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预备方案

安全预备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预备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预备方案

安全预备方案范文第1篇

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强化企业的责任主体,提高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建立并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和防护自救能力,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力争实现20*年*区特种设备无死亡事故。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通过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增强企业主体安全意识,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明确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员的基本工作要求,规范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促使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长效机制。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分乡镇、分行业、分重点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针对辖区内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分布特点及特种设备事故高发行业,将对船舶、化工、冷冻、升降机、气瓶、锅炉等行业分期召开特种设备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会。

(二)重新确定重点监控单位,加强对重点监控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至少开展2次重点监控单位特种设备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会。

(三)加强对已发生事故和存在重大隐患设备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带病运行设备的日常监察和行政执法,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四)明确乡镇协管员的基本工作要求,根据《*市特种设备日常监督检查有关规定(试行)》要求,乡镇协管员应当按照要求发挥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桥梁纽带的作用。

(五)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增强企业对特种设备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台帐。要求到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管理人员携带特种设备台帐、管理制度、维保记录等相关资料,特设科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帮助企业查找特种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六)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宣传力度。结合质量月、安全月等活动,采用联合媒体、现场分发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资料等形式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七)以省局提出的“万人培训”为契机,大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工作,特别针对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增强企业主体对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

(八)把安全教育培训同日常监督和专项整治有机结合,加大执法力度严肃处理未依法登记使用、无证操作、超期未检等违法行为,督促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五、工作进度安排

安全生产安全培训工作是长期性的工作,我局把专项整治同特种设备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有机结合,在专项整治前按期召开特种设备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会。四、五、六月份我局将分别在船舶、化工、冷冻行业开展特种设备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下半年将在升降机、气瓶等行业开展特种设备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乡镇、分行业、分重点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做好定期汇总、分析、研究和解决有关情况和问题,并将每次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的工作情况及时报送市特设处。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各有关单位应针对辖区内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分布特点及特种设备事故高发行业等实际情况,抓住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同时,要与日常安全生产监管有机结合在一起,切实将特种设备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细、做实,确保特种设备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工作质量。

安全预备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机械设备 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TB4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施工过程中就难免出现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为了杜绝工程建设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施工单位应正确使用建筑机械设备,合理地保养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完好。要杜绝或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搞好建筑机械设备在使用中的安全防范和管理。

一、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防范

(一)强化设备的选用和使用

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合理程度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而要实现机械性能的充分发挥首先应做好设备的选用,在选用时应结合项目的施工条件、工期以及预算等因素,结合该条件选用能耗低、性能良好及安全性高的设备,应坚持尽量选用一机多用的机械,对于工程量较大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选用专业性强的机械;在设备使用时应执行定人定机制度,机械操作人员应负责机械的使用、保管和保养工作,并应通过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将机械使用费用同操作人员的经济挂钩以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应注意环境因素对设备使用带来的影响,并预先制定相应的机械保护措施以降低环境因素对设备带来的影响。

(二)加强保养与维修

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保养与维修可在很大程度上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可提高其工作效率,因而施工方应制定并执行详尽的保养计划,并应加大其实施力度,在施工中应避免因任务紧则放弃对机械的保养工作,相反在执行大任务量作业时应重视对机械的保养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故障发生率,并应重视对机械的定期维修计划,同时应指派专人负责检查维修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保证维修效果。

(三)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和,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四)加强设备淘汰与更新的合理规范对建筑机械设备的选用应当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来决定,对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且效率低下的设备应当及时淘汰,这些可以从建立好的设备技术档案中关于台班登记、维修保养记录以及设备运行情况等相关信息来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与维修费用,坚决将效能低下但维修费用高的设备淘汰掉。而对设备的更新和选用,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也不断提升,为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使得设备的淘汰与更新更加合理、规范。

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时,我们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无继续使用价值的旧设备,这些旧设备能耗高、功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技术改造又不经济,修复费用超过更新设备价60%的,技术性能已达不到国家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

(五)现场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现场机械设备管理要处理好“养、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遵照机械设备使用的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机械设备,使之充分发挥较高的使用效率。为此,操作人员使用机械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反对“拼设备”、“吃设备”等野蛮操作。

二、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一)建立相应管理组织

施工企业内施工机械管理组织是整个施工管理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施工方能够实现安全施工、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完善管理机构,并应明确内部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对施工机械的选购、调试、使用、维保以及升级改造等环节均应有相应的规范和人员控制,实现各环节工作均有章可循,实现机械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应结合施工周期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明确现场管理人员相应职责,并确定机械的最佳配置及总体进度计划和安全施工措施。

(二)增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力度

在施工管理中应杜绝“施工压倒一切”的错误管理思想,应避免重使用轻保养、急功近利以及靠拼设备来提高施工速度的错误行径,而必须采取强制措施赋予操作人员定期加强机械保养的权力和义务,施工管理人员也应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杜绝拼设备的短期行为。

(三)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现代化施工中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的逐步增高,要求操作和维保人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相应提高,因而在机械设备管理中提高人员素质成为重中之重,首先应严格录用操作人员并进行专业岗前培训,坚持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求其不仅能熟练操作机械且应充分了解设备组成、性能等知识,同时应具备一定的故障判断和处理能力;对引进新设备应在使用前对相应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多形式培训以丰富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应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规范其操作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安全施工,为施工方实现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四)集中管理建筑机械设备。

针对现行施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应结合工程招、投标制度,提高建筑部门的市场生存和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被动局面,理顺机械化施工能力与专业化施工技术之间的互补、促进关系,确保施工能力与施工技术协调发展,更好地落实和实施各项设备管理法规和制度,及早将施工设备管理体系从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中分离出去,以集中统一管理、有偿使用机械是建筑部门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建立建筑机械安全管理体系

施工方各个职能部门及人员间均应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理念,对相关人员应执行安全责任制,对操作人员应提高其安全风险意识,并做好劳动防护工作,保证其在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能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查,便于能够及时预防、发现并处理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将设备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通过对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则应责令及时整改,并对存在的违规操作人员严肃处理,加强机械使用环境的控制管理,在机械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以提高行人的安全意识,保证机械停放场地的平坦和强度便于机械进出,同时应做好机械设备的防冻、防雷等工作。

三、结语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能否得到科学、规范的管理,不仅关系着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同时还关系着建筑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由此就需要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相关部门能够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专门管理,减轻设备方面的成本投入。在确保机械设备顺利使用的同时,还能保障建筑施工的整体施工质量,为其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安全预备方案范文第3篇

奥运会期间,住宿是最基本的问题

在奥运会举办期间,短期内,北京将有200万人次左右的客流涌入。如何保障运动员的正常参赛以及国内外观众的正常观赛这两大目标,是奥运会给北京提出的艰巨的住宿接待任务。奥运会的序幕正在徐徐拉开,北京的住宿接待工作即将面临大考。

早在2005年,北京有星级酒店613家,客房近11万间,在全国是拥有星级酒店数量最多的城市。而根据奥组委的要求,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星级酒店应达到800家,客房数应达到13万间。由两项数据来看,北京的星级酒店数量一度不能达到奥组委的要求。

奥运会是全球最大的短期国际性赛事,而星级酒店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自发调节供给量。在2005年,北京酒店的客房出租率并不高,三星级以下酒店空房率达到48%,四、五星级的空房率达到37%,酒店行业已经明显的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迹象。因此,仅仅为了奥运会的短期召开就大量增加星级酒店的供给,奥运会过后,必然出现人去楼空的“空洞”现象,加剧供需失衡的矛盾。实际上,悉尼、雅典等城市在奥运会之后,客房出租率出现迅速下降是基本的事实。

解决奥运住宿问题需要有因地制宜的思路,适量新建,而以挖掘潜力的改建改造为主

截至2008年4月份,北京已经拥有853家星级酒店,客房数已达到17万余间,与2005年相比,星级酒店增加了240家。在853家星级酒店中,五星级56家,其中有23家属于新建酒店,增长率高达41%;四星级133家,其中新建有16家,增长12%。四、五星级酒店共新建有39家,高档酒店的新建比例非常高,适量新建基本上体现在高档酒店的新建上,而其它新增的近200家酒店基本上通过挖掘潜力而来。

在2005年,北京有大量由中央单位、部队、外省市等在京开设的招待所、宾馆、培训中心等住宿单位,外加其它社会旅馆共4000家左右,这些非星级住宿接待单位许多能够达到星级评定标准,或者经过改造之后将达到评星标准。因此,这些非星级住宿接待单位成为了弥补奥委会星级酒店要求缺口的主力军。

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熊玉梅曾介绍:“2008年奥运会住宿接待量主要由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境外持票观众、境外游客以及外省市游客四部分组成。”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自然是需要优先解决的群体。奥运会期间北京将接待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5万人,包括国际奥委会官员、单项体育联合会委员、运动员、媒体及赞助商。其中运动员和记者住在奥运村里,其余人员通过奥运签约饭店来接待。

奥运村是奥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奥运村内的住宿服务是北京规模最大的非竞赛服务项目之一。奥运村包括1个运动员村和2个媒体村以及2个超编官员饭店,按全市饭店客房平均数值计算,规模相当于108家饭店。奥运村是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记者、相关官员最大的集中接待中心。对于另外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的注册群体,北京奥组委通过与之签订《住宿接待服务协议》遴选符合要求的酒店,最终有120家酒店成为奥运会的签约酒店。

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是优先考虑的住宿接待群体,而境内外来京观众、游客是需要保障的住宿接待主体。北京市旅游局预测,奥运会期间,将有35―43万持票海外观众、10―15万外国来京游客、92万左右的国内观众游客存在住宿需求,预计单日住宿需求最大值将达到33.3万张床位。在2007年9月,北京已经拥有各类住宿接待单位5780家,床位64.64万张,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外观众和游客的住宿需求。

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旅游局还开展了“奥运住宿达标单位”的评定工作,用于集合近5000家的社会旅馆资源。在2008年5月30日,北京市旅游局网站正式公布有“住宿服务质量达标单位”707家,这部分达标单位将成为一般国内外观众和游客的推荐住宿主体。

北京市的特色化住宿项目

北京市还开展了一项特色化住宿项目。特别是为使国外观众和游客提供与市民近距离接触交流的机会,使其深度感受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北京市旅游局还开展了“奥运人家”的评定工作,在7月4日,北京市旅游局公布了“奥运人家”的最新进展,已经有571户家庭被评定为“奥运人家”。“奥运人家”主要由胡同四合院、公寓单元式楼房和民俗旅游接待户组成,历史、民族、民俗文化氛围浓厚,将被国外来京观众和游客所青睐。

至此,以奥运村为核心,以星级酒店和奥运住宿达标单位为主体,以“奥运人家”为特色的多层次、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住宿接待网络已经编织完成。

安全预备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预防性维护

1前言

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医院的声誉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加强对这些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加大对其预防性维护,这才是重中之重。

2安全风险管理

在医疗设备中我们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特别是对一些十分重要的设备,如呼吸机、医用氧、起搏器等,一旦出现故障,对于患者的生命会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就应该加强这类设备的日常风险管理和预防性维护。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设备的日常维护信息,对故障产生的规律以及种类进行分析和检测,做到有针对性的维护。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医疗设备的采购以及使用中的一些制度性问题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于一些有源医疗设备,主要是指同患者有肌肤的接触,进入患者的体内的设备,因为当电极直接的进入患者的体内时,电气的安全性能就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在进行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时,主要是对三类医疗设备的安全进行重点管理。这三类医疗设备是指直接进入人体,用于生命的支持以及技术构成较为复杂,可能对患者安全造成潜在危险的设备。

伴随着医疗方面的产品不断的推出,很多医疗器械的生产根本没有取得相应的许可,这就使得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了一种可能。因此,在进行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上,一定要根据国家药监局制定的《医疗器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其他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建立三类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建立三类医疗设备的相关档案,加强对三类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申请的登记,同时,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的时候,应该对这三类医疗设备提出具体的采购要求。对于一些技术要求高,价格比较贵的医疗设备,相应的科室如果没有取得这类设备的使用条件,就要限制购买。

只要做好医疗设备的安全制度管理,树立安全管理意识,一定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3预防性维护

对医疗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也就是说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医疗设备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的、配套的科学性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设备的检查分析,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设备的测试校准。

3.1医疗设备的检查分析在对医疗设备的检查分析时,一定要深入的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设备的动态控制曲线进行深入的检查。在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中。动态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不仅仅可以对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同时还可以对故障进行预测和提示,其是医疗设备能否使用的重要的科学依据。

当然,如果因医疗设备的问题而引发了医疗纠纷,那么这个动态控制曲线也同样可以成为进行医疗事故处理中的重要依据。在医疗设备的检查分析中,一定要按照步骤并且有重点的对医疗设备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对故障出现的因素进行预见。当然,在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时,一定要仔细的检查各个开关、外部插件等是否出现老化或者接触不良。在对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进行检查分析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各种引线的有无破损进行检查,检查引线的接地是否牢靠,电阻或者是电流是否在核定的限度之内。在对机械或者是电子部件进行检查时,要重点对电压和机架的牢固与否、机架运转是否良好,是否出现老化或者是磨损的问题进行检查。

3.2维护和维修对医疗设备的清洁和保养是进行设备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设备的安全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定期地对设备的表面、仪表等进行清洁,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讲部件或者是插头以及有关的管路拔下进行清洁。对于设备的机械部分还要进行,对于已经或者是可能老化的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换。对于受损的部件可以进行预防性的维修或者是更换。

3.3测试校准对医疗设备进行测试校准是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方面,也是重要的环节。首先就应该对电网的电源进行检测,对电流、电压的峰值变化以及干扰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不能满足设备的安全的电源要进行改路,对不能满足设备的电压,要采取稳压措施。对设备的测试校准可以在设备的维护维修中进行,主要是测试稳压电源的稳定值以及主要测试点的电压波形,并且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校正。由于医疗设备类型繁多,各种检测内容很难统一,因此在控制管理中我们更注重的是工作中的稳定性检测,由于检测频率高对于发现风险和排除安全风险更具实际意义。对于检测中不合格的技术指标可提示我们进行及时维修,对于关键的质量指标不合格的、安全风险较大的应停机维修,定期的经常的验证设备的电气精度、机械精度、计量精度、均匀度、平坦度等等。对各个参数进行优化校准,以使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

4结束语

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和预防性控制对于医疗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和预防性控制。

参考文献

[1]开展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李维嘉,钱建国.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11-01中国会议.

[2]按JCI标准实施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钱建国,李维嘉,张雷.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04-25期刊.

[3]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王清 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2006-10-01中国会议.

安全预备方案范文第5篇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高科技产业各行各业都在使用互联网参与行业生存与竞争。企业对网络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网络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系统中存储着维系企业生存与竞争的重要资产-------企业信息资源。但是,诸多因素威胁着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转。如,自然灾害、人员的误操作等,不仅会造成系统信息丢失甚至完全瘫痪,而且会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高效、安全地运行。本文就影响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做了论述。

一、医院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其原因

1.自然因素:

1.1病毒攻击

因为医院网络同样也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网络,所以它不可避免的要遭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病毒的攻击。这些病毒有些是普通没有太大破坏的,而有些却是能造成系统崩溃的高危险病毒。病毒一方面会感染大量的机器,造成机器“罢工“并成为感染添另一方面会大量占用网络带宽,阻塞正常流量,形成拒绝服务攻击。我们清醒地知道,完全避免所有终端上的病毒是不可能的,但要尽量减少病毒爆发造成的损失和恢复时延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的疏忽,使得医院网络被病毒攻击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病毒的攻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1.2软件漏洞

任何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不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而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是非法用户、黑客进行窃取机密信息和破坏信息的首选途径。针对固有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协议漏洞。例如,IMAP和POP3协议一定要在Unix根目录下运行,攻击者利用这一漏洞攻击IMAP破坏系统的根目录,从而获得超级用户的特权。

1.2.2、缓冲区溢出。很多系统在不检查程序与缓冲区之间变化的情况下,就接受任何长度的数据输入,把溢出部分放在堆栈内,系统仍照常执行命令。攻击者就利用这一漏洞发送超出缓冲区所能处理的长度的指令,来造成系统不稳定状态。

1.2.3、口令攻击。例如,Unix系统软件通常把加密的口令保存在一个文件中,而该文件可通过拷贝或口令破译方法受到入侵。因此,任何不及时更新的系统,都是容易被攻击的。

2、人为因素:

2.1操作失误

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这种情况在企业计算机网络使用初期较常见,随着网络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对使用人员的培训,此种情况逐渐减少.对网络安全己不构成主要威胁。

2.2恶意攻击

这是医院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急。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对企业网络(内联网)和公网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每年企业和网络运营商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这方而的网络安全防范,因此防范人为的恶意攻击将是医院网络安全工作的重点。

二、构建安全的网络体系结构

1.设计网络安全体系的原则

1.1、体系的安全性:设计网络安全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保护信息与网络系统的安全所以安全性成为首要目标。要保证体系的安全性,必须保证体系的完备性和可扩展性。

1.2、系统的高效性: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的目的是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安全影响了系统的运行,那么就需要进行权衡了,必须在安全和性能之间选择合适的平衡点。网络系统的安全体系包含一些软件和硬件,它们也会占用网络系统的一些资源。因此,在设计网络安全体系时必须考虑系统资源的开销,要求安全防护系统本身不能妨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

1.3、体系的可行性:设计网络安全体系不能纯粹地从理论角度考虑,再完美的方案,如果不考虑实际因素,也只能是一些废纸。设计网络安全体系的目的是指导实施,如果实施的难度太大以至于无法实施,那么网络安全体系本身也就没有了实际价值。

1.4、体系的可承担性:网络安全体系从设计到实施以及安全系统的后期维护、安全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由企业来支持,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和开销如果我们付出的代价比从安全体系中获得的利益还要多,那么我们就不该采用这个方案。所以,在设计网络安全体系时,必须考虑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承受能力,没有必要按电信级、银行级标准来设计这四个原则,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安全第一、保障性能、投入合理、考虑发展。

2、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

网络安全体系的定义: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在网络系统内结合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以实现系统多层次安全保证的应用体系。网络系统完整的安全体系统物理安全性主要是指从物理上保证系统中各种硬件设备的安全可靠,确保应用系统正常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非法用户破坏系统设备,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

(2)防止内部用户通过物理手段接近或窃取系统设备,非法取得其中的数据。

(3)为系统关键设备的运行提供安全、适宜的物理空间,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和高效的运行。例如:中心机房配置温控、除尘设备等。

网络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限制非法用户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和破坏系统数据,窃取传输线路中的数据。

(2)确保对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对网络来说,首先要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保证非授权用户不能访问任意一台计算机、路由器和防火墙。

(3)网络通讯线路安全可靠,抗干扰。屏蔽性能好,防止电磁泄露,减

少信号衰减。

(4)防止那些为网络通讯提供频繁服务的设备泄露电磁信号,可以在该设备上增加信号干扰器,对泄露的电磁信号进行干扰,以防他人顺利接收到泄露的电磁信号。

应用安全性主要是指利用通讯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先进的应用安全控制技术,对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安全保护,确保能够在数据库级、文档/记录级、段落级和字段级限制非法用户的访问。

另外,对存放重要数据的计算机(服务器、用户机)应使用安全等级较高的操作系统,利用操作系统的安全特性。

三、网络安全的技术实现

1、防火墙技术

在外部网络同内部网络之间应设置防火墙设备。通过防火墙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对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进行控制和阻断,封锁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监测和告警。防火墙可分为包过滤型、检测型、型等,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安装不同的防火墙。

2、划分并隔离不同安全域

根据不同的安全需求、威胁,划分不同的安全域。采用访问控制、权限控制的机制,控制不同的访问者对网络和设备的访问,防止内部访问者对无权访问区域的访问和误操作。

我们可以按照网络区域安全级别把网络划分成两大安全区域,即关键服务器区域和外部接入网络区域,在这两大区域之间需要进行安全隔离。在关键服务器区域内部,也同样需要按照安全级别的不同进行进一步安全隔离。

划分并隔离不同安全域要结合网络系统的安防与监控需要,与实际应用环境、工作业务流程和机构组织形式密切结合起来。

3、防范病毒和外部入侵

防病毒产品要定期更新升级,定期扫描。在不影响业务的前提下,关闭系统本身的弱点及漏洞并及时打上最新的安全补丁。防毒除了通常的工作站防毒外,email防毒和网关式防毒己经越来越成为消除病毒源的关键。还应使用扫描器软件主动扫描,进行安全性检查,找到漏洞并及时修补,以防黑客攻击。

医院网管可以在CISCO路由设备中,利用CISCOIOS操作系统的安全保护,设置用户口令及ENABLE口令,解决网络层的安全问题,可以利用UNIX系统的安全机制,保证用户身份、用户授权和基于授权的系统的安全,:对各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设立访问权限,同时利用UNIX的安全文件,例如/etc/hosts.equiv文件等,限制远程登录主机,以防非法用户使用TELNET、FTP等远程登录工具,进行非法入侵。

4、备份和恢复技术

备份是保证系统安全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采取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措施,有些重要数据还需要采取异地备份措施,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5、加密和认证技术

加密可保证信息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抗抵赖等,是一个非常传统,但又非常有效的技术。加密技术主要用于网络安全传输、公文安全传输、桌面安全防护、可视化数字签名等方面。

6、实时监测

采取信息侦听的方式寻找未授权的网络访问尝试和违规行为,包括网络系统的扫描、预警、阻断、记录、跟踪等,从而发现系统遭受的攻击伤害。网络实时监测系统作为对付电脑黑客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具有实时、自适应、主动识别和响应等特征。

7、PKI技术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是通过使用公开密钥技术和数字证书来确保系统网络安全并负责验证数字证书持有者身份的一种体系。PKI可以提供的服务包括:认证服务,保密(加密),完整,安全通信,安全时间戳,小可否认服务(抗抵赖服务),特权管理,密钥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