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检查范围
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的“本年未批先建”地块、“本年批准本年建设”地块、“往年批而未用当年实地已建设”地块、土地变更调查中的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和矿产疑似违法图斑。
二、检查内容
1.核查涉及地块的使用是否经过依法批准;
2.涉及违法用地是否依法查处整改;
3.涉及矿产的图斑是否存在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是否依法查处。
三、检查方式
按照统一部署,采取各镇街初查,县政府会同国土分局进行核查的方式进行。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前期准备(月日前)。成立工作机构,制订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实施实施方案。建立工作班子。各镇街要组建工作机构,成立工作队伍,明确责任,落实人员。组织学习《关于年度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号)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通知》土资发〔〕21号)市国土资源系统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土资发〔〕20号)和国土资源部《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下简称《规范》同时结合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前期下发的土地卫片对涉及违法用地和违法用矿行为先行核查整改。
(二)开展自查(月日前)。一是开展全面核查。国土分局会同各镇街,组织对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的“本年未批先建”地块、“本年批准本年建设”地块、“往年批而未用当年实地已建设”地块、土地变更调查中的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和矿产疑似违法图斑进行逐宗核查。二是进行整改查处。对清查出的违法违规用地和矿产违法行为,国土分局会同各镇街要逐宗研究确定查处整改意见,按照“边清理、边自查、边整改”的原则,实施整改并复耕到位。对涉及土地复耕的,由农业部门初步认定,出具认定意见并报市国土资源局确认。对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违法用地,对土地、矿产违法突出的镇街和村(社区),由县纪检监察部门约谈、问责。三是及时上报数据。在月日前,国土分局将自查和整改基本情况预报市局。月1日前,县政府向市国土资源局预报工作情况和数据,迎接市政府检查和省国土资源厅督查。月日前,国土分局完成外业调查、内业资料比对、违法行为查处整改工作,向市国土资源局上报初查工作报告和数据。
(三)迎接上级验收(月日前)
月日前,县政府做好迎接国家、省检查验收准备工作。根据部、省的意见对检查数据进行修改。月日前,县政府向市政府报送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报告和报表。
(四)实施约谈、问责(月底前)。根据违法用地、矿产违法行为核查、查处和整改情况,上级国土、监察部门对土地、矿产违法重点镇街负责人进行约谈。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号令)及省有关规定的要求,对符合问责条件的,启动问责。对存在土地、矿产管理混乱、土地矿产违法查处不力等问题的地区,责令限期整改。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是去年国土资源部按《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启动问责后的又一项重大执法活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上升为政府行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加强对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国土分局)、(县人事局)、(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分局)、(规划分局)、(县农业局)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分局,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各镇街和县相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切实加强对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协调到位、保障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形成工作合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承担土地执法相关责任。国土分局作为土地矿产执法检查的牵头单位,要认真组织做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县监察、公安、农业、建设、规划、发改等部门要全力配合,确保查处整改工作到位。各镇街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依法严肃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省、市的要求依法依规查处到位。要把整改作为工作重点加以落实,对非法占用耕地的,各镇街要按照边发现、边整改的要求,组织实施拆除复耕;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而未整改到位的违法用地,坚决不予补办用地审批手续;对违法党纪、政纪规定的人员,要依法依规追究其纪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我县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搞好第二次土地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保护农民权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局、环保局、财政局、民政局、统计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国土资源局,由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三、调查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
(一)工作任务
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更新调查成果,采用航空、航天、全球卫星定位、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新技术、新方法全面彻底开展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我县土地利用现状、权属、面积、分布及基本农田等,准确掌握我县土地资源的底数,为全县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
(二)调查内容
1、耕地红线保护提出新要求。进一步加强非农建设用地审查,从严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防乱占滥用耕地行为发生。将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继续纳入县政府对乡镇考核,同时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并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制作了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图幅。目前,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和12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正在按照规划要求与时限积极推进。同时加强设施农用地备案工作,符合条件占用耕地的项目,必须在乡镇行政区域内实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设施农业占用基本农田,有效控制以往只占不补的局面。
2、耕地占补平衡力争有新突破。做好农村土地整治系统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动态监测监管系统的更新与完善。完成对全县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调查评价工作,数据库成果已上报省厅评审验收。
3、地质环境保护采取新举措。做好峰山后窑黄砂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验收后的维护工作。梅花镇赵庄和柳山湖废弃矿山两个整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省厅待批。梅花金刚石矿野外调查报告通过专家组验收。坚持地下水监测常态化,完成2014年水情通报编制工作。加强采矿权管理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已启动编制《__下草湾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规划方案》,开展申报省级地质公园前期可研工作。
1、土地出让工作严格规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管理的通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程序》等文件,土地出让严格更加规范。编制了201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2、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全县已盘活存量土地1125亩。配合县经济开发区梳理了33宗。2014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通过专家验收。
3、用地报批新规范。严格按照要求,强化用经济手段配置用地指标,所有乡镇用地指标进行有偿使用,进一步规范用地报批,严格落实征地风险评估,严格实行征地补偿预存,严格执行省政府93号令。上半年共组织了东南片区区域供水、南互通至上塘垫湖路等7个批次用地报件,有力保障交通教育等民生项目及重大项目用地。
1.土地整治项目申报历史之最。积极加大省投项目申报力度,上半年申报了__天岗湖淙潼等村土地整治项目、__县青阳镇刘洞等6个村土地整治项目、__县曹庙乡盛圩村等5个村土地整治项目、__县太平镇许台等村高标准建设项目,4个项目建设总规模达5.766万亩。目前初步设计报告及预算书均通过省级评审,申报项目个数及资金总量达历史之最,将极大的改善当地生产基础设施,有力推进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加大对上塘土地整治项目监管力度,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加大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管,及时研究会办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施工问题、权属纠纷问题、土地平整度问题。积极推进龙集、石集三个项目施工图设计工作,积极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完成陈圩乡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县级审计工作,及时拨付已通过省级验收的项目工程款,妥善解决青阳、陈圩泵站整改等问题。
2、规划修改工作超前谋划。经积极协调,抢抓机遇,在全省规划成果完善工作开展前,完成18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一般性修改工作,并于4月28日获得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同时在重点项目清单中增加了溧河洼大桥、东南片区区域供水、南互通至上塘垫湖路、窑河大桥等9个重点交通、水利、民生项目,确保了省扶贫及县重大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同时积极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前期工作。
3、增减挂钩工作稳步推进。针对目前我县挂钩项目库内结余指标状况,有效控制实施总量,全年计划实施2436亩。同时积极申报青阳、双沟、界集等
乡镇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整治试点,增减挂钩总规模约2026亩,目前正在编制方案。 1、切实做好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办公室成立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监察、国土、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组成。提请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__县2014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工作任务、检查对象,落实检查措施。
2、完善执法监管工作机制。提请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长效监管机制的通知》和《关于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通知》,建立共同防控、查处和消除违法违规行为的综合执法监管机制。
3、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局领导每月10日大接访制度,落实定期排查、开门大接访、带案下访等措施,着力化解各类问题。
1、“一张图”工程和不动产登记加快推进。我县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暨“四全”服务平台项目工程硬件设备安装完毕,正在进行软件系统开发及基础数据整合,该项工程的建设运行,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安全稳定、覆盖全局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学习外地不动产统一登记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计划制定可实施性方案。
2、做好服务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今年以来共办理土地登记2997宗,其中初始登记131宗、小区分割登记2080宗、注销登记9宗、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632宗、土地他项权利登记145宗。办理建设用地审批131宗。土地估价报告备案139宗,涉及评估价格约38.9亿元,抵押金额约27亿元。办理宅基地发证70宗,集体建设用地发证4宗。
3、测绘行政管理工作全面加强。稳步开展全县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制定了《2015年__县地图市场监管重点工作方案》,开展全县地图市场大检查工作。开展沉降观测市场调研工作,并将调研材料上报市局。完成了全县测绘单位资质换证和年度测绘成果汇交工作。完成了天岗湖高传风力发电、协和风力发电项目测绘项目备案工作。对全县具有接收GPS、北斗等卫星信号功能的卫星基准站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完成了2014年省管测量标志保管员津贴的发放。
1、法治创建及平安创建和依法行政工作。及时调整了法治创建、平安创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15年度法治创建、综治平安创建、挂钩共建、安全保卫四个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2015年度法制宣传教育、政法宣传、挂钩共建年度实施计划。制定了矛盾大排查活动、管理、涉土维稳、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实施方案。
2、认真做好征地补偿工作。严格执行征地补偿制度,规范土地征收补偿和报批工作。做好宿扬高速公路__段、宁宿徐高速__南互通至西南岗垫湖重点连接线等重点交通工程项目、石集乡优质稻米产业区农机库及晒场、道路等征地补偿费进行测算工作。健全和完善了全县征地补偿台账和征地补偿图册。
3、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印发了《__县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完成《__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工作》。严格执行汛期零报告制度和值班制度,认真排查出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并落实整改措施。
关键词: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1.目标与任务
1)目标
建设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河南省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保证调查成果充分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为土地资源宏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翔实的基础数据,满足河南省对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迫切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国土资源数据的广泛需求。
2)任务
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
建设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即建设河南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县为单位进行成果统一汇交和整合集成,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存储。在平面方向, 保证各区域数据成为逻辑无缝的整体。在垂直方向,通过统一的空间坐标定位保证各类数据能够实现空间上的叠加和套合。在数据内容上,实现对土地调查的图形、属性、影像等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逻辑一体化管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按照土地调查和软件开发的有关标准和程序,开展数据库管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等建设工作,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统计汇总、更新交换等功能完备的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河南省土地调查数据日常管理和更新的应用需求。
2.数据库建设
1)数据内容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存储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形成的全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以及相关影像等数据,同时也包括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完成后每年的年度更新的土地调查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等更新数据。主要数据内容包括:矢量数据、DOM数据、DEM数据、图件成果数据、元数据和其他文档类数据。
2)数学基础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B/T1014-2007)、《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成果的数学基础如下:
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数据量估算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产生的数据量较大,据估算近5TB,加上备份数据约10TB,并且数据量将会逐年递增。这些数据内容复杂,种类多样,既有矢量数据也有栅格数据,数据尺度有县、市、省多种尺度。具体数据量估算如下:
DOM影像数据不小于3TB;
DEM数据不小于0.5TB;
土地调查矢量数据约0.3―0.5TB;
文档及其他数据约为0.05TB;
中间成果数据不小于1TB,包括预处理过程影像数据以及说明性文档等。
4)数据格式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采用shp,Personal Geodatabase和VCT格式,影像数据采用img格式或者Tiff格式。
oracle数据库存储。
县级上报矢量数据格式:shp格式,Personal Geodatabase和VCT格式。
图件:jpg格式或者Tiff格式。
缩编数据:矢量数据:shp格式或Personal Geodatabase格式;栅格数据:img格式或者Tiff格式。
文档报告类数据主要是Word、Excel和PowerPoint文档。
3.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1)系统架构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管理系统)是面向河南省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它实现了对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系统依托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进行建设,系统从整体结构上分为系统管理维护子系统、数据管理维护子系统、数据分析应用子系统和数据服务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系统管理维护子系统主要用于系统安全管理和系统维护。数据管理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的核心,主要用于数据的质检、转换、入库,以及数据建成后的数据更新,以及对数据进行高效管理。数据分析应用子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浏览、查询、分析,为领导者提供分析决策。数据服务子系统包括产品制作、分发管理以及数据交换汇交等。通过子系统的功能整合从而达到土地调查数据的建库、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以及未来的动态数据更新。
2)设计原则
系统建设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下,采用先进、成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科学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在稳固和安全的基础上,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充性等特点,保障建成的整体系统可以方便、灵活而又规范地与现有各种信息系统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系统进行连接,保证各种数据可以顺畅地流动与交换,满足河南省未来国土管理业务发展的需求。
(1)标准化原则
整个系统的建设依据相应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土电子政务和测绘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并且在整个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严格依据质量保证体系进行。
(2)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是衡量软件质量体系中重要的指标,是否与业务结合紧密,是否具有很强的需求针对性,是否贴近最终用户,是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河南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充分考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省级成果管理的直接需求。
(3)可靠性原则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据量大,整个系统数据量达到近5TB,如何在建设中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是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4)安全性原则
河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具有很好的保密级别,在系统建设中必须充分的利用多种技术和制度手段达到数据体存储的安全和数据使用访问的安全。按照系统管理和使用的要求,设置严格的安全等级,保障系统安全,不同的用户控制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
(5)完备性原则
系统功能体系与数据结构均能满足今后河南省国土管理工作各个时期的要求,满足其他部门对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制图和信息共享的要求。
(6)先进性原则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的数据量较大,为保证建库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应用的高效性,必须充分调研国内外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技术,在软硬件配置方面,充分考虑性价比的同时,着重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在系统功能设计、程序算法等方面,充分应用软件工程方面的新技术,实现系统各项应用功能。
(7)扩展性原则
省级系统建设必须具有很好的扩展性,满足今后数据增长的扩充和应用功能的扩充。系统的平台选择、功能模块和数据结构要留有余度,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充,具有很好的开放性,满足系统未来发展和扩充的需要。
3)功能应用
(1)数据检查入库模块: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入库是后续应用和分析的基础,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正确、高效导入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据入库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流程。
矢量数据入库流程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复查、矢量数据预处理、矢量入库前检查、矢量数据入库、入库情况统计。
影像数据入库流程主要包括:影像数据检查、影像投影转换、创建影像金字塔、影像数据入库、影像元数据入库等
(2)数据更新模块:
数据更新模块从功能上包含更新数据包检查、更新数据校核、更新数据入库、更新成果统计、历史回溯等。
更新数据检查:对更新数据包进行检查,确保更新数据包没有资料缺失和其他的错误出现;
更新数据校核:在通过更新数据包检查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对各个更新过程图层进行一致性的校核,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变更前标识码和关键属性信息。以此保证数据更新的正确性。更新数据校核不通过的数据不能进行数据更新;
更新数据入库:更新数据包通过质量检查和数据校核后可以进行更新数据入库,入库的过程实际是增量数据更 新的过程,依据更新数据中记录的变更行为对数据库中原始图层要素进行增删改,并记录历史关系;
更新成果统计:对更新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的内容包括总共更新了多少的区县,还有多少个区县没有更新,更新了哪些图层等;通过图表和报表的方式展现;
历史回溯:对更新后的数据进行历史回溯,可以进行年度整图层的历史回溯,也可以进行要素级的历史回溯,还可以进行成片区域的历史回溯。
(3)数据浏览模块:
数据图层管理及数据浏览。
通过行政区划树的形式对河南省行政区划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管理。行政区划树通过行政区划编码查找数据库中相应的土地利用数据,将物理数据与图层树逻辑图层挂接,通过动态视图技术将数据展现在地图窗口。
(4)数据查询统计与分析模块:
支持不同比例尺数据的图属互查。现对多粒度、跨存储单元数据的统计;统计汇总结果可表示成多种类型的图和表,并且可以输出成WORD、PDF、EXECL、JPEG等多种格式。可实现对多粒度、跨存储单元数据的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成果生成成果报告,并可以WORD、PDF、EXECL等形式输出;支持区域统计分析功能,能实现区域自由定制。根据数据分析成果生成成果报告,并可以WORD、PDF、EXECL等形式输出;支持区域统计分析功能,能实现区域自由定制。
(5)元数据管理模块
支持元数据的入库;维护元数据与数据的关联;可对元数据进行浏览;可对元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汇总;在数据经历重要处理时追加或更新相关元数据信息;可实现元数据的输出与打印。
(6)数据分发汇交模块
根据要求进行交换数据的导入、导出;支持对数据的存储格式与交换格式的转换,支持对交换数据的加密和压缩;根据不同情况生成、提交或接收交换数据。
数据成果分发主要包括身份注册、查询、检索、浏览、申请、审核、下载(或离线分发)、用户访问等功能。
存储网用户通过相应的授权管理和业务流程设计可以在客户端获得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成果数据,系统支持将成果中的元数据和部分非数据成果通过数据复制等技术迁移到工作网和外网网站数据交换服务器,通过对外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元数据等信息服务。主要管理流程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元数据查询、数据申请、申请审核、审核结果通知、通知离线分发等。
系统可实现监视数据交换任务,可查看数据交换的数据内容、数据量、任务量、交换进程等交换执行情况;辅助人工处理数据交换障碍和错误;可对数据交换任务进行暂停、恢复、停止等调度;记录数据交换任务、查询统计数据交换任务、验证和校准交换数据内容的一致性等。
系统支持利用日志记录用户、访问量、数据分发和数据服务的内容、对象、时间、数据量等,可以对数据服务情况进行查询、浏览、统计汇总和输出。
(7)产品制作模块
符号库管理
系统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提供标准的图式图例符号模板,同时提供符号编辑器,支持定制通用符号,也可针对不同数据、不同比例尺的符号形成自定义符号库;提供符号库管理功能,用户可新建符号,也可更新或删除符号库中已有的符号;在更新符号时,用户可对符号的类型、类别、尺寸、样式、色彩、图案等属性信息进行修改。
制图模板管理
系统提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的全套标准制图模板,包括图名、接图表、内外图廓、经纬网、四角坐标、比例尺、指北针、图例、制作单位等信息;用户可以对模板进行修改并进行模板的保存。
专题图制作
可以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技术要求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专题图、耕地坡度分级专题图和影像图等;也可以选择自定义数据源制作专题图;可制作标准分幅图、行政区范围内、矩形或任意范围内的专题图;支持不同比例尺的图件制作。
成果输出
系统提供丰富的图表模板,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时可应用,可以导入外部的图表模板,也可以对图表模板进行定义和保存。
系统文本结果、查询统计结果和制图结果,可以保存为WORD、PDF、EXCEL、JPEG、TIFF等格式文件保存,也可以直接打印输出。
(8)系统安全管理
用户与数据使用权限管理
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需采用严格的用户身份管理和权限分级管理机制。省级数据管理系统主体部署在SAN存储网,故系统内部用户局限于有存储网端口的用户。
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通过用户、角色和密码管理进行身份管理,将用户身份、数据操作内容和操作功能进行绑定控制,确保数据安全。系统用户表由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初始化时设定,并采用实名制、只允许在人员变动时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用户表的调整。
系统对数据和数据库的操作权限如读、写、下载等进行严格划分,并由管理员针对特定用户角色和数据内容进行派发。系统管理权限采用分级管理机制,一般用户权限由上级用户确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系统设置其对不同数据的访问权限,包括浏览、打印、修改、迁移和下载等。
数据备份
系统具备完备的数据库和数据备份策略,可以实现数据库的自动备份与恢复。备份需要考虑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量、不同的数据更新特征、不同数据的存储要求(下转第97页)(上接第95页)选择不同的备份方式和备份频率。数据备份方式包括整体备份、增量备份等。数据备份频率为年度、不定期等。用户也可以选择数据对象和备份方式进行数据的手动备份和恢复。
系统监控
二次调查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需有独立的系统监控模块,支持对系统和数据库状态的监控,可以:
根据系统和数据库状态进行系统资源调配、数据库优化等操作;
对用户的连接与状态、用户对数据访问和数据操作等进行监控,能够设置和调整系统报警规则和相应处理响应,发现恶意操作或非正常操作等问题时可采取中止连接、中止操作等措施;
对外部组件注册情况和工具用户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系统监控用户登录、数据下载等情况。
4.技术特点
1)保证海量空间数据的高效组织、存储管理以及存取效率。
2)实现多时态历史数据的组织、管理以及要素级历史追溯。
3)又快又好地满足和响应多样化的数据汇交需求。
4)建设长效的数据更新机制与流程。
5.结束语
系统建设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下,采用先进、成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科学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在稳固和安全的基础上,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充性等特点,保障建成的整体系统可以方便、灵活而又规范地与现有各种信息系统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系统进行连接,保证各种数据可以顺畅地流动与交换,满足河南省未来国土管理业务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3]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4]TD/T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6]《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豫国土资发2008146号).
一、明确登记与信息化管理工作目的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合法权益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通过登记,进一步把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等落实到户,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把中央关于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二、明确登记与信息化管理工作原则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信息化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确保承包关系稳定。登记工作是对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保证农业生产正常的前提下开展登记工作,严禁借机调整和收回农民承包地。二是依法规范。严格执行《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规定,参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规定的登记内容、程序开展登记工作。三是民主协商。充分动员广大农户积极参与登记工作,清查、确权、登记等重大事项均应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决定,不得强行推动。四是因地制宜。区别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按照确地、确权、确利相结合的办法,认真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登记工作,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五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在进一步补充、核准、完善已有档案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市镇村三级联网共享。
三、明确登记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内容
(一)全面落实“四到户”。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落实到户,标明承包地块的空间位置是登记的关键环节。登记中着重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在对土地承包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前提下,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以承包清册、已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发放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为依据,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查勘测,逐块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四址和空间位置。对与现有土地承包档案记载的土地承包状况有较大误差且农民群众要求实测的,应采取科学简便的方式测量查实。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并确保准确。实测结果经镇、村(居)公示后,作为确认、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以及确认、变更、注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据。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不明确的在查明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予以明确。未签订承包合同的,补签承包合同;因承包合同丢失、残破等原因需要补订承包合同的,补订承包合同。未向农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颁发证书;因证书遗失、污损等原因需要补换发的,予以补换;因承包地被国家全部征收等原因需要注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予以注销。土地流转后无法明确农户承包地“四址”的,可以通过明确整个流转地块或整个村组承包地的“四址”,再以确股、确权、确利的方式,依法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条件的地方,要把基本农田进证入户工作与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有机结合起来,对照已设立永久保护标志的基本农田区块,探索做好基本农田进证入户工作。
(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登记簿由市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依据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建立。已建立登记簿尚不完善的,结合登记工作进一步健全;未建立的,在现有土地承包合同、证书的基础上,结合经依法确认的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等登记信息,予以建立。积极探索规模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确股登记管理办法。
(三)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化管理系统。各村(居)要应用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系统,将登记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实行市镇信息联网统一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信息资料实行市镇村共享。
四、明确工作部署
根据南通市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2014年确权登记与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宁通居、黄建村试点的基础上,在所有村有序推开。2014年在全镇全面开展,全面完成我镇确权登记与信息化系统建立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信息化管理工作,一般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各村(居)在调查了解、初步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预案,明确工作进度和保障措施。并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重要意义、内容和工作要求。要组织登记工作人员培训,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明确具体操作规程。
(二)登记实施阶段。各村(居)要认真组织清理登记村的土地承包方案、承包清册、承包合同、流转合同、流转台账、征地协议、统计报表等有关文件资料,做到帐册相符、承包合同与证书相符,健全土地承包档案。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基本农田落实到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以现有土地承包档案为基础,结合现有土地承包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初始登记和变更、注销登记。并做到一户一套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材料,一组一本登记簿,一组一张地籍图(地块空间位置图),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联通。
(三)总结验收阶段。各村(居)要认真总结登记经验,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登记工作总结报镇农经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我镇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确权、登记工作领导组。
各村(居)要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会计为副组长的登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登记工作。村会计要做好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加强对登记工作政策指导与工作协调,编制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明确进度,定期检查,抓好落实。其他村干部要积极参与,协同配合,支持和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登记目标任务圆满如期完成。镇农经服务中心及相关业务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与业务辅导。
(二)加强土地承包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全面清理土地承包档案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基础资料信息电子管理平台,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文本档案实行分类管理、集中保管的原则。要在档案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档案由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机关负责集中保管,建立健全整理立卷、分类归档、安全保管、公开查阅等制度,并依法按期移交同级综合档案馆。
(三)严格把握政策界限。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规定,在现有土地承包合同、证书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登记面积不与二轮承包面积确定的农业补贴基数挂钩,不与农民承担费用、劳务标准挂钩。未经承包农户同意,不得强行按实测结果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和变更、注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工作中可对二轮承包面积、实测面积同时登记并加以备注说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先依法解决,再予以登记确权。
(四)落实工作经费。确权登记与信息化管理工作经费、人员经费、设备经费、耗材经费等由市镇财政适当补助,市镇财政按每村(居)五万元标准在验收合格后予以补助,不足的部分由村在村营收入中支出,确保登记工作顺利开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不得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
(五)妥善解决突出问题。组织力量对土地承包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妥善解决可能影响确权登记工作顺利开展的突出问题。法规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严格执行;没有严格规定的,要依据法律政策的基本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作出规定。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地反映和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渠道予以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