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和配套制度对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在市场公平竞争、合同权益维护、合同管理职能、合同制度完善、合同内容、合同履行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合同管理中的法律意识不强(1)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建筑设计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涉及合同洽商、草拟、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过程,涵盖了设计规范、责任、权利、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领域。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技能,各个职能部门必须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发挥合同管理的积极作用。然而,许多建筑设计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的合同管理知识,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管理。项目合同签订后,将合同束之高阁,未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积极与各职能部门沟通交流,造成合同管理与相关职能部门脱节,不能及时处理合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合同目标不能全面实现,给企业造成损失。(2)合同管理中的法律意识不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必须选择合格的建筑设计单位。市场经济秩序日益完善的今天,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招标、投标、中标、谈判、签约、结算、缺陷维护等一系列过程中,合同是维系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约束各方主体行为的法律准绳,更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依据。但是大部分建筑设计企业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企业效益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建筑市场活动中,一些业主钻法律的空子,打球。抓住建筑设计单位拓展市场、获取高额回报的心理,要求建筑设计单位违反设计规范,违规变更设计内容。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设置陷阱,或者在支付设计费的过程中百般刁难,迫使建筑设计单位违约。由于合同管理中法律意识不强,对合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建筑设计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重合同签订轻合同管理(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设计合同在合同当事人志愿的前提条件下,按照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对业主、设计单位等合同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作了明确规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建筑设计企业必须组织人财物等资源全面履行自身义务,完成合同约定的设计任务,确保项目合同完全履行,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当前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普遍不够完善,未建立系统的合同资格审查、合同评审等程序。合作对象的选择随意性较大,不能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实施合同管理工作。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合同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在建筑设计企业内部常常好事大家抢,权利大家争,责任大家推,问题久悬未决。甚至由于惯性思维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对仅有的合同管理制度也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的现象时有发生。(2)重合同签订轻合同管理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应围绕合同履行全面展开,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核心,贯穿于工程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对项目的实施起总控制和保障作用,对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企业往往重视合同的签订,轻视合同的管理。注重工程设计的实施,忽视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合同管理粗放,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现象屡见不鲜。干赢了工程设计,却输了经济利益。

3、履行过程监督不力,合同履行效果不佳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合同作为约定各方主体责权利关系的重要文件,是对合同当事人争议判定的法律依据。建筑设计合同对合同当事人的一般责任、工期、质量、款项结算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设计内容变更、合同争议、违约、索赔等都有明确界定。建筑设计企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般直接采用标准建筑设计合同范本,却忽略了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未能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条款在责任约定上不明确、不规范,用词不准确,给合同的正常履行留下了漏洞,埋下了祸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或其他相关责任单位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对合同约定事项消极履行、不完全履行、预期不履行。由于合同文本存在缺陷,建筑设计企业对合同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导致建筑设计企业索赔过程艰难,经济利益受损。工程项目实施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施工条件、工程量变化、合同主体变化都会造成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变更过程难免引起合同主体权利、责任、义务的变化。往往会因此出现合同争议,处于弱势地位的建筑设计企业经济利益也会遭受损失。

二、加强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对策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建筑设计企业的合同管理不是简单的要约邀请、发出要约、做出承诺、合同签约等过程。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工作。充分挖掘合同潜力,实现信息化合同管理,全面履行合同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企业才能保持良好信誉,规避市场风险,顺利实现经营目标,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增强合同管理中的法律意识在市场状况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建筑设计企业应设置法律咨询部门或聘请法律顾问,参与重大项目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将合同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性基础管理工作之中。建筑设计企业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合同管理局域网,开通合同管理服务专线,用合同管理论坛、QQ群、微信群等方式普及合同管理知识。树立合同管理理念,提高全员合同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筑法》、《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工作人员合同法律意识,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及时有效地处理合同纠纷,减小企业损失。

2、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职能随着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企业现行的合同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合同管理工作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开创新局面。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明确界定合同管理职能,配备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员,推动合同管理工作高效运行。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统一进行日常合同管理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类管理,专项管理,责任追究”的原则,建立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评审程序、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法人授权委托制度、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完善合同管理体系,明确界定合同管理职能,配备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员,推动合同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并通过行政监察、纪检监督、审计等办法加大制度执行力的检查,明确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能,使合同管理制度行之有效。

3、动态监控合同履行过程,确保合同内容顺利实施建筑设计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涉及合同洽商、草拟、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过程,涵盖了设计规范、责任、权利、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领域。合同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工程项目实际选择标准合同文本,做好合同日常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合同管理职能部门要完善合同管理档案,分类分级建立合同登记管理台帐。对涉及工期、款项结算、质量登记、业主特殊要求等管理要素进行系统归类,设置合同管理要素预警线。在合同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与作业、财务、法律咨询等相关部门沟通,动态监控合同履行全过程。一旦发现进度延误、质量缺陷、款项结算等要素有突破预警线的征兆,合同管理部门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纠偏措施,确保合同内容顺利实施。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政策环境变化、施工条件变化、工程量变化、合同主体变化都会造成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建筑设计企业要充分研究项目合同的有关条款,正确认识合同变更的利弊。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及时落实合同变更相关工作,为合同变更索赔准备事实依据。

三、结论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通常讲的施工阶段,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施工阶段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技术、经济、组织、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一、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1、择优选择施工单位,签定施工合同 。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关键在于施工企业的选择和施工合同的签定两个环节,为此,必须引进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选定施工队伍。施工单位中标后,发包单位不是放手不管,而是严格履行合同经常检查,防止层层转包等问题。在施工合同中,为分解总承包风险,尽量做到包干包死,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使工程造价在竞争中实现合理确定,保证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从根本上改变施工图预算超概算的现象,同时,在竞争中推动了施工企业的管理,增强了质量意识,提高了合同履约率。

2、加强合同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明确了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和义务,将工程招投标、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企业组织施工、进行项目经营的法律依据。由于建筑产品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涉及原材料种类多、过程工序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和受地理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要与设计单位、政府主管部门等取得联系,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施工合同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3、加强审查管理。竣工结算时,切实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据合同要求深入细致进行工程施工结算审查。对工程量不重不漏,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核实工程量;定额套项合理,基价换算正确,费用计取要与核定工程类别相符等。

二、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25%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在工程施工中加强各方的工作协调,杜绝窝工返工现象,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材料费的控制:一般做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再次就是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加强周转材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最后合理施工不发生返工,不浪费材料。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主要是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机械费的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维修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机械资源。

4、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三、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1、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2、严把设计变更关,预防施工图预算突破概算 

加强设计环节管理。首先,甲乙双方要加强工程技术方案的沟通,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第二,对设计单位严格推行限额设计,一方面要求设计人员加强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在限定的投资条件下,优化设计;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加大设计深度,力求最大限度使建设方满意。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施工图设计变更较多,经常出现工程量变化、材料代用等不可预见费用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工程造价留下活口因素。为有效地控制造价必须制定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管理制度,明确变更、签证的权限范围。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一般单项变更费用在3%以内的由施工单位在风险费中包干。超过3%的或施工单位未包风险费的,实行限额签证。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以便在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前提下,从经济效益角度衡量其利弊。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应尽量提前实现。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小;反之,损失越大。如果在施工中变更,已施工的工程还需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四、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切实有效的投资控制,基于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工程招标、合同谈判、造价预算、签付进度款到竣工决算、造价分析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各个单项工程造价。在施工阶段严格审核施工组织方案、监督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工期等,从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制定相关的审核制度,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进行动态跟踪、收集资料并分析各个时期的材料价格信息等都能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

另外精简项目管理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也可降低间接成本。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

综上所述:在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造价管理,可以把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卢桂梅.浅谈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山西建筑.2007,33(19): 264-265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的发生和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动态控制过程中关键在于建设单位,有效地控制变更数量,减少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工程项目设计变更是绘制竣工图、编制施工结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1.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管理现状

1.1工程项目设计变更数量多

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项目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预见的。造成工程变更数量多,费用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设计缺陷。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错、碰、漏现象,只能以设计变更来弥补;二是施工方的合理建议,设计单位也出具设计变更;三是业主对项目使用功能、设计标准进行更改,形成设计变更;四是施工单位低价中标,想方设法变更索赔;五是合同外的新增项目。

1.2工程变更容易忽略减项洽商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因涉及索赔费用及工期,施工方往往积极处理增项变更,而对于减项变更往往不主动提出。如设计图中有,而实际施工未实施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项目;某些更改工程做法的施工项目,在变更中只说明增项,而不提相应的减项;业主专业工程师忽略变更单中的措词,变更内容与实际实施不同。

1.3工程变更预算不及时

设计单位和业主的工程变更签署人员一般是各专业工程师。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市场重技术轻经济,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只关心实施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忽略其技术经济性分析,造成工程变更预算总是滞后于工程变更的签署,甚至到提供施工结算时。建设单位才清楚每份工程变更的费用,此时,变更项目已经

实施完成。

1.4签证人员对施工合同、施工中标量及中标价格不清楚

有的专业工程师由于对施工合同和合同内某些工程量计算规则不清楚,造成现场签证的工程量与合同内工程内容重复,或价格与合同约定不符;有的签证人员错误地认为签证只是认可施工方做的某件事。施工方如何做及应付多少工程款是造价人员的事。

2.出现工程变更的主要原因

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导致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与招标投标时不同而发生变更,主要包括工程量变更、工程项目变更、进度计划的变更和施工条件的变更等等。

2.1工程设计不能与建设单位意图完全相符

工程项目施工的基本依据就是设计图纸,由于工程设计的不周密、不合理是出现工程变更的主要原因: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内容不翔实、不明确,从而使建设单位的意图不能在设计图纸中完全表达,出现工程变更;2)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不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可能出现施工过程中的项目变更;3)专业配套及二次装修考虑不细致,可能发生与主体结构、其他专业冲突的现象,导致大量工程变更。

2.2图纸会审制度落实不好

很多建设单位对施工前的图纸会审不重视,有的甚至不进行图纸会审,一味相信设计单位,加之有些工程管理人员不懂专业,造成对设计图纸中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否符合要求、经济性是否合理等指标把握不好,这也是带来工程变更的重要原因。

2.3管理不力造成工程变更的混乱

工程管理人员不懂专业、不负责任及工程变更管理的制度不健全,都会使工程变更混乱,工程造价无控制地提高,给建设带来难以承担的经济损失。

3.有效控制工程变更的途径

3.1实行限额设计,并组织深入细致的图纸会审

据调查,工程变更中设计修改占30%,所以必须加强设计质量的管理, 要求设计单位和业主紧密配合,设计考虑全面,结构设计合理,计算精确,严格按照业主规定的工程概算额进行设计,防止重大设计变更;同时,加强设计图纸审查,组织好图纸会审,力争提前发现设计文件存在的疏漏之处,重视工程开工前的施工图技术交底,使图纸更加明确和完善,尽量把施工图的未尽事宜在开工前解决,避免在施工中发现图纸问题而增加变更。设计图纸一经审核通过,不得擅自修改。

3.2做好工程预算的审核工作

工程预算的校审是完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目标的重要工作。做好工程预算校审工作,首先要分清工程预算校审的阶段和重点,制定出工程预算校审程序,明确业主、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造价咨询公司在工程预算校审中的职能和责任;其次要严明工程预算校审工作纪律,防止校审工作走形式;再次,校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预算经验,具有完成校审的能力。

3.3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

为了便于业主对变更费用的控制,应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不仅可以使业主方管理人员了解施工单位每项工作的内容和费用,而且可以规范业主的管理,也保证业主方工程变更签证人员在签证的同时就了解变更的费用,有利于工程变更费用的控制。

3.4制定工程变更管理制度

在工程实施前,制定工程变更管理制度,建立工程变更审批程序,按变更金额明确签证人员的签署限额,确保工程签证的质量。工程变更签证人员要熟悉施工图和施工现场,熟悉施工合同,了解施工合同签订的工程量及关于工程变更的条款,防止出现只报增加、不报减少以及重复签证的现象,现场签证必须要有三方――即业主、监理、施工代表签字,并且对于现场签证的内容、数量、项目、原因、部位、结算单价等要明确,需要办理签证的材料单价,最好双方都作市场调查,如实签明材料名称、规格、厂家、单价及时间等;工程变更即现场签证一定要及时,不应拖延到结算时才补签,对于一些重大的现场变化及隐蔽工程应及时拍照或录像,以保存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变更工程的审查、管理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时时具有控制投资的经济意识,认真分析、对待建设过程中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本着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的原则,确定工程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要贯彻分级审批和互相监督的原则,加强变更工程的评审工作。

参考文献:

[1]邓铁军.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总价合同;风险;措施

1、定义

固定总价合同是一种常见的合同价格形式。本文就固定总价合同的特点论述其风险,提出采用合同复合模式减少风险的重要性。工程总价包干合同是一次性包死的总价委托,固定总价合同是承包方以招标图纸、工程招标文件、图纸答疑及相关规范等为依据,在明确承包指定范围和工作内容后进行投标报价,确定总价后一次性包死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形式,合同价款一经确定,除发包方增减工程量和设计内容调整外,一律不许调整,价与量作为一个整体“包死”,即合同一旦签订,总价就已经确定下来,任何合同总价的失误,无论是统计上的失误,依然是别的失误,皆确定为已获双方认同,且不因环境的变化和工程量的增减而变化的工程承发包合同。

固定单价合同是合同总价格的风险将由业主和承包商共同承担,其中,由于工程数量方面的变更引起的预算价格的超出,将由业主负责,而单位工程价格中的成本增加,则由承包商负责。与固定单价合同相比,便可知固定总价合同的特点更单一、风险更大。

2、固定总价合同的风险

首先,工程量风险由承包商承担。招标实践中,投标时间往往比较短,承包商如果不能及时根据施工图精确计算工程量,只能凭经验结合图纸作估算的话,漏算、错算情况一定会发生。即使业主提供工程量清单,也仅仅是承包商投标报价的参考,业主往往声明有经验的承包商应该对各项工程量作出正确的计算,并根据过往的工程经验对清单工程量进行调整后报价,而业主不对清单工程量的计算错误负责。另外,因地质条件恶劣而增加工程量等风险。例如:因为承包方投标报价时对地质及地下水等状况考虑不周,从而使得制订的建筑物基础左右或构筑物垫层左右工程施工计划方案不够准确,对大概产生的岩石爆破及开挖,灌浆及基坑支护,换填及强夯,打井及降水等状况推断不足,从而使得额外增加工程造价。因此在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后,除业主要求而引起的建筑规模、设计标准变化可以进行合同价格调整外,在合同履行期间,组成工程总价的各分项工程量不作任何调整。

其次,合同履行过程中单价的风险都由承包商承担。只要业主(发包方)不改变合同施工内容,合同约定的价款就是承发包双方最终的结算价款。对于业主来说,这样的价款确定形式可以节省大量的计量、核价工作,既节约计量审核时间又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但是,对承包商而言,固定总价合同一经签订,承包商除了承担投标时咨询错价的风险,还要承担合同履行时期价格上涨风险。劳务市场价基本上只涨不跌,材料市场价下跌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对承包商来说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3、减少固定总价工程风险的措施

3.1 在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前如何减少固定总价承包的风险:

3.1.1 如果工程规模较大、投资较大的工程,而业主未完成施工图设计,只用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图进行招标的项目,建议不采取总价包干形式。因为图纸的不明确而造成的风险较大,承包商损失常常很大。即使有业主提供工程量清单,施工图纸不详、不清晰、各大样及细部做法不齐全,承包商计算再精确也有较大风险。如果因业主提供图纸不明确而造成工程量有错误或漏项,承包商不可预见风险会较高。

3.1.2 工程施工难度较低,使用传统的成熟的工艺技术进行施工的工程可以进行总价包干。因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运用较少,对施工组织设计有把握,变化不大及简单重复的工程,承包商的风险就降低很多。

3.1.3 工期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年,承包商能预测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在短期内的波动范围,以便准确把握中标价的施工成本。

3.2 在合同谈判时如何减少承包的风险:

3.2.1 采用施工合同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办法,减少合同中的漏洞。大中型建设工程合同一般由业主负责起草,业主为了预防承包商在合同履行中的索赔,特意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工程技术顾问起草合同,合同一般质量较高,其中既隐含许多不利于承包商的风险责任条款,又有业主的反索赔的条款。所以要求承包商的合同谈判人员策略上,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对业主的风险责任条款一定要规定得具体明确。在合同淡判过程中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谈判显得十分重要。

3.2.2 在合同谈判中明确总价包干是具体按哪份图纸进行包干,并双方共同对该份图纸进行封存。当出现变更或另外出新图纸时,可以对比封存图纸与新图纸的差异,再向业主申请变更。发生变更时应该以什么作为计算变更的依据呢?这里就要用到单价了,一般由于合理变更(业主确认)所引起的工程量变化,在结算时应直接采用原组成工程总价的各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乘以经过审核后的变更工程量。这样合同在加上一些具体的变更调整原则,就变成了一份考虑完整的综合合同。

3.2.3 加强合同履行时的全过程动态管理。由于施工合同管理贯穿于承包商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整个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管理,妥善安排,记录清楚,手续齐全,否则会造成差错引起合同纠纷,给承包商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信息管理;信息共享

“信息”一词对很多人来说非常的抽象,其实信息是非常具体的概念,每一条信息就如建筑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石,是处理事项的基础,施工项目实施的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和沟通,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成效,信息管理工作对项目施工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笔者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对信息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做一些浅显的阐述。

1信息管理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据有关国际文献资料统计,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内有三分之二与信息管理有关;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管理存在问题有关;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由此可见,信息管理对项目实施影响之大。

2水利施工信息

信息是可以用口头表达、书面形式或电子方式传输的知识、情报。它与工程项目实施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一样,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的资源,并不空洞。现把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信息按类别和施工阶段进行了划分。

2.1信息按类别划分

水利施工信息按类别可划分为五类,分别为组织类、管理类、经济类、技术类和法律法规类。(1)组织类工程信息,如施工企业资源信息、业主传递的信息、水利行业专家信息等。(2)管理类工程信息,如与施工企业投标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控制、施工合同管理等有关的信息。(3)经济类工程信息,如投标、施工中市场物资信息,合同履行信息等。(4)技术类工程信息,如施工方法、专项方案、工程变更等涉及的技术信息。(5)法律法规类信息,国家、水利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2.2信息按施工阶段划分

水利工程施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完工验收阶段。(1)投标阶段信息有:投标报价涉及的人工、材料、机械市场价格;施工现场信息;拟采用施工方法;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企业人员、业绩配备情况;相关法律法规等。(2)施工阶段信息有:业主提供信息(施工图纸、设计文件、测量信息、地质情况等);项目机构信息、施工进度、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评定资料、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合同支付、工程索赔、工程变更等信息。(3)完工验收阶段信息有: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验收资料、完工结算、完工报告及具体施工总结等信息。

3信息管理含义

施工企业在投标、合同谈判、施工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工程验收以及工程保修期间会形成大量的信息,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不仅仅是对其进行归档和一般信息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信息不是固定不动的,它们要在施工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间流转,要供其他项目施工参考借鉴,甚至有时还要提交到政府部门、业主及其他参与方。所以,信息管理是一个对信息合理组织和控制的过程,“由谁、在何时、向谁、以什么方式、提供什么信息”这样一个有效的信息传输。比如,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把安全技术文件整理后发放给施工人员即可,而是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向所有施工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技术要求讲解和对常发安全事故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告知,并形成书面材料,双方签字确认。再如,合同外项目工程量变更处理,工程量增加如属于合同外内容,就应该及时要求业主在施工前向施工单位以书面形式下发工程项目变更通知书,很多项目部只听从业主口头下令后即施工,没有对信息形成有效文件,待施工结束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成本补偿。这都是没有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与控制。所以,不论施工企业内部还是施工项目部,都应该设置专门的工作部门,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意识,加强信息管理。

4施工企业信息管理工作

我国从西方国家引进项目施工管理概念这三十余年来,在项目实施中对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信息管理仍很薄弱,施工企业对信息的重视度不够,表现为以下几点:1)企业往往是用信息找信息,用完丢信息,没有形成有效可循环利用的有价值信息库。如,企业投标过程中,需要此项目类似施工业绩时,就从各项目部收集工程业绩,用完后没有录入存底,再次投标需要时,再从各项目部索要资料。2)企业不重视对信息的收集。如,施工中发生索赔事件后,项目管理人员知道产生工程索赔,业主需要对工期、费用进行补偿,可是没有专岗人员在第一时间内收集照片、现场签证等证明资料,造成无法索赔的经济损失。3)企业对信息捕捉不敏锐。如,投标报价时,对钢材的价格询问市场而定,报价时没有错误,但询价时有信息显示钢材价格有上涨趋势,可报价人员没有采取适当的报价技巧,在工程价款支付时造成了因钢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亏损。如上所述,施工企业应该从领导到每一个员工,都要真正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要建立信息岗位,完善制度,形成有效管理体系,具体信息管理工作如下:1)成立企业内部、项目施工部信息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有资格的信息管理人员。施工企业的市场部、质量部、安全部、技术部及各施工项目部都应该设立相应的信息管理岗位,培训有资格的信息管理人员,做到专岗专职。2)制定信息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信息管理体系。施工企业相关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信息管理制度、岗位人员工作制度及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制度等。3)广泛收集信息、合理分类、有序导入信息,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库。施工企业各个部门根据工作特点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导入计算机存档,形成有序的信息库。4)形成信息共享模式,在企业内部及各施工项目部分享并反馈完善。信息沟通交流是信息管理的重点之一,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企业要形成一个共享模式(如图1),达到各部门信息互通、信息互享,并在使用信息过程中及时反馈信息系统不足之处,不断完善。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