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变更流程

企业信息变更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变更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变更流程

企业信息变更流程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n enterprise and management demand, analyzed the necessity to buil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in the enterpris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should manage, analyze the data from the aspects of network, hardware, software, combining with the specific types of enterprise business, and thus effectively serve the company's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aliz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IT services, and plays a role in the data processing, signaling, warning, alarm,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技术;ITIL;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

Key words: digital;information technology;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085-02

0引言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和信息化的持续深入,企业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紧密,信息系统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业务的正常开展;信息系统如果崩溃,对于业务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IT服务管理(ITSM)不同于传统的IT管理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强调IT和业务需求的有效融合同时注重IT投入的成本和效益。从信息系统建设前来看,IT服务管理需要针对组织业务和客户的真实的可用性需求对IT基础架构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避免盲目的IT投资和重复建设;从信息系统运作以后来看,IT服务管理需要通过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流程支持IT基础架构和组织业务的持续运作,保证IT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业务运作的高可用性、高持续性和高安全性。IT服务管理将所有IT投入纳入统一核算,为考核IT服务的成本和效益提供了可靠的评价依据。IT服务管理是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框架的核心,它是一套协同流程(Process),并通过服务级别协议(SLA)来保证IT服务的质量。它融合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管理活动和变更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管理等许多流程的理论和实践。ITIL把IT管理活动归纳为一项管理功能和各个核心流程。

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IT帮助台,即通常的呼叫中心或客户服务中心,它不是一个服务管理过程,而是一种服务职能管理平台台经常与事件管理紧密结合,用来连接其他的服务管理流程。

1系统现状

目前很多企业各类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设备数据管理、收集汇总还停留在电话、人工收集、汇总、整理上,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收到了很大的制约,对于各种设备、系统的实时信息反馈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往往企业的各个信息系统的构建、变更、变化、事故和故障等不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预先处理,而致使企业的主体工作受到影响和牵制,因此急需一套功能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平台。

另外从企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和管理信息化深化程度上,也要求整理和规划信息技术,使之与业务紧密结合,规范信息技术管理,优化IT服务质量,完善信息技术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从而让企业的IT投资回报最大化。

2系统需求与分析

对于IT服务管理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服务和管理:

①服务支持(Service Support)。②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是将一个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等配置项资源进行识别和定义,并记录和报告配置状态和变更请求以及检验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活动构成的过程。③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变更管理是要确保在IT服务变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标准的方法,以有效的监控这些变动,降低或消除因为变动所造成的问题。它的目的并不是控制和限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业务中断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变更有序进行。④管理(Release Management)。管理是指对经测试后导入实际应用的新增或修改后的配置项进行分发和宣传的管理流程,目的是要保障所有的软件组件的安全性,以确保只有经过完整测试的正确版本得到授权进入正式运行环境。⑤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事件管理指的是突发事件管理或意外事件管理,处理IT的危机并要从中恢复运转。即在出现事故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服务的正常运作,避免业务中断,以确保最佳的服务可用性级别。⑥问题管理(Problem Management)。问题管理是指负责解决IT服务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的流程。问题管理的主要活动实质上就是分析以被列出问题的事件的根本原因,找出解决方案,把事件的影响最小化,并通过找到已发生事件或潜在事故的根本原因来减少事件的数量或消除事件的再次发生。⑦服务交付(Service Delivery)。⑧服务级别管理(Service Level Management)。服务级别管理是一种严格的超前方法论和处理程序,是定义、协商、订约、检测和评审提供给客户的服务质量水准的流程。⑨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of IT Services)。财务管理是在提供深入了解IT服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对IT恢复运作的费用及成本重新分配并进行正确管理的程序,其目标是帮助IT部门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成本效益核算,以合理利用IT资源、提高效益及财务资源使用的有效性。⑩可持续性管理(Continuity of IT Services)。可持续性管理是指确保发生灾难后有足够的技术、财务与管理资源来确保IT能持续服务的管理流程。???容量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容量管理是指在成本和业务需求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配置合理的服务能力来确保服务的持续提供和IT资源的正确管理,以发挥最大效能;以合理的成本及时提供有效的IT服务,以满足组织当前及将来的业务需求。???可用性管理(Availability Management)。可用性管理是在正确使用资源、方法及技术的前提下保障IT服务的可用性和实践可用性要求。目标是确保IT服务的设计符合业务所需的可用性级别。

结合企业中的科技与信息中心具体工作,需要针对硬件设备、网络设备、软件系统、费用管理、配置申请等模块进行规划了管理。针对各类设备系统进行报修、分配任务、维修、反馈、评价一系列维护流程进行跟踪管理。针对各种常见问题形成问题集的形式供参考,以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问题。

相关的信息技术关联关系如图1所示。

2.1 硬件设备(配置、数量、运行状况)主要针对计算机及外设等硬件设备进行统计,并对其运行状况和变更进行登记,实时掌握信息资产分布情况。

2.2 网络设备(配置、数量、运行状况、安装地)主要记录企业网络节点所有设备的配置等基本信息,网络配置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络运行的状态监测和维护信息跟踪处理。

2.3 软件系统①软件系统简介、注意事项;②软件系统应用手册;③软件系统基础维护准则;④各软件故障应急措施;⑤软件系统运行状态监测。

2.4 购置计划管理各个职能单位根据业务需求提交各类硬件设备的购置申请,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管理。

2.5 维修与维护实际工作人员根据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故、故障进行保修,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配、审批、维修等一系列活动。

2.6 费用管理各个单位硬件设备相关发生的费用申报、管理、审核的基本功能。年度费用计划及分季计划、各单位使用申请、费用审核各单位使用情况统计。

2.7 系统维护信息资源库(问题集)基础资源、动态资源,事故、故障、变更处理基本方式,常见问题、热点问题,以及问题日常维护。

2.8 数据报表根据系统整体的运行情况动态的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形成报表,以服务于企业信息技术工作和满足工作发展需求。

3系统优势

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主要是为了整合企业信息技术资源,改进IT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同时在费用管理和约束下改进业务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企业信息变更流程范文第2篇

企业法人信息因涉及到公司章程、营业执照、法人印章、银行账户许可证及预留印鉴、税务登记备案信息方面,所以,对上述方面均须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股东会通过决议变更企业法人,通过公司章程修正案;

2、前往主管工商登记机关办理企业信息变更手续,办理新的营业执照;

3、刻制新的法人印章,注销原法人印章并备案;

4、前往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信息变更;

企业信息变更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系统;需求变更;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7-0010-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many industries are able to see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system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For some enterprise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due to the continuous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ome information systems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often have different risks, which involves the change of the system's needs is the system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important risk. And even to the whole system development can achieve success will have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In the last ten years of our compan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ailway trai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we deeply understand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key point to ensure tha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can be ordered to complete and achieve the desired objectives.

Key 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requirement change; management

管理信息系统最早发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来自美国国家电器的薪金计算系统可以说是开启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先河。初代的信息管理系统更多体现在简单的数据处理,而现在已经发展到商务应用,并由财务处理升级发展至ERP系统,物料管理升级至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发展至今,管理信息系统无论是从外延还是自身的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办事效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甚至在某些程度上还能够展现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过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会起两面性,所以信息管理系统也有一些运用上的困难,比如管理和维护就是其重要的难题。因为在信息时代,企业的内外因素的改变会越来越快,这就让信息系统和企业的发展形成一致的对应关系就变得极为困难。于是信息系统的需求变更问题就开始被不断提出,同时这个课题也开始成为当前需求管理的重要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需求变更的日益频繁必然会让信息系统的开发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1 需求变更的基本概念分析

软件需求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消除用户提出的问题而需要让软件达到的功能,因此这个阶段就成了软件开发时最为重要的输入。然而软件需求具有变化性以及不明确性以及模糊性和主观性等特性,所以这个阶段又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难管控的环节,然而这个环节对于整个软件的开发成败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正是如此,需求变更的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就我们公司从事了近十年的铁路列车到发信息系统来说,由于用户(各类铁路车站)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那么这类车站的需求就会出现变化频繁的问题,而这种频繁的需求变更必然会给整个项目的开发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比如导致信息系统开发的成本规模不断增长,开发周期将会不断延长,而且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需求的频繁变更又成了信息系统不稳定的重要潜在因素。当前需求变更的概念主要是,在需求分析的相邻子阶段里,或者在迭代开发过程中能够,两次相邻迭代周期的需求分析结果存在着显著的不一致性。于是就出现了信息系统的变更。

2 需求变更对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分析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变更难以规避,而且需求变更愈加频繁,必然会导致质量下降,成本上升。而且变更如果出现在开发的后期,还会进一步增加软件开发的风险。如果需求变更在软件开发的前期,那么此时只需要修改设计即可。而变更产生在编码或者测试阶段,那么需要对设计和编码加以修改,然后再进行重新测试。如果在后期的维护以及实施阶段,就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和编码工作。通常在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需求变更都会随时发生,而在不同的阶段,所产生的影响也会存在着区别。其中发生的越早,那么风险越小,解决的可能性就会越高。其主要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影响软件质量和开发周期。软件开发和需求产生显著关系,而且和相关性的需求还会形成需求链。如果在设计开发阶段会遗漏某些需求,那么可能在实施变更过程中就会导致一些难以发现的错误,进而导致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容易爆发宕机问题。第二,文档和代码的一致性会受到负面影响。在软件开发领域,文档同样是其重要的构成,同时也是后期维护的重要凭据。在处理需求变更时,如果没有应用规范的流程来对需求变更进行评估和实施,那么就会导致文档和最终的软件具有不对应的关系,进而影响到后期的维护。第三,对开发者以及用户的和谐造成负面影响。需求变更的实施必然需要开发单位和用户之间的相互协作,但是正是这种需求变更的出现,往往会导致双方意见的差异,假设不能够得到正确处理,那这种合作关系就会受到负面影响,最终还会对软件的开发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3 需求变更出现的根本原因分析

需求变更的产生主要有内外两种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控制焦点。而对于外部因素而言,项目团队的控制就相对较难。

3.1 外部变更因素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技术发展快,运用新的技术来进行系统开发,此种变更在消除用户所提出的最初问题之前,很可能发生。第二,因为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铁路行业政策法规的不断改变,铁路车站不断提升扩建,更好地满足旅客和货主的需求,铁路车站会不断产生这种变更需求。第三,对于铁路车站而言,由于最初提供软件需求的人员调动频繁,而代替这个职务的新人往往会产生自己的新观点,从而引起需求变更。

3.2 需求变更的内部因素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需求收集前期,由于和车站用户交流不够充分,对系统的功能需求了解不够,从而导致后期的需求变更,因此只需要前期能够充分沟通,加强理解,这种变更教会减少甚至规避。第二,用户对于自己的需求不能够准确描述,没有相关的经验,并不知道这个系统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功能,也不了解这些需求需要使用什么技术实现。只是随着软件的开发,当系统有了初步结果时,此时用户的了解会变得深入,接着就会凭借着自身的了解来提出新的功能,或者对之前的需求提出一些改动。而且随着用户了解的越来越深入,这种需求的变更就会变得越来越频繁。而对于开发团队而言,只是希望在进入开发之后,就需要完成需求的全封闭。可是大部分情况,用户并不能够在需求设计阶段就能够完全的了解自己最终需要什么的产品,不过此时的用户往往自认为清楚,而提出的需求大多是为了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在需求变更被封闭之后,随着需求变更的不断增多和堆积,必然会对软件开发产生巨大的压力,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重新返工。第三,由于最初的需求范围没有明确就开始细化。通常细化工作是由需求分析工作人员完成,主要依据用户的描述性语言,或者总结语进行细化。提取这些描述中涉及的功能,然后给出程序语言的描述。当这些细化工作进入到一定阶段之后,此时涉及范围却发生改变,那么用于描述用例的细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比如之前需要手工录入数据,后来需要改成通过系统进行计算自动录入。

除了上述的基本内部因素之外,还包括软件架构自身的适应能力较低,也是导致需求变更的重要内部因素。

4 工程变更管控实现的设计

在开发铁路列车到发信息系统时,根据车站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也完善了工程变更管理的内部流程,针对变更管理和控制的实现步骤分别设置为申请、批准、操作以及审核以及变更执行。

4.1 工程变更申请

想要实现变更,首先要进行申请单的填写。申请主体通常为用户或者是来自本公司的不同部门,如研发部门、采购、财务等。在进行申请时,需要详细的填写申请内容,然后对需要变更的内容当前所实施的情况加以说明,进行变更之后的影响同样加以披露,这样才能够为决策者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另外还需要对产品图号构建变更申请标志,于是工程变更申请完成。

4.2 工程变更批准

批准环节主要是由公司分管领导或者该车站铁路列车到发信息系统研发负责人进行管理,如果涉及变更项目较大,那还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批准。在进行批准时,需要对申请单加以分析,获得具体的变更目标,然后根据需求了解变更申请原因,以及当前需要变更项目的具体进展以及这个变更后的影响,从而保障自身决策的准确性。

4.3 工程变更操作

当变更被批准之后,就需要开放相应的权限,实现相应的变更操作。此时需要设计人员对更改的内容加以设计,也就是要对图纸进行修改。工程变更所反映到的设计图纸的改动大多集中在明细表内容的修改上。这些设计内容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对应的图号、序号以及编号组织等方面的修改。其中序号项涉及改动结果包括新增、品质修改以及删除和数量修改等层面。也就是对旧代码的删除,新代码的添加。构建变更历史库,要对具体的变更内容进行记录,实现对这些历史记录的保存。同时还需要构建变更数据库,对相应的变更内容进行保存。通过历史库和变更库就能够完成工程变工数据的全部记录。而这两个数据库的内容来源主要是通过录入,或者当变更的设计图纸完成之后,系统通过自动对比前后图纸得到变化实现对变更库内容的自动更新。

4.4 工程变更审核

在变更工作之后,还需要相关的人员进行审核。此时需要对变更结果加以汇总,如果不存在影响的变更则纳入汇总数据中,然后由审核人员根据变更单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如果不通过,需要发回至相关流程,使之进行修改。如果审核通过,那么就需要自动产生新的工程,然后根据这个新的清单,以及之前的变更历史库以及工程变更库,自动产生相应的变更内容,如采购变更或者生产变更等,然后由后续工作来执行相应的变更。另外这些变更内容还需要存储至历史数据库以及工程变更数据库,当然也能够当成外部文件进行输出。

4.5 工程变更后执行处理

在审核环节之后,变更内容及通知单需要及时的发送至相关部门,然后进行变更后的执行处理。如果工程变更产生了相应的变更,比如采购或者生产变更等,那么就需要进行清单变更描述。当这些变更影响到其他部门工作时,就需要加以控制处理。比如某个物流部,因为工程变更致使采购和外协加工工作产生影响,那么就可以通过采购清单变更加以反映。而这个采购清单变更则会受到工程清单变更的影响。于是就需要对工程清单变化状态加以分析,并结合相应的采购执行结果来进行采购清单的修改。

在我公司近十年的铁路列车到发信息系统不断提升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最大的体会与挑战就是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变更管理的有效实施,也是提升产品开发效率,降低产品研发成本的重要基础。本文对铁路列车到发信息系统的工程变更要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结合我公司在铁路列车到发信息系统的实践来分析了工程变更的设计和实现。

参考文献:

[1] 冯雪.信息系统需求变更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5).

企业信息变更流程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future society is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society, who could be ahead, who will gain the advantage in futu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How to utiliz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PR is a development problem facing many companies.

关键词:BPR;信息化;企业变革;组织;流程

Key words: BPR; informationize;enterprise reform;organization;flow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029-02

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并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资源更好的开发利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战略的重中之重。

信息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首先表示出来的是信息产业化,继而是产业信息化,与之相伴的是企业信息化和产品信息化,随后是国民经济信息化,最后是全社会的信息化。

企业管理变革就是进行组织变革,是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组织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的生命体。任何组织都有追求的目标,组织是在不断协调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中实现目标的。组织的内部条件必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而组织内部条件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追逐组织目标的动态过程中,当组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出现不和谐时,产生了变更的需要。

1企业变革的动因

企业变革的动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一般外部环境的变化。(2)企业具体外部环境的变化。(3)顾客需求的变化。(4)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5)突发事件。

2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里,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用不尽相同。大致包括如下部分:(1)财务系统:财务系统必须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国内主要有用友、金蝶等公司的财务软件,国外有ORALCE,SSA等公司都提供了相关的财务管理软件。(2)业务系统。不同行业制造企业的CAM,服务行业的呼叫中心,CRM等。(3)OA管理系统。公文流转,邮件服务,在线审批。(4)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业智能应用来辅助管理和决策。(5)人事系统。随着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中大型企业一般都开始建设自己的人事系统。(6)电子商务系统。提供网上,手机上的业务渠道已经成为了部分企业最主要的服务方式,这个方式的发展必然有很大的空间。(7)集成一体化系统。ERP,CIMS,SOA企业的解决方案有很多选择,很多大型企业都有ERP成功的实施案例,在ERP领域,SAP、PeopleSoft、JD Edwards、BAAN、ORACLE以及其他一些公司有领先优势。

应该说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了企业日常运营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

3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变革的作用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变革外部动因的重要来源。

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是企业信息化。信息产业科技十一五规划战略明确指出:发展必须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决策。工业化的基础就是企业信息化,信息化也是企业管理变革内部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旨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对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建立的信息系统、获取的信息资源和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以降低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风险,使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上的投资能够取得最大收益。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影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组织与流程创新的进程。这种创新在企业管理变革上的影响主要就是企业的流程再造。

4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都与过去显著不同,尤其是三种力量(3C,顾客、竞争和变化)已向传统的组织与业务流程提出了挑战。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以下简称BPR)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场管理革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为最早倡导BPR理论的学者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哈默(Michael Hammer)教授,在《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对“业务流程再造”是这样定义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实现在关键业绩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响应速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里要特别强调“根本性”和“彻底”两个词,这两个词是BPR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思想核心。

5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思想

BPR思想是以流程管理为重心,实现组织为流程服务的思想,使企业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为手段,建立快速响应的体系,大幅度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显然,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整个流程的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环境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6企业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再造

计算机及其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做事的方法和经营管理模式。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利用IT技术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企业的BPR更为可能,数据库、网络、通信技术可以突破以分工为主的组织结构设计,实现真正的扁平化管理,信息系统使得一个人可以在不降低效率或者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完成以往多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信息共享和快速流动大大消除工作环节中的壁垒和时延。BPR反过来促进管理信息化的深入,使得信息化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流程再造的深度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绩效的大小。

7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变革影响的展望

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生存方式、竞争方式,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在这种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效率,更是管理上的革命,谁把握这一利器,谁就能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在世界深陷金融危机影响的今天,中国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大国强国之路,必须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样的调整必须是结合管理观念和整合信息化的调整,这样才是我们强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杨文士,等.管理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W.H.Inmon.数据仓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07.

企业信息变更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项目管理 双项目管理 管理变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根据外部需求,利用信息化工具,将“变化”扭转成“机遇”,才能够迅速做出“最佳效益的决策”。企业的信息化项目中涉及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的问题。目前人们误认为这类项目仅是一个信息系统项目,但实际上项目带来一个新的运营方式,是带着企业文化和基础管理过来的。国外的文献将生产企业改扩建过程中包括两类不同的性质的项目相关方的项目称为“双项目”(Bi-project)。本文借助这一概念,论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管理的难点与影响因素。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双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本质上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信息技术子项目和管理技术子项目。它们性质不同却相互依赖和影响。实践表明,管理技术项目复杂,它的实施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技术项目的实施。信息技术项目要求严格,不确定性更大,决定了管理技术项目必须随之进行调整。这样也使两个子项目之间的冲突和影响加剧。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对这两个子项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整个项目的进度、成本和效果。

双项目管理是对两个子项目分别进行管理,并且双项目中的两个子项目互相依赖的程度高。信息技术项目的实施以企业的管理流程为基础,同时信息技术项目会打破原有陈旧的管理流程,当要求变革原有的业务流程时,管理技术项目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管理技术项目必须在信息技术项目开始之前开工,并后完工。因为在进行信息技术项目之前,就必须做好管理准备。同时,为保证信息系统建设后的良好运行,管理工作要在信息技术项目结束后收尾。信息技术项目投入了高额的资金,管理技术工作是依赖子项目并为前者服务。因此,双项目管理仅仅采用普通项目管理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注重项目之间的沟通,充分认识风险,将子项目的不确定性降到最小。

企业信息化建设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很多企业在没有充分理解信息化的意义,也没有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周期、背景等问题时,就进行信息化建设了。很多项目的失败都是在狂热启动中就留下了失败的隐患。

对企业管理组织、业务流程、人员和责任等方面的变更要求高。企业要改变原有业务流程,角色、权利和责任要随之变化。信息化建设在分散责任的同时,加强了集中控制,中层经理会因权力流失而抵制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改变了工作方法和技能要求,如果员工不具备学习的能力或对自己没有信心,则会抵制。信息化建设加强了信息和知识的共享,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有些人会因丧失了信息和知识的独占权而进行抵制。

项目管理者缺乏经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管理者也没有经验和隐性知识来指导项目工作,对于这种两类完全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子项目,不知道如何去协调控制,对于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企业信息化建设双项目管理的影响因素

基础管理

许多成长型企业的基础管理处于一个相对粗放的状态,它们通常对市场、销售、采购、装备等环节和资源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内部生产现场管理的关注。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管理进化过程,管理基础如何夯实,十分重要。从信息化的基础层面看,只有当信息在以数据为单位而不是以文档或者非自然语言为单位进行表达的时候,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才是现实的,但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管理为后盾。

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项目使组织的主要业务流程集成化和自动化,在组织内共享数据和业务结果,并能实时产生和共享业务数据,所以它几乎会影响组织中的所有业务和成员。

业务流程再造是变革管理的核心内容。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重在对业务流程信息化。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内容也集中在企业文化与人、流程、组织系统和信息技术这四个方面。这种通过根本性的再思考,对企业实施的彻底改造,必然对企业带来震动,不仅影响员工,也影响管理者,所以面临巨大的压力,有可能危急企业的生存。

企业文化是再造管理工作的核心。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行为规范、规定、价值观和信仰。不同的文化塑造不同类型的员工和企业。在管理变革来到之时,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组织成员会自觉服从企业的价值观。人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出色的人本管理为组织变革扫除了很大的障碍。

及时有效的沟通

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便是沟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双项目管理成功的三个主要因素为:项目相关方的配合程度、变更表达、信息技术产品和管理技术对术语的一致理解。而它们全部依赖于流畅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双项目管理过程的两个子项目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大,所以沟通尤其重要。实际工作中应注意:

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而信息因人而异,人们会对客观的数据资料进行主观地筛选、过滤、加工和处理。在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得信息量逐渐减少,因此要尽量消除“信息漏斗”的现象。

制定完整规范的沟通计划。完全消除 “信息漏斗”现象并不可能,但是通过建立完整规范的沟通计划对于减小“信息漏斗”的危害非常有效。除明确沟通目的、对象、内容、方式和时间外,还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加强项目沟通者对双项目中多学科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是两门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有关的项目人员应了解一些跨专业的知识,有助于促进项目沟通,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保持同步进度。在安排信息化的进程时,要根据里程碑安排沟通点,根据实施状况进展及不确定性的减少,及时调整沟通计划。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大部分项目管理者已经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很多学者也提出了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模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工具等,但项目管理者并没有完全掌握该类知识,同时他们认为这些风险管理方法对实际的项目管理并不适用,所以很少使用这些方法技术。

双项目管理过程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管理层面的子项目,变革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且依赖于信息技术项目的方向,使它面临更大的风险。在双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全面考虑管理变革中遇到的障碍,做好实施准备工作;针对识别的风险因素和影响大小做多个实施方案,随着项目的实施,不确定因素减少,此时可以择优选择方案。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双项目管理中,两个子项目分别属于信息技术产品领域和管理技术领域,并且互相依赖,加大了管理难度。在实施中,要从本质上认识信息技术产品与企业管理的特征,注重基础管理,把握企业的变革方向,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者还要分阶段总结项目进展和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有针对性的对两个性质不同的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双项目管理的成功,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提出了信息化建设中的双项目管理问题,目的在于强调管理层面的项目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双项目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控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丁荣贵.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管理关键[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