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企业管理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管理会计的概念是从传统会计职能中划分出来的,是一种跨专业,多内容的管理工作,在现代它是会计工作中分离的一点,也是现代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管理会计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 中小企业的重要经济地位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04年上半年,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等规模以下企业已超过320万家,个体工商户也已达到23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企联常务副理事长孙延祜指出,中国以民营、私营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5.6%的份额。
2 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现在,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运用并不完善和充分,总结问题如下:
2.1 理论研究不够
管理会计是比较新的概念,在我国的行业中,它的分析探索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稳定的体系,手段上还较为单一和落后,理论研究也不够完善,与实际脱节问题严重,并且在可操作性上和功能上都尚待改进。
2.2 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
因为理论体系的滞后,落实到应用也有一定的限制,一些企业仅仅掌握职能的部分技能,进行中心计算以及本利分析,而缺乏系统的了解,更无从创新。
2.3 管理水平及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比起大企业有更多缺陷,因为设备和资金的不到位,加上多是家族企业,以亲情而不是才干作为用人标准。其次,掌权者权力集中,形成人治局面,对私人利益强调过重,因此,有才能的人往往被排斥在家族利益之外,在心理上和经济上都有局外人之感。所以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并且管理的正规性不到位,很可能朝令夕改,而规范化制度化不到位,管理会计的概念性在中小企业的普及性较差,一些单位不明白管理会计的深层含义。第三,中小企业规模都不大,工资少,而晋升空间也小,所以高素质人才都不会将其作为职业首选,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应聘者通常是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或者偏远地区的职业者。业务能力不高,知识结构滞后,但是,因为中小企业本身需求高素质的人才来维持局面,常常对人员的能力要求很高,甚至要求多技能多效果,因此形成用人单位和个人能力的矛盾。
2.4 会计信息主要应对外部需求
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应用能力不强,而会计信息的使用的标准也较低,其主要职能方向是对外,为税务业务服务,以及满足检查需要,其次则是进行资金周转时与银行沟通所产生的职业需要。其运作主要针对资产负债以及资金收益和散失等服务,另外,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需要是从内部需要方面来说的,因为中小企业投资人与管理人之间往往合二为一,因此内部需求表现的不明显。
3 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应当怎样找到自身的出路,并灵活应用管理会计所具有的功用,为自身发展谋需要,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3.1 改变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的转变导致了管理会计概念和实际工作的产生,他的主要职责有所改变,从以前信息传递转变为影响决策,财务部门已经有了决策能力,对工作的后果必须负责,同时,财会人员由提供给管理部门必要的信息变成与管理者共同参与工作,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便最正确地完成规划,规划中必须反应对待顾客的态度以及提出什么样的服务,并且可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他们的工作重点会放在分析和探讨未来的工作上,并能够深入到各种工作当中,对决策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而对信息报告不投入精力。
3.2 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
管理会计与从前会计职能的差异在于对成本的控制,注重对于成本的全过程进行探讨,并能找到与预计成本差异点所在,能够有效减少成本,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把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落实在每一个具体工作中,此外,对于细节工作的制定也要讲求科学合理,有可操作性。
3.3 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
3.3.1 充分运用本利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从动态上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现金流动,及时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3.3.2 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责任会计可以把企业所含有的工作分阶段和内容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能够有更长远的计划和打算,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充分独立,能够运用考试促进人员工作的有效性,体现在下面几种工作形式中:
其一,科学地制订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
其二,建立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费用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建立后,还应对内部转移计价方法、折旧提取方法、费用摊销期限、存货计价方法、资金成本计算、责任中心绩效会计报表等作出规定。
其三,建立责任会计账薄,确定责任主体。为了及时准确反映各责任单位或个别工作效率,在会计账薄及记账凭证上增设责任单位一栏。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企业可以对“原辅材料”按实际采购量的目标成本记账。而对“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则按计划(或标准)数量的目标成本进行记账。对于制造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由于它们也存在差异,相应还应增设“费用数量差异”和“费用效率差异”明细科目。
其四,定期报告,兑现奖罚。管理会计报告可以涉及产品成本会计、责任单位成果计算报表、责任单位收支报表、责任中心绩效考评报告等专用表格,上面应记载目标数、实际数和差异数,这些报表既要与对外报表保持有机联系和对应关系,也要满足反映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财务部门集中核算或平行汇总这些报表,以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报表体系。会计人员应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差异数,计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程度,做出奖罚评价意见报送单位高层主管人。
参考文献
一、战略管理的定义
战略管理是当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指企业根据外在条件和自身状况制定相应的目标,并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就我国而言,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战略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也不够深入。而如今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巨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飞速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也日益增大,几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破产或倒闭。不可否认,这种现象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缺乏恰当的管理战略的指导存在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战略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迫在眉睫,这一举措将为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
二、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短期行为
我国诸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主要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的一大缺陷就是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指导,经营者仅仅满足于较低的盈利水平,只注重短期利益。对战略制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企业误将计划当作规划,有的认为指定战略没有意义、这种对变化莫测的外部市场环境缺乏必要的了解、并未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必定导致企业无法有效、从容地应对风险,甚至促使企业走向死亡。
(二)战略脱离企业实际,流于形式
一些中小企业对管理战略的实质缺乏全面、透彻的理解,这就使得他们将管理战略理解为模式化、程序化的常规工作,并在制定战略时只与企业的经营者或相关利益者交流而未考虑到企业关键员工的意见和利益;同时有的企业在指定战略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状况情况缺少认真的调研和规划,导致的在业务选择上不本文由收集整理够合理、盲目多元化。这些都最终影响到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甚至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战略实施不力
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宏伟、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但由于诸多原因使得战略实施不力,最终导致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缺乏系统、全面的保障机制,而且企业的战略实施方面不坚定、在实施过程中一旦遇到阻力就动摇信心、开始退缩,又立刻回到过去的管理模式;二、有的企业由于经营者主观的因素的变化,使得企业无能坚定、一如既往地执行既定的战略,这种举动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大、并严重危害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三、一些企业缺少过程管理,企业的管理战略不能根据外面的环境和自己发展状况的改变及时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过分注重资源的运用,轻视能力的发展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仍存在一大诟病即仍然依赖于低成本获取各种关键资源、而不注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希望借助简单模仿找到成功的捷径企业而不愿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得企业长期在低水平、高竞争的生存环境中苦苦挣扎,这便是企业轻视能力的发展、不拥有创造核心竞争力而不得不面对的残酷局面,而这种局面必定严重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改进的建议
(一)实行“专而精”的经营战略,塑造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
古语云:“知自知彼,百战不殆”。中小企业要想在技术渗透、大企业掠夺市场的形势下,得以生存并有所发展的话,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和大型企业各方面的差距。由于中小企业在人员、规模、资金、技术、管理方面都处于劣势,要想在大企业已牢牢掌握的市场上有所作为是不现实的,所以中小企业必须清楚地了解哪些产品是大企业不能生产或不愿生产的,要活跃在大企业无力或无心涉足的领域,学会在这些领域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唯有这样才可以绕开与大企业针锋相对的局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二)建立居安思危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
在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每个企业中都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为杜绝“死于安乐”这种现象的发生,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居安思危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做好全方面的危机应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才能防止企业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三)变更企业组织机构,强化
转贴于
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决定结构,结构追随战略”。所以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到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协调和配合问题。唯有两者配合默契,才能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目前,我们的中小企业主要家族企业,企业的重要职位都是有家庭成员担任,家族外部人员得不到十足的信任、在企业管理上没有实权、很难对企业的管理发挥作用,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我们中小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观念、管理意识落后,对人才在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因此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奖励机制不健全,人才严重流失。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分配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留住优秀人才、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健全成本会计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成本费用会计处理的原则与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规范成本核算的程序。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问题与建议 成本与效益
从企业的发展周期看,大多数企业从繁荣走向衰退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场或产品,而是在内部控制上出了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企业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准确与完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制定和贯彻执行的政策与程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内部控制。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经过总结,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相容职务没有实现分离控制
近年,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企业往往规模不大,人员不多。在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中,往往是一人身兼多职,就难免会出现董事长审批、与其有关联关系的人员经办;或者董事长的直系亲属经办业务并管理款项支付;或者采购的人员兼货物的保管,中间没有第三人办理货物的入库验收手续等等问题。这就给人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的机会,又可能给其掩盖错误和舞弊行为的机会。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这些有意或无意的错误和舞弊会损害到企业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财产管理缺失保护控制
财产是企业资金、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目前,很多的中小企业,对企业财产没有设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购进货物没有相应的人员对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严格的验收、入库、记录和保管;财产领用没有相应的审批和领用手续;保管人员与记录人员合二为一;还有的企业采购人员直接管理财产;这就难免产生操作人员发生错误而无从发现、或增加相关经办人员监守自盗的机会、影响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财产的盘存制度,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会计报告等信息缺失真实、完整和合法性控制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与经营管理相关的诸多信息,对外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使用者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相关信息。因此,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如何,直接影响其使用者决策的效率与效果。
目前,很多的中小企业,发生的一些经济业务不能完整、真实、明细地在会计账簿中作记录;相关的会计岗位没有实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内部牵制”原则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企业会计人员没有按照《会计法》的规定持证上岗,会计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针对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改进:
(一)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前提,设计一套符合企业实情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控制,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法开展。因此,企业领导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在遵循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设计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二)全员参与、相互牵制、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企业的经营活动本身是一个由不同人员、不同职责分工协作的综合性过程,内部控制必须覆盖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与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进行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
不同的人员在企业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在对具体的业务进行分工时,必须做到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主要有:授权审批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审核监督职务等。对某项交易涉及的各项职责进行合理划分时,要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不能出现一个人全过程经办同一项业务的现象。在内部牵制中,对关键岗位采取工作轮换制也可以预防和及时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行为。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可靠
内部会计控制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会计工作通过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形式为内部或外部的决策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遵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制定一套严密的、适合本企业运作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岗位职责的划分等。明确会计处理的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具备会计上岗资格的人员不在会计岗位就职。
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培养。
(四)成本与效益相结合
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完善企业治理,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改善组织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因而制定内部控制本身也应讲求经济效益,应尽量以最少量的控制成本去获取较好的控制效果。
建立适合企业的内控制度只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首要工作,再好的制度也要人去执行与落实,因此,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凤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期
[2]崔海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现代经济,2007年第8期
所谓企业的财务管理,指的就是企业在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购置与投入,对企业的资本进行融资与筹资,对企业的运营资金进行管理和对企业的所得利润进行分配的管理过程。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是一家企业能够正确实施管理工作和准确做好企业组织决策的必备要求,因此,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一家企业的正常运行与经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
1.企业财务资金的流入与流出
企业财务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是企业财务资金运动的一项基本要素。由于企业是在时刻运转的,因此,企业的资金流转往往能够保障企业内部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平衡。不管是资金从金融市场的流入,还是资金从企业内部流出到金融市场,都是保障企业资金流通的必须要求。
2.企业财务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所谓企业财务资金的循环,指的就是企业财务资金通过最初的货币资金的形式转变为生产资料和员工工资的形式,之后再通过经历非货币资金的形式而最终重新回到货币资金形式的过程。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财务资金的循环是不断进行的,而这种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过程又被称为是企业财务资金的周转。只要能够保证企业财务资金的周转,就能够保障企业内部财务资金的正常循环。
3.企业财务资金的消耗与回收
企业财务资金的消耗与回收,其实就是企业财务资金的循环与周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财务资金通过不断流入与流出,以此来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的正常循环,将企业的筹资活动与分配活动都安排妥当,才能够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问题,是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部分中小企业未能明确自身财务管理的情况,对企业内部财务盲目分析,且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因此而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尽管在当今时代,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然而,仍然存在着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的财务决策态度存在着差异。这些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的目标规划或企业的战略改革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而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重视程度不够。然而,管理层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有效决策,甚至是无视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这种情况就往往只能够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而无法保障企业的发展。
2.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存在问题
财务管理结构与财务管理模式一样,都是部分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而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的主要问题则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模式不够清晰,不能够有效进行企业财务的管理。因此,构建起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对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重大意义。除此之外,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决策权限上存在问题也是部分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部分中小企业在职责范围和决策权力等方面的划分不明确,导致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权力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而同时,部分中小企业的决策系统建立不完善也是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的决策权限不明确、决策力量无法发挥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部分中小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决策系统,明确规划部分中小企业的决策权限,确保中小企业的决策都能够行之有效,才是解决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因决策权限不明确而造成问题的主要手段。
四、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该首先注意的一项事情。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所起到的是统筹规划的作用,因此,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就是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要求。
2.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活跃市场、增加收入、保障社会稳定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方面都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很重视,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融资体系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相比之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不够理想,存在融资困难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笔者认为现阶段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疏通股票融资渠道
股市行情的变动与货币政策和真实经济的关联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我国股市还仅仅是国有企业分散风险、筹集资金的一条途径,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则基本被排斥于股票市场之外。在过去“额度管理”的股票发行机制下,广大中小企业很难从相当紧张的发行额中分得一杯羹,高额的佣金成本和成本也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因此,要疏通股市渠道,就应在继续发展主板市场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取西方国家发展股票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营造上市环境,为那些成长性较高,但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不适应主板市场要求的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场所。
二、发展和完善投资基金市场
市场机制能确保资金的高效配置,它通过价格调节使资金直接流向需求者,并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现今已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这预示着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众所周知,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可以通过市场的有效配置,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急需的资本性融资。其中,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参与市场竞争并已产业化的产业或企业;而风险投资基金则专投于尚未产业化的项目,或者是直接投资于技术人员或企业家,即种子投资。投资基金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前的创业投资,特别是商业模型好、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发展和完善投资基金市场,是弥补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缺口的最佳选择。
三、规范地方产权交易市场
对于9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的某些区域性股票市场,由于市场极不规范,场外交易出现了很多问题,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被国家责令关闭。目前应考虑在清理整顿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实现市场的制度创新,为中小企业的股权交易和融资开辟渠道。
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当前基层银行不愿积极发放贷款的原因,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不高、信贷担保体系缺乏、信贷风险难以分散和规避有很大关系。通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重要条件。
1.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多为政策性的,担保机构力量较为薄弱,而且各自为战,不成体系,难以更好发挥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为此,政府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在资本金的来源方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如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
2.成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风险。建议成立国家和省两极再担保机构,分担担保机构的业务风险。具体模式是: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直接面向中小企业,为它们提供融资担保,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同时,担保机构将所有的担保业务向省级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省级再担保机构以对区域内的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为主要业务,同时负责对担保机构的业务监管和协调等其他事务,省级再担保机构还可以将其承担的再担保业务,拿到国家再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国家再担保机构负责担保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全国范围内的担保业务监管以及最终再担保。以此形成“一体三层”的担保体系机构、共同解决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合同进行保险,以减少和分散贷款风险。保险机构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发合同担保保险这一保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保险业务。当企业不能还款时,保险公司给予贷款担保机构或银行一定的补偿,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
五、加强整合,建立银企之间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
所谓银企之间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指由银行过去对企业单纯的资金支持,上升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帮助和改进,它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其核心内容是银行与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实施与我国银行企业化的改革,从根本上决定了银企之间必须重新整合,尽快建立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成功发展,离不开政府和银行的支持。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在这方面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尤其是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考虑在中小企业中建立结合中国国情的主办银行制度,重建银企关系:
1.赋予银行更多的权益。
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主办银行制度,与国外相比,在于银行对企业不控股,只是通过加强信贷管理和改进金融服务方面来建立银企关系,只规定了银行的义务和责任,很少提及权益。而且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禁止商业银行对企业持股。根据这一规定,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产权联系基础,银行只能作为债权人从外部服务于企业,很难改变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而银企结合的核心是要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融合,双方资本互相流动。要实现这一点,一个较好的途径是银行实行股份制。在这方面可选择部分有潜力、成长型好的中小企业进行试点,允许企业与银行相互持有各自的股份。这样可以使银行超越一般债权人的身份,不仅可以促进银行集团化发展,更是解决现阶段银行不良债权、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一种手段,密切了银企关系,有利于互相监督。
2.强化银行服务功能。
首先,要发挥信贷桥梁作用,促使科研单位与中小企业联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软投入。银行在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期间,与众多的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如果能够发挥信贷桥梁作用,促进和鼓励科研单位同中小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支持中小企业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获得专利产品、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指导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实际上马“短、平、快、高、精、尖”项目,将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问题,促进新产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