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市场改革

电力市场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市场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市场改革

电力市场改革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电力营销管理;用电市场

在供电公司生产经营中,借助良好的电力营销管理,可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也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供电公司的发展。而建立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在未来“买方市场”环境下立足和发展的基础。所以,本文对于电力市场改革中的电力营销管理的探究具有很关键的意义。

一、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

1.构建新型的电力营销思想首先要满足买方市场的需求。很长时间以来,供电公司都是处在卖方市场环境内的,不过未来电力营销的市场终将会是买方市场的,这就要求供电公司要改革电力营销的管理模式,使得自身具备一个与市场发展要求相互符合的市场营销制度。此电力营销制度是具有一定的市场活动的,其可以使得卖方和买方达到一个有效的沟通,也能够使得竞争环境越来越和谐,最终实现供电公司的平稳和快速发展。

2.实施法制化管理、商业化运营。现如今,供电公司的运营依旧是在政府监管下实施的,这就使得供电公司必须在商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下,对上级要求的业务范围与市场营销制度进行严格实施,达到自身的优良运营。所以,供电公司在实施电力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市场管理体制、商业发展环境和经济利益等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套与自身符合的业务发展方法,使得所有的客户具备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一定要运用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我国的供电公司处于稳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将重心放在电力营销上,同时,在供电公司进行电力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服从与服务电力营销需要,运用市场导向的模式,把供电公司发展宗旨、经济效益和现场管理进行结合,建立一套与自身符合的运营管理制度,进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多赢”目标。

4.进行电力营销应该坚持“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与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当前,正是处于“两网”改造的优良环境下,供电公司一定要将这有利时机进行有效的把控,使得供电网络发展中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更好地使电力客户的要求得到满足,更好地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技术,使得电力客户享受高质量的服务,达到电力营销业务的规范高效管理,加强监督与管控,最终推动供电公司的发展。

二、电力市场改革中的电力营销管理措施

1.加大市场营销创新力度。电力市场营销除了使用传统的营销管理策略外,还应该不断创新,转变营销管理观念。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人员可以学习一些成功的营销案例,在与老客户巩固关系的同时不断开发新客户,以开发电力资源的潜在市场。电力营销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多一些人文主义关怀,使客户感受到来自营销人员的诚意,进而促进合作。例如,电力部门可以与一些大型用电企业进行洽谈,实行差异化服务。此外,创新电力市场营销首先要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只有领导的思想转变了,才能从根本上带动起整个团队的创新意识,促进员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

2.拓展用电市场。供电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性措施来促进用电市场的拓展。例如,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以及手机短信等来一些优惠政策,这样的宣传形式比以往的传统的进入社区宣传效果要好很多,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老客户的参与,同时也会吸引一些新的客户,促进电力市场的拓宽。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能源的清洁问题。供电公司和用电设备制作商可以合作,加大对电力能源的清洁与环保的宣传力度,以增加人们绿色照明、电空调、电取暖等节能家电使用量,进而提高电力能源的消费比重,并最终有效拓宽城市用电市场。

3.健全营销管理体系。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健全,首先应该从加强内部员工的管理入手,对于内部员工必须了解并熟悉电力部门的运营机制,提高员工的自制力,进而保障电力资源的安全,严惩一切倒卖电力资源的行为。营销管理体系的健全还应该增强员工的工作技能与责任意识,员工在工作中应该谨慎认真,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避免出现一些由于疏忽导致的操作失误等。除此之外,在供电公司也要严格的管理基层的工作人员,制订一套完善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员工在工作中优秀表现以及疏忽进行相应的奖惩。例如,对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电费核对出错的员工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而那些工作积极,态度认真的员工应该进行合理的奖励。合理的奖惩制度不仅有利于营销管理体系的完善,还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内部良性竞争,进而有效整顿供电企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4.树立供电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电力服务质量。在扩展新客户的时候,供电公司是否具备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使新用户对企业的评价与感受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供电公司必须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其一,供电公司要提升供电技术和质量。供电技术的创新和供电质量的提高,使电力客户的用电体验变得更加方便、高效,全方位促进电力营销管理。其二,优质服务是赢得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因此,供电公司必须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以客户为中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得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市场改革环境下,供电公司实施有效的电力营销管理,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可以推动供电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运用有效的对策,强化电力营销管理,最终实现供电企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张光文 赵品 王敬 单位:国网锦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仇爽.浅谈地方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力营销管理战略[J].劳动保障世界,2015,30:29-30.

[2]王雪梅.当前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2015,48:15.

[3]万伟兵.电力企业改革下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20:16.

电力市场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体制;营销

引言

法律、经济等手段是电力市场的主导,本着公平竞争、自愿互利的原则,对电力系统中发、输、供、用等各成员组织协调运行的管理机制和执行系统的总和。电力市场具有开放性、竞争性、计划性和协调性的特点,与普通的商品市场相比,电力市场具有计划性和协调性;与传统的垄断的电力系统相比,电力市场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目前,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机制。

基于我国电力市场的实际状况,文章重点讨论以下几点内容:(1)我国电力体制改革;(2)我国电力市场改革;(3)我国电力市场模式展望。

1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

回顾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轨迹,大体可分为六个阶段:

1.1 政企合一、垄断经营(1949-1985)

这一阶段,政府是电力行业的管理者,具有双重的职能,既制定政策与规约,也参与行业管理。在这个阶段,电力行业唯一的生产经营者是国家,有“政企合一、国家垄断经营”的特点。

1.2 政企合一、发电市场逐步放开(1985-1997)

在这个时期,国家调整了相关管制政策,放开了发电市场,允许新的投资者进入,发电市场不再是独家经营,大批的地方政府和外资进入发电市场,有效推动了电力市场的发展。此阶段,政府的管理体制本质没有改变,仍然存在着明显矛盾。

1.3 政企分离(1998-2000)

在这个时期,电力体制改革有了更深层次的推进,重点要解决政企不分的诟病,在我国部分省市推行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试点,并且撤销了电力部,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此阶段,政企不分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电力市场仍然是计划与垄断占主导。

1.4 厂网分开(2000-2002)

这一阶段,以“厂网分开”为标志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将国家电力公司按业务分为两大块:电网与发电,并进行了重组。2002年底,在电网方面,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在发电方面,成立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此阶段,发电与输电实现了分离,发电市场呈现了多元化发展,我国的电力供应基本充足,但是电力输配以及电力营销的垄断性并没有解决。

1.5 主辅分离(2003-2011)

这一阶段的改革由于阻力较大,历经时间较长,除去送变电施工的电力修造、勘探、设计等辅业资产被分离出电网公司。2011年9月,组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大电力建设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主辅分离”电力体制改革的完成。

1.6 输配分开(2012-至今)

现阶段,我国的发电机装机容量以及电网规模都有了成倍增长,厂网分开的改革后,发电市场进一步放开,五大发电集团以及地方发电厂之间的竞争加剧,发电侧的市场化改革有了成效,但政府依然占主导地位,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未形成市场化。

2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

对于电力市场改革,应该分析能源行业、电力体制现在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妨碍了实现大的目标。我国的电力市场应该更加深化的科学改革,应该逐步放开用户选择权和议价权,实现电能买卖从管制垄断型向竞争服务型转变。

第一,同步放开110kV及以上专变用户,同时确定开放其他用户的时间表。其中,行使选择权的用户须按比例承担可再生能源补贴。

第二,在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公司的基础上成立各级购售电公司,购售电服务公司负责在过渡期为无选择权和不行使选择权用户提供购电服务,承担普遍服务职责。以直接补贴取代交叉补贴。

第三,在多个层次成立电力交易中心,这一中心是独立的,包括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与省级层面,同时赋予交易中心自,自由进行培育各种交易品种,实现互动交易的形式多样化。

3 我国电力市场模式展望

从1987年起,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电力体制改革,用户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大用户购电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自由选择供电方,自主的选择电力公司或者发电厂。

阿根廷自1991年开始进行电力改革,将发电系统、输电系统与配电系统进行私有化改革,形成了图1所示的电力市场。

图1 阿根廷电力市场

在接受电力调控中心调控的前提下,发电公司可以进行自主的电能输出。以阿根廷模式为例,其同时开放了发电、输电与大用户市场另外,用户也可支付一定的输送费从第三方(非本地电力供应方)购买电能。发电市场与用户市场的开放,有利于阿根廷电力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这种电力市场形成后,不仅可以吸引外资,而且可以形成多家办电的局面。

我国电力体制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改革,电力市场具有中国特色,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针对电力市场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如图2所示。

发电侧:我国发电侧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发电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投资的独立发电厂以及电网公司下属发电厂。目前,电厂的投资、建设与经营尚未向民营企业开放,电厂的上网电价还受政府的调控,民营电厂的投入将会使发电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以纯市场的手段激发营销模式的改革。在发电侧,供应商可包括:国有独立电厂、电力公司电厂、民营独立电厂以及境外购电,此模式的形成,势必会对费用较高、环境危害较大的火电厂产生冲击,可能会导致小机组火电厂的亏本运营。

输电侧:输电网络承担着跨省、跨区的高电压、大容量的电力传输,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输电侧不向民营企业开放,成立全国范围的国有输电公司,负责运营500kV、750kV、800kV、1000kV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络。输电网络的作用类似于高速公路,输电公司只负责电能的转运,不参与电力营销,由政府制定出台相应的电力转送价格。

配电侧:配电侧是电力市场的关键环节,负责电力营销。完全开放配电销售市场,可成立多个配电公司,包括国有配电公司与民营配电公司,各个配电公司可依据发电侧电厂的上网电价来决定购买,也可通过输电公司来购买跨省、跨区电厂的电能,而且各个配电公司之间也可以进行电力交易。配电侧的灵活性、多元性会极大的刺激电力市场的竞争性。

用户侧:依据用户年用电量将用户分为大用户与一般用户。大用户对电力的购买具有较大的选择权与主动权,可选择从各个配电公司购电,也可从各个电厂直接购电,也可通过输电公司进行异地购电,与目前相比,一般用户的购电自也有所提升。

图2所示的我国电力市场营销模式展望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电力改革,可以实现“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改革目标,使用户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和议价权,实现电力买卖由管制垄断型转变为竞争服务型。

4 结束语

电力市场改革需要长期推进,目前已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与竞价上网是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打破电力垄断专营体制与赋予用户购电选择权等是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甘德强,杨莉,冯冬涵.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于尔铿,韩放.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3]杜松怀.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尚金成,黄永皓,夏清,等.电力市场理论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5]施海熊,范春菊,李晓刚.人工智能在电力市场竞价策略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6,5:47-51.

[6]王云静.混沌遗传算法在电力市场竞价策略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12:20-23.

[7]杨尚宝,马忠贵,王洪泊,等.电力竞价上网的博弈模型与算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29(4):63-65.

[8]李涛,蒋传文,侯志俭.发电侧电力市场的成本报价模型[J].水电能源,2001,19(3):62-63.

[9]张粒子,郑华.区域电力市场电价机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0]吴昌南.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李璨(1989-),男,硕士,主要从事二次检修的工作。

郭铭(1987-),女,本科,主要从事资产运营方面的工作。

电力市场改革范文第3篇

发展中的机遇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能够更好地在电力行业中利用各种资源,引进先进的管理来拓展海外市场,使公司实力与竞争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有关方面对电力企业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建立起来访、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采用市场的竞争机制来制定计划,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经济效益,已初步具有企业竞价的上网条件。发展中的挑战我国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上,对电力企业的营销经营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特别是在人们生活领域的天然气、煤气机电力方面有着激烈的竞争。现行的电力价格制度是计划的经济管理体制,未能形成合理、有效的电价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断树立并加强为用户服务的意识,对老旧的工作作风积极改进,从而适应广大民众的客户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随着电力行业的改革和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深入人心,南方电网公司的“万家灯火,南网情深”,这些品牌宣传口号深刻强调了客户的重要性,体现了供电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服务文化和服务理念的广泛推广,顾客价值、顾客成本、顾客服务的高度重视,都体现了供电企业开始更多的改善服务质量,关注供电服务质量的社会评价,服务营销日趋成为供电企业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创新组织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要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积极学习和借鉴,对企业内部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其适应市场的变化及用户的需求。例如要在城区成立抄表的企业,逐步对公变台的管理进行推广,制定规范化的营抄管理秩序,提高进行用电营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快对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并树立起企业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随着发展的需要,供电企业成立了“一部四中心”,加大了对客服的组织以及人员的支撑,形成了讯速反应,高效快捷,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机构,供停电、送电协调的工作,对用户变电站的检修、供电的企业路线以及客户业务的拓展有效地进行施工结合,尤其要考虑到客户需求的淡季和节假日时的情况,减少客户停电时间,统筹兼顾。多年来,各供电局积极抓好营销班组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创新成果,极大地推动了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升,班组的科学管理水平、标准化程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创新技术在电力市场的营销策略下,应对计算机的网络管理和控制进行全面实施,以促进营销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在供电企业已有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电子化营销进行更深入的业务管理和提高。推进网络电子、银行代扣、社区化服务等付费方式,便于用户的用电和交费。此外,还需对具有多功能的职能盗电功能的电表进行有效遏制,禁止不法行为的发生。通过制定计划对地方的电力企业进行监督实施,这样对较大电力网络的有效运作,整体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创新服务电力企业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要做到一切为用户着想,使用电客户有达到安全、可靠、清洁、快捷的真实感受,以“客户为中心”。的特点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进行营销工作的人员需要让客户进行用电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用电专业知识。同时,要将电力企业的传统性业务加以改革,扩大业务的范围,让电力企业在业务方面焕然一新,员工服务意识要不断的创新,加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电力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培训要针对目前的市场形势,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的前提下,做好营销人员的专业培训,学习新的营销企划和执行方法,以新的视角、观点来看待电力市场,让培训更有效果与针对性,提升服务品质,提高终端能源市场的占有率。

由于市场需求会表现在价格的弹性上,因此对较大电力企业进行恰当的电价优惠政策,有利于电力市场的稳定。分时电价差值的拉大可以利用价格的杠杆进行,对空调、电热炉等储能设备进行分时段的电价优惠,这样可以让居民合理进行用电。此外,要注重用电的推广工作,由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团结合作,加强用电的宣传力度,鼓励用电消费取代传统的燃气和燃煤的使用,提高电力使用在能源消费的占有比率。同时要加强绿色环保的宣传,节约能源。创新企业的大客户所有电力市场的收入都是来源于用户,但其中大客户占很大一部分。为了跟好地满足大客户的用电需求,要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在现实营销中进行细分。其中,企业要将客户群作为一个完整的市场,再进行各自的需求特色进行市场划分和定位,最后实现营销。因此,对大客户的这种细分是对市场进行分解,然后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分类的过程。在细分之后,营销人员能够更懂得如何细致地创新产品、业务以及大客户的自身需求。在特定的细分和稳定的消费客户,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效益时,企业就可能把握住业务创新的首要机遇。在电入网设备位各个运营商在产品质量和运营业务的帮助下,电力企业也使自身的服务模式被模仿。因此,在这种大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电力企业应对大客户进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研究,始终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对客户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掌握其行业的发展和需求趋势,对竞争的市场局势有所掌控,从容制定出有效的价格、营销、和服务的竞争策略,控制、把握并对市场有一定的引导能力,创新性地进行电力市场的营销,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制订绩效评估、查找服务短板、实施改进措施、跟进整改效果闭环管理持续开展客户价值提升工程。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以增强服务客户接触点服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为切入点,找出问题结症,制订改进措施,跟进整改效果,确保整改有成效。

当前,我国的电力市场在进行市场性的调整,并不断深入开来,相关的法规措施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对电力企业的挑战,因此企业自身需要进行一定的营销策略的调整,并积极创新,更好地提示先服务和销售的质量,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傅婉仪 单位: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

电力市场改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SCP分析 垄断 有效竞争

一、理论综述

1.理论渊源

产业组织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在其1890年发表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在书中,马歇尔在“生产三要素”学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与之并列的第四生产要素,即“组织”。马歇尔的理论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间矛盾的“马歇尔冲突”成为产业组织理论探索的核心问题。

1933年,罗宾逊和张伯伦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单个厂商和单个行业均衡实现的条件,指出由于产品差异性的存在,现实市场结构并非完全竞争,也非完全垄断,而是垄断竞争。垄断竞争理论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与实证分析研究分不开的。1933年,伯尔和明斯首先对经济力集中进行了实证研究,接着勒纳等对垄断指标进行了测度,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梅森对有效竞争的内涵和度量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梅森的弟子贝恩(1959)最终系统的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

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哈佛学派以新古典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在承袭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照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分法”,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分析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

范式中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不是内生变量,而是外在的环境变量;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重视结构对行为和绩效的作用。范式核心是市场集中度和产业利润之间关系的研究,即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由于少数企业的串谋以及通过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导致超额利润的产生,在利润较高的同时,破坏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3.芝加哥学派的进一步发展

芝加哥学派是继哈佛学派之后,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他们对哈佛学派的理论范式进行了整体批判,重新定义了进入壁垒,开创了企业生存检验法则,将信息问题引入寡占理论,实证批判了“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干预市场结构。

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的分析范式做了全面的批判和修正,运用价格理论较好的解释了产业组织结构的内生形成机制,不足之处在于该学派并没有建立一个与SCP同样完整和成熟的分析框架。本文将基于哈佛学派的分析范式,结合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创新,用改进的SCP分析框架分析我国电力产业市场的现状和改革方向。

二、中国电力产业市场的SCP分析

1.电力产业的市场结构

(1)行业集中度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重要的公用事业。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大部分时期都由政府直接投资或通过国有化政策形成法定的垄断性产业结构,由国有企业采用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独家经营。

从发电领域看,电力改革前的2001年,国家电力公司总资产为1.85万亿元,占中国电力行业总资产的72%,完成售电量9052.1 亿千瓦时,占社会用电量的79%。2002年底开始,经过对原国家电力公司的重组后,在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基础上,形成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及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但根据2006年数据测算,发电行业赫芬达尔指数为0.1833,行业集中度较高,这说明虽然电力企业的拆分表面上为市场竞争设立了众多的竞争者,但是在局部的电力市场中某一发电集团却依然作为在位者构成垄断。这种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导致了电力工业的投资不足、效率低下、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不一。

(2)行业进入壁垒

电力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集中在资本规模和政府管制两方面。

作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电力行业需要大规模的投资。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并允许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投资办厂,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联合办厂的局面。但这种投资多以央企和省企为主,一般的投资者无力承担筹措巨额资金的成本,被限制在电力产业之外。

相对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管制是一个更高的进入壁垒。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中央财政拨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拨改贷”,资金筹措渠道虽然拓宽,但国家仍执行严格的进入管制。如在发电环节,虽然市场准入一度放开,并下放项目的审批权和定价权鼓励地方办电的积极性,但1998年,中央收回了发电项目的上述权利,发电环节的市场准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中央制定电力发展各种相关规划,据此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批,上网电价由中央管制部门根据还本付息的定价原则来制定。售电则实行供电营业许可制度,售给终端用户的电价也是“捆绑式”电价。

(3)一体化程度

在2002年电力改革前,电力行业的双向排斥问题严重。通过“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体制改革后,上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纵向排斥方面,厂网分离后,输电企业不再有基荷发电资产,在输电网络的接入方面不存在纵向排斥问题。但是,在零售环节,由于输配一体化的电力公司拥有输电和配电资产的垄断权,大用户在直购电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力公司的输配电资产,这可能造成电力公司采取歧视性策略,以此影响价格,损害市场的有效竞争。

在横向一体化方面,当前体制并没有打破省级区划壁垒,省政府对代表终端用户购电的省电力公司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不排除优先购买本地区电力企业的电能。这与建立一体化市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大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2.市场行为

在我国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的电力管理模式下,发电厂的经营目标主要是完成电网公司的发电任务,虽然电网内部电厂发电成本差异很大,但电力公司内部大锅饭倾向严重,抑制了成本低、效率高的电厂的积极性。对独立电厂而言,由于购销合同的限制,独立发电企业的单位利润已经确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而往往争取多发电量,但没有降低发电成本、加快技术创新的动力。

3.市场绩效

(1)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电力行业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有发电标准煤耗、设备利用率、电网线损坏率等。电力改革以来,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中国电力行业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我们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07年我国发电标准煤耗为334克/千瓦时,比2006年降低9克,比同期美国发电标准煤耗高29克;电网线损率为6.97%,高于美国6.52%(2006)的水平;设备利用率为52.4%,低于韩国64.4%。截至2006年底,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火电比重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达到77.8%,水电占比为20.7%,核电占比1.1%,风电占比0.3%。电源结构仍然不合理,火电比重过大的问题没有得到显著改善,造成电力生产的煤耗大,污染严重。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经济技术指标增长的源泉,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短板”。2004-2006年,国内产业创新横向比较,有持续R&D活动的电力企业仅占行业企业总数的9.4%,低于采矿业的11%和制造业的16.9%;创新支出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2%,低于后者的1.32%和1.96%。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占创新企业的比重为4.4%,远低于采矿业的19.8%和制造业的17.4%,缺乏产品和工艺技术创新,成为制约我国电力行业改革和发展的瓶颈之一。

(2)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虽逐年上升,但工业增加值率却呈下降趋势。2003年,中国电力工业增加值率为53%,2005年、2006年降至32%左右,下降了21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工业总增加值率仅下降了一个百分点。电力行业集中了我国六分之一的国有资产(约8000亿元),每年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6%,一些年份超过18%。国家在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表明我国电力行业的效益水平不是提高了,而是下降了。

三、对我国电力行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综合来说,我国的电力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型的成果,市场结构由过去的完全垄断演变为寡头垄断形态, 电力企业的市场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价格行为已经由原来的垄断定价发展为竞价上网。但由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行业一体化渠道并不顺畅,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当前的电力改革并不彻底, 垄断尚未完全打破, 有效竞争仍然不足。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电力产业的固有特点,全面考虑该产业发展需要面临的因素,有选择性的引入竞争机制,使得电力产业各方面机制更加完善。

1.完善市场结构,加速电力企业改革,形成可行竞争的电力产业组织方式

根据电力产业链的特点,在发电和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在发电环节,拆分占市场份额过高的发电厂商,结合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应用,达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的均衡,实现真正的“竞价上网”;在售电环节,分拆地方电力公司,打破横向壁垒,赋予最终用户选择供电商的权利,打破现行体制下的完全卖方垄断市场。

强化输电和配电两个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环节的服务职能,电网和配电部门不参与电力交易,而收取电网维护和系统调配的相关服务费用。这既打破了电力交易的垄断行为,又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电力产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总体上使整个自然垄断产业处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状态。

2.确定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承前所述,上网电价改革的方向是全面引入竞争机制,价格由供需各方竞争形成。在过渡时期,上网电价主要实行两部制电价。其中容量电价由政府制定,其作用是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部分收入保障,并引导电力长期投资;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其形成机制,既要促进有效竞争,也要避免价格的非正常涨落。

3.建立电力监管机构,以有效竞争作为政府管制的政策取向

要实现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保持产业发展顺畅,还要健全电力监管体制,对电力市场实行间接的电价和准入管制,维护竞争上网的公平、公正性,防止买方垄断的形成。要对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进行监督检查,建立电价听证会制度。输配电价是电价监管的重点环节,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合理成本、合理盈利、依法计税、公平负担”原则制定。

参考文献:

[1]石 奇: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朱成章 杨名舟:电力工业管制与市场监管[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电力市场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危机;电力市场;改革

1引 言

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货危机最终转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开始衰退,原油、矿石等资源价格下跌,投资严重不足。金融经济危机已经迅速蔓延成实体经济危机,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来临。

对于电力市场来讲,首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危机带来的经济发展放缓会导致用电需求的变缓会导致用电需求的锐减,而且这种情况会持续很长的时间。面对用电需求锐减造成的致命的影响,电力行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而拉动内需的措施基于社会稳定之上,因此电价上涨只能作为一种长期企求,短期内无法得到满足。

2电力市场面临的若干问题

①电力市场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电力行业需要市场化,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能放任不管,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具有其特殊性。在我国, 厂网分离和输电、配电分离尚未完全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努力:监管机构必须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 防止电网公司与自有电厂之间的内部交易行为;监管机构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和监管经验,随着电力企业逐步熟悉相应的市场运行和监管规则, 这种专业监管力量的缺乏很难防止电厂之间以及电厂和电网之间的合谋行为。

②电力市场人才的储备不足。由于电力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人才储备缺乏。为了储备电力市场的人才必须在各高等院校开设电力市场专业,电力市场专业是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必须新增的课程。但是开设新的专业,准备工作复杂,耗时较长,再者新专业招收的学生也不可能立刻转变为生产力,需要在几年后才能真正走上就业岗位。因此人才的储备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满足电力市场化的需求,也就是人才储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③电力市场实时电价难以确定。基于用电的峰谷差及用电负荷的性质不同,不同的电价更有利于电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为了使电力市场的参与者能获得利益,并根据不同的经济现况做出反应,电力价格应依据短期的运行进行变动,即所谓的实时电价。但是实时电价会带来不确定度,并会因为实时电价没有考虑到未来的状况而缺乏合理性。

3推进电力市场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电力行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全社会供用电量增速下降明显。据中电公布的2008年1-10月电力工业生产简况:1-10月全社会用电量为28969亿kw/h,同比上升8.3%;其中,10月份单月用电量为2699亿kw/h,同比下降2.7%,为2002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单月电量增速同比下降。

众多小火电关而不停,危害多。全国低于10万千瓦及以下的小火电机组现有1.15亿千瓦。小火电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煤炭资源,而且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分别占整个电力企业的三分之一和一半。另外,它会造成发电企业普遍设备利用小时严重偏低,以至全行业大面积亏损。面对如此残酷的现状,推进电力市场改革迫在眉睫。

4电力市场改革若干举措

①用竞价上网辅以强硬政策,加速淘汰小火电。竞价上网促使自身不断完善以及煤价持续走弱,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由此带来上网电价下降,最终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若关停小火电5000万千瓦以上,加上大型发电厂高效低排设备的应用,以及全面实施节能发电调度,使环境得以极大的改善。

②进一步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继续鼓励多发多补,多发多上网。可再生能源在此次改革和危机中,受世界总的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得以发展壮大,由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③加快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在当前经济危机加剧、电力供需低迷的形势下提出加快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前几年电力处于短缺状态,电力市场建设举步维艰,现在电力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为电力市场建设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5结论

在目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本次危机中的长足发展,是其他行业复苏的信心和力量。在电力方面,电力行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清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电力市场改革,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