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学生教学信息员;互动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36-02

一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背景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以下简称信息员)制度。信息员制度是指学校及时、便捷地从学生那里了解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和对学生自己学习情况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密切师生联系、增强师生交流,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管理的一项制度[1]。设立信息员制度是深入贯彻 “学生本位”、“多元评教”、“重视过程监控”的一大举措,其目的不仅在于广开言路,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看法可以及时地得到反馈,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防微杜渐,同时也是对广大学生自主管理、参政议政能力的一种锻炼。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核实教学信息,按照约定的方式按时汇报给学校相关部门,同时也将学校有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学生中去。

二 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职责

信息员主要职责是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反馈信息,包括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实验实习、考试、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风学风等教学第一线信息,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来看,信息员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教师教学方面信息的收集,包括教师调(停、代)课情况、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特点、课堂教学的组织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学生学习方面信息的收集,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负担以及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等信息。

第三,教学管理方面信息的收集,包括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质量管理、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及本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的意见建议等。

第四,教学条件方面信息的收集,包括对教材和上课、自习、实习、教室、实训等场所、教学设备等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学风方面信息的收集,包括反映学生在树立优良学风方面的先进事迹,反映学生在遵守校纪校规、上课出勤、晚自习以及考风考纪等方面的情况。

第六,其他有关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参加信息员有关会议及各项活动。

三 互动性在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中的作用

1.一桥通两岸——发挥信息员的桥梁作用。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信息员本身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最为重要的角色是信息的传播者。首先,信息员接受和收集广大学生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学风等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2],同时将自己对上述方面的看法融入所收集的信息之中,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信息员将经过整理归纳的有效信息及时反映给学校相关部门。最后,信息员还要将学校对有关信息的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广大学生。信息员在教学信息的反馈过程中成为了沟通学生和学校的桥梁。

2.加大桥宽——着力信息员网上平台的建设。

以往的信息员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大多通过发邮件的方式进行信息反馈。管理者在阅读反馈信息时不方便、不及时、反馈速度慢。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搭建信息员网站,构建全面、系统的开放性信息反馈平台尤为重要。使用网络平台可以使信息员收集相关教学与管理信息并在初步整理后进行上传,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把相关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后,管理人员立即把整改措施反馈给信息员。信息员循环收集相关信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各部门要建立常规沟通渠道,共同处理信息员反馈的信息,使信息“反馈——处理——再反馈”的循环渠道畅通无阻。信息员网上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时效性,引导更多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来。

3.提高通过速度——激发学生信息员的积极性。

信息员反馈信息的积极性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一些非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意见不够重视、反馈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等,都会导致学生对信息反馈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影响信息员制度实施的效果。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对上诉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使各部门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信息员反馈的问题,对暂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出原因及预计解决的时间,并由信息员进行监督,保护并激发信息员的积极性。

四 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中增加互动性的具体做法

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1)实行聘任制, 每学年举行聘任仪式, 激发信息员的荣誉感。高校教学管理者要让信息员认识到,他们不仅仅是教学信息沟通的联络员,教学质量监控的监督员,更是学校民主办学的参与员,教学质量提升的战斗员。

(2)实行培训制,提高信息员整体业务水平和素质。对新任信息员进行岗前培训,老信息员之间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不断提高信息员素养和活力。

(3)实行定期会议制, 让信息员与管理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增强信息员的责任感。每次会议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给同学们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机会,高校管理者对信息员所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4)实行年度考核制, 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激发信息员工作积极性。高校管理者根据信息员在任期内所反映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对其进行考核,并对优秀教学信息员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对任期内违反有关规定, 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学信息员予以解聘。

2.创新工作方式, 畅通信息反馈渠道, 健全信息交流平台。

(1)实行校院两级信息员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模式。可将原有的信息员一级管理模式变为二级管理模式, 成立校院两级学生教学信息管理中心, 同时制定《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办法》和《学生教学信息员日常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对信息员的聘任条件、职责、管理、会议、干训、考核、奖惩和保密等制度等进行说明, 确保信息员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2)实行信息反馈手段现代化, 提高信息反馈时效性。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反馈中的作用, 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平台或基于校园网设立若干个工作邮箱, 建立教学信息网络反馈体系, 以便工作人员将信息及时进行核实、整理、归纳, 将信息传送至相关职能部门, 各职能部门在接到信息后, 在规定时间内将处理意见进行反馈[1]。

(3)实行多部门联合的信息分流对口反馈机制, 拓宽信息反馈渠道。教学信息类型一般分为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学风和后勤保障服务四类。实行多部门联合的信息分流对口反馈机制, 由信息员根据信息所在部门直接与有关部门联系, 如课堂教学信息与任课教师、学院联系, 学风方面信息与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联系, 涉及后勤、保卫、图书馆等信息则由对口职能部门联系, 教务处重点处理教学管理和部分学生未能直接传送信息, 这种机制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工作的沟通能力, 又可以缩短信息反馈的周期, 及时高效解决教学一线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群英.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教育教学研究.2010.10第10期

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2篇

对于教育议事会的全面理解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育议事会是由学校主办成立的一个教育协商组织,或者说是一个谋划学校发展的智囊团,它的成员不仅有本校人员(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学生家长,还有社区代表、专家学者、学校共建单位和行政代表等等。第二层次,教育议事会是一种制度设计,它体现了现代学校制度民主、开放、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第三层次,教育议事会开启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机制,它是衔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学校从根本上来说,是附属于社会的一个组织体系,是社会的一部分。通常,我们谈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学校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教育议事会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联动互通,使学校冲破自己的围墙,主动融入社会并携社会之力办学。

教育议事会是一个致力于学校发展的学校和社会各方人士多方观点和利益协商融通的开放机制,其开民主办学之新风。民主是教育的条件,同时也是教育的结果。只有坚持民主办学,纳民意、聚民智,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一般来说,民主理念包含三个核心:人人平等、个体自主、参与公共事务和多数决定。民主理念下的学校办学,可以广开言路,为各方人士提供利益主张、表达和协商的机会,进而可以达成共识,增进和谐,促进学校的发展。教育议事会就是实现开放办学、民主办学的一个有效机制,学校中的每一个教职员工、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他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教育议事会这个组织参与学校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为学校出谋划策。教育议事会改变了以往学校管理主体单一、“闭门办学”所产生的弊端,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能。教育议事会具有沟通与协调(为学校与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搭建了平台)、建议与参谋(对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指出问题和建议)、监督与评价(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等多方面的功能。可以说,学校的大事小情,教育议事会都可“过问”,并行使自己的权利,以服务于学校的发展。

二、 教学“议事”:开放教学管理的内在要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开放教学是开放教育的基本要素,其要求学校管理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教学理念的开放认同、教师教学技能的开放切磋等方面恰当而深入地借力于社会的资源为其所用,以此促进学校教育的开放。

开放教学管理体现了现代管理理念,强调教学管理制度所涉及到的人、财、物、事、时、空等各种要素的开放性;强调教学管理的互相制约性,即教学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强调教学管理的多维性,即学校和社会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相关利益主体都可以从自身立场、视角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发表意见和主张。

实施开放教学管理,必须发挥教育议事会的职责和作用,即教学“议事”。教育议事会作为一个协商组织,其在开放教学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辅助作用。教育议事会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辅助组织,其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教师学习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相对于教务处而言只能做一些辅的工作。二是评价作用。教育议事会对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整体工作进展和成效做出客观性评价,为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教育议事会委员中的专业委员(即有教育专业背景的议事委员),包括来自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市区级的教研员、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和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等。专业委员可发挥他们自身的专业特长,围绕教学开展各种“议事”活动,即深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课堂之中,通过参与管理事务、听评课、参加校本教研等教学活动发现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指导。

三、 议事委员:开放教学管理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开放教学管理必须凸显管理信息的全纳性和管理决策的专业性。对于一项管理工作,学校应该充分吸收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由管理的决策层做出科学专业的决策。对于学校教学管理而言,议事委员是一支新生力量,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工作之中,并且以多维和专业的视角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

需要指出的是,开放教学管理中的“开放”并不是绝对的,它是有限度的。开放教学管理的核心要义在于“让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学校教学工作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它的实施者是教师,实施对象是青少年儿童,核心内容是围绕调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达成教与学的目标。实施开放教学管理的旨要在于减少教学管理的制度成本,挖掘和调动各方面资源参与教学管理,进而激发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绩效目标。因此,若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这个层面来讲,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参与者,他必须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必须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因此,对于议事委员而言,并不是所有的议事委员都可以参与教学管理中任何一个层面的工作。只有具备教育专业背景的议事委员,即专业委员才能深入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专业的指导。具体而言,专业委员开展的教学指导活动可包括如下内容:①听课和评课。专业委员通过听常态课、公开课、研究课等来了解教学样态,在此基础上参与评课,协助进行教学诊断和教学评价,提出教学改进建议。②参与校本教研。专业委员根据专业特长参加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研究,为校本教研提供必要支持,以促进学科教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参与、指导和帮助教师围绕教学开展科学研究。专业委员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行动研究,边研究,边实践,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互促进,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通过教学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推动教学改革。④协助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例如,专业委员可深入教师群体,了解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需求,这进一步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四、 突破:开放教学管理的初步成效

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双主体模式;教与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76-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研究团体和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65%左右来源于资本投入,8%左右来源于劳动力增加,6%左右来源于人力资本增强,20%左右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包括技术进步、结构改善和管理水平提升等等。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传统的资本投入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将不再明显,为此,国家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强化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本的增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要素,这些优势生产要素的形成和提升,必须依赖于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就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社会经济实用人才?高等院校深入贯彻实施“以人为本,个性化培养”,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这种教与学的融合渗透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二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当前,高等院校对第一个层面的交流与互动普遍比较重视,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对第二个层面的交流与互动,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如何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构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模式和途径,强化在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组织和运行、教学效果评估及反馈等教学管理全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意愿和诉求,是高等院校实现教与学深度融合需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二、高等院校教与学融合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高等院校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现状,针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环节(目前参与环节,希望参与环节)。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制定、任课教师选择、与任课教师沟通和学习任务饱和程度五个方面;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方式及途径(目前参与方式及途径,希望参与方式及途径)。包括与同学、任课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主管领导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选择多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对1~4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800份,回收1508份,其中有效问卷1399份。

1.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环节分析。通过对有效调查问卷中目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环节和希望参与教学管理环节相关调查项目的数据整理和统计(表1、表2),可以看出:(1)第一个层面(即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仍然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调查显示,目前35.8%的学生选择了与任课教师沟通过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19.45%的学生选择了与任课教学沟通过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并且有41.40%的学生选择希望与任课教师沟通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41.76%的学生希望与教师沟通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说明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尽管是目前高等院校教与学融合的主要环节,但融合深度和程度不够,学生希望进一步加强深化,更好地强化教学环节的交流与互动。(2)第二层面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程度明显不足。调查显示,目前只有5.11%、7.49%和4.57%的学生选择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提供了建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提供了建议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时提供了建议。而希望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多吸收学生意见、希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多吸收学生意见和希望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时多吸收学生意见的比例高达39.31%、43.19%和42.85%,说明学校在诸如开展人才培养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专业教学计划等深层次教学管理方面,学生参与和融合的程度不足。(3)在教学内容选择的倾向性方面。目前36.70%的学生建议过老师多讲些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内容,25.51%的学生曾经建议过多开展实践教学;而选择建议过老师多讲些理论知识的学生只有7.99%,曾经建议多开展课堂教学的只占10.95%。与之相对应,选择希望老师多讲些实际应用和案例知识、希望多开展实践教学(实验或实习)的学生分别高达69.53%和63.61%,而且,学生年级越高,这种迫切程度越强烈,说明高等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4)在任课教师的可选择性方面。目前,选择少数课程可选择任课教师、部分课程可选择任课教师和全部课程可选择任课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4.7%、24.85%和6.61%;而与之相对应希望选择任课教师情况分别为12.02%、43.62%和29.40%,说明目前高等院校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可选择性程度不足,需要进一步扩大可选择任课教师的课程数量。(5)在学习任务的轻重情况方面。42.0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比较合适,22.9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偏重,只有17.7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偏轻,并且有59.47%的学生希望有更多自我发展的时间和机会,而且,随着学生年级升高,这种愿望越强烈。说明目前高等院校学生教学任务的安排不尽合理,特别对高年级学生,应适当减轻课堂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方式与途径分析。教学方法的改进,授课效率的提高是在教与学共同探索努力下完成的,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针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的调查分析(表3、表4),可以看出:(1)与同学进行学习情况交流、通过与任课教师交流反映问题、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调查表反映问题、通过班干部或课代表反映问题等基础性和传统性做法(选择比例分别为63.47%、33.78%、25.52%、29.46%),仍然是目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而且学生也希望继续加强这一环节的参与方式与途径。(2)定期与专业教研室主任沟通、定期与专业课程组沟通等中间层次的参与方式和途径(选择比例为11.35%、11.81%)则明显不足,学生希望通过学生信息员反映问题、通过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反映问题、定期与专业教研室主任沟通、定期与课程组沟通等的参与方式和途径(选择比例分别为19.59%、21.96%、41.53%、36.19%)要求比较强烈,需要不断加强中间层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方式和途径。(3)定期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沟通、定期与学院主管领导沟通、定期与学校主管领导沟通等高层次的参与方式和途径(选择比例为:8.27%、8.17%、6.19%)非常有限,而希望通过这种高层次方式与途径参与教学管理的比例高达30.64%、32.91%和25.29%,表明学生更希望直接与高层教学管理部门和人员反映实际问题,以进一步提高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双主体型”教与学融合模式的构建

教育的意义在于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价值引导首先是通过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设定而实现的;其次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而实现的。教育者价值引导和受教育者自主建构之间的中介是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即受教育者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教育者所提供的课程、教师和教学进度等。并且,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提供的课程,还可以在了解教育者设计意图基础之上进行主动接纳还是被动接受的态度选择。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规划(包括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界定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管理与控制(包括教师选择与配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估(包括教学效果评估、授课学生教学效果信息反馈、毕业生综合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等多个阶段,要想实现学生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参与和深度融合,必须设计良好通畅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参与渠道和反馈途径,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各个阶段保持持续的信息反馈和优化调整,使得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始终处于动态优化的过程之中,保证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诉求相适应,为此,可构建包含教与学双方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的“双主体型”教学管理系统模式。本模式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从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教学过程管理与控制、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估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逻辑规划。本部分的关键在于规划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规划执行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二是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反馈与修订。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及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根据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修订意见,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修订。三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环节与途径。包括教学层面广泛信息的第一层次反馈、人才培养方案层面的第二层次反馈和人才培养规划层面的第三层次反馈。

四、“双主体型”教与学融合模式运行体系

基于上述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模式,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现实教学管理的工作过程,构建了从学校、学生双方出发,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院系领导、教师、学生参与的“双主体型”教学管理模式运行体系,该运行体系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建立由学校主管部门、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教学管理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收集社会、学生对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办学宗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制定、教学效果监测、评价与反馈、管理模式修订等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的全过程。

2.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规划与制定。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诉求,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遵循从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任课教师配备到教学效果评估与信息反馈的逻辑思维,开展人才培养过程的科学规划和路径设计。

3.教与学过程的实施和运行。教与学过程是教学管理模式中的主体部分,是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开展的,主要包括教学知情、教学选择、教学反馈、教学研讨、教学评价、教学决策六个环节,六个环节学生以分层的方式参与。教学知情环节是教与学阶段的基础环节,在这个阶段学生了解专业教学计划以及重大教学决策的内容及其理由,学生应该清楚学校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什么人、计划怎么样培养、为什么要这样培养等问题,并及时了解学校重大教学决策的内容及其理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校教学计划以及重大教学决策加深理解,与学校形成共同认识,从而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选择环节学生在对教学知情的前提下,以学生代表的方式选择教师、课程和学习进度,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计划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进度的空间将越来越大,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和“一课多师、一师多课”制将使更多的学生有可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课程和教师;反馈环节是对前两个阶段实施情况的阶段性反映,由学生与院(系)领导座谈的形式完成;研讨和教学评价阶段由学生代表与教学管理部门完成,学生代表可以将学生的心理、思想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反映到学校,学校与学生针对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再次将解决措施反馈给学生;教学决策环节是教学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一般应以高年级为主的学生代表参与,对教学计划的修订、评估、专业课程的增设、调整,广泛采纳学生民意。

4.效果分析与信息反馈。学校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实施情况,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和系统分析,为教育教学决策和控制提供有益信息。学生通过各种反馈渠道和途径,向任课教师、课程组、教研室主任、院系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委员会、校领导等不同层次反映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教学管理委员会经过分析论证后,提取有价值信息,再次修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并逐步形成教与学耦合交互作用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1]闫军印.一般院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6):648-650.

[2]郝英奇,孙班军,闫军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5):697-700.

[3]丁永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与发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54-55.

[4]周文芳,闫军印,单飞.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与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54-55.

[5]闫军印.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6):646-652.

[6]闫军印.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规划与设计[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6):124-127.

[7]闫军印,张举钢,刘翠娥.关于地质类院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9,(4):64-69.

[8]吕科建,闫军印,康敬青.河北省地质科技人才供需形势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2):98-101.

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4篇

根据教育部文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健全督导机构,完善督导制度”的要求,结合我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实行教学督导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督导,切实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工作,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及教学环境的改善,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第二条 实行教学督导制度,有利于提高学院领导对教学工作决策的科学性,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三条 教学督导室是一个在院长(或常务副院长)直接领导下,相对独立地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检查评估、监督指导,并为学院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和建议的参谋机构。教学督导室不能取代学院职能部门(如教务处等)行使管理职能,即不能直接处理问题和事端。

第四条 教学督导室成员由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秉公办事、身体健康,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专家组成,聘期一般为二年,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连任。

第五条 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督教与督学相结合;坚持督查与指导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秉公办事;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指导和服务,做到督查在前,指导在先。

第六条 教学督导室的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收集兄弟院校教学改革信息,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预测,给学院领导提供决策的信息资料,为学院发展出谋献策。

2、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及师生反映突出且强烈的问题,经院领导授权,组织开展专项督查调研工作,督查调研结果形成报告报学院领导,为学院领导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对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导,如对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制订与实施情况的检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检查评估,考试试卷、成绩评定与教材选用等方面发挥督导作用,维护学院教学秩序的稳定。

4、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座谈、访问、测评等方式,收集、归纳、分析各种教学信息,对学院教学状况进行评估,重点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定期向学院提出督导报告。

5、参与教师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出建议。

6、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尤其是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按教育厅要求的指标体系进行督查,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

7、参与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制定,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督查,并参与对实验实训基地运行效果的评估。

8、参与考试过程中的考场督查,检查考场纪律,严格考风考纪,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9、收集和整理各方面的教学督导工作信息,形成教学督导工作意见与建议,报院领导参阅,经院领导审批送相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督导室,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10、完成院领导交办的与教学督导工作有关的其他工作任务。

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有效性教学管理 有效性课堂 述教 述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48-02

随着教学管理的不断深化,教与学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显著拓展,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功能有了更宽泛的解读,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全面提高师资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做好教学管理的题中之意。分析目前中学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类:

1 教学管理规范缺失

反观目前状况,不难看到零星分散,各自为阵的教学活动,导致落实教学制度和计划不彻底,教改效果不明显,取得的成果不稳定,程度不同地存在教学管理系统性、规范缺失,教学标准不一,教学质量评估难以进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根本保证。教学管理的着眼点在于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过程中每一个主体纳入全方位的管理之中,达到教师积极地去教,学生能动地学的目的。

2 教学资源配置失衡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其内在的运动过程和发展走向决定于二者的协调配置,失去平衡,这个矛盾的统一体就将破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教与学呈平行状,没有形成相容共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关系。一些教师“一枝独秀、孤芳自赏”,还有一些教师“仓促上阵、疲于应付”,由于专业背景、学业水平的差异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加之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差异性得不到纠正,造成教与学两张皮,教学发展不平衡,教与学的正常秩序被扭曲。

3 教学理念更新滞后

“传道授业解惑”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目前,教学中往往把几个有关联的教学内容割裂开来,搞“单打一”的教学,违背教学发展规律。就基础教育而言,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生活内涵的深刻认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培育健康的体魄,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是教学活动一项内容的三个方面。扎实掌握之所学,灵活应用之所学,无疑是素质教育之根本,思想有多深就能走多远,教学管理抓了多年,但仍然存在不少的管理空白,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观念上存在凭经验管理,缺少更新观念的信心、决心乃至落实管理措施力度不大。所以应进一步结合实际,从宏观上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走势,制定规范化、规模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从微观上落实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以整合师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为切入点,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良性传导机制。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以点带面,进而推动教学质量整体全面提升。在教学管理中引进“精打细算”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一是挖掘师资队伍潜力,推行“精”品课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其行为规范、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目前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除了一般的师资培训外,应引入精品课教学机制,对一些优秀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评定并补充完善,形成教学模板并推广应用。让优秀教师资源配置最大化、最优化,发挥其传帮带的表率作用。通过精品课教学最直接的好处是,规范教学内容,完成好“规定动作”,提升教学质量标准。实际工作中,教学管理牵头部门,如教务处可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观摩课,名师讲坛、教学质量分析会、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对一段时期的教学进行总结,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估,以深化精品课的推行。在推行精品课的基础上,制定细化的教学标准体系,约束施教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课程计划安排、教授内容、方式方法、学生掌握程度等方面都应有标准性的要求。标准化教学并不妨碍教学过程中的特性发挥,在达标的基础上,教师能动地进行教学,这正是教学管理的要求和所倡导的内容。精品课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发展、巩固、提高是精品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内在必然要求,这将成为丰富和推动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助推器。

二是加强学生两个素质建设,“打”牢未来发展基础。

本文提出的学生两个素质建设,主要是指思想素质建设和学业素质建设,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素质建设教学的途径,寻求两个素质同步发展的互动点。 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不好,学业也很难搞得上去。站在这个角度探讨教学问题,尽管存在功利的倾向性,但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把二者放在相容共进的角度去理解,通过化解现实的矛盾,给学生的思想素质建设松绑,这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单打一”问题。要把学生的思想素质建设抓上去,政治思想品德课、音、体、美等课程是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文化营养,应在其价值观塑造、艺术熏陶、创新性思维诸方面下足功夫,应认真研究时代的现实要求,从紧扣时展脉搏,适应学生成长诉求,增强人文素养和历史底蕴等方面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倡导关爱他人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深入理解社会万象,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思想素质建设将给学业素质建设注入活力,为学业素质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业素质建设是教学活动承担的基本功能,分析现状不难找到答案。客观讲,从学生的中高考答卷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低,准确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基本知识点记忆不准等。对此,教学中应注重以上能力的提高。有效的办法是,精讲、精读、精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真正掌握教学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每一章节结束后,要组织开展教师“述教”、学生“述学”活动,由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内容、不理解的地方以及教学建议做书面报告,同时选择一些学生上讲台做前期学习小结,教师梳理问题进行总结、点评,带着问题讲,带着问题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两种方式的检测,一是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各自根据自己挑出的重点、难点互出题,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考,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二是教务处根据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检测,对难点问题集中解决、重点突破。

三是“细”化教学目标管理,稳步推动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粗放式的管理不无关系。细化教学目标,可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教学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明确责任,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实际工作中,应建立教学管理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三级联动的管理档案。具体讲,就是教学管理部门建立教师的“教情档案”,班主任建立学生的“综合学情档案”,任课教师建立所带班学生的“学科学情档案”。“教情档案”按每位教师立档,主要记载教师一段时间内(如一个季度)的教风教纪,落实教学计划、课程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评估考核情况,由教师自行填写,年级组加注意见;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建立的“综合学情档案”,主要记载学生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的学风学纪、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参加活动等情况,上述内容均由学生自己评估填写,由班主任加注意见;任课教师所立学生“学科学情档案”,主要记载的内容有:学科爱好、难点、上课表现、作业完成、建议等,上述内容均由学生自己填写,再由任课教师加注意见。档案建立重在有效应用,学校对教师建立教情工作档,便于及时掌握教学动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管理。任课教师、班主任对学生建立的学情档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教学管理,一方面被考核对象对自身的教学、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自警自励;另一方面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共享,把教、学、管三方面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围绕教学信息流,共同为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履行各自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