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渗透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1篇

语文教学发挥德育功能,主要靠挖掘教材及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所蕴涵的优秀道德传统,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健康情感,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的,该学期本人就着重依据这样的原则来进行德育教育。将大致情况总结如下:

在学习以“战争”为题材的课文时,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品味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课文中的有特色的语言,感人肺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情景,并谈自己的心得和评价,从中让学生受到感受,适当渗透德育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在学习以爱为主题的课文时,让学生首先感受课文表现出来的形形的“爱”,很多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像学习余秋雨的《信客》,让学生了解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实守信、宽容善良的品质,认识到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的敬重和爱戴。

学习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习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心灵去接触大自然。

学习那些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有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古今传诵的名篇文章,要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同时认识到今天社会的幸福,应感到满足、自豪,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通过教学内容来育人,而且还要通过教学过程来育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育人,要建立全过程育人的意识。

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老年; 肾功能衰竭; 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079-0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hemodialysis in elderly renal failure patients.Method:94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elderly renal failure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4.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7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47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Then the relevant index scores,environmental indicator improvement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scores of APACHE Ⅲ,SAS,SDS and the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within body had made much more improvement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with statistic significance and difference(P

【Key words】 Hemodialysis; Elderly people; Renal failur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entral Hospital in Zhabei District of Shanghai,Shanghai 20007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16.043

近年来,老年肾功能衰竭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到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血液透析治疗是利用血液滤过挽救患者生命,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疗效良好[1]。因而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在治疗过程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疗效具有积极影响。所以在本研究中将对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4例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94例,患者病情经临床相关检查均符合本研究基本要求,且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62~80岁,平均(73.31±2.51)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1.26±0.23)年;研究组男25例,女比例22例,年龄62~83岁,平均(75.21±2.74)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1.67±0.47)年。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知识宣教、保持病房卫生、科学饮食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饮食护理干预,充分掌握患者机体、病情等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科学膳食表,以低盐、易消化、高膳食纤维为主,保证患者机体所需营养,提高机体耐受性。(2)心理干预,由于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易给患者造成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采取温和、耐心沟通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感,深入患者内心了解其压力根源,从而可针对性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同时告知患者肾功能衰竭病症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的积极有效性,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护理配合度。(3)血管通路护理干预,治疗过程要严密监测患者血管通路情况,若发现血脉堵塞、不通畅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在患者机体允许下,指导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瘘管早日成熟[2]。(4)并发症护理,严格控制患者水、钠摄入量,适当调整治疗过程中的,密切关注其血压、体征等变化,必要时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1.3 观察指标

参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 Ⅲ),Zung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判患者护理前后有效性指标的改善,分值均介于10~80分,疗效与得分成反比[3-4]。机体内环境指标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PACHE Ⅲ、SAS及SDS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APACHE Ⅲ、SAS及SDS评分情况均较护理前发生不同程度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机体内环境指标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机体内环境指标均较护理前发生不同程度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4%,较对照组的79.2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医院血液透析患者逐年增加,对于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引起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不佳,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很容易发生血压异常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经研究发现: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50%取决于透析治疗,另外50%在于人为因素[5]。由此可见,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将对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案,根据相应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APACHE Ⅲ、SAS及SDS评分情况均优于护理前,说明给予患者适当人为因素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护理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保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利于血液透析治疗得以有效开展,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两组机体内环境指标(CVP、SpO2、Scr、NT-proBNP)均优于护理前的基础上,其改善情况更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分析原因与综合护理干预中的血管通路护理干预相关,老年患者本就存在机体缺陷性即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日趋减弱,因此在治疗过程密切监测患者血管通路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加之在患者机体允许前提下,指导其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以稳定患者机体内环境,使其早日恢复身体功能[8]。同时对患者治疗过程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的积极应用效果使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1%。由于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机体差异性较大,多合并其他各种病症,对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干扰性,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因注意患者其他合并症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然而在研究组应用并发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情况,还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探究。

综上所述,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利于稳定患者机体内环境,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建荣.血液透析对老年肾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1,22(2):97-98.

[2]王廉一.血液透析10年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损害的临床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15(6):565-568.

[3]彭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2):129-131.

[4]袁如.冰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3,26(3):538-539.

[5]徐建英.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实施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的预见性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1931-1933.

[6]陈辉乐.老年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36(4):321-323.

[7]尹建春.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34(21):4784.

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管理 不佳 原因 三维一体 全员育德模式

德育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占学校工作首要地位,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然而,当前德育工作在很多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比较尴尬,德育往往是学校提得最响却抓得最软,教育效益较差的一项工作。教师们普遍反映:社会越进步,学生越难教。有人总结,现在的学生存在:虚荣心强,诚信减弱;对自己宽,对别人严;没有亲情,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

一、德育教育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在思想认识上:一些领导和教师存在重“智”轻“德”思想,片面认为:德育工作是德育部门和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也有教师错误地认为:进行德育教育要花时间和分散教学精力。

(二)在德育工作上:存在学校德育目标抽象化;德育内容空洞化,远离学生实际,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相当大的落差、错位;德育方法单一化,陈旧化、想象化:以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为主,缺乏灵活性、生活化;德育途径和手段形式化:单一、机械、照搬。

(三)学校德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没有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德育部门唱“独角戏”,学校各部门与德育部门工作不协调,使德育工作的效率不高、实效性差。

二、我校实施“三维一体”德育管理工作体系,构建全员德育教育模式

为了改变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了过去抓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在大胆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三维一体”德育工作模式和“四点一线,双轨并行”的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了人人参与德育的工作格局。

(一)“三维”是指“学校领导成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一体”,即融为一个整体。“三维一体”德育工作模式,即:学校领导成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形成一个整体抓德育,“全员育人”的管理目标责任体系。“三维一体”的德育模式使全体教师人人都成为了育人的主体,管理的主人。

(二)“四点一线,双轨并行”。

1.“四点”,即: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德育教育执行线(简称:执行线)和政教处、学生会、班干部、学生组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线(简称:自治线)。“双线”,即:执行线和自治线。

2. “双线”同属于政教处领导,同时运行:执行线的职能是贯彻执行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德育常规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实施教书育人。“自治线”是在政教处的指导下,由学生会组织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具体负责对卫生扫除与保持、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升旗和集会、全校性活动、各班学生到校、纪律、学习及规范教育、板报宣传等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各班和学生中的不规范现象进行督查,并督促整改。协助、配合学校落实德育常规和进行规范养成教育。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进完善和自我管理。

3. “双轨并行”,促进师生共同参与,实现了德育教育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密切配合,形成了和谐德育,使教育管理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推行“四制”

1.实施班主任负责制

2.实施副班主任协作制。每个班设置一个副班主任工作岗位,明确职责要求,实施竞聘上岗。坚持定期考核,这样,既有利于强化班级管理,又能壮大德育骨干队伍,有效培养班主任后备力量,又减轻了班主任工作负担。

3.实施德育导师制。任课教师(与学生自愿组合)各自“承包”若干名学生,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方面为这些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实施“学科渗透德育”制。落实备课“三渗透”即:一是“目标渗透”;二是“内容渗透”;三是“方法渗透”。上课“四渗透”,即:一是“师表渗透”;二是“语言渗透”,教师一句关心、鼓励的话语,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甚至一生的影响;三是“教态渗透”,教师课堂上的每一次期望的目光,每一个甜蜜的微笑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鼓励。四是“内容渗透”。

(四)坚持“四抓”

1.抓德育观念更新。我校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和“抓德育就是抓质量、抓安全”的观念。落实了德育观念“四个转变”,即:一是变管理为“引导”;二是变规章为“常规”;三是变“说”为“做”;四是变“虚”为“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增强了德育工作实效性。

2.抓德育载体创新。校园内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项项活动是德育载体。我校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3.抓德育常规创新

德育常规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没有基石的德育就象“无根豆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德育常规工作的落实,总结出“抠细节,重配合,抓落实,勤小结,广借鉴,常改进”常抓常新管理模式。

4.抓德育表彰常态优化,增强磁吸力。

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4篇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5篇

一、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数学教材中隐藏着很多德育因素,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数学教学当中。如:①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个零散的点有秩序、对称、和谐且按照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它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遵循着集体的纪律。另外,圆还隐含着圆满、团结的力量,它激励学生不懈地奋发向上,追求完美的自我,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②在学习完函数图像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各类函数图像的特征,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来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迭起,有时低潮绵延,所以我们应始终保持冷静、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③每个几何图形都有它的教育意义。如三角形使我们学会沉稳,四边形使我们学会灵活应变,矩形帮我们塑造个性,圆形帮我们打磨棱角,一次函数为我们指明方向,二次函数带我们冲击人生的高峰,三角函数指导我们穿越人生的起起落落……

二、更新教学观念,发挥人格魅力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科学开展德育工作的思想武器,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以人为本,平等交流的过程。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念,师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学生才会敞开心灵的窗口,才会发自内心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才能顺利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任务。

德育过程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以及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大量准备,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会从心底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责任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掌握渗透策略,提高德育效率