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净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的涵义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涵义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里的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这里的可收回金额是指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第四十二条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值情况,它是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与账面价值不同)与企业期末合理预计的固定资产可收回净值(可收回金额或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的差额。该科目的运用使得期末固定资产按照可收回净值计入资产总额,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固定资产(这项资源)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的真实经济利益,防止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增。这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2、累计折旧的涵义
我们知道,累计折旧是用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转移情况的科目。由于导致固定资产价值转移的原因包括有报损耗和无形损耗,所以在预计折旧年限、净残值和选择折旧方法时既要考虑有形损耗,也要考虑无形损耗。其中,有形损耗主要是物质磨损、时间侵蚀以及外部事故、破坏等原因造成的结果;无形损耗则是由于技术进步造成固定资产相对使用效能下降,从经济角度考虑提前予以报废。期末累计折旧科目反映的是企业估计的固定资产已转移价值的金额。将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备抵项,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
1、两者的联系
①两者都核算固定资产价值的降低。无论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损,还是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都意昧着固定资产价值降低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拆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共同反映这一价值的降低,使得最终的固定资产净值等于可收回金额。
②两者计提的原因有相同之处。从两者的涵义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和遭受破坏使得固定资产价值降低是两者计提准备或多计提折旧的共同原因。
③两者之间相互关联。从前面的讨论中可知,由固定资产原值扣减企业估计的累计折旧可以得到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再通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将账面净值调整为可收回净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累计折旧的补充科目,它将累计拆旧中估计有偏差的地方进行矫正,使得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能体现可收回金额。另一方面,在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折旧要以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不再是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未来累计折旧的计提要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
2、两者的区别
除了两者的涵义不同外,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①两者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累计折旧作为备抵项目是针对固定资产原值而言的,固定资产原值扣减累计折旧反映的是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是针对固定资产净值而言的,因为当固定资产原值发生减值时,如果企业已事先考虑到而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可收回净值不一定会低于账面净值,那么此时就不会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虽然是通过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得出的,但是它不是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而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两者在这一点上的区别也可从报表列示的情况看出。
②两者处理问题的及时性不同。《企业会计制度》指出,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按照原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的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可见,折旧政策的变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能及时地调整可收回净值与账面净值的差额。相反,当折旧估计发生偏差,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损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在期末及时地予以调整,以确保期末固定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性。虽然这种价值减损也可以在未来采用变更折旧估计或政策而多提折旧的方法体现,但从确保当期的信息质量来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比累计折旧更加及时、灵活。这也反映出《企业会计制度》在确保信息真实性的同时,也兼顾了相关性。
③两者发生的频率和规律性不同。折旧是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一种系统分配过程,它与当期的收益相配比,一般折旧是按月计提,所以折旧计提是经常发生的,计提的金额是有规律的。而固定资产减值则不同,减值损失是一项非经营性支出,固定资产减值产生的原因(市价持续下跌、技术陈旧、损坏等)也不是经常发生的,今年发生了固定资产减值并不意味着明年还会发生;即使明年仍发生了,计提金额也是无法事先确定的。所以,累计拆旧计提的借方科目一般是经常发生的“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对应科目是“营业外支出”。
④两者所站的时点不同。如上所述,折旧的计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取得固定资产后,企业就要预计折旧年限、净残值和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这是在购置时点的一种估计,所以累计折旧金额是主观性较强的估计值。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每期期末根据账面净值与预计的可收回净值之差来确定金额,所以它是站在购置后某期期末的一种估计,它相对比较客观。
⑤两者有部分核算内容相互独立。除了技术进步和遭受破坏使得固定资产价值降低外,累计折旧科目更关注固定资产由于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价值转移(物质损耗),这部分内容是累计折旧所独有的,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还核算长期闲置固定资产的减值,这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独有的内容。
三、对实务的指导
由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都是固定资产的减项,都核算固定资产价值的降低,而且核算的原因有重叠,所以在实务中容易混淆两者的核算范围。再加上《企业会计制度》尚未对诸如“提取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折旧如何计提”等问题予以明确规定,还会给实务的操作带来不便。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在实务中的核算给以较为清晰的界定:
1、对固定资产正常使用造成的价值转移,应用累计折旧科目反映;对长期闲置固定资产的价值减损,应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反映。
2、对于其他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或遭受破坏等原因造成固定资产预计可收回净值低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先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及时地反映这部分减值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以确保期末资产信息的真实性。
3、提取减值准备后的折旧计提应以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为基础进行调整。
4、在确认了减值损失之后,企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变更折旧估计或政策而多提折旧的方法来确认这一项固定资产价值降低,相应地期末再根据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冲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即用累计折旧科目取代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关键词】 备查簿;消除;准则差异
一、准则差异备查簿概述
在香港和美国同时上市的公司,其准则差异应分为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和美国准则差异,各自又分别包括上市评估(首次评估)准则差异和上市后重估(后续重估)准则差异。首次评估准则差异是由于公司上市后注册地点与上市地点会计准则计价基础不同形成的差异,后续重估准则差异是上市公司后续重估后的评估值和首次评估结果形成的差异。无论是首次评估准则差异,还是后续重估准则差异,都集中体现在了企业的固定资产中。不同准则下不同类别固定资产计价基础如表1所示:
为了准确记录并消除上述差异对信息披露的影响,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准则差异备查簿,以核算不同准则下计价基础的不同形成的会计核算差异。根据准则差异的不同,准则差异备查簿分为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和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
二、准则差异备查簿的建立方法
(一)首次评估准则差异备查簿的建立
首次评估准则差异备查簿以中国准则下明细资产的评估增值或减值建立明细卡片反映资产评估增减值,具体又分为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和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
1.中国准则数据披露
中国准则下上市公司所有资产的计价基础均为评估值。
评估后,以中国准则建立的账簿全部是以资产的评估值列账。因此,在以中国准则披露企业数据时,以中国准则下评估值计价的账簿数据出具的报表即中国准则下的报表。举例说明表2、表3:
表3中所列分类固定资产的评估值即中国准则下报表披露的数据。
2.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
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反映的是中国香港准则和中国准则下不同资产由于计价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通过与中国准则下固定资产计价基础比较可以看出,土地房产以外的固定资产在中国准则和中国香港准则下都是以评估值计价,不存在差异;土地房产在中国准则下是以评估值计价,而在中国香港准则下是以历史成本计价。因此,对于土地房产,在以中国香港准则披露企业数据时,必须将在中国准则下评估的增值或减值调回到历史成本。于是,在对首次评估建立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时,对中国准则下土地房产的评估增值以负数建立卡片,评估减值以正数建立卡片。举例说明:
根据前面提到的例子,建立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时,需要计算房地产资产评估值与历史成本的差异,如表4所示:
表4中所列房地产历史成本和评估值之间的差异即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中房地产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对外披露数据时,在中国准则下以评估值列账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240、96、144)经过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中列账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40、-16、-24)的抵销后成为了历史成本,即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200、80、120)。这样,在中国香港准则下对外披露的报表数据中,中国准则下以评估值列账的资产中,房地产经过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的调整成为历史成本,而其他类资产仍是评估值,如表5所示:
3.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
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反映的是美国准则和中国香港准则由于计价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通过与中国香港准则下固定资产计价基础比较可以看出,土地房产在中国香港准则和美国准则下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不存在差异;土地房产以外的固定资产在中国香港准则下是以评估值计价,而在美国准则下是以历史成本计价。因此,对于土地房产以外的固定资产,在以美国准则披露企业数据时,必须将在中国香港准则下的评估增值或减值调回到历史成本。所以,在对首次评估建立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时,只需要对中国香港准则下土地房产以外的固定资产的评估增值以负数建立卡片,评估减值以正数建立卡片。举例说明:
根据前面提到的例子,建立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时,需要其他类别资产评估值与历史成本的差异,如表6所示:
表6中所列其他类别资产历史成本和评估值之间的差异即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中房地产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对外披露数据时,在中国准则下以评估值列账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240、104、136)经过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中列账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60、26、34)的抵销后成为了历史成本,即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300、130、170)。这样,在美国准则下对外披露的报表数据中,在中国准则下以评估值列账的资产中,房地产经过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的调整成为历史成本,而其他类资产经过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的调整也成为了历史成本,如表7所示:
(二)后续重估准则差异备查簿的建立
后续重估是在中国香港准则要求下进行的。在中国香港准则下,对于经过评估上市的资产,需要每2-3年进行一次重估,重估对象是中国香港准则下以评估值为计价基础的所有固定资产。为方便处理,后续重估差异备查簿以中国准则下资产大类评估增值或减值建立大类卡片反映重估增减值即可,具体也分为中国香港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和美国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
1.中国香港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
中国香港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反映的是中国香港准则下以评估值为计价基础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重估后的价值与重估前价值的差额。
在对后续重估建立中国香港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时,对评估资产的评估增值以正数建立卡片,评估减值以负数建立卡片,如表8所示。
在建立后续评估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时,要计算其他类资产后续重估的评估值和首次评估的评估值之间的差异,如表9所示:
表9中所列其他类资产后续评估的评估值和首次评估的评估值之间的差异即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中其他类别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对外披露数据时,在中国香港准则下以首次评估的评估值列账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240、104、136)经过后续评估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中列账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72、-31.2、-40.8)的调整后成为了后续评估的评估值,即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168、72.8、95.2)。这样,在中国香港准则下对外披露的报表数据中,中国香港准则下以首次评估的评估值列账的其它类别资产经过后续评估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的调整成为后续评估的评估值,如表10所示:
2.美国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
在美国准则下,所有资产均以历史成本计价,更不要求每2-3年对经过评估上市的资产进行重估。为了消除中国香港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对披露数据的影响,需要按照中国香港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相反的方向建立美国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
美国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的形成过程相对简单,不再举例说明。
三、准则差异备查簿对消除准则差异所起到的作用
(一)首次评估准则差异备查簿对消除准则差异所起到的作用
一是对外披露数据时,中国准则下以评估值列账的土地房产,经过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的正负抵销后,变成了以历史成本计价,最终体现的就是中国香港准则下的数据,即:
中国香港准则报表=中国准则报表+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报表
二是中国香港准则下以评估值列账的土地房产以外的固定资产,经过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的正负抵销后,也变成了以历史成本计价,最终体现的就是美国准则下的数据,即:
美国准则报表=中国香港准则报表+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报表
由于:中国香港准则报表=中国准则报表+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报表
所以:美国准则报表=中国准则报表+中国香港准则差异备查簿报表+美国准则差异备查簿报表
(二)后续重估准则差异备查簿对消除准则差异所起到的作用
一是中国准则下以评估值列账的除房屋、土地及土建在建工程以外的所有固定资产,经过中国香港准则重估差异备查簿的增减调整后,变成了后续重估后的价值。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生产的产品中或构成费用,然后通过产品(商品)的销售,收回货款,得到补偿。
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无形损耗是指由于科学进步等而引起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损失。
(二)计提折旧的范围
企业在用的固定资产(包括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一般均应提折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设备;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未使用、不需用的机器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前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国家规定不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如土地等)。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一般应按当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提折旧总额。应提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的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1-预计净残值率
年折旧率=——————————×100%
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2
年折旧率=——————×100%
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净残值)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
尚可使用的年数
年折旧率=————————————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或者:
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1)固定资产的编码设置:在建立表格之前,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可以方便查询和日常管理。编码应当注意:①尽量简单。可以直接用流水号作为编码。②唯一性。每件资产都应有唯一的专用编码,保证不重码,只有采用唯一编码才能分别跟踪每件资产。减少的固定资产使用过的编码也不得重复使用,以方便档案信息管理。③编码尽量统一采用数字,不要混入字母、汉字和特殊字符,以便在利用计算机输入数据时,不必在文字与数字键盘之间切换,提高速度。
(2)核算表格设置及操作: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业务包括:增加、减少、折旧等。日常核算、管理需要建立一套明细账(卡片),增加、减少、折旧都在一个Excel工作簿上进行。
利用Excel处理,可以根据需要分别设立“固定资产明细”、“固定资产减少”“固定资产卡片”及“报表”四个主要表格。其中,“固定资产明细”相当于固定资产明细账,用于记录需要计提折旧和已提足折旧的在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少”用于记录报废、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等减少资产的档案记录。“固定资产卡片”相当于每件资产的卡片,便于查询明细和打印签贴。“报表”用于分类汇总、分配资产折旧费用,汇总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等数据,制作固定资产汇总报表。
第一,“固定资产明细”表:①表格设置: 依次建立以下字段:行次(A列)、编号(B列)、入账日期(C列)、入账凭证号(D列)、资产名称(E列)、规格型号(F列)、类别(G列)、用途(H列)、原值(I列)、残值率(J列)、预计使用年限(K列)、已提折旧月份(L列)、每月折旧(M列)、本月折旧(N列)、累计折旧(O列)、净值(P列)、使用部门(Q列)、存放地点(R列)、折旧科目(S列)、备注(T列)。也可以根据医院管理需要,增加或减少字段,表中首列为“行次”作用是,由于经常需要进行排序等操作,打乱原始数据排列顺序,按“行次”排序就可以恢复原始顺序。
②相关计算公式:每月折旧:Excel提供了直线法、双倍递减余额法、年数总和法等各种折旧方法的函数,在这里不必使用专门的函数。以最常用的直线法为例:
每月折旧=原值×(1-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2
在表中反映在M列,公式为:=I2*(1-J2)/K2/12
已提折旧月份: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已经提足折旧,本月是否应当计提,可以通过比较已提折旧月份是否小于预计使用月数,来判断是否应当继续提取折旧。从计算方法上看,采用的是:
已提折旧月份=[YEAR(折旧日期)-YEAR(入账日期)]×12+MONTH(折旧日期)-MONTH(入账日期)-1
其含义是:把折旧日与入账日的年份差乘以12,加上对月日期的月份差,再根据实际月份调整,计算结果为连同折旧计算月份在内的月份差,所以还应扣除1个月,才是已计提月数。
例如,某项固定资产入账日期2004年8月10日,计提折旧日期2007年2月28日,则:
已提折旧月份=[YEAR(2007年2月28日)-YEAR (2004年8月10日)]×12+[MONTH(2007年2月28日)-MONTH (2004年8月10日)]-1=(2007-2004)×12+(2-8)-1=29
如果是当月购入的固定资产,则已提折旧月份计算结果为-1。可以据此来判断是否为当月增加的资产。
例中,已提折旧月份在L列,公式为:
=(YEAR(报表!$B$1)-YEAR(固定资产明细!C2))*12+MONTH(报表!$B$1)-MONTH(固定资产明细!C2)-1
本月折旧:按照“当月增加当月不提,当月减少当月照提”的规则,根据已提折旧月份判断是否应计提折旧。
条件1: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不应提折旧。按上述计算已提折旧月份的公式,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已提折旧月份为-1,只有它≥0之后才计提折旧。
条件2:已提折旧月份小于预计使用年限×12,即未提足折旧,才继续提取折旧。
则公式为:=IF(AND(已提折旧月份>=0,已提折旧月份
其含义:如果满足上述两条件,则本月折旧=每月折旧,否则本月折旧=0。
例中,本月折旧在N列,公式为:=IF(AND($L2>=0,$L2
累计折旧:则累计折旧公式应该为:=(已提折旧月份+1)×月折旧
计提折旧,总有一些四舍五入的差异,考虑到计算误差、错误等问题,实际累计折旧数据与以上计算结果会有差异。因此,应当在计提完本月折旧后,复制本月折旧列的数据,利用‘选择性粘贴-数值-加“命令,将本月折旧额累计到累计折旧上。
例中,累计折旧在O列,没有公式。
净值:计算公式:=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例中,净值为P列,公式为:=I2-O2
③原始数据录入:建立数据表后,就可以把账簿数据录入表中。其中,月折旧、本月折旧、净值等字段可以计算得到,不必录入。需要注意的是,累计折旧是历史数据,必须按账簿数据录入。如果发现以前计提折旧有错误,最好在录入前编制凭证调整准确。每列只要在第一条记录输入公式,利用单元格右下角的智能柄下拉复制,就可以编制好所有公式。折旧日期应当统一引用“报表”中的折旧日期,即B1单元格,以方便维护。
第二,“固定资产减少”表:需要新建一个“固定资产减少”表,专门用来存放减少的固定资产记录,如出售、报废、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等。
实际操作中,只要从“固定资产明细表”中剪切减少的固定资产,使用“编辑-选择性粘贴-数值”,复制到“固定资产减少表”中,删除每月折旧、本月折旧等,加上减少日期、减少凭证号、减少原因等字段即可,这样减少不少的工作量。
第三,报表:在医院日常财务管理中,往往需要一份或几份综合报表,提供当月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的总额,并作明细分类。包括:①类别汇总:房屋建筑物、医疗设备、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②按折旧费支出科目汇总: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③按使用科室汇总:可以在成本核算中将折旧核算具体到使用科室。
汇总处理的方法可以利用SUMIF函数汇总。
第四,固定资产卡片:卡片可以按要求做成固定格式,并且加上一些修饰,利用VLOOKUP函数来实现查找和引用。
日常操作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和卫生改革的深入,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
1 存在问题及影响
1.1 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核算办法 第一,虚增固定资产资产总量。购置固定资产,不引起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化;固定基金的调整也只是净资产内部基金的一种调整。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基金并不是由其他的基金转化而来,而是净资产的一种虚增。这样就将原本不涉及医院净资产内部转移,只涉及医院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内部转移的经济运转形式人为地在医院净资产内部进行了再次转移,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净值不明,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出的净资产不能充分反映所有者权益,医院当期乃至全年的收支结余失实。第二,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虚增了净资产。按照规定,医院通过对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使固定资产的资本金额作为净资产的一种形式逐渐沉淀于医院之中,同时又将固定基金的金额保持不变,这样就使得同一笔固定资产对应的资本额同时在净资产项目中作了两次重复反映,并且计提修购基金时,只要不处置资产,即使所提修购基金的金额超过了固定资产原值,也会继续计提。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医院“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人为地改变医院的成本,随意调节“收支结余”。
1.2 资产减值 首先是固定资产减值,许多医疗设备在逐年使用中早已贬值,但只要未申报核销,资产总是在不断增加,造成庞大的账面固定资产数额与实际资产不符。其次是药品招标及国家降低药品价格政策的实行,使竞争加剧,未来市场的价格波动,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其他材料等库存物资存放在医院的减值风险加大。医院作为特殊行业,为了急救、维持医疗、教学和科研等特殊业务的需要,必须常年储备一定数量的周转物资,包括一些不常使用的、但存在有效期的物资。当这些变现能力差的存货账面价值低于市价时,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又不允许调整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反映成本价值,而非可变现净值,由此会带来存货的减值风险。
1.3 医院成本核算对象单一,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是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间接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这种分摊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因为医院除了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外,还担当着教学、科研的任务,目前医院会计制度简单将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不利于准确核算医院的医疗成本。同时管理费用作为医院的一项期间费用,内容、含义相当广泛,除了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外还包括为医疗、药剂、管理等部门的间接费用。如果简单按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势必造成医疗收支亏损,而药品收支结余数较大的现象,影响医院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使报表使用者无法得知管理费用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当医院为谋求发展,而进行融资产生的利息费用被分摊计入医疗、药品支出中时,医院筹资费用将无法正常反映。
1.4 医院财务报告不能完整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 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反映在医院财务报表的净资产中,它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即折余价值。医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形成医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越来越大,固定资产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出现账面上无法反映的现象。
2 建议
2.1 科目调整 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净资产科目核算。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每月增加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公用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增设“固定资产清理”,核算各种清理费用。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理预计各种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尤其是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出现可收回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设“财务费用”科目,把原“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 “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由“财务费用” 科目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增设“医疗风险基金”科目,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比例按月计提,并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