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实训技能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增加实验实训课程,完善实验室管理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1.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重要性

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职业学校目前改革的重点也是加强实验实训工作。以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上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其最终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实验室在担负这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试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创建规范化的实验室,则显得尤为重要。

2.实验室现状

2.1实验室技术力量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验仪器设备短缺,实验场地少,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实验室设备更新和添置困难,造成了一些实验因仪器欠缺而无法开设,还有的十几名学生合用一台仪器,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也难以适应学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二是实验教师欠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再教育欠缺,同样影响实验的教学效果。

2.2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不当。

在实验教学中,大多数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学生也不重视实验课。在实验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不足,在实验课上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再作示范操作,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这样就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仪器构置缺乏科学性。

教材几经改版,部分设备被闲置,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投资效益差。一些需要的设备又因资金问题无法购置,造成了一些实验因仪器设备缺乏而无法正常开设,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降低了教学质量。

3.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及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因为它是协调和处理实验室工作的依据。如《实验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室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报废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另外还有仪器设备的借还手续,等等,从而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制度有了,但执行的力度不够也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使学生和工作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实验室管理的水平。

3.2科学购置仪器设备,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

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功能上科学”的原则与实验教学的需要,正确选择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在仪器购进后,必须分类、建帐,做到帐物相符。平时要加强仪器设备的清洁、维护、保养和管理。维修要记录故障情况及检修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仪器的性能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使用中尽量避免此类故障的发生,延长仪器的使用时间。

3.3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方面,应改变过去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的界限,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理论课教师进入实验室与实验教师一起担任实验教学任务,一起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实验室工作人员也要不断进取,不能满足于已掌握的实验技能,应积极学习,进行自学、听课或参加培训进修,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3.4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管理。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科书,在每学期初制定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然后根据教学计划排出实验课程表。定期检查、考核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紧密结合专业课,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实验技能。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建立由仪器使用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的基础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设计型和综合应用型实验构成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让他们感受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为了保证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优势,在实验室空闲时间对学生开放,做到只要有教师在,学生随时都可以到实验室做实验。这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提高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

3.5鼓励创新,促进实验室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采取制定相关政策和教改立项等措施鼓励创新。这里所说的创新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激励教师及学生自制和改进实验设备,以充分提高、锻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缓解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中资金不足的矛盾。学校聚集了各方面的人才,可通过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全校师生智慧和奉献精神,改进和提升现有设备,自制部分实验设备和软件。另一方面,鼓励开展新实验项目。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要使实验项目和科学技术发展同步,就需要不断增加和补充新实验项目,使教学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加强实验室管理,丰富实验室职能,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运行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于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2篇

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校长对推进家校合作工作丝毫不感兴趣,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在当前的价值与意义。也有的校长号称自己的家校合作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是通过访谈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的家校合作仅仅限于家校合作的浅表层次,并且效果也是流于形式。闵行区家校合作方面工作做得精细、缜密,但是也仅是在家校合作的浅表层次将工作做到了极致。也有的学校的家校合作进入到深度合作阶段,但仅仅是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势。可见,上海市的家校合作工作尚处于各校随意无序发展状态。眼观国内则发现,南京市早在2007年就已经在全市推行深度家校合作,山东省在2011年年底将在全省范围内完成深度家校合作工作;香港在2012年也将全部完成深层家校合作的推进工作;台湾的深度家校合作也是开展得有声有色,2012年3月,教育部发文要求各中小学深入推进家校合作。放眼国外则发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早在90代就已经开始了深度家校合作。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作为家校合作项目组研究成员,笔者认识到,中小学校长对于家校合作在认识上、态度上的一些误区对于推进工作是十分不利的。有必要对家校合作的内涵以及价值取向进行澄清,以便推进家校合作工作的进度。

一、明确“深度家校合作”的内涵

为推进深度家校合作项目,首要的工作是统一大家对家校合作的认识,让大家明确教委推进的家校合作是何种合作。因此,明确家校合作的内涵是前提。

1.家校合作的内涵与层次

家校合作主要包括家长为子女主动参加学校教育和学校为学生主动培训家长两个方面,其实质是家长参与学校事务。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学校的教育事务,一是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种,即抱着个人目的,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进行的参与和抱着为了大多数孩子的目的,为了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参与。根据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深度,家校合作可以分为浅层次家校合作、初步深入性家校合作、深入性家校合作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在家校浅表层次的合作中,重在学校引导家长参与和学生学习相关的活动,让家长充当教育者,强调家长应该配合好学校教育,这实际上是家庭教育指导,是传统的家校合作比较重视的领域。这种家校合作方式由于需要教师具有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知识体系与技能,而一般教师通常缺乏需要的技能,加上时间与精力的限制,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在实践领域也很少见。其次,家庭教育指导是一种封闭式的以学校为主体的家校互动方式,家长没有机会融入学校组织,是学校的局外人,这种家校合作不能引发学校管理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我们称之为表层合作。第二,在家校初步深入性合作中,家长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如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就自身经历给学生作非正式报告,或者学校利用家长资源开发相关课程。很多重视家校合作的学校目前都在进行这样的尝试。这个层面的合作中,家长的参与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小孩,而是为了更多的孩子,我们称之为“中度合作”。第三,在家校深入性合作中,家长为子女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家长与学校组织内成员一样可以享受决策权和管理权,且更多地是以学校整体的发展为出发点考虑问题,而不是只考虑自己子女在学校教育中的成长得失。在这种合作中,学校管理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我们称之为“深度合作”。家校合作的层次如下图所示。

2.“深度家校合作”的内涵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深度家校合作是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具体包括家长对学校重大事件的知情、家长参与学校重大事件的决策、家长对学校教育过程的监督、家长对学校教育结果的评价。

上海市要推进的家校合作是深度家校合作,即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目的是为了改革学校办学模式,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最终目的是提高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意义的校长应该澄清自己的模糊认识,端正态度;在浅表层次探索家校合作的学校应该及早转型到深度家校合作的方向上来。市教委将大力推进该项工作,校长们应该审时度势,及早将深度家校合作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二、提高认识,转变家校合作观念

家校合作是不是仅仅因为上级部门的推进才具有了被执行的理由?还是其本身就具有正当性与实践合理性?不认识到这一点,家校合作工作将陷入被表面化实施的境地,因此,澄清深度家校合作的理由是十分必要的。

1.从家长的角度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

学校教育权本质上是父母教育权的让渡,家长是儿童权利的自然监护人,国家是儿童权利的最高监护人。这就意味着父母教育权的转移不可能是全部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并不意味着父母教育权被剥夺。此外,学校教育的结果由学生家长承受,作为儿童监护人的父母有责任和权利维护儿童受教育方面的利益(包括学校教育)。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可分离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决定了父母参与学校事务的正当性。

其次,家长除了为人父母,也是社会的公民,监督政府行政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具有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政府运作的权利与义务,所以,父母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具有合法性。

因此,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学校应当改变过去面对家长时高高在上的态度,不要认为家长是学校的“配角”。学校首先要本着一颗平常心,改变“因为怀疑有问题,才要监督”的偏执想法,积极接纳家长“监督办学”。

2.从政府的角度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能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

目前,政府职能改革正在从“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型,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满意度,已经成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追求。提高服务的满意度的关键在于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因此,吸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创设家校合作的对话平台,使得家长可以对学校工作发表意见,有助于增强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可以提高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

3.从学校的角度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

现代学校制度是切实保障受教育者权利的制度,其核心是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的显著特点是服务意识的树立,以及管理模式的民主化、社会化、开放化。集权封闭型的管理模式忽视组织与外部非官方团体(如家长)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相互往来,认为学校应该尽量不受外界影响,倾向于把学校与环境的联系减少到最低程度。相反,民主开放型的管理模式则比较注重学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认为教育机构是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组织,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随时向社区展示自己的成就。可见,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既是现代学校管理的要求,也必将推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正规家校合作组织机构

目前,许多学校都设有家长学校或者家长会等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但是,这种家长会的召集人是高高在上的学校,一般在考试后举行,家长会俨然成为教师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的“告状会”和考试成绩的“新闻会”,是教师的“一言堂”。家长会内容狭窄且深度不够,交流渠道单一且缺乏连续性,组织机构不够完善,这种家校合作多流于形式。

因此,推进家校合作必须首先成立组织机构,使家校合作工作走上有序发展轨道。各区县教育局要建立、健全区域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成立全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管理机构,委派专人负责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管理、组织、协调工作。同时要求各学校成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人数为2人,1人为主席,1人为副主席。年级家长委员会人数为4人,一人为主席,3人为副主席。校极家长委员会人数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但人员结构必须包括: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并且家长必须是不同性别的孩子的家长。家委会成员由家长选举产生,以便于家长委员会真正为家长代言。并且规定学校的校务委员会中必须要有家长代表,家长代表的选举标准由家长们自己制定。

四、明确家校合作各执行机构的权利、责任的内容与深度

对于人类行为而言,无非是可以得到什么,必须付出什么,即权力与责任。因此,该项工作的推进必须明确相关组织机构的责、权、利。

1.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

对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而言,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新型家校合作的推进工作;其次,各区县督导室必须将学校的家校合作工作纳入学校督导、学校考核的范畴内。对于区级家长委员会管理机构而言,其职责是对全区校内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组织、管理。并且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及时处理学校家长委员会反映的各种情况。

2.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权利、职责

(1)家长委员会对学校重大事件具有知情权

学校向家长委员会提交书面工作报告,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委员会的报告工作。同时,学校应该及时将近期的教学、课题及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家长进行通报,使家长对学校的全面工作有及时而全面的了解。

(2)家长委员会对学校重大事件有建议权

在重大事件上,学校必须召开会议,听取家长建议,必须对家长的建议作出回应,该采纳的采纳,不该采纳的必须作出书面说明。家长委员会不满意学校的处理意见,可以向区级家长委员会汇报,由区级家长委员会决定最终处理意见。

(3)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具有监督权

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自己的组织结构,负责接收家长对学校工作提出的各种意见、建议,并负责与学校沟通。对家长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学校必须作出回应。

(4)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具有评价权

家长委员会有权组织家长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对于测评中满意度低的项目,学校必须作出回应。其中,每学年组织教师满意度测评为固定项目,必须实施,学校对那些满意度不高的教师的处理、整改意见必须提交家长委员会。

(5)家长委员会具有向上级家长委员会管理部门的报告权

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处理意见不满意,经沟通后仍不满意的,有权向区级家长委员会管理机构上报,有权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6)学校及校内三级家长委员会具有沟通信息的责任

学校应该具有校级委员会、校内家长委员会保持经常性联系的工作机制,学校对发现的各类问题信息、建议、意见及时沟通、及时汇总,及时作出回应。

3.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职责

(1)学校组织家长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

(2)学校为家长委员会提供办公场所

(3)学校是家校合作的主体,学校要同家长委员会一起制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章程、制度

包括学校向家长提交报告、通报学校教育情况的制度,学校接受家长委员会质询、建议的制度,家长对学校全面评价的制度,家长参与维护师生权益的制度,学校课程对家长开放制度,加强学校和家长沟通协作的制度。

(4)学校积极支持家长委员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3篇

一、校长制度管理理念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学校管理中,这个车头并不应仅仅是校长一个人,而是整个学校领导班子。要想在短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校长必须学会“借脑”,“借力”,强化制度完善理念,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理顺管理关系,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整合学校管理团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把校长从义务性劳动解放出来,使学校指挥系统和反馈系统畅通无阻,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除此之外,还要把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做到在管中理,在理中管,有效避免了“家长式”作风,“以罚代管,以奖代管”的现象。凡事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开创制度严谨、人情温馨、人心舒畅的工作局面。为学校的发展下良好的基础。

二、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人作为学校管理的对象,单靠制度约束是行不通的,校长在治校中还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目中有人”。就学生而言,学校制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每个学生看成不同的主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使学生获得自身个性发展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教师而言,学校管理要体现“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立激励机制,培养一支高效、优质的师资队伍。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工作做到“人心”上,营造一个被教师理解、关注、接纳和支持的宽松环境。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舞台,为教师能力提高和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校长“为师生服务”理念

要使学校教育科学的发展,校长必须改变自己的办学思想。首先要树立“服务师生”的办学思想,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校长的办学指导思想就应该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服务,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树立为师生的健康发展服务的思想。

其次打造“服务型校长队伍”,要想实行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打造一支“服务型校长队伍”,一是建立学习机制,让校长既能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改革动态,又能增强服务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考评机制,考评中既要注重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考核评价,还要考评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三是建立交流机制,在考评结束后,必须对校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以促进办学思想的交流,办学行为的交流,实现办学经验的取长补短,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服务型校长团队。

四、校长要学会与教师沟通的管理理念

沟通是学校管理一缕温暖的阳光,校长加强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更好的解决学校发展与管理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校长沟通要坚持真诚和平等,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只有善于与教师沟通的校长才能让教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沟通交流时要认真记录,既尊重了教师,又便于整理分析问题和建议。

其次,沟通要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书面征求意见、全员沟通、会议沟通,沟通还要及时议事反馈。不管是学校采取的任何沟通方式搜集和征求的意见,校长要及时进行归纳、疏理,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及时召开班子会,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逐一的研究,将征求来的建议、问题,及时形成书面议事报告反馈给教职工。

总之,有效沟通是学校干群关系的剂,是教职工参加学校管理的兴奋剂,也是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融合剂。因此可见校长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意义是深远的,能有效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校长的自我管理理念

校长自我管理就是校长个人行为要规范,办事要公正,决策有根据,处理问题有尺度,发生偏差及时纠正,碰到困难迎难而上。首先要自觉履行职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公正谋事的工作作风,发扬民主,讲究领导艺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工作中实事求是,待人宽厚,用一颗包容的心与人合作共事。

总之,具有现代管理理念,既是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树立品牌的需要。因此,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课程的不断改革,只有校长具备了现代管理理念,就能更好地面对这一挑战,进而引领教育的不断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生为本;学校大计,校长为魂!管理理念是校长的灵魂。无数事实证明,校长的理念决定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好的管理理念,会打造一支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注重学生的培育核心素养,办出一所名校。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说:“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作为学校发展的设计者、指挥者,一定要加强学校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能,引领教育科学发展。

一、校长制度管理理念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学校管理中,这个车头并不应仅仅是校长一个人,而是整个学校领导班子。要想在短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校长必须学会“借脑”,“借力”,强化制度完善理念,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理顺管理关系,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整合学校管理团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把校长从义务性劳动解放出来,使学校指挥系统和反馈系统畅通无阻,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除此之外,还要把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做到在管中理,在理中管,有效避免了“家长式”作风,“以罚代管,以奖代管”的现象。凡事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开创制度严谨、人情温馨、人心舒畅的工作局面。为学校的发展下良好的基础。

二、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人作为学校管理的对象,单靠制度约束是行不通的,校长在治校中还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目中有人”。就学生而言,学校制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每个学生看成不同的主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使学生获得自身个性发展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教师而言,学校管理要体现“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立激励机制,培养一支高效、优质的师资队伍。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工作做到“人心”上,营造一个被教师理解、关注、接纳和支持的宽松环境。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舞台,为教师能力提高和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校长“为师生服务”理念

要使学校教育科学的发展,校长必须改变自己的办学思想。首先要树立“服务师生”的办学思想,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校长的办学指导思想就应该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服务,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树立为师生的健康发展服务的思想。

其次打造“服务型校长队伍”,要想实行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打造一支“服务型校长队伍”,一是建立学习机制,让校长既能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改革动态,又能增强服务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考评机制,考评中既要注重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考核评价,还要考评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三是建立交流机制,在考评结束后,必须对校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以促进办学思想的交流,办学行为的交流,实现办学经验的取长补短,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服务型校长团队。

四、校长要学会与教师沟通的管理理念

沟通是学校管理一缕温暖的阳光,校长加强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更好的解决学校发展与管理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校长沟通要坚持真诚和平等,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只有善于与教师沟通的校长才能让教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沟通交流时要认真记录,既尊重了教师,又便于整理分析问题和建议。

其次,沟通要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书面征求意见、全员沟通、会议沟通,沟通还要及时议事反馈。不管是学校采取的任何沟通方式搜集和征求的意见,校长要及时进行归纳、疏理,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及时召开班子会,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逐一的研究,将征求来的建议、问题,及时形成书面议事报告反馈给教职工。

总之,有效沟通是学校干群关系的剂,是教职工参加学校管理的兴奋剂,也是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融合剂。因此可见校长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意义是深远的,能有效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校长的自我管理理念

校长自我管理就是校长个人行为要规范,办事要公正,决策有根据,处理问题有尺度,发生偏差及时纠正,碰到困难迎难而上。首先要自觉履行职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公正谋事的工作作风,发扬民主,讲究领导艺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工作中实事求是,待人宽厚,用一颗包容的心与人合作共事。

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家长参与 学校管理 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60、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上升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层面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我国,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家长对学生除学习之外其他事物的关心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开始了初步的行动,慢慢步入了正轨,同时这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重要方面。

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当今的学校管理中,更多的是强调学校内部的管理,也就是说注重学校内部的管理人员,包括校长、行政人员以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日常管理,而忽视了影响学校发展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比如家长的作用、社区的作用等,而在这其中,家长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相关者,其作用已经被低估,甚至被忽视。在现代的学校管理中,家长更应该从幕后走到台前,逐步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

(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西方国家学校中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经验的探讨、学习和借鉴以及结合本国实际对其进行的相应探索,我们得出:我国目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看到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说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家长学校,部分学校还设立了家长委员会,以便使家长与校方进行更好的、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对校方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进行主动参与和监督,并且很多家长的参与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但这些现象还只是个别学校存在,甚至只停留在表面,这说明目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二)目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性缺失

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绝大部分家长都抱着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和理念,尤其是在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今天,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不遗余力、想方设法的为孩子选择重点学校,哪怕是增加经济支出也在所不惜。但是当子女进入学校学习后,很多家长为他们支付了相应的教育费用之后,就抱着一种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态度。由这种理念所引发的结果就是只关注孩子最终学习的产品和回报,比如说期末成绩、得奖次数等等,很少甚至几乎不参与到子女学习的起点和过程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众多,除了家长的日常工作比较忙,社会交际比较多,家长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要求不够迫切,不够主动,对学校的教育抱有太高的期望值,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出问题就不会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询问近况,归根到底,就是家长主动参与的主体性缺失。

2.校方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作为校方,可能考虑到家长的知识背景不同以及平时的时间安排等因素,虽然表面上在规章制度中明确提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但在实际过程中,并没有相应的做到制度保证,具体来说就是没有固定的时间段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即使部分家长真正参与到管理中来,其在管理过程中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校方反应不够及时,甚至冷眼相待,不予理睬,也极大地挫伤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部分家长本着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和对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对学校的方方面面进行详尽地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宝贵的建议,但是对于校方来说,如果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形象,自以为自己是权威,而不是与家长进行平等、相互尊重的交流,最后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的采纳和处理,甚至没有给这些家长以明确的答复,使家长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这将严重影响了家长继续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3.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难以保证

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问题是我们在学校管理别关注和强调的话题,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也不例外。而在目前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家长参与途径的单一、家长参与的内容单一以及部分家长提出建议后学校不予及时答复、讨论与采纳等问题都使得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难以保证,对此,我们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问题提出了质疑。

首先,家长参与的途径表现为单一性。从目前来看,家长学校仍然是家长和学校进行联系沟通的主要途径,而家长学校往往活动时间比较少,一学期基本上1~2次,甚至在某些学校只是一个摆设,流于形式或者是应付上级检查而存在的。而在形式上主要是校方的一言堂,内容上主要是向家长传授如何教育子女,包括学习上和生活上,没有走出原来家长会的模式,在活动方式上,主要也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大部分家长只是作为倾听者,而没有得到真正的交流和发言的机会,是“满堂灌”的模式,没有真正起到家长和学校真正沟通的初衷和目的,甚至在很多学校存在着家长学校名存实亡的状况。

其次,在家长参与的内容上表现为单一性。家长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仅仅限于关心和询问子女的学习成绩、学校表现等,而且与老师交流次数甚少,而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平时只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孩子有问题了才想起来通知家长,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然后要求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等,平时根本没有做到与学生家长的定时沟通,造成了很多工作上的被动,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二、人文关怀下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策略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家长参与氛围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为更好地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必须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现代管理学认为,学校内良好的人际氛围,不仅直接影响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和热情,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效率,随之而来就影响着师生的成长和发展。因为对于家长来说,是学校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一支特殊的群体,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在群体中获得认同、尊重、关爱和归属等情感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状况深刻地影响着家长的参与态度和积极性。

因此,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在规范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从而使之更贴近家长,更符合教育回归到人文关怀中去。

(二)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在西方,很多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利用法律固定下来,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用立法的形式保障权利的正常实施。在美国,许多中小学为学生制定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求达到有效管理学生的目的。比如,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而校方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对学校的建议与意见,参与对学生的管理。西班牙《宪法》第27条第7款就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家长、教师,适当情况下也包括学生,参与所有靠行政部门以国家公共基金维持的、其确立符合法律程序的教育中心的监督和管理。另外,英国的《泰勒报告》、《1980年教育法》等都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非常明确的关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各地方的相关政策规定也很少涉及到本项内容,给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施和推广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麻烦。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市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对已有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重新的修订,明确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权利和义务,这样在法律层面上保证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三)学校管理层应落实家长所提出的建议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并不是学校管理的灵丹妙药,也不能指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学校中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也就是不但要看到其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变化,更要看到带来的弊端和问题,比如说很多家长想参与学校管理,但是不肯承担责任;还有些学校的家长参与停留在表面化,而并不是实质性的参与,有作秀的成分存在;另外,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虽然在管理和决策中注重了民主,但学校的运作成本在无形中增加了,而且带来了决策的滞后性,影响了管理的效率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任何新的理念都要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天平,孙孝花.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角色的嬗变[J].教育研究,2007,(06):78-82.

[2]陈如平.美国教育管理思想史[M].海南出版社,2000.

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5篇

转变管理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中学校长必须与时俱进,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学校管理之路。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灵魂人物,决策、执行的统筹者,首先思想上要成为学校的精神领导,这就需要其不断学习,不断的优化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结构。唯有如此他才能根据丰富的理论经验,结合实际对学校管理进行合理的改革实践。

其次,对于中学校长而言,除了提高综合素质以外,还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所谓的决策能力提升,关键之处在于校长要足智多谋,要多思考,多想点子、办法,合理的运用一切资源,深邃的洞察国家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领导学校的改革实践。

中学校长还需要放远目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决策指导,不能狭隘地只看到眼前,切忌盲目跟风,或鼠目寸光,或畏头畏尾,或急功近利。学校教育管理涉及范围较大,校长要听取师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去粗取精、去伪求真,获取真实有效的建议,确保决策方针真实可靠,满足众人的需求。

创新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学管理采用的依然是科层制度,即“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体系,由校长领头,层层下划的管理体系。在科层管理制度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行为对上级负责,最终对校长负责。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层制度的学校管理也不例外。这种对上级负责的金字塔式体系,重点强调的是上下关系,而忽视了平行之间的沟通,长此以往,科室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会对校长的全面学校管理造成一定阻碍。为了加强各阶层平级间的沟通交流,校长要建立学习型的学校扁平化结构,它与科层制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扁平结构更加自主,打破了森严的隶属关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系,同时彼此间的互动合作更加频繁,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很好地达到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活动空间也更广。

当然,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育管理的一大重点就是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中学校长除了要建立内部管理体制外,还需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加教师管理,优化教师队伍

首先,校长需要全方位了解不同教师的特长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工作,既便于提高新晋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让骨干教师发挥所长,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尤其是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上,要对症下药。

其次,以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标准,激发教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

最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校长及领导班子要适当制定一些惩处措施,对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师给予一定惩罚,更好地激发教师无穷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以人文本,倡导科学管理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纷纷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都是将校长领导、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存在,这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矛盾,为了顺应发展,校长要及时调整,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

首先,为了有效地改变学生对校长高高在上的错误认识,校长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接触、交流,听取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感受及意见。校长可以根据这些意见掌握学校教育管理执行情况,不断地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校管理环境。

其次,校长毕竟是一校之长,身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高层人员,除了适度亲近学生、教师以外,还是必须树立自身的威信,以便得到教师与学生的认同。同时,校长更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师生的言行举止。

最后,学校教育管理是对当下学校情况的总结分析,对未来发展的引导思考。学校是全体职工人员、学生共同生活工作的地方,因此管理工作应当调动众人积极参与,集合大家的创造性想法,共同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