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目的及教育方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ProE;课程仿真;软件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需求对于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职业素养、学生个人能力要求的提高,为了响应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必须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具体操作相呼应的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改革,坚持高教学应结合专业实际、岗位需求的理念,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广大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
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动手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能熟练的运用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工艺原理、材料科学以及CAD/CAM/CAE软件,熟练掌握模设计软件,具有较强的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的能力以及对磨具生产制造设备的熟练操作,具备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的能力。
2 基于ProE虚拟过程的专业课程仿真与教学实践
2.1 Pro/Engineer简介
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旗下的CAD/CAM/CAE一体化的三维软件。Pro/Engineer软件以参数化著称,是参数化技术的最早应用者,在目前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Pro/Engineer作为当今世界机械CAD/CAE/CAM领域的新标准而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是现今主流的CAD/CAM/CAE软件之一,特别是在国内产品设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Pro/MOLDESIGN是Pro/ENGINEER的一个选用模块提供给使用者仿真模具设计过程所需的工具。这个模块接受实体模型来创建模具组件且这些模具组件必然是实体零件可以应用在许多其它的Pro/ENGINEER模块例如零件装配出图及制造等模块。由于系统的参数化特性当设计模型修改时系统将迅速更新,将修改反映到相关的模具组件上。
2.2 典型的Pro/MOLDESIGN过程
在Pro/ENGINEER中创建模具组件,将包含某些或所有以下的步骤。
(1)创建或叫回设计模型。在 Pro/ Engineer 中,毛坯设计可以利用装配的方式,将预先设计好的工件装入模具模型中;也可以利模具模型创建自动创建的方式,在模具模型中自动创建毛坯;当工件的形状比较复杂时,用户还可以利用手动建模方式来创建毛坯,根据建模的复杂程度选择适合的建模方法。
(2)进行拔模斜度检查或厚度检查以确定零件有恰当拔模斜度可以从模具中完全退出或确认没有过厚的区域以造成下陷。
(3)叫回或创建工件(workpiece)这个工件是用来定义所有模具组件的体积而这些组件将决定零件的最后形状.如果需要选取适当的模座。
(4)在模具模型上创建收缩率。收缩率根据选择的形态可以等向(isotropically)或非等向(anisotropically)地增加在整个模型指定的特征尺寸。
(5)加入模具装配特征形成流入口流道及浇口。这此特征创建后将被加到模具设计中且将从模具组件几何中被挖除。
(6)定义分模面及模块体积用来分割工件形成个别的模具组件。
(7)抽取(Extract)所有完成的模块的体积将所有的曲面几何转换为实体几何形成实体零件在Pro/ENGINEER其它的模块中使用。
(8)填满模具槽穴来创建模型。借着利用工件的体积减去抽取的模具组件的体积系统就能以剩下人体积自动创建模型。
(9)定义模具开启的步骤及检查干涉如必要就进行修改。
(10)依需要装配模座组件.这些模座是标准的模座零件可由诸如HASCOA及DME等供应处取得系统将它们与模具模型一起显示。
2.3 教学实践
运用典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案例教学、分组讨论、上机实习等方法实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仿真与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
(1)软件教学
软件教学是教学实践的基础部分,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特点,熟练掌握ProE参数化造型、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如何使用Pro/E捕捉设计意图,了解在协作工程环境里成为一个集成部分,了解Pro/E的应用模块。依照Pro/MOLDESIGN的具体步骤,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使得学生对于Pro/E软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循序渐进一次增加案例难度,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要领。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依托学校图书馆、机房等优势资源提升能力,通过典型的具有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从设计流程、设计检查、加工工艺到设计评价的全过程中稳固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任务的合理配置,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主动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可以很好的达到软件教学的目的,及时的进行教学评价与探讨,从中分析问题,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软件学习的积极性。
(2)分组讨论
Pro/ENGINEER强大的功能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定期展开疑难问题的分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激发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围绕设计步骤中的某一步展开讨论,也可以是针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快捷操作技能的交流,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互查课外作业的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储备知识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模具设计的评价工作,可培养并提高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使专业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上机实习
课程仿真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最大限度的直观化和可视化,课程仿真与教育实践的结合部分即是上机实习,模具设计及制造教学实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也不可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上机实习的课堂,教师从讲台走向一对一的辅导,同时学生也转变了角色,从理论课堂的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索、不断实践。为最大限度的发挥上机实习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终端作用,要减少专业教师干扰,将讲授材料、演示过程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现出来,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通过典型模具设计任务、典型模具设计学习目标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基于ProE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能力。
3 结束语
为了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打破常规,依托现有优势资源,综合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将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软件代入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虚拟工作过程的仿真课程提前认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有关数学、力学以及材料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国内外先进的 CAD/ CAE/ CAM集成技术软件来进行模具结构设计教学和模具制造仿真教学,实现仿真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紧密融合。
【参考文献】
[1]时杉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设想[J].教育创新,2011,1(8):32-33.
关键词:单片机;项目驱动;Proteus;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京港(1983-),男,江苏徐州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机械工程系,助教;张翠平(1982-),女,江苏宿迁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38-0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位专业课,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片机是将自动化系统上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显示或发出控制信号的主体,通过单片机的学习可以把传感器原理、测控电路、智能仪器等相关课程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测控电子—智能仪器课程体系群。因此,学好单片机对于测控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单片机课程不是一门纯理论性的课程,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和进行项目开发。结合这两年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及科研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摸索,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及Proteus仿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实践表明,该方法教学效果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际项目动手开发能力。
一、单片机项目驱动法教学理念及Proteus仿真平台
项目驱动法教学是以实践应用为根本目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展开的教学活动。[1]在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按需学习,亲身实践,学习成为一个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项目完成的过程。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学习为被动接受,往往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动手实践机会,教学效果一般不够理想。单片机项目教学打破原有教学组织安排,将课程教材原有章节的知识点重新排列整合,将课程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以项目的开发步骤作为教学顺序,将单片机的知识点穿插到具体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掌握课程的内容。显然,项目引入项目解析任务分解知识点讲解知识点应用软、硬平台搭建项目展开项目完成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单片机项目教学改革中引入仿真开发工具Proteus。Proteus是英国Labcenter公司开发的电路及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软件,可以实现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微控制器系统与外设的混合电路系统的电路仿真等功能。[3]在单片机项目教学和实践中,学生可借助Proteus与Keil C软件进行仿真,掌握每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加强学生对系统硬件设计能力的训练,可以直接从工程的角度直接看电路运行和电路工作过程和结果。
二、单片机项目驱动教学改革
1.项目内容设计
项目的设计是单片机项目驱动法教学开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项目内容构建是“项目驱动法”教学实施的基础。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项目,将单片机课程教材的原有章节的知识点重新排列整合,组成一个个的项目。要求每个项目既要体现测控专业对单片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具体要求,还要能基本覆盖当前阶段教学内容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同时还要注意测控专业学生学习的前后课程之间的关联,科学合理进行项目规划。确定了项目,就要制定明确的设计任务、设计目标和所要体现的单片机软硬件知识点。表1为测控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项目内容、任务分解及教学目标。
2.软硬件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
传统的单片机教学课件和教案资源相对单一,教学平台大多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解课程内容。[4]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枯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有效结合,学生只能了解些基本的单片机理论知识,不适合项目驱动法教学的展开。为此,构建了软硬两类教学平台。软件平台包括:Proteus仿真平台,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项目演示及学生课后进行项目重现;Keil C 软件平台,主要用于程序代码的编写与调试,并且可以把Keil C和Proteus仿真软件结合起来进行项目的系统连调,从而更好、更直观地把项目开发的过程,以及项目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还制作了具有仿真功能的多媒体课件,用Proteus软件开发了基于一个个小项目的例程,并设计一个小型的适用于测控专业的单片机仿真开发板。硬件平台:不再采用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实验箱进行项目教学的开展,而是根据选取的项目要求,设计了基于STC89S51的单片机硬件开发平台。如:最小系统模块,流水灯模块,6位数码管动态显示模块,矩阵键盘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等利于项目开展及单片机教学的模块。这样每个项目的展开时都有成型的硬件实体做支撑,各个模块间可以和单片机最小系统间相互配合,从而可以组成项目式教学的各个子项目。
3.课堂教学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片机”课程内容安排一般是:单片机概述、硬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设计、存储器扩展、中断与定时系统、串行通讯等。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略显枯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相互紧密结合。学生往往对单片机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单片机系统的开发方法不甚了解,只是了解些单片机的理论基础知识,在具体实战中学生不知道怎么应用单片机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以单片机应用为核心的单片机项目教学法,把讲授的内容及知识点融入到单片机具体的一个个项目实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分析项目完成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在具体教学时,让学生首先学会认识芯片、选择芯片,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再是先讲解理论知识,而是先直观借助多媒体和Proteus仿真及Keil C连调,使学生看到每一个项目所要完成的功能。每一个项目实际上都是一个单片机系统,项目的讲解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借助Proteus仿真软件。在讲解硬件的同时,介绍相关的单片机基础知识点;软件讲解借助于Keil C软件的调试功能,一边单步调试程序一边讲解,在编程的同时讲解相关的硬件结构、指令及C语言语法。
4.实验实践环节
单片机实践环节是单片机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因此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是实践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则利用以往的教学及项目实践经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项目开展及实践过程中的软件、硬件调试过程中的问题。
在基于项目驱动及Proteus仿真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实践上。实践环节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理论教学时借助Proteus仿真平台及多媒体进行各个项目的讲解,使学生直观感受单片机编程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课后学生利用个人电脑中的Proteus仿真软件及Keil C 软件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实践练习;三是在平时布置一些开放性自选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四是进入实验室进行具体项目的硬件电路的搭建及调试运行。
另外,根据学生实验项目的要求,还制作了专门的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仿真开发板,这样学生除了可以自己搭建实验硬件外,还可以在仿真开发板平台上进行各种项目的实践。通过软件、硬件平台的相互配合,使学生在项目实践开展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单片机基础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实战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项目开发经验得以提高,真正实现知识性、实用性的有效统一。
三、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单片机项目驱动法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单片机项目教学的两种软、硬件教学平台相互配合,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展开,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课后项目实践的展开。再配合实验室强大的软硬件资源、方便地实现了项目式教学及学生项目实践的展开,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和扎实,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佳。
l.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
借助软、硬件平台的项目驱动法教学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单片机以及单片机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2.毕业设计选题选择单片机类的题目明显增多
学生对这类课题的开展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有很多学生在答辩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有不少学生按照项目式开发方法搭建了硬件,较好地实现了课题要求。比如09测控的一个学生设计的履带式红外避障机器人。
3.学生参加相关竞赛热情高
学生积极主动报名参加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机器人比赛、省级大学生创新计划,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得以体现和施展。
四、结语
针对目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三本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位,以培养测控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以项目驱动法为主,以Proteus仿真为辅助教学平台,以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为教学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把单片机的教学分成一个个的小项目的形式展开,并借助Proteus仿真软件和Keil C软件以及学生搭建相关硬件平台来进行基于项目式的教学,使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具体项目的开发实践,使学生达到掌握单片机开发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效果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际项目动手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冬菊,虹,等.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2,15(3):25-27.
[2]赵永熹,黄云峰.基于项目驱动法的单片机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4):55-56.
[3]林立,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基于Proteus和Keil C[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一)教育目标及有关概念辨析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教育方式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②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方针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结构素质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特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当前,我国教育方针正从专注于现实性,逐渐向现实性与理想性融合转变,育人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国家的教育追求,成为我们拟定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核心原则。③综上所述,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是根据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的基本需求,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确定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通常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持续性、阶段性、递进性和时间性等特征。④一般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应当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课程目标位于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同时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除了对教学目标制定有较大的影响之外,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整个编制也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是课程从内容设计到实施直至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目标
很多文献会把“目标”同“目的”混淆。其实,在英文文献中,这两种用法往往有所区分:“目的”通常是指某一国家或社会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理想,在其教学领域内向教师提出的一种总体性、概括性要求,其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是一种方向性的宏观指示。“目标”则是指在具体情景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一般而言,目标通常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是策略性的,加之时间、情景等条件所限,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⑤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对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更精确、更详细的表述。教学目标表明了特定教学任务期望学生达到的行为标准和表现,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它涉及的范围,大到对于一门课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段的要求,小到对于一个课时,甚至一个知识点的要求。
二、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学科建设
一、五十年代高等教育院系结构调整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当时的国情,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调整的原则是:“根据国家建设的整个计划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进行全面或重点调整,预计两个月内基本完成。”调整的重点是:“整顿与加强综合大学,发展专门学院,首先是工业学院。”通过仿效前苏联高等学校的类型,分别设置综合大学和专门学院两种。
1951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发展方案的报告》,标志着大规模院系调整的正式开始。1952年后,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并对高校的调整细化到类别,分别指导不同定位的高校进行不同的调整。当时的院系调整为满足国家对大批的工业建设人才的需要、更需要培养这些人才的师资队伍而进行的全国性的院系调整。
二、八十年代高校的合并
我国五十年代的院系结构调整与当时建国初期的国家背景相一致,是向前苏联学习的,但苏联的高教模式是按行业、按单一学科大规模组建高校培养人才,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按前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专业越分越细,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高级人才,尤其是信息社会。因此教育部酝酿了新一轮的高教改革。时任分管高校工作的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1998年初召开的高教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方针,高等教育改革提上了日程。
高教改革最初提出了共建、合作办学、划转、合并和协作办学五种形式。1992年首先在广东试点,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1997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和合并”的8字方针;1998年5月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我国21世纪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要求到2002年左右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形成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比例合适的新格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新一轮的高校合并浪潮,以组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为目标。此次高校合并实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重组,是联合办学、优化资源配置的最高形式,在高校合并、重组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高校专业的调整。调整后高校的专业设置必然成为此次改革的重点。
三、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
高校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场所,有人将其比作高端工厂,而他的产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要受制于国家这个大背景,同时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并且体现了学校的特色。
(一)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不同的国家,由于国家制度的不同,对教育及其培养人才的要求就有所区别。因此,一国的教育首先是要在国家大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进行,即办教育必须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准绳,只有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才能将本国的教育办好,也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对国家的作用,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同时也是教育机构得以生存的前提。高校既然是教育机构的成员,也必然要在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进行办学,国家正是通过教育方针来指导高校专业的设置。
(二)教育教学理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不断地发展,教育也是如此。自从教育出现以来,不断地形成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并不断地发展着。教育教学理念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以更加适应所处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必然会对高校专业的设置产生新的影响。
(三)市场需求
高校专业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的调节,尤其是一些应用技术类学校。因为市场的需求表明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这决定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要想提高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随时掌握市场动向,深入分析学校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并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
(四)学校发展定位
学校专业的设置除了受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关系密切。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资金、人才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合理定位,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高水平的、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这就需要高校领导者明确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运用SWOT分析,如实、清醒地总结自身的优势、劣势,将优势发挥到最大,避开劣势,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选择自己的优势专业,舍弃劣势专业,有舍才有得。而不是为了学校更名,一味地扩充专业种类办综合大学。这样只会造成浪费,优势专业不能得到全力的支持,而劣势专业却无法与同类院校竞争,从生源到就业影响学校的整体声誉。
四、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
(一)专业设置必须符合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我国自建国以来进行的两次高校调整一样,五十年代国家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模仿苏联设置了很多专科性的大学,而到八九十年代,国家需要更多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高级人才,因此高校又进入了合并浪潮。高校专业设置只有符合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才能输出适合时代所需的人才,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后备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服务社会的任务。
(二)专业设置要以最新教育理念为指导
教育理念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作为高校领导者,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并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本校的专业设置,才能使本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三)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
在我国生源不断锐减的形式下,高校如何争夺到优质的生源?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而就业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来决定的,高校只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提高其就业率,而这就需要设置合理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只有随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专业内容、结构,才能捕捉到专业领域中最前沿、最精尖的知识,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以便毕业生在学校就能够掌握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四)专业设置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及定位
学校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学校的类型、层次,认真研究并明确本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及定位,以特色立校、强校。
总之,高校的专业设置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理念为指导,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色、定位,并以市场为导向,关注领域内的发展动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才能创建高水平的名校。
参考文献:
[1]《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云南省档案馆,苏南行署,1953年长期卷,138卷.
[2]王久长.五十年代院系调整的得与失[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2(2):23.
作者简介:
孙金梅(1984- ),女,黑龙江七台河人,哈尔滨华德学院教务处。
脚注:
1.国家规范高等学校设置的法规主要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5)《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6)《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是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3.《教育法》中关于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由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是1998年8月29日颁布的,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5.《高等教育法》中关于设置高等学校的原则是什么?
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6.设置高等学校除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外,《高等教育法》针对大学或独立学院的设置还规定有哪些条件?
大学或者独立设置的学院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设立高等学校的具体标准由***
制定。
7.《高等教育法》中关于设置高等学校的名称有何规定?
设立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其层次、类型、所设学科类别、规模、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使用相应的名称。
8.《高等教育法》规定,申报设置高等学校应提交哪些材料?
(1)申办报告;
(2)可行性论证材料;
(3)章程;
(4)审批机关依照本法规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9.《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是哪一年的?
是2006年9月28日教育部的(教发〔2006〕18号),自之日起实施。
10.《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关于领导班子的配备是如何规定的?
必须具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关于高等学校领导任职条件要求,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品德高尚、熟悉高等教育、有高等教育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领导班子。
11.《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对称为大学的办学规模是如何规定的?
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
12.《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关于学科门类是如何划分的?
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
13.《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大学的学科门类是如何规定的?
称为大学的其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的普通本科专业总数至少在20个以上。
14.《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关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师比应达到多少?
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专任教师总数一般应使生师比不高于18∶1;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
15.《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关于大学的师资队伍是如何规定的?
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
16.《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教学水平评估有何规定?
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估结论应达到“良好”以上(对申办学院的学校是指高职高专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学院更名为大学的学校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7.称为大学的应具备教学成果奖标准是什么?
称为大学的学校应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至少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过国家级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
18.《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是如何规定的?
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称为大学的学校应达到以下标准:
(1)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学校至少应达到500万元,其他类高校至少应达到3000万元;
(2)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
(3)至少设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重点学科2个;
(4)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
19.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的标准是多少?
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
20.普通本科学校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应达到的标准是多少?
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类应不低于15平方米,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30平方米。
21.普通本科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的标准是多少?
普通本科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5000
元,人文、社会科学类院校应不低于3000元,体育、艺术类院校应不低于4000元。
22.普通本科学校生均适用图书的标准是多少?
普通本科学校生均适用图书,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8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100册,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80册。
23.《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普通本科学校的办学经费有何规定?
普通本科学校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教育事业费,须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
24.《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普通本科学校的筹建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普通本科学校的筹建期限,从批准之日起,应当不少于1年,最长不超过5年。拟要求“去筹”、正式设立的普通本科学校,须在其正式批准的筹建期满后,由其主管部门向教育部提出正式设立的申请。
25.教育部审批设置普通本科学校的程序是什么?
凡提出设置普通本科学校的申请,在经由教育部形式审查通过后,由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进行考察、评议;通过考察、评议的学校,由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未通过教育部形式审查或未通过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的学校,若仍需设置,需在下次由学校主管部门重新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凡未通过考察、评议的学校,教育部将以书面形式告知其主管部门。
26.《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指导思想是:“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宗旨,以《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依据,以优化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正确处理高等教育资源存量与增量、规模与质量、当前与长远、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控制高等学校设置的数量,着力解决高等教育结构和质量问题,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按需设置;坚持标准、从严掌握;公平公正、规范审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管理、分级负责。
27.《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关于高等学校设置应着重考察的几个方面是什么?
(1)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紧迫需要,全面分析其设置的必要性。注重考察所在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各类人才需求预测和社会吸纳能力,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结构与布局。
(2)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状况。高等学校的管理与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各项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3)地方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经费保障状况。《高等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其举办的高等学校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保证高等教育的经费逐步增长。需进行高等学校设置的,其全省(区、市)近三年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年均须达到
5000元;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年均在5000元以下3500元以上、省级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8%以上的,从严控制;低于上述水平且当年高等教育生均事业费没有显著增加的,原则上不考虑。
(4)拟设置的学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同类学校的设置标准。
28.《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关于成人高等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1)大力发展以实施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成人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主要采取函授、夜大(业余大学)、电大、自学考试等业余教育的形式。
(2)充分发挥成人高等学校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一部分用以实施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一部分为成人自学考试教育,一部分并入普通高等学校。
(3)个别科类特殊、在当地高等教育资源的结构布局中具有重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的,可在从严控制的前提下考虑单独改制为普通高等学校。拟并入或改制为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高等学校,须按国家规定的高等学校设置程序报我部审批。
(4)鼓励省级、市级教育学院与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院校合并。对于单独改制并更名为普通师范院校或其他多科性院校的,应视各省(区、市)高等学校设置情况和学校具体条件从严控制。
29.专家小组进校后主要工作程序是什么?
(1)学院汇报:重点汇报升本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实地考察:重点考察学院的实验室、图书馆等;
(3)查阅资料:师资、实验室、图书、教学、科研、财务、土地、建筑面积。
(4)教师座谈:领导座谈、教师座谈;
(5)专家反馈。
30.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安排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节奏是什么?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将按照“一年中东部、一年西部、一年民办”的节奏安排高等学校设置工作。
31.什么叫教育方针?新时期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一定时期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时期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根本性问题。它对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教育方法的选择都有决定的意义。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33.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是统一的。教育方针制定时必须同时规定教育目的,只有教育目的达到了,才可以说教育方针实现了。因此,教育方针的表述往往包含教育目的的表述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34.什么是教育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学校的性质、层次、任务和特点,制定出各自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抽象的,教育目标则是具体的。
35.高等学校制定培养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要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2)要符合高等学校的性质,并能实现其教育任务;
(3)要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4)要与普通教育相衔接。
36.什么是学科?什么是专业?
学科就是按照学问的性质所划分的门类。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学术性。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
专业是高等学校中根据学科分类把学业分成的若干门类。它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37.我国的学科体系结构如何构成?
学科体系结构包括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根据当前国内外通用学科分类法,我国把学科归纳而成七大学科门类。
38.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科目与进程,课程有“课”与“程”两层含义。
课程体系又称为课程结构,它是本科层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分为两大类:一是必修课;二是选修课。必修课又分为三类:一是公共必修课;二是专业基础必修课;三是专业必修课。
39.确定课程体系有哪些原则?
(1)要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及学科专业特点;
(2)要合理安排课程顺序,注意课程间衔接和配合;
(3)要有利于形成学生合理的知识和智力结构;
(4)要保持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先进性。
40.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有何区别?
(1)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基础宽厚、专业知识新颖,具有创新、开发、设计、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专科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培养方案不同:课程体系不同,本科侧重理论教学,选修课较多,专科侧重实践教学,选修课较少;本科注重设计、创造、研究能力的培养;专科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3)教育工作的侧重点不同:本科注重学科建设,把学科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当成学校工作的龙头;专科注重专业建设、动手能力培养。
(4)师资配备要求不同:本科重视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培养,高级、中级、初级教师组合呈倒三角形组合,专科为正三角形组合。
(5)领导体制不同:公办高校都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本科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专科一般是院级管理体制。
41.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1)按学科设置专业,其业务范围要有比较宽的口径;
(2)要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
(3)要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重发展应用学科专业;
(4)要面向未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发展新兴边缘学科专业;
(5)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努力形成专业特色;
(6)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提高办学效益。
42.高校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基地建设和项目建设四个方面。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核心。
43.高校学科建设的三个任务是什么?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什么?学科建设的原则有哪些?
三个任务是: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学研究;三是学术梯队或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术梯队或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的原则是:适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超前性原则,共生性原则。
44.如何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1)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保证重点、杜绝重复建设、平均主义等问题;
(2)实施人才战略,强调以人为本,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突出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3)以科学研究带动学科建设,进一步明确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45.本科高校进行学科建设时,应牢记那些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