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全园工作意见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当前幼儿教师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柔性管理的出现为幼儿教师管理提供了新的向度。柔性管理符合幼儿教师的心理特征和劳动特点,有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是办好幼儿园的客观要求。幼儿园可以通过及时了解、满足教师的需求,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下放权力、实行民主管理等措施,实施柔性管理。
教师管理是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师管理工作的优劣决定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本主义哲学对包括管理模式在内的多个领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以尊重人为主要特征的人本主义思想日益受到青睐,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柔性管理成为幼儿教师管理的新向度。
一、现实的关照:幼儿教师管理的现状
在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各幼儿园突破经验管理模式,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制定出台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约束教师的言行,使幼儿教师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用科学管理理论对教师管理进行指导,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服从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考核与评价。应该说,这种管理模式对于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但是这种管理是通过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同等级的职权关系,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以管理者的职权影响力实现的。这种管理模式只注重政策的合法性,忽视人本性,缺乏情感性、权变性,淡化了幼儿教师作为有理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知识群体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潜在价值,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影响幼儿园办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的新向度:柔性管理的产生
一提到管理,常常有人会产生两种错觉:一是言必称西方,二是行必重刚性,似乎管理是西方人的“专利”,与东方无缘;似乎管理就是发号施令,我管你听。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有着深刻华夏文化渊源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上的崛起,包括美国和日本学者开始对东方式的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终于发现,在传统管理背后还有着一个广阔的领域——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产生的。知识经济产生于20世纪中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有三个主要特征:财富的来源是知识、团体协作意义重大、人的个性充分张扬。时代的特征要求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要能够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性,既能为团体的协作提供宽容和支持的环境,又能够满足个性充分发展的需要。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根据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采取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它强调“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满足了时展的要求,成为现代管理的新向度。
三、幼儿园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柔性管理虽然产生于企业管理的需要,但柔性管理作为时展的新要求,已经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作为幼儿园,因其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更应该引进这种管理思想。
(一)柔性管理符合幼儿教师的心理特征和劳动特点
幼儿教师的心理特征要求管理者实施柔性管理。幼儿园教师大多由性格各异的年轻女性组成。从性格上来说,她们有着感情细腻、争强好胜又极其自尊的共同特点。[3]从年龄上来说,她们大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一方面渴望实现自我,另一方面又面对着多重压力的矛盾的心理特征。如她们刚刚参加工作,还处在工作的适应阶段而社会已经给她们提出很高的要求;如何处理繁忙的工作与恋爱或家庭的关系等等。因此她们若想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管理者,如果能够及时地了解教师的情况,真诚地帮助她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尽量地满足她们的各种需求,即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多一些柔性管理,教师的工作可能做的更好。
幼儿教师的劳动特征也要求管理者实施柔性管理。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她们的劳动对象是一群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幼小个体。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因材施教,因而教师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自党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幼儿教育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幼儿园管理者不能把教师统的太死、管的太严。多给教师一些自主权,多给她们一些信任、理解与支持,以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发挥她们的创造性。
(二)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要求管理的柔性化
我国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从业感受不容乐观。北京师范大学梁慧娟硕士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公办、民办、集体办园、企事业办园、体改试点园等)的44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仅占37.6%。南京师范大学张玉敏硕士截取了上海学前教育网06论坛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11月1日上所发的有效帖子616份,对其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426份涉及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占69.2%;直接倾诉自己身心疲惫的有304份,占49.4%。同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束从敏硕士综合使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调查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成因。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安徽某地50名幼儿园教师,其中公办园59人、企事业办园8人、民办园23人。调查结果显示:50.0%的教师在工作中只能偶尔体验到幸福感。由以上可以看出,三个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一致的,即有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长期处于职业倦怠之中。
研究者发现,导致从业人员职业倦怠之首要因素——压力,往往直接来源于组织和管理。梁慧娟的研究也指出,与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相比,组织管理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最大。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危害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更会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最终的牺牲者”。所以,为了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对教师实施柔性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在管理中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尊重、宽容、激励,少一些训斥、惩罚;多一些柔性管理,少一些刚性管理,这对管理者是十分必意的。
(三)实施柔性管理是办好幼儿园的客观要求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的流动性较大,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一所幼儿园能否办出水平,主要看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幼儿园除了有良好的硬环境和优厚的物质待遇,还必须搞好软环境的建设,即要求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上更具人性化,尊重教师,爱护教师,合理任用教师,关心培养教师,使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起点高、进步快,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教师全体达到最佳的组织状态。
四、幼儿园实施柔性管理的策略
(一)及时了解,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尊重和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发其内在的工作动机,在全园形成一个尊重、合作、创新、和谐的工作环境。幼儿园应根据季节、节日的不同,在教职工中组织开展多种活动,以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嘲这既能增进园长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又能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幼儿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并处处关心教职工的处境。园长要尽量了解教职工的思想,了解他们情绪变化的原因以及他们的困难,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教职工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工作;教职工生病了,园领导要及时到医院探望慰问,使教职工真正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从内心对幼儿园这个集体产生归属感,从而激起教师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宽松和谐、安定团结、民主自由的人文环境是教师成长的有力保障,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重视个性培养,增强自主意识,重视人文素养的境界,加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力度,形成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开放、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将教师的利益冷暖放在心上,以诚待人,以情感人,营造和谐的、绿色的、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具体的讲,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要尊重教师。管理者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要明确管理任务。管理者不仅要尊重教师的人格,也要尊重教师的工作,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一定的“自由度”,有利于教师身心舒畅地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要加强沟通。沟通能增强相互理解,沟通能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沟通能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真正的感情,管理者想做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要适时地通过各种渠道让教师了解才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教师想什么、需要什么、工作生活有什么困难、对幼儿园的管理措施有什么意见,管理者要及时地去听取,主动的去收集分析。对教师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雪中送炭;对教师的合理要求,只要条件许可要尽量满足;对工作意见和建议,要注意吸收其精华,及时修订管理措施,改进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营造一个严肃活泼、民主平等的气氛,造就一个领导关心教师、教师支持领导的融洽环境。
第三,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教师产生一种归宿感和荣誉感,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领导具有正派、宽宏等优秀品质,领导和教师间要能够开展平等的对话,教师之间互学互帮,领导要以个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吸引、凝聚、号召、影响教师,使全园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寻找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多用欣赏的眼光接纳每一位教师,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当教师感受到尊重、信任、理解、关心、鼓励和爱护时,会增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会焕发出自强不息、发奋向上的精神,就会“士为知己者死”,在教育工作中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这就是所谓的“安人之道”。
(三)下放权利,实行民主管理
美国维萨公司前任董事长霍克先生说:“用制度代替人的判断,必然会导致自我退化的恶性循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对象由他律变为自律,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决定幼儿园工作的成败。管理者只有以广大教职工为主体,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才会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提高管理成效。
首先,还给教师上课的“自由权”。教育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幼儿教育更是如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行为需要更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我们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规定的过于细致与严格,那么教师就会慢慢丧失灵活安排、随机教育的能力,幼儿的活动与教师的教育进入僵化状态。因此我们应该把上课的权利还给老师,如教师有权制定本班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安排本班的教育活动;教师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幼教理论的指导下,可以灵活地选择各种课程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通过这些权利的下放,让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更能符合幼儿的需求,真正地成为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