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民经济调整方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范文第1篇

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明确规定依法落实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学生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等。目前教育部正抓紧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

二.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

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经过了很长的一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行了全党全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当时全国共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69 所。随后到了50 年代,政府开始接办民办高校并改为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将教会和其他类型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合并、重组为国办高等教育机构,至此,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消失;但是60 年代初期,为适应国民经济调整和发展的需要,民办高等教育有所恢复和发展,这个时候再全国又逐渐出现了一些民办高校;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包括民办高等教育获得迅速恢复,中断长达 20 年之久的民办高等教育在一些中心城市再度兴起和发展。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崛起于 80 年代的计划经济背景下,主要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三.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

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政府反对民办高校的营利性动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声称自己是公益性的。而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更多的寻利资本限于国家的政策不敢涉足教育领域,极大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学校因为投资者不拥有学校的产权,故大多数办学者采取增收学费,降低成本等方式,来实现累积式的滚动发展,长久势必影响学校的正常建设。第二,从学科专业设置来说,民办高校功利化倾向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盲目跟着市场走,不考虑自身现实的办学条件,设置的专业一味求新,实际上技术含量不高,对于学生走入社会后并没有多大实际用处;二是出于办学成本考虑,低效率重复设置应用型文科专业,与公办院校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使原本在学历上失去优势的民办高校学生更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三是注重短期效益,几乎不涉足基础学科和学术性人文学科,使民办高校缺乏文化底蕴的积累,发展后劲不足,从长远来看,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和办学精神。第三,从我国国情来看,民办高校目前面临发展瓶颈和定位乏力主要是政府的政策驱动力缺乏,因此除了民办高校加强自身的规范管理和建设之外,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扶持。第四,师资队伍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

四.促进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建议

在融资上,扩大渠道,允许民办高校使用产权抵押担保获取贷款,但要对这部分权利进行规定,比如这项权利不得妨碍学校的发展,而且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同时考虑民办高校的还款能力,区别对待。在学科设置上,应尽量避免功利性,学科的建设也不应以市场为主,追求大而全也要考虑学校的目标定位和现实条件,不是所有院校都要追求学科齐全,还要考虑到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的目标,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传统,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多学科或者单学科的发展道路,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一些优势学科,使这些优势学科成为学校的品牌,使之成为地区乃至行业中的一流学科。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范文第2篇

本文在研究艺术类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提出了针对此问题的方法,要求开放思想,与时代同进步,利用新兴科学技术来整合各类信息;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打开学生的就业思路;时刻关注社会动向,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

关键词: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

一、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单位招聘难与毕业生求职难。许多艺术类应届毕业生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许多岗位空缺的公司及单位通过花钱在各招聘网站、报纸、学校招聘会等职业招聘信息,同时各学校应届毕业生也奔波在各个人才招聘市场,浏览各个招聘网站,不过最后结果大多是单位招不到人才,而毕业生也难以遇见伯乐。

(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因势利导心理。学校招聘专场是求职人员找到就业岗位成功率相对较好的招聘形式,同时也是各单位采用“管培生计划”最多的人才招聘活动。不过在这些学校招聘专场中,只要是与长三角、珠三角、北上广以及国内外著名企业有关的招聘活动,其现场都是人满为患,而那些当地企业、一些知名度较低的公司,以及工作环境比较简陋的公司,其招聘现场则是门可罗雀。

(三)毕业生对于就业服务重视程度不够。艺术类院校应该从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入手,从每位大学生入学开始就系统针对他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安排有效的就业服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毕业生认为,就业就是在校期间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简单,从而对学校设置的就业创业讲座、心理资讯、课程指导服务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等各种就业指导服务视若不见,也就使未来自己在就业问题上难以做到全面和完善。

(四)现阶段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艺术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机制来进行系统学习,人才培养机制决定了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就成为了检测学校人才培养机制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盘。不过,当前的艺术类学校和其他一些综合类学校都出现了扩大招生的现象,但是就业问题却始终不能被高度重视,从而使各学校的就业问题一直延续。

(五)社会转型期对于艺术类院校就业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在国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的国民经济仍然不断健康、平稳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方针,持续进行社会转型。随着中国的经济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成了一系列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消耗型产业逐渐退出市场,同时更多的文化艺术类产业、创新型产业以及智力密集型产业正迅速的崛起发展着。但是因为高等教育的特点与属性问题,使其难以摆脱传统观念从而与时俱进、解放思想,难以快速的应对社会转型所改变的就业问题。

二、促进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与时俱进,广开思路。在艺术类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都有着锐利的直觉,可以提前感知到下一季潮流的发展方向,牢牢把住时尚潮流的脉搏。在艺术类学校就职的人员更加需要跟紧学生的步伐,积极接受新工具与新技术,主动运用大学生喜欢的社会交往工具来宣传就业信息,使宣传内容更加体现艺术性,将主动推送替代被动传播,增加在校待就业大学生的乐趣,使其得到更好的就业服务。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拓宽学生的求职择业思路。为了更加有效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打开艺术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思想,解决待就业毕业生的实际问题,我国大力鼓励与引导应届毕业生去到基层就业,并且相继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医从教助学金计划”、“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村官计划”以及“应届毕业生预征入伍计划”、“高级院校创业实践计划”等。艺术类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和综合性学校的毕业生相比有着更加专业的特长,在面向基层的就业活动中更加能够展现自己的特长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三)把握时代动向,以梳理根本问题为契机解决就业问题。在高等院校赖以生存的大背景中,求得艺术类学校的发展、缓解艺术类学校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就一定要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产业调整为背景。在全面分析研究往届毕业生就职信息的基础上,艺术类学校的前景发展,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也不管是内涵式发展或是外延式扩张,都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还要有长远的目光,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国家制度的引导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相适应,使艺术类学校能够找准教育发展方向及目标,核心人才培养机制,调整知识内容与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培养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以达到产学研的整合统一。总而言之,艺术类学校只有打开眼光、扩展思路、与时俱进,才能更全面完善解决各种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忠坤.浅谈艺术类院校学生就业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4(6).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环境经营 钢铁企业 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理念的当今世界,先进企业无不实行环境经营。在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深入人心,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必须及时引入环境经营体系,这是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钢铁企业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钢铁企业的各个工序都有大量污染物排放:矿石的处理过程中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和粉尘;制钢工序中产生各种废渣;锻压工序中产生有害废水等。可见,钢铁产业是具有代表性的高耗能产业,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钢铁产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粉尘

目前,钢铁厂对大气环境及周边地区最大最直接的影响是粉尘排放。炼铁系统粉尘的排放量占钢厂总粉尘(烟尘)排放量的50%以上。烧结过程的粉尘主要来源于台车下面的抽风系统(占90%以上)。高炉炼铁工序的粉(烟)尘主要来源于高炉上料、煤气放散和出铁场等。目前我国对钢厂粉尘的排放标准是小于每立方米120毫克。提高现有除尘设备的能力,采用高效的除尘系统以及提高作业率是减少粉(烟)尘排放的主要措施。

2.二氧化碳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煤品质低下客观上决定了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严重。由于在高炉中采用焦炭熔炼铁矿石的过程中会直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只有减产时其排放量才可能明显减少,电炉炼钢也是如此。据世界钢协估计,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全球钢铁业每年产生约22亿吨二氧化碳,其依据是每吨粗钢产生1.7吨二氧化碳,而全球粗钢产量将近1.3亿吨。虽然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公布,但据2005年的公开数据推算,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在300亿吨左右。基于这一数字,估计钢铁业22亿吨排放量约占2006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7% 。可见,高炉炼铁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源头,因此减少高炉炼铁的能源消耗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手段。

3.氧化硫

由于原料条件改善和工艺进步,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每吨钢的氧化硫气体排放量从1995年的9.2kg降低到2005年的2.96kg。但目前国内烧结机基本没有采用烟气脱硫装置。烧结工序的氧化硫气体的排放量占钢厂的60%左右。由于烧结烟气量大,氧化硫浓度很低,处理难度高、处理成本较高。

4.二恶英

二恶英是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这类物质既非人工合成,又无任何用途,但进入人体后,不能降解和排出。二恶英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而且具有生物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由于铁矿石中含氯,在烧结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钢厂主要是炼钢的电炉和烧结工序产生二恶英。烧结过程的二恶英的排放控制技术有待开发应用。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尚无对二恶英的监测,也无相应的排放标准。

以上这些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多年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理论上,或是在生产实践上,人们都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为何至今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其原因不在技术,而是在意识和制度。?在4月9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透露,去年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数量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一半以上是重金属污染事件。由此可以看出,钢铁企业环保意识的薄弱,环境责任的缺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钢铁企业环境经营体系的建立途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钢铁需求较大,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钢铁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均是粗放发展的结果,事实上,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和物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造成的环境也越发严重,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双管齐下,在宏观上加强环境监管的力度,在微观上树立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

1.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法的保护对象是一个国家管辖范围内的人的生存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包括土地、大气、水、森林、草原、矿藏、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风景游览区和各种自然景观等,也包括人们用劳动创造的生存环境,即人为的环境,如运河、水库、人造林木、名胜古迹、城市及其他居民点等。我国自1973年颁布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来,陆续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81年)、《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1982年)等相关的保护环境的系列法规和制度。这些制度和法规中都彰显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理念,但正确的理念必须辅之以坚实的制度框架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才不至于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要做到真正的平衡与协调,国家在宏观上必须进行调控和指导

国家在规划和调整各个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时,就应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将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所以钢铁企业分布不能遍地开花,必须依托铁矿等资源建厂,通过钢铁产业布局调整,改善现有钢铁企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逐渐形成与资源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同时钢铁企业的规模也不能大小不一,必须考虑规模经济效应,达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前提和基础。例如东北的鞍山―本溪地区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临近煤炭产地,有一定水资源条件,根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该区域内现有钢铁企业要按照联合重组和建设精品基地的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对首钢实施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

2.树立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为代价,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后,这是人类历史付出了莫大牺牲才得来的科学共识,而环境的主要污染主要大量地来自企业活动,企业是最大的资源浪费主体。要治理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文明生产,企业首当其冲,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大量消耗和浪费自然资源同时又破坏环境的传统生产方式,树立企业的环境经营意识和体系。对于这一点日本钢铁企业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1970年新日本制铁公司为解决环境问题就建立了环境对策委员会,1971年设立了环境管理部,1996年公布了环境,确定了环境经营的基本方针,为此,对环境有害的各种经营活动都有事先预防措施,维持和改善企业周围的生态系统。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制定经营战略;从原材料、制造、流通、使用和废弃全过程考虑降低环境负荷,引导客户和顾客共同进行环保,为建立“环境保护型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比于日本企业,我国钢铁企业近年来也做了环境经营方面的尝试。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由于我国钢铁工业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这种“先天不足”决定了减少碳排放将面临巨大挑战。但钢铁行业可以借助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开发绿色钢铁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升我国钢铁工业整体水平。同时,低碳经济将促进节能环保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对钢铁企业来说,做好碳减排工作不仅是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鞍钢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鲅鱼圈钢铁新区,鞍钢已经开始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并在2009年开展了风电支撑轧机运行试验,取得初步成果。鞍钢始终非常重视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在各个生产基地都建有TRT、CDQ、CCPP等节能减排技术设备。2009年,鞍钢还实施重点节能项目9项,实现节能88.3万吨标准煤。

环境保护的多年实践说明,没有民众参与的环保最终很难取得成功。目前,公众环保参与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从法律与政治上,建立一套有效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机制。特别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电力营销;策略

作者简介:谭树玉(1961-),男,北京市电力公司海淀供电公司稽查科科长,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电力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0-0050-03

一、我国电力市场的特点

电力市场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F.C.Schweppe提出的,包括发电市场、输配电市场、用电市场三部分。在这里主要讨论用电市场,即直接面向用户的市场。该市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中国的电力市场是一个成长中的市场。电力公司是国有企业,电价由国家控制,国家的方针政策不仅规定了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而且直接关系到市场需求的变化。例如,国家颁布关于限制和鼓励某些产品的法令,将会有相应的电价政策,从而影响了电量的供需关系。电力企业是国企,决定了电力市场的国有属性;电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决定了电力市场的公益属性;电力公司的市场化运营,又决定了电力市场的竞争属性。由于电力客户大多数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而电力公司由于性质所限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致使双方地位不对等,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客户多方位的需求,导致开拓市场步履维艰。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面临经济调整的局面,国内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国际经济衰退造成需求减少,给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外向型企业纷纷倒闭、破产、关停或减产。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钢铁、建材、化工、汽车、电解铝、房地产、纺织等行业经营环境恶化,中小企业和出口企业关停数量不断增加,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上下游产业链断裂产生新的欠费链,使电力营销环境更加复杂和艰难,新欠电费风险不断增加,陈欠电费回收难度越来越大。

(一)电力需求的变化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07年的5%、2008年的3.7%跌至2.2%:全球贸易增长率也相应地从7.2%、4.6%下滑到2.1%。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出口贸易的影响大,从有关协会和地方经济运行部门反映的情况看,情况不容乐观,轻工、纺织、机械行业今年的出口订单大幅下降,库存增加,资金周转困难。我国钢铁的消费构成中,建筑用钢占50%左右,出口占l0%左右;铝的消费构成中,建筑用铝占33%左右,出口占l3%左右。由于当前房价仍居高不下,房地产交易量难以大幅回升,相应的投资和建材需求也难有较大起色。因此,上述行业的用电增幅仍将保持较低增长。而一产、三产、居民生活用电增幅的变化不显著,对全年电力消费影响相对较小。具体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用电量增长情况,2008年上半年用电增幅为l1.7%,下半年基本零增长。今年一季度用电量出现负增长,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预计,三、四季度可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全年用电量增幅将为3.4% 。

(二)电力供给的变化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相关发电企业建设进度也会适当放缓。但由于危机的突然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电力建设的大力投资,总体来看,2009年电力企业建设仍会有较大比例的增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的数据,2009年全国将新投产发电机组9000万千瓦,去掉部分关停机组的影响,2009年底装机容量将在2008年底8.13亿千瓦的基础上增加至7.8-7.9亿千瓦。

(三)电价的变化

从目前来看,电价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金融危机引发煤炭需求减少,而考虑到国内新增大型煤炭项目的产能将在2009-20l0年释放,预计煤炭价格将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基于煤电联动考虑,煤炭价格的下降将会导致上网电价的略微下调;二是为保证用电量回升、阻止经济增速下滑,各地政府纷纷以降价措施拉动电力需求。在这种政策调控下,电价也可能出现适当下降。但电价改革作为电力工业改革的重点,随着其不断深化,输配电价最终将按成本加收益的市场化方式一步步理清,由此,销售电价有上升的可能。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将会改变近年来的电力供需情况,甚至有可能出现电力供大于求的情况,再加上电价调整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电力营销策略分析

严峻的形势使得电力企业扭亏为盈的计划将会被搁置,面对目前的压力,电力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电力营销策略,在困境中取得新发展。根据营销学理论,结合电力营销的特点,电力营销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优质服务营销策略

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品牌,必须把优质服务和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动。

(1)高效快捷的服务。不断创新和拓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只需简单程序和操作就能快速响应并满足用户的用电要求。主动向客户推出多种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营业厅供电应公开电价标准、办事制度,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用户监督;实行“一口对外”和“一条龙”服务,减少用户办电程序。要安装电脑查询系统,提供电力业务和电力法规宣传资料查询。同时,要实施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快捷服务策略,一旦发生用电故障,能提供紧急服务。

(2)提供主动、优惠服务。在行动上首先改变以往“人求于我”、“坐等上门”的工作作风,要变“客户找电”为“电找客户”,千方百计让客户早用电,用好电,在积极主动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推出对供电企业和客户双方都受惠(从长远考虑)的服务项目,及时做好通电、用电服务工作,扩大电力销售量。

(二)价格营销策略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影响市场营销的因素主要是价格,尽管提高电能质量、供电可靠率和服务质量、减少停电时间、加快报修的速度都可以实现促销,但这些作用不是很明显。选定目标市场,运用合理价格,完全可以抢得市场进行促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价格策略的制定要为不同的电力市场分别确定不同的定价目标,并综合考虑影响电价形成的各种因素。如:

1、根据用户用电量或负荷率的不同而实施的超基数优惠用电;

2、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实施峰谷电价和其他分时电价;

3、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实施丰枯电价;

4、根据用户对电能需求的差异,如服务水平、电能供应的可靠性来确定不同的电价;

5、针对当前电费回收比较困难的现实,对及时缴费的用户给予电费优惠政策,以鼓励用户及时缴费。

(三)产品策略

提高电力商品的质量,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目前,提高电力商品质量,主要从电源和电网两个方面入手。从电源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老化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提高发电机组的电效果,采用先进的节煤、节水技术,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发电成本;

2、调整电源结构,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以大代小举措,大力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发电机组;

3、提高调度水平,保障电力商品供应;

4、加强电源企业的科学管理,通过挖潜、减员、降耗、排障等一系列措施,降低电源企业的上网电价。

就电网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加强主干电网的建设与改造,降低供电损耗;

2、加快城乡电网改造,降低线损等,提高输电效果,减轻用户负担;

3、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优化调度,合理分配电网流量流向,降低网损,实行计算机远程抄表。

四、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策略

管理创新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市场、改善服务、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管理创新始于管理理念的创新,并通过制度创新和现代新技术的应用来实现。

(一)创造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用电环境

1、利用3~5年时间,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制定一套可供消费者自由选择的电价机制。

2、改革营销业务的服务方式。在办理新装增容用电、交纳电费、查询用电、故障报修等项用电事宜时,提供多种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服务方式和方法,满足消费者要求简便、快捷服务的意愿。

3、逐步开放售电市场,让消费者最终有权选择供应商。

(二)建立为市场营销服务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

信息技术支持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2008年从国家电网公司层面,整体推行SG186系统建设。建设SG186营销服务系统,是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同时为开放售电市场,支持市场公平交易做好准备。

(三)改革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

城乡居民实现“一户一表”,引起电费抄核收人员的大量增加。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外电力公司采取了委托社会抄表公司抄表的办法。电网企业应当认真研究和借鉴,采用合同形式委托社会抄表公司抄表和催费,并组建电费账务处理中心,集中管理电费帐务,不仅可实现减人增效、降低成本,又可确保电费安全的好办法。

五、结束语

电力市场营销是一门新科学,需要我们彻底转变观念,共同努力。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造成很大打击,给电力市场营销带来了挑战。我们应该理性地分析目前电力市场的供求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只要全面规划,积极落实,电力工业的市场营销一定可以在金融危机的困境下,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戚洪海.电力企业营销的理念与管理创新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

[2] 葛社伦、胡永林、张磊、王小非、龙生平.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6).

[3] 曹莉.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浅析[N].科技创新导报,2009-05-11.

[4] 刘承雨.以客户评价为中心的电力系统营销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5] 杨茂隆.浅述电力营销管理的细化[J].才智,2009,(04).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范文第5篇

一、地区国企在区域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属国企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央企和省市国企的作用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自不待言,但地、区国企惟其“土生土长”,适应区情,显出其更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一)塑造区域功能,参与区域建设

国有企业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因为每个地区的发展条件和自然禀赋都是不一样的。为了寻找各自符合实际的道路,必须突出塑造特定的功能以推进发展。在我国很多城市,尤其在地、区一级,国企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按政府要求,承担所在区域特定的功能塑造任务。国企在谋求自身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会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要求,积极主动承担好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例如笔者所在的上海市杨浦区,2011年被评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全国20个),这是杨浦的殊荣,是杨浦长期坚韧不拔努力的成果,也是杨浦所在区域和区情确定的发展方向所在。鉴于杨浦有中心城区最长的黄浦滨江岸线,是上海传统工业最为密集区域,也是大学科研院所最为集中区域之一(有复旦、同济等15所高校,集中于“五角场”周边)。杨浦区国资国企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明确,以“产业引领、功能支撑、项目开发”为导向,优化资源空间布局,继续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五角场功能区、杨浦滨江发展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等五大功能区建设,积极参与旧区改造,挖掘杨浦老工业厂房资源,发挥国有企业在城区创新驱动、功能转型中的作用。

(二)吸纳辖区就业,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国企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2011年,仅国资委主管的央企,就有1200多万职工、700多万农民、600多万离退休工人,还拉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也为民营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了机会。

一般而言,央企等大型国企更注重于资金密级型和技术密集型,而区企更关注于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安居并且“乐业”。以杨浦区为例,最高年份,建筑、商业、工业等曾吸纳了10余万职工,占全区总人口的8%。商业系统则涵盖了医药、百货、餐饮等18种商业类别,近年来,虽然一大批国企改制成民营企业,但仍吸纳了原国企很多职工并有力保障了区域经济的平稳运行。

社会的稳定也是如此。由于“随乡入俗”,对地方稳定更敏感,凡遇涉及稳定、和谐等方面任务,地方国企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更迅疾的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出手相助。党和政府在建一方和谐社会中,谁也不能忽视这部分企业干部职工巨大的区域能量。

(三)创造财税收入,实现产业引领

国企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每一位地方父母官都十分关注本地区国企的发展。从杨浦来看,“十一五”期间,杨浦区属企业对区域经济贡献作用逐步显现。截至去年底,区属六个(集团)公司净资产总量达到120亿元;企业直接创造的税收和招商引资,产业链延长等间接创造的税收达到全区财政收入10%左右。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这个比例将会大于此。比如中部省份山西,其地级市晋城、运城市国企实现的利税占利税总额3成以上。

国有经济的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还在于对本区域产业能级提升的引领发展。通过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注入优质资产,实现区域内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可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水平、影响和带动整个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目的。

如在杨浦区,当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后,区委、区政府即乘势而上,推进“两个优先、两个提升”的产业发展方针。区属国企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企业发展方面,投资了12项科技园项目,其中包括复旦科技园、同济科技园等国家级4个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软件园。正是在区属国企的积极推动下,杨浦建成了14家以大学强势学科为支撑的科技园区,科技园区总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科技企业近6000家,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杨浦的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动力。

(四)承担社会责任,服务民生保障

国企在服务民生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关键的时刻,国有企业总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积极地履行了社会责任。

杨浦的区属企业积极参与改善民生项目,承担着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旧区改造、保障性住房、社区商业、菜市场布点等重要作用。比如国企阳普菜市场公司,承担了区内60%的菜市场的经营管理,逢季节性因素或其它突发性因素,市民往往对菜价最为敏感,每逢这时,就不能仅仅强调市场调节了,国企的作用就应有发挥。他们利用销售网络优势,并积极开展农销对接,提供场地和摊位租金贴补,以稳定市场。今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阳普菜市场公司还拿出上百万元用于平抑重要品种的菜价,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同时,该公司还努力加强食品安全,落实追溯体系,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为市民百姓创造安全、满意、便捷的市场环境。

目前全国各地,尤其是二、三级城市,旧城改造任务也离不开国企动迁公司(上海称房屋征收事务所)。动迁号称“天下第一难”,往往是矛盾集中、引发社会问题的导火索,与单纯的商业开发模式相比,地、区国企更能得到人们的理解,更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取得当事人信任,从而成为化解矛盾的缓冲器。

二、地、区级国企持续发展的突破方向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本地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国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国有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但是,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一)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布局

区、地国企也要像央企那样按照国家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集约化、资本形态证券化、调整方式市场化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集聚,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具体来说:就是区、地国企要根据各自地区经济的实际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对资源进行优化,这里的资源配置应该是涉及经济要素的各个方面,有些需要国有资本进一步集聚的,一是关系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二是关系区域未来发展的先导性产业。三是公益性、基础性领域;有些是需要国有资本有序退出的领域,如地方国资处于相对劣势的行业,或是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影响城市生态环境、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行业;有些则要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总体来说,除东部部分地区的区、地一级国有企业较强外,大部分区、地一级国企实力还偏弱,服务区域功能作用还需强化。以笔者所在的杨浦来说,近年来,根据区情,加快对优化资源配置的步伐,将分属于各个委办的十余个区管企业和政企分开后的原教、卫、文、体所属经营性资产并入,组建新的产业集团和功能性企业,并着重推动其往区政府确定的五大功能区集聚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今后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资本集聚,促进资源集约,实施政策聚焦。坚持培育、引进、改造重组并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二)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对于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增强地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地、区属国企有其功能的特殊性,但要真正成为整个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又必须遵循市场的普遍规律运行。

首先是增强科技创新力。科技创新力不足是我们国企从上到下、从央企到地企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能否中国成功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中央高度重视,要求有经济发展的升级版,指的就是创新能力不足,这方面,央企有央企的优势,如科研力量强大,资金充裕,政策扶持等,但地、区国企也有优势,如更贴近生产实践,更愿意消化科研成果等。对地方国企来说,可以从完善体制环境、健全内部机制、构建产学研联盟等入手,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力。杨浦的发展证明了这一条经验的有效性,利用高校云集、名校集聚等地区特点,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了企业和城区经济的良性互动。

其次是增强企业市场拓展能力。由于地、区一级国企规模相对较小,又比较容易分散于地区政府所制定的各个功能板块内,故往往“两手硬”较欠缺,能很突出的完成地方政府所赋予的功能,而另一方面拓展市场往往比较弱。个别国企,名为企业,实为行政化岗位,依附于政府所确定的城市改造和功能项目,甚至有吃财政饭之嫌,这是必须予以改进的。

(三)推进国企产权多元化

产权多元化是为了改变单一的产权主体结构,建立更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更规范的市场主体,配合区域经济调整,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方面要破除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舍得拿出地区所属的企业去走产权多元化之路。

地、区一级国企产权多元化意义非同一般,它可以学习民企、外企、域外企业等先进企业管理经验;扩展市场营销网络;打破区域行业内封闭模式;同时还可以引进资源,引进资金,取长补短,跳跃式发展本地区经济。其途径可以是引进来,也可以是走出去。这方面上海闸北区国资委取得的成功可圈可点,前两年,闸北区抓住机遇,成功实现了市北高新区和北方集团两家区属企业借壳上市,为区属企业乃至城区的新一轮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他们这种根据国有企业实际,通过股权转让或增资的方式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为企业发展提供外部资源和机制条件的做法值得学习。

(四)完善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