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报表新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新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内容和总体结构的主要变化
新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如图1所示)。
与原相关财务报告相比,其变化有:
(一)新准则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的总收益和总费用,对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披露的信息项目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更全面地反映了主体权益的综合变动;而旧制度在这方面规定得较为简单。
(二)取消了财务状况说明书
因为财务状况说明书涉及的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等内容不宜通过会计准则来规范。
(三)在资产负债上,列报项目发生变化――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增加了应单独列报的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生物资产、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类增加的项目:交易性金融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将原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两个项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同时,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四)在利润表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发生了变化
1.简化了利润表单列项目,直接列报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而不再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营业成本;2.将原应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和管理费用等的各项税金统一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3.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三个项目;4.在净利润下增设了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5.新的现金流量表准则与我国现行的现金流量表准则比较没有实质性变化仅在附注披露上略有增减。
二、资产负债表基本结构的主要变化及报表影响
(一)债券投资核算的变化及影响
旧制度将债券投资按期限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而新准则将债券投资按持有意图进行分类,分为交易类的债券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类的债券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类的债券投资。这样分类有助于更清晰地界定不同资产类型的投资和收益。其中,交易类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的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计入资本公积。持有至到期投资类的债券投资,初始确认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在终止确认、发生减值或摊销时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它们对利润表中的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变化及影响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其范围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长期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企业拥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同时,自用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是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范围的。由于是新增的会计科目,必然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在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情况下,其业务处理并不影响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只是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项资产单独列示;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情况下,不计提折旧或摊销,而原制度规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并计提折旧或摊销。可见,新准则将会使费用减少,利润增加。此外,将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也将使利润增加,从而对利润表的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三)生物资产核算的变化及影响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具体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关于后续计量,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生物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值得注意的是,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一是生物资产所在地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由于生物资产的计量未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模式,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影响不大。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采用将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
(四)所得税核算的变化及影响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所得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所得税会计方法适应了新准则在确认、计量等方面的变化,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有关概念包括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资产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定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暂时性差异,其涵盖内容比时间性差异广泛得多。而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分门别类地处理与披露,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详实、明确,从而更易于理解与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如果继续采用应付税款法,将使得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严重偏离,使会计信息缺乏有用性;在新准则体系下,大量资产、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大都计入当期损益,这就使得时间性差异的发生和转回频繁出现,如果企业仍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必然会形成较大的工作量,增加所得税会计的核算难度,同时,也会对利润表的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与原准则规定相比,资产的定义增加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特性,并给出了资产确认的条件:一是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当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可确认为资产并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仅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如此,也会对资产的范围产生影响。比如对受委托的贷款来说,在原准则概念下,委托贷款由银行控制并能以货币计量,因此确认为资产;在新会计准则概念下,银行不承担该项贷款违约风险,委托资产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能确认为资产。再如,残次冷背的存货、技术落后的无形资产、收不回的长期投资、贷款的减值部分都不能带来经济利益,不能确认为资产,需要从资产负债表上剔除。
三、利润表基本结构主要变化及报表影响
(一)利润表收入、成本及税金项目的相关调整及报表影响
我国新准则规定,利润表直接列报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而不再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营业成本,并将原应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和管理费用等的各项税金统一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其理由是: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日益多元化,其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很难划分,更难以定义,因此出于适应新经济环境及简化利润表列报项目的目的,准则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无疑,这种变化会造成利润表的结构性数据变化并对报表分析产生一定影响。
(二)利润表新增的有关项目及报表影响
1.新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及报表影响
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国新的38项会计具体准则中有17项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影响范围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有必要在利润表中单独予以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计量,即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金融工具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都要计入该项目,该项目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通过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表全面反映了企业的收益情况,具体分为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投资者能了解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是多少及其占企业全部收益的比重,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决策。另外,原制度下有些特殊业务产生的收益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但未通过利润表反映,如资产评估增值和债务重组利得等,会出现一些绕过收益表而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方面的问题,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失去了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使利润表全面反映了这种收益,也提供了一种协调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在关系的一种方法。
2.新增“资产减值损失”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及报表影响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则是按照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中的大项目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反映的。这种做法使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有了清晰、全面的认识,并可了解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程度。
总之,新准则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这种做法提高了财务报表信息质量,避免了企业可能的调节利润行为,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做出决策。
四、现金流量表基本结构的主要变化及报表影响
(一)新准则对现金流量表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作了明确
一是金融企业(含保险公司)可根据行业特点和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二是购买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现金流量以净额单独列示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三是关于外币现金流量的折算和列示:外币现金流量应折算成企业的报告货币,经折算后的外币现金流量应依其性质分别归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中。四是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以现金流量发生日或平均汇率折算,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分开,单独列示。
(二)在附注中披露的新增内容
一是将净利润调节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中,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二是购买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现金流量除了以净额单独列示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外,其他相关信息在报表附注中以总额披露。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财务报表
一、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内容之间的差异
之前的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包含内容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与财务说明书。而新的会计准则除了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外,还包含所有者权益(也称为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一共五个部分。
其中新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进行了单独规范,以期使财务报表能为其使用者提供更准确的投资、经营以及信贷决策信息,使财务的管理决策功能更进一步;新会计准则直接将之前准则下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附表直接提升为主表,更能将所有信息更全面地展现给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为管理者等服务;新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上更注重详细的信息披露;新会计准则精简了原会计准则下报表内容,将财务说明书等取消,因其内容在其他部分已展现,同时其涉及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内容不宜通过会计准则加以规范。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资本市场作为企业融资和投资者投资的重要场所,对于企业筹资、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投资者到资本市场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投资者作为投资的主要依据就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作为投资者到资本市场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投资者投资的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企业对外所公布的财务报告。投资者不可能总亲自到自己拟投资的企业去现场实地考察,即使能够到达实地考察,也不可能全面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因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也就成为投资者用于投资的唯一依据。这也是促使会计功能在新会计准则下得以转变的重要因素。
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和监督一个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会计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现金和财务状况,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同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计已经成为包括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需求者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信息来源。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保证财务报告中有着真实可靠的数据、准确无误的计算,以及完整的相关内容,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力的准确信息,才能体现会计真正价值。不是所有的报表使用者都是会计专业,因此,在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前提之下,所提供的报表必须具有简单易懂、可理解性等特性。实质,财务报表一般具有可靠、相关、易理解、可比、实质大于形式、谨慎以及及时等基本特征。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他的量度单位计量出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同时将这些度量数据计算登记入账,并将其列示于财务报表之中从而确定各相关项目金额的过程。从会计角度而言,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其中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重发考虑在内。
财务报告就是单位向目前已有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政府、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等会计信息需求使用者提供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和现金流量信息,将当前经营成果以及未来近期经营成果趋势展现出来,从而利于各方对企业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财务报告包含有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及资料。报表本身和报表附注构成了完整的财务报表,其中,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成分,而报表通常至少要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最重要的报表之一,我们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了解掌握以下信息并做出相关评断:判断企业资产当前以及近期内的稳定性,不同资产的具有不同形态和存在经营方式,其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影响也不同,而对我们对企业资产构成的分析,可看到企业整体结构,从而可判断企业至少近期一段时间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判断企业的负债紧迫性和还债压力大小,负债数额显示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多少,负债与所有者的比重便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安全程度,而再把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结合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可以判断出企业还债的紧迫性大小;判断企业偿还长期贷款以及举债能力,通常情况下,实收资本与留存收益是反映所有者权益很重要的内容,反映出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最初始投资与资本积累分别多少,从而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实力与资本结构,而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占所有总资产的比例数越大,企业偿还长期债款的能力就相对越强,同时企业举借债款的能力也相对越大。
(二)利润表
由于不理解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许多统计人员都会抱怨统计财务报表不好填。尤其是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是以2006年会计准则为基础设置报表指标和审核关系,未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企业的统计人员填报报表时疑惑就更多了。其实只要掌握这两类报表在口径、计算范围、方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与以往年度的变化,就可以轻松填报统计财务报表。
首先了解一下新准则与原准则的主要区别与变化,这样有利于填报统计财务报表。
一是部分资产项目填列方法的改变。“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原准则规定以账面余额填列,新准则全部以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填列。
二是新准则利润表与原准则的区别。新准则取消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划分,将这些业务产生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统一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中列示。下面就以2012年《非重点批发和零售业财务状况》(E203-2表)为例,谈谈如何根据会计报表正确填报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
明确填报口径,把握数据源头
E203-2表填报口径
法人单位填报主体部分时,应包含其下属所有产业活动单位数据,无论该产业活动单位是否为同行业,是否在京。
指标来源
见下表:
增、减及调整指标
1.增加的指标:年初存货、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2.取消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3.调整的指标:营业费用调整为销售费用。增加及调整的指标填报方法见下表:
4.填报注意事项:“应付职工薪酬”是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科目,它反映应由该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不包括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如派遣制职工)或以劳务费、佣金形式支付给职工的费用。无论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使用方)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
审核关系的变化
对于执行不同会计准则的企业,一些指标的审核公式也略有不同,如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这两个指标:
1.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或: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注意易错指标,遵守计算公式
在填报统计财务报表时,容易出现的指标主要有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和应交增值税。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填报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1)错误填成:报告期期末人数;
(2)错误填成:(年初人数+报告期末人数)÷2;
(3)错误填成:报告期最后一个月平均人数。
在填报该指标时,应该按照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在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应交增值税
首先要注意和会计核算的应交增值税不同:一是含义不同。财务“本年应交增值税”中含了期初未抵扣数,是跨年度连续累加数;而统计“本年应交增值税”是当期发生的应交数,不含期初未抵扣数。二是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应交增值税小于0,在财务上一般按0处理;而统计上要求按实际数据计算上报,负数不能以0代替。
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应严格按照公式填报该指标,应交增值税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应退数)
填报应交增值税容易出现的错误:
(1)包含期初未抵扣数;
(2)填成实交数而非应交数;
(3)填成当月数而非累计数;
(4)负数漏报;
(5)出口退税填成实退数。
所以填报该指标时一定要按公式正确计算填报,另外缴纳增值税的住宿餐饮企业不要漏填。
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
1.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后财务数据有调整变化,应如何处理?
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发生调账业务(包括审计调账和非审计调账),则应及时更新已上报报表的数据;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后,发生调账业务,则应留存报表上报时的填报依据及调账记录,作为执法检查备查依据。
2.统计财务报表中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财务指标是否以“减去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数”填报?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因此统计财务表中相应的资产类指标也以净值列示。
3.调查单位销售产品(商品)时产生的折扣、折让是否应从“主营业务收入”中扣除?
调查单位在填报“主营业务收入”时,如果财务报表中有折扣、折让数据,则“主营业务收入”应填写减去折扣、折让后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4. 社会保险费中以计提数填写还是以发生数填写?
以计提数填写。
5. 补贴收入中是否包含上级划拨部分?
不包含。
新的会计理论及会计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并越来越符合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基于企业对财务管理的不断需要,我国重新出台了会计准则,这使企业的会计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本文主要围绕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合并财务报表展开探析。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特点;对策
一、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特点
(一)更加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关于合并报表的范围问题,新会计准则从会计实质性要求角度进行了界定,即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即使所有者权益为负,只要是持续经营的所有子公司都属于其范畴,其与股权占用比率多少无关。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那些未被纳入合并范围的不能作为资产或费用项目被列示,而是应该通过少数股东本期权益及损益来体现[1]。以上两条要求规定了如何判定和列示合并范围的问题,并越来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即在会计原则中实质越来越重于形式。
(二)更加注重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在新会计准则下,不管是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财务报表决算日,还是会计期间都要相同,也就是说在财务报表编制上,母子公司要保持统一。另外,母子公司应采用统一的编制方法或单个编制方法或合并抵销售后编制方法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这样会计信息更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三)更加注重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首先,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的方法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了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法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操纵,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凭借谈判来处理合并定价问题;其次,新会计准则采用购买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了准则规定,即用购买法处理报表合并事项[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进行购买时,按照账目价值能有效杜绝“内部行为人”的行为,会计谨慎原则从以上规定中充分体现了出来,同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高。
二、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复杂持股合并及暂时性控制的相关界定
虽然新会计准则对子企业作出了明确规定,即被投资企业超过一半的表决权被母企业直接拥有或通过子企业间接拥有的话,则可将该企业认定为子企业,那么就应该将其归集至合并财务报表范畴中,不过并未对间接拥有比例是选择加法还是乘法进行计算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很容易造成同一持股关系的合并结果并不相同,进而对财务信息结论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某些方面,新会计准则并未对时间做出明确规定,所以企业可以凭借暂时控制的理由,将一些本应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纳入合并范围的子企业不予纳入,最终将这些子企业变为其获得利润的有效渠道[3]。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下,凡是通过公允价值进行确定的换出资产差额和相关投资成本,都必须以营业外收支的名义在财务报表中有所体现,以便对企业资产的处理损益进行更为全面的反映。不过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对处置资产实施核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处置损益,如果出现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符的情况,就会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此可见,对于合并中的相关企业而言,利用公允价值能够获得较大收益。另外,因我国一些企业的部分资产及负债项目需要进行估值后才能确定公允价值,但估值又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公允价值出现偏差,最终对合并财务报表应具有的合理性产生直接影响。
3.财务指标体系不完善
同传统准则相比,基于实体理论的新会计准则对某些财务指标作出了新的规定,例如:传统准则将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定义为企业净资产;而新会计准则下的净资产是指能够被企业所控制的全部资产。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下的所有者权益也发生了变化,它指的是所有者能够拥有的资产总额扣除所有负债总额后的剩余权益
三、实施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时应采取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合并范围
先要对合并范围进行更加详尽的规定,对于是否将非营利企业和资不抵债的子企业纳入合并范围之内作出明确规定。本文作者认为要想有效遏制母企业将超额亏损的子企业作为获取高额利润的主要渠道,必须将这些资不抵债的子企业全部纳入合并范围。另外,将那些名义上为非营利性企业,但却存在一定营利活动的企业也归集到合并范围。然后对暂时控制进行重新定义,将其定义为期限明确的短期投资,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以暂时控制为由将一些子企业不纳入合并范围。
(二)建立确定的公允价值系统
构建确定的公允价值系统。当有可供参考的活跃市场价格时,及时对相关数据及市场信息进行收集、聘请专业评估员及构建计算机跟踪系统等都是确定公允价值的有效方法。如果无法提供活跃市场价格时,就要利用计价技术为公允价值提供能够进行计量的相关依据。如果企业存在跨区域和多种经营的情况,还必须在企业其他部门的配合下对其地区和业务分部进行确定并收集相关信息。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加大全面预算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强编制长期预算和现金流预算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对于资产减值计量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组的划分以及对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等工作,都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的大力支持。
(四)加强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培训
企业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会计政策等方面的培训,以便及时了解并掌握新会计准则内容,从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新会计准则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合并报表部分比较晦涩难懂。为确保财务报表的合理性、有效性,企业应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全面熟悉并掌握新会计准则中的各项要求。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基本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就拿合并范围来说尚无统一定论,再比如利润操纵空间仍大量存在于企业合并中。基于此,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新会计准则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泉.新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和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5):89-90.
为了应对一系列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产生的新问题,我国财务部于2006年了新的一系列准则。新颁布的这一系列准则对企业合并报表对于企业合并报表工作程序、工作进程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它不仅对企业合并报表的定义、自称、范围、操作程序、表达规范、计算方法做出了更严格、更详尽的解释和界定,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规范了即将上市的新公司的财务报表的一系列相关程序。这样的新规定在实际行业操作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提供了新的行业规范,让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时能有依据的相关准则,在遇见问题时也会有一个比较可靠的从业标准可供从业者参考。
二、新会计准则的解读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报表新要求
1.在控制范围的基础上重新界定合并范围。在以往的会计准则指导下,许多公司会钻制度的空子,利用子公司的利润来掩盖母公司的财政上的亏损,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但如果按照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这种用子公司利润弥补母公司亏空以制造财务上繁荣的行为则将会消失。新的会计准则实际上是修补了已有准则的缺陷和不足,使合并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包含的内容更加具体。
2.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区分不同类型的企业合并。控股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合资公司,这四种公司无论从性质上看,还是从经营模式上看,或者是从企业规模大小上看都是完全不同的几种公司类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几种公司之间是完全孤立,没有相同之处的。实际上,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看到的是这些不同种类公司之间的共同之处,更多地看到的是在处理问题时遇到的共同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待公司类型,是基于我国现状最科学也最具有独创性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个特别的存在。而适应这种特殊体制而存在的新会计指导准则也就不可避免地拥有了独创性和科学性。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观察和亲身体验,会发现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各大企业的合并程序都是异曲同工的。都要经过中央和地方的国资委从中调停、谈判,才使得双方都各取所需,财务报表上也没有太大的纰漏。
(二)新会计准则产生变化的意义
1.强调“控制”,使得母公司更好掌控子公司。子公司虽然是依附于母公司,接受母公司的管理、享受母公司的而投资并受母公司的支配的下属公司,但是其在会计理论中理论上独立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子公司是母公司的控制之下,独立存在的个体,是母公司编制之内的一部分。从子公司的绩效中可以也可以看出整个企业的运营流程、效率、成果。通过仔细研读2006年新颁布的这部会计准则,我们发现,制定者明确指出,子公司是受母公司的控制的下属公司。这里所说的子公司,指的是那些在接受母公司的监督的同时,也享受母公司所带来的绩效的公司。这些子公司都是这家公司的绩效的反映之一,因此,在做财务报表时,这些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同时,这家公司也有其他形式的投资,例如,信托基金。此时,信托基金作为被投资单位也应该作为子公司列入其财务报表中去,其他形式的被投资公司也是如此。明确了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概念之后,要对新规定中的“控制”进行解读。在新会计准则中,如果某个公司有众多子公司,并且能统领、驾驭好作为主体的财务政策、经营政策,那么这个母公司就是具有所谓的“控制权”的母公司。
2.对合并范围的要求更加贴近实质在前、形式次之的原则。经过了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历练,会计的相关从业者终于一点点认识到了原有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范围规定中的不足。于是在2006年新颁布的这部新会计准则中,人们对所谓的“企业合并范围”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这次更详细的解释避开了之前那种模糊的说法,也就是说解释得更加详细、具体了。这次说明明确表示,那种只考虑股权比例、或者考虑股权比例的做法都是不甚合理的。在实际合并的过程中,要从会计的实质性出发来解读对控制的定义,对股权比例的重视程度下降。所谓的子公司,就是指那些在母公司控制之下的公司,那么在合并过程中,其财务报表对于合并过程就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那些效益不好甚至是负数的子公司,其财务报表也应该被纳入合并报表之中。刚才谈到的两条新规定,是站在新的角度上对合并报表的范围作出新的界定和规范。在这里新会计准则也提出了一个词叫做“实质控制”。所谓的“实质控制”的规定,是基于会计基本准则中质量优先,形式次之的原则的。这也体现了我国会计行业正逐步向国际靠拢,正一步步与国际接轨。而在实际操作中,能否加强会计师、会计事务所以及关键的评估、测量机构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则成了这条准则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针对合并日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合理的会计工作上的处理办法。合并日的会计工作是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针对之前规则中管理方法混乱、界定不清、方法杂糅等现象做出了新的修订。通过研究新办法,不难看出这次提出的新办法相对于之前的会计准则里的要求来说明显是更加具体、更加合理的。此次提出的新准则在合并方法上明确了权益结合法在企业合并过程中的重要性。准则中再三强调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来进行,不能出现方法混同的情况。新准则要求会计从业者能够在在处理企业合并的问题时灵活运用购买法,与此同时,如果母公司或者子公司中有能够收购其他子公司股权的股东的话,要采用购买法。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是在强调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今天看到的合并案例大多是在同一控制之下的企业合并,这些合并的对价过程理论上来讲是应该经过双方研讨之后得出一个统一的、双方都认可的价值。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其原因在于在这个资产评定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影响因素太多也太复杂。这样的应先因素直接影响着对企业何必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公允价值的评定。而通过研读新会计准则,不难发现新的会计准则立足实践,有长远的眼光,有效地规范了企业资产的评定,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工作的影响
(一)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在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控制”是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制定的相关原则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定义。但是在以往的时间过程中发现,对“控制”的定义实际上是不够严格的。因此新准则重新定义了何为“控制”。通过这新定义,我们看到,“控制”的范围在新准则中相对于之前的规定是加宽了的。它指出,当A公司能够直接拥有B公司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表决权利,即能够直接决定B公司的公司决策,或者是能够拥有对于被投资公司的实质控制权、或者是持有被投资攻速的潜在表决权,那么被投资公司就会被视为这个企业的子公司。无论这个子公司无论效益如何、经营性质如何、规模大小如何,都是在母公司的控制范围之下的。经过研究新会计准则对“控制”的定义以及对“控制”的强调程度,可以看出,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也在无形中变大了。这样的变化使得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在实际上更加详细、更加具体也更加公正合理,避免了不法商家钻空子的行为。
(二)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在理论基础、理论操作方法上的变化关于报表的制定方法,新规定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首先,人们开始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与以往的案例都有所不同。其次,通过对规则的解读会发现,这些规定是和企业是否属于同一控制有直接关系。权益结合法只适用于同一控制的企业;购买法只适用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这样泾渭分明的原则和方法避免了传统时期操作上的模糊性,避免了有些从业人员从中钻空子的可能性。但纵观现在的市场,大多企业还都处于同一控制的状态之下。因此可以预测得到,在未来的操作中权益结合法在操作方法中还是会占相当大的比重的。另外,在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在编制方法方面,新会计准则也规定,投资公司所控制范围内的所有的被投资者都应该被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之内。此时,如果想要核算长期投资的收益如何,则要运用成本法。而与此相对的,在财务报表的制定的问题上,则应该严格按照权益法进行修订。新准则的这种做法大大简化了企业合并是财务报表的工作流程,使得子公司在核算投资公司的账务时,操作流程大大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