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化企业变更管理制度

危化企业变更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化企业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危化企业变更管理制度

危化企业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危化品安全监管方面

(一)严厉执法,深化危化品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1.扎实开展危化品领域“打非”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建立“打非”工作长效机制;开展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审批情况专项检查,重点查处未批先建、重大变更不履行审批手续等非法违法行为。

2.督促危化品企业严格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深入开展“治违”工作,重点治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行为,使危化品企业“治违”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

3.按照__危化16号文内容要求,继续开展危化品领域年度专项执法行动,坚决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危化品“老、小、差、危”企业,加大非事故处罚力度,促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要求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突出重点,大力提升危化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4.推进危化品企业转型升级和搬迁关闭。进一步加大对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内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非民用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转型升级和搬迁关闭力度,督促当地政府认真制定工作计划,确定企业转型升级和搬迁关闭时间表、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持续推进办法,做好过渡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限时关闭化工企业危化品的排查,其所存危化品必须在关闭前清理完毕,强化设备设施拆除过程安全生产工作。充分利用行政许可这一抓手,稳步推进危化品经营单位个转企工作。

5.加快危化品企业安全条件提升综合整治。按照《__市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完成__年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开展未经正规设计的在役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排查,督促企业聘请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在役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进行设计诊断,及时完成设计缺陷的治理工作。全面完成涉及15种危险化工工艺装置的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应用改造;涉及重点监管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以及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工作完成60%以上;按要求推进涉及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新项目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在设计阶段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引导和督促企业按照《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要求,规范企业危化品安全信息收集和过程危害分析、规程制度完善和培训教育、承包商管理和特殊作业管理、设备设施维护和变更管理、生产准备和事故应急管理等过程管理,提高和规范安全管理水平。

6.推进化工园区(集聚区)规范化管理。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和基层基础建设年要求,督促各地加强化工园区(集聚区)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确保监管力量和素质适应日常监管工作要求。按照浙政发〔__〕27号要求,落实化工园区(集聚区)定期开展区域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落实重点目标的安全监督监管措施,控制安全风险容量。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展化工园区(集聚区)规范化管理调研活动,研究落实 “科学规划与建设、建立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体系、严格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安全措施。认真学习上虞化工园区安全监管经验,积极推行强制更新设施设备、强制淘汰落后工艺、强制落实生产自动化改造、强制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强制开展安全培训等“五项强制”措施。对“老、小、差、危”危险化学品企业集中区域,应按照“三个一批”,即淘汰关闭、扶持提升、发展培育一批要求,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7.开展穿越公共区域的危化品输送管道专项治理。进一步查清城镇危化品输送设施的分布走向、物料名称、权属单位、安全现状和主管部门。督促企业完成危化品管网全面检测、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各类管网的安全状况和安全风险等级等工作。按照国发〔__〕40号文件要求,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开展危化品输送管道违章占压和防护距离不足以及各类管道铺设重叠交叉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

8.强化危化品使用企业监管。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总局令第57号)规定,开展相关企业的排查,推进各项工作措施,明确申报办证时限,及时完成许可任务,落实安全监管。继续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使用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危化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等八类企业落实安全现状评价、相关人员持证上岗、作业场所符合要求等措施。

(三)明确任务,着力推进危化品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9.全面完成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以安全标准化各项安全措施有效运行为重点,突出企业车间、班组岗位安全标准化建设;以落实安全规范、严格安全管理、运行安全体系为主要内容,利用企业自身力量,全方位推进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以督促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标准化自评为推手,促进各项措施落实。鼓 励有条件的三级安全标准化企业,积极争创二级、一级安全标准化。进一步简化微型危化品企业三级安全标准化考核内容,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促进此类企业开展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

10、建立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和《__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管理办法》要求,督促企业完善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企业自查自纠自报、监管部门督查督办督导的管理机制。推行危化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逐月逐级向安监部门报告制度,建立四级危化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上报专用邮箱,对隐患排查、治理、销号进行动态管理,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按照危化品企业“先走一步、更深一层”的要求,推动企业积极开展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分析和控制,即风险点排查治理活动,自觉开展风险点(危险源、事故)预警告知活动,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主动预防、前瞻防范。

11.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按照《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考核,每年开展一次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等级评估,严格按照评估等级,实施分类监管。积极参与“黑名单”和“十佳诚信”企业评定,促进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自觉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

(四)打牢基础,努力加强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管。

12.严格按照省安监局等三部门《关于提高我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人员安全生产从业条件的指导意见》要求,督促企业落实从业人员岗位条件,特别是安全管理负责人更应率先落实;严格执行危化品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加大化工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能力培养。推广海宁做法,开展企校合作办学(班),实施订单式、定向型化工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13.继续按照《关于印发<__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专家安全检查制度>的通知》要求,督促企业签约相关专家参与安全生产检查,或由镇(街道、园区)统一聘请专家为企业提供常年服务,帮助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安全保障水平。

14.以县或化工园区(集中区、化工企业集中的镇和街道)为单位,推行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月度例会制度,通过开展工作汇报和经验交流、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月报,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15.完善《__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记录本》相关内容,进一步帮助企业弄清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促使企业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文件等要求融入到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之中,提醒企业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16.根据《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要求,督促企业按时、按要求将年度安全费用使用计划和上一年度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报县(市、区)安监局进行备案;严格按照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专业事故统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危险化学品事故简报表》和上半年、下半年本地区危化品事故统计表。

17.开展对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考核。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考核,进一步推进各项制度的落实,并对考核结果通报公布。对各县(市、区)安监部门落实危化品监管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实施,坚决纠正办事拖拉、工作肤浅、消极怠工的行为。

18.全面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员工、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以危化品企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用典型引领,促进企业完善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消除安全隐患,纠正习惯性违章,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五)严格许可,全力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

19.严格危化品建设项目准入门槛。严把危化品建设项目落户准入关,杜绝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合成氨等涉及重点监管危化品和危险化工工艺的建设项目在非化工规划区(集聚区)建设。加强对涉及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建设项目的审查,对无法提供省级有关部门组织安全可靠性专家论证书面意见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

20.加强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的产业布局和选址区域规划符合性、周边环境适应性、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性等内容;全面落实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使用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安装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生产装置安装紧急停车系统。

21.严格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项目应邀请省级安全专家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对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落实整改,整改完成情况要经安全评价服务机构和当地安监部门的确认。

22.严把危化品安全使用、经营许可关。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环节的安全管理,按照经营进市场的要求,严控经营单位数量。严格许可证的注销、吊销和定期公告制度,未按要求办理相关许可证延期的一律予以注销。根据行政许可分工,加强对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经营许可发证情况的检查和指导。

23.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按照局行政审批管理制度要求,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工作管理,统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等内容,做到规范行政审批、严格受理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24.加大行政审批服务 力度。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思想,主动配合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的实施;采取重大项目重点办理措施,开展模拟审批与企业按需审批相结合,在承诺时限的基础上再提速20%,不断提高审批效能。

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方面

1.持续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依法加强对涉嫌犯罪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刑事责任追究的通知》,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对非法经营储存烟花爆竹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完善烟花爆竹“打非”工作体制机制,通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对非法经营储存烟花爆竹产品的打击力度。切实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的“打非”责任,把“打非”工作落到实处。继续深化烟花爆竹企业“治违”工作,强化对烟花爆竹经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治理,切实加大处罚力度,促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2.进一步推进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落实零售经营规范化建设。

3.深入开展烟花爆竹行业专项治理,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落实安全责任。以专店、专柜、包厢式专间三种经营方式为样式,加强对烟花爆竹经营场所隐患的排查治理,加大对超量存放、超规格经营烟花爆竹产品处置力度,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4.充分利用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在打非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行烟花爆竹安全协管员制度,在培训、试行、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协助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

5.研究探索烟花爆竹经营(零售)布点规划,按照“保障安全、方便群众、合理布局、诚信设店、总量控制”的原则,科学构建我市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网络;学习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安全监管计分管理办法,坚决取缔从事非法销售活动的零售经营店,建立安全、规范、有序的烟花爆竹经营秩序,提升烟花爆竹安全经营条件。

三、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方面

1.督促有关企业落实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销售负责人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

2.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的条件审查和相关备案等行政许可工作,做好证前审查与证后监管的结合,重点审查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的完善性、针对性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易制毒化学品生产、销售、入库(出库)台帐以及原始记录(证明)的完整性、一致性。

3.做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加强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数据的审核工作,加大对季报、年报等数据填报的督促力度。

4.配合公安等部门,推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联合监管工作,积极参与禁毒委及其他部门联合开展的有关活动,认真完成分工任务。

四、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1.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县(市、区)安监部门要明确履行应急管理的科室、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和分管领导,理顺上下级关系;危化品大中型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2.加强危化品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嘉政办发〔__〕147号文件要求,加强危化品企业市级应急救援基地、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置,确保人员实际到位。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技能训练。要以危化品企业员工五项应急技能培训考核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年度训练、演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援训练。

3.加强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督促各县(市、区)不断完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手册》,明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处置流程、指挥报告程序、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内容。健全以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主力,危化品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的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4.深化危化品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应急预案的修订、评审、备案工作,重点突出现场处置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所有重大危险源、重点工作岗位、要害部位都要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做到简明扼要、挂牌公示。督促各县(市、区)要在全面落实危化品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备案的基础上,制作危化品企业应急预案合订本;有重点、分步骤的推进涉及重点监管危化品使用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

5.不断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器材的储备。各县(市、区)要定期统计区域内企业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储备情况,建立应急情况下的调用机制,督促危化品企业配备与其生产相匹配的应急救援物资,加强承担危化品专业应急救援任务的企业或单位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

6.继续开展应急技能比武和应急救援演练。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员工五项应急技能培训考核参考标准》,充分利用第12个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周这一平台,督促危化品企业开展技能训练、比武活动,提升企业员工应急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各县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以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为重点的综合性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

危化企业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烟草企业实施基建技改项目管理通常沿用传统模式,即业主制定立项报告,在经过行业与地方审核批准后,依照有关招投标制度法规完成招标,并针对烟草企业自身特征与发展需求完成项目设计规划、具体施工建设以及最终验收。当然,该类传统项目管理流程体现了自身的一定优势,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不足。如果继续沿用,将无法符合新时期需要,亦不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受到设计方、监理方以及承包方互相之间关系的影响制约,该类项目管理模式在较多时刻烟草企业需要依靠监理人员提出的建议方能做完项目管理。此模式被持久且广泛的应用至国际领域之中,因此相对来讲操作起来较为成熟,同时针对各个流程不论是管理人员或是承包方均较为熟悉。再者项目进行的阶段中,企业还可相对自如的咨询相关设计人员,同时对整体设计做好控制管理。针对监理工作人员来说同样可实现自由选择。因此会令烟草企业更加容易探寻到契合自身项目设计施工方案的合作方,使整体工程项目更为符合烟草企业的标准要求。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烟草行业应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具备明显的自由性以及优势性。然而不可否认,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在基建技改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包含一定的缺陷性。例如,整体项目工程持续时间较长致使整体管理成本大大提升,同时项目工程前期管理进程中企业经常投资较大,因而面临了更大的风险,倘若一旦遭遇变更,便会导致大量的索赔问题,势必给烟草企业基建技改项目管理增加更大的风险以及更多的实际困难。

2烟草企业基建技改项目管理科学策略

2.1强化基建技改项目危险环节控制

烟草企业基建技改项目管理阶段中,虽制定了较多标准规定,然而仍旧包含一定的危险环节,我们应细化分析并有针对性整改。具体为项目立项、工程设计、招投标管理、监督管控、质量监督、资料采购与具体施工等。因此,烟草基建技改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持续对无线环节,特别是高危环节做进一步优化,利用以合同为根本、以经费为主线的原理,确保整体工程项目的科学管控。具体来讲,烟草企业应做好对施工建设长期应用的重要材料以及大型设备比选采购、实践管理以及应用的监督控制,做好项目款项支付结算的动态化、流程化、一体化以及痕迹化控制。在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的过程中,应引入第三方设计评审使方案更加合理优化,进而有效节约造价成本。实践工作中可引入履约保证金管理制度,使那些资质水平良好、拥有较强实力、信誉形象良好的建筑方参加工程建设。在进行项目合同管理阶段中,应保证在施工阶段各个主体全面履行承建合同内容中规定的分包以及重要应用材料采购的各项条款,紧凑施工进度并提升项目质量。另外,进行施工管理阶段中应做好材料共管,该环节是在符合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管控工程成本,预防出现豆腐渣工程、选择次等材料冒充上等材料、用量不足的必要方式,同时也是提升烟草企业计价及项目有效性的核心所在。进行账户管理工作中要通过共管账户保证项目经费的专款专用,避免出现随意挤占经费、款项挪用或套用、损害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随意拖欠工资、克扣福利行为的发生,进而真正确保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2.2做好基建技改项目具体实施阶段科学管理

项目实施阶段管理为基建技改项目管控的核心内容,针对已经完成决策实施审批的工程,烟草企业项目指挥中心应依照具体的意见做好组织实施。该环节中指挥中心应做到严格控制、确保各项责任全面落实到位,创建动态跟踪以及协调管理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基建技改项目实施阶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各项目标真正落实到位、责任清晰明确、措施合理得当、进度紧凑,进而实现预期成效。指挥中心组织实施项目阶段中可创建招投标管理、项目监理、合同管理以及工程报告制度,引入目标管理、项目审计、公平监督以及专项评估手段。再者,资金经费的应用应履行预算管理。在项目工程完成建设并最终竣工后,则应依照具体规定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当项目验收过后的一年时间里,还应依照规定开展项目后评管理。总之,应通过精准的定位、全面的项目论证、优选工作方案、符合生产需求。还应确保各项流程环节更为严格,履行审批管理制度,做好项目质量控制、进度管理、投资建设、安全管控,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并继续推动技术更新,保证烟草企业投资项目同公司战略目标全面相符。

3结语

危化企业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道路危险品运输在道路运输体系中是最具危险性的活动,其运输行为和后果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社会公共秩序、生态环境保护、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今年以来,市交通部门从“科技兴安”入手,从紧从严推进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生产监管。

一、目前现状

1、危险品运输经济发展势头较好。据统计,**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00多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3900多家,危险化学品运输面广量大,危险化学品运输总量以每年5%的比例增长,20xx年运输危险化学品达到200多万吨。

2、运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有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38家,运输从业人员3000多人。其中,拥有100辆车以上的企业有2家,拥有30辆车以上的企业有14家,全年营运收入达到亿元的危化运输企业有1家。

3、运输工具增长较快。**现有危险品运输车辆1335辆,其中从事易燃、易爆、剧毒、强腐类危险品运输的为1189辆。车辆总数较20xx年增长了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四。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企业对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不到位,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没有真正把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运输生产安排不合理,安全管理制度未能执行到位。

二是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根据调查,**1300多辆危险品运输车辆中,有591辆为栏板车;有281辆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有63辆使用年限在8年以上,这些车辆安全硬件装备先天不足,一些车辆已严重老化,一些罐车罐体已严重腐蚀,一旦发生事故,抵御安全风险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危险品泄漏,引发人员伤亡、环境污染。

三是驾押人员履责不到位。驾驶员超速、疲劳驾驶、超载运输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押运员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对所运危险货物的特性、应急处置等内容一知半解。对驾驶员的违规行为不提醒、不制止。尤其是长途运输过程中,持双证的驾押人员的工作职责难以履行到位。

三、主要措施

做好危险品运输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市交通部门将建立“**市道路危险品运输监管中心”,借助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约束运输经营行为,提高安全运输系数,确保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有序。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危险品基础数据库。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危险品基础数据库和多种方式的快速查询功能,为源头监管部门、路面稽查部门和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危险品基础信息,以便准确掌握危险品的相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泄露处理、人员急救等内容。

二是建立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数据库。通过车辆信息录入,随时掌握企业、车辆、人员的资质情况,并设置到期报警功能,实现对车辆等级评定、二级维护、车辆年审、承运人责任险、罐检等信息的到期自动报警,从而对过期或失效的违规行为进行管理,杜绝企业安排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上路营运,提高安全监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是建立危险品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数据库。通过人员信息录入,可提供从业人员资格证件到期审验、超龄从事运输、异动变更、违章情况及“黑名单”等内容的提醒功能。特别是从业人员达到违规上限将被自动记入“黑名单”,所有企业均不得聘用,从而将安全隐患拒之门外。

危化企业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养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是整个交通运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的方法和管理措施是保证安全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中之重。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长效有序运行。

一、 道路桥梁养护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车辆迅速增加,给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也给公路桥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路桥的正常运行状态, 并延长路桥的使用寿命,加强道路桥梁的维护工作,提高其养护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提高对道路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针对路桥的实际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道路桥梁的维护工作,才能实现道路桥梁的畅通,才能确保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应强化对路桥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科技、强化管理、主附并重、全面养护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指高速公路养护应以预防性养护为重点, 其次结合不同情形的病害分别及时采取早期养护和按需养护。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化养护管理系统(CPMS)等高科技信息化手段,运用先进的养护工程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通过科学的养护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养护。为确保交通的畅通无阻奠定基础,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保障。

二、加强道路桥梁养护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 完善相应养护机构

根据我国路桥养护管理的现状, 综合国内外管理的有效管理方法, 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规章制度。建立全面性综合管理制度, 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当对养护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规范,让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了解到和认识养护工作的实质内容和重要性, 明确职责, 规范行为。规章制度中, 既要明确其中的责任,也要明确其中的权利。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应明确奖惩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对路桥养护工作的热情。应尽快建立起养护管理的直属机构,包括对桥梁、桥涵、隧道等附属的机构,真正让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2、建设桥梁养护工程师队伍和养护队伍

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强化组织管理。在桥梁管养方面,应根据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设立若干名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证其工作性质的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换动。在其职责上,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制定、安排桥梁年度定期检查计划,组织实施辖区内桥梁养护的定期检查,提出检查报告,通报三、四类及危险桥梁的病害状况。从目前的养护队伍现状来看,养护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到真正的专业养护。这就要求各级公路部门高度重视,针对桥梁养护工作的需要,要逐步培养骨干,成立专业养护队。桥梁专职养护,要突出的是一个“专”字,努力做到专业人员、专门程序、专用方法,以保证桥梁工程师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随时掌握桥梁的使用状况,处治各种危急突发事件,并使队伍逐渐从日常养护过渡到具备进行桥梁中、小修甚至大修的能力。

3、 建立健全完善的桥梁档案

桥梁档案是桥梁的历史足迹。公路竣工验收后,管理单位应及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 还要与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一起,按照相关资料,对所有桥梁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需要提供的竣工资料包括:每座桥的原设计、变更设计、竣工图纸、隐蔽工程图片和检测资料以及桥下河流的水文计算等。对桥梁的检查,应按照桥梁定期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结果交管理单位留存。管理单位要按照桥梁管理系统的要求采集桥梁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立档保存。这可为以后桥梁的维护提供资料支持。

4、 加大桥梁维修加固费的投入

为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每年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中, 应该安排一定经费保证桥梁检查、维修及加固工作,保证桥梁养护与维修加固资金的合理与充足使用。同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目标与措施,从而促进桥梁改建、维修与加固工作。国家投资重点倾斜以及集资渠道的多元化,将为我国公路桥梁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5、全面落实危桥改造的措施

在检查后,发现的存在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桥梁技术评定标准中四类危桥状态的桥梁均系危桥。主要包括桥梁重要部件出现严重的功能性病害,且有继续扩展现象,关键部位的部分材料强度达到极限,出现部分钢筋断裂,砼压碎或压杆失稳变形的破损现象,变形大于规范值,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能达到平时交通安全通行的要求,以及承载能力比设计降低25% 以上的类型。这些桥梁必须尽快实施加固、维修和改造,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对于桥梁改造工程,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引入竞争机制,应当实行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严格质量管理,把好材料质量关,加大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力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桥梁建设质量,减少使用期间的后顾之忧。

6、 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桥梁的养护

(1) 有效利用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数据的集合,它能重复为多种用户服务,数据的存储方式独立于其他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主要功能是维护数据库系统的正常活动,接受并回答用户提出的访问数据和各种应用请求。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了具有高度组织、可存取大量数据的数据库系统。道路桥梁工程在空间上的开放性使得养护管理所涉及的数据量庞大,因此使用数据库系统对其进行管理就显得更为迫切。

(2) 图形处理系统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领域,主要包括可视化技术和GIS 技术。首先,可视化技术,可以将科学计算及工程设计或测量产生的大规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图形、图象信息,进行静态或动态显示,以便直观、及时、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抽象数据所反应的内容及其所蕴涵的规律和结果。在公路的养护管理中,使用落锤式弯沉仪、平整度仪等现代化仪器对路面进行动态检测,处理这些数据的有效手段即是采用可视化技术,将检测数据转换成多维的计算机图形,由此为评价路面质量,使技术人员可从总体上把握这些数据,以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其次,GIS 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对现实世界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的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公路养护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公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实现我国公路信息的统一管理与综合应用、推动公路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具有重大作用,为公路养护管理和评价提供了科学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总之,桥梁的安全使用是公路的生命。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依旧是当前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其管理工作,我们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抓好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质量,不仅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于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秋茂.浅析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J]. 山西建筑. 2007(34)

[2] 宋志国.道路桥梁病害对策初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4)

[3] 杜贞.谈谈道路桥梁的养护[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9)

危化企业变更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职责,切实加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等各环节安全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促进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形成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烟花爆竹事故明显减少。

二、加强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从严把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准入关。科学制定烟花爆竹产业发展规划,严格烟花爆竹行业准入条件,合理控制生产企业数量。积极推动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安全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严格把好安全生产许可关,对不符合当地烟花爆竹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到“十二五”末,全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比“十一五”末减少20%。

(二)严格控制礼花弹等高危产品生产。开展礼花弹类产品专项治理,严格礼花弹等高危产品的安全生产标准和生产条件,严格控制礼花弹生产企业数量,禁止生产药物敏感度高、药量大、燃放无固定轨迹等危险性大的产品,淘汰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建立礼花弹生产企业国家备案公示和统一产品标识登记管理制度,对礼花弹生产、销售、运输、燃放和进出口全过程实行严格管控。礼花弹等A级产品由生产企业直接向经公安机关批准燃放的单位销售或供出口。

(三)加强烟花爆竹药物和半成品安全监管。严格管理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的生产、销售和运输,黑火药、引火线原则上不得跨省际长距离运输。禁止销售、购买烟火药和含药的烟花爆竹半成品,严禁使用退役双(多)基发射药或直接使用退役单基发射药生产烟花爆竹。依法将氯酸钾纳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监管范围,严格销售、购买和使用流向登记,严禁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

(四)加强烟花爆竹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标识管理。质检部门要会同安全监管、公安等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修订有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科学进行产品分类、分级,从严规定产品种类、规格、药量等重要安全技术指标,取消个人燃放的小礼花类、摩擦类、烟雾类和内筒型组合烟花等危险性大的产品品种。产品包装必须对药量、等级、生产日期、燃放要求等做出完整清晰的标志。

(五)加强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检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对监督抽查发现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其认真整改,限期复查,并及时将抽查不合格产品和企业情况通报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不合格产品和相关生产企业的处理工作。

三、规范经营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严格烟花爆竹市场准入。合理布局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零售点。对从事烟花爆竹批发、零售的企业和经营者,必须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证后,才能核发营业执照。对已被取消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或经营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取消许可证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销登记注册或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责令当事人依法办理变更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假冒商标侵权、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完善烟花爆竹购销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购销合同管理,生产和批发企业在买卖烟花爆竹时必须签订书面购销合同,并认真查验相关资质,严禁销售、购买假冒伪劣烟花爆竹产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不得从其他生产经营企业购买烟花爆竹产品后出售或加贴本企业的标识进行销售。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零售点不得销售礼花弹等A级产品。

(三)加强烟花爆竹流向信息化管理。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完善购买、销售登记制度,登记记录至少要保存两年备查。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统,对礼花弹的生产、销售、运输、燃放、进出口流向实施有效监管,并逐步实现对所有烟花爆竹产品和黑火药、引火线以及重要危险性原材料流向的信息化监管。

四、加强运输和出口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严格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管理制度。凡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必须持有《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运达地县级公安机关在开具《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时,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时限、条件等,严格审查托运人提交的材料,查验供货单位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的资质证明。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开具《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对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监督检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运输行为。

(二)加强烟花爆竹运输车辆和相关人员管理。道路运输烟花爆竹,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并加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系统,实行运输全过程监控。承运人、运输车辆及驾驶员、押运员,必须持有交通运输部门核发的相关资质、资格证明。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对烟花爆竹承运人、运输车辆及驾驶员、押运员的监管。

(三)加强对烟花爆竹出口安全管理。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出口运输港口烟花爆竹装运、临时存放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和船舶适装审核。质检、海关部门加强出口烟花爆竹的产品质量检验、装箱监督和通关查验。商务部门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加强烟花爆竹出口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对经执法部门认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罚。

五、加强燃放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完善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分级管理制度。公安部门要制定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分级管理办法,依法加强燃放活动的安全管理,严格审批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严格审查燃放作业单位资质、作业人员资格,并协助主办单位做好安全保卫、消防救援和警戒工作。大型焰火燃放活动所需烟花爆竹的临时存放场所必须符合安全规定,并尽量缩短存放时间。对违规燃放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对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燃放知识的宣传普及,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中小学校教育等手段广泛宣传有关烟花爆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燃放常识等,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一)健全完善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机制。各级公安、安全监管、质检、工商、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开展执法检查。烟花爆竹传统产区和问题突出地区的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以下简称“打非”)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牵头,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开展“打非”行动,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

(二)严厉打击涉及烟花爆竹的非法违法行为。对组织从事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运输、燃放、进出口烟花爆竹的单位或者个人,要依法依规严格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查出的非法生产经营窝点,要依法予以取缔,并追根溯源,查清斩断非法生产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经济链条。对因“打非”工作职责不落实、工作开展不力引发事故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各地区要研究制订相关政策,鼓励烟花爆竹产业集约化发展,支持经济落后地区配备爆炸物品探测仪等必要装备,强化“打非”能力。新晨

七、切实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和监督责任

(一)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建设完善安全防护屏障、防雷防火防静电等重要安全设施,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各类隐患。严禁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严禁分包转包企业或生产线,严禁使用童工和学生,强化危险生产工序持证上岗制度,杜绝“一证多厂”和擅自以转包、倒卖、出租等形式非法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