修电工、PROTEL、彩色电视机、空调与冰箱、家电维修。现有电子仪器仪表、维修电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考评员31位,拥有电脑445台,机房12个;拥有电子电工实验室、家电实验室、电子考工室、流水线装配室、单片机室、制冷实训室、电子测量室、电子装配室、家电维修室、小家电实训室、维修电工技训室、电子示教室、制冷制热实验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PLC实验室16个。

2.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建设区域实训基地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条件、内容、方法、策略等的改变,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符合时代要求,为企业所欢迎的有用人才。学生是实训中心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任何好的教学条件都会导致教学失败。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2)科学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念,即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保证实训基地的整体合理化。实训基地内各部门的设置要符合地方和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和发展,要对自身学校的职业教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实训场所的规模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经费情况而建设。

(3)适用性原则。

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要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因此,实训基地需要营造或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从设备、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要求标准化、质量安全等方面尽量接近职业环境,并突出职业素质训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和培养综合素质。比如,先进的设备必须适合课堂教学。因为不可能将大型的流水线和重型设备搬进实训室,必须将这些操作对象和设备进行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使之既具备实物的一切特征,又能放在实训室里作为训练对象,既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以往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那种职业氛围,使教师的授课生动形象,学生的实际操练方便有效。这些设备是给学生训练用的,使用频率高,要求设备必须安全、方便、可靠、适用。这就需要开发研制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实训设备和模块。

4.先进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日新月异,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培养出具备即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校的实训内容必须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术含量和新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而先进的操作技术必须在先进的实训设备上进行操练,可见,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的器件和设备,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开发先进的实训设备还可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多层次原则

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平台所需资金较多,在追求实训基地先进性的同时,应考虑同时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的需要,避免重复建设。笔者认为,实训平台的定位应能同时满足四个层次的实训要求。第一层次:理论验证及单项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次:旨在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三层次:可满足学生创新活动和毕业设计的要求;第四层次: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实验平台。

6.互惠互利原则

区域共享性实训基地采取校企共建模式时,要充分体现互惠互利原则。能否真正体现双方的利益,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是学校与企业能否顺利合作的关键。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生产工艺的日趋先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校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出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强能力、技术娴熟、适应快的优秀毕业生充入企业,改变了企业职工的结构,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使企业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直接为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效益。因此,必须牢牢坚持把双方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双赢。

加强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

1.严格管理制度,保证实训的有效性

为了实训教学、仪器物资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实训基地应制定出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比如,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等等。总之,要保证措施得力,执行到位,使实训教学正常有序,并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做到长期保持安全零事故。此外,为了加强实训基地中各个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各实训室也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2.提升效益,促进发展

社区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既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讲究经济效益,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当然,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发展性规划,要把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专业面较窄的实训基地通过组合、共建等形式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专业面较宽的在区域内影响较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从而真正实现效益与发展的并重,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的前进步伐。

拓宽内涵,对实训基地进行再开发

1.整合资源,优化实训基地结构,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对实训基地的管理要树立“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思想,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形式良好的运行机制,优化实训基地结构,确定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目前,城郊社区学院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集中管理。即把实训基地独立成一个部门,如称作实训中心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便于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的规范,并能更好的保证实训效果,缺点是可能会导致实训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或脱节。(2)分散管理。即把实训基地分成若干块,纳入各个系科来进行管理,没有一个单独的部门来管理实训教学。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与理论教学结合更紧密,缺点是资源的使用效率低,重复建设严重。(3)集中分散型。即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来管理实训基地,有独立的实训室和实训教师,但各系也还有自己的一些专业实训,这种模式的优点综合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点,缺点是双方的协调性较差。社区学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管理模式,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加强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确保实训教学的优质高效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

2.利用实训基地的良好条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实训基地拥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城郊社区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和转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实训基地应充分利用多学科、多专业的优秀教师,以及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成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要利用实训基地的良好条件,开发设计新产品,联合进行产品攻关,承接有关的应用项目,为社会提供将技术创新教育转化为技术创新实践并检验其效果的广阔舞台。到条件成熟时,实训基地还可成立实训教学设备研发公司,以便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3.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城郊社区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实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示范、讲解、指导具体的操作过程。这些都要求实训教师不但要参与科研,搞好实训教学工作,还要注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实训教师进行高级技能专业培训,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深人学习,聘请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传授实践知识与自己常 事累月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这样既优化了师资,也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整体水平紧跟行业发展水平。

4.加强实训教学教材建设,协调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为人才培养创设职业环境,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以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例,介绍了三个层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和心得。

    实训基地是中职教育专业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是深人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为例,凝练出三个层次的建设途径。

    一、基础性实训基地建设,创设认识性职业环境

1.建立专业认知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1)领进门。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学生是未来,将他育成才;学生是未来,一定能成才”。我们在新生人学的第一个学期设置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思想教育重点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职业素养;专业教育由各专业带头人负责,对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学习模式,评价方式,就业前景做介绍,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目标。

      (2)走出去。中职学生的特点是行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光靠入学教育来激发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以课外活动或班会课的形式,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情结,参观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感受职业环境,为将来的就业定位做好思想准备,避免脱离现实的盲目行为。

      (3)请进来。中职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自信不足,刚刚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信心,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请本专业的毕业生来校开设讲座,讲述自己走上社会后的点点滴滴,不一定会很精彩,但一定会很感人,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2.创设“做中学”环境,切合中专生特点。

      (1)基础理论综合化。“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的知识。”“做中学”理论不仅塑造了现代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中职学生区别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对专业理论课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根本听不懂,上课睡觉现象普遍,但对于动手热情较高,因此,给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创造一个“做”的条件很重要。我们将《电工基础》、《电工工艺》和《电工测量》融合为《初级电工模块》,确立“做中学”的课改理念,由专业带头人牵头,课程主讲教师共同参与,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维修电工》初级,制定以“做中教”和“做中学”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标准与课程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载体,以职业环境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学习内容,将理论、实验、操作、技能和训练有机整合,真正体现“做中学”,彻底打破学科体系,创造真正切合中职生特点的“做中学”基础性实训基地。

      (2)基础技能职业化。将基础课程综合化以后,融进基础技能训练项目,还是以《初级电工》为例,其中一个课题为《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将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作为该课题的准备知识,这样将基础理论融进技能训练中,让学生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学习和工艺训练,而是将基础理论和电路设计相结合,工艺训练和维修技术相结合,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思”,基础课程不再是沉闷枯燥的理论课,上课场所不再是唯一的教室,学生技能不再是单一的操作,充分了体现基础课程的综合化和职业化。

    3.注重专业文化浸润,提升职业素养。

      (1)专业环境文化建设。专业环境文化是指:专业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学校实训基地以及其他硬件设施的环境文化布置是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专业文化建设的一面镜子,是专业建设理念展示的窗口,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的专业文化建设特色之一:“5s管理”,所有教学场所都有ss宣传标牌,教学场所实行5s管理,将5s管理作为专业课程的第一课;特色之二:实训基地环境企业化,3千多平米整层楼面作为一个整体,将教学场所布置成企业环境;特色之三:“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将学生在学习,创新过程中的优秀作品成立一个展示区,作为专业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

      (2)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专业制度文化是指:专业价值观和专业精神的刚性显现。通过专业制度建设将专业建设要求和口涵文化规范有序地制成文本来传递表达,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导向性、规范性和发展性,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保证。”我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做法之一:实训基地准人制:学生进人实训基地学习,首先要学习有关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经过考试合格,方能进人教学场所,学习过程中如果有违纪现象,必须填写违纪记录单,作为和班主任、专业部,家长沟通的依据,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做法之二:教学工厂经理负责制,整个教学工厂由经理负责培训师人员管理、场室5s管理、设备维护与使用、耗材采购与使用,每个教学班级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培训师共同负责教学,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培训师负责规范管理和指导学生操作。

    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创设真实职业环境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企业工作环境。

      (1)项目引领。要让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技能,单凭基本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因此建立以项目课程为载体,以职业岗位为目标的教学场所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部分,本专业目前拥有“电机安装与维修”、“无线电调试工”、"plc控制”、“机床电气维修”等项目课程教学场所四个,对应的工作岗位有:无线电调试工中级、.电机维修工、维修电工中级、plc编程员等。将课程与职业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

     (2)引企人校。以项目课程为载体建设的实训基地,主要面向专业岗位,参与建设实训基地、开发课程的是学校专业教师,毕竟和企业的实际生产有差距,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很好的途径,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于2009年与苏州某企业合作办班,将企业生产线搬入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担任教学,1周内3天由学校负责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2天由企业派人来校上课,从一开始的企业文化教育到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与管理,学生轮流在流水线各个不同的岗位实训,这样的合作方式有别于某些学校将流水线搬人学校成为校办工厂,该流水线完全用于教学不作生产。经过一年的实践,成效显著,目前该班级的学生学习风气良好,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文明班集体,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明显高于同类班级。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创设企业工作环境。

      (1)校企紧密合作型。我校的中德合作班进行了“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2008年10月3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太仓职教走出“双元制”本土化特色之路》一文,全面介绍了办学特色。2009年11月29日,学校与德企合作的材料与经验在北京“中德职教合作30周年庆典”上展出和演讲。

      (2)领校人企—中间实习。“中间实习”是我校继“双元制本土化”特色的又一衍生,即学生自第二学期开始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两至三周,亲身体验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为学生就业打开了渠道,许多企业表示欢迎中间实习的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学生经过中间实习再回到学校上课,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更加明显,目前我校将“中间实习”已经作为一门课程列人人才培养计划。

    3.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拓宽就业环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虽然是我校的品牌专业,但由于电子行业岗位、工作性质单一枯燥、上班时间长等原因,学生就业持久性短,因此招生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近几年对该专业尝试拓展,建立了全新的电机控制、plc控制、变频器控制实训基地,专业方向由原来单一的电子装配扩展到电气运行与维修,学生职业资格除了无线电调试工外,增加了维修电工,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维修电工这个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电子行业,2009年,学校针对太仓港口码头的飞速发展,开设了新的专业方向—港口设备维护与管理,该专业方向已经被评审通过获得苏州市优秀新专业称号,目前已经和太仓万方码头、武港码头等公司确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校内有关港口电气设备维修的实训基地已经初具规模,预计2010年9月投人使用。与之相配套的是机电设备维修省级实训基地,资金已经到位,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三、社会化培训基地建设,创设再就业职业环境

      1.建立社会培训基地,服务地方经济。我校的社会培训工作机构健全、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师资、设备等优势,开设计算机、数控加工、维修电工等十余类社会培训,培育了“现场经理(meister)职业资格”“机械模具工”“实用日本语鉴定(j.test )”等特色项目。逐步形成了职前职后、考试考核、学历进修等多层次、多种类的办学与培训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是社会培训的基本保障。近三年来培训量在12300人次以上。我校作为太仓地区唯一的社区学院,与太仓民政局、太仓劳动局合作,成为退伍军人、外来人员、失地农民和其他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阵地,就我们维修电工对外培训,近三年的培训人次达到700人/年以上,数控专业的对外培更是期期爆满。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一、公民教育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师团队发展专业平台,形成以基地促进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格局。充分利用学校广场、绿化带、文化石、校园长廊、各种展板甚至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营造富有特色的,和谐、民主、开放、愉悦的教学氛围,形成充分展现学科思想、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明显的课程教学环境。

2.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在校园网上开辟“公民教育课程基地”专题网页,开设教师教学研讨、学生互动交流、资讯、成果展示子栏目,以网络互动平台为载体,以公民教育中的“爱祖国、爱集体、爱学校、爱家庭、爱生命”为核心教学内容,扩建校史室,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体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能,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公民教育教学模式。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得到锻炼。学校建立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采取小课题研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网际交流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基地开展社会性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人社区,走入社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有效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和多元智能,奠定学生健康融入社会的坚实基础。

4.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围绕“公民教育”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制订科学的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初中生不同阶段学习需求,形成难易不同的课程资源。在已编写的《感恩,一路同行》、《生活与健康》、《港城风情》等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继续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具有我校德育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在现有的校史室、心理咨询室等校内德育基地以及市博物馆、市规划中心、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兴业社区等多个校外活动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签订双向协议,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以多样化的资源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三养成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以促进学生公民素养的提高。

5.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加强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新建微格教室,在校园网站上设立公民教育课程基地主页,方便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师生互动、教研成果展示:大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地聘请专家团队,定期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有效指导。深化课题研究,我校的《初中人文学科教学中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已拟申报市级“十二五”课题,以达到名师支撑基地、基地培育教师、教师发展学生的目的。

6.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公民教育课程基地突出多样化的实践创新学习,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研究等方式获得经历和体验。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当地课程资源,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通过把校园传统节日融入课程、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开展体验性、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探索公民教育评价标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

二、公民教育基地建设的作用

1.深化教学改革,拓展实践途径和领域。在实践中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实现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感悟成长,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2,促进学生成长,提升学生公民素养。基地作为拓宽学生学习、研究、体验、感悟的平台,以实践基地为中心,以班级化、小组化、个性化学习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学科思想、学科思维、学科素养为目的,整合教育资源和学习内容,让学生走进社会、感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学校、爱家庭、爱生命的良好品质和公民素养,最终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体系。

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学生的培养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综合作用。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平台,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实践基地,大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社会实践基地的平台为大学生开放,可以使得大学生在成长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社会实践平台的作用,从而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

2.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高校的改革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发展需要进行体制改革,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全面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动手实践能力也强的人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基地建设,可以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稳定的平台,将学校教学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高校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高高校竞争力。

3.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要求。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给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更多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得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经验,并在实践过程中锻炼意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个性、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现状

1.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认识度高。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与重要性认识情况中,只有3%的同学表示“没参加过社会实践”;只有4%的同学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要。可见,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很重要而且乐于去参与。对于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度和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都是比较高的。

2.高校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作用不足。调查问及“所在学校是否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时,只有35%的同学表示“有”;对于学校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所起作用程度的调查中,只有37%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50%以上的同学认为“没有帮助”或是“没感觉”。可见,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提供的社会实践基地不多;同时,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起到的帮助程度不足。

3.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指导不足。调查问及“参加社会实践时有没有老师给您做前期和相应的指导”时,只有24%的同学表示“有,充分且有效”,有53%的同学表示“没有”或“不知道”。可见,在社会实践开展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给予的有效性指导不足。

4.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仍需多方提高。调查问及“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满足需要的原因有哪些”的时候,同学选择的各种原因当中,“社会实践内容不丰富”的占23%,“社会实践活动目标不明确”的占27%,“社会实践平台建设不够”的占19%,“社会实践经费不足”的占16%,“社会实践活动场地建设匮乏”的占12%。可见,目前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方面需要加以提升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特别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设立上需要进一步明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上有待进一步丰富。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原则

1.明确目标与讲求实效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明确建设目标。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受教育的基地,其主题设计、活动安排都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进行,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方向来提供相应的实习平台;另一方面,要讲求建设实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搞形式主义,要在全面策划的前提下认真贯彻实施,力求取得实际效果,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形式,通过实践基地平台,切实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发挥作用。

2.自愿理解与互利共赢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特别是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做到自愿理解和互利共赢相结合。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是首先建立在学校和实践基地双方的自愿结合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双方的互利共赢:一方面要注重选取生产运行良好、实践条件充足等方面比较利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能力的实践基地,要选取便于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基地;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重视结合自己理论知识优势特点,将理论应用实际,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社会实践基地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实践基地创造效益。

3.稳定协作与长效发展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建设过程中的稳定协作。高校与社会之间所建的实践基地要有稳定性,注重双方的稳定协作,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实践机会,注重建设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建设过程中的长效发展。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发展性,注重促进实践基地和学生的长效发展。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效性提升机制

1.制度的建立健全与贯彻落实是根本。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贯彻落实,要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明确双方的职责与义务。比如可以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落实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效果评估和反馈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等制度的建立健全,通过制定详细科学可行的基地建设方案和管理细则,签订有关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