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院感染管理; 评价体系;德尔菲法

医院感染管理在美国、欧洲及其他先进国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步入正轨,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1]。近几年,医院感染管理得到了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但在中医医院,问题仍然比较显著。国内尚未有统一的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对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初步构建,旨在为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感染管理领域专家30名,入选标准:①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②从事感染管理领域工作10年及以上,③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30人中:男9人,女21人。年龄39~57岁,平均年龄45.7岁。从事感染领域工作时间10~29年,平均工作年限14.4年。学历:本科16人,硕士11人,博士3人。职称:副高级职称19人,正高级职称11人。其中从事感染管理6人,从事临床15人,从事护理管理9人。

1.2 方法

1.2.1 成立课题小组 小组成员12名,感染管理专家6名,研究生5名,统计分析专家1名。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主题、文献回顾、确定函询专家、对函询反馈的信息进行讨论整理,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到专家一致性意见。

1.2.2 问卷设计 课题组在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和前期研究结果基础上,参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感染管理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结合目前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函询问卷。经过几轮讨论,最终确定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68项三级指标的初级条目池。

1.2.3 专家函询 课题小组将初步拟定的指标条目制成函询表。运用德尔菲法,拟进行3轮专家函询,但两轮函询完成后,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故只进行两轮函询。发放第一轮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课题相关的研究意义和填写说明,请专家对初步拟定的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是否赞同及重要性程度进行打分,并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增设指标。同时附上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指标内容的熟悉程度、指标重要性的判断依据及其影响大小。指标的重要性程度采用5个等级Likert计分法,对指标重要性判断依据分为4类,工作经验、理论分析、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直觉判断,将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并分别赋值。课题小组对第一轮函询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数据并将结果反馈。据第一轮反馈结果制成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专家再次判断,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

1.2.4 评价指标的筛选标准 根据筛选标准[2]即各个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3.5、满分比>0.20、变异系数

1.2.5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2010和SPSS 17.0统计软件对两轮函询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级指标重要性赋值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满分比、各级指标权重值及Kendall协调系数W。

2 结果

2.1 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程度 第一轮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分,均有效,有效率100%。第二轮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均有效,有效率100%。表明专家有很好的积极性。本研究专家的权威系数Cr为0.775~0.95,总体权威系数为0.81。

2.2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通过变异系数(CV)和专家Kendall协调系数W表示。本研究第二轮各指标的变异系数CV为0.085~0.13。第二轮专家意见的Kendall协调系数W值及x2检验结果,见表1。

2.3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4.13~5.0、标准差在0.183~0.563之间、满分比23.3%~100%。

2.4 课题小组对两轮咨询结果的处理 ①专家对第一轮函询结果的Ⅰ级指标未提出任何建议;对Ⅱ级、Ⅲ级指标共提出4条删除建议,采纳2条,7条修改建议,采纳4条,6条增加建议,采纳3条, 2条合并建议,采纳1条。②专家第二轮函询结果Ⅰ级、Ⅱ级指标均未提出任何建议,Ⅲ级指标提出6条修改意见,采纳2条。最终形成了包括3项Ⅰ级指标,19项Ⅱ级指标,69项Ⅲ级指标的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2.5 各级指标权重 课题小组运用百分权重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见表2。

3 讨论

3.1 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Cr≥0.7,两轮专家函询指标重要性赋值的变异系数均

3.2 指标体系建立的结果分析

3.2.1 一级指标 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SPO)原理是在近几十年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卫生管理研究方法[3]。据"结构-过程-结果"原理,将一级指标确立为结构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3项。

3.2.2 二级指标 根据两轮专家函询,结合课题小组的整理分析最终将二级指标确定为19项。其中"结构管理"的二级指标4项。大量的文献资料[4,5],都表明规章制度、组织管理、人员管理、医院建筑布局是评价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其中"过程管理"专家提出了很多建议,表明专家对"过程管理"的关注和它的重要性,最终确定为13项。其中指标权重最高的是"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操作"。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6,7]。权重赋值在第二位的是"医院的消毒与隔离"和"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研究显示[8,9],消毒隔离制度和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他项目权重见表2。"结果管理"的二级指标2项,包括"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监测结果分析与反馈",专家表示定期对医院进行管理工作评价和监测结果分析与反馈是必要的,可以把医院现存的感染管理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提高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3.2.3 三级指标 经过两轮专家的咨询,最终确定69个三级指标,并确定了指标权重。

4 结论

运用多指标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并为临床和护理人员提供实践的准则和指南。由于地域局限性,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地域范围,对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评定。

参考文献:

[1]王书会,吴守彩.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53.

[2]关勋强,李瑞兴,刘运成.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80-84.

[3]郝模.卫生政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2.

[4]贺买宏,张必胜.加强感染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617(5):35-36.

[5]阮立功,徐风倩.浅谈医院建筑与医院感染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6):138-139.

[6]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5-187.

[7]何红燕,林伟青,黄雪琴等.手污染的控制与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407-1409.

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2篇

1 首先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1.1 良好的品德素养

好的品质是干好工作的关键。护士长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对人要真诚、宽容、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宏气量、对事要公平、公正。要有教育下属的能力,教育她们如何换位思考,站在对方和集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心胸要宽,眼光要远,要懂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要懂得欣赏别人,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集大家的智慧与力量,共同完成科室的工作任务。

1.2 率先垂范

古人云:“己不正,何以正人”。护士长的一言一行对大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护士长事事都要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1.3 平易近人

护士长作为基层管理者,护士的代言人,首先要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帮助下属并指导下属,善于与下属沟通、交流思想,善解人意,互相理解、互相信任,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和建议,不能采纳者说明原因。其次,工作要坚持原则,公正、公道处事。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她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使她们在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护士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2 专业素养

2.1 具有熟练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

2.2 具有慎独意识、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2.3 具有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突然事件的应急能力。

2.4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各临床科室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2.5 具有严谨细微、主动勤快、果断敏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职责。

2.6 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严谨求实,科学创新。

3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3.1 内部管理

3.1.1 人才的管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继续教育,使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行业标准。

3.1.2 质量的管理: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是关键。科室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应急预案等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成立质量考核小组,对潜在不合格现象采取预防措施,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1.3 加强物质管理,杜绝浪费

消毒供应中心的物质品种多,数量大,管理不善将会导致物资流失,使医院成本升高,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物资管理,降低成本是管理的关键。

3.2 协调能力

3.2.1 护士长要充分发挥其协调能力,与临床科室之间多沟通,建立电话内容记录本,对临床科室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以真诚取得科室的理解和信任。

3.2.2 每辆下收下送车带一个意见本,并经求各使用科室的意见和建议,护士长要及时查阅,对提出的问题或反映的情况查实、解决、反馈、记录。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3.2.3 与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好,当好临床科室的后勤兵,使消毒供应中心真正成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的供应中心。

4 具有不断创新和持续质量改进的素养

4.1 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不断钻研的进取精神。

4.2 重视业务知识,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理论知识和技能,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理论考核。

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3篇

1.前言

作为基层医院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科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基层医院检验科相关实践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层医院的检验科的现代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为我国各基层地区的患者身体健康检查做出了准确的诊断,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质量作为检验科室的根本,直接关乎患者的诊断结果,是检验科室建设工作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就我国基层医院目前普遍情况来看,其质量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们要提高对新时期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认真落实责任管理工作,同时注意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落实质控措施,从而促进基层医院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3.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固定资源存在的问题 代表检验科硬件部分的固定资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部分基层医院中,固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药品试剂摆放不合格,使用完的药品试剂未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对缺货产品未进行及时补齐;仪器设备未进行定期维修维护,部分仪器因操作不熟练而遭搁置弃用;工作场地划分不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界限不明确等。

3.2 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 一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不仅与检验标本本身的质量控制相关,更与医护人员的操作、药品试剂的使用、仪器设备是否达到检验水平、检验方案等紧密相连。许多基层医院检验科对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重视,忽略采集检验标本的时间、采集过程的操作规范性,对检验标本的处置不合格,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未能达到检验水平等,这些都是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的表现。

3.3 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弱 基层医院忽视了现今检验医学的重要性,对检验科的发展规划不够重视。质量控制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质量体系的合理规划,检验设备的规范使用,检验环境的合理划分,检验过程中对结果、出现偏差等的实际记录,室内质控(IQC)等,@些都常遭到医护人员的忽视。

3.4 质量管理体系缺乏 由于基层医院的规模小、投资少,检验科检验流程设置不合理,造成了基层医院普遍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部分检验科没有设置对应于各种样品检验的独立实验室,检验方法相对落后,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未能根据医疗发展而及时更新,高素质检验人才缺乏等。

4.提升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效果的有效对策探讨

4.1 落实制度建设 医院应该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基层医院的要求,通过认真学习与仔细探讨和完善后,制定出检验科应该遵循的操作程序,并在还应详细记录和说明制度的应用方法与落实相关情况。针对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特点,推出相应的仪器、试剂、标本、质量控制、检验结果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设立相应的管理小组,让每一个检查任务落实到人,进行每一项检查后,要求检查人签名,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4.2 注重教育,调动积极性 基层医院中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学历层次较低,但是根据相关规定,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精湛的操作技能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是检验科科学管理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平时建设良好医德与医风的基础。医院管理方应该对检验科工作作风进行整顿,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良好的职业操守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准则。在所有检验师上岗前,需对其进行考核与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岗位职责,巩固服务意识。医院还应鼓励检验师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将检验科管理推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在职的检验师,医院可以给予其深造的机会以满足医院发展所需,使检验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和医生服务。

4.3 注重质量管理与规范操作 针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可能出现的懒散的工作作风,建议科室建立相关的质控小组,并评选出组长,根据制定出的管理制度对检验科进行定期检查,并且对患者及医生收集对于检验科的意见与建议,根据这些意见进行定期讨论,找到确切的解决办法以提高检验科管理质量。对于采集的标本,要求医院进行及时送检,并对一些不合格的标本予以拒收。对于检验科的数据需进行详细地记录,以便于日后的核对。所有检验科使用的器具均应该本着质量第一、价格适中的原则进行购买,且所用试剂需要符合国家对于医疗器械的规定。所有仪器在使用前,应该采用标准品进行校准,待到确定仪器运行正常后才能进样进行检验与记录。若检验科存在两台一样的仪器,则要使用对比试验来保证仪器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准确度。组长应与组员一起对检验科每日所有的报告单进行检查以确认其合格性,当发现任何问题时,除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外,还需进行总结以帮助科室改进。

4.4 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大多数基层医院检验科不具备生物安全柜,但建议基层医院检验科配置质量较好的生物安全柜,以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院内感染出现。在目前抗生素较为滥用的环境下,耐药菌株也不断出现,因此对于实验室中细菌与病毒的传播和感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建议医院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严格佩戴手套和口罩,养成遵守制度、安全防护的良好习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难点分析与对策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医用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危科室[1]。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使用和普及,对医疗机构消毒供应的功能和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是有580张病床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督导和检查,现就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 难点分析

1.1 观念上的转变未跟上形势的需要,不能理解新增功能的必要性。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供应及集中管理的重要性。

1.2 医院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物均在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从而使供应中心的工作量在短时间内加大了几倍,从前在轻松环境中工作的供应中心成员在思想上无法接受,供应中心成员年老弱病者居多,有的体力上无法承受。

1.3 供应中心工作的职业暴露危险性高于临床科室,职业安全是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工作量加大,不安全的隐患也随之加大,从而影响本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4 医院各部门及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对供应中心的认可程度不够,后勤保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

1.5 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未能在供应中心工作中充分体现,因此护士职业群人心失衡同样在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中有所体现。

1.6 非盈利科室,资金难到位,欠合理的布局及设施、设备未能跟上现有功能的需要。

2 对策

2.1 让本中心工作人员明确集中处理的目的集中处理提高了物品使用率、周转率,优化了资源配备,保障了医疗用品的安全,促进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

2.2 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供应中心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独立性强,多数工作是在无人监督下由一人完成的。因此,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更需要严格的管理体制。工作中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各项操作规程,各负其责,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过必究、责任明确、处处落实,全员参与全流程质量控制,保证各类物品的灭菌质量。

2.3 促进本中心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护士长用良好的思想修养和人格魅力感染护士,改变本中心员工对客观现实的态度,激发她们工作的热忱。更新观念的宣传要到位,教育本中心工作人员热爱消毒供应工作,其实供应中心和临床科室一样不是单一性工作,同样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同样是驱使本中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内在动力。让本中心成员牢固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

2.4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对新进人员,采取以老带新,一帮一的方式,加强消毒技术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压力蒸汽灭菌范围,物品清洗包装的规范要求;熟悉各种器械、物品的性能,待灭菌物品的装载等[2]。利用晨会交班,对工作人员集中进行当日工作指导,选择空余时间集中进行专科知识、专科技术操作训练,开展每月轮流讲课以及自我学习、撰写笔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新开展的业务,大型的器械包的配制,均要求首先掌握专科需要、器械性能,由护士长亲自参加手术包的制备,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包装技巧,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新购买的设备,由供应商在科内培训,再由专管人员进一步对科内各级成员进行培训,制定操作流程,进行设备使用考核,达到人人都会使用设备的目的。

2.5 把好质量控制及监测关[3] 成立科室质量监督小组,有兼职质量控制员,科室成员签质量安全责任书。制定质量考评标准,每月科内进行工作质量分析,对发现的潜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再评价,总结,如此循环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护士长、质控员每月要到临床科室征求意见1~2次,通过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严把质量关,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先预防”,把“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把关”。另外设立临床科室反馈意见登记簿,及时记录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及建议,做好原因分析,确立整改方案,不断提高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水平。

2.6 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认真落实奖罚制度 配合护理部对本中心人员进行调整,按省卫生厅的要求配备好本中心工作人员。对各级人员分层使用,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了本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科室内实行按劳计酬,按质分配的原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开展安全、优质服务的月评比、季评比、年评比的“三评比”活动,提出“三无”口号:无工作差错,无科室投诉,无违规、违纪现象。

2.7 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提高科室的凝聚力 教育本中心工作人员对不如人意的地方学会调节,杜绝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经常组织趣味的集体活动,如各种体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舒畅身心。

2.8 做好各级人员的沟通及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经历、不同文化程度与其进行深入浅出的交流,注重帮教及人文关怀。引导本中心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团结共事。护士长要善于听取意见,代表本中心争取合法权益,定期向医院领导汇报本中心的工作量、技术分量的增加,促使劳动价值有所体现。主动联系后勤保障部门,改造布局及更新设施、设备,以便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3 小结

各级医院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过程中,只要医院领导重视,高度认识到医院消毒供应工作不仅是医疗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作的好坏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严格掌握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及其他有关文件对供应中心的要求,促进医院的消毒供应管理工作逐步规范[4]。

参 考 文 献

[1] 伍瑞芳.供应室管理的难点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0.

[2] 周成梅,徐永春.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7):661-662.

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5篇

    医院感染是伴着医院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只要有医疗活动,医院感染就不可避免会发生。基层医院如何开展院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摆在基层院感专职人员面前最困惑的问题。笔者从事基层医院院感管理三年来,从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人员培训、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开展相关监测、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入手,使本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将院感管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组织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由院感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单凭院感专职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总、护理骨干组成。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三级院感管理网的建立有利于院感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2 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但应注意,制度不在于数量、文字的多少,必须根据国家或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才是最好的。制定好的制度不应长久不变,还应结合本院院感管理目标、工作要求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3 重视全员培训

    医院感染涉及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多个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院感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普及每一个工作人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1 专职人员的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院感专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定期接受市级、区级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以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督导临床。

    3.2 护士长的培训 护士长是临床感染控制小组重要成员之一,是各科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者及执行者。护士长院感管理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科医务人员各项规范的执行情况及院感控制效果。因此,院感科每季度针对院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及各科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无菌操作、环境监测等存在的问题对各科护士长进行专场培训指导、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以提高各科护士长对院感管理的认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3 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 感染管理科每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1~2次,除值班人员、进修人员、生产生病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参加。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

    3.4 院感控制小组的培训 各科感染控制小组每季度针对相关法规、规范、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高危因素对本科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指导。院感科统一制定培训登记本,各科建立培训登记记录,医务人员全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学时。

    3.5 新上岗人员的培训 每年新上岗医生、护士、医技人员,院感科集中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进修人员、实习人员由所在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3.6 工勤人员的培训 工勤人员工作范围广、流动性大、缺乏基本医学常识、接触污染物、医疗废物机会较多,极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而后勤管理人员一般不是专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缺乏,无法完成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因此,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由院感专职人员完成,针对卫生知识、消毒隔离常识、手卫生、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每年培训1~2次。

    4 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提供医院感染本底率,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爆发,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

    4.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我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经历了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全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的过程。院感专职人员每周一次主动深入临床,针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高危人群开展目标性监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医务人员针刺伤、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等。监测结果每季度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院感委员会各成员。

    4.2 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涉及多个项目,院感科首先组织各科护士长或全院护士进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环境监测卫生标准》相关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消毒方法、采样时间、采样高度、采样面积、采样方法等关键环节,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各科每月按计划对各类环境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采样,监测结果由院感科统一制表并随同监测单下发各科保存。院感科每季度对重点科室的环境卫生进行随机抽样监测,凡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科室必须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消毒后重新采样监测。

    4.3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建立器械液监测、更换登记记录本,对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液按要求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张贴于记录本上以备检查;建立内镜清洗消毒登记记录,灭菌内镜每月1次、消毒内镜每季度1次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所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按要求进行工艺、化学、生物监测,灭菌物品每月随机采样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建立紫外线日常消毒记录,院感专职人员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1次,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灯管科室立即更换,并重新进行强度监测。所有监测结果以月总形式反馈相关科室或部门。

    5 医院感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