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建设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专升本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下的新型策略,旨在增加学生接受再教育机会,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增加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率。专升本趋势下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注重学生由专科到本科可能产生的陌生感、注重时代意义、注重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原则,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专升本 动漫专业 设计与制作 教学体系 构建

专升本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专科学历的学生升读本科学校或专业,开展继续学习和专研的考试制度,为专科学生提供了专业等级提升之路,有效解决了当前社会人士本科学历问题。一方面,自改革开放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强劲,现阶段全国已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大专毕业生,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岗位对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上升,部分用人单位对员工提出了限期取得本科学历的要求,愈来愈多的专科毕业生强烈渴望获得更高学历,以增加其岗位竞争力。另一方面,动漫专业在我国与其他专业比起来,起步较晚,课程设置尚有欠缺,亟需从实践环节中进行发展和完善。而动漫本身又是一种时代性的表现艺术,需要与时俱进,且实践性较强。所以,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升本”发展趋势必不可免,而这一改革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亦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在科学研究的基础探索出创造性的方案。

(一)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专升本过程中的特点变化

1、课程的专业性增强

就普遍教学而言,本科段的课程教学相较于专科段而言,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旨在培养能力更高、知识面更广、理论性更强的高端人才。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专升本”之后,其教学内容和特点也同样遵循这一客观规律。从教学广度上看:专科课程的设置主要限定于动漫、美术、几何、信息技术和社会基础先进理论方面,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中等水平的设计人才,对本专业技能和理论较为重视,且主要是注重对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比如:平面设计、人物造型基本塑造、色彩和轮廓及前后期制作等方面。对其他信息的传播和周边知识体系的拓展有所不足。在“专升本”之后,除了开设传统科目的深入教学之外,还着重对漫画艺术发展史、社会文化进程、风俗习惯、民族特色以及在本专业内的创新技能和思维的培养,其课程所开设的科目增多,知识的覆盖面增大。从教学深度来讲:在专科教学的基础上,又将传统的部分性对笼统的科目进行了分解,继而形成一个新的分体系;注重对学生深入探知和创新能力的塑造。这比较专科段教学而言,更加程序化、系统化,同时也将一些重要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延伸讲解。因此,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和吸收这庞大的知识量,投入更多的精力将细分的知识结构在脑海中形成网络体系。而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要求教师具备更为专业的能力(动漫专业素质、教学素质)。

2、实用性和时代性因素的影响

首先,动漫设计与制作可以说是一门新型的社会实践技能,不管是设计阶段的素描、上色、整体规划等,还是制作阶段的图文处理、动画制作、配音、3D加工等,都是为了将艺术或文化内容通过“动漫”这一载体表现出来,在形式上和程序上均具备一定的新意。其次,学生“专升本”的目的是加强自身的岗位竞争力,以期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或部门逐渐转变了单纯地看员工学历的观念,开始注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加上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开发用时越少,越能够实现企业更大的盈利。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专升本,即是为了深入学习动漫设计与制作的操作技能,在实践能力上获得质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传授学生实践能力是满足学生求学愿望的主要手段,而教学效果越好则越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专升本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据相关统计显示:在我国,数字动漫设计成为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数字媒体才刚起步。现在全国动漫从业者不足1万人,只及韩国的1/3远远不能满足国产动漫业对人才的需求。据北大方正影视游戏动漫机构有关人士称,从动漫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影视动漫人才总需求量至少在15万人以上,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大约在10万人,但目前全国共有90多个高校开设了动漫专业,每年本、专科毕业人数稀少,人才缺口较大。基于这一行业现实,国家正在加大统筹力度,对动漫专业教育进行建设,在师资力量、经济投入、制度革新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侧重,为动漫教育提供了相当的助力。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专升本教育在获得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因为社会需求的变动而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1、机遇:(1)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国家制度的保障,特别是教育事业普遍推行“专升本”模式,为动漫专业开展“专升本”教育提供了机会,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础。(2)社会需求的增多,推动了动漫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既能够从生源上保障大型“专升本”教学改革的开展,又能够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增加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3)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诸多新型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为动漫专业深入教育提供了技术和理论上的支持,不但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2、挑战:(1)传统动漫教育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一方面,由于我国动漫教育起步较晚,教学体系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动漫设计和制作本身实践性比较强,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和实践环节的设计能力等要求较高。(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背景下,社会岗位对动漫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增加动漫专业的学生人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逐渐成为了当前动漫教育事业最需要解决的难题。(3)鉴于动漫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差异性,应当设计出专门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一创新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专升本趋势下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1、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保障和引导性条件,合理、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约束个中环节,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首先,要从教育主管部门入手,分层贯彻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要求,将动漫教学创新发展放在教育重点改革目标中,在动漫教育工作评价中纳入“专——本”教学改革发展成效标准,既从方向上对教学创新发展做出指导和规范,又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学校进行自发式教学创新发展。其次,学校要响应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渠道,比如,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建立专门的教育工作小组等,统筹校园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活动,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其三,教师应当对学生有直观、统一的了解,在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下,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自觉学习能力和自动优化能力为主,建立起较为科学的班级管理机制,比如组建优秀的班委,充分发挥班委能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又如,引导学生组建讨论小组,让各小组之间进行动漫设计与制作技能的良性比拼。同时,教师还应当联系学生,建立起快速、及时、真实的信息反馈渠道,便于教育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如此,建立起主管部门——学校——班级三位一体的综合——分层管理制度,为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要合理规划校园财务资源。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校园教育工作机制合理运作的第一要件。除了要建立长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外,还应当加强对学校财务人员素质的建设工作,保障财务人员道德水平和财会专业技能的优越性,以此保障学校财务资源的有效分配,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提供斥资助力。二是要为完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配套设备,在资金支持的保障下,应当将校园教学与社会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添置、更新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设备、动漫实训功能设施建设、校园信息化网络建设、图书馆时代新功能的完善等,保障动漫设计制作专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三是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加强学校工作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培养,使其人际交往能力获得提高,并且能够深入社会,联系并获取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资助,以此充实校园经济来源。(2)与校外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动漫教学与企业实习相结合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3)合理利用学校周边市场资源,建立校园动漫企业。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学校的自给自足,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和财政压力。

3、开展多种教学模式

新课标要求:“将本学科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学生的实践整合课程体系。”动漫教学是我国的新兴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经过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总结和发展,我国动漫教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传统模式的动漫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的知识积累需求,当前的专、本科动漫教学仍然相对滞后,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改进。

(1)实践性教学,即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在课堂上开展互动、练习、讨论活动;在课外积极开展诸如技能大赛或专业理论讨论、现场作品创作与展览等。(2)多媒体教学。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本就与计算机是密不可分的,除了手工创作之外,包括3D成像处理、音频字幕配合、动画画面设计及其他前期制作和后期包装、加工等环节,都需要用到计算机技术。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些都需要用到多媒体技术。(3)探究式教学,即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动漫知识体系进行层层分解,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主学习。(4)兴趣教学。“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不但应当归还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还应当增加自身教学用语的幽默性,构建活泼、民主、有趣的教学环境。(5)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使不同风格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能够间插开展,以多变的手段带给学生新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创新评价方式

一方面要实现定时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应当建立定期评价制度,比如以学期、学年为时限,对一段时间之内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性的对比分析,科学掌握学生在“专升本”之后的适应情况,对本科学段知识的接收能力和效果,以及其思想状况和学习态度等。教学活动是动态发展的,如果单单执行定期评价,则不能对教学细节进行把握,要想对教学活动进行整体了解,得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结果,就必须开展动态的“跟踪式评价”,以便最快速最直接地了解教学进程中的各种情况。另一方面要实现专门评价与广泛评价的结合。专门评价,即针对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等单一的元素进行深入评价,以独立的眼光对其进行审视。广泛评价,即发动所有的教学参与者和社会群体,将教学效果、态度等纳入评价对象当中,开展多种形式、多种过程的评价活动,争取对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此外,还应当注重将评价结果与奖励机制相结合,保证评价对教师能力提高作用的实现,促进教师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四)总结

专升本趋势下,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体系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改革。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努力探求漫画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本质,以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为规范和导向,实现科目教学的升级、课程教学的升华。当前时代是一个多种元素集聚发展的时代,人文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对人类社会影响较大,因此,动漫教育在与时俱进的过程当中,必须做到对人文因素的注重,除了培养学生专门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当矢志不渝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正确地塑造,力求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动漫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 锐 浅析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中国成人教育 2011

[2] 王云虹;刘明玉 关于高校动漫专业教育现状的思考 大家 2011

[3] 高建华 高职动漫专业建设改革实践与探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4] 沈海晖 基于就业视角动漫专业教育创新的思考 中国成人教育 2010

[5] 麦结新 基于造型设计的《动漫平面构成》教学研究 装饰 2012

[6] 农德昌;曾恺;刘小年 论高职创意类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动漫专业为例 中国成人教育 2008

[7] 盘剑 中国动漫产业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 文艺争鸣 2010

[8] 胡拥军 针对市场建设全方位应用型高职动漫专业的探索 大家 2010

[9] 浅析高校影视动漫艺术人才培养 李洁 大家 2010

课题号:XJK012CZJ118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建设;基层政府;角色定位

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基层政府角色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生活体[1]。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1]。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基层政府角色存在的问题

1.基层政府角色的“越位”

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超越了其本来的职能和权限,是超职责、超权限的行政过程。重视基层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基层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大包大揽,把行政权力过多地运用到城市社区建设中。比如许多地方政府把对居委会的指导责任变成领导责任,并直接任命居委会的有关工作人员,直接管理居委会的日常活动,直接组织和承办了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公益性慈善活动、志愿者活动、科普活动等。同时,政府还将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作为依附于政府身上的附属单位和下属单位,并且直接干预他们的自利。

2.基层政府角色的“缺位”

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对社区建设行政实践中未能扮演好自己管理者的角色。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多数的基层政府及其官员不懂得、不习惯或不善于对居委会、志愿者协会和业主管理委员会等社区居民的自治性组织进行政策上的指导;二是城区基层政府对非政府、非盈利组织等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的培育还不到位,一些政府官员已习惯于“以政代社”,直接包办代替许多社会事务,而不懂得自己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培育社会及其相应的组织力量[2]。

3.基层政府角色的“错位”

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混淆了工作的主次和轻重,特别是把社区的社会建设当作经济建设来抓这都是基于“经济是政治和社会的基础,没有繁荣的区街经济,就谈不上正常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认识。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下,经济的发展包括城市区街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都不是政府的主要任务。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基层政府角色定位

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目标角色应定位于引导,而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和向社区提供强而有力的资源和政策支持[2]。具体而言,政府在新阶段社区建设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主要可以归结为:

1.基层政府是城市社区建设的宣传者和倡导者

受到长期以来的“大政府,小社会”关系模式的影响,社区中的民间组织还不发达,有关组织仍然缺乏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但基层政府要相信,社区普通居民存有需要合作的强烈愿望,所以明智和切实的行政管理应当利用这种愿望[3]。基层政府在新阶段应充分运用大众传媒等多种手段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创造有利于社区建设的舆论氛围,培养和提高社区居民、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对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实现现代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2.基层政府是城市社区建设规划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社区建设需要经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步骤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强调社区建设的系统性[4]。在社区建设规划中,基层政府必须高瞻远瞩,统筹安排,必须认识到,社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居民需求也各有不同,因此社区建设规划也应该各有特色,这就要求基层政府把贴近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作为强化工作的着眼点,将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为社区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服务,以社区居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为工作的出发点[5]。基层政府只有在深入调查研究和了解各类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指导和规划,并积极引领社区建设向前坚实迈进。

3.基层政府是城市社区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

无论何时,社区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尤其在进入新阶段,政府更要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政策规则为社区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有助于“大社会”的形成以及居民自治的实现。比如,基层政府应该建议上级政府通过立法确立社区各社会组织、团体的法律地位,明确各社会组织、团体的职责、地位和功能,为各社会组织、团体提供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加速社区服务产业化、下岗和失业职工再就业以及社区内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等,尽量满足社区本身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制度参照需求。随着社区建设进入成型阶段,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团体以及非政府组织开始良性运作,基层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影响会逐渐减小,不再起领导作用。而此时的政府更多的是扮演监督者的角色,为社区建设中许多重要环节进行监督,确保社区建设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4.基层政府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支持者和协调者

社区建设是一个不断延续的长期过程。在此过程中,基层政府始终应该是社区建设坚定的支持者,要坚信通过得当的方法和合理的措施,实现诸多转变,即:从少数人对社区建设的支持转变为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支持;从依靠外援转变为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从社区内部组织不太合作转变为充分合作等等。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同个体居民之间观点和意见上的不统一和不一致。这时,基层政府就需要从绝大多数居民的意愿出发,维护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充分利用其权力的公共性以降低因意见的不一致而造成的社区居民之间达成协议时可能花费的更高成本。其协调角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基层政府是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协调者,包括协调社区内存在的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和中介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基层政府还要协调各类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新时期的社区建设需要辖区内最广泛的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并使他们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因此,基层政府主要担当协调角色,理顺各行各业极其与居民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社区。

总之,必须认识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关系模式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以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最为关键,因此,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积极因素和独特作用,保证基层政府对社区内各类组织能够进行有效地制约和监督,保证居民的愿望和要求能够得以表达,保证居民的正当权益能够得以维护,保证社区的各项工作能够合法合理。只有通过基层政府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促成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充分合作,才能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合理的社区治理结构,才可能真正实现社区的有序建设,逐步推进社区从“管理”到“治理”的发展和转变。

参考文献:

[1] 曾伟、罗辉.地方政府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 周运清.城市政府进工作社区与执政能力创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4] 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为落实人事部、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精神,推动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在*市民政系统顺利实施,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定于4月下旬在*市举办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民政部培训中心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具体教学事务委托*市民政局组织人事处承担。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发挥民政部培训中心在全国社会工作教育和职业化进程中的优势作用,整合民政部培训中心和北京高校的优秀师资,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对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与辅导,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与串讲,为考生通过考试奠定基础。

二、培训对象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民政企事业单位、街道(乡镇)、社区从事民政工作并符合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

三、培训时间

4月21日开始,5月底前结束,具体培训时间、地点、班次请登录《**网》查询。

四、培训内容

1.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包括:非营利机构管理与经营、志愿者管理、社会工作中的公共关系等内容)。

2.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工作模式、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救助政策法规、婚姻家庭政策法规、优抚安置政策法规、社区建设与管理政策法规、民间组织与慈善组织政策法规、社会保险政策法规。

4.案例分析,方案设计,模拟考试训练,试题讲评。

五、培训师资和培训方式

来自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及北京高校多年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实务研究的专家授课。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细化,帮助考生理清知识要领与脉络,传授良好备考方式,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六、收费

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班收费标准:助理社会工作师480元,社会工作师680元。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互补性;终身体育

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优势与不足

1.1 学校体育的优势与不足

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受益奠定基础。学校体育是与德育、智育、美育相配合的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来深受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教育法规对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及经费也有明确的规定,可以保证学校体育的顺利开展,并且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有专职的体育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教育。其不足之处在于学校体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教学班为单位上课,尽管教师会因材施教,注意到个体差异,但必然是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试项目,统一的考试标准,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1.2 社区体育的优势与不足

在空间纬度上,社区体育将体育活动由学校延伸到了生活区,具有活动范围的区域性、活动设施的公共性、活动组织的民间性、参加活动对象及内容的广泛性、运动负荷的适应性。与学校体育相比,社区体育将体育活动的期限由学生的学习期扩大到了余暇时间,但是社区体育更重视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满足,形式多样,没有强制性。

基于以上论点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空间维度上,学校体育的作用力一般仅限于学校,社区体育则将体育的作用力延伸至锻炼者的生活区;在时间维度上,学校体育仅限于学生的学习期,社区体育则将期限扩展到余暇时间;在价值维度上,学校体育仅通过制度化作用于学生,社区体育则通过非制度化的体育,促进人们身心的和谐发展,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而学生、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形成正是由这三维结构来支撑。

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

2.1 学校体育是开展社区体育的基础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主体是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社区成员,青少年儿童通过学校体育能够掌握必要的基本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为将来能够独立、自主地参加社区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作用表现在:(1)现代社会中,从事社区体育活动的主体都必须经历学校体育的教育过程。(2)学校体育可以为青少年儿童打好身体基础,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形成正确的姿态和掌握基本生活技能。(3)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初步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2.2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而社区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2.2.1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思想的出现与终身教育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和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有密切的关系。终身体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意义在于在限定的教育阶段里,培养学生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独立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将日益改善,体育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中,过多地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近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走上社会后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功能和价值。

2.2.2社区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首先,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项目众多,灵活生动,自我选择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情感体验。其次,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终身体育兴趣的培养,有赖于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和取得成功与满足的情感体验,以及体育特长的形成。最后,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依赖于终身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相对于学校体育来说,社区体育活动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和自主性强的特点,使得学生较为容易地坚持活动。

2.3 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补充

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学校体育的补充。学生不但要参加校内的各种体育活动,而且要参加校外的体育活动,任何一个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是社区成员之一,因此社区体育是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社区体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强了学校体育与社会相互联系,有利于树立教育社会一体化的观念,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新格局;其次,有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尊师重教新风气的形成,有助于学校体育内容的更新,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更加贴近;第三,社区体育的开展有助于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知识、信息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因此,学生通过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可弥补学校体育运动的不足。

2.4 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做出贡献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区体育有“三难”――缺少设施、缺少专业指导人才、居民参与率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紧紧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学校。学校内拥有大量的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这些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能较好地解决社区体育专业人才急缺的现状。开展社区体育的另一个难点是体育活动的场所不足,而学校又都具备一定的体育设施,尤其以大、专院校的体育设施为最好。只要进行适当地投资和管理,在搞好学校体育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区体育的设施场地缺乏的问题。另外,学生是社区体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参加,将给社区体育活动注入新的生命力,促使社区体育朝“轻松、愉快、活泼”的方向发展,活跃了社区体育。

3、结语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关系,是我们落实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参与体育活动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必将伴随社会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增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摆脱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束缚,将大众体育纳入社区建设,借助学校体育的力量,大力推进社区体育的发展。这既是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社区建设自身的需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大众体育发展道路。从体育事业的发展来看,社区体育是大众体育的基点,抓好社区体育就抓住了大众体育的关键。从社区建设的自身来讲,社区体育不仅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具有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要把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作为体育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克宏.社会科学大词典[Z].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301.

[2]黎熙元,何肇发.现代社区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从实际出发,公、检、法、司各单位要充分考虑全面接收与现实条件的关系,加强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机构。按照“一个不漏,一个不错”的要求,公安局要对全县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排查摸底,健全信息库,确保数据准、底数清、情况明,打牢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司法局要积极准备接收工作,对全县的社区服刑人员加强日常管理。检察院要加强执法监督,使社区矫正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要着眼中心任务,大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要坚持“重在矫正”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好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社会帮扶的社区矫正工作任务。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政法委、综治委要加强组织指导,协调督促检察各项制度的落实。把社区矫正工作列入政法综治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要把社区矫正列入综治工作的年度考核中,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

人民法院要依法充分适用非监禁刑罚和非监禁刑罚执行措施,尝试开展社区矫正审前评估,在审理中对可以适用社区矫正措施的案件,在判前加强与社区矫正办公室联系沟通,并将有关法律文书及时抄送司法行政机关。

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监督,积极介入社区矫正工作的所有环节。要把好法律文书关、执行监督关、释放解除关。发现有违法情况时,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检察建议,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进行。

公安机关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主体。要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对脱管、漏管等违反社区矫正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依法采取惩戒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依法采取必要的治安处罚措施。对重新违法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对所有移交衔接工作,做到矫正对象、法律文书、档案三者齐全,缺一不可,保证社区矫正移交衔接关口的顺畅和监督考察关口的严格。

司法行政机关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主体。要切实履行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职责,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要主动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部门联系,建立工作联系制度,落实日常监督、教育管理和帮扶措施。司法所与派出所要确定社区矫正工作联络员,进行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司法行政机关每季度与当地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进行一次社区服刑人员数据对比,数据不一致的,要及时核实查找,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在交付执行过程中不脱管、不漏管。

民政局要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范围,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财政局要妥善解决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建立社区矫正经费全额保障制度。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公用经费保障范围,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并根据当地财力情况和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需要,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的动态保障机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为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积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并指导就业。

编办要对社区矫正工作所需机构及人员编制予以支持。

三、着眼安全稳定,全力筑牢安全防范基础。

按照社区服刑人员衔接管控要求,进一步落实社区服刑人员判决(裁定、决定),入矫教育、材料移送、人员衔接、情况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做到见人见档、人档齐全,及时交付,不留疏漏,不留空档,确保不脱管、不漏管现象发生。同时,充分发挥社区、村委组织的作用,采取分片包干,定人定责,责任到人,即司法员、公安民警、社区矫正联络员、矫正人员亲属包管包教一名矫正对象,注意工作方法,实施跟踪帮教。同时,要注意帮教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妥善帮助解决贫困服刑人员的生活,就业等困难,为其提供临时生活救助,从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努力减少社区服刑人员的消极对抗情绪,确保社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