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教育的教育方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防震减灾;宣传;常态化
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每一次地震都让人痛彻心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双路小学从2010年开始就致力于防震减灾的教育模式研究,通过四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常态化的防震减灾教育模式。
一、充分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对防震减灾没有充分认识表现在:
1.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小学生社会知识面窄,除了学校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外,平时很少去接受地域以外的信息及社会知识。
2.教学枯燥,形式单一。多年来,防震减灾的知识宣传多停留在书本上,简单的几幅图,寥寥的几句话。
3.资金不足,难以渗透。
二、加大宣传,逐步渗透
双路小学从2010年开始,组建了一支防震减灾课题研究的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1.每天的大课间集会做操,每个班级、每名学生都按照防震减灾疏散演练的路线快速、有序地集合到操场,不冲撞、不拥挤,常年训练。
2.每周学生有一节安全教育课,学校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制作防震减灾课件和PPT。
3.每月开展安全知识小报或黑板报比赛,让学生自己大量收集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破坏图片。
4.每学期请区地震局以及安全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我校全校师生进行安全培训,对地震科普知识进行辅导、讲解。
5.每学年至少一次带领学生到地震科普知识馆去参观、学习。
三、初见成效,常态发展
2011年我校成功创建区级防震减灾示范校,2012年我校成功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校,2013年我校正式申报防震减灾国家科研课题,2014年在区防震局的支持下,我校编写了防震减灾小学教材,将防震减灾知识加以普及和推广。
四、扩大普及,紧密渗透
1.向家长渗透。在防震减灾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通过校讯通、家校联系及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将防震减灾知识向家长、向家庭渗透。
2.向社区渗透。未来社区建设将是我国发展的方向,社区建筑多,人员密集,方便宣传和推广。
3.向安全部门紧密联系渗透。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将立即启动防震减灾安全预案,同时要向相关的应急救援部门、地震部门、公安局、校保支队、校安稳办取得联系,组成救援队伍开展施救工作。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预防和纠正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49-02
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学前教育呈现出“小学化”倾向。这种迎合“应试教育”,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危害幼儿的揠苗助长的做法,已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各级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避免“小学化”倾向。作为一名基层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幼儿园孩子的母亲,我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导向异常关注。但审视身边幼儿教育的现状,不免让人觉得幼儿教育要真正回归本位任务还很艰巨。下面就此问题与广大同行和家长朋友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
它是指学前教育阶段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常见的表现有:
1.教学内容小学化:以拼、写、算为主,把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开设的课程当作可上可不上的课。
2.教育形式小学化:把幼儿当小学生一样对待,上课要求遵规守纪,下课自主管理,重教育轻保育。讲课缺少教具演示,缺少生动游戏;课后要求做大量巩固练习,甚至留有书面家庭作业。
3.教育环境小学化:没有环境创设的概念,缺乏幼儿娱乐设施,教具除了黑板就是粉笔,墙饰除了字母拼音就是笔画汉字,教师上课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有什么危害
1.严重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长时间地强制性地要求其集中注意力,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大脑容易疲劳,反应会变得迟钝。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特别是书写,还会导致幼儿未发育好的指关节变形,并影响指关节的灵活性和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因其注意力、坚持性有限,久坐必然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等不良症状的产生,危害幼儿的身体健康。专家调查发现,30%左右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不喜欢学习语文或数学,究其原因就是幼儿期本该在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中快乐学习成长,却过早地接受了违背幼儿认知规律,超越心理发展水平的“小学化”倾向教育。
2.影响幼儿全面、长远发展。“小学化”倾向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幼儿通过游戏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人的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智能等多元智能的全面开发,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三、如何纠正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1)正本清源,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首先从转变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者园长理念开始。加强培训、讨论交流,使其充分认识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唤起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的理念导向引领作用,从宏观上把握正确的办园方向。(2)切实抓好片区内学前教师“避免小学化倾向”专题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国家学前教育法律法规,特别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进行详细解读,让广大幼儿教师从理论和政策上明确幼儿园的办园宗旨、教育目标,科学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性质、任务、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及时纠正偏离的教学方向,全面推行科学保教,逐步规范保教行为。(3)幼儿园切实承担起幼儿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社会宣传的义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引导整个社会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误区。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宣传单等途径向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宣传,让家长进一步明确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办园方向和办园目的,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净化幼儿教育环境,逐步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共育的良好氛围,让幼儿的天性得到发展。
2.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规范办园行为。按照幼儿年龄合理编班,严格控制班额,保证保教质量。遵循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幼儿教育思想,努力创造良好环境,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在园活动。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经常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动手、动脑、动口等趣味活动,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丰富其知识经验、发展智力、促进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形成,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3.认真贯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规范教材使用范围,严禁使用其他不规范用书进行教学活动。在教育内容的确立方面,根据现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相对地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设置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融合,避免孤立教学。并通过游戏实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全面发展。
4.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幼儿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力度。本着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原则,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积极创设多种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发展。
5.加强保教队伍建设,着力提保教水平。为了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加快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立项课题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持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强化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鼓励保教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高水平、高素质、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幼儿保教质量得以提高的保证。
那么,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在学前教育中设置体育游戏有何重要的意义呢?果如一些人认为的只是简单地锻炼了身体吗?带着这些问题我再次认真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广泛查阅了当前学前教育的论著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历,略有心得,简述如下:
一、遵循学前教育方针正确理解健康涵义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首先就提出了健康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要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提出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其中户外游戏(体育游戏)又是学前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可见:一切回避室外体育游戏的做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思想。
(2)身体健康的定义不是单纯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把幼儿培养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体育活动课责无旁贷。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意味着在对进行幼儿体育游戏的时候不只是教会他们东奔西跑、嘻嘻哈哈。还要求老师在对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对幼儿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各种体育游戏的教学对幼儿渗透情感教育,教会幼儿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各种体育游戏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发挥体育游戏功能渗透多项教育内容
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兴趣浓厚、情绪亢奋、一定想把游戏中最开心的事情告诉同伴,此时思维活跃的他,组织语言的能力特强,可以说是出口成章,教师要适当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加以引导,从而培养他们的语盲表达能力。
体育游戏中的趣味性、竞技性,除了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外,更能在心理上使幼儿体验备种感受: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希望的实现与落空。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抓住机会集体或个别对幼儿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幼儿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这就是在教育分类上为什么要把体育游戏作为综合教育课程,是因为它包含了一个对幼儿进行多重心理素质培养和个性调教过程。是因为它的教育功能的多样性。
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培养幼儿自强、自信品质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风貌的塑造上。一个有效的体育游戏应该既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标,教师在科学设计体育游戏时,应有意识地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结合在一起,尽可能不搞单一的个人项目游戏,也不搞单一的集体项目游戏。也就是说,那些表现个人技能的游戏最好都用组队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既能显示个人的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的强大,使幼儿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协作理念,形成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三、科学安排体育游戏激发幼儿创新能力
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旺盛期,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体育活动因其所特有的动感、角色、情节等特点,成了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体育游戏也随之成为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主阵地。
诗人泰戈尔说:孩子的创造天赋往往是无意识的。体育游戏中,在幼儿理解游戏的内容、玩法,明确了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节后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去争取成功。教师在游戏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定难度的困境,鼓励幼儿遇到难题要学会互相协作,共同探讨,大胆尝试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幼儿天生好动,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是让幼儿用单纯的动作模仿、枯燥的重复练习和用固定的游戏规则来约束幼儿,这样会使幼儿对体育游戏失去兴趣,创新将成一纸空谈。游戏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发展态势灵活掌控、随机应变、正确引导,适时表扬鼓励。这样,一定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将游戏进行下去,并能激发幼儿不断地进行游戏创新。从而开发了幼儿的智力,为幼儿将来更广泛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属于雕塑艺术范畴。泥塑又称“彩塑”,系中国民间雕塑工艺品之一。是在黏土中掺进少量棉花纤维,捣匀之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过阴干,再施以彩绘而成。“中国最著名的彩塑,如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和太原晋祠的宫女。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所塑之泥人也各具特色”。①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泥塑艺术具有北大荒地域的粗犷、豪放、自然、简约等乡土特色。
(二)折纸艺术
折纸艺术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属于手工工艺艺术范畴,又称“叠纸艺术”,例如叠千纸鹤、纸飞机等,具有简单、明朗、质朴等艺术特色。
(三)草编艺术
草编艺术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属于工艺美术中的编织艺术范畴,具简约、明朗等地域艺术特色。此外,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尚有刺绣、麦秸秆画、根雕、沙画、儿童画等。可见,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艺术积累丰厚,提供了雄厚的艺术资源与教育资源,其在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二、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增强学前儿童的爱国主义思想
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美术,都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与民族文化的瑰宝。学前儿童通过这些美术教育,可以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民族文化的优秀,从而增强其爱国主义思想。
(二)增强学前儿童的爱人民思想
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历代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并不断发展的,从中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因此,学前儿童通过这些美术教育,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从而增强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增强学前儿童的爱家乡思想
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艺术,也是黑龙江流域地域文化的优秀成果,而“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集合体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就愈鲜明”。②正如鲁迅所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③通过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美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可以使儿童更热爱家乡的山水、一草一木和其文化艺术。
(四)进行美育的启蒙教育
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民间美术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也是一种美育的启蒙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18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席勒在其所著的《美育书简》一书中就明确指出:“教育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④这种提法同当前我国教育方针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提法基本相同。
三、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
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要对学前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需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发挥作用,因为“教育者必首先受教育”,学前儿童的老师要先受到良好的民间美术教育,他们在读幼师期间,正是其接受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最佳时期。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
幼儿教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在校学习期间要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的教育。而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无疑对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其爱人民、爱家乡、爱教育、爱儿童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审美教育
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对学前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审美教育,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美化其品质、完善其人格,健全其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艺术教育
1、对课程的目标定位进行明确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目标定位,高校在确定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目标之前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音乐专业技能复合型人才还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进行科学确定。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幼儿教育专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可知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中的音乐教育应当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实践运用、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学前音乐课程的教育目标应当服从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人才这个整体目标。
2、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
实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合理的设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高等院校应当以国家教育方针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在对音乐学科教育的特殊要求和各学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功能进行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在具体的设置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充分协调音乐课程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让设置的课程既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3、对课程实践进行强化
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学习相对应的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师应当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高等院校应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强化,进而提升学生教育能力并且为未来的工作积累经验。培养合格的具备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能力的幼教工作者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幼儿园课堂实践的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幼儿园课堂中专业技能的实践运用,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改革的核心任务的实现。
4、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而学前音乐课程教学相对于其他音乐课程教学具有特定的规律,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教学中应当在对基础问题、常识问题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对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基础怎样进行因材施教进行深入研究。在具体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在对技能表现的方式方法进行切实掌握的基础上,对音乐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学习,进而使得未来幼儿园课堂实践的运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从当前学前教育的特点出发,对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如可以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分课堂的小组教育模式进行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联合评价模式,通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升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5、对课程评价标准进行完善
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程评价,它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通过对有效评价手段的运用,实现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测定、分析,进而做出最终价值评价。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评价能够正确有效实施,具体音乐课程教学围绕课程评价展开,同时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质量的监控也有赖于此。在具体教学活动评价中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职人员应当充分贯彻评价方式多元化原则、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评价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师应当在设置音乐课程教育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对学前教育转的本质和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不仅要对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能力进行评价,还要从学前教育实践运用和岗位需求特点出发有机合格课程评价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